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0441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28.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参考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参考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参考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参考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参考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参考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参考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参考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参考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参考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参考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参考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参考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参考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参考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参考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参考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参考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参考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参考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参考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参考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参考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参考资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自由》,河北大学出版社,2003年。

5.托比诺:

《但丁传》,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年。

6.张书立:

《塞万提斯:

1547—1616》,辽宁人民出版社,1982年。

7.文美惠:

《塞万提斯和《堂·

吉诃德》》,北京出版社,1981年。

8.巴赫金:

《拉伯雷研究》,河北教育出版社。

9.卞之琳:

《莎士比亚悲剧论痕》,三联书店,1989年。

10.贺祥麟:

《莎士比亚研究文集》,陕西人民出版社,1982年。

11.中国莎士比亚研究会编:

《莎士比亚在中国》,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年。

12.曼威乐·

罗:

《莎士比亚与电影》,中国电影出版社,1984年。

13.王佐良:

《莎士比亚绪论兼及中国莎学》,重庆出版社,1991年。

14.张泗洋等:

《莎士比亚戏剧研究》,时代文艺出版社,1991年。

15.雨果:

《莎士比亚传》,团结出版社,2005年。

16.张冲编著:

《莎士比亚专题研究》,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年。

17.主编张泗洋:

《莎士比亚大辞典》,商务印书馆,2001年。

18.梁一三编:

《弥尔顿和他的《失乐园》》,北京出版社,1987年。

19.马克·

帕蒂森:

《弥尔顿传略》,三联书店,1992年。

20.布尔加科夫:

《莫里哀传》,南开大学出版社,1985年。

21.皮埃尔·

加克索特:

《莫里哀传》,中国戏剧出版社,1986年。

22.瓦特·

伊恩:

《小说的兴起:

笛福、理查逊、菲尔丁研究》,高原等译,三联书店,1992年。

23.黄梅:

《推敲“自我”:

小说在18世纪的英国》,三联书店,2003年。

24.欧文·

白壁德:

《卢梭与浪漫主义》,孙宜学译,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年。

25.赵林:

《浪漫之魂——让-雅克·

卢梭》,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

26.莫洛亚:

《拜伦传》,裘小龙,王人力译,浙江文艺出版社,1985年。

27.莫洛亚:

《伟大的叛逆者:

雨果》,陈伉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86年。

28.柳鸣九等:

《雨果创作评论集》,漓江出版社,1983年。

29.本雅明:

《发达资本主义时代的抒情诗人:

论波德莱尔》,张旭东等译,三联书店,1989年。

30.冯至:

《论歌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年。

31.杨武能:

《走近歌德》,河北教育出版社,1999年。

32.李野光:

《惠特曼评传》。

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年。

33.冯春编选:

《普希金评论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

34.张铁夫等:

《普希金新论:

文化视域中的俄罗斯诗圣》,中国社科出版社,2004年。

35.拉努:

《左拉》,黄河文艺出版社,1985年。

36.茅于美:

《易卜生和他的戏剧》,北京出版社,1981年。

37.高国甫:

《易卜生评论集》,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年。

38.王忠祥:

《易卜生》,华夏出版社,2002年。

39.苏珊·

李·

安德森:

《陀斯妥耶夫斯基》。

上海:

中华书局,2004年。

40.陀斯妥耶夫斯基:

《两重人格:

彼得堡史诗》,种觉译,新文艺出版社,1958年。

41.托尔斯泰:

《天国在你们心中:

托尔斯泰文集》,三联书店,1988年。

42.艾尔默·

莫德:

《托尔斯泰传》,十月文艺出版社,1984年。

43.上海译文出版社编:

《托尔斯泰研究论文集》,译文出版社,1983年。

44.匡兴编:

《托尔斯泰和他的创作》,北京出版社,1982年。

45.雷成德,金留春,胡日佳等:

《托尔斯泰作品研究》,陕西人民出版社,1985年。

46.陈建华编:

《寻觅良知的沉重步履:

托尔斯泰传》,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6年。

47.王思敏:

《屠格涅夫:

1818-1883》,辽宁人民出版社,1981年。

48.李兆林,叶乃方编:

《屠格涅夫研究》,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

49.孙乃修:

《屠格涅夫与中国:

二十世纪中外文学关系研究》,学林出版社,1988年。

50.维诺格拉多夫:

《红白黑:

司汤达传》,天津人民出版社,1987年。

51.龙怀珠:

《爱情政治交响曲:

司汤达小说探魅》,西北大学出版社,2002年。

52.巴尔扎克:

《司汤达研究》,李健吾译,平明出版社,1950年。

53.赵隆:

《司汤达和<

红与黑>

》,北京出版社,1983年。

54.许光华:

《司汤达比较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

55.柳鸣九主编:

《自然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8年。

56.柳鸣九:

《自然主义大师左拉》,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

57.赵澧,徐京安主编:

《唯美主义》,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8年。

58.周小仪:

《唯美主义与消费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59.黄晋凯,张秉真,杨恒达主编:

《象征主义、意象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年

60.吴晓东;

《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安徽教育出版社,2000年。

61.陈太胜:

《象征主义与中国现代诗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62.刘燕:

《20世纪文学泰斗:

艾略特》,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

63.汪义群主编:

《西方现代戏剧流派作品选》,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年。

64.门德松:

《马克·

吐温传》,浙江文艺出版社,1986年。

65.朱树飏主编:

吐温名作欣赏》,中国和平出版社1995年。

66.陈焘宇编选:

《哈代创作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

67.胡湛珍《果戈理和他的创作》,北京出版社,1982年。

68.钱中文:

《果戈理及其讽刺艺术》,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

69.龙飞,孔延庚:

《讽刺艺术大师:

果戈理》,商务印书馆,1984年。

70.李健吾:

《福楼拜评传》,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

71.陈挺:

《狄更斯》,辽宁人民出版社,1982年。

72.罗经国编:

《狄更斯评论集》,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

73.伊瓦肖娃:

《狄更斯评传》,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

74.米·

斯莱特;

《狄更斯与女性》,百花文艺出版社,1990年。

75.赵炎秋:

《狄更斯长篇小说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

76.杨静远编:

《勃朗特姐妹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

77.德.奥布洛米耶夫斯基:

《巴尔扎克评传》,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年。

78.王秋荣编:

《巴尔扎克论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

79.郑克鲁主编:

《巴尔扎克名作欣赏》,中国和平出版社,1995年。

80.瓦·

李维诺夫:

《肖洛霍夫评传》,孙凌齐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2年。

81.丁夏:

《永恒的顿河:

肖洛霍夫与他的小说》,:

海南出版社,2001年。

82.冯玉芝:

《肖洛霍夫小说诗学研究》,山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

83.吴庆宏:

《弗吉尼亚·

伍尔夫与女权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

84.林德尔·

戈登:

伍尔夫:

一个作家的生命历程》,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年。

85.戴从容:

《乔伊斯小说的形式实验》,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年。

86.王友贵:

《乔伊斯评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

87.李文俊:

《福克纳传》,新世界出版社,2003年。

88.马克飞、李绍强:

《意识流大师的梦魇:

乔伊斯与<

尤利西斯>

》。

海口:

89.李维屏:

《乔伊斯的美学思想和小说艺术》,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年。

90.刘蜀贝:

《罗曼·

罗兰传》,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

91.李忆南:

《最遥远的旅行:

<

劳伦斯述评>

》。

时代文艺出版社,2001年。

92.毛信德:

《劳伦斯》,四川人民出版社,2001年。

93.曾大伟:

《回归宇宙本体:

D.H.劳伦斯小说研究》,花城出版社,2001年。

94.毛信德:

《郁达夫与劳伦斯比较研究》,杭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

95.周南翼:

贝娄》,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

96.廖星桥:

萨特》,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

97.柳鸣九:

《萨特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

98.达尼埃尔·

代马盖斯:

《卡夫卡与少女们》,管筱明译。

郑州:

河南人民出版社,2005

99.、《从卡夫卡到昆德拉:

20世纪的小说和小说家》,三联书店,2003年。

100.李立玮:

《春天没有卡夫卡:

从亚洲到欧洲——沿着历史与文学的脉络》。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101.叶廷芳著:

《现代文学之父——卡夫卡评传》。

海口:

海南出版社,2001年。

102.林和生:

