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病毒性疾病DOC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50238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六章 病毒性疾病DOC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第六章 病毒性疾病DOC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第六章 病毒性疾病DOC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第六章 病毒性疾病DOC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第六章 病毒性疾病DOC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第六章 病毒性疾病DOC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第六章 病毒性疾病DOC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第六章 病毒性疾病DOC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第六章 病毒性疾病DOC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第六章 病毒性疾病DOC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第六章 病毒性疾病DOC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第六章 病毒性疾病DOC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第六章 病毒性疾病DOC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第六章 病毒性疾病DOC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第六章 病毒性疾病DOC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第六章 病毒性疾病DOC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第六章 病毒性疾病DOC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第六章 病毒性疾病DOC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第六章 病毒性疾病DOC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六章 病毒性疾病DOCWord格式.docx

《第六章 病毒性疾病DOC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 病毒性疾病DOCWord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六章 病毒性疾病DOCWord格式.docx

鲑疱疹病毒(Herpesvirussalmonis)

鲑科鱼的疱疹病毒病

虹鳟,大麻哈鱼

鲤痘病毒

鲤的痘疮病(PoxDiseaseofCarp(Cyprinids))

鲤鱼、金鱼、其他的鲤科鱼类

ICD病毒(Icosahedral)

LD病毒

淋巴囊肿病(LymphocystisDisease=LD)

各种海水鱼以及淡水鱼

PEN病毒

鱼类红血球坏死症(PiscineErythrocyteNecrosis)

大西洋鳕(Gadusmorhua)

大西洋鲱(Clupeaharengus)

草鱼出血病

一、病原:

草鱼(CtenopharyngodonidellusC.et.V.)是我国淡水养殖鱼的主要品种,其产量约占淡水养殖总产量的20%,但是草鱼病害多,以草鱼出血病(HemorrhageofGrassCarp)最重。

从鱼苗到商品鱼的成活率仅仅为10~15%,当年和1足龄草鱼极易发病死亡,因此草鱼出血病是我国水产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早在50年代,倪达书等已经注意到草鱼容易发生出血症状的鱼病。

以后,1972年用分离病毒的方法从病鱼组织得到滤液感染草鱼,获得典型的出血病症状。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1978)(1980)分离出一种病毒,暂时命名为草鱼疱疹病毒(HerpesvirusofGrassCarp),但是1983,1984根据病毒的形态和理化特性,更改为草鱼呼肠弧病毒(ReovirusofGrassCarp)以后又有报道,认为应该称为鱼呼肠弧病毒(FishReovirus)。

90年,武汉病毒所,命名为草鱼出血病病毒(GCHVGrassCarpHemorrhageVirus)

1989年,杭州大学生物研究所,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报道了以出血病病鱼组织的电镜研究中发现两种两个点颗粒,一种就是呼肠弧病毒,另外一种就是20~30nm大小的病毒,前者是双股RNA病毒,后者是单股RNA病毒,对照病毒的形态大小,初步鉴定为小RNA病毒科(Picornaviridal)病毒。

电镜观察:

1.大病毒颗粒——呼肠弧病毒呈现六角形,直径80nm,核心部分20nm主要存在肾上皮细胞,肾间质细胞,肠上皮细胞以及血管微血管的内皮细胞。

2.小颗粒病毒——小RNA病毒科病毒呈六角形,约24nm,除存在于和大病毒颗粒相同的细胞内外,还发现在脾网状细胞,嗜酸性白细胞。

健康草鱼分别注入呼肠弧病毒与小病毒颗粒的悬液后,25~30℃饲养,发生典型的草鱼出血病症状,并导致病鱼死亡。

呼肠弧病毒组的死亡率平均为66.13%,小病毒颗粒组平均为64%。

二、症状以及病理变化:

出血病主要出现在1~2龄草鱼,主要症状是充血。

病鱼体背发黑,离群独游在水面。

病鱼的口腔,下颚、头顶部、眼眶周围、鳃盖、鳍条基部都表现为充血。

病鱼的皮肤剥落,肌肉显示点状或者块状充血,严重时候全身肌肉呈鲜红色。

病鱼的内部器官所表现出来的症状,比较常见的是肠道出血,全肠或者局部因为充血呈现鲜红色,肠系膜和周围脂肪液常伴随有明显的点状充血,鳔壁以及胆囊常充满血丝。

但是通常充血现象出现这种情况:

肌肉充血严重时候,内脏以及体表充血较轻,相反:

如果内脏充血特别严重时候,其他部位充血不明显。

再者如果鳍基部,头部鳃盖,口腔等部位充血严重,其他部位内脏肌肉出血不明显。

所以根据病鱼所表现的充血部位症状严重成都,大致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1、红肌肉型;

2、红鳍红鳃盖型;

3、肠炎型

病理:

1)小血管扩张充血,并广泛受损—坏死—出血—微血栓(耗去大量凝血因子)—出血更严重

2)各组织器官的充血,出血——病鱼贫血,骨骼肌,肾,肝,肠严重出血的同时,组织细胞发生变性(颗粒变性,空泡变性,玻璃样变性等)——坏死

根据杭州大学生物研究所,浙江省淡水水产研究所于1989年的病原研究,呼肠弧病毒侵染致病的病鱼主要丝肠道出血,极少数肌肉出血,而小病毒侵染致病,主要是肌肉出血,也有部分出现“红肌肉”现象,肠炎型出血症状可能是由于两种不同的病毒病原所造成。

造成出血症状主要是由于呼肠弧病毒与一种小病毒颗粒侵染草鱼血管与微血管的内皮细胞。

三、流行情况:

出血病主要是育种培育阶段,水温在27℃以上,尤其在夏季,初秋流行季节长,发病率高,常造成大批草鱼种死亡。

水温降到25℃以下,病情就随着消失,所以此病主要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地方。

四、防治方法:

1)注射草鱼出血病灭活疫苗,在腹鳍附近

1.5~2寸,0.1~0.2ml/尾

3~5寸,0.3~0.5ml/尾

最好在6~7月中旬夏花分塘时候进行。

免疫力可保持14个月。

2)灭活疫苗浸洗:

氧气袋充氧气,夏花鱼放在盛有疫苗的0.5%的袋子里,鱼按250~300尾/L水,

浸洗20~48小时,温度在20℃左右

3)稻田培育草鱼种,3寸以上,300尾/亩

4)其他见书

二.传染性肝胰脏坏死病(InfectionsPancreaticNecrosis)

1、历史:

此病在欧洲,美国,日本相当普遍,在鱼类上第一个被分离出来的病毒就者IPN病毒。

早在40年代,加拿大Mgonigal在加拿大东海岸研究了大西洋大麻哈鱼的这种病,他称它为传染性卡他性肠炎病(InfectionscatarrhalEntertis)。

主要发生在小的大西洋大麻哈鱼,死亡时候,肾部浮肿,在肠道内有白色脓样物,当时认为它是传染性的,是由于能通过滤膜物质引起的,后被称为IPN病。

IPN病毒最先在美国Wolf从一种鲑鱼叫brooktrout分离得到的

2、病原:

1)属于Birnavirusgroup?

含有双股RNA

2)尺寸:

55~75nm,为二十面体的病毒颗粒

3)病毒较为稳定,在海水中,即使水温达到20℃,仍然能生存6个月,而在淡水也至少3个月,

寿命较长,同时能生活在吃鱼的哺乳动物肠内。

4)在大麻哈鱼上现有三种不同血清型:

欧洲为:

Ab型和SP型;

美国为VR299型。

值得注意是:

Ab型在大麻哈鱼养殖种类还是野生种类上是相当普遍的,但是没有致病性。

SP型具有很强的致病性

5)能在多种细胞培养上生长

a)RTG2,虹鳟性腺细胞是由于KenWolf在1900年建株的

b)FHM

c)Blue2

CPE:

细胞单层形成纤维状病灶,细胞失去纺锤形,细胞单层被破坏成条状孔

6)对碱敏感:

pH=11,侵染率仅仅为0.01%

3、症状和病理变化:

外部症状:

1)游动失调,回转游动,体色发黑,眼球突出

2)腹部膨胀,体色发黑,肛门红肿,后拖有一条线状粘液便,背鳍,尾鳍上部腐烂

病理变化:

