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突破训练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51397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58.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突破训练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突破训练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突破训练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突破训练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突破训练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突破训练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9页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突破训练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9页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突破训练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9页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突破训练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9页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突破训练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9页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突破训练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9页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突破训练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9页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突破训练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9页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突破训练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9页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突破训练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9页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突破训练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9页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突破训练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9页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突破训练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9页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突破训练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9页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突破训练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9页
亲,该文档总共4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突破训练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突破训练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突破训练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4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项突破训练汇总Word文档格式.docx

第二天,有消息传来,麻婶没能救过来,昨天下午死在了医院里。

麻婶的女儿火化了麻婶,带着骨灰连夜飞回了上海。

男人知道后,特意赶过来,冲着马兰花吼:

“钱呢?

麻婶的女儿还你了吗?

老子就没见过你这么傻的女人!

男人出门时,一脚踢翻一只菜篓子,红艳艳的西红柿滚了一地。

马兰花的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

从此,男人耿耿于怀,有事没事就把六百块钱的事挂在嘴边。

马兰花只当没听见。

一天,正吃着饭,男人又拿六百块钱说事了。

“咱都进城好几年了,住的房子还是租来的。

你倒好,拿六百块钱打了水漂儿。

马兰花终于憋不住了,眼里含着泪说:

“你有完没完?

不就六百块钱吗?

是个命!

就当麻婶是我干妈,我孝敬了干妈,成了吧?

男人一撂碗,拂袖而去,把屋门摔得山响。

日子水一样流淌。

转眼,一个月过去。

这天,马兰花卖完菜回到家。

一进门,就看见男人系着围裙,做了香喷喷的一桌饭菜。

马兰花呆了,诧异地说:

“日头从西边出来啦?

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嘴快,说:

“妈妈,是有位阿姨给你寄来了钱和信,爸爸高兴,说是要犒劳你的。

马兰花看着男人说:

“到底咋回事?

男人挠挠头,嘿嘿一笑说:

“是麻婶的女儿从上海寄来的。

“信里都说了些啥?

男人从抽屉里取出一张汇款单和一封信,说:

“你自己看嘛。

马兰花接过信,就着灯光看起来。

信中写道:

“兰花姐,实在是对不起了。

母亲去世后,我没来得及整理她的东西,就大包小包地运回上海。

前几天,清理母亲的遗物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小本本,上面记着她借你六百块钱的事,还有借钱的日期。

根据时间推断,我敢肯定,母亲没有还过这笔钱。

本来,母亲在医院时,你还送了一兜水果过来,可你就是没提母亲借钱的事。

还好,我曾经和母亲到你家串过门,记着地址。

不然,麻烦可就大了。

汇去一千元,多出的四百块算是对大姐的一点心意吧。

还有一事,我听母亲说过,大姐一家住的那房子还是租来的。

母亲走了,房子我用不上,一时半会也卖不了,大姐如果不嫌弃,就搬过去住吧,就当帮我看房子了,钥匙我随后寄去。

马兰花读着信,读出满眼的泪水……

(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马兰花刚从市场接菜回来,三孬就急忙告诉她麻婶生病住院的事,还鼓动她到医院向麻婶女儿要钱,说明三孬好嚼舌,是个搬弄是非的人。

B.马兰花的丈夫因为六百元钱就耿耿于怀,收到一千元的汇款单后又主动为妻子做饭,这些细节惟妙惟肖地写出了这个人物的世故圆滑、反复无常。

C.小说以麻婶女儿来信作为结局,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不仅呼应了故事留下的悬念,还巧妙地造成了情节的逆转,颇具艺术匠心。

D.小说注重于细微处写人,从上海来信中可以看出,麻婶的女儿是一个通情达理的人,又是一个精明的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钱。

E.发生在马兰花与麻婶两家之间的故事温馨动人,其中也蕴含着作者对当下社会伦理道德和人际关系的忧虑与反思,这是小说的深刻之处。

2.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

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6分)

