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精品教学案含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49910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25.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精品教学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精品教学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精品教学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精品教学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精品教学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精品教学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精品教学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精品教学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精品教学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精品教学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精品教学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精品教学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精品教学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精品教学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精品教学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精品教学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精品教学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精品教学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精品教学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精品教学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精品教学案含答案Word下载.docx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精品教学案含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精品教学案含答案Word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7课《李清照词两首》精品教学案含答案Word下载.docx

婉约派为中国古代宋词流派,与豪放派相对应。

婉约,即婉转含蓄。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煜、柳永、晏殊、欧阳修、秦观、周邦彦、李清照(宋代最著名的女词人)等。

婉约派由五代的“花间词派”逐步发展形成,因明人张蜒有“少游多婉约,子瞻多豪放”之说而得名。

婉约词派的特点,主要侧重儿女风情,内容比较窄狭。

结构形式上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

Ⅱ.文化常识

1.古代节日称谓

(1)佳节又重阳

重阳:

又称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称为“重九”,民间在该日有登高的风俗,所以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还有重九节、菊花节等说法。

由于“九九”谐音是“久久”,有长久之意,所以常在此日祭祖与推行敬老活动。

(2)上元节

正月十五,亦称元宵、元夕、元夜。

古代习俗在上元夜张灯为戏,所以又称灯节。

(3)社日

农家祭土地神的日子。

汉以前只有春社,汉以后开始有秋社。

春社在春分前后,秋社在秋分前后。

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

(4)寒食

清明前二日,即冬至后一百零五天,有时是一百零六天。

相传起源于晋文公悼念介之推,介之推在绵上山中隐居,晋文公为逼他下山放火,他抱树而死。

晋文公便下令这一天禁火寒食,以后演变为寒食节。

每逢寒食节,人们要禁火三日。

(5)端午

五月初五,又称“端阳”“重五”,“端”是“初”的意思。

据说屈原在五月初五投江,人们争渡去救屈原,后来演变成划龙舟的传统。

人们还投粽子到江里,以保护屈原的遗体,又有了吃粽子的传统。

2.古代常见意象

(1)梧桐更兼细雨

梧桐:

古代传说梧是雄树,桐是雌树,梧桐同长同老、同生同死,且梧桐枝干挺拔、根深叶茂,在诗人的笔下,成了忠贞爱情的象征。

(2)杨柳

“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以至许多文人用它来传达怨别、怀远等情思。

(3)鸿雁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奋力飞回故巢的景象,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和羁旅伤感之情,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

(4)流水

水在我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多传达人生苦短、命运无常的感伤与哀愁。

(5)杜鹃鸟

古代神话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化为杜鹃鸟,暮春啼鸣,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

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

醉花阴

(一)读准字音

1.纱厨(chú

)      2.东篱(lí

3.寻觅(mì

)4.乍暖(zhà

5.堆积(duī)6.梧桐(tó

ng)

(二)写准字形

1.

2.

3.

4.

(三)词语解释

1.永昼:

漫长的白天。

2.瑞脑:

一种香料,又称龙脑。

3.玉枕:

瓷枕的美称。

4.暗香:

清淡的香气。

5.销魂:

形容极度愁苦。

6.帘卷西风:

“西风卷帘”的倒文。

7.戚戚:

悲愁、哀伤的样子。

8.将息:

调养,保养。

9.敌:

对付,抵挡。

10.损:

极,表示程度高,这里相当于“煞”。

11.怎生:

怎么、怎样。

12.次第:

光景,状况。

(四)名句默写

1.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2.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3.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4.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5.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6.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7.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8.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9.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学习诗词中比喻、借景抒情、烘托等表现手法的运用。

2.品味词作中的意象和由意象营造的意境;

把握词作中凝聚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3.理解作者词作中的炼字技巧。

     

(一)研习《醉花阴》一词,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1.《醉花阴》这首词写了哪些意象?

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意象

感情

薄雾浓云、①     、②      、玉枕、纱厨、黄昏、③      、西风、④      

⑤              的愁情

明确:

①金兽炉 ②瑞脑香 ③东篱 ④黄花 ⑤孤独寂寞、思念丈夫

2.“半夜凉初透”,词人是怎么知道“半夜”凉意透过纱厨的?

作者的凉意从何而来?

(1)由于思念丈夫,作者孤寂难眠,故知凉意。

(2)表面上——重阳秋夜,天气转凉;

玉枕纱厨,难御风寒。

深层上——重阳佳节,独居家中,没有家庭的温馨和亲人的陪伴,内心感觉孤独凄凉。

3.“佳节又重阳”中的“又”字对句意表达有何作用?

