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解题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51158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解题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解题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解题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解题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解题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解题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解题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解题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解题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解题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解题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解题策略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二、概念的界定:

小学高年级应用题,在国标本教材中体现为“解决问题”,就是用各种策略(列表、画图、转化等)解答的应用题。

在解决问题时,“解决”有两层含义:

第一找出问题的最后答案;

第二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果只有第一个要求,这就是纯粹的练习题;

如果两个要求同时具备,那就成了解决问题理论含义中的问题。

本课题指的是两者具备的传统教学中的应用题。

策略是为解决问题而采取的手段、方法,解决问题需要运用有效的策略,“解决问题”解题策略的研究即是研究解决问题的最佳有效方法。

三、理论依据:

1.《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  

初步学习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2.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

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变得更为有效。

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

在一些真实的情境中,学习者如何运用自身的知识结构解决实际问题,是衡量学习是否成功的关键。

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解题策略的研究,就是将这一先进的学习理论实施于教学实践中去,充分发挥其指导意义。

3.教育心理学:

高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随着知识的积累和对事物体验的深化,高年级学生内心世界比较丰富。

除了注意事物外表的形式之外,更注意对事物的分析和主观体会,对很多问题都可以做出自己的回答。

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习活动本身是否有趣,老师态度是否亲切和气,成为学习的主要动机。

四、研究目标和内容:

1.研究目标:

结合新课程理念、新教材特点及高年级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积极有效地引导学生解决数学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多种策略,从而使学生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2.研究内容:

(1)针对目前小学高年级数学“解决问题”中出现的弊端,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2)根据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的特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并优化各种解题策略。

五、研究对象和主要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唯亭实验小学高年级学生  

2.研究方法:

行动研究法:

通过钻研国标本数学教材,阅读相关论文论著,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将自己从课题研究中获得的教学理念转化为教学行为,在反思中努力寻求促进学生深层次学习活动和问题解决的策略,使学生智力活动水平达到新的高度。

文献资料法:

学习和研究教学论,小学数学教材教法以及新课程标准等基本理论,吸收借鉴优秀成功的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理论及操作过程,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思辨和理论综合,找出课题研究新的生长点,为课题的研究提供理论框架和研究思路。

经验总结法:

在课题实践研究的基础上,从操作层面和理论层面,总结、提炼出值得推广的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实践经验。

六、研究的主要步骤:

第一阶段:

(2009.4——2009.7)课题准备阶段。

确定研究课题,收集相关资料,进行理论思辨,组织申报,组织开题工作。

第二阶段:

(2009.8—2010.5)课题研究阶段。

1.收集理论资料,进行理论学习。

2.联系教学实际,设计实验课例,展开实验教学,组织课题组成员听课、评课。

第三阶段:

(2010.6—2010.10)课题总结阶段。

收集整理过程资料,总结交流实验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初稿,修改研究报告,完善课题总结报告。

七、研究成果  

课题组每学期都能围绕计划认真开展活动,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探索、矫正、再实践、再研究,在课题研究中取得了一些进展。

(一)认识了“什么是解决问题”  

要研究我们这个课题,我们认为首先要明确“解决问题”的涵义。

解决问题是《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总体目标的四个方面之一,它是指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去解决那种并非单纯练习题式的问题,包括实际问题和源于数学内部的问题。

解决问题目标的实施,必须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教学内容,努力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四个意识”。

首先,是突出问题意识,要求学生能从具体情境或社会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综合运用一些数学知识加以解决。

第二,是加强策略意识,使学生能探索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第三,是重视合作意识,要求学生从事与同学合作解决问题的活动,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

第四,是提倡评价与反思意识,使学生能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经历回顾、整理解决问题过程和结果的活动。

(二)整理挖掘课程标准教材中“解决问题”的基本素材  

我们在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基础上,充分挖掘教材中“问题解决”的基本素材,认真进行了整理。

数学课程标准教材都编排了一些具有开放性、探究性的问题。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就充分考虑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活动经验,把学生的已有经验作为解决应用题等数学问题的重要资源,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现实(包括生活现实、数学现实和其他学科现实),使学生在童话故事、人物对话、图画、表格、文字等多种形式呈现的情境中理解应用题,真切感到应用题出自于自己熟悉的生活原型,容易身临其境进入角色,从而抽象成数学问题。

