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向高考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综合训练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0347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65.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走向高考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综合训练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走向高考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综合训练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走向高考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综合训练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走向高考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综合训练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走向高考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综合训练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走向高考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综合训练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走向高考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综合训练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走向高考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综合训练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走向高考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综合训练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走向高考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综合训练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走向高考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综合训练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走向高考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综合训练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走向高考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综合训练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走向高考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综合训练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走向高考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综合训练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走向高考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综合训练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走向高考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综合训练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走向高考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综合训练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走向高考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综合训练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走向高考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综合训练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走向高考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综合训练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走向高考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综合训练1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D.NCl3的电子式:

A项,S的核电荷数是16,不是18;

B项,次氯酸的结构式:

H—O—Cl;

C项,

是水分子的球棍模型;

D项,Cl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

4.(2015·

上海格致中学摸底)已知钡的某种同位素是

Ba,由学过的知识无法推断出的信息是(  )

A.钡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B.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C.钡原子的核电荷数D.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A项,质子数=核外电子数=56,结合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可得到核外电子排布;

B项,质子数=原子序数,根据原子序数可推断出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C项,质子数=核电荷数=56;

D项,不知道各种天然同位素的含量,无法求出钡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5.(2015·

山东济南模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化学变化不产生新元素,产生新元素的变化不是化学变化

B.根据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和胶体

C.向25mL沸水中逐滴加入2mL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可以制得Fe(OH)3胶体

D.某粒子的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则该粒子可能是一种分子或一种离子

A项,化学变化过程中元素不会发生变化;

B项,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是区分溶液、浊液、胶体最本质的属性;

C项,向沸水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可以制备氢氧化铁胶体;

D项,当粒子的电子数等于质子数时,粒子应为中性粒子,不可能为离子。

6.(2015·

河南南阳一中模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相同条件下,N2和O2的混合气体与等体积的N2所含原子数相等

B.等物质的量的甲基(—CH3)与氢氧根(OH-)所含电子数相等

C.常温常压下,28gCO与22.4LO2所含分子数相等

D.16gCH4与19gNH

所含质子数相等

A项,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知,相同条件下,N2和O2的混合气体与等体积的N2具有相同的物质的量,故所含原子数相等;

B项,每个甲基(—CH3)含有9个电子,而每个氢氧根(OH-)含有10个电子,所含电子数不等;

C项,常温常压不是标准状况,22.4L气体不是1mol,则两者所含分子数不相等;

D项,16gCH4含的质子数为:

×

10=10mol,19gNH

,所含质子数为

11=11.6mol,两者不相等。

A

7.(2015·

北京东城联考)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标准状况下,NH3和CH4的混合气体2.24L,所含电子总数为2NA

B.7gCnH2n中含氢原子数为NA

C.78g过氧化钠与CO2反应,转移电子数为2NA

D.25℃时,0.1mol/L的NaOH溶液中,含有钠离子数为0.1NA

A项,标准状况下,2.24LNH3和CH4的混合气体所含电子总数为NA;

B项,7gCnH2n的物质的量为

mol,含有1mol氢原子即NA个;

C项,78g过氧化钠为1mol,1mol过氧化钠与CO2反应转移电子数为NA;

D项,体积未知,不能计算钠离子数目。

8.(2015·

辽宁沈阳模拟)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mol甲苯含有6NA个C—H键

B.18gH2O含有10NA个质子

C.标准状况下,22.4L氨水含有NA个NH3分子

D.56g铁片投入足量浓硫酸中生成NA个SO2分子

1mol甲苯含有8NA个C—H键,故A错误;

18gH2O的物质的量是1mol,含有10NA个质子,故B正确;

标准状况下氨水是液体,故C错误;

常温下,铁遇浓硫酸钝化,加热条件下,铁与足量浓硫酸发生反应:

2Fe+6H2SO4(浓)

Fe2(SO4)3+6H2O+3SO2↑,1molFe参与反应生成1.5molSO2,故D错误。

9.(2015·

河北质量检测)下列关于离子方程式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过氧化钠固体与水反应:

2O

+2H2O===4OH-+O2↑

B.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入少许稀盐酸:

CO

+2H+===CO2↑+H2O

C.向100mL1mol/L的FeBr2溶液中通入0.05molCl2,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Cl2+2Br-===2Cl-+Br2

D.硫酸氢钠溶液和稀硫酸分别与足量氢氧化钡反应不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

A项,Na2O2为氧化物,不能拆写成离子;

B项,向Na2CO3溶液中滴入少许稀盐酸时生成NaHCO3,不能释放出CO2;

