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实词专项训练测试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075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1.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实词专项训练测试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文言文实词专项训练测试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文言文实词专项训练测试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文言文实词专项训练测试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文言文实词专项训练测试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文言文实词专项训练测试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文言文实词专项训练测试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文言文实词专项训练测试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文言文实词专项训练测试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文言文实词专项训练测试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文言文实词专项训练测试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文言文实词专项训练测试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文言文实词专项训练测试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文言文实词专项训练测试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文言文实词专项训练测试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文言文实词专项训练测试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文言文实词专项训练测试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文言文实词专项训练测试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文言文实词专项训练测试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文言文实词专项训练测试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言文实词专项训练测试Word下载.docx

《文言文实词专项训练测试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实词专项训练测试Word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言文实词专项训练测试Word下载.docx

)衰老

(3)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仍然

(4)君安与项伯有故( 

)老朋友,引申交情

(5)既克,公问其故( 

)原因、缘故

(6)故遣将守关者( 

)特意、故意

(7)故臣复取璧( 

)所以、因此

(8)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故事:

旧事、前例

(9)病故,物故( 

)死亡

7.固

(1)江山险固,沃野万里( 

)坚固

(2)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险要的地势

(3)固请,召有司案图( 

)坚决、坚持

(4)独夫之心,日益骄固( 

)顽固、固执

(5)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本来

(6)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表让步,固然、诚然

8.顾

(1)赢得仓皇北顾( 

)回头看

(2)顾野有麦场( 

)看

(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探问、拜访

(4)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顾惜、顾念

(5)大行不顾细谨( 

)考虑

(6)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但是

(7)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不知计所出耳( 

)表轻微转折,只是

(8)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难道

9.归

(1)后五年,吾妻来归( 

)出嫁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返回

(3)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 

)归还

(4)诚如是也,民归之( 

)归附

10.国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家

(2)六国破灭,非兵不利( 

)诸侯国

(3)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 

)国都、京城

(4)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地区、地域

(5)等死,死国可乎( 

)国事文章

1.曾

(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2)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3)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4)曾益其所不能( 

2.乘

(1)因利乘便,宰割天下( 

(2)比至陈,车六七百乘( 

(3)乘鄂渚而反顾兮( 

3诚

(1)帝感其诚( 

(2)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3)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 

4.除

(1)为汉家除残去秽( 

(2)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 

(3)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5.辞

(1)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 

(2)动以朝廷为辞( 

(3)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4)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5)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 

(6)大礼不辞小让( 

(7)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6.从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2)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3)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 

(4)樊哙从良坐( 

(5)弟走从军阿姨死( 

(6)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7)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8)品其名位,犹不失下曹从事( 

7.殆

(1)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2)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3)郦元之所见闻,殆与余同( 

8.当

(1)木兰当户织( 

(2)有大石当中流( 

(3)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 

(4)臣欺大王之罪当诛( 

(5)犯法当死( 

(6)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7)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8)当是时也,商君佐之( 

(9)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 

9道

(1)怀其璧,从径道亡( 

(2)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于是废先王之道( 

(5)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6)臣之所好者,道也( 

(7)道不同,不相为谋( 

10.得

(1)所得表众亦极七八万耳( 

(2)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3)未得与项羽相见( 

(4)吾得兄事之( 

(5)所识穷乏者得我欤( 

(6)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7)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8)此言得之( 

【参考答案】

(1)加强语气,竟然(2曾经(3)竟然(4)“增”,增加

(1)趁着

(2)量词(3)登上

(1)真心实意

(2)实在、确实(3)果真、如果

(1)清除

(2)去掉(3)拜官授职

(1)言辞

(2)借口(3)推辞(4)辞别(5)文体(6)计较、讲究(7)辞谢:

婉言道歉

(1)使…跟从

(2)听从(3)向…学习(4)依傍(5)参与(6)次于最亲的亲属(7)通“纵”,合纵策略

(8)从事:

官职

(1)危险

(2)几乎、差不多(3)大概、恐怕

(1)面对

(2)阻挡(3)承担(4)应当(5)判处(6)挡住(7)把守(8)正值(9)必定

(1)道路

(2)取道(3)道理(4)思想、学说(5)谈论(6)规律(7)志向

(1)得到、收获

(2)心得、体会(3)能够(4)应该(5)通“德”,感恩戴德(6)得意(7)具备

(8)合适、对

文言文实词专项训练之十二

1.致

(1)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表达、表示

(2)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达到

(3)家贫,无从致书以观( 

)取得、得到

(4)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 

)招致、招引

(5)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 

)招纳、招引

(6)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致使

2.质

(1)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质地

(2)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 

)质询、问

(3)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 

)通“锧”,刑具,杀人时的砧板

(4)形者神之质( 

)本质、实质

3治

(1)故治国无法则乱( 

)管理、治理

(2)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太平

(3)今治水军八十万众( 

)训练

(4)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医治

(5)不效则治臣之罪( 

)惩处

(7)同心一意,共治曹操( 

)对付、抵御

4.诸

(1)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 

)众多、各个

(2)投诸渤海之尾( 

)“之于”合音词

(3)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之乎”合音词

5.贼

(1)忍能对面为盗贼( 

)作乱叛国或外来侵犯之人

(2)燕王昏乱,其太子丹乃阴会荆轲为贼( 

)刺客

(3)贼二人得我,我幸皆杀之矣( 

)强盗

6.族

(1)士大夫之族( 

)家族、同姓亲属,引申“类”

(2)族庖月更刀,折也( 

)众、一般的

(3)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 

)丛聚、集结之处

(4)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灭族

7.卒

(1)夫以疲弊之卒御狐疑之众( 

)步兵、士兵

(2)全卒为上,破卒次之( 

)古时军队的编制单位,百人为卒

(3)初,鲁肃闻刘表卒( 

)死

(4)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终于

(5)五万兵难卒合( 

)通“猝”,突然、仓促

8.走

(1)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疾行、跑

(2)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逃跑

(3)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使…逃跑

(4)窃计欲亡赵走燕( 

)奔向、趋附

(5)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趋向

9.左

(1)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左边

(2)干到江左,必要成功( 

)东面

10.坐

(1)项王、项伯东向坐( 

)坐着

(2)因击沛公于坐( 

)通“座”

(3)停车坐爱枫林晚( 

)因为、由于

(4)坐北朝南( 

)坐落

(5)坐法去官( 

)触犯

1.要

(1)凡先王之法,有要于时也( 

)需要、适合

(2)张良出,要项伯( 

)通“邀”,邀请

(3)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 

)相约、誓约

(4)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希望

2.宜

(1)将军禽操,宜在今日( 

)适宜、合适

(2)诚宜开张圣听( 

)应当、应该

3.遗

(1)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遗失、丢失

(2)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遗漏、忽略

(3)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遗留

(4)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 

)排泄大小便

(5)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 

)遗踪:

遗迹、旧址

4.贻

(1)尝贻予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赠送

(2)老父之罪,不能鉴听,坐贻聋瞽( 

)造成

(3)贻人口实( 

)给

5.易

(1)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 

)换取

(2)采掇者易辨识耳( 

)容易

(3)是以古之易财,非仁者,财多也( 

)轻视

6.阴

(1)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山北面,水南面

(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阴暗

(3)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寒、冷

(4)故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 

)阴影

7.右

)与“左”相对

(2)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 

)尊位

(3)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古代称世家大族为“右族”“右姓”

8.再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二次

(2)一弹再三叹( 

)再三:

屡次、多次

9.造

(1)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 

)建造

(2)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 

)制定

(3)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造化:

天地、大自然

10.知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知道、懂得

(2)君何以知燕王( 

)了解

(3)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 

)感觉

(4)其真不知马也( 

)识别

(5)孰为汝多知乎( 

)知识

(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通“智”,智慧

1.相

(1)伯乐学相马( 

)观察、审查

(2)儿已薄禄相( 

)容貌、相貌

(3)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帮助

(4)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宰相、丞相

(5)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互相

(6)杂然相许( 

)偏指一方

(7)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 

)古代主持礼仪的官吏

(8)于是舍人相与谏曰( 

)相与:

一起

(9)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 

)相应:

合适、恰好

2.谢

(1)阿母谢媒人( 

)推辞、谢绝

(2)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道歉

(3)乃令张良留谢( 

)辞别

(4)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 

(5)哙拜谢,起,立而饮之( 

)感谢

(6)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告诫

(7)使君谢罗敷:

“宁可共载否?