《“地狱”里的温柔:

卡夫卡》。

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6年。

103.杨恒达编:

《城堡里迷惘的求索:

卡夫卡传》,北京: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4年。

104.叶庭芳编:

《论卡夫卡》,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

105.张天佑:

《专制文化的寓言:

鲁迅、卡夫卡解读》,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年。

106.瓦根巴赫:

《卡夫卡传》,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88年。

107.袁可嘉:

《现代主义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

108.刘象禹、曾艳兵:

109.曾繁仁:

110.伊哈布.哈桑:

《后现代主义概念》,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3年。

111.张法:

《20世纪西方美学史》,四川人民出版社,2003年。

112.方汉文:

《比较文化学》,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

113.畅广元:

《文学文化学》,辽宁人民出版社,2000年。

114.李岫:

《二十世纪中外交流史》,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115.陈旭光:

《中西诗学的会通——20世纪中国现代主义诗学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学术论文(与教材章节相配套)

古代希腊罗马文学

01、王锡明:

《论希腊艺术的永久魅力》,见《外国文学研究》1995年第2期。

02、谢竹友:

《希腊神话的不朽魅力》,见《外国文学研究》1986年第1期。

03、刘方:

《从创世神话看中西文化特性与审美精神》,《外国文学研究》,2001年第

3期。

04、蒋原伦:

《西方神话与叙事艺术》,《外国文学评论》,2004年第2期。

05、蒋承勇:

《西方文学“两希”传统的文化阐释》,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

06、肖锦龙:

《〈伊利亚特〉的两个基本冲突纵横谈》,见《外国文学研究》1988年第1

期。

07、麦永雄:

《英雄符码及其解构》,见《外国文学研究》1997年第3期。

08、郭洋生;

《荷马与欧洲史诗模式》,见《外国文学研究》1994年第4期。

09、颜敏:

《〈荷马史诗〉的象喻世界初探》,《外国文学评论》,2003年第1期。

10、陈中梅;

《人物的讲述.像诗人.歌手――论荷马史诗里的不吁请故事》,《外国文学

评论》,2003年第3期。

11、邱紫华:

《令人困惑的神秘因果链》,见《外国文学研究》1989年第1期。

12、罗念生:

《论古希腊戏剧》,中国戏剧出版社,1985年。

13、苏珊;

《希腊悲剧起源与人的心理因素》,见《外国文学研究》1992年第2期。

14、聂珍钊:

《论希腊悲剧的复仇主题》,《外国文学研究》,2001年第3期.。

15、陈中梅:

《普罗米修斯的hubris――重读〈被绑的普罗米修斯〉》,《外国文学评论》,2001年第2期。

16、蹇昌槐;

《欧洲小说的历史进化》,《外国文学研究》,1995年第1期。

17,蹇昌槐;

《欧洲小说变形艺术形象散论》,《外国文学研究》,1992年第2期。

中世纪文学

01、唐涛:

《中世纪文学与伦理思想:

爱、信、从》,《上海大学学报》,1988年第1期。

02、胡志明:

《但丁与基督教文化》,《外国文学评论》,1992年第3期

03、杨丽娟:

《基督教与西方文学传统的“全景式“解读》,评刘建军的《基督教与西方文学传统》,《外国文学研究》,2006年第2期。

04、李玉悌:

《〈神曲〉的魅力》,《国外文学》,1989年第2期。

05、姜岳斌;

《〈神曲〉:

理性的辉煌与迷误》,《外国文学研究》,1999年第4期。

06、姜岳斌:

《〈神曲〉与〈西游记〉中天堂观念的比较》,《外国文学研究》,2000年第1期。

07、姜岳斌:

《〈神曲〉中的诗人与但丁的诗性隐喻》,《外国文学评论》,2003年第3期。

08、姜岳斌:

《〈神曲〉与敦煌变文中的地狱观念》,《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第1期。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01、汪义群: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人文主义“反宗教神学说”质疑》,《外国文学评论》,1992-1。

02、蒋承勇:

《论文艺复兴运动的潜文化意义》,《上海师大学报》,1997年第4期。

03,蹇昌槐:

《试论欧洲近代小说的美学品格》,《外国文学研究》,1996年第1期。

04、《莎士比亚评论汇编》(上、下),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

05、张泗洋:

《谈谈哈姆莱特性格的忧郁特征》,《吉林社会科学》,1987年第4期。

06、王改娣: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意象特征探微》,《外国文学评论》,2006年第2期。

07、田民:

《论哈姆莱特性格的模糊性》,《外国文学研究》,1987年第1期.

