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1705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64.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教案Word文件下载.docx

【设计意图:

通过讲述古人读书的小故事引入本课,引起学生的兴趣。

新课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出示课件4)

1.师范读正音,把握重点词语的意思。

好学是知也识

2.读第一、二部分,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

3.大声朗读课文。

4.指名读。

5.全班同学大声、流利地朗读全文。

三、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出示课件5)

1.小组讨论,结合注释,试着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两部分的意思。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师指导学生翻译课文。

2.我们首先来看第一部分,齐读对这三句话的解释,思考:

这三句话分别从哪方面介绍的?

生总结,汇报

(一)1.谦虚2.求实3.勤奋

3.读第二部分,试着根据注释翻译课文。

思考:

朱熹对读书有什么独特方法?

这样读书的好处是什么?

三到:

心到眼到口到

在师范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把握重点字的读音,并理解重点字的意思,然后指导学生用各种方式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了解课文内容,达到对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把握这两部分的内容,并进一步探讨这两部分所蕴含的学习上的态度和方法,使学生尽快掌握主要内容的同时,还能理解其中的含义,可谓一举两得,】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分钟

四、拓展。

(出示课件6)

学习了这两部分,你有什么收获?

生畅所欲言,师进行指导

五、作业

1.背诵这两部分。

2.掌握重点词语,理解整篇文章的意思。

拓展这个环节,能拓宽学生的思路,并对自己的学习有所指导。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读拼音,写词语。

我们每个人都应当bù

chǐxià

n(),每个教育者都要huì

nbú

juà

n()。

不用心sò

ngdú

()对我们来说qǐbú

shì

()浪费时间?

二、写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2.余尝谓()

3.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

三、对号入座。

①学习方法②学习态度③既有学习方法,又有学习态度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3.读书有三到:

谓心到,眼到,口到。

参考答案:

一、不耻下问诲人不倦诵读岂不是

二、1.智慧2.说3.随意

三、1.②2.②3.①

第二课时 

2.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把握文意。

3.学习古人读书的方法。

一、复习导入。

(出示课件8)

1.谁来说说《论语》三则的意思?

2.朱熹的这篇文章想告诉我们什么?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前两篇文章,这两篇文章从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两方面进行了介绍,让我们受益匪浅。

现在,我们学习第三篇文章。

这是曾国藩对读书人的要求。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有利于夯实基础,并为这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出示课件9)

1.根据注释,解决生字词。

师补充:

恒:

恒心

自足:

自我满足

2.朗读课文,划分节奏。

划分指导:

我们在划分节奏的时候,要注意,不能把完整的词划分开来,要保持词语的完整。

如: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

3.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试着解释意思。

三、细读课文,深入把握。

(出示课件10)

1.默读课文,思考:

读书人对读书有什么要求:

生读课文,总结并汇报:

有志有识有恒

2.再读课文,思考:

读书为什么要“有志、有识、有恒”?

有志----不甘为下流

有识-----知学问无尽,不满足

有恒-----恒心,不放弃,能成功

3.作者是怎样证明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

(出示课件11)

师加以引导,生汇报

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出示课件12)

正面:

如果我们遵循这三点,那么会达到高尚、博学、成功的境界;

如果做不到这三点,则一事无成。

最后作者进行总结,告诉我们,读书的时候这三者缺一不可,点明这三点的重要性。

四、再读文章,说说你受到什么启发?

生畅所欲言

以自学为主,通过自学把握课文内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有利于降低文章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五、拓展延伸(出示课件14)

你还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

和大家分享一下。

生畅所欲言,师加以指导

六、作业

背诵这三篇文章

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三篇文章的意思。

 

设计这个环节,能让学生扩大眼界,扩大积累。

板书

内容

谦虚

一求实

勤奋

心到

古人谈读书二眼到

口到

有志----不甘为下流

三有识-----知学问无尽,不满足从正反两方面

有恒-----恒心,不放弃,能成功加以论证

1.我们做事要有hé

ngxīn(),不能半途而废。

2.每个人都有quēdiǎn(),我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并改正。

二、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盖士人读书……()

2.第三要有恒。

3.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三、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1.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1.恒心2.缺点

二、1.读书人2.恒心3.下等、劣等

三、1.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2.就像河伯观海,就像井底之蛙看天。

教学反思

1.这篇文章是由三篇古文组成的。

在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把握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含义,效果较好。

2.在教学中,我还通过抓重点词句,通过理解重点词句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同时在拓展环节,我引导学生把视线延伸到课外,收集了一些《论语》的其他几则名言,让学生进行积累。

