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B类各章节重点笔记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51558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55.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心理学B类各章节重点笔记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教育心理学B类各章节重点笔记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教育心理学B类各章节重点笔记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教育心理学B类各章节重点笔记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教育心理学B类各章节重点笔记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教育心理学B类各章节重点笔记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4页
教育心理学B类各章节重点笔记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4页
教育心理学B类各章节重点笔记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4页
教育心理学B类各章节重点笔记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4页
教育心理学B类各章节重点笔记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4页
教育心理学B类各章节重点笔记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4页
教育心理学B类各章节重点笔记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4页
教育心理学B类各章节重点笔记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4页
教育心理学B类各章节重点笔记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4页
教育心理学B类各章节重点笔记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4页
教育心理学B类各章节重点笔记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4页
教育心理学B类各章节重点笔记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4页
教育心理学B类各章节重点笔记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4页
教育心理学B类各章节重点笔记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4页
教育心理学B类各章节重点笔记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4页
亲,该文档总共4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心理学B类各章节重点笔记Word格式.docx

《教育心理学B类各章节重点笔记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B类各章节重点笔记Word格式.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教育心理学B类各章节重点笔记Word格式.docx

B.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也有较大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a.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与质量b.有助于更新教育观念,帮助教育者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6.教育心理学的指导思想以及基本原则

指导思想:

辨证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中关于普遍联系、动态发展、矛盾统一以及质量互变等基本观点对开展教育心理学的研究都有起重要的指导作用。

基本原则:

客观性、系统性、理论联系实际、教育性(判断一段话体现了什么原则)

7.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实验、观察法、调查法

★教育心理实验概念:

教育心理学实验是自然实验法的一种重要形式,把儿童与青少年心理研究跟一定的教育和教学过程结合起来,研究他们在一定的教育和教学过程影响下某些心理形成、发展和变化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

优点:

生动自然,结果富有真实性,可以扩大被试的数量,开展起来方便灵活

缺点:

控制条件不如实验室严格,进行因果分析不太容易

★观察法的概念:

在教育过程中,研究者通过感官或借助于一定的科学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考察和描述个体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或者行为变化,从而收集研究资料。

使用时应注意:

A.在观察前要有明确的目的和详细的计划;

B.观察中的记录要详细、准确、客观

C.对同一类的行为要尽可能多次重复观察,尽量减少偶然因素的影响

调查法概念:

是通过各种途径间接了解被试心理活动的一种研究方法,调查的可能方法与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有:

问卷法、访谈法、教育经验总结法三种,使用问卷法应注意:

问卷指导语要简洁诚恳,清晰明了;

问卷内容应生多有趣,回答方式简单扼要;

问卷题目用语应避免表露研究者期待的答案;

问卷不宜太长,排列要合理有序;

问卷材料的选择要严格客观。

8.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

综合化趋势,表现在:

1.注意采用多种方法研究和探讨课题

2.强调并大量采用多变量设计

3.将定性分析方法与定量分析方法相结合

9.教育心理学形成时期的代表人物

1877.俄国,卡普捷烈夫的《教育心理学》是第一部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教育心理学著作

1887.美国..詹姆斯的《与教师的谈话》

美国,桑代克是美国心理学的奠基人,1903年出版《教育心理学》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比较科学而又系统的教育心理学专著.

10.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及其特点

发展时期为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其特点是:

内容庞杂,没有独立的理论体系;

对人类高级心理活动研究少,对教育实践作用不大

建设时期为20世纪60年代以后,其特点是:

内容趋于集中;

各派的分歧日趋缩小;

注重学校教育实践。

我国于1962年成立中国心理协会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1963年我国心理学家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

第二章教育与心理发展

一.心理发展概念(若名词解释则回答广义,若简答题则需加上包括的三点内容)

广义:

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胚胎期到出生一直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有次序的心理变化过程。

包括:

1这种变化与发展是逐渐的、连续而有规律的。

2..数量以及质的变化;

3..不仅指向推进个过程,同时也包括某些心理方面衰退消亡的过程;

4.不仅包括语言和认知方面的发展,也包括情感、个性、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狭义:

心理发展指人类个体从出生到心理成熟阶段的变化.

