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版数学二年级上册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0693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16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世纪版数学二年级上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新世纪版数学二年级上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新世纪版数学二年级上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新世纪版数学二年级上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新世纪版数学二年级上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新世纪版数学二年级上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新世纪版数学二年级上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新世纪版数学二年级上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新世纪版数学二年级上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新世纪版数学二年级上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新世纪版数学二年级上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新世纪版数学二年级上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新世纪版数学二年级上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新世纪版数学二年级上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新世纪版数学二年级上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新世纪版数学二年级上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新世纪版数学二年级上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新世纪版数学二年级上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新世纪版数学二年级上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新世纪版数学二年级上册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世纪版数学二年级上册Word文件下载.docx

《新世纪版数学二年级上册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世纪版数学二年级上册Word文件下载.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世纪版数学二年级上册Word文件下载.docx

(六)复习内容

整理与复习

(一);

整理与复习

(二);

总复习。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数与代数编排特点

1.通过学生动手操作活动,体验乘、除法的含义;

2.借助学生生活经验,并通过必要的练习,促进学生理解并掌握乘法口诀;

3.通过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渗透数学的应用意识。

●乘、除法的含义

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引导学生不断地体会通过乘法可以简洁、明了地表示“若干个相同的部分合并在一起”这一过程。

2.通过分一分的活动,引导学生不断地体会通过除法可以简洁、明了地表示“一个整体分成若干个相同的部分”这一过程。

●乘法口诀

1.从生活情境中引入、概括乘法口诀;

2.以5的乘法口诀作为起始内容进行编排;

3.在编排设计上提供学生探索的空间;

4.安排形式多样的练习。

●乘、除的应用

1.教材配有富有童趣的、图文结合的或有多种信息的,有时答案不唯一的问题。

有时还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2.通过数学故事、数学游戏、实践活动等栏目,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

●时、分、秒

在实际情景中,认识时、分、秒,初步体会时、分、秒的实际意义

空间与图形编排特点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注重通过学生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1.观察物体

让学生在观察、拼摆和探索中,体验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同一物体看到的形状不同。

2.方向与位置

在实地观察中,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统计与概率编排特点

1.注重通过统计活动,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

2.通过有趣的猜测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存在不确定现象。

(四)实践活动编排特点

通过实践活动,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五)整理与复习编排特点

注重培养学生回顾与反思的学习能力。

二、各教学单元实施建议

(一)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

本单元的前后知识联系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

体会乘法的意义,能根据加法算式列出乘法算式

能根据具体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并知道它的各部分名称

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

乘法口诀

除法的意义

乘法口诀求商(本册)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

加法的意义(一上)

100以内的加法(一下)

 

内容

建议课时数

数一数

2~3课时

儿童乐园

有几块积木

3课时

动物聚会

1.通过数一数的活动,复习相同数的加法

“数一数”体会在日常生活的数数中,经常会遇到相同加数连加的计算,了解这种加法的简便表示就是本单元学习的乘法,感受学习乘法的必要性。

在学习乘法之前,安排了“数一数”,目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使学生体会到乘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本节课“数一数”是第一单元“数一数与乘法”的起始课,为体会学习乘法的必要性,理解乘法的意义奠定了基础。

它从学生已有的数数经验与技能(特别是跳着数的技能)出发,经历从数数的问题中抽象出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的过程,体验这种相同加数的连加运算与生活的联系。

教材中的4个数数的问题,其中熊猫、圆片和方格都是方阵排列;

苹果是分堆摆放的。

而其中数熊猫是采用几个几个数的;

数圆片是先数一排有几个,再数有几排(或者是先数一列有几个,再数有几列)。

“数方格”时,学生可以应用前面数数的经验,独立完成。

“数苹果”的重点在于如何计算相同加数连加的算式,激发学生学习乘法的好奇心和愿望。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数数

2安排在摆一摆活动中数数

③交流数数的方法

●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注意算式与实物、图形的对应。

2.通过具体实例,初步体会乘法算式的意义指导学生数数的方法

“儿童乐园”:

教材是在上一节“数一数”的基础上,结合“儿童乐园”的现实情境,不仅让学生经历发现并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更重要的是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计算相同加数连加的情境中抽象出乘法算式,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并掌握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各部分名称。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本教材已经取消了被乘数与乘数的区分,不必要求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在乘法算式中的位置,谁写在乘号的前面都可以。