C项,Br-的还原性弱于Fe2+的,所以在通入Cl2时Fe2+先被氧化,0.1molFe2+失去0.1mol电子,0.05molCl2获得0.1mol电子,故没有过量的Cl2与Br-反应,可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Cl2===2Fe3++3Cl-;

D项,硫酸氢钠溶液与足量氢氧化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SO

+Ba2++OH-===BaSO4↓+H2O,稀硫酸与足量氢氧化钡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H++SO

+Ba2++2OH-===BaSO4↓+2H2O,显然两个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不相同。

10.(2015·

北京海淀二模)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正确的是(  )

A.利用铝热反应焊接钢轨:

2Al+Fe2O3

2Fe+Al2O3

B.用氯水除去FeCl3溶液中的Fe2+:

Cl2+Fe2+===2Cl-+Fe3+

C.用已知浓度的NaOH溶液测定未知浓度的醋酸溶液的浓度:

H++OH-===H2O

D.盛放NaOH溶液的试剂瓶不能用玻璃塞:

SiO2+2Na++2OH-===Na2SiO3+H2O

B项,方程式电荷不守恒;

C项,离子方程式中醋酸应写分子式;

D项,硅酸钠为强电解质,可拆。

正确的离子方程式为:

SiO2+2OH-===SiO

+H2O。

11.(高考改编题)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pH=0的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的是(  )

A.Al3+、S2-、Br-、SO

  B.Mg2+、Cu2+、SO

、Br-

C.Na+、Fe2+、I-、MnO

D.NH

、K+、HS-、Cl-

pH=0的溶液呈酸性,溶液中含有大量H+。

A项,H+与S2-、SO

不能大量共存;

B项,酸性条件下,四种离子之间不会发生化学反应,能够大量共存;

C项,酸性条件下MnO

能氧化Fe2+、I-;

D项,HS-与H+不能大量共存。

12.(2015·

浙江杭州二模)某水溶液中可能存在Na+、Al3+、Fe2+、NH

、NO

、CO

、SO

中的若干种离子,且存在的各离子具有相同的物质的量,某同学对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气体A一定是CO2,气体B一定是NH3

B.白色沉淀一定是Al(OH)3

C.溶液中一定存在Al3+、Fe2+、NO

、NH

D.溶液中一定不存在Na+

从“有色沉淀”可知有Fe2+,则无CO

,故气体A是NO,有NO

气体B是NH3,有NH

白色沉淀还可以是BaCO3;

又因为各离子具有相同的物质的量,溶液中阳、阴离子所带正、负电荷相等,故原溶液中有Fe2+、NO

,故选D。

13.(2015·

宁夏贺兰一中期末)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序号

氧化剂

还原剂

其他反应物

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

Cl2

FeBr2

/

Cl-

KMnO4

H2O2

O2

Mn2+

KClO3

浓盐酸

A.表中①组反应可能有一种或两种元素被氧化

B.氧化性强弱比较:

KClO3>

Fe3+>

Cl2>

Br2

C.表中②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MnO

+3H2O2+6H+===2Mn2++4O2↑+6H2O

D.表中③组反应的还原产物是KCl,电子转移数目是6e-

A项,Cl2与FeBr2反应,Cl2少量时只氧化Fe2+,Cl2足量时可氧化Fe2+和Br-;

B项,氧化性KClO3>

Cl2>

Br2>

Fe3+;

C项,该反应得失电子不守恒;

D项,③组反应KClO3+6HCl(浓)===KCl+3Cl2↑+3H2O的还原产物是Cl2,电子转移数目为5e-。

14.(2015·

山东模拟)宋代著名法医学家宋慈的《洗冤集录》中有“银针验毒”的记载,“银针验毒”的原理是:

4Ag+2H2S+O2===2X+2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的化学式为AgS

B.银针验毒时,空气中氧气失去电子

C.反应中Ag和H2S均是还原剂

D.每生成1molX,反应转移2mole-

因氧元素价态降低,1molO2得到4mol电子,而4molAg失去的电子数也是4mol,故硫元素价态没有发生变化;

A项,由质量守恒原理知X为Ag2S;

B项,银针验毒时,空气中氧气得到电子;

C项,反应中Ag是还原剂;

D项,生成1molAg2S,转移2mole-。

15.(高考改编题)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或结构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周期元素最高价与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

B.Na的原子半径比Cl的大,但Na+的半径比Cl-的小

C.Li、Na、K、Rb、Cs都属于碱金属元素,它们单质的还原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弱

D.Cl与I同属于第ⅦA族元素,则两者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

HClO4<

HIO4

A项,第二周期元素中主族元素(除O、F外)的最高价与其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等,零族元素不符合此规律;

B项,钠离子有两个电子层而氯离子有三个电子层,所以钠离子的半径小于氯离子的半径;

