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床拨叉说明书一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51213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车床拨叉说明书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车床拨叉说明书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车床拨叉说明书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车床拨叉说明书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车床拨叉说明书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车床拨叉说明书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车床拨叉说明书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车床拨叉说明书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车床拨叉说明书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车床拨叉说明书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车床拨叉说明书一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车床拨叉说明书一Word文件下载.docx

《车床拨叉说明书一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车床拨叉说明书一Word文件下载.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车床拨叉说明书一Word文件下载.docx

12

IT11

A

Φ25mm孔

Φ25

IT7

M22×

螺纹孔

Φ

操纵槽内表面

16

IT9

操纵槽底面

8

操纵槽上表面

44

32×

32表面

切断面

审查拨叉的工艺性

分析拨叉零件图可知,拨叉两端面和叉脚两端面在轴向方向上均高于相邻表面,这样既减少了加工面积,又提高了换挡时叉脚端面的接触刚度:

φ25mm孔和M22×

螺纹孔的端面均为平面,可以防止加工过程中钻头钻偏,保证孔的加工精度;

另外,该零件除主要工作表面外,其余表面加工精度均比较低,通过铣削、钻削的一次加工就可以达到加工要求;

主要工作表面虽然加工精度相对比较高,但也可以在正常的生产条件下,采用较经济的方法保质保量地加工出来。

由此可见,该零件的工艺性很好。

确定拨叉的生产类型

依设计题目知:

Q=6000件/年,m=1件/台;

结合生产实际,备品率a%和废品率b%分别取为3%和%。

代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式(1-1)得

N=Qm(1+a%)(1+b%)=6000件/年×

1件/台×

(1+3%)×

(1+%)=件/年

根据拨叉的质量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表1-4知,该拨叉属轻型零件;

再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表1-5可知,该拨叉的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

第2节确定毛胚、绘制毛胚简图

选择毛胚

由于任务书中交待拨叉的材料为HT200,所以宜选用铸造。

且加工场所为校属工厂,生产纲领小,设备投资少,且为提高生产效率和零件机械性能,宜采用砂型铸造机器造型。

确定毛坯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

根据《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第二章第二节确定铸造毛胚的尺寸公差及机械加工余量,查表2-1~表2-5,首先确定如下各项因素。

公差等级

由铸造方法与大批量生产,且铸造材料为灰铸铁,确定该零件的公差为CT12。

公差带的位置

不另设规定,公差带相对于基本尺寸对称分布,即一半在基本尺寸之上,一半在基本尺寸之下。

机械加工余量

不另设规定,要求的机械加工余量适用于整个毛胚铸件,即对所有需机械加工的表面只规定一个值,且该值应根据铸件的最大轮廓尺寸,在相应的尺寸范围内选取。

由《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表2-5选取机械加工余量等级为F。

表2-1铸件的F级机械加工余量(RMA)

(单位:

mm)

最大尺寸

≤40

40~63

63~100

100~160

160~250

250~400

RMA

1

2

铸件分模线形状

分析该拨叉件的特点,选择零件高度方向的平面为分型面,属于平直分型线。

零件表面粗糙度

由零件图可知,该拨叉各加工表面的粗糙度均大于等于μm,即Ra≥μm。

根据上述条件将所得结果列于下表2-2中。

表2-2铸件毛坯尺寸

(单位:

加工对象

铸件加工后尺寸

加工余量(RMA)

尺寸公差

毛胚尺寸

±

3

85

拨叉脚端面

15

拨叉角内表面

60

56

25

22

18

4

7

绘制拨叉铸造毛坯简图

由表2-2所得结果,绘制毛胚简图如图1所示。

(图1)

第3节拟定拨叉工艺路线

定位基准的选择

定位基准有粗基准和精基准之分,通常先确定精基准,然后确定粗基准。

精基准的选择

根据拨叉零件的技术要求和装配要求,选择Φ25

mm孔作为精基准,符合“基准重合”原则;

同时,零件上很多表面都可以采用该孔作为精基准,又遵循了“基准统一”原则。

粗基准的选择

作为粗基准的表面应平整,没有飞边、毛刺或其它表面缺陷。

尽可能选择不加工表面为粗基准,对有若干个不加工表面的工件则应与加工表面要求相对位置精度较高的不加工表面作为粗基准。

根据这个基准选择原则,现选取Φ25

mm孔的不加工外轮廓表面作为粗基准。

各表面加工方案的确定

根据拨叉零件图上各表面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表1-10、表1-11和表1-12,确定各表面加工方案,如表3-1所示。

表3-1拨叉零件各表面加工方案

经济精度

加工方案

粗铣

粗镗

粗铣-半精铣

粗扩-精扩-铰

7H

钻孔-丝锥攻螺纹

粗铣-精铣

加工阶段的划分

在选定拨叉各表面加工方法后,就需进一步确定这些加工方法在工艺路线中的顺序及位置,这就涉及加工阶段划分方面的问题。

对于精度要求较高的表面,总是先粗加工后精加工,但工艺过程划分成几个阶段是对整个加工过程而言的,不能拘泥于某一表面的加工。

该拨叉加工质量要求较高,可将加工阶段划分成粗加工和精加工阶段。

工序的集中与分散

工序的集中与分散是确定工序内容的多与少的依据,它直接影响整个工艺路线的工序数目的设备、工装的选用等。

由于本拨叉零件的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确定选用工序集中的原则组织工序内容,一方面可以采用万能、通用机床配以专用夹具加工,以提高生产率;

