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部分专项三 题型六观点评述类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0554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部分专项三 题型六观点评述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部分专项三 题型六观点评述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部分专项三 题型六观点评述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部分专项三 题型六观点评述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部分专项三 题型六观点评述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部分专项三 题型六观点评述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部分专项三 题型六观点评述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部分专项三 题型六观点评述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部分专项三 题型六观点评述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部分专项三 题型六观点评述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部分专项三 题型六观点评述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部分专项三 题型六观点评述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部分专项三 题型六观点评述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部分专项三 题型六观点评述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部分专项三 题型六观点评述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部分专项三 题型六观点评述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部分专项三 题型六观点评述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部分专项三 题型六观点评述类Word文档格式.docx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部分专项三 题型六观点评述类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部分专项三 题型六观点评述类Word文档格式.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三部分专项三 题型六观点评述类Word文档格式.docx

运用材料中所涉及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3.(2014·

湖北部分重点中学高三第二次联考·

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精美而充满了神奇色彩的瓷器、传教士的书简和夹杂着道听途说的《马可·

波罗行纪》,18世纪中期以前三四百年间的欧洲人就是从这些途径来了解中国的。

从中国回来的传教士们受到精英们的热捧,他们的书简也被视为经典。

传教士眼中那个“酷似古罗马帝国的中国”走进了欧洲人的脑海。

当时一些欧洲学者甚至认为,发现中国可与15世纪发现美洲大陆媲关。

当东印度公司把订制好的精美瓷器运回欧洲大陆时,法国思想家伏尔泰也在感叹:

“我们不能像中国人一样,真是大不幸!

 

 

18世纪中叶,英国人终于找到了解决对华贸易逆差的“方式”。

此时的欧洲不再需要一个乌托邦式的中国。

1792年,英国外交官马戛尔尼携带英王信件出使中国,把一个行将覆灭的中国形象带回了西方。

40多年后,鸦片战争爆发,中国形象一落千丈。

自那时起到20世纪初,西方学者将中西关系史上的这个时期称为“轻蔑的时代”。

英国诗人丁尼生说:

“欧洲的50年,胜过了中国的一甲子。

”一个当年被描述成花园的王国变成了“满街是开口粪池和垃圾”的肮脏之国,而穿着丝绸、捧着青花碗的中国人也变得贫穷、猥琐和丑陋不堪。

——丁刚《西方人误读的中国》

就材料中关于西方人对中国的看法的任一种观点展开评述。

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4.(2013·

河北邯郸高三期末·

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赵宋王朝在30年前,备受贬损:

“守内虚外,积贫积弱”;

30年后,博得赞美:

“空前绝后,登峰造极”。

《中国文明的反思》一书认为“中国文明的顶峰不是唐朝而是宋朝”,宋代是“知识分子、官员士大夫以及广大民众的黄金时代”。

为证明“宋朝达到中国文明的顶峰”,作者提出了宋代农民欢乐说、宋代妇女幸福说、宋代官场廉洁说、宋代士大夫人格高尚说,并盛赞宋朝统治者所推行的高薪养廉、保障言论自由等政策,特别是君相互制制、党派互监制和中央集权加仁政的政治设计,比较有效地防止了专制的发生和腐败的蔓延。

也有学者提出,不必美化赵宋王朝。

评材料中关于宋朝地位的观点。

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5.(2015·

晋冀豫高三第二次调研·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综上所述,可知(明清)启蒙期之思想界,极复杂而极绚烂。

其所以致此之原因有四:

第一,承(宋)明(理)学极空疏之后,人心厌倦,相率返于沈实。

第二,经大乱后,社会比较的安宁,人得有余裕以自厉于学。

第三,异族人主中夏,有志节者耻立乎其朝,故刊落声华,专集精力以治朴学。

第四,旧学派权威既坠,新学派系统未成,无“定于一尊”之弊,故自由之研究精神特盛。

——《清代学术概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针对材料所述提出你的观点,并结合史实说明理由。