胰脏组织坏死,胰腺被破坏;

后期,所有被损害的胰脏器官发生纤维化,最后不能消化食物

如果仅仅胰腺受到影响,那么周围的脂肪组织朗拂氏结正常

小鱼上,常可见胰脏萎缩

肠道中有白色的脓状物,这是由于被感染的肠上皮坏死脱落的结果

4、流行情况:

1)流行地区:

在我国流行不广,因为鲑鳟鱼类养殖少(1986年山西某地引进日本鱼卵,没有经过检疫70天以下的鱼大批死亡达到90%以上,经过研究属于SP病毒株)而在养殖鲑鳟鱼类的国家是相当普遍的疾病,欧美日本等。

2)被此病毒感染,一般情况下可造成60~80%的死亡率,也可对鱼类无影响,这主要取决于:

a)病毒是否有致病性,Ab型病毒没有致病性,尽管被感染,但是不发病

b)养殖鱼的池养管理:

i.养殖密度下降,不会发生IPN

ii.鱼被感染Ab型或者SP型病毒,只要池养管理好,就不会发生此病

c)有此病鱼看上去似乎健康,但是经过运输等其他刺激,突然会发生20~30%死亡,这是可能这些鱼是带病毒状态受到刺激,抵抗力下降而发病。

5、传染途径:

1)可通过卵传给后代,卵孵化后,鱼种如在不良环境条件下就会爆发此病

2)在欧洲,美国从有些贝类上寄生虫等分离到像IPN病毒,这些贝类可能充当保虫寄主的角色

3)可通过粪便进行传播

6、诊断:

1)通过观察CPE的变化

2)进行组织病理观察,此病主要引起胰脏严重坏死等病变

3)中和试验

7、防治:

同IHN,除了2)

1)建立检疫制度

2)爆发此病在10℃下,超过13℃可控制此病(但是如果温度下降又可产生暴发病)

3)聚乙烯氯戊环酮碘剂

用碘化物消毒鱼卵:

30~35ppm,5分钟

4)采用免疫的方法:

注射,浸泡

三.病毒性出血败血症(ViralHaemorrhagicSepficaernia,VHS)

此病是在虹鳟养殖场破坏性最大的疾病之一,仅在欧洲大陆有此报道,在英国美国还没有发现,主要由于这些国家进行了严格的控制

不同的时期出现了不同的名字

1954

Schaperclaus

Infectionskidney+Livedegeneration

1955/1956

Besse

Infectionsanaemiaperniciousanaemia

1957

Klinger

Newtroutdisease

1959

Rashussen

Egtueddisease(commonstill)

1962

Ghittino

Renalhypertrophy+infectionsliverdegeneration

1963年由DIE命名为VHS。

在1949年首次发现在丹麦一个村里的虹鳟鱼中,以该村命名为Egtred病,在丹麦1963年首次在鳟鱼单层细胞培养上分离出病毒,Egtred是一种弹状病毒。

1)是一种弹状病毒(Rhabdovirus)含有单股RNA

2)尺寸180×

60~70nm

3)可在RTG2和FHM细胞株上生长,CPE:

细胞变圆,最后从培养瓶上逐渐脱落

4)在细胞上生长的pH范围很小,CPE仅仅在pH=7.6~7.8范围内能出现

5)病毒在细胞上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4℃,一般生长温度范围为6~18℃,在14℃时CPE2~3天内出现

6)不耐高温,45℃加热10分钟,侵染率仅仅为0.01~0.1%

3、症状及病理变化:

1)急性型:

死亡率高,传播快,受感染的鲑鳟鱼类常常聚集在池塘一边,体色发黑,眼球突出,鳍,

眼周围,鳃盖周围出现充血,鱼出现贫血

2)慢性型:

死亡率低,体色发黑,游动缓慢,两边的眼都出现眼凸,严重贫血,鳃苍白,并有浮肿,

无充血现象

3)神经型:

患病鱼突然出现有游动极为奇怪的现象,水中旋转,上下翻转,时而挑出水面或者侧游,

有些鱼类出现肾脏颜色变淡,浮肿。

肾脏细胞空泡变性——核浓缩,溶解——局部性坏死;