美中不足的是对个别同学的指导不够详细,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有所改进。

备课素材

【教材分析】

这篇课文由三篇文章组成。

这三篇文章都是以古文的形式呈现的。

第一篇选自《论语》,是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的解读;

第二篇是朱熹的名篇,介绍的是读书的方法;

第三篇是曾国藩的文章,曾国藩通过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读书要有志、有识、有恒,并从正反两方面加以论证,证明三者对读书人来说缺一不可,非常重要。

【作者介绍】

孔子(公元前551.9.28―公元前479.4.11):

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夏邑)。

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

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

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

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

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曾国藩(1811.11.26-1872.3.12),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

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战国前期成书。

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四书”,与《诗经》等“五经”,总称“四书五经”。

全书共20章、492篇,首创“语录体”。

是中国现代传扬并学习的古代著作之一。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我们在sò

()诗书的时候,要有hé

ngxīn(),要有毅力,二者quēyībù

kě()。

二、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并解释整个句子。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知之为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余尝谓: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

阅读能力大提升

三、课文整体梳理。

《论语》这三则,让我们明白了读书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朱熹告诉我们,读书要有________;

曾国藩告诉我们,读书人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

四、重点段落品析。

余尝谓: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sò

ngyǒng)读,(决绝)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1.用横线画出括号里正确的字和读音。

2.对文中划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反问句,说明心到了,眼睛也会看到。

B反问句,点明,只要用心了,眼和口自然会到。

点明心到的重要性。

3.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收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维创新大拓展

五、把你知道的关于读书的名言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诵读恒心缺一不可

二、1.勤勉以……为耻

勤勉而爱好学习,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问问题为耻。

2.智慧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呀。

3.曾经

我曾经说过:

读书要有三到,就是心到,眼到,口到。

三、谦虚勤奋求实三到三有

四、1.song决

2.B

3.示例:

学习既要讲究方法,还要有恒心。

而恒心是成功的基础,只要有恒心,铁棒磨成针就是这个道理。

从今以后,我一点要勤奋读书,又恒心,有毅力,不半途而废。

五、示例:

读书何所求?

将以通事理。

——张维屏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朱熹

读书时要深思多问。

只读而不想,就可能人云亦云,沦为书本的奴隶;

或者走马看花,所获甚微。

——王梓坤

忆读书 

1.会认“浒、传”等16个生字,会写“津、豪”等13个生字。

掌握“津津有味、索然无味”等词语。

2.整体感知作品,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3.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把握文章要点,更好地理解“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一中心。

4.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

理解读书的好处,明确应该多读书,培养读书的兴趣。

1.把握重点词语的意思,掌握多音字。

2.理清记叙的顺序,把握课文记叙的主要内容。

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

一、激趣导入:

1.谜语:

“千层宝典一翻开,黑白纵横一排排,历代住事它记载,知识没它传不开。

”(书)

2.我们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

师:

不同的人读书有不同的感受。

冰心的感受是什么呢?

就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忆读书

3.简介作者

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现代著名女作家、儿童文学作家。

五四运动爆发,她受到很大影响,从1919年9月起,以冰心为笔名写了许多问题小说,如《两个家庭》、《斯人独憔悴》、《秋风秋雨愁杀人》等,在社会上引起了较为强烈的反响。

1920年开始,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又写出了短诗集《繁星》和《春水》,为文坛瞩目。

1921年加入文学研究会,这时作品多围绕着母爱、童心和自然美描述“爱的哲学”。

冰心的作品体裁广泛,在小说、诗歌、散文等方面均有建树;

但成就最大、影响最深的还是散文。

作品有:

《梦》、《寄小读者》、《再寄小读者》,散文集《往事》。

【设计意图:

用谜语导入,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欲望。

二、初步阅读,整体感知

小组活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默读课文,圈出不懂的词语。

2.借助工具书或向别人请教的方式,理解生字词的意思。

3.在默读的时候思考,把握全文的结构。

生小组合作解决生字词,师巡回指导。

三、再读课文,理清条理

全文15个自然段,可以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

(1):

总说。

突出作者对读书的感受和体会的强烈。

第二部分(2—11):

先分说后总说,以自己幼时的经历谈“读书好,多读书”,说明读书是人生的最大快乐,从读书中能得到做人处世的“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第三部分(12、13):

侧重谈“读书好”,以作者八十多年的阅读经验说明如何挑选、比较、选择好书。

第四部分(14、15):