(赞成或者反对的观点均可,但要结合史实说明)

6.(2018·

湖北襄阳一模·

42)(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科学技术正像希腊神话里的具有前后两个面孔的门神雅努斯,开启光明,也带来黑暗。

一百多年来,特别是20世纪以来,人们对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文明以及与之相伴随的科学主义、工业主义究竟是人类的福祉,还是人类的灾难,也一直有这样的两种认识。

第一种是肯定的、乐观主义的认识。

对现代科技和工业文明的发展持赞扬态度者,视之为建立一个富足、自由的人类社会开辟了一条阳光普照的大道。

韦伯曾借用席勒的名句“为世界解除魔咒”来描绘西方社会理性化进程。

如果以科技为带动此进程走向普遍化的最重要动力,那么,“解除魔咒”之功应当归之于现代科技。

……

第二种是否定的、悲观主义的认识。

激进的反工业化、现代化者强调现代科技和工业发展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

……批判者认为:

科学技术进步乃至整个现代工业文明导致一种以科技为主导的“科技理性”。

标准化、工具化、普遍主义和技术进步观念等等垄断了社会生活,造成冷冰冰的技术统治。

人类的创造反过来控制了人类。

——董正华编著《世界现代化进程十五讲》

选择材料中关于科技进步的一种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7.(2018·

安徽江南十校一模·

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2分)

材料自由贸易是上帝赐予人类的最好的外交手段,没有比自由贸易更好的方法能够让人类和平相处。

——英国政治学家理查德·

科布登,1857年

试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相关知识,对上述材料进行评析。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8.(2018·

湖北天门、仙桃、潜江高三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题·

42)(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历史学者熊月之指出:

“中国民主思想进程一开始就从政治制度着手,先提出立宪主张,而后才出现自由平等思想,遵循的是‘议会制度——自由平等’这样一条恰好与欧洲相反的逻辑”。

请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论证上述观点。

(说明:

对该论断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或者提出修改意见,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言之成理即可)。

9.(2015·

湖北教学合作高三10月联考·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国内外学人对民族主义这一概念的说法甚多。

较为恰当的表述是民族主义是以民族权益和民族情感为核心内容的一种政治观念、政治目标和政治追求。

这一表述,不事先对民族主义作价值判断,而只是对民族主义的具体范围和内容作客观的叙述,留下根据不同情况作出不同评价的宽广余地。

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是如何产生的,是“洋货”还是“土货”?

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学界基本达成共识,即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既是我国传统民族主义思想在近代的转型,又是西方近代的民族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引进,是二者结合的产物。

就中国传统的民族主义思想而言,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华夏中心观,二是华尊夷卑观,三是建立在华尊夷卑观基础上的“华夷之辩”观念。

促使传统民族主义向近代民族主义思想转变的原因,是西方的入侵引起中国人思想观念的变化。

在具有高度文化的“西夷”面前,中国人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认识到中国只是世界各国中的一国。

在“西夷”的侵略面前,为谋自救而迅速激活了民族意识。

此民族意识已逐渐摆脱古代的华夷观导向建立独立的近代民族国家的目标。

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

——杨宁《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关于“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如何产生”的观点。

围绕材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0.(2013·

湖南怀化二模·

材料1871年沙俄侵占清朝西北重镇伊犁,1874年日本出兵侵略台湾。

“倭逼于东南,俄环于西北”,面临来自陆海防务的双重威胁,1874—1875年,清王朝内部发生了著名的“海防塞防之争”。

争论的第一阶段,表现为防俄与防日之争,其实质是,沙俄和日本谁是中国最大的敌人?

第二阶段则表现为传统与现实之争,其实质是何以救国,是固守封建礼教典章制度,还是学习西方现代文明?