二..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

1.心理发展是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的过程

2.心理发展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3.心理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4.心理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5.心理发展各个方面直接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

6.心理发展是逐渐分化和统一的过程

三..教育与心理发展的关系(若是大题,则详细阐述其后的两点)

1.教育必须以儿童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为依据.(A.教育应考虑到儿童原有的心理发展水平B.注重儿童进行某种新的学习的准备状态,包括儿童生理发展状态,能力发展状态和学习动机状态。

根据学生原有的准备状态进行新的教学,该原则又成为“量力性原则”或“可接受性原则”)

2.教育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主导的作用。

(A.儿童的心理发展依赖于教育,是教育的产物和结果。

B.教育作为一种决定性的条件,制约着心理发展的过程和方向)

四..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遗传和环境)

A.遗传因素:

指那些与遗传基因相联系的生物有机体内的因素,是以基因特质的展开为基础的,包括生物有机体的生理成熟

遗传决定论观点:

强调遗传因素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主张心理发展是由先天的、不变的遗传基因所决定的,心理发展的过程就是先前遗传自我发展和自我暴露的过程,这种观点认为儿童智力和个性品质在生殖细胞的遗传基因中就已经被决定了,环境在作用仅在于引发、促进或延缓先天素质的自我展开,而并不能改变其本质。

由于片面强调家庭出身,过分夸大先天遗传的作用,因而忽视了后天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影响

创始人:

英国,高尔顿,另一个代表人物是美国的霍尔,其代表性的一句话是“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B.环境因素:

主要包括影响生物有机体发展的所有外部因素

环境决定论观点:

片面和机械的强调教育和环境对心理发展的决定作用,认为儿童心理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的,极端重视环境和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影响,否认人的住挂能动性以及遗传素质和儿童的年龄特征的作用。

缺点:

否认心理反映的主观能动性,否认心理发展的内因作用,是一种机械主义的发展观

代表人物:

英国,洛克的“白板说”,

华生的经典语录是“给我一打健康和天资完善的婴儿…….可以把他培训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

C二因素论:

德国—斯腾,美国---沃德武斯

D.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1.认为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和二因素论关于心理发展的观点都是失之偏颇的,不正确的,认为主要是摆正遗传、环境和教育三者的关系。

2.遗传素质和生理成熟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和基础。

3.社会环境与教育在一定条件下对儿童的心理发展起决定作用.

4.儿童心理发展动力是通过在活动中产生的新的矛盾运动发展的.

五.几种主要的心理发展理论

1.皮亚杰(瑞士)---发生认识论:

认为发展的实质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过程。

个体心理飞发展就是在主客体和内外因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主体不断构建新的结构,从而在心理上产生量的和质的变化。

涉及四个重要的概念:

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该观点认为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具体运算阶段(7-12),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四个由低到高,顺序不变的发展阶段

2.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认为人的心理发展分为八个阶段

乳儿期(0---1.5)婴儿期(1.5—3岁)学前期(3—6、7岁)学龄期(6、7---12岁)

青少年期(12-18)成年早期(18--25) 

成年中期(25---60) 

成年晚期(60岁以上)

3.维果茨基(前苏联)认为心理发展是在与周围人交往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受人类社会文化历史的制约,提出了著名的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观。

认为心理机能由低级到高级发展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A.心理活动主动性、随意性的不断发展

B.心理活动的抽象概括性的提高

C.间接的、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心理结构的形成

D.心理的个性化

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的概念,认为教学一方面要适应学生的现有水平,但更重要的是发挥教学对发展的主导作用,走在儿童发展的前面

★最近发展区-----儿童具有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于成人的帮助才能达到的水平,这两者之间的差距既是最近发展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向儿童提出新的、比儿童原有水平稍高一点的课题和任务

第三章学习与学习理论概述(前两节属于重点章节)