”( 

)请问

3信

(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诚实、忠诚、信用

(2)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送信之人

(3)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确实、实在

(4)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随意

(5)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信誓:

真诚的誓言

(6)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可靠的

(7)言必信,行必果( 

)守信用

4.兴

(1)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兴起、发生

(2)大楚兴,陈胜王( 

)兴盛、复兴

(3)夙兴夜寐( 

)起、起来

(4)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作

(5)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兴办、举办

5.行

(1)孔子曰: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行走

(2)赵王畏秦,欲毋行( 

)前往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品行、行为

(4)《琵琶行》( 

)古代文体

(5)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行列、队伍

6.幸

(1)则吾斯役之不幸( 

)幸运

(2)大王亦幸赦臣( 

)侥幸、幸亏、幸而

(3)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宠爱

(4)缦立远视,而望幸焉( 

)皇帝到来

7.修

(1)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修理、整治

(2)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修建、修造

(3)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学习、研究

(4)邹忌修八尺有余( 

)长

(5)臣修身洁行数十年( 

)修身:

修养身心

8.徐

(1)不徐不疾( 

)迟缓

(2)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慢慢地、缓缓地

9.许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答应、允许

(2)塞上长城空白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赞许、同意

(3)高可二黍许( 

)表约数

(4)不知何许人也( 

)处所

10.阳

(1)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山的南面

(2)斜阳草树,寻常巷陌( 

)阳光、太阳文章来

文言文实词专项训练之一

1.爱

(1)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2)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3)齐国虽褊小,我何爱一牛( 

(4)向使三国各爱其他(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安

(1)风雨不动安如山( 

(2)然后得一夕安寝( 

(3)将军迎操,欲安所归乎( 

(4)衣食所安( 

(5)既来之,则安之( 

3.被

(1)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2)将军身被坚执锐( 

(3)被发行吟泽畔( 

(4)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5)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 

4.倍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2)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3)每逢佳节倍思亲( 

5本

(1)盖亦反其本矣( 

(2)此之谓失其本心( 

(3)若止印三二本( 

(4)本末倒置( 

(5)抑本其成败之迹( 

6鄙

(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2)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3)孔子鄙其小器( 

7.兵

(1)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2)赵亦盛设兵以待秦,秦不敢动( 

(3)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 

(4)左右欲兵之( 

8.病

(1)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2)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 

(3)今人乃以俭相诟病( 

9。

(1)徐而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2)虽不能察,必以情( 

(3)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 

(4)明足以察秋毫之末( 

(5)人至察则无徒( 

10.朝

(1)朝服衣冠( 

(2)相如每朝时,常称病( 

(3)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4)于是入朝见威王( 

(5)两朝开济老臣心( 

(6)坐南朝北( 

(1)疼爱

(2)喜爱(3)吝惜(4)爱惜(5)欣赏

(1)安稳

(2)安逸(3)哪里(4)养生(5)使…安定

(1)被动词

(2)通“披”,穿在身上(3)通“披”,散开(4)被子(5)覆盖

(1)通“背”,背叛

(2)加倍(3)越发

(1)根本

(2)原本(3)量词(4)根本(5)推究本源

(1)边界的地方

(2)浅陋(3)轻视

(1)兵器

(2)军队(3)策略(4)用兵器杀人

(1)疾病

(2)困苦(3)责备

(1)仔细看

(2)了解(3)洁白的样子(4)看清楚(5)精明

(1)早晨

(2)朝见(3)朝拜(4)朝廷(5)朝代(6)向对

白起者,郿人也。

善用兵。

秦以郢为南郡,白起迁为武安君。

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虏三晋将,斩首十三万。

与赵将贾偃战,沉其卒二万人于河中。

四十八年,秦复定上党郡。

韩、赵恐,使苏代厚币说秦相应侯曰:

“ 武安 君禽马服子乎?