防日与防俄之争是表象,传统与现实之争才是实质。

海防与塞防争论的结果,清政府选择了海防与塞防并重,即防日与防俄并重、西北与东南并重;

既保证台湾的安全,又维护新疆的完整,既维护了传统又关照了现实,是一种典型的理想主义选择。

但是在国力不振、朝政腐败等多方面因素制约下,“两防并重”的战略并没有得到真正实现。

——摘编自朱华《简述晚清海防与塞防争执内幕》

至20世纪末,关于晚清海防与塞防争论之研究慢慢摆脱了“性质之争”的局限,在近代化视角下,研究重点集中在晚清海防与塞防之争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上,其研究空间由此得到进一步拓展。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中国海防近代化视角下的海防与塞防之争;

(二)中国边疆治理近代化视角下的海防与塞防之争;

(三)地缘政治和国防战略近代化视角下的海防与塞防之争。

——摘编自尹全海《学术视野中的晚清海防与塞防之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晚清海防与塞防之争。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明晰,逻辑严谨。

11.(2013·

湖北咸宁四校联考·

辛亥革命的性质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历史评价方面的“盖棺论定”,而且还将决定辛亥革命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走向。

然而,辛亥革命的面目仍然笼罩着重重迷雾。

我们将怎样聊以纪念?

回顾、检讨对辛亥革命性质的研究以求改进,进而揭开辛亥革命的“庐山真面目”。

吕明灼学者认为,不能因为当时孙中山主张中国实行社会主义,主张由分权制向集权制、多党制向一党制、地方自治向中央集权转变,主张解决农民土地问题而否定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性质。

把辛亥革命定性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一点也没有贬低其伟大意义的意思,相反,这是很崇高、伟大、光彩的。

扬天石学者则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这个看法未必准确。

因为辛亥革命的目的是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最要紧的任务是救亡,而不是为了发展资本主义。

同时,西方资产阶级革命后会马上和工人阶级产生矛盾冲突,而孙中山特别讲到,要让中国的工人阶级避免受剥削的痛苦。

评析材料中关于辛亥革命性质的观点。

(12分)(要求:

围绕材料中关于辛亥革命性质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12..(2017·

广东珠海二模·

材料我们专注于两个主题——“传承”和“交流”——的研究,以此来理顺世界历史,这两个主题集中反映了人类发展的最重要的特征。

“传承”和“交流”,一纵一横,与“传承”相比,“交流”更应浓墨重彩。

——据【美】杰里·

本特利《新全球史:

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根据材料,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评析材料中的观点。

对材料中的观点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逻辑严谨、史论结合。

易于推动文明的进程。

1.

【考点】新文化运动;

全国卷41题

【解析】首先,分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由材料“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在对待这个大传统的态度问题上,新文化运动没有全部摒弃、彻底否定的看法”,可从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出发,确定选题角度,如“新文化运动的某些代表人物彻底否定传统文化”,或者“新文化运动传承了传统文化,使之焕发生机”;

其次,根据论题进行合理、严密、清晰的阐述,如新文化运动揭露和批判旧道德,提出“打倒孔家店”,动摇了封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不承认传统的伦理道德,他们对传统文化采取绝对否定的做法,冲击了传统文化;

或者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并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最后,结合史实予以阐述,表述成文。

【答案】示例一:

新文化运动的某些代表人物彻底否定传统文化。

他们通过《新青年》等刊物、北大讲堂和撰写小说等方式,揭露和批判旧道德,提出“打倒孔家店”,动摇了封建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促进了国人的思想解放。

他们不仅不承认传统的伦理道德,甚至传统的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

他们对传统文化采取绝对否定的做法,冲击了传统文化。

示例二:

新文化运动传承了传统文化,使之焕发生机。

新文化运动没有“全部摒弃”“彻底否定”的看法。

他们提倡新文学,如白话小说等。

这是中国现代学术文化的开端,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有利于传承传统文化,并推动了中国文化的发展。

一位;

⑤利用一战,大发战争横财,从战前的债务国到战后的债权国,纽约成为世界金融中心之一。

总之,一个国家能够抓住机遇,制定正确的政策,就能推动国家(社会)跨跃式的发展,引领世界潮流。

(1分)

(示例仅供参考,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也可)

2.