一.学习概念★

学习理论从来就是教育心理学基本的、核心的理论

1..最广义:

学习是有机体在后天生活过程中系经过练习或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内部心理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应把握以下三个方面:

(简答题则加上以下三点)

A.学习是人与动物的普遍现象,无论是低级动物还是高级动物乃至人类,在其整个生活中都贯穿着学习

B.学习是有机体后天习得经验的过程 

C.C.学习表现为个体行为由于经验而发生的较稳定的变化

2.狭义(人类的学习):

学习是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社会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的和个体的经验的过程.。

(简答题则加上以下三点人)的学习与动物学习的区别:

A.从内容上看,人的学习比动物广阔得多

B.从方式上看,动物的学习是一个自发的过程,而人的学习是在社会的传递下,以语言为中介实现的

C.从性质上看,人的学习是自觉的、有目的的、积极主动的过程.

3.最狭义(学生学习):

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组织地掌握系统的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各种能力,形成一定的世界观和道德品质的过程。

学生学习的特点:

A.学生的学习以掌握间接经验为主

B.学生的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有目的和有组织地进行的

C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被动性

二.学习的分类

1.我国学者讲学习分为四类:

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心智的以思维为主的能力的学习、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的学习

2.加涅将学习分为五类:

言语信息的学习、智慧技能的学习、认知策略的学习、态度的学习、运动技能的学习

3.盖齐将学习分为五类:

应答性学习、接近学习、操作学习、观察学习、认知学习

4.奥苏贝尔将学习分为四类:

机械的接受学习、机械的发现学习、有意义的发现学习、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三.学习理论研究的意义★(问答题)

学习理论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应用意义,理论意义是:

由于有机体的学习过程,实质上是其心理的形成、变化与发展的过程,因此,对学习实质的研究,即关于学习理论的研究一直是心理学界投入最多、花费精力最大、涉及面最广的重大课题.

应用意义:

A.有助于人们掌握学习的实质及其规律,改进自身的学习,更有效的通过学习来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B.有助于学校教育工作者了解与掌握学生学习的规律,提高教学质量

四.个体的学习可以分为两类:

元学习与一般学习

1.元学习/学习机能的学习:

个体获得学习机制的学习

元学习理论:

讨论学习机制的获得的学习理论

皮亚杰、列昂节夫的理论属于元学习理论

2.一般的学习:

个体获得经验的学习

学习理论:

讨论一般的经验的获得的学习理论

桑代克、华生、斯金纳、格式塔心理学家、托尔曼、布鲁纳、加涅的理论属于一般的学习理论第四章联结派学习理论(重点章节)

桑代克的试误---联结说,巴甫洛夫、华生的替代---联结说,斯金纳的强化---联结说,

班杜拉的观察---联结说

一.桑代克的试误---联结说

桑代克是美国动物心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又是第一个系统论述心理教育学的心理学家.

1.关于学习实质的基本观点:

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形成S-R之间的联结。

他说“学习即联结,心即人的联结系统”,他认为联结指的是情境和反应之间的联结,认为学习过程或联结建立的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

2.实验:

饿猫开迷箱吃鱼的实验

3.关于学习规律的基本观点:

A.三条主要的学习规律---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

效果律---是桑代克对教育心理学的主要贡献之一,指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强或者减弱受到反应结果的影响.

准备律---是指在有机体采取行动时,促使其行动就是一项增强,阻碍其行动则是一种烦恼。

练习律---联结的强度据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练习律由作用律和失用律组成.

B.五条从属的学习规律---多重反应、心向与态度、优势元素、联结变化、类比反应

多重反应---又称多变化的反应,是指某反应不能解决问题时,有机体将继续尝试其他的反应,直到找到一个有效的解决该问题的反应为止.

心向与态度---是指有机体学习时的某种暂时的态度,这种状态决定决定什么因素给有机体带来烦恼或者愉快.

优势元素---指环境中不同的部分或者元素会引起不同反应与之联结.