骨骼肌玻璃样变性——坏死

4、疾病的传播:

在此病爆发时,病毒可在脾脏,肾脏中分离到,

1)有时候鱼似乎是健康的,但是经过运输搬动操作后,疾病会出现,这是由于鱼受到刺激后,抵抗力

降低而造成的,所以隐形感染率的鱼常是这种病传播的原因

2)病毒能在冰冻的鱼中生活很长时间。

某些国家如英国没有此病,假如进口冰冻鲑鳟鱼常会带进这种

疾病

3)病毒可通过水体传播:

上游养殖场发生此病,下游同样会出现此病

4)病毒可附着在鱼卵的表面,而进行传播

5、防治方法:

2)提高水温,18℃以上不会爆发此病

3)用碘化物消毒鱼卵(有效碘浓度为8ppm,5分钟)

 

鲤鳔炎病(SwimbladderinflammationofcypeinidsSBI)

1、病原:

1)弹状病毒(Rhabdoviruscarpio)RNA类型

2)大小90~140nm,直径70nm

3)可在RTG2核FHM生长繁殖,CPE:

细胞内有颗粒,细胞变圆,染色质在核边缘,最后细胞溶解脱落

4)鲤科鱼类除了鲫鱼以外都可感染,并可在病鱼的各个器官内都能分离到

2、历史:

50年代在熟练爆发流行病,感染率达到90%,然后传播到波兰,德国,匈牙利,到1966年为止,已经在东欧各国广泛传播(鲤鱼)

起初苏联以为是由于寄生虫引起的,而德国认为是由于原生动物引起的病,德国Anne第一次分离到病毒(R.carpio)

Fujan也试图分离病毒但是失败

1)主要危害1~2年的鱼,死亡率在90~95%,次年死亡率降低,其高低主要取决在季节:

夏季:

一般慢性病,死亡率低;

冬天:

温度下降,刺激上升,导致死亡率升高。

2)鳔壁肿大并增厚,在鳔内具有液体,最后上皮细胞坏死脱落,壁破裂,常常引起继发性感染细胞性疾病

3)鱼体发黑,游动缓慢,腹部膨胀,内有腹水

4)皮肤以及内脏等器官具有小的斑点到较大棕色斑块

4、控制:

1)使用甲基蓝(Methyleneblue)或者氯霉素,据说有效

2)生石灰清塘

3)建立检疫制度

四.鲤春病毒病(SpringviraemiaofcarpSVC)

1)鲤弹状病毒(Rhabdoviruscarpio),RNA类型

70×

180nm

3)可在FHM,鲤鱼卵巢的初代培养物,BB.RTG-2的细胞株中繁殖

细胞内出现颗粒,细胞边缘,核内染色质在核的边缘核膜增厚,最后细胞质脱落(以细胞层中块状脱落)

*(BB:

BrownBullhead云斑鮰)

(CPE:

Cytopathogeniceffect)

2、症状和病理变化

1)此病可侵害任何年龄的鲤鱼,但是如果发病恢复后,不再受到感染

2)此病的发生在春天,温度上升,在15~20℃之间

3)病鱼体色发黑,游动缓慢,眼突出,肛门发炎突出,鳃苍白,在皮肤常出现出血点,腹腔膨大

4)内脏器官,各器官水肿,并出现卡他性肠炎,变为严重时,造血组织坏死,并能引起产气单胞

菌感染,造成细菌性败血病

3、流行情况:

第一次出现是在南斯拉夫(Yugoslacia)1970年,现在传播欧洲,亚洲也有此病发生,不感染鲫鱼,主要危害一龄以上鲤鱼。

此病只流行在春季,水温超过22℃不再发病,而称为鲤春病毒病。

传播途径为不十分清楚,可能是病毒通过水体,病鱼传染。

4、防治方法:

2)提高水温来预防

五.溃疡性皮肤坏死病(UlcerativeDiseaseNecrosisUDN)

真正的病原还没有完全搞清楚,但是许多学者认为是由于病毒引起的!