3.小说在刻画马兰花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

请简要分析。

(6分)

4.小说三次写马兰花流泪,每次流泪的表现都不同,心情也不一样。

请结合小说内容进行具体分析,并说明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8分)

【答案】

1.CE答E给3分,答C给2分,答D给1分;

答A、B不给分。

A.对三孬的性格特征评价不当,他没有“搬弄是非”,只是陈述实情。

B.马兰花的丈夫世故圆滑、反复无常的性格特征在这些细节中并没有体现。

D.说麻婶的女儿是一个精明的人,她内心深处很不愿意欠别人的情,概括不当。

麻婶的女儿主动还钱给马兰花是因为心地善良、有责任心。

2.【答案】第一问:

明线是马兰花一家为借款而引发的冲突,暗线是麻婶母女的还款过程。

第二问:

①设置麻婶母女还款这一暗线,虽然着墨不多,但仍可展现她们的品质,丰富小说的主题;

②明暗线索交织,使小说情节更为集中紧凑,突出了主人公的形象。

【解析】可从小说主题、情节、人物形象方面考虑作答。

小说的情节是围绕借款展开的,借款推动着情节的发展,马兰花的家庭为此冲突迭起。

因此,由借款引发的冲突是小说的明线;

还款过程集中在结尾麻婶女儿的来信中,是暗线索。

4.【答案】①第一次是“眼泪在眼眶里打转转”,强忍泪水的背后,是受到丈夫指责的委屈与隐忍;

②第二次是“眼里含着泪”,含着泪水的背后,是对丈夫不明人情事理、斤斤计较的气愤与不满;

③最后一次是“满眼的泪水”,满眼泪水背后,是对麻婶去世的惋惜,对麻婶女儿知恩图报的感激,以及对丈夫终于不再唠叨埋怨的释然。

效果:

三次描写,层层递进,丰富了马兰花的人物形象,凸现了小说“人间自有真情在”的主题。

【解析】首先在小说中中找到马兰花三次流泪的位置,然后联系上下文,弄清马兰花流泪的背景,进而归纳出流泪的原因。

这样写的效果可从丰富人物形象、凸显小说主题方面考虑作答。

[错题表现]

第四题学生错答为:

①第一次流泪,她很难过,和自己打交道、每天在一起摆摊的麻婶去世了,也因为自己的男人对自己的斥责;

②第二次流泪,她很委屈,因为自己的男人整天拿六百块钱说事,不理解自己,不但不安慰,还经常为此事对自己发急。

③第三次流泪,她是感动和高兴,因为自己的善良和付出没有白费,六百块钱也还了,麻婶的女儿也理解自己,让她搬进房子,自己丈夫也知错改错了。

【原因诊断】

[诊断教师]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引导学生,主观性试题的解答,字数不限,分清条理,多多益善。

认为答案的组织,越多越好,造成学生答题语言啰嗦,缺乏概括性。

[诊断学生]

学生在答题过程中,一是受老师影响,认为答案写的越多,得分越高,导致语言缺乏逻辑,概括性差;

二是遇到自己有话可说的试题,动手就写,忽视了题干的引导作用,造成答非所问,或遗漏答案现象。

如典型例题第四问涉及两个问题,三次流泪心情的不同和这样写的效果,学生由于审题失误,只回答了第一个问题,遗漏了第二个问题。

【教学补救】

[教法献计]

<

独具匠心>

一、考纲解读:

考纲原文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

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考纲阐释

文学类文本阅读历来是高考语文试题中的重头戏之一,所占分值仅次于作文。

根据高考语文《考试说明》,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要求是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对于课标全国卷而言,2011-2015年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选材均为小说。

其中,分析作品结构是指文章的内部组织和内部构造;

概括作品主题就是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欣赏作品形象要求考生能把握形象的特点,分析形象的意义;

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指一个民族作为一个群体所具有的典型心理特点,如重亲情、乡情、民族情、爱好和平、知足常乐等,和对人的尊严、价值、命运的关切、追求和维护,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塑造;