教材从第二学段开始独立设置“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以一些常见的和现实有趣的问题为载体,有计划地引导学生探索和学习画图、列表、枚举、假设、转化等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进行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构建有效的“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模式  

通过课题研究,我们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逐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1.重视基本数量关系的教学  

基本数量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在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中,需要学生对数量关系进行分析。

了解一些简单常见的数量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对此, 沈重予 老师在谈教材编排意图时也指出,数量关系是重要的数学内容,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到解题思路的形成。

而数量关系的教学却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步积累和感悟的过程,不仅仅是数学知识与技能的掌握,还隐含数学思想方法的感悟和提升。

我们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发现新课程更重视学生对数量关系建构的过程教学,这就要求我们在重视基本数量关系的积累过程中,必须同时关注学生对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动经验的感悟积累,努力以数学思想方法来引领学生的思维发展,让数量关系的建构“活”起来。

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就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对数量关系的分析,以便更好地为解决问题服务。

2.重视策略意识的渗透  

 

苏教版教材从四年级起安排了六个解决问题的策略:

列表、画图、一一列举、倒推、替换和假设、转化。

我们认为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好教材中安排的实际问题外,更重要的培养学生运用策略的意识。

这一意识不仅仅表现这一单元中,而应该贯穿于学习的全过程中。

对小学生来说,列表、画图、一一列举比较常用,倒推、替换和假设的应用相对较少,而转化可以说是应用于整个数学学习中。

当学习了某个策略以后,我们注重引导学生形成运用策略的意识,这个引导应该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的,只有在不断的应用中,学生运用策略的意识才会进一步加强,运用策略的能力才会增强。

运用策略的意识不应该仅仅局限于教材中这一单元的内容,最重要的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引导学生合理运用策略。

因此,可以说策略随处都有,关键是教师要合理引导,学生运用策略的意识才会逐渐增强。

3.重视策略的合理选择  

在解决同一个问题时我们引导采用多种不同的策略,列表、假设、转化等都是学生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面对同样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角度会有所不同,解决问题的策略也存在差异。

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生命之间必然存在众多差异。

教师应该尊重每一种思维方式,让每一种思维都有成长的空间和机会,应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展示思维方式和解题策略的机会,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解释和评价自己的思维结果的权利。

在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的前提下,我们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进行策略的优化与提升,让学生在不断应用、比较中发现自己的不足,自觉汲取他人的优势,改进自己的策略,多中选优,择优而用。

同时在强调策略优化的过程中我们还注意引导,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因为好的策略是相对的,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例如,教学“替换”的策略时,我们首先让学生自己尝试去解决问题,学生在尝  

试的过程中发现:

两种量不同,不能简单运用以前的方法进行解决,这时教师可以总结这类问题的结构:

已知两种量的倍数关系(包括差数关系)以及两种量的和(差),这时可以根据倍数关系将一种量替换成另一种量,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清楚地认识这类问题的结构特点。

在练习时,让学生将问题与例题进行比较,进一步感知这种问题的结构特点,同时在比较中理解这类问题的变化,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的结构特点,合理地选择相应的策略。

(四)学生经历体验了策略价值的所在,并能合理选择优化各种解题策略  

1.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  

有效的数学教学,应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解决问题的策略不能直接从外部输入,只能在方法的实施过程中通过体验获得。

而体验是一种心理活动,是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获得的意识与感受。

因此,在解决问题策略教学中,让学生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是必须追求的重要目标。

为了让学生不断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课前我们对教学内容都进行了精心设计。

举个例子吧  

例:

《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六年级上册)  

教材中的例题:

例1 

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人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

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

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1)少毫升?