假如:

杀虫剂或其它农药,它们的主要成分是有机氯,但是没有使用这些农药的国家也出现这种病

细菌:

比如:

A.hydrophila,含出现败血性疾病

寄生虫:

尽管在水环境中存在,但在皮肤坏死的部位还没有发现寄生虫,且此病无内脏的病理变化

真菌:

侵袭坏死的组织,主要起继发性感染

重金属:

Cu,Al,Hg等,不会引起继发性感染

水质:

pH、硬度、溶解氧、NO2、NO3、NH3不会引起这种症状

2、症状和病理变化:

主要损伤皮肤引起溃疡性坏死,据皮肤损伤的不同程度(如书)

1)表皮细胞的轻度病变,色素消退——小灰色区

细胞核出现变性,核呈明显的锯齿状缺刻

细胞变性:

线粒体,内质网膨大

2)表皮的脱落:

随着病程加重,表层的细胞坏死并脱落

3)霉菌或者细胞的侵入,使得病变进一步加深,溃疡和坏死继续向深层发展,由此可见到内脏器

官,肝、胃、鳔等,导致水霉病

——发生在头部,可见到头颅骨暴露,有时候可见到脑

——鱼常在水中游动缓慢,常可见尾柄和尾鳍被腐烂

——死亡率很高,但不是全部鱼死亡,恢复的鱼,常可见形成的伤迹。

流行在欧洲,东南亚,印度太平洋地区

1972年~1974年,在澳大利亚养鱼区发现鱼体出现浅出血性溃疡,但是无内部器官病变

1975年~1981年,在新几内亚发现和以上相同症状的鱼,但是分离到弧菌,可能是继发性感染所导致

1980年,印度尼西亚发现同样疾病

1981年,马来西亚

1981~1985年,泰国

1984年缅甸

此病发生:

10月~次年3月,环境温度:

5~6℃

2)有水霉感染时候,用孔雀石绿

六.对虾肝胰腺细小样病毒病(Hepatopancreaticparvo-likevirusdisease(HPV))

病毒球形,20面体,直径22~24nm,单股DNA,分布在包涵体

包涵体:

肝胰腺小管末端E细胞中存在较多(E:

胚胎细胞)。

中肠壁,胃壁细胞核中。

鳃细胞核中

PAS反应阴性,(说明不是糖原颗粒)

HE:

嗜碱性(兰色)

浮尔根反应阳性(说明DNA组成)

病毒分布在包涵体内,包涵体为圆形,椭圆形

初期感染无特殊症状

后期:

活动力差,摄食减少,虾的肝胰腺糜烂

组织切片:

出现大量包涵体,使得核肿大,核仁被积压在核边缘呈新月型。

包涵体内有大量病毒颗粒

可引起肝细胞腐烂,常见包涵体,脱落而进入肝管中

存在于中国对虾、墨吉对虾、短沟对虾和斑节对虾

地区:

澳大利亚、海湾地区、东南亚地区、我国的沿海地区

发病在6~8月,从出现病虾到大批死亡只需要2~3天,死亡率达到90%以上,病毒破坏脾细胞的代谢而可能引起死亡。

4、诊断方法:

1)涂片:

HE染色,可看到包涵体

2)1‰孔雀石绿水溶液滴加在浮片上染色

3)冷冻切片,HE染色

4)石蜡切片

5、防治:

尚无有效方法

1)检疫制度,比如:

亲虾检疫

2)许多虾得病毒后,产生继发性细菌感染,使用抗菌药物控制它所造成的危害

3)加强饲养管理:

即使有病毒感染也不发病

七.传染性皮下与造血组织坏死病(IHHN)

Infectioushypodermalandhematopoietlenecrosisdisease

小核糖核酸病毒(Picornavirus)(RNA病毒):

大小酮细小样病毒约为20nm左右

同细小样病毒的区别:

小核糖核酸病毒

细小样病毒

核酸

DNA

浮尔根反应

阴性

阳性

包涵体HE染色

嗜酸性

嗜碱性

包涵体位置

核内

症状同细小样病毒病差不多,只是病变的组织更具有广泛性,常造成如前中常上皮,甲壳下组织,神经素,神经节,造血组织,触角腺,生殖腺,结缔组织以及横纹肌等组织中出现变性或坏死。