所谓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是指在阅读作品的过程中不受别人观点的左右,形成阅读主体的自我认知、自我感受。

二、命题规律:

1.考查内容:

2011-2015年全国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除2013年全国卷I为外国小说外,其余均为中国小说。

题材多样,有揭示社会底层小人物的悲哀,有淳朴真挚的爱情、伟大母爱的展现,有对市侩的讽刺等。

2.考查热点:

欣赏人物形象、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分析和鉴赏小说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对小说进行个性化解读是考查的热点。

从考查的角度看,环境描写及其作用近5年没有考题,但对这类题目不可忽视。

三、命题形式:

题型稳定,设置四道题,其中一道5分的双项选择题,两道6分的简答题,一道8分的探究题。

四道题共25分。

四、设置错误选项的方法:

5选2的客观性试题设置错误选项包括三类:

一是情感主旨方面干扰项设置,有褒贬颠倒、轻重失当、主次错位等;

二是表达技巧方面的干扰,有无中生有、以偏概全、张冠李戴等;

三是内容信息方面的干扰,有偷换概念、故意拔高、说话绝对、强词夺理、无中生有、牵强附会、以偏概全等。

主观性试题设置错误的方法主要是审题不清,对人物形象把握不准、文章主旨理解不透等。

发散思维>

2011—2015小说阅读高考命题分析

年份

卷别

选篇

体裁

题材

题号

考点及分布

分析鉴赏内容、特色

分析小说情节结构

欣赏小说形象

分析小说手法

分析小说内涵

个性化解读

发掘意蕴、人文精神

2015

I

《马兰花》

中国当代小说

市井小人物间邻里真情

(1)

(2)

(3)

(4)

II

《塾师老汪》

刘震云

私塾先生孤独的生活困境

2014

《古渡头》

叶紫

动荡生活底层民众的缩影

《鞋》

刘庆邦

乡村女孩质朴纯洁的爱情

2013

《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莱·

巴尔莱塔

外国小说

江湖艺人现实生活的心酸

《峡谷》

阿城

边域风情的展示

2012

课表全国

《马裤先生》

老舍

讨人嫌的市侩形象

2011

《血的故事》

林海音

与血型有关的婚恋故事

[学法献策]

举一反三>

1.小说人物形象分析四法

(1)在情节发展中分析人物形象

情节是小说中用以表现主题或人物性格的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

我们需要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根据情节发展,分析人物性格特征,必须注意以下四点:

第一,全面、恰当、实事求是。

人物的性格特征是从情节中引出的结论,反过来可以解释情节。

只有全面而恰当的结论才能正确解释全部情节。

第二,注意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多重性,多角度进行分析。

第三,分清主次,把握其主要性格特征。

第四,把握人物性格的发展变化。

如《素芭》通过情节的发展,塑造出一个美丽善良却命运悲惨的哑女素芭的形象。

(2)借助描写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①从分析人物的直接描写入手。

人物直接描写(也叫正面描写),就是通过直接描写人物的肖像、行动、语言、心理等,揭示人物思想品质和性格特点,反映作品的主题。

第一,肖像描写(也叫外貌描写)

它的作用不只在于勾画出这个人物的外部特征,而是为了以“形”来传“神”,因此分析人物外貌可以揭示人物性格特征。

如《林黛玉进贾府》对贾宝玉、林黛玉的肖像刻画。

第二,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人物行动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点。

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例如《药》中华老栓买药时,黑衣人的动作、语言描写形象地刻画了人物的性格。

“喂!

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一个浑身黑色的人,站在老栓面前,眼光正像两把刀,刺得老栓缩小了一半。

那人一只大手,向他摊着;

一只手却撮着一个鲜红的馒头,那红的还是一点一点的往下滴。

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想交给他,却又不敢去接他的东西。

那人便焦急起来,嚷道,“怕什么?

怎的不拿!