联结变化---是指一个反应在经历了刺激情境中一系列逐渐变化后仍能保持不变,那么这个反应组后亏对一个全新的刺激起作用.

类比反应---是指对新情境的反应是以新情境同化于先前的类似学习情况为基础的.

4.评价

A.桑代克是教育心理学的鼻祖

B.提出了自己的试误—联结说,奠定了联结派学习理论的基础

C桑代克做了一系列大规模的实验研究,已成为教育心理学的经典之作.

局限:

A.最大弱点是过于简化了学习过程的性质

B.只能解释简单的机械的学习,无法解释人类复杂的认知学习

C.抹杀了人的学习的住挂能动性这一最突出的特征

二.巴甫洛夫与华生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替代—联结说)

1.关于学习实质的观点:

该理论认为有机体的学习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反射建立,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的过程。

包含:

(1).学习就是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或联结

(2).联结的实现过程,是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在时空上的结合产生了替代作用,是条件刺激与原来智能由无条件刺激才能引起的反应建立了联系,这个过程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形成的过程.

2.实验:

巴甫洛夫---狗流唾液实验,华生---恐惧形成实验

3.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

消退律和泛化与分化律

消退律---如果条件出现多次儿没有无条件刺激的强化,则已经建立的条件反射将逐渐减弱甚至消失。

巴甫洛夫认为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一种由抑制过程所引起的较完全、较长期的机能性遮断.

泛化与分化律---条件反射一旦确立,其他类似最初条件刺激的刺激也可引起条件反射,成为泛化。

泛化条件反射的强度与两个条件刺激间的相似程度有关。

相似程度越高,反应强度越强.

华生主张用频因律和近因律来解释学习

频因律---是指在其他条件相等的情况下,某种行为练习得越多,习惯就形成得越迅速.

近因律---是指当反应频繁发生时,最新近的反应比较早的反应更容易得到加强.

5.评价

A.巴甫洛夫把比较精确而又客观的方法引入对动物学习的研究,把生理与心理统一起来,揭示了心理活动和学习活动最基本的生理机制,对科学地、唯物地说明心理活动和学习活动是有历史功绩的

B.强调心理学研究的客观性、科学性,强调使用科学方法研究心理,对于促进对有机体学习过程的了解与研究,促进学习理论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局限:

A经典性条件反射原理只可以解释部分简单的、低级的学习

B.对于复杂、高级认识过程学习,用这种条件反射原理来解释,会犯简单化和机械论的错误.

三.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强化---联结说)★

斯金纳是美国心理学家,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之一.

1.操作性条件反射概念:

是指有机体在某种情境中自发作出的某种行为由于得到强化儿提高了该 

行为在这种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即形成了反应与情境之间的联结.

斯金纳认为行为可以分为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条件反射也分为两类:

应答性条件反射和反应型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操作R—强化S的过程,重要的是跟随操作后的强化(即刺激)

2.实验:

老鼠压杠杆吃食丸

3..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

A.经典性条件反射形成的前提是,有机体要习得的行为(反应)都可以由某个无条件刺激引发出来,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有机体所要习得的行为(反应)是自发产生的,这是二者的根本区别

B.经典性条件反射中,不需要动物的行为就可以得到强化,因而这种强化是必然的。

操作性条件反射中,强化是动物的偶然行为产生的.

C.经典性条件反射有机体知道外界事件与事件之间的一定的关系,得以预见与避开有害刺激,预见与趋近有益刺激。

操作性条件反射中有机体获悉自己的行为与外界刺激的关系,从而可以操作环境,以满足自己的需要.

4.关于学习实质的观点:

斯金纳认为学习是指有机体在某种情境中自发做出的某种行为由于得到强化而提高了该行为在这种情境中发生的概率,即形成了反应与情境的联系,从而获得了用这种行为应付该情境以寻求强化的行为经验.

5.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

行为塑造技术与强化,主要由连续接近法和强化理论组成.

连续接近术---是指通过不断强化有机体的一系列逐渐接近最终行为的反应来使它逐步形成这种行为.

