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036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9.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必修一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必修一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必修一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必修一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必修一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必修一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必修一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必修一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必修一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必修一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必修一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必修一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Word下载.docx

《必修一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必修一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Word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必修一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Word下载.docx

C.秦朝地方官员失职D.中央集权制度已过时

7.有关秦朝的“三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是中央三个最高官职B.在责、权方面相互牵制

C.御史大夫兼理国家监察事务D.郡守与“三公”地位相同

8.古人对秦朝短期而亡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最准确的是

A.“废先王之道,燔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B.“四维(礼义廉耻)不张……故万民离叛”

C.“乃举措暴众而刑太极故也”

D.“所以殄灭而降辱者,(亡于)六国之后也”

9.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基本格局奠定的时期是()

A.战国B.秦朝C.西汉D.东汉

10.汉武帝创立中外朝制度的出发点是()

A.加强君主的权力B.扩大“三公”的权力

C.提高行政效率D.实现权力制衡

11.之所以说三省体制能保证君权的独尊,主要是因为①三省合作②三省长官都是宰相③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④三省分工明确()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2.“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番归于临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

”有关宋代上述做法的下列表述,错误的()

A.目的是为了提高地方政府办事效率B.有利于消除地方权重的弊端

C.造成地方政府权力过小D.导致地方政府人浮于事

13.“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相始也。

”这句话中的“高皇帝”应该是指

A.汉高祖B.唐高祖C.宋高宗D.明太祖

14.下列中央官制形成的先后顺序是①三公九卿制②三省六部制③中外朝制④内阁制()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①③②④D.③②①④

15.“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制定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

A.让“群臣”监督皇帝B.精简政府机构

C.加强君主专制D.让子孙后有章可循

16、秦朝中央官制中,具有“掌丞天子,助理万机”职能的是

 

太尉 

B廷尉 

C丞相 

D御史大夫

17、汉武帝以后,汉朝刺史的主要职能有

监察地方高官 

 

B管理地方行政事务

举荐官吏候选人 

D征收地方赋税

18、汉初实行的治国措施中动机与效果发生了明显矛盾甚至尖锐对抗的是

休养生息政策 

B沿用秦朝的郡县制

C分封同姓子弟为王 

D设立中朝

19、下列制度不属于地方行政制度的是()

郡县制 

三省六部制 

行省制 

D分封制

20、秦朝统一后,为革除东周以来的政治弊端所采取的重要决策是()

实行皇帝制度 

确立三公九卿制

在全国实行郡县制 

D用法家思想治国

21、西汉与秦朝有直接继承关系的重要制度是()

地方监察制度 

B地方行政制度C选官制度D三公制度

22、唐朝将秦汉以来的一相制变为多相制的实质是()

A强化君主专制 

B减少决策失误 

C提高行政效率D笼络科举世子

23、下列历代措施中,起到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的是

①汉武帝颁行“推恩令”②唐玄宗设置节度使 

③宋太祖派文臣任地方长官

④元在地方设行省

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24、下列官职或机构,具有检察职能的是()①秦朝的御使大夫 

②两汉的刺史 

③北宋的通判 

④清朝的军机处

A①③ 

B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25. 

《史记·

楚世家》记载:

“(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在洛阳西南),遂至洛,观兵于周郊。

周定 

王使王孙满劳楚王。

楚王问鼎大小轻重„”这反映了当时 

A.周王室衰微,王命不行 

B.尊王攘夷,大国争霸 

C.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D.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26.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A.以王位世袭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B.以禅让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C.以分封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D.以宗法制为核心的政治制度体系 

27. 

《汉书·

地理志》言:

“秦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 

县,荡灭前圣之苗裔,靡有孑遗。

”这说明秦朝采取 

A.皇帝制度 

B.郡县制 

C.统一度量衡 

D.世袭制 

28. 

唐朝主管财政的宰相皇甫鎛奏请减少内外官俸,诏书下达后被事中崔祐驳回,皇帝最终采纳了崔祐的 

意见。

崔祐所属的部门应是 

A.中书省 

B.门下省 

C.尚书省 

D.参知政事 

29. 

为解决“相权”对“皇权”的威胁,中国历代统治者采取了许多措施。

下面有一组关于汉代以后,历 

朝限制丞相权力的说法。

根据你的理解,存在明显错误的是 

A.秦朝实行三公九卿制

B.汉武帝破格选用身份低微的士人,形成“中朝”

C.唐朝推行“三省六部制”,以此分割和限制相权 

D.宋代废除丞相,为减轻帝王工作压力,设参知政事 

30. 