但必须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乘法算式的意义。

①在解决问题中引出乘法

②体会乘法与加法的关系

注意在充分的体验中引出乘法

3.在操作活动,理解乘法的意义

“有几块积木”,通过讨论算法,体会用乘法解决问题的简便性。

教材通过让学生计算积木的块数,使学生初步用乘法解决简单问题,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①安排操作的活动

②在操作中,列出乘法的算式

教材先安排数一数的1、2、3题,都是排列成形如矩阵的物体或图形,再数一数分堆放置的东西(每堆一样多)。

前者可以一行一行地数,也可以一列一列地数,从而可以列出两种不同的相同数連加的算式,算得同样的结果,这孕伏了乘法不要区分乘数与被乘数的合理性;

再通过解决“有几块积木”的问题,能够体会到由于观察角度的不同,可以看成7个5,也可以看成5个7,用乘法算式表示都可以写成7×

5或5×

7。

这就是取消乘法中的被乘数与乘数称谓的根据。

所以,如果问:

7表示什么意义?

它就不仅表示7个5,也表示5个7。

4.教材提供多种活动形式理解乘法的意义。

理解乘法的意义是学习乘法的关键。

本单元在对乘法意义的理解上提供了多中形式,可谓颇具匠心,老师们要合理运用。

⑴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出乘法算式;

这样的练习到处可见。

如:

“动物聚会”。

⑵结合具体的情境说一说给出的乘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8页的“连一连”,目的在于加深对乘法意义的理解,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6个3和3个6表示的意义是不同的,但都可以写成3×

6或6×

3。

题中的6+3是多余信息。

这个问题看上去很简单,但学生操作起来很困难,他们考虑问题还不周全,有的孩子不理解,不能全选。

教师要有耐心,允许学生对这一知识的理解有个过程,逐步达到要求即可。

⑶让学生用学具表示乘法算式的意义;

9页的“摆一摆,说一说”目的是通过让学生用学具摆算式,进一步让学生理解3×

2可以表示2个3,也可以表示3个2。

在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实际,多进行这样的练习。

⑷让学生根据相同加数连加的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

7页的2题

⑸让学生找出生活中可以用乘法解决的问题。

9页的“实践活动“

这些活动,都可以加深学生对乘法意义的理解。

教学时教师要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的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本单元需要讨论的问题:

1.对乘法意义的初步理解需要哪些生活经验与认知背景?

2.学生建构乘法意义教材安排了哪些数学活动?

3.乘法算式4×

2表示什么意义?

为什么取消了乘数与被乘数的区别?

4.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与提出问题的能力?

案例片断与讨论:

案例描述:

1、数熊猫有几个:

引导写出算式:

横着看,每排5个有3排:

5+5+5=15;

竖着看,每列3个有5列,3+3+3+3+3=15。

2、数圆片有几个:

小组合作写出算式(4排,每排6个;

或6列,每列4个)并比较两种不同的数法所对应的算式有什么区别?

3、数方格有几个:

学生独立完成加法算式并交流、小结(每个算式的加

数都是相同的)

4、数苹果有几个:

在独立完成教材第四题的基础上,要求写出计算6盘、10盘、15盘苹果的连加算式,学生汇报15盘的算法有:

(1)15个3连加;

(2)3、6、9…跳着数,直到45;

(3)3个3就是9,15个3就是5个9,9+9+9+9+9=45;

(4)5个3是15,15个3就是3个15,15+15+15=45。

最后,教师提出,有没有比(3)(4)更简便的方法呢?

案例讨论:

1、从数熊猫、数圆点到数方格,数的对象的抽象程度在逐步提高。

这样安排的目的是什么?

你是怎样体会的?

2、案例中第二种数法(跳着数)对学生用抽象的加法算式表示有帮助吗?

——体会引入乘法的必要性

——应充分感受相同的加数在相加

第二单元乘法口诀

(一)

内容

五环旗(5的乘法口诀)

2课时

摘桃子(巩固5的乘法口诀)

做家务(2的乘法口诀)

3课时

需要几个轮子(3的乘法口诀)

可爱的小青蛙(2、3、5乘法口诀的综合练习)

小熊请客(4的乘法口诀)

5课时

回家路上(用口诀解决问题)

练习一

★本单元的前后知识联系

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意义和掌握多种的数数技能(连加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乘法口诀是学习表内乘除法,乃至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