这一句写出了词人在重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

“每逢佳节倍思亲”,今日里“佳节又重阳”,词人怎能不更加思念远方的丈夫呢?

一个“又”字,便充满了寂寞、怨恨、愁苦之感,更何况,“玉枕”与“纱厨”往昔是与丈夫共用的,可如今自己却孤眠独寝,触景生情,自然是柔肠寸断心欲碎了。

4.古人常常爱用花比喻人之美貌,如“芙蓉如面柳如眉”,“人面桃花相映红”等,而李清照却说“人比黄花瘦”,这样的比喻有什么丰富的内涵?

这是以花喻人的手法。

黄色的菊花不只外形上雅淡、清秀,且与作者因相思而消瘦的体态相近,贴切地反映了当时作者由于与丈夫分别而产生的孤独、愁闷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

而菊花品格的传统象征意义,也酷似作者清高、淡泊的精神。

这样的比喻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精神气质。

以花喻人,花人相映,人如花,花似人,营造了婉曲优美的艺术情境。

(二)研习《声声慢》一词,思考并完成下面的问题。

5.“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三句话包含了三层意思,请具体说明。

这三句话属于哪种抒情方式?

有什么作用?

语言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1)这三句包含三层意思:

第一句,写人的动作神态,似乎在寻找失去的东西,追思过往的陈迹;

第二句,写环境的凄凉、寂寞;

第三句,写内心世界的愁苦、哀伤。

(2)这三句直接抒情,表达的感情哀婉凄切,为全词奠定了凄清的基调。

(3)七组叠字,很好地统率了全词的内容,展示出一种凄凉萧条的意境;

选用叠字,造成一种回环往复的效果,为全词的抒情定下基调;

使用叠字更显示感情之强烈;

平中见奇,字字传神。

6.“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一句哀婉动人,试分析其表达效果。

那似曾相识的雁儿再度飞过,丈夫却已亡故,物是人非,相思之情已成悼亡之悲。

再者,词人避居江南,远离故土,看到北来的大雁便认为这是从家乡飞来的,因而说是“旧时相识”,可见,雁儿还勾起了词人的怀乡之思。

7.“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几句在描写手法上有何特点?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几句是环境描写,用以烘托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点点滴滴的雨打在梧桐叶上,可凄苦的作者听来却像打在自己心上,强烈地震撼着作者的心扉。

8.文章以“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作结有什么好处?

这是对前面的概括,概括了“乍暖还寒、晚来风急、旧时雁过、满地黄花、梧桐细雨”等情景,这些情景,浸满了作者凄苦的哀愁,然而作者的哀愁又何止这些呢——身世之痛、家国之痛、孤独之痛等,仅用一个“愁”字又如何包括得尽、概括得了?

9.《声声慢》一词的主旨句是哪句?

10.《声声慢》一词中词人围绕词眼“愁”字,都写了哪些意象?

答:

 

淡酒 急风 过雁 黄花 梧桐 细雨

                                         

一、积累妙用素材·

让文笔更鲜活

(一)这样积累素材

话题专辑——爱国情怀

1.从教材中积累

作为一个学富五车的才女,一个处于社会思想制高点的知识分子,面对国家的半壁江山已失、国君被撵得抱头鼠窜、百姓颠沛流离的情景,她怎能不“愁损”呢?

与她同时期的岳飞、陆游及稍后的辛弃疾亦有。

但他们,这些须眉男子上可入朝议政、驰骋疆场,下可使酒骂座、痛饮拍案。

她上溯数千年的历史,却始终无法找到一位知音,这“怎一个愁字了得”啊!

于是,一个纤弱女子,只好借用豪放的诗句,写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来抒发具有须眉般悲壮的爱国情怀。

2.从历史中积累

(1)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地牢,多次严词拒绝了敌人的劝降。

一天,元世祖忽必烈亲自来劝降,许以丞相之职,他毫不动摇,反而斩钉截铁地说:

“唯有以死报国,我一无所求。

”临刑前,监斩官凑近说:

“文丞相,你现在改变主意,不但可免一死,还依然可当丞相。

”文天祥怒喝道:

“死便死,还说什么鬼话!

”文天祥面向南方慷慨就义了,给世人留下一首撼人心弦的《正气歌》。

(2)革命家陈天华,在日本留学时,听到沙俄军队侵占满洲,腐败无能的清政府又要同沙俄私订丧权辱国条约的消息后,他悲愤欲绝,立即在留学生中召开拒俄大会,组织拒俄义勇军,准备回国参战。

回到宿舍后,咬破自己手指,以血指书写救国血书,在血书里陈述亡国的悲惨、当亡国奴的辛酸,鼓舞同胞起来战斗……他一连写了几十张,终因流血过多而晕倒,可嘴里还在不停地喊:

“救国!