另一方面也可以减少工件的装夹次数,有利于保证各加工表面之间的相互位置精度,并可以缩短辅助时间。

工序顺序的安排

机械加工工序

①遵循"

先基准后其它"

原则,首先加工精基准―Φ25

mm孔;

②遵循"

先粗后精"

原则,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后安排精加工工序;

③遵循"

先主后次"

原则,先加工主要表面―Φ25

mm孔和操纵槽及拨叉脚两端面,后加工次要表面―32×

32面及M22×

螺纹孔、拨叉脚内表面及切断面;

④遵循"

先面后孔"

原则,先加工32×

32面再加工M22×

螺纹孔。

辅助工序

加工前进行时效处理,涂硝化漆。

精加工后进行去毛刺,清洗等终检工序。

机床设备及工艺装备的选用

机床设备的选用

在大批生产条件下,可以选用通用万能设备和数控机床设备。

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表4-8、表4-15、表4-18和表4-25选取各工序所选取机床设备详见表3-2。

工艺装备的选用

工艺装备主要包括刀具、夹具、量检具和辅具等详见表3-2。

夹具均采用专用机床夹具。

确定工艺路线

归纳以上考虑,制订了拨叉的工艺路线,详见表3-2。

表3-2拨叉工艺路线及设备、工装的选用

工序号

工序名称

机床设备

刀具

量具

铸造毛坯

时效处理

涂硝化漆

铣拨叉头端面

X53K立式铣床

硬质合金面铣刀

游标卡尺

5

扩、铰Φ25mm孔

Z525立式钻床

扩孔钻、铰刀

塞规

6

检查

粗铣拨叉脚端面

X62卧式铣床

半精铣拨叉脚端面

9

粗镗拨叉脚内表面

T68卧式镗床

高速钢镗刀

10

铣断

锯片铣刀

11

铣操纵槽上表面

粗铣、精铣操纵槽

三面刃铣刀

13

铣32×

32面

14

钻Φ孔、攻螺纹

钻头、丝锥

去毛刺

钳工台

终检

第4节确定切削用量及时间定额

确定切削用量

工序十一铣操纵槽上表面

①确定背吃刀量取ap=3mm。

②确定进给量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表5-7,由于机床功率为,及材料选取取fz=z。

③计算铣削速度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表5-13,d=80mm;

v=72m/min。

由式

得n=min,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表4-19n=300r/min,代入上式得v=nπd/1000=min。

工序九粗镗拨叉脚内表面

①确定背吃刀量取ap=2mm。

②确定进给量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表5-36选取取fz=z。

③计算镗削速度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表5-36选取,取v=20m/min,且取d=60mm由式

得n=min,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表4-25n=100r/min,代入上式得v=nπd/1000=min。

工序七粗铣拨叉脚端面

①确定背吃刀量取ap=1mm。

时间定额的计算

基本时间tm的计算

①工序十一由公式tj=(l+l1+l2)/fmz;

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表5-47

l=90mm,l1=

+(1~2)=,l2=2mm,fmz=300mm/z,代入的:

tj=。

②工序九由公式tj=

;

查《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表5-43

L=12mm,l=3mm,l1=4mm,l2=0,f=r,n=960r/min,代入的tj=。

③工序七由公式tj=(l+l1+l2)/fmz;

l=82mm,l1=

+(1~2)=,l2=2mm,fmz=375mm/z,代入的tj1=;

tj=2tj1=。

辅助时间tf的计算

由tf=得工序十一tf=;

工序九tf=;

工序七tf=。

其他时间的计算

由tb+tx+(tz/m)=9%(tj+tf)得工序十一tb+tx+(tz/m)=;

工序九tb+tx+(tz/m)=;

工序七tb+tx+(tz/m)=3s。

单件时间定额tdj的计算

由tdj=tj+tf+tb+tx+(tz/m)得工序十一tdj=;

工序九tdj=;

工序七tdj=。

第5节专用机床夹具设计

本夹具对于工序十一设计

确定定位元件

根据工序简图规定的定位基准,选用一面两销定位方案,长定位销与工件定位孔配合,限制四个自由度,定位销轴肩小环面与工件定位端面接触,限制一个自由度,削边销与工件夹口接触限制一个自由度,实现工件定位。

定位孔与定位销的配合尺寸取为Φ25H7/f6。

对于工序尺寸而言,定位基准与工序基准重合,定位误差为0。

确定对刀装置

加工平面只需要在一个方向确定刀具的加工位置,选用方形对刀块及平塞尺对刀,塞尺厚度取3mm。

确定加紧机构

采用螺旋压紧机构。

夹具体简图

(图5-1)

参考文献

[1]陈国定.机械设计.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邹青.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设计指导教程.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7

[3]陆铁鸣.新编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图册.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