因为,任何多位数的乘法,都要分解为若干个一位数的乘法才能计算,而计算除法,也要根据乘除关系,利用乘法口诀求商。

因此,学习乘除法运算之前必须先掌握乘法口诀。

本册教材把乘法口诀分成两个单元进行教学,本单元只学习2~5的乘法口诀。

这种编排的意图,一方面是想把除法的学习提前一点,从而教材也能早一点进行乘除混编,体会乘法口诀在除法运算中的应用与价值,以及体验乘法与除法的密切联系;

另一方面,能够延长乘法口诀的学习周期,并有循环反复练习巩固的机会。

★本单元的编写意图和教学建议

1.通过数数活动,组织学生探索5的口诀

“五环旗”: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会应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乘法计算,并解决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创设了“庆祝北京申奥成功”的现实情景,把5的乘法口诀的教学置于活动情境之中,主动探索五环旗的数量与环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和规律,体会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

教材设计的5的乘法口诀的练习丰富多彩,既有学生喜爱的游戏,也有他们力所能及的问题解决。

①说一说图中的信息

②引导5个5个地数

③组织学生探索5的口诀

●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在初步建立口诀时,注意直观图与口诀的对应。

探索“5的乘法口诀”的编制方法和规律比较重要。

这是编制口诀的起始课,在这个探索活动中,①学生要经历有5个5个数的活动。

②体会到图(或摆出的图形)、算式、口诀之间的关系。

③理解每句口诀的实际意义。

④掌握编制5的口诀的方法。

⑤发现5的乘法口诀的规律。

这样就有利于学生探索其他口诀。

2.在摆一摆的活动中,探索2的乘法口诀

2的乘法口诀是在学生学习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对如何编制乘法口诀有了一定的了解。

教材创设“摆筷子”的情境图,引导学生通过学具的实际操作,探索筷子的“双”数与筷子的“根”数之间的对应关系,并把探索的结果填入表格,为编制2的乘法口诀做准备。

①安排摆一摆、数一数活动

②引导数据记录的方法

③组织学生探索2的口诀

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数据的特征

另外:

给学生自己探索乘法口诀的时间和空间。

在以往的教学中,发现教师在引领学生编制口诀时,有的喜欢全班集体编制,有的小组合作,其实在学生内心深处都有想独立试编的需求。

所以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多给学生提供独立编制口诀的时间和空间,有利于学生自己发现各口诀的规律,有利于学生熟记口诀,培养学生独立探讨问题的能力。

3.在数一数中,引导学生直接编写4的口诀

教材创设“小熊请客”的情景,引导学生在解决“9串需要多少个红果”的过程中,主动探索糖葫芦的串数与所需的红果个数的对应关系,并把探索的结果填入表格内,为编制4的乘法口诀做准备。

①引导学生用学具数数

②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进行数数

③组织学生独立编写4的口诀

处理好独立编口诀与教师指导的关系

前面已经学习了5、2、3的乘法口诀,在教学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解决“9串需要多少个红果?

”时,除了书中人人都要掌握的递加4的方法,可以引导学生用5、2、3的口诀解决这个问题。

如把9串分成3个3乘4,然后把所得的积加起来,还可分成5、2、2或5、3、1,还可以看成10串是40个,再减4。

这样很具有挑战性,但不要求所有学生都掌握,只要能体会策略的多样化即可。

4.在游戏活动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与解决问题

“回家路上”这是一节综合应用学过的乘法口诀解决问题的练习课。

教材通过小动物放学回家的情境提供了很多数学信息,采用“你问我答”的数学游戏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①交流图中的信息

②引导观察较隐蔽的信息

③同桌开展提问的游戏活动

●教学中注意的问题

注意能用生活中的各种实例,帮助学生巩固口诀

教学时注意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的质量。

教材中有大量的让学生根据具体情境提数学问题的要求,在以往的教学中发现,学生提出数学问题时往往把相关的条件省略。

提出数学问题的过程,实际上就是选择、重组情境中相关的信息,建立已知与未知相应联系的过程。

因此,必须让学生明白:

数学问题包括已知条件和问题这两个组成部分,要培养学生完整地描述数学问题的习惯。

★本单元需要讨论的问题

1.学习乘法口诀需要学生先前哪些具体经验与技能?

2.本单元教材编写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3.为什么乘法口诀分成两单元进行教学?

以5的乘法口诀为学习起点的意图是什么呢?

4.让学生能熟练地掌握乘法口诀,有哪些有效的教学策略?