【考点】近代中国的旧民主主义革命;

近代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解析】首先,分析材料信息,找到材料中的观点“沉沦与上升,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路线,终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其次对观点进行评价,根据材料提供的史料进行论述,沉沦可以从“帝国主义的侵略”、“《辛丑条约》签订以后至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角度进行分析,上升可以选择的角度有“资本主义侵略下逐渐生长了资本主义”,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五四运动后上升力量压倒沉沦”;

最后根据论点,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表述成文。

阐述时注意题目要求:

评析论题,赞成或反对,观点明确,一定要用材料中所涉及的史实,史论结合。

【答案】评分标准

一等(12~9分):

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

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

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8~5分):

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

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

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

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

②未引用史实;

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3.

【考点】古代中国的农业;

启蒙运动;

第一次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文明交流主题;

【解析】开放性试题,全国新课标卷曾经于2010、2011、2012年考过此类题型,解答此种试题,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然后看材料(首先看材料的出处),从材料中提炼出一种或者几种观点来之后开始解答,解答的第一步就是开门见山亮明你的观点,紧接着史论结合,用史实来论证你的观点,切记无论你的观点是不是属于学术界的主流观点,只要是从材料中提炼出来的并且能够言之成理就行。

最后再做一总结。

由于这种题型已经被广大师生总结出了几种答题套路,预计2014年高考再采取该题型的可能性不大。

【答案】尽量按照SOLO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学生如按踩点给分方式答题语言不流畅最多给8分,如果论证观点没有层次性最多也只给8分,没有观点或观点不明确得分不超过4分。

参考答案一:

赞美中国。

(2分)伏尔泰等人未到过中国,他们是通过东来归国的传教士、商人等或其著述了解中国的,对中国的认识是感性的。

(6分)他们赞美中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于现实欧洲的反封建斗争。

(4分)参考答案二:

贬低中国。

(2分)此时欧洲资本主义迅猛发展向二正业文明社会迈进,而中国仍处于落后的农耕文明阶段。

(4分)先进的欧洲对古老中国进行了侵略,欧洲人对中国的贬视实际上是对东方中国的偏见,是一种欧洲中心论思想。

(4分)

其言论是为其侵略行为服务的。

(2分)

4.

【考点】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

【解析】本题考查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用所学知识进行论证的能力。

先概括宋朝的历史地位,如积贫积弱、宋朝是中国文明的顶峰、不必美化赵宋王朝等三种观点。

再用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多角度地评论宋朝的历史地位,注意观点明确、并要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答案】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

合理引用史实,予以多角度论证;

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达清楚。

二等(9~5分),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

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

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

未引用史实;

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5.

【考点】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全国卷41题;

清朝;

中古跨朝代非选择题

【解析】本题属于提取观点并进行论证试题,解答本题要先依据材料提取相应的观点,然后依据所学知识对提取的观点进行论证。

赞成观点可以从材料中“承(宋)明(理)学极空疏之后,人心厌倦,相率返于沈实”提取观点,说明可以从明清儒学的实用性以及程朱理学理论性角度进行论证;

反对的观点可以从材料中“异族人主中夏”来概括观点,说明可以从“清朝取代了明朝只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更替以及民族情绪的角度阐述答案。

【答案】赞成或者反对的观点均可。

赞成的观点和说明示例:

观点:

明清启蒙思想相对于宋明理学来说是儒学的新发展。

说明:

宋明理学强调理和气,致力于提高个人修养,其特点是理论性强。

明清启蒙思想家则对社会现实做出大胆的批评,强调学以致用。

(8分)

反对的观点和说明示例:

异族人主中夏的说法是错误的。

清朝取代了明朝,并完成了国家的统一,只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更替。

满族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说清朝是异族,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8分)

6.