”老栓还踌躇着;

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

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

嘴里哼着说,“这老东西……。

第三,心理描写

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能很好的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动交叉在一起。

有时描写了人物的外貌、行动、语言,同时也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小说描写人物心理活动常见的方法有:

内心独白、动作暗示、通过梦境、幻觉写人物的思想、愿望。

②从侧面描写人物。

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如《我的叔叔于勒》关于于勒的叙述(据说他当初行为很不端正,就是说他曾经挥霍过一些钱财,这在穷人的家庭里是罪恶当中最大的一种。

在有钱人的家里,一个人吃喝玩乐无非算是糊涂荒唐。

大家笑嘻嘻地称呼他一声花花公子。

在生活困难的家庭里,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儿,那他就是一个坏蛋,一个流氓,一个无赖了。

)和结尾景物描写(在我们面前,天边远远地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那就是哲尔塞岛了。

)都属于侧面描写。

③从细节描写入手。

所谓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描写。

分析细节描写,首先要注意细节的真实性,要经得起推敲;

其次看是否具有典型意义,看其是否经过精心选择,巧妙安排。

如《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为摆脱尴尬,要叶尔德林不断地帮他脱下大衣、穿上大衣的细节描写,生动地表现了他见风使舵的变色龙性格。

(3)借助环境描写分析人物形象(分析环境描写,探究形成人物命运和性格的社会原因)

小说中的人物是生活在特定的历史背景和特定的生活环境之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总要打上时代的烙印,留下环境的痕迹。

自然环境对人物的衬托作用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正衬,是指环境与人物和谐一致,即社会风气、自然风光、气氛和景物色调等与人物的性格、命运、言行等组成和谐统一的艺术画面。

反之,则是反衬。

例如,《祝福》中写祥林嫂的死,色调是低沉与凄凉的,画面是悲惨的,但祥林嫂却死在了欢乐热闹的“祝福”中。

这两幅反差极大的画面,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到封建宗法制度和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

自然环境对人物命运有时有影响,但决定人物命运的主要是社会环境,像祥林嫂,别里科夫等,他们的命运与性格无不为环境所决定。

(4)借助作者倾向分析人物形象(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或联系小说主题分析)

小说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主题是作家在描写、叙述人物性格、人物命运时显示出的对生活的理解和认识。

我们要在阅读中认识和评价人物的性格、品质、典型性和社会意义,体会作者的感情倾向。

《装在套子里的人》的结尾,写到别里科夫死后才一个月,生活又变得沉闷,清楚地表明了别里科夫是个典型人物,只要专制制度还在,别里科夫式的人物便不可能死绝。

《阿Q正传》那叫读者笑中有泪的精神胜利法,明显地表达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倾向。

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还是贬,是颂扬还是讽刺。

首先要高度概括故事情节(什么人什么事)。

其次揣摩作者的态度:

表现了什么,是真善美还是假恶丑?

(赞扬什么还是批判什么,最好从正反两个方面理解,如《祝福》)

2.鉴赏小说的环境描写

(1)概括景物的特点

首先要看描写了哪些景物,其次看这些景物有什么共同特征,要特别注意能揭示景物特点的动词或形容词,然后再归纳概括。

(2)分析景物描写的技巧

①抓住特征,进行形、声、色等方面的描写。

②调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进行描绘。

③写景有层次,讲究观察角度。

④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细节描写。

⑤白描和工笔。

(3)分析景物描写的作用

①联想段落位置:

环境描写所处的段落位置不同,在作品中所起的作用也会有区别。

在开头:

交代时间、地点、背景,渲染气氛,明确基调等。

在中间:

承上启下,推动情节发展等。

在结尾:

照应开头,营造余韵,升华主题等。

②联系词语选用:

用能突显主观情感的词语来描绘环境,可营造故事的特定氛围,增强故事的真实性,表现出独特的环境效果。

③联系描写对象:

恰当的环境描写有助于表现人物丰富的心境、复杂的性格,有助于主题的表达。

④联系情节发展:

特定的自然环境描写,可展示事态风情、暗示人物命运和推动情节发展。

⑤联系作品主题:

环境影响人物性格的形成,并决定人物的行为举止,它会体现出一定历史时代、社会现实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

规范建模:

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地点--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

②人物(烘托---心理,衬托---形象)

③情节(推动---发展,暗示---,为---做铺垫,与---相照应、对比)

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3.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

(1)情节的结构

①基本模式: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有时为了介绍人物和背景,在开头加上“序幕”;

为了使结构和情节更完整,在结尾加上“尾声”。

②特殊模式:

第一是摇摆式,即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

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是一条直线,作者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让人物在某处放慢速度甚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这就出现了情节的摇摆。

情节的摇摆往往赋予小说更为摄人心魄的魅力。

第二是欧·

亨利式:

指小说的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因为美国小说家欧·

亨利最擅长这种结构,所以称为“欧·

亨利式”。

作者在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一真相又符合情理,结尾的突转会增加小说情节的生动性。

(2)小说的线索

小说的线索是贯串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的脉络,它可以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某个事物,也可以是故事中的时间、地点,还可以是小说中的事件、作者的情感。

线索有单线和双线两种。

双线又有明暗线、双主线、主次线三种。

线索的作用是贯串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完整严谨。

(3)情节安排的常见技巧

①伏笔:

就是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或者说是前文为后文情节埋伏的线索。

作用是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严谨,让读者看到下文时豁然开朗,不至于产生突兀、疑惑之感。

②突转:

情节演进突然转折,事件的结局、人物的命运往往由此而改变。

在篇幅较短的小说中,大多由突转引发推动,所谓“柳暗花明”“风波骤起”的情节效果正是形成于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突转。

③悬念:

悬念是一个造成读者疑惑、猜想、思索与期待的问号,它无疑是为情节高潮铺垫道路、蓄积动能的有效手段,最终结局的出现、事实真相的揭示往往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并引起读者持久的回味、深入的反思。

④巧合:

巧合也是常见的情节组合方式,它应当是在必然性(包括性格逻辑与具体情境的发展趋势)基础上出现的偶合,并由此产生一定的情节效果。

(4)小说情节结构的作用

①一般情节的作用

第一,内容上:

为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整体情节发展、表现小说主旨服务。

第二,结构上: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引出下文;

为下文做铺垫或埋下伏笔;

照应前文;

推动情节发展,使情节波澜再起或丰富故事情节;

作为线索,贯穿全文。

第三,效果上:

从给读者的感受分析,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等。

②小说开头段的作用

第一,设疑的开头:

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并引起读者的思考,吸引读者读下去;

或者突出人物形象,揭示小说主题。

第二,写景的开头:

通过景物描写来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奠定感情基调。

③小说结尾段的作用

第一,欧·

亨利式结局:

使故事情节陡生波澜,出人意料,产生极大的表现力和震撼力;

与上文的伏笔相照应,从而引发思考,突出主旨。

第二,悲剧性的结局:

突出人物性格,丰富人物形象;

强化意图,深化主题思想;

引发读者思考,强化主题。

第三,大团圆的结局:

凸显人性和生活的美好,满足人们的期盼;

完整的情节和圆满的结局完成了人物形象的塑造,使主人公更具代表性;

这种结局与主人公和作者的意愿和谐一致,令人愉悦,易于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

第四,戛然而止的结局:

可以留下空白,让读者回味不尽。

④标题的作用

第一,以时间、地点、环境为题,往往具有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情境、渲染气氛的作用;

第二,以物件(物象)为题,往往具有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概括故事情节、揭示主题、隐含多重含义、寄托作者情感等作用;

第三,以形象特征为题,具有铺开情节、照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等作用。

4.鉴赏小说的艺术手法

(1)鉴赏小说的表达技巧

①表达方式角度

看各种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是否运用自如,灵活多变;

叙述人称的选择,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的好处;

叙述顺序的安排,倒叙、插叙、补叙手法的运用及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