                                            

教师设计的变式题:

把720毫升果汁倒人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倒满。

大杯的容量比小杯的容量多20毫升。

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在例题教学时,我们通过自主探索、对比概括等环节,组织学生开展画图、推想、验证等丰富多样的数学活动,完整地经历“替换”策略的形成过程。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当学生经历了两种类型的替换之后,可以组织学生观察板书比较(如图),使学生初步明白:

倍数关系替换的结果总量不变,而相差关系替换的结果总量变了;

倍数关系替换时,杯子的总数变了,而相差关系替换时,杯子的总数不变。

  

17、细胞学说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小杯大杯总量  

19、阳光、空气、水、土壤、岩石、植物、动物……构成了我们周围的环境。

我们人类也是环境中的一部分,我们都生活在一不定的环境之中。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同发展,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61720  

倍数关系6+3720  

1+2720  

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有改变颜色、发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

相差关系6+1720—20  

15、为了便于辨认,人们把看起来不动的星星分成群,划分成不同的区域,根据其形态想象成人、动物或其他物体的形状,并且给它们命名。

天空中这些被人们分成的许多区域就称为星座。

    1+6720+6×

20  

4、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减少垃圾的数量?

这样的比较,有利于学生对替换策略的认知水平达到精加工状态,从而形成对替换策略的本质理解。

1、月相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P49) 

因此,在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时,重点目标是让学生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建立起相应的策略,并对该策略的基本特征有准确的把握。

1、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围绕着地球运动,运动的方向是逆时针方向。

2.体验策略的价值  

18、北斗七星构成勺形,属于大熊座,北极星属于小熊座。

教师和学生都应该思考:

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到底是什么?

在数学教学中,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并不局限于获得具体问题的结论和答案,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每个学生获得对问题的深入理解,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体会策略的独特价值。

2、物质变化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形状、大小,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在教学中,我们让学生通过回顾问题解决的过程,比较策略使用前后的数量特征,让学生探寻策略使用中的数量变化情况。

上述课例中,在例题教学时,当学生通过动手画图、列式计算、检验结果之后,教师不是马上结束例题教学,而是组织学生反思和比较,着力思考“为什么需要替换策略?

”“替换的依据到底是什么?

”“替换之后数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

”等问题,引导学生初步归纳替换策略的价值——把两种量与总量之间的复杂数量关系转化为一种量与总量之间的简单数量关系,把不能直接解决的问题变成能够直接解决的问题。

我们还通过例题变式性练习和巩固应用性练习,让学生在运用策略解决问题之前和之后,不断体验替换策略的独特优势——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

这样的学习过程设计,学生不仅获得了解决同类问题的成功经验,更重要的是不断增强运用替换策略解决问题的自觉性,从而体会策略的价值。

答:

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集焚烧、堆肥、热解、制砖、发电等一体的统合系统,但是焚烧垃圾对空气有污染。

所以,解决问题策略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体验策略的价值所在,达到对策略的深度理解。

(五)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本课题组主要成员有3名,通过研究,教师掌握了基本的教科研方法,懂得了怎样进行研究分析。

我们围绕课题研究目标扎实地开展活动,先后组织了理论学习、实课分析、论文撰写一系列的研究活动,“问题解决”意识逐步增强。

我们课题组的老师在实施这个课题中也促进了自己专业化水平的提高。

无论是赛课,还是论文撰写,都取得了较大的丰收。

2009年12月 顾艳萍 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对外进行了展示并前往宿迁送教,2010年4月 李瑞芳 老师上了题为《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的研究课,同时参加了新媒体新科技教学应用研讨会评比,获二等奖, 张月芳 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课,参加了园区小学数学有效教学评优课,获二等奖。

 顾艳萍 老师的《优化教学策略激活学生思维》发表于《教育科研》,顾艳萍的《教“活”策略“活”用策略》获第七届“蓝天杯”论文评比二等奖。

 张月芳 老师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浅谈小学应用题的教学方法》在园区“我与教育科研”征文评选中获二等奖。

李瑞芳的《浅谈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获苏州市教育学会2009年优秀教育论文三等奖。

正如老师们所认识到的,“问题解决”的核心内容就是要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学生能够自己解决的问题,教师决不代替;

学生自己能够思考的问题,教师决不暗示。

教师们在教学设计中开始关注教法学法,运用“问题解决”策略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性的学习。

八、研究后的思考  

1.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要进一步重视和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更好的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能灵活运用。

2.在数学教学中,应进一步强调主动探索,大胆创新,从而形成数学学科教学和学生实际生活的最佳结合,从而探索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的、通过数学模型求解的实际问题的策略。

3.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重视加强对学生解决问题策略的指导,不断的在各个情境中让学生体会、理解策略的深刻含义,并逐步掌握策略,灵活运用策略,形成一种数学素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