【考点】现代科学技术;

【解析】首先,分析材料信息,找到材料中关于科技进步的观点,其次选择一个观点,以“赞同科技进步是人类的福祉”为例,结合所学,根据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别从生产力、现代化、经济全球化(世界市场)等角度进行分析,或者以“现代科学技术是人类的灾难”为例,结合所学,根据三次工业革命的影响,分别从环境、殖民、全球化的问题等角度进行分析,最后根据论点,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表述成文。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

【答案】参考提示:

提示一:

赞同材料中关于科技进步是人类的福祉这一肯定的、乐观的观点。

(结合几次科技进步的进程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积极影响加以论证)如:

科技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给人类物质生活带来巨大变化;

科技进步也促进了生产关系的变革,带来了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推动了整个现代化进程;

科技进步的传播也推动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加速其现代化进程,从而为整个人类社会的现代化提供了持久的动力。

提示二:

赞同材料中关于科技进步是人类的灾难的这一否定的,悲观的观点。

(结合几次科技进步的进程给人类社会带来的一些负面效应加以论证)如:

科技进步拉开了人与环境的距离,认为可以凭借科学和技术的力量认识、控制、改造整个世界。

对能源的浪费性使用,对环境的毁灭性破坏。

从煤烟污染、工业“三废”污染、石油、化工、毒气污染,到农药污染、核污染和噪声污染,人类的生存环境遭到极大破坏,生命健康受到严重威胁。

科技进步虽然缓解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些矛盾,但从长远来看,体制性的矛盾和危机是无法依靠物化的技术环境来根除的。

其他论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解析】开放性的评价题,需从进步性和局限性两方面进行分析,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一等(12~10分)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

二等(9~5分)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

三等(4~0分)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

示例:

这种说法是片面的。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国家间的合作利益日益凸显。

二战后,世界货币体系和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发展,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但此理论是西方国家自由竞争时期的产物。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英国凭借他的工业优势,大力推行此项政策,实质是对外殖民扩张和掠夺,如对中国的两次鸦片战争。

自由贸易在给相关国家带来普遍利益的同时,无条件的自由贸易会对一国的产业、能源、环境和金融等领域的安全利益构成威胁、埋下隐患。

总之,该理论片面夸大了自由贸易为参与国带来的利益的统一性,而没有重视自由贸易条件下的国家利益之间的差异,没有充分意识到无条件的自由贸易对国家利益的损害。

(亦可赞同或反对材料中的观点,言之有理皆可,示例仅供参考)

8.

【考点】民主建设主题;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近代的民主进程,首先概括观点,然后表明你的态度,如果赞成,结合中国近代的民主政治发展的史实,从维新派提出君主立宪,革命派的民主共和,但是结果都失败,而后发动了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

而欧洲则是先有思想解放运动,然后是实行民主政治制度,最后进行总结归纳。

注意在答题过程中要结合史实对其说明,避免简单罗列史实。

【答案】示例:

中国民主进程遵循的是‘议会制度——自由平等’的逻辑,与欧洲相反。

我赞同这一观点。

(2分)

中国:

随着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面对救亡图存的时代诉求,先是资产阶级维新派领导的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实行君主立宪;

接着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民主共和制度,但很快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共和制度名存实亡。

而后发动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起到思想的启蒙和解放。

欧洲:

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起了思想解放作用;

随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如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等建立起代议制度。

总结:

欧洲的民主进程,由思想解放到制度建设,而中国民主进程则是先制度建设再到思想解放。

9.

革命探索主题;

【解析】此题考查评述材料观点的能力。

首先要从材料中概括出需要评述的观点(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如何产生),“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既是我国传统民族主义思想在近代的转型,又是西方近代的民族主义思想在中国的引进,是二者结合的产物”可以看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在传统民族主义转型和西方近代民族主义引进二者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