救国!

”别人把他救醒后,他坚持把血书一份一份装入信封,从万里迢迢的日本寄回国内。

读到的人无不感动。

(3)老革命家吴玉章,年轻时东渡日本留学。

1904年元旦,因清朝末年中国贫弱,日本帝国看不起中国,在悬挂的万国旗中,故意不挂中国国旗。

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吴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学生向学校当局严正提出:

必须立即向中国学生道歉并纠正错误,否则,就要举行罢课和绝食以示抗议。

学校当局在中国爱国留学生的强大压力下,只得认错道歉。

3.从现实中积累

新疆阿克苏地区温宿县吐木秀克镇栏杆村里的77岁的老党员胡达拜地·

依明,坚持24年如一日,让一面国旗在每一个清晨迎着东升的太阳冉冉升起。

胡达拜地曾担任过村里的小队长,并且小时候经常看战争片,每次看到红军举着国旗向前冲的时候,都让他热血沸腾,那份对国旗独特的情怀从那时就深深地埋在心里了。

正是那份爱国爱疆的情怀让他坚持每天升国旗。

现在他也培养了16岁的孙女每天升国旗,如果有一天自己不能继续升国旗,还有孙女能继续完成这项工作。

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向胡达拜地那样贵在实践和坚持,如果每一个中国人都能拥有这样的爱国情怀,一定可以早日实现中国梦。

4.从名言中积累

(1)中国惟有国魂是最可宝贵的。

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人才真有进步。

——鲁迅

(2)人民不仅有权爱国,而且爱国是个义务,是一种光荣。

——徐特立

(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顾炎武

(4)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

——司马迁

(5)人类最高的道德是什么?

那就是爱国之心。

——拿破仑

(6)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无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

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苏霍姆林斯基

(二)这样运用素材

人生旅途并不平坦,即使是期望平静的生活,有时,还会让你摔跤,或许,还会受伤——这就是挫折。

挫折虽然让人痛苦,但经受风雨失败,可以增加人生的“财富”,磨难的同时也是磨炼。

没有挫折的人生,是看似幸运实则贫乏的人生。

当挫折降临时,关键是我们如何应对它。

是正视,还是逃避?

是勇敢地克服,还是无谓地沉沦?

作为一个学富五车的才女,一个处于社会思想制高点的知识分子,面对国家的半壁江山已失、国君被撵得抱头鼠窜、百姓颠沛流离的情景时,李清照,一个纤弱女子,没有沉沦,没有绝望,她借用豪放的诗句,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来抒发具有须眉般悲壮的爱国情怀,成就了她“宋代著名爱国女词人”的美誉。

因此,面对挫折,不同的态度,成就不同的人生。

  

    

①每个人都有自己爱恋的美神,我心中的美神,就是你——李清照。

②从没人见过你的照片,那个年代的你没有留下一张照片,但在我心中,你却美于沉鱼落雁的西施与昭君,美于闭月羞花的貂蝉与贵妃。

你的美独一无二,无人替代!

你的美,令我陶醉,是我永远的追求!

③伴着晨曦,越过千年,我走近了你……

④我走过“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的寂寞,走过“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的青涩,走过“绣面芙蓉一笑开,斜飞宝鸭衬香腮”的风情万种,走过“寒日萧萧上琐窗,梧桐应恨夜来霜”的孤独惆怅,走过“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的清冷无奈……维纳斯因断臂而美丽,贝多芬因失聪而伟大,而你却因才气而孤独。

你学富五车、词动京华却情无所托、学无所传,在那个年代,你无疑是枝头的一朵奇花,凛冽的秋风摧残着你,你却不甘落在地上,依然倔强地挺立枝头,尽情绽放,溢出特有的清香,不曾萎靡凋谢。

你的才气、倔强铸就了你的孤独,你那绝世的孤独又成就了你冰冷凝绝的美丽!

⑤你乘一叶扁舟,载着浓浓的愁绪、忧郁的眼神,向我们走来。

千年的风雨淡退了琉璃繁华,你的泪光柔弱中带着忧伤。

家,已不能回;

心,已无处归。

夜太漫长,已然成霜,惨白的弯月勾住了过往,使得这孤独融入了淡酒,令你最难将息,直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你的一生被这漫天的愁绪所包围,闺愁、家愁、情愁、国愁,又怎一个“愁”字了得!

