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康复医学科常见急症的应急预案Word下载.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51152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康复医学科常见急症的应急预案Word下载.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医康复医学科常见急症的应急预案Word下载.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医康复医学科常见急症的应急预案Word下载.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医康复医学科常见急症的应急预案Word下载.doc

《中医康复医学科常见急症的应急预案Word下载.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康复医学科常见急症的应急预案Word下载.doc(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医康复医学科常见急症的应急预案Word下载.doc

一、轻度晕针应迅速拔去所有的针或罐,或停止施灸,将患者扶至空气流通处躺下。

抬高双腿,头部放低(不用枕头),静卧片刻,即可。

如患者仍感不适,给予温热开水或热茶饮服。

二、重度晕针立即去针后平卧,如情况紧急,可令其直接卧于地板上。

如必要时,可配合施行人工呼吸,心脏按摩,注射强心剂及针刺水沟、涌泉等措施。

程序:

去枕平卧→针刺水沟、涌泉穴→皮下注射肾上腺素→改善缺氧症状→补充血容量→解除支气管痊孪→发生心脏骤停行心肺复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告知家属→记录抢救过程→送急诊科进一步抢救。

预防方法:

一、心理预防主要针对有猜疑、恐惧心理者,或针刺时哭笑、惊叫、战抖、躲避、肌肉痉挛,伴有瞳孔、血压、呼吸、心跳、皮温、面色、出汗等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功能改变者。

均可作预先心理预防,以避免出现晕针等不良反应。

共分三法:

(一)、语言诱导:

进针前,先耐心给患者讲解针刺的具体方法,说明可能出现的针刺的感觉、程度和传导途径,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二)、松弛训练:

对好静、压抑、注意力易于集中、性格内向的患者,令其凝视某物体,待其完全进入自我冥想(入静)状态后,始行进针。

(三)、转移注意力:

对急躁、好动、注意力涣散、性格外向的患者,可令患者作一些简单的快速心算,或向其提出一些小问题,利用其视、听觉功能和思维活动等,转移其注意力,促进局部组织放松。

有人以此法对420例患者进行对比观察,发现对预防晕针及其它不良反应有较好的作用。

二、生理预防饥饿病人,针前宜适当进食;

过度疲劳者,应令其休息至体力基本恢复。

特别对有晕针史者和初次针灸者,最好采取侧卧位,简化穴位,减轻刺激量。

三、其它预防法

(一)、压眼预防法:

国外应用一种压眼防晕法,经国内在有关单位试用,确有一定效果。

方法是:

让患者双眼向下看,闭眼,术者将双手拇指指尖分别轩于患者双眼上睑,其余四指分别放在患者两面三刀耳前作支撑,然后用拇指轻压眼球,注意用力方向由上斜向内下方,拇指尖应放在眼球的角膜上方用力,避免指尖直接压迫角膜,按压大约5s后抬起手指约5s,然后再按上法按压抬起,持续约30s,再行针刺。

注意:

青光眼、高度近视眼者慎用。

(二)、浸热水预防法:

对于特殊过敏体质晕针病人,有人主张,先嘱病人将两手浸入热水中,约5~10min后,再以毫针轻轻刺入两内关穴,约1min左右,开始针刺其它病中需要刺的穴位。

在针灸过程中,一旦病人有先兆晕针症状,应立即处理。

针灸拔罐后,令患者在诊室休息5~10min后始可离开,以防延迟晕针。

(二)滞针

滞针时指针刺后发生的针下滞涩而捻转提插不便等运针困难的现象。

具体表现为在行针时或留针后医者感觉针下涩滞、捻转、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而病人则痛剧的状态。

滞针多因患者精神紧张,当针刺入腧穴后,患者肌肉强烈收缩;

或行针不当,向单一方向捻转太过,以致肌肉组织缠绕针体;

或留针时间过长而中间未行针。

主要表现为,针在体内捻转不动,提插、出针均感困难;

若勉强捻转,病人常痛不可忍。

发生滞针时,对精神紧张者,可延长留针时间,循按针穴周围皮肤,若仍不能缓解者,可在针穴旁再进一针。

单向捻转所致者,向相反方向捻回,并用刮柄、弹柄法,使缠绕的肌纤维回释,即可解除滞针。

做好患者的解释工作,行针时避免单向捻转,若用搓法则应注意与提插配合,则可避免肌纤维缠绕针身而防止滞针的发生。

(三)断针

断针即对病人实施针灸治疗时,针灸针折断于患者肌肤内的现象。

[原因]针具质量欠佳,针身或针根有剥蚀损坏;

针刺时,针身全部刺入;

行针时,强力捻转提插,肌肉强烈收缩或患者改变体位;

滞针和弯针现象未及时正确处理。

[现象]针身折断,残端留在患者体内。

[处理]嘱患者不要紧张,不要乱动,以防断端向肌肉深层陷入。

如断端还在体外,可用于指或镊子取出;

如断端与皮肤相平,可挤压针孔两旁,使断端露暴体外,用镊子取出;

如针身完全陷入肌肉,应以X线下定位,用外科手术取出。

[预防]认真检查针具,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应剥剔出不用。

选针时,针身的长度要比准备刺入的深度长5分。

针刺时,不要将针身全部刺入,应留一部分在体外。

进针时,如发生弯针,应立即出针,不可强行刺入。

对于滞针和弯针,应及时正确处理,不可强行拔出。

(四)晕厥的应急程序

医生接到通知→防范措施到位→晕厥后→立即平卧患者→通知保卫科安保人员运送(电话:

7024492)

脚抬高→松解衣扣、腰带及其它紧身的饰物→用指甲掐患者的人中,将头偏向一侧→测量生命体征,嘱护士给氧,开通静脉通道,记录抢救过程→送急诊科处置(急诊科:

7024083)

(五)门诊常见急症的应急预案

到中医科就诊的患者以慢性病居多,但也有在诊治过程中突发急症的紧急情况发生。

中医医生的急救技能相对较弱,平时应加强急救知识的学习,做好应对的准备工作。

遇到突发情况时:

1、立即通知值班医生。

2、给患者取舒适的体位,保持呼吸道畅,(晕厥,取头低脚高卧位;

昏迷者,取去枕平卧位,头偏向一侧;

抽搐者予轻压肢体,加舌垫保护舌头,去义齿,头偏向一侧)。

3、测生命体征,根据患者的生命体征、神志、瞳孔、面色、肢体活动情况对病情做出迅速判断,立即实施有效救护。

4、电话联系急诊科会诊,告之事发地点、患者病情情况危急者也可以直接送急诊科抢救。

5、对症处理

(1)予氧气吸入,开通静脉;

(2)低血糖者迅速补充葡萄糖;

(3)突发心绞痛者立即舌下含服硝酸甘油;

(4)呼吸心跳骤停者立即予心肺复苏;

(5)输液反应者,立即停输液;

(6)药物过敏反应者,立即停药,轻度过敏者抗过敏治疗,重度过敏者送急诊抢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