最早1980~1981年其间发现在美国夏威夷地区蓝对虾,现已经发现在如新加坡,以色列,菲律宾,巴斜马群岛。

累积死亡率可达到50~90%。

白脚对虾、斑节对虾中短沟对虾也可被感染

4、诊断:

石蜡切片,包涵体是嗜酸性

5、防治同细小样病毒

八.对虾杆状病毒病Penaelbaculovirusdisease

对虾杆状病毒(BaculoviruspenaeiBP)

病毒:

双股DNA,具囊膜,大小269×

50nm(核衣壳),病毒72×

310nm,病毒分布在包涵体内或者包涵体外的核质。

包涵体:

四面体或者金字塔形,切片中可见四边形或者三角形,分布在核内(肝胰,中肠上皮细胞)

外表无特殊症状,但是活动力差,不摄食

组织切片可见核肿大,比正常细胞核大1.5~2倍,病毒不断增殖。

破坏细胞而使得代谢混乱,使得虾死亡。

电镜观察可见有许多杆状病毒颗粒。

美洲等国可危害多种对虾,从出现病症,一般24~48小时内死亡率可达到100%

切片,涂片中见呈三角形金字塔的包涵体可判断此病

5、防治目前没有办法

八.斑节对虾杆状病毒病(Monodobaculovirusdisease)MBV

斑节对虾杆状病毒,MBV

双股DNA,大小324×

75nm

多个包涵体,存在肝,前中肠上皮细胞核内,为嗜碱性(HE)

病毒粒子存在于包涵体内或者在核质中

2、症状和病理变化,不摄食

主要表现为核肿大,核内有1~n个圆形或者椭圆形的嗜酸性包涵体,染色质减少,边移

幼体,仔虾,成虾都可死亡,一般幼体后30左右的仔虾死亡率高,急性发病3~5天,死亡率可达到80~90%

细胞坏死后,病毒可通过肝管进入肠道到体外,再感染其他虾

1)1‰孔雀石绿涂片,可见核内多个包涵体,即为此病

2)石蜡切片可见核内多个包涵体,即为此病

3)电镜观察可见病毒颗粒,同时有多个包涵体,即为此病

九.日本对虾中肠腺白浊病

BaculovirusMidgatGlandNecrosis(BMN)Diseaseofpenaesjapinicus

杆状病毒,分布再肝胰脏细胞核内,双股DNA,大小310×

72nm,无包涵体

2、症状核病理变化:

病虾活力差,核肥大,严重时候对细胞坏死,电镜观察可见到许多病毒颗粒

3、流行:

危害日本对虾,尤其是幼体时期以及仔虾,幼体8~9天累积死亡率可达90%,目前只在日本发现

1、电镜观察,见到许多杆状病毒,但是无包涵体,即为此病

2、根据症状和流行情况进行诊断

十.对虾呼肠弧病毒病

Reo-likevirusDiseaseofpenaeisshrimp

1、病原:

呼肠弧病,直径为55~61nm,二十面体,包涵体出现在细胞质内,病毒在细胞质或者包涵体内

2、症状和病理变化:

生长缓慢,摄食量减少,活力差,自洁能力减弱,引起肝胰脏坏死或者萎缩

3、流行:

只在日本对虾下发现。

日本、法国、夏威夷养殖的日本对虾上都有此病毒,发病一般较慢,对虾被感染后,常引起镰刀菌病的继发性感染

4、诊断:

i.电镜中见细胞质中有50~61nm大小的病毒颗粒

ii.日本对虾

十一.对虾白斑综合症(又称对虾白斑病)

白斑综合症病毒(WhitespotdyndromvirusWSSV)

曾称为“对虾爆发性流行病”、“对虾杆状病毒病”,1993年首先发生在我国

具有囊膜,杆状、囊膜为双层结构,分布在细胞核中,无包涵体

不同学者报道的不同地区的病毒大小差异较大

大小范围(60~140)×

(200~320)nm

活力下降,不摄食,甲壳上面有白斑,头胸甲容易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