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解决基础知识,可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锻炼他们的合作意识。

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明白作者的写作顺序。

四、教师小结

概括课文内容:

作者通过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的经历及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告诉我们读书有好处,要多读书,读好书。

五、布置作业

掌握生字词。

继续阅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在阅读中体会读书的好处,以及自己受到了怎样的启发。

课后作业的布置,能夯实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又为下节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一、用√给生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xǔ()shà

()guà

n()yú

浒煞寇栩

hǔ()shā()kò

u()xǔ()

二、读拼音,写词语。

1.zhè

piān()文章的描写部分有点儿fá

nsuǒ()。

2.一拿到这份kānwù

(),他就jīnjīnyǒuwè

i()地读起来。

三、按要求完成句子。

1.一谈到读书,我的话就多了!

(用加点的关联词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津津有味”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hǔshà

uxǔ

二、1.这篇烦琐2.刊物津津有味

三、1.月亮一出来,就给大地披上了一层银纱。

2.他讲得滔滔不绝,我们听得津津有味。

1.复习上一节课的主要内容。

2.通过多种朗读形式,品味文中富有感染力的语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的情感。

一、复习导入:

1.听写生字词。

2.回顾上节课,这篇文章的结构是怎样的?

生回顾并回答

这个环节能有效地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夯实基础,同时为这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二、进一步感知课文:

1.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疑难问题,并和学生讨论、指正。

学生提出疑难问题,然后交流回答。

文中提到了作者读到的哪些书?

从读书中,作者感受到了什么?

生读课文,总结

归纳:

读了《三国演义》、《水浒传》、《荡寇志》、《红楼梦》等。

通过读书,作者感受到了最大的快乐,还得到了做人处世要独立思考的大道理。

读书获得快乐

明白大道理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回忆幼时、少时读书经历的?

在文中圈画表明顺序的词语。

明确:

时间顺序。

表时间的词语:

“七岁时”、“同时”、“到我十一岁时”、“在我十二三岁时”等词语。

3、细读赏析课文。

思考下列问题:

4、1.齐读课文第1段:

文章开篇的这句话有什么样的表达作用?

短短一句话,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那压抑不住的情感,足见作者对读书有多么浓厚的兴趣和多么深切的体会。

2.默读课文第2—13段,回答问题:

(1)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具体写“读书好”的?

(提示:

书上有哪些句子是在说“读书好”的?

(2)全文哪些句段是写“多读书”的?

(请学生在文中圈画作者幼时、少时读过的书。

全文第二、四、六、七、九自然段写的是“多读书”,并且,在写多读书的同时,也简略地写出了每次读书的不同感受。

(3)作者是怎样写“读好书”的?

学生思考、回答问题。

教师归纳后明确:

①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读者的各种情感。

②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④读书有助于提高人的品德修养。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其中“读书好”是全文的重点。

四、默读课文,合作探究:

1.“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这九个字是冰心老人八十多年读书生涯的切身体会。

围绕这几个字,作者回忆了哪些具体事例?

作者认为怎样的书才算是好书?

作者回忆了少年时期读《三国演义》的情形并和《荡寇志》进行了比较;

回忆了读《红楼梦》的感受;

回忆了自己如何选择书等。

作者认为那些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才是好书。

2.作者说:

“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

”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体会。

3.作者对《水浒传》的人物描写做出了怎样的评价?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

作者认为《水浒传》中的人物都有极其生动的性格。

在对《水浒传》人物做评价时,作者还通过与《荡寇志》中人物描写作比较,突出《水浒传》中人物性格鲜明的特点。

在老师的引导下解决文中的疑难问题,有利于孩子很好地理解课文,同时也能提高他们对这些文学作品的兴趣。

设计这个环节,是让学生们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回答,从而让学生明确读书的重要性,增加学生阅读的兴趣。

五、拓展延伸:

1.四大名著是哪几本书?

2.你们知道哪些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学生交流)

六、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

2.完成课后练习第三题。

①书中生动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能激起读者的各种情感,

读书获得快乐②读书能扩大知识面

明白大道理③读书对写作有很大的帮助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这篇文章按照__________顺序介绍了自己读书的过程。

2.在读书中,作者的收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对下列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读到关羽死了,哭了一场……到诸葛亮死了,又哭了一场……”

A说明“我”读书融入了感情,读得非常认真。

B是“我”觉得伤心,所以才会哭。

C“我”很喜欢哭。

三、作者想要通过这篇文章给孩子们怎样的忠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1.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