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关注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45201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关注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关注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关注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关注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关注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关注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关注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关注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关注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关注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关注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关注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关注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关注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环境管理体系标准关注点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7、本标准适用于组织基于生命周期观点确定的其能够控制或能够施加影响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环境因素(1范围)

18、本标准能够全部或部分地用于系统地改进环境管理(1范围)

19、体系要素包括组织的结构、岗位和职责、策划和运行、绩效评价和改进(术语:

管理体系)

20、环境管理体系用来管理环境因素、履行合规义务、应对风险和机遇(术语:

环境管理体系)

21、环境方针是最高管理者就组织的环境绩效正式表述的意图和方向。

(术语:

环境方针)

22、组织是为实现其目标而具有职责、权限和关系等自身职能的个人或群体。

组织)

23、相关方是指能够影响决策或活动、受决策或活动影响,或感觉自身受到决策或活动影响的个人或组织。

可包括顾客、社区、供方、监管部门、非政府组织、投资方和员工。

相关方)

24、外部存在可能用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气候或其他特征来描述。

环境)

25、重要环境因素是由组织运用一个或多个准则确定的。

环境因素)

26、环境状况是在某个特定时间点确定的环境(3.2.1)的状态或特征。

环境状况)

27、目标可能以其他方式表达,例如:

预期结果、目的、运行准则、环境目标,或使用其它意思相近的词语,例如:

指标等表达。

目标)

28、污染预防可包括源消减或消除,过程、产品或服务的更改,资源的有效利用,材料或能源替代,再利用、回收、再循环、再生或处理。

污染预防)

29、法律法规要求以外的要求一经组织决定遵守即成为了义务。

30、合规义务可能来自于强制性要求,例如:

适用的法律和法规,或来自于自愿性承诺,例如:

组织的和行业的标准、合同规定、操作规程、与社团或非政府组织间的协议。

合规义务)

31、合规义务包括组织须遵守的法律法规要求,及组织须遵守的或选择遵守的其他要求。

32、风险通常被描述为潜在“事件”与“后果”,或两者的结合。

风险通常以事件后果(包括环境的变化)与相关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组合来表示。

风险)

27、风险和机遇是指潜在的有害影响(威胁)和潜在的有益影响(机会)。

风险和机遇)

33、文件化信息可能涉及:

环境管理体系,包括相关过程;

为组织运行而创建的信息(可能被称为文件);

实现结果的证据(可能被称为记录)。

文件化信息)

34、外包的职能或过程在管理体系范围之内,外部组织不在管理体系覆盖范围内(术语:

外包)

35、参数是指对运行、管理或状况的条件或状态的可度量的表述。

参数)

36、环境绩效是与环境因素管理有关的绩效。

对于一个环境管理体系,可能依据组织的环境方针、环境目标或其他准则,运用参数来测量结果。

环境绩效)

37、组织应确定与其宗旨相关并影响其实现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能力的外部和内部问题。

这些问题应包括受组织影响的或能够影响组织的环境状况。

(4.1)

38、与组织所处的环境可能相关的内、外部问题示例:

a)与气候、空气质量、水质量、土地使用、现存污染、自然资源的可获得性、生物多

样性等相关的、可能影响组织目的或受组织环境因素影响的环境状况;

b)外部的文化、社会、政治、法律、监管、财务、技术、经济、自然以及竞争环境,包括国际的、国内的、区域的和地方的;

c)组织内部特征或条件,例如:

其活动、产品和服务、战略方向、文化与能力(即:

人员、知识、过程、体系)。

39、组织应确定:

与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

这些相关方的有关需求和期望(即要求);

这些需求和期望中哪些将成为其合规义务。

(4.2)

40、组织应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

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旨在明确环境管理体系所适用的物理和组织边界(4.3)

41、环境管理体系的可信性取决于组织边界的选取。

组织应运用生命周期观点考虑其对活动、产品和服务能够实施控制或施加影响的程度。

42、确定范围时组织应考虑:

(4.3)

a)4.1所提及的内、外部问题;

b)4.2所提及的合规义务;

c)其组织单元、职能和物理边界;

d)其活动、产品和服务;

e)其实施控制与施加影响的权限和能力。

43、组织建立并保持环境管理体系时,应考虑4.1和4.2获得的知识。

(4.4)

44、组织有权力和责任决定如何满足本标准要求,包括以下事项的详略程度:

(A4.4)

a)建立一个或多个过程,以确信它(们)按策划得以控制和实施,并实现期望的结果;

b)将环境管理体系要求融入其各项业务过程中,例如:

设计和开发、采购、人力资源、营销和市场等;

c)将与组织所处的环境和相关方要求有关的问题纳入其环境管理体系。

45、保护环境的其他特定承诺可包括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5.2)

46、环境方针的三项基本承诺:

保护环境;

履行组织的合规义务;

持续改进环境管理体系以提升环境绩效(5.2)

47、标准规定了一系列与环境方针承诺相关的相互关联的要求,包括:

确定合规义务;

确保按照这些合规义务实施运行;

评价合规义务的履行情况;

纠正不符合。

48、风险和机遇可能与环境因素、合规义务,其他问题,或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有关。

49、确定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是为了:

——确保环境管理体系能够实现其预期结果;

——预防或减少不期望的影响,包括外部环境状况对组织的潜在影响;

——实现持续改进。

50、识别风险和机遇(6.1.1-6.1.3)是措施的策划(6.1.4)并建立环境目标(6.2)的输入。

51、组织应在所界定的环境管理体系范围内,确定其活动、产品和服务中能够控制和能够施加影响的环境因素及其相关的环境影响。

此时应考虑生命周期观点。

(6.1.2)

52、产品或服务的典型生命周期阶段包括原材料获取、设计、生产、运输和(或)交付、使用、寿命结束后处理和最终处置

53、确定环境因素时,组织必须考虑:

a)变更,包括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以及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

b)异常状况和可合理预见的紧急情况。

54、组织应运用所建立的准则,确定那些具有或可能具有重大环境影响的环境因素,即重要环境因素。

55、可能与环境因素有关的准则包括,例如:

类型、规模、频次等。

可能与环境影响有关的准则包括,例如:

规模、严重程度、持续时间、暴露时间等。

其他准则可能包括组织的问题,例如:

法律要求或相关方的关注。

56、重要环境因素可能导致与有害环境影响(威胁)或有益环境影响(机会)相关的风险和机遇。

57、适用时,与组织环境因素相关的强制性法律法规要求可能包括:

a)政府机构或其他相关权力机构的要求;

b)国际的、国家的和地方的法律法规;

c)许可、执照或其他形式授权中规定的要求;

d)监管机构颁布的法令、条例或指南;

e)法院或行政的裁决;

58、适用时,与组织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其他相关方的要求可能包括:

——与社会团体或非政府组织达成的协议;

——与公共机关或客户达成的协议;

——组织的要求;

——自愿性原则或业务守则;

——自愿性环境标志或环境承诺;

——组织签订的合同约定的义务;

——相关的组织标准或行业标准。

59、组织应策划(6.1.4):

a)采取措施管理其重要环境因素、合规义务和6.1.1所识别的风险和机遇。

b)如何:

在其环境管理体系过程中或其他业务过程中融入并实施这些措施;

评价这些措施的有效性。

60、当策划6.1.4的措施时,组织应考虑其可选技术方案、财务、运行和经营要求。

61、6.1.4策划的措施可包括建立环境目标;

可独立或整合融入其他的环境管理体系过程;

通过其他管理体系提出一些措施,例如:

通过那些与职业健康安全或业务连续性有关的管理体系;

通过与风险、财务或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其他业务过程提出的措施。

62、组织应针对其相关职能和层次建立环境目标,须考虑组织的重要环境因素、相关的合规义务、风险和机遇。

63、环境目标应:

与环境方针一致;

可测量(可行时);

得到监视;

予以沟通;

适当时予以更新。

64、应当与在组织控制下工作的、具备影响实现环境目标能力的人员沟通环境目标。

65、策划如何实现环境目标时,组织应确定如何评价结果,包括用于监视实现其可测量的环境目标的进程所需的参数。

66、资源可能包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基础设施、技术和财务资源。

67、组织应确定在其控制下工作,对组织环境绩效和履行合规义务的能力有影响的人员所需的能力。

68、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与环境管理体系有关的内部与外部信息交流所需的过程(7.4.1)

69、组织应按其建立的信息交流过程的规定及其合规义务的要求,就有关环境绩效的信息进行内部和外部信息交流(9.1.1)

70、组织应在其各职能和层次间就环境管理体系的相关信息进行内部信息交流,适当时,包括交流环境管理体系的变更(7.4.2)

71、组织应按其建立的信息交流过程的规定及其合规义务的要求,就环境管理体系的相关信息进行外部信息交流(7.4.3)

72、策划信息交流过程时,组织应:

虑其合规义务;

确保所交流的环境信息与环境管理体系形成的信息一致且真实可信(7.4.1)

73、组织应对其环境管理体系相关的信息交流做出响应(7.4.1)