五环旗

案例片断:

♦1.观察主题图,

提出数学问题后,着重寻找解决“一共有多少个圆环”的解题策略。

♦2.数一数,

在汇报,比较多种数法的同时,让学生充分感知5个5个数的优越性。

♦3.算一算,

列出乘法算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

♦4.编一编,

合作探究编写乘法口诀的方法

(让学生感受编写口诀的重要性,并经历创编口诀的过程)

5.说一说,记一记,寻找记忆口诀的方法。

♦1.在数一数,感知5个、5个地数的优越性的基础上,是否应该提出“如何列乘法算式”表示数数的过程,让学生体会乘法算式是可以从数数中抽象出来的,然后根据算式编口诀,突出“数数——列式——编口诀”的学习过程。

♦2.教材为什么从5的乘法口诀开始学习,你是怎样理解的?

第四单元分一分与除法

★本单元的前后知识联系

分桃子(平均分的意义)

3

分苹果(平均分的两类问题)

分糖果(大数目平均分的过程与结果)

分香蕉(除法运算的意义)

飞行表演(用除法算式表示有余数的平均分)

练习二

小熊开店(用乘法口诀求商)

2~3

运动会(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快乐的动物(“倍”的含义)

4~5

文具店(解决“倍”的问题)

花园(用乘、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练习三

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乘法的意义,学会用2~5的乘法口诀口算表内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教材创设许多“分一分”的实践活动,通过具体操作解决生活中平均分物的问题,深刻体验平均分的意义.一是强调对除法意义的体验。

除法运算的本质就是平均分,教材在引入和建立除法算式前,除法运算的本质就是平均分,教材在引入和建立除法算式前,之所以安排了三课时“分一分”的活动,就是为了让每个学生都经历并掌握“平均分”的具体操作过程,充分体验“平均分”的意义;

学生一旦明白除法算式不过是“平均分”具体操作过程的符号表示,体会这是数学化的过程,也就认识到除法的意义。

二是编排学习内容上采取乘、除有分有合的策略,有利于体会乘法与除法的区别与联系,并且要先弄清两者区别再体会它们的联系,也就是先分化再贯通。

三是“倍”不作为科学概念,而作为生活概念来处理,所以不下概括性的定义,而是结合具体情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倍”的意义,体会“倍”与平均分的联系与区别。

1.在分一分中,理解除法的意义

“分桃子”是小数目的平均分.通过“分桃子”的过程感受随意分与平均分的区别,体验平均分的意义.结合实际问题感知平均分的两种可能:

①全部分完;

②有剩余,剩余的个数少于份数。

①说一说分的想法

②学具分一分

3引出同样多的概念

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平均分是生活中的常用的概念,不必用固定的语言给它下定义,可以用“分得同样多”、“分得一样多”来理解它。

所以,必须强调人人操作,在具体操作的过程中,体验平均分的意义。

平均分的图形表征是对平均分具体操作过程的概括,有助于形成表象,促进学生认知水平的发展。

“分苹果”也是小数目的平均分。

进一步体验“平均分成几份”或“每份分成几个”都是平均分,以及平均分有分得“一个不剩”和“还有剩余”两种不同的结果。

教学时注意:

①关于“有余数除法”在这里只是认识,通过分一分,体会到生活中存在大量有剩余现象,没有计算的要求。

②引导学生进行变式练习。

12个苹果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个盘子放几个苹果?

如果每个盘子放4个苹果,12个苹果可以放几个盘子等。

通过变式练习,进一步体会平均分问题的两种不同的类型。

但值得强调的是,不要出现“等分除”“包含除”的名词。

③试一试中的第1题可作为重点进行指导。

还可以问学生:

“还可以怎样装袋?

”引导他们继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如果每袋装4个,可以装几袋,还剩几个?

如果每袋装5个呢?

等等。

变式练习是提高数学练习效益的有效方法。

2.在认知冲突中,体会记录分法的特点

“分糖果”是大数目的平均分,感受分步进行平均分的过程与分法的多样性。

教材通过上述系列的“分一分”的活动,为进一步数学化,认识除法的意义打下认知基础。

通过对大数目物品进行平均分的具体操作,感受分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

体验用表格记录平均分的过程,获得“试商”的初步经验。

①提出分的要求

②小组合作开展分一分活动

③交流各种不同的分法

④体会记录分法的特点

鼓励学生用分法的多样化

①教师示范如何在表格上记录分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指导,为后续的小组活动打下基础。

这是第三次“分一分”的活动。

分的数量比较多,要完成把100根小棒平均分给全组同学的任务,对二年级学生是有挑战性的。

一次分得一样多对学生来说是有困难的,需要通过几次来分步完成。

学生的分法可能不同,第一次在表格中记录,许多同许学生是有困难的,教师要先适时引导学生会填写第一次分糖果的过程,再引导“小组活动”,②如果发现有一次分完的,应该请他们说一说:

一次分完是碰巧,或者想到了什么好办法(乘法口诀)呢?

