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林业经管课程教学整改和应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50307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林业经管课程教学整改和应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林业经管课程教学整改和应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林业经管课程教学整改和应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林业经管课程教学整改和应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林业经管课程教学整改和应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浅谈林业经管课程教学整改和应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林业经管课程教学整改和应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浅谈林业经管课程教学整改和应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林业经管课程教学整改和应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浅谈林业经管课程教学整改和应用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林业经济管理类课程是高等农林院校的传统专业特色课程,在农林经济管理、林学等相关专业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

随着现代林业的发展和人才需求的转型,其环境系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方式与手段已经不适应新的需要,迫切需要进行改革。

本研究以培养适应现代林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为目标,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并经过浙江林学院1l届学生的实践,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一、林业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大学课程体系是一个多因素、多层次、多方面构成的有机结构体系,其演变的动力也是一个系统。

  该系统发展的一般模式是以人类社会发展需求为动力,以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为中心,由预期的课程体系发展为现实的课程体系。

其环境系统相当复杂,包括科技进步、社会需求、人的发展需要等因素口。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现代林业发展,林业经济管理类课程体系的环境系统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传统的课程体系已难以适应新环境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课程的整合迫在眉睫,即如何将原来自成体系的各门课程或各教学环节中有关的教学内容通过新的组合方式进行整理与合并,使相关课程形成内容冗余度少、结构性好、整体协调的新型课程,以发挥其综合优势]。

经过长期的探索与改革,我们构建了包括“林业经济学”、“林业经济管理学”、“外国林业经济”、“林业政策学”、“生态经济学”、“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林业财务与会计”等在内的完整的林业经济管理类系列课程体系。

同时,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培养的要求调整与设置了不同的课程。

基于环境问题日益突显及其带来的林业国际化新趋势,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增设了“外国林业经济”,“资源经济学”调整为“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为了培养林业技术类专业学生的市场经济意识和经济管理基本知识和技能,加大了林学专业的“林业经济管理学”学时;

在全校开设了“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生态经济学”、“林业政策学”等公共选修课,并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农民大学生开设了相关课程。

通过系列课程建设,将相互关联的学科课程有机地组合起来,从总体上对知识结构进行优化,构建复合型知识结构,形成了具有紧密性、系统性、综合性、灵活性和可接受性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E引。

  经济学”强调系统的林业经济理论、知识与技能,同时,增加林业经济前沿和热点理论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有志攻读本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本科生先行接触前沿理论;

农民大学生则注重林业经济基本知识与技能。

而林学专业的“林业经济管理学”强调林业经济基础知识和林业技术项目的经济分析,以增强技术类专业学生基本的经济素养,使学生掌握经济分析的基本方法。

全校性公共选修课的目标则定位在增强学生的林业经济管理理念和相关知识。

  2.根据经济社会环境变化及其对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要求改革课程内容基于林业在环境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和林业发展的政策性趋向明显的特点,将“政策学”调整为“林业政策学”,除了让学生掌握政策学所具备的基本理论、知识以外,更强调了林业政策的特殊性,而且专门增加了“林业可持续发展政策”一章。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针对传统林业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主要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而缺少系统实践方法的传授,在课程讲授中增加了实践教学相关的内容,如在“林业经济学”课程内容中专门增加了“林业经济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一章,以满足提高学生的调查研究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要求。

在此基础上,理顺课程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有效避免计划执行的随意性,减少课程内容的重复。

  实践教学课程的整合实践教学环节是创新课程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环节。

林业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实践教学举足轻重,原因在于两个方面:

  一方面,大众化阶段的高等教育决定了将有更多的毕业生走进生产和管理实践的第一线,服务于基层,服务于百姓,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就显得极为重要;

另一方面,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使得现代林业发展问题日趋综合化和复杂化,对大学生包括调查研究能力与写作能力等在内的实践能力的要求日趋强烈。

而传统林业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主要侧重于理论教学,缺少系统的实践能力尤其是调查研究和科研论文撰写的基本训练。