C项,碱金属元素单质的还原性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

D项,高氯酸的酸性强于高碘酸。

16.(2015·

河北石家庄联考)短周期元素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其中X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Y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W和Z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且W和Z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12。

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Y、Z三种元素的简单离子半径逐渐增大

B.W、Y、Z三种元素可形成一种离子化合物,其中各原子均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

C.W和Y、Y和Z均能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这两种化合物中均含有极性共价键和非极性共价键

D.相同条件下,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pH大于W、X、Y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溶液的pH

根据题中信息可知W、X、Y、Z分别为H、N、O、Na。

A项,离子半径:

N3->

O2->

Na+;

B项,H、O、Na形成的离子化合物NaOH中H满足的是2电子稳定结构;

C项,H和O形成的H2O2、O和Na形成的Na2O2均为原子个数比为1∶1的化合物,但Na2O2中含有非极性共价键和离子键,不含极性共价键;

D项,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NaOH,W、X、Y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有HNO3、HNO2、NH4NO3、NH4NO2等,相同条件下,其溶液的pH均小于NaOH溶液的pH。

17.(2015·

辽宁盘锦一模)有三种短周期主族元素aX、bY、cZ。

已知a+c=2b,若Z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则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X为O,则Y、X形成的常见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B.若X是Na,则Z的最高正价一定是偶数

C.若Y为O,则非金属性:

X<

Y<

Z

D.若Y为Na,则X、Z不可能是同一主族元素

短周期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的只有HNO3、H2SO4、HClO4,即Z为N、S、Cl中的一种。

A项,若X为O,即a=8,2b必为偶数,故c为偶数,Z为S,进而可知Y为Mg,则Y与X形成的常见化合物为MgO,其属于离子化合物;

B项,若X为Na,则c为奇数,则Z所在族序数为奇数,其最高正价一定是奇数;

C项,若Y为O,则Z只能是N、X为F,三者的非金属性N<

O<

F;

D项,若Y为Na,X、Z的原子序数之和为22,故X、Z可能是P、N或C、S或B、Cl等,N、P位于同一主族。

18.(2015·

广东广州调研)短周期元素W、X、Y、Z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如表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W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是强酸

B.Y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大

C.W的非金属性比Z的弱

D.Z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在同主族元素中最强

根据四种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推断X为He,Y为F,Z为S,W为Cl。

A项,Cl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HClO4是强酸;

B项,同周期主族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因此Y的原子半径在同周期主族元素中最小;

C项,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因此非金属性W>

Z;

D项,S为ⅥA族元素,ⅥA族元素中O的气态氢化物最稳定。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6分)

19.(2015·

河北石家庄质量检测)(12分)某校课外小组同学制备Fe(OH)3胶体,并研究该胶体的性质。

(1)该小组同学采用了以下操作制备胶体,请将空白处填写完整。

取一个烧杯,加入20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然后向烧杯中逐滴滴加1~2mL饱和________溶液,继续煮沸,待________________后,停止加热。

(2)将制得的胶体放入半透膜制成的袋内,如图所示,放置2min后,取少量半透膜外的液体于试管中,置于暗处、用一束强光从侧面照射,观察到________(填“有”或“无”)丁达尔效应,再向试管中加入用稀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将半透膜内的胶体倒入U形管中,如图所示,在胶体上方加入少量电解液以保护胶体,接通直流电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填“阴”或“阳”)极附近颜色逐渐变深,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取上述半透膜内的Fe(OH)3胶体于试管中,逐滴加入HI稀溶液,会发生一系列变化。

①先出现红褐色沉淀,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随后沉淀溶解,溶液显黄色,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最后溶液颜色加深,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关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用稀盐酸代替HI稀溶液,能出现上述哪些相同的现象?

________(填序号)。

(1)Fe(OH)3胶体的制备可以用FeCl3水解的方法。

(2)Fe(OH)3胶体不能透过半透膜,Cl-能透过半透膜,用强光照射半透膜外液体(溶液)无丁达尔效应,因含有Cl-,加稀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3)Fe(OH)3胶体吸附溶液中阳离子带正电荷,通电后向阴极移动,阴极颜色加深。

(4)HI溶液是电解质溶液,开始加入时胶体发生聚沉,产生Fe(OH)3沉淀;

继续加入HI溶液,因HI溶液是强酸溶液,发生中和反应使Fe(OH)3沉淀溶解生成Fe3+;

随着Fe3+浓度增大,与还原性很强的I-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I2单质。

(1)氯化铁(或FeCl3) 液体呈红褐色

(2)无 有白色沉淀生成

(3)阴 Fe(OH)3胶体粒子带正电荷,向阴极移动

(4)①加入的电解质溶液使Fe(OH)3胶体聚沉

②Fe(OH)3+3H+===Fe3++3H2O

③I-被Fe3+氧化生成单质I2 2Fe3++2I-===2Fe2++I2 ①②

20.(2015·

江苏苏北联考)(13分)有一瓶澄清的溶液,其中可能含有NH

、K+、Ba2+、Al3+、Fe3+、I-、NO

、AlO

取该溶液进行以下实验:

①用pH试纸检验,溶液呈强酸性。

②取溶液适量,加入少量CCl4和数滴新制氯水,振荡,CCl4层呈紫红色。

③另取溶液适量,逐滴加入NaOH溶液:

a.溶液从酸性变为中性;

b.溶液逐渐产生沉淀;

c.沉淀完全溶解;

d.最后加热溶液,有气体放出,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④取适量③得到的碱性溶液,加入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由①可以排除________________的存在。

(2)由②可以证明________的存在;

同时排除________的存在: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③可以证明________的存在;

写出c、d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是离子反应的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④可以排除________的存在,同时证明________的存在。

(1)用pH试纸检验,溶液呈强酸性,也就是存在大量的H+,由于CO

和AlO

能与其反应,则两者在溶液中不存在。

(2)取溶液适量,加入少量CCl4和数滴新制氯水,振荡,CCl4层呈紫红色,说明溶液中一定存在I-,由于Fe3+、NO

能氧化I-,则二者不存在。

(3)根据题意生成的沉淀又溶解,说明溶液中存在Al3+;

根据加热溶液生成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则该气体是NH3,说明溶液中存在NH

(4)取适量③得到的碱性溶液,加入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存在Ba2+,则一定不存在SO

(1)CO

(2)I- Fe3+、NO

 CCl4层呈现出碘的颜色;

Fe3+、NO

在该环境中与I-不能共存

(3)Al3+、NH

 Al(OH)3+OH-===AlO

+2H2O

NH3·

H2O

NH3↑+H2O (4)SO

 Ba2+

21.(2015·

山东济宁期末)(13分)A、B、C、D、E、F六种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

A元素的原子半径最小,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2倍,C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与其氢化物反应能生成盐,D与E同主族,E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2。

请回答:

(1)元素C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元素D的单质与金属钠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可作潜水面具中的供氧剂,这种化合物与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和E两种元素相比较,其原子得电子能力较强的是________(写名称)。

以下说法中,可以证明上述结论的是________(填写编号)。

a.比较这两种元素的常见单质的沸点

b.二者形成的化合物中,D元素的原子显负价

c.比较这两种元素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d.比较这两种元素氢化物的水溶液的酸性

(4)元素A、D、E与钠元素可形成两种酸式盐(均含有四种元素),这两种酸式盐在水溶液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由元素A、B、D组成的一元酸X为日常生活中的调味剂,元素A、F组成的化合物为Y。

在等体积、等pH的X、Y的溶液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锌粉,反应后若最后仅有一份溶液中存在锌粉,则反应过程中两溶液中反应速率的大小关系是X________Y(填“>

”“=”或“<

”)。

(6)元素F的单质常温下是一种气体,工业上主要是通过电解其钠盐的饱和溶液的方法获得该气体,假定装入的饱和溶液为100mL(电解前后溶液体积变化可忽略),当测得阴极上产生11.2mL(标准状况)气体时停止通电,将溶液摇匀,此时溶液的pH为________。

原子半径最小的元素是氢;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2倍的元素为碳;

题意说明C元素的氢化物溶液呈碱性,故是氮元素;

E元素为第三周期元素,故其最外层电子数为6,所以D、E分别是氧、硫,则F是氯。

(3)氧、硫同主族,故氧的非金属性比硫强。

沸点是物质的物理性质,不能作为判断非金属性的依据,a项错误;

S、O形成的化合物中,共用电子对偏向非金属性强的元素,b正确;

氢化物的稳定性可以作为判断非金属性的依据,而其水溶液酸性强弱不能作为判断非金属性强弱的依据,c正确、d错误。

(4)NaHSO4为强酸酸式盐、NaHSO3为弱酸酸式盐,故书写离子方程式时HSO

不能拆分。

(5)X为醋酸、Y是HCl,pH相等时,加入锌随着反应的进行,醋酸电离平衡继续向右移动,产生氢气的反应速率较快。

(6)电解NaCl溶液:

2NaCl+2H2O

2NaOH+Cl2↑+H2↑,故产生OH-的物质的量:

n(OH-)=2n(H2)=10-3mol,c(OH-)=10-3mol÷

0.1L=10-2mol·

L-1,根据水的离子积常数,可知c(H+)=10-12mol·

L-1,pH=12。

(1)第二周期第ⅤA族

(2)2Na2O2+2H2O===4Na++4OH-+O2↑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