08、方平:

《和莎士比亚交个朋友吧》,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

09、肖四新:

《莎士比亚早期戏剧的症状阅读》,《四川外语学院》。

2006、1。

10、朱安博:

《新历史主义与莎学研究》,《四川外语学院》。

11、何岳球:

《〈坎特伯雷故事〉中的狂欢化喜剧特色》,《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4期。

12、肖明翰:

《乔叟对英国文学的贡献》,《外国文学评论》,2001年第4期。

13、方汉文:

《哈姆莱特之谜新解;

拉康的后精神分析批评》,《外国文学研究》,2001年第1期。

14、蓝仁哲:

《〈哈姆莱特〉:

演绎人类生死问题的悲剧》,《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第1期。

15、滕威:

《〈堂吉诃德〉的元小说性》,《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1期。

16、陈凯先:

《〈堂吉诃德〉对现代小说的贡献》,《外国文学评论》,2000年第3期。

17、蒋承勇:

《〈堂吉诃德〉的多重讽刺视角与人文意蕴重构》,《外国文学评论》,2001年第4期。

18、馓道庆:

《意义的重建-〈堂吉诃德〉新论》,《外国文学评论》1992年第4期。

19、李赐林:

《一个寓言-堂吉诃德的故事》,《外国文学研究》1994年第2期。

20、童燕萍:

《写实与虚拟的对立统一:

〈堂吉诃德〉的模仿真实》,《外国文学评论》1998年第3期。

十七世纪文学

01、李思孝:

《从古典主义到现代主义——-欧洲近代文艺思潮论》,首都师范大学

出版社,1997年。

02、夏曾树:

《布瓦洛的〈论诗艺〉》,《外国文学研究》1987年第3期。

03、鲁萌:

《论达尔杜弗——兼论历史和心理的辩证转化》,《外国文学研究》1984年

第2期。

04、朱延生译:

《莫里哀传》,中国戏剧出版社,1981年。

05、宫宝荣:

《天才与法则——〈伪君子〉的结构与“三一律”新探》,《戏剧艺术》,2006年第2期。

06、陈众议:

《“变形珍珠”:

巴洛克与17世纪西班牙文学》,《外国文学评论》2005年第4期。

十八世纪文学

01、蹇昌槐:

《〈鲁滨逊漂流记〉与父权帝国》,《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6期。

02、钟鸣:

《〈鲁滨逊漂流记〉的双重解读》,《外国文学研究》,2000年第3期。

03、王文华:

《鲁滨逊形象的现代性反思》,《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1期。

04、孙绍先:

《论〈格列佛游记〉的科学主题》,《外国文学研究》,2003年第4期。

05、王治国:

《菲尔丁笔下崇高和邪恶斗争的记录》,《外国文学研究》1995年第3期。

06、吕大年:

《8世纪英国文化风习考》,《外国文学评论》,2006年第1期。

07、董问樵:

《〈浮士德〉研究》,复旦大学出版社,1987年。

08、杨武能:

09、绿原:

《常说常新的〈浮士德〉》,《外国文学评论》1994年第2期。

10、褚蓓娟:

《永恒的流浪者——浮士德形象之我见》,《外国文学研究》1997年第3期。

11、杨武能:

《试析〈浮士德〉的哲学内涵(上)》,《外国文学评论》,1999年第2期。

12杨武能:

《试析〈浮士德〉的哲学内涵(下)》,《外国文学评论》,1999年第4期。

十九世纪初期文学

01、杨武能:

《从Novelle看浪漫派》,《外国文学评论》,1993年第2期。

02、陈俐:

《简论浪漫主义文学的宗教精神》,《外国文学评论》,1988年第3期。

03、郑克鲁:

《法国浪漫派诗歌的特点和贡献》,《外国文学评论》,1993年第3期。

04、王化学等:

《纪念拜伦诞生200周年》,《山东大学学报》,1988年第3期。

05、王化学:

《〈曼夫雷德〉与"

世界的悲哀"

》,《外国文学评论》,1989年第第3期。

06、金嗣峰:

《拜伦〈唐璜〉二题》,《外国文学研究》,1989年第1-2期。

07、潘耀泉:

《拜伦的〈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武汉大学学报》,1981年第4期。

08、张旭春:

《雪莱与拜伦的审美先锋主义思想初探》,《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第3期。

09、张思齐:

《济慈诗学三议》,《外国文学评论》,2005年第2期。

10、袁宪军:

《〈希腊古瓮颂〉中的“美”与“真”》,《外国文学评论》2006年第2期。

11、卢路:

《浪漫与哲性〈西风颂〉的两种解读范式》,《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第4期。

12、柳鸣九等:

13、罗国祥:

《理性的反动——-雨果小说美学的现代性》,《外国文学评论》,2004年第

2期。

十九世纪中后期文学

01、郭树文:

《批判现实主义质疑》,《外国文学评论》,1989年第1期。

02、《世界文学中的现实主义问题》,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年。

03、蒋承勇: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现代阐释》,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年。

04、马修约瑟夫森:

《司汤达传》,包承吉译,江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

05、刘阳:

《从〈论爱情〉看司汤达及其创作》,《外国文学评论》,1995年第4期》。

06、蒋承勇:

《论司汤达小说的内倾性》,《外国文学评论》,1989年第1期。

07、李健吾:

《司汤达的政治观点和〈红与黑〉》,《文学评论》1959年第3期。

08、蒋承勇:

《从系统的自组织原理看于连性格的自在性与自主性》,《外国文学评论》

1987年第2期.

09、柳鸣久:

《巴尔扎克的小说艺术》,《外国文学研究》,1985年第1期。

10、陈伯吹:

《关于巴尔扎克的世界观与创作方法问题》,《文学评论》,1960年第6期。

11、丁子春:

《巴尔扎克艺术理论勘探》,《外国文学研究》,1982年第2期。

12、金嗣峰:

《〈高老头〉创作的真实性》,《外国文学研究》,1988年第4期。

13、叶成青;

《关于高老头“父爱”的再认识》,《外国文学研究,》1995年第3期.。

14、翁柏青:

《高老头——拿破仑时代法国资产阶级“贵人迷”的典型》,《外国文学评

论》,1989.2。

15、黄晋凯:

《巴尔扎克文学思想探析》,《外国文学评论》,2002年第4期。

16、莫洛亚:

《狄更斯评传》,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

17、冯亦代:

《狄更斯的本来面目》,《读书》,1989年第6期。

18、王忠祥:

《论狄更斯的〈双城记〉》,《外国文学研究》,1978年第1期。

19、伍厚凯:

《论〈双城记〉的艺术特色》,《四川大学学报》,1985年第3期。

20、赵炎秋;

《狄更斯小说中的监狱》,《外国文学评论》,2005年第2期。

21、潘一禾:

《解读奥涅金的被“拒绝”》,《文艺理论研究》1997年第1期。

22、涂卫群:

《百年“普学”》,《外国文学评论》,2005年第4期。

23、康林:

《普希金与俄罗斯文学的勃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院学报》1995

年第10期。

24、吴晓都:

《普希金叙事创作对俄国文学的意义》,《外国文学评论》,1999年第3期。

25、陈燊:

《谈谈托尔斯泰的创作和艺术》,《外国文学研究集刊》第11辑。

26、刘洪涛:

《我国解放以后托尔斯泰研究述评》,《外国文学研究》,1986年第4期。

27、王智量:

《〈复活〉的创作过程与作家的思想发展》,《华东师大学报》,1980年第4

28、刘定淑:

《试论〈复活〉男女主人公“复活”的复杂性》,《外国文学研究》,1985

年第2期。

29、余绍裔:

《论列夫.托尔斯泰的心理描写艺术》,《南京大学学报》,1987年第2期。

30、王景先:

《“心灵辩证”辨析》,《外国文学评论》,1995年第4期。

31、徐鹏:

《道德情欲:

〈安娜.卡列尼娜〉人物性格建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