我们在农林经济管理专业进行了探索与改革,变单一的课程实习为综合实习,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1996级开始实施以专题调研为特色的、渐进式的综合实习制度。

综合实习以“林业经济学”课程为核心,在浙江省范围内选择若干个乡镇,对其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状况进行综合专题调研活动。

调查时间一般在2周左右,调查以小组为单位,规定一定的工作任务和外业调查时间,一般以小组独立开展工作为主,教师轮回指导和检查。

并按照要求进行内业整理和资料分析,写出主题鲜明的“综合分析报告”。

通过专题调研项目的实践,使学生围绕某一主题从“提出问题和目标一设计问卷一实地调查一数据资料整理、分析一撰写报告”的过程中得到训练,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的林业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全面理解和掌握。

此改革从农林经济管理专业1996级开始,已连续在l1届学生中进行了实践,并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实施方案,成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一大特色。

综合实习成为学生向往参与的活动。

正如学生在实习报告中所写的“实习是大学生涯中最美好的时刻,而且是最具有意义的,对于丰富我们的知识,使之系统化、理论化具有重要价值”。

  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1.“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式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我们非常重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和交流,倡导参与式的教学方法,即强调的是学生作为主体参与课堂教学,目的在于形成一个平等、和谐、热烈的探索氛围。

课堂上教师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讲授,鼓励学生自由提问,与教师交流。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国际流行的参与式讨论教学方法,增加师生之问的互动交流,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变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为积极主动的参与式学习;

变重结果的学习为重过程和方法的学习。

  在“林业经济学”课堂教学中,我们介绍了乡村快速评估技术和参与性评估方法,设计一定的主题进行以学生为主导的参与式课堂讨论,基本要求是:

以行政班级为单位分为5~6个小组进行讨论,每组只分析1个主要问题,规定每组的讨论时间和汇报时间,由小组成员自主确定每组的协调人、观察员、记录员等。

经过连续l1届学生的尝试,学生参与的热情很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产生了显著的效果。

  开放性的参与式课堂教学的特点主要包括:

新颖性。

从形式上看,每个小组给一定的用具,如大白纸、彩色笔、胶带等,改变了传统教学满堂灌的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开放性。

  包括小组成员组合的自主性,选题范围的广泛性,思维方式的开拓性。

时效性。

要求所有小组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分析与讨论,并将讨论结果呈现给大家,与全班共享,造成适度的紧张感,提高了学生分析与讨论的工作效率。

团队互动性。

要求小组成员团结一致,分工合作,相互协调,共同完成。

  学生通过动口、动手、动脑亲自体验和探索知识的过程,远比被动地从教师那里获取现成的结论要深刻得多,对学生认知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通过参与式教学方法,让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就是说,他们是一个学习的主动进取者,而不是一个被动接受者¨

4]。

这种开放性的参与式课堂讨论经过连续ll届2000余名学生的尝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2.“以创新思维培养为目标”的探究式教学方法科学精神是现代社会人们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是获取科学知识、正确评价科学技术成就的前提。

以创新为灵魂,以实践为基础,是科学精神的内在本质。

在高等教育中,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大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精神[5],而探究式教学方法使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培养的目标成为可能。

探究式教学具有开放性和自主性、交互性和探究性的特点,是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学习过程,是师生围绕解决问题共同完成研究内容、相互合作和交流的过程。

  我们努力将科学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引入林业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充分利用探究式教学方法。

  一方面利用课堂教学向学生介绍社会经济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学术论文的撰写规范等内容;

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中国林业经济论坛”、“全国大学生林业经济研讨会”等学术交流平台,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学研究工作,通过教师的亲自指导和共同工作,使参与的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科研方法,并且努力撰写学术论文。

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研究能力,并注重学生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思维的训练,提高了学生解决现代复杂性问题的能力。