强化的原理与技术---是斯金纳关于学习规律的核心观点,斯金纳认为形成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关键在于强化,对强化的控制就是对行为的控制.

强化物:

是指使反应发生的概率增加或维持某种反应水平的任何刺激

强 

化:

利用强化物诱使某一操作反应的概率增加的过程就叫做强化.强化是针对反应而言的,而不是针对有机体而言的;

强化物不一定是令人愉快的刺激,强化物的作用之在于提高有机体某项行为出现的概率.

强化的类型:

正强化和负强化,根据强化物的来源分为一级强化物和二级强化物

一级强化物---不需要学习也起强化作用的刺激,如食物、水

二级强化物---是指开始时不起作用,后来由于经常与一级强化物或其他强化物联系在一起而具有了强化作用的刺激.

6.操作性条件反射学习理论在学习教学的应用---程序教学理论

 ★程序教学---是指将各门学科的知识按其中的内置逻辑联系分解为一系列的知识项目,这些知识项目之间前后衔接,逐渐加深,然后让学生按照由知识项目的顺序逐个学习每一项知识,伴随每个知识项目的学习,及时给予反馈和强化,使学生最终能够掌握所学的知识,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

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方法和基本思想以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为基础.

程序教学遵循以下原则:

小的步子、积极反应、及时反馈、低错误率、自定步调.

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思想的理论依据仍然是他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和强化原理.

程序教学的优点:

A.避免了传统教学中,学生常会因受到教师的批评、训斥、发脾气等而造成的恐惧、反感心理.

B.强化及时,反馈及时,不像传统教学中反馈和强化太少,耽误时间长,降低了强化的效果.

C.最大限度的照顾了个别差异,有利于教师因材施教。

D.使教师能清楚把握学生的学习过程,发现问题所在,以便于有针对的进行指导

E.机器可以记录学生的反应情况,为教师修改程序教材提供有效信息.

7.评价.优点:

A.斯金纳是当代最有影响的心理学家之一,是行为主义的集大成者(P85浏览了解)

局限:

A.他试图以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解释人类的一切学习行为,过于偏狭.

B.忽略了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

C.没有对学习过程尤其是学生的知识学习过程的机制和内部过程进行研究

D.不注意人的学习的内部过程和内部机制,把人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几乎等同起来,把人看成了学习的机器.

四.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联结说)

班杜拉以儿童的社会行为的习得为研究对象,形成了关于学习的基本思路,即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的最重要的形式.提出了以观察学习为核心的社会学习理论.

1.观点---该理论认为人的社会行为和思想、情感不仅受直接经验的影响,而且更多地受通过观察进行的间接学习即观察学习的影响.班杜拉认为人后天习得行为主要有两种途径:

一种是依靠个人的直接实践活动,这个直接经验的学习;

一种是间接经验的学习,即通过观察他人行为而学习,这是人类行为的最重要来源,建立在替代基础上的间接学习模式是人类的主要学习形式。

2.替代学习---在某些情境下,只根据观察别人的直接经验的后果,就可以在间接中学到某种行为,这种学习就称为替代学习。

3.学习的四个子过程:

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过程、动机过程.

4.关于学习实质的观点:

学习是指个体通过对他人的行为及其强化性结果的观察,从而获得某些新行为的反应,或已有的行为反应得到修正的过程.

5.关于学习影响因素的观点:

三元交互模式。

三元是指行为、个体、环境

模仿---在观察学习过程中,个体向所观察情境中某个人或团体行为学习的历程称为模仿

模仿的四种形式:

直接模仿、综合模仿、象征模仿、抽象模仿

儿童模仿的榜样的特点:

(应用题★)

A.儿童最喜欢模仿他心目中最重要的人物

B.儿童最喜欢模仿与他同性别的人

C.儿童最喜欢模仿曾经获得荣誉、出身于高层社会及富有家庭儿童的行为

D.同级团体里,有独特行为甚至曾受到惩罚的人,不是一般儿童喜欢模仿的对象

E.同年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