如果是后者,应大加赞赏,因为他们自己发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

学生能用乘法口诀进行平均分,为后续学习乘法口诀求商就打下很好的基础。

3.在思考与概括中,理解除法算式的意义

“分香蕉”这个活动,主要是引入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香蕉的具体操作过程及结果,并解释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意义,这就是把直观操作符号化、数学化,并初步理解除法意义的过程。

前面大量的平均分活动,是在学生还不知道除法的情况下,从生活经验出发,在操作水平或表象水平上解决除法问题的过程。

从中积累了一定的平均分的经验,从本节开始认识除法。

除法的本质就是平均分。

这个认识过程就是如何把平均分的操作过程及结果,用算式表示出来的数学化过程。

①在分一分中,引导学生思考与概括

②在概括中引出除法

③建立除法与等分的联系

除法的引出应与实物或图形对应

多关注学生是否弄清楚不同的分法过程与相应的除法算式之间的对应关系。

如果练习题量少,教师自己在设计次类型的活动,让学生多感受,多体验。

4.在圈一圈、分一分中,理解乘除法的联系

“飞行表演”乘除混编的问题情境,运用抽象算式与直观操作结合相结合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乘法与除法的区别,进一步理解除法意义。

①根据图意组织学生提出数学问题

②根据问题组织学生圈一圈、分一分活动

③比较中体会乘除法的关系

有余法的除法仅仅是体会

在主题情境的四个问题中,既有乘法问题也有除法问题,第一次出现乘、除混编;

在除法问题中包含了平均分的两种类型。

教学时,学生完成各个问题后,可结合问题情境,组织全班讨论:

乘法与除法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学生只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即可。

教师可以归纳小结:

求几个相同部分的和用乘法,把一个整体分成几个相同的部分用除法;

乘法与除法之间存在互逆的关系。

让学生体会:

从同一个具体情境出发,如果能提出乘法问题,那么一定也能提出除法问题。

5.在认真观察中,独立尝试解决实际问题

“运动会”,这是一节练习课。

教材创设了“运动会”这一情境,目的是让学生体会乘除法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认真观察图意,尝试运用所学的表内乘除法的知识解决图中的问题。

●教学建议:

①组织交流图中的信息

②独立尝试解决问题

③交流各种不同的想法

不要作过多的分析与讲解

6.结合具体情境,体会“倍”的意义,不做为科学的概念,而作为生活的概念来处理。

“快乐的动物”在初步理解除法意义的基础上,结合“快乐的动物”的具体情境,学习两个数量之间倍数关系,体会“倍”的含义。

对“倍”的意义的理解,既要学会画图表征,又要能够用算式求解,有意识地渗透形数结合的数学思想。

事实上,“倍”是一个生活中常用的概念,教材不给它下定义,而是通过“做一做”的具体的数学活动,体会“倍”的意义。

①情景引入,查找信息

②提出问题,引入“倍”

③摆、圈”活动,理解“倍

④变式应用,拓展提高

(1)要根据数据让学生大量体会“谁是谁的几倍”的活动过程,不要急于要求学生用除法计算。

实践证明刚开始学生对用除法计算不理解,需要经过大量的操作,真正体会了数量之间的倍数关系,才能欣然接受。

(2)一定让学生注意用画图和列式两种方式表示,从而真正理解什么是“倍”。

★本单元需要讨论的问题:

1.在引入除法之前,先安排三节“分一分”的活动的意图是什么?

“分一分”活动的本质是什么?

2.三节“分一分”的活动,教学目标是如何发展的?

3.不给“平均分”、“除法”、“倍”、“倍数”等概念下定义,并淡化了除法问题的类型(等分除、包含除),而更加强调对这些概念的体验,你认为这是加强了还是削弱了对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怎样逐步体会乘法与除法的区别与联系?

5.本单元解决除法简单的实际问题,如何体现算法或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分桃子

1.分桃子

观察情景图(两只猴子分8个桃),每只猴子分几个?

用圆片代替桃子摆一摆,说一说分的过程?

学生可能平均分也可能不平均分。

一共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1+7,2+6,3+5,4+4)

讨论:

你们认为哪一种分发更合适?

允许学生有不同意见,但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