”曰:

“然。

”又曰:

“即围邯郸乎?

”“赵亡则秦王王矣, 武安 君为三公。

 武安 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南定鄢、郢、汉中,北禽赵括之军,虽周、召、吕望之功不益于此矣。

今赵亡,秦王王,则 武安 君必为三公,君能为之下乎?

虽无欲为之下,固不得已矣。

故不如因而割之,无以为 武安 君功也。

”于是应侯言于秦王曰:

“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

”王听之,割韩垣雍、赵六城以和。

 武安 君闻之,由是与应侯有隙。

九月,秦复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

是 时武安 君病,不任行。

病愈,秦王欲使 武安 君代陵将。

 武安 君言曰:

“邯郸实未易攻也。

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

今秦虽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

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

不可。

”秦王自命,不行;

乃使应侯请之, 武安 君终辞不肯行,遂称病。

秦王使王龁代陵将,不能拔。

楚使春 申 君及魏公子将兵数十万攻秦军,秦军多失亡。

“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

”秦王闻之,怒,强起 武安 君, 武安 君遂称病笃。

于是免 武安 君为士伍,迁之阴密。

既行,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

秦昭王与应侯群臣议曰:

“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余言。

”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

 武安 君引剑将自刭,曰:

“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

”良久,曰:

“我固当死。

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

”遂自杀。

(节选自《史记。

白起王翦列传》)

6、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白起迁为武安君 

迁:

升迁 

B、且诸侯救日至 

且:

而且;

况且

C、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 

怨:

埋怨 

D、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 

乃:

于是

7、以下各组句子,全都表现白起“善用兵”的一组是(3分)

①白起攻魏,虏三晋将 

②南定鄢、郢、汉中,北禽赵括之军

③今赵亡,秦王王,则 武安 君必为三公 

④ 武安 君闻之,由是与应侯有隙

⑤武安君终辞不肯行,遂称病 

⑥武安君言曰:

A、①③⑥ 

B、①②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昭王四十八年,秦军再次平定上党郡。

苏代凭借巧妙的外交辞令说服了秦国丞相应侯,解除了韩、赵两国灭亡的危机。

B、秦王派王龁率部队攻打邯郸没能攻下来,打算让武安君赴任,武安君不肯;

于是再派应侯去请他,武安君就称病情严重不肯赴任。

C、从选文中可以看出,作者一方面刻画了白起杰出的军事才能,另一方面也提示了其嗜杀成性的性格缺陷,体现了《史记》“不虚美、不隐恶”的史家传统。

D、居功自恃,不能正确处理与应侯的矛盾,不能顺从秦昭王是导致白起悲剧发生的主要原因,文本流露出作者对白起悲剧结局的深沉慨叹和惋惜之情。

9、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9分,每题3分)

(1)与赵将贾偃战,沉其卒二万人于河中。

译文:

(2)故不如因而割之,无以为武安君功也。

(3)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破秦军必矣。

6、解析:

C项的解释显然不符合语境。

原文是“邯郸实未易攻也。

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孥秦之日矣”,联系全文,秦和诸侯之间在打仗,因此其中的“怨”显然是“怨恨”。

答案:

(3分)C(怨:

怨恨、仇恨)

7、解析:

选择最能表现白起“善用兵”的选项。

(3分)B(其中①②⑥直接或间接地表现了白起“善用兵”的特点。

③是预测武安君将升迁。

④是说苏代挑拨应侯,成功地离间了武安君和应侯。

⑤是说武安君假装有病而不肯率军出征)

8、解析:

原文是:

秦王攻打邯郸,派白起为将,白起反对,没有执行命令,于是秦王派应侯去请,白起称病(第3节)。

秦王派王龅统率部队攻打邯郸没能攻下来,打算让武安君赴任,武安君环肯。

秦王并没有派人去请,而是赐他自杀。

(3分)B(秦王派应侯去请武安君在王龅率军攻打邯郸之前)

9、解析:

一定要注意译文要符合语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