参与的学生成为带动广大学生接近科研的纽带和桥梁,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科研氛围的形成,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同时,为了方便师生开展探究性教学,除了学校图书馆和学院资料室的公共资源以外,在林业经济管理省级重点学科建立了林业经济研究特色资料中心,收集了供林业经济管理研究用的信息资料,尽力为学生探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条件。

更为重要的是,这种探究性的学习在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精神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3.“以师生互动为特色”的现代化教学手段针对传统课堂讲授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从1998年开始,教师就承担学校的多媒体技术课件制作,教师注重了平时科研素材和照片的积累,并尽可能将长期积累的图像照片资料制成多媒体,展现给学生,使学生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多媒体课程从无到有,目前所有的课程教师均能熟练地运用并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极大地提高了理论教学的直观性和生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受到了学生的一致好评。

我们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设立了“林业经济学”“林业财务与会计”省级精品课程网页,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讲人的信息、课程的讲义、课件、作业、参考资料以及学生综合实习的调查资料与实习报告等都在学校课程网页上供校内外自由浏览和下载,与社会共享教学资源,使更多的人受益。

同时,开展网上讨论,引导学生对热点和前沿问题进行思考,开发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网上互动搭建了师生交流的平台,密切了学生与教师的关系,能及时获取学生反馈的意见,对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及时进行调整,效果显著。

  二、林业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取得的成效

  1998年实施以来,林业经济管理类课程体系日趋完善,课程内容渐趋科学化和系统化,教学方法与手段特色化。

经过l1届学生的实践证明,林业经济管理类课程体系改革是成功的。

  ①林业经济管理类课程体系的改革已经在农林经济管理、林学、会计学等相关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得到运用,受益面达5000余人。

  ②“以学生为主体”的参与式教学方法经过2000余名学生的尝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了大学课堂的乐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③以专题调研为特色的、渐进式的综合实习制度,使学生掌握了林业经济及相关领域的理论知识,并与林业实践紧密结合,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已连续在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实施了I1届学生,并不断地改进和完善,形成了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培养的一大特色,受益面达1000余人。

  根据随机抽样调查,认为综合实习“很重要”的学生,在校生占8O以上,毕业生占96。

综合实习制度由于它所具有的特点和精心的组织策划,使之在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日益显示出其优越性和重要性。

学生普遍认为综合实习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主要表现在:

通过实习,进一步巩固了理论知识和方法,对实地调查研究的基本方法和程序有了全面的认识和亲身的体验。

增强了学生接触社会的交往能力、处事能力和解决实际困难的能力,提高了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写作能力。

通过深入农村,学生切身体会了农民的实际生活,与农民有了一次很好的面对面交流思想的机会,也真正了解了“三农”问题,从中受益非浅。

学生在共同工作中认识到团队合作精神的重要性,如果一个调查组成员散沙一堆,则根本无法完成工作任务。

  4.林业经济管理类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显著增强。

表现在“全国大学生林业经济研讨会”等学术研讨会学生参与并获奖人数明显增多,有66位学生分别获得全国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和优秀奖。

农林经济管理专业学生从事科研创新活动的积极性提高,获得22项科研创新基金项目。

学生写作能力得到加强,在公开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明显增多。

  同时,项目采取“边研究、边实施、边推广”的方法,尤其是实践教学改革、课程教学手段与方法改革等成果在浙江林学院相关课程和专业中得到推广应用,起到了示范作用。

  综上所述,林业经济管理类课程教学改革在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满足了当今社会尤其是新农村建设对人才的新要求。

据随机抽样调查显示,用人单位认为毕业生的“总体综合素质”“很好”的占95,较好的占59/6;

在毕业生的“专业素质”、“实践动手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学习新知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用人单位认为“很好”的占85,“较好”的占15;

在毕业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创新能力”、“敬业精神”等方面,用人单位认为“很好”的占82,“较好”的占18;

在“社会责任感、道德素养”、“团队合作精神”、“心理素质”方面,用人单位认为“很好”的占87,“较好”的占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