⑥面对着物是人非,面对着断香残酒,面对着绿肥红瘦,没有同道,没有相知,只有一杯浊酒洗清愁。

那愁情深深深几许?

舴艋舟也无能为力。

既然载不动,那就和着孤独化作咸咸的泪,滴在对赵明诚的追忆里,滴在对国仇家恨的绵绵思绪里。

⑦李清照,我心中的美神,心中永远的追求。

你站在山顶,吮天地之锐气,吸日月之精华。

你不会孤独。

你带着周身的光芒,穿越时空,向我们走来。

我坚信,在新的时代,仍有在你的精神感召下的蕙质兰心的女子。

张爱玲继承了你的坚定与毅然决然,三毛继承了你的豪放与洒脱,张小娴继承了你的锐利与透彻,舒婷继承了你的甜蜜而独立的爱情……

⑧李清照,我心中的美神,我永远的追求,你擎起了一盏孤独的灯,照亮了一段孤独的历程,用那绝世的孤独跳了一曲完美的独舞,如一朵摇曳的花,守护着中华史上那一座盛世空城。

  佳作赏析

那些已经逝去的历史名人都是一道道美丽的风景,他们是在时光的淘洗下仍闪亮如宝石的人。

李清照是历史上的一代才女。

作者循着那灵动的词句,推开李清照这扇轻掩的门扉,到九百多年前的宋朝,去寻觅那个才情横溢、孤标傲世的女词人。

作者用跨越时空的方式目睹了李清照的美。

她美在那份独有的忧郁,美在那份别样的愁容,美在那份骨子里的坚强,更美在那扣人心弦的绝妙词句。

写作借鉴

1.学对比

第②段中,将李清照和尽人皆知的古代四大美女作比,突出李清照那卓尔不凡的气质与独特的神韵。

2.学引用

诗词引入显性情。

文中大量使用了李清照的诗词,这些反映她个人生活及人生际遇、身世感悟的词,突显了她的性情。

“‘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的寂寞”“‘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的青涩”,表现了李清照对生活的细腻感悟和她那独有的孤独感和悲伤之情。

3.学化用

化用歌词添情韵。

歌词同古代的诗词差不多,语言精练,诗意浓厚,化用歌词或名人名言可增添文章的情思和语言的韵味。

如第⑤段对歌词“你的泪光,柔弱中带伤,惨白的月弯弯勾住过往。

夜太漫长,凝结成了霜,是谁在阁楼上冰冷地绝望?

”的化用既给读者造成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又使语言含蓄蕴藉,富有诗意美。

4.学想象

想象还原真情境。

本文展开了丰富的想象,在历史的空间中游走,让李清照又复活在历史的舞台上。

她在舞台上带着那种忧郁采菊,带着那份孤独听雨,带着那份凄苦吃酒。

想象使李清照的生活如电影镜头般一幕幕上演,一幅幅生活的图景还原成一片鲜活的亮丽。

二、研读品味经典·

让积淀更丰厚

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礼记·

学记》

[翻译] 所以,学后才能知道知识的不足,教后才能知道自己知识的不够深刻。

知道不足了,就能自省;

知道自己知识的不深刻,就能不断勉励自己。

[明理知义] 古人论述学然后知不足的道理,勉励人们要博学,即对各类知识深入而广泛地理解和掌握。

知识都是通过学习得来的,知不足更能促进人们对知识的迫切需求。

通过教人之后知道自己知识的贫乏,会更加激发求知的兴趣;

不断汲取知识营养充实自己,更会勉励自己自强不息、奋发上进。

司马迁赞李广

《传》①曰:

“其身正,不令而行;

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其李将军之谓也。

余睹李将军恂恂②如鄙人③,口不能道辞。

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尽哀。

彼其忠实心诚信④于士大夫也。

谚曰: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⑤。

”此言虽小,可以谕大也。

[注] ①传(zhuà

n):

指《论语》。

②恂(xú

n)恂:

诚恳谨慎的样子。

③鄙人:

乡野的人。

④信:

同“伸”,这里有“取信、使……相信”的意思。

⑤“桃李”二句:

桃李并不说话,但是由于花朵美丽、果实甘香,人们自然会接踵而至,在树下踏出一条路来。

蹊(xī),小路。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译文:

  

参考答案:

谚语说: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这话讲的虽是平常小事,却说明了一个大道理。

参考译文:

《论语》讲:

“一个在上位的人,他自己行为正直,不下命令,教化也能推行;

他自己行为不正,即使下了命令,人们也不会听从。

”这正好用来说明李将军。

我看李将军诚诚恳恳严肃认真,像一个质朴的乡下人,不善于讲漂亮话。

但是当他死的时候,普天下的人,不论是认识他的还是不认识他的,全都沉痛地哀悼他。

这是因为他那忠诚朴实的品德,实实在在地展现在士大夫面前啊。

一个女人能担起多少角色?