若你想做有关明代内阁的研究,最有价值的资料应该来自 

A.记录片 

B.《明史》记载 

C.民间传说 

D.经过证实的带有“票拟”和“批红”的奏章 

31.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主要是为了监察()

①丞相②民众③诸侯王④地方高官

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2.唐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

统治者这样做主要目的是()

A完善中央集权B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C减少决策失误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3.“丞相”职位长期沿用主要是适应()

A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B发展农工商业生产的需要

C加强民族交流和对外交往的需要D管理官吏,治理人民的需要

34.明太祖废除丞相,主要是由于()

A管理官吏,治理人民的需要B过去的丞相大多子庸无能,败坏风气

C发展农工商业生产的需要D丞相的权力过于集中,经常威胁君权

35.开创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的朝代是()

A秦朝和唐朝B秦朝和隋朝C秦朝和元朝D唐朝和元朝

36.元朝时期,中央政府对辽阔的地域实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的措施是()

A实行行省制度B实行册封制度

C实行三省六部制C设置理藩院

37.北宋派文臣做知州,设转运使、通判的实质是()

A削夺朝中大将的兵权B防止“陈桥兵变”重演

C加强了皇权D防止了分裂割据

38.北宋政府设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这一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A遏制地方官吏贪污腐化B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C确保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D筹集用于议和的“岁币”

39.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

A隋唐时期B北宋时期C元朝时期D清朝时期

40.清朝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

A决定军国大事B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

C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D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

班级姓名考号

新汶中学必修一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本大题共3小题,第41题24分,第42题24分,第43题12分,共60分。

42.观察下列图片:

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

请回答:

(1)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宋太祖都是中国古代有所作为的封建帝王。

在君权与相权处理上,四人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12分)

(2)在地方管理体制上,秦始皇、汉武帝和宋太祖各有何措施?

共同特点是什么?

(8分)

(3)上述四位封建帝王,你对哪一位更感兴趣?

说明理由。

(4分)

4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皇帝

┌———————╂——————┐

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

┌—┬——┬——┴—┬——┬——┐

工刑兵礼户吏

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128

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

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

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

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

《元史·

地理志》中载: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后名军机处。

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蘑曝杂记》

(1)材料—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起了什么作用?

三省中门下省和尚书省的职能是什么?

(6分)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

材料二作者对此看法如何?

(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

(4)材料四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

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

43.《新唐书》记载;

“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唐朝、北宋、明朝统治者为防范相权过重的威胁,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其方式和结果如何?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检测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ADACD6—10BDCBA11—15CADCC16—20CACBC

21—25DADDC26—30DBBDD31—35BBADC36—40ACBBD

二、非选择题

41.

(1)措施:

秦始皇以御史大夫和太尉牵制丞相;

汉武帝设置“中朝”,剥夺宰相的决策权;

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宋太祖以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和财政权。

共同点:

相权受到限制、分割削弱,皇权加强。

(2)措施:

秦始皇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汉武帝建立刺史,加强对地方监察控制;

宋太祖规定州郡直属中央,州郡长官由文臣担任,下设通判,形成牵制,地方财赋由专门机构运往京师或指定地点。

特点:

地方权力受到严格限制,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领导。

(2分)

(3)(略)。

解析:

(1)扣住“君权与相权关系处理”的限定语作答,要简明扼要。

(2)注意“地方管理体制”,要与相关历史活动区别开来。

(3)开放性问题,理由的回答要符合所选人物的基本历史特点。

42.

(1)作用:

三省之间相互牵制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完整的相权被分割,避免权臣独揽大权,有利于加强皇权。

职能:

门下省掌管国家政令的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

⑵措施:

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

作者看法:

防止地方割据取得成功,但导致地方军事力量削弱,造成在外族进攻的失败(4分)

⑶唐朝的中书省是唐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

元朝设置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4分)

(4)职能:

跪奏笔录(2分)

作用:

简化处理政务的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

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其设立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时代特征:

封建制度渐趋衰落。

43.措施:

①唐朝采取三省的分工和以品级较低的官员任三省长官的办法。

②北宋采取在宰相之下设参知政事为副相、设枢密使和三司使以分割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③明太祖则废除丞相制度,把中央行政权分属六部,使用权其直接对皇帝负责。

方式:

分割和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结果:

使相权和皇权合一,逐步消除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