6个孩子的妈妈、演员、导演、荣誉爵士、联合国难民署特使……在2015年1月由民意调查机构尤格夫发起的一项有2.5万人参与的全球调查中,安吉丽娜·

朱莉被评为全球最受尊敬的女性。

当年一部《古墓丽影》让朱莉在中国观众的心中扎下根来,也是因为这部电影,朱莉从此投身慈善事业。

2000年,在柬埔寨拍摄该片时,她接触到了当地的难民,在那里,她做了一个改变她一生的决定——收养难民小孩。

2002年,她收养了第一个孩子——柬埔寨的马多克斯。

她还捐了85万英镑以维护该地区的几万英亩森林,并承诺捐赠500万美元,用于保护柬埔寨西北部的大片森林和各种野生动物。

多年来,朱莉走访了坦桑尼亚、纳米比亚、塞拉利昂、厄瓜多尔、巴基斯坦等20多个国家的难民营和收容中心。

她目睹了难民动荡、困苦的生活,决定利用自己的名望和影响力来帮助这些难民。

比起做演员,朱莉更喜欢自己被联合国授予的“难民署特使”和“亲善大使”角色。

她说:

“能为其他人做一些事情,我觉得自己的生活才更有意义,与‘亲善大使’相比,演员的工作就显得黯淡无光了。

2013年5月,她在一篇文章中宣布,她接受了双侧乳腺切除手术。

公开这一事实,对于一个女明星来说,需要超越常人的勇气。

“我觉得自己很强大,因为我做了一个伟大的决定,而这个决定不会让我变得没有女人味。

”朱莉的言行一时间引起了关注乳腺癌的“安吉丽娜·

朱莉效应”。

[人生教益]

无论朱莉扮演的是电影中的虚构角色,还是承担着生活中的真实责任,她展现给人们的都是天使般善良的一面和积极坚强的生活态度。

在时光的洗礼中,很多明星大都昙花一现,朱莉却时刻散发着迷人的芬芳,她的天使之翼使这个星球更灿烂美丽。

一、语言表达专练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

B.

C.

D.

解析:

选A A项,“销”是“燃烧”的意思。

2.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B.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D.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选C C项运用了对比手法,其他三项运用了借代。

3.下列对《醉花阴》《声声慢》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醉花阴》写漫长的白日里,词人百无聊赖地独坐在金兽炉旁,注视着那袅袅烟雾。

正值重阳,天气已开始变凉,尤其到了夜里,纱帐中、玉枕上,难以成眠,更觉得凉气袭人!

B.《醉花阴》总体风格朴实、绚丽,词人抓住长日、半夜、黄昏几个时间的推移,来写自己留在家中独自生活的空虚、无聊,以此表达对丈夫一如既往的相思之情。

C.《声声慢》是李清照晚年的作品。

这时她不但经历了国家败亡、远离故乡、失去丈夫的苦难,并且,在南方辗转逃亡避难的过程中,她丢失了珍爱的文物、古籍,还遭到了政治上的诬陷。

D.《声声慢》展现出词人失落、孤单、凄凉、悲哀的心灵世界。

在了解词人生活遭遇的基础上读这首词,人们不禁会对她产生深深的理解与同情,这正是李清照这首词动人的地方。

选B B项,《醉花阴》总体风格含蓄、委婉。

4.“菊花”“梧桐”“雨”是李清照诗词中常用的意象,请将这三个词语扩展成一段话。

要求:

语句通顺,语意连贯,至少运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字。

在乌江河畔,在群雁往返的地方,李清照,一个比黄花更瘦的女子,在滴雨的季节里愁苦寂寞。

红烛摇影,摇出一片晕黄;

梧桐低泣,洒落一行清泪;

微风低拂,飘落一地菊花。

5.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以“我喜欢”开头,再造两个句子,使整个句式形成排比。

符合语境,语意连贯;

尽量引用作者的诗文。

人生既有烟波江面,又有望穿江面的志士仁人。

我喜欢婉约中透出英气的李清照,虽是“人比黄花瘦”,也高歌“不肯过江东”的项羽;

我喜欢悲风掀襟又内怀热肠的辛弃疾,虽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