74、确保其信息交流过程能够促使在其控制下工作的人员对持续改进做出贡献(7.4.2)

74、信息交流使组织能够提供并获得与其环境管理体系相关的信息,包括与其重要环境因素、环境绩效、合规义务和持续改进建议相关的信息。

76、除了本标准特定条款所要求的文件化信息外,组织可针对透明性、责任、连续性、一致性、培训、易于审核等目的,选择创建附加的文件化信息。

77、组织应当创建并保持充分的文件化信息,以确保实施适宜、充分和有效的环境管理体系。

环境管理体系的文件化信息可与组织实施的其他管理体系信息相整合。

78、组织应建立、实施、控制并保持满足环境管理体系要求以及实施6.1和6.2所识别的措施所需的过程(8.1)

79、运行控制的类型和程度取决于运行的性质、风险和机遇、重要环境因素及合规义务。

80、控制可包括工程控制和程序控制。

控制可按层级(例如:

消除、替代、管理)实施,并可单独使用或结合使用(8.1)

81、运行控制方法可能包括:

a)设计一个或多个防止错误并确保一致性结果的过程;

b)运用技术来控制一个或多个过程并预防负面结果(即工程控制);

c)启用能胜任的人员,确保获得预期结果;

d)按规定的方式实施一个或多个过程;

e)监视或测量一个或多个过程,以检查结果;

f)确定所需使用的文件化信息及其数量。

82、组织应对计划内的变更进行控制,并对非预期性变更的后果予以评审,必要时,应采取措施降低任何有害影响(8.1)

83、组织应确保对外包过程实施控制或施加影响。

应在环境管理体系内规定对这些过程实施控制或施加影响的类型与程度(8.1);

在确定与外部供方,包括合同方有关的运行控制的程度和类型时,组织可考虑以下一个或多个因素,例如:

环境因素和相关的环境影响;

与组织制造产品或提供服务相关的风险和机遇;

组织的合规义务。

84、外包过程是满足下述所有条件的一种过程:

——在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之内;

——对于组织的运行是必需的;

——对实现组织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是必须的;

——组织确保有符合要求的责任;

——相关方认为该过程是由与外部供方有关系的组织实施的。

85、从生命周期观点出发,组织应(8.1)

a)适当时,制定控制措施,确保在产品或服务设计和开发过程中,考虑其生命周期的每一阶段,并提出环境要求;

b)适当时,确定产品和服务采购的环境要求;

c)与外部供方(包括合同方)沟通其相关环境要求;

d)考虑提供与产品或服务的运输或交付、使用、寿命结束后处理和最终处置相关的潜在重大环境影响的信息的需求。

86、组织的某些重大环境影响可能发生在产品或服务的运输、交付、使用、寿命结束后处理或最终处置阶段。

通过提供信息,组织可能预防或减轻这些生命周期阶段的有害环境影响。

87、适用时,向有关的相关方,包括在组织控制下工作的人员提供应急准备和响应相关的信息和培训(8.2)

88、组织应监视、测量、分析和评价其环境绩效(9.1.1)

组织应确定:

a)需要监视和测量的内容:

b)适用时,监视、测量、分析与评价的方法,以确保有效的结果;

c)组织评价其环境绩效所依据的准则和适当的参数;

d)何时应实施监视和测量;

e)何时应分析和评价监视和测量结果。

89、当确定应当监视和测量的内容时,除了环境目标的进展外,组织应当考虑其重要环境因素、合规义务和运行控制。

90、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评价其合规义务履行情况所需的过程(9.1.2)

组织应:

a)确定实施合规性评价的频次;

b)评价合规性,必要时采取措施;

c)保持其合规情况的知识和对其合规情况的理解。

91、合规性评价的频次和时机可能根据要求的重要性、运行条件的变化、合规义务的变化,以及组织以往绩效而有所不同。

92、组织应建立、实施并保持一个或多个内部审核方案,包括实施审核的频次、方法、职责、策划要求和内部审核报告(9.2.2)

92、建立内部审核方案时,组织必须考虑相关过程的环境重要性、影响组织的变化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9.2.2)

a)规定每次审核的准则和范围;

b)选择审核员并实施审核,确保审核过程的客观性与公正性;

c)确保向相关管理者报告审核结果。

94、组织应确定改进的机会(9.1,9.2和9.3),并实施必要的措施实现其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10.1)

95、组织采取措施改进时应当考虑环境绩效分析和评价、合规性评价、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的结果

96、改进的示例包括纠正措施、持续改进、突破性变更、革新和重组。

97、环境管理体系的主要目的之一是作为预防性的工具。

预防措施的概念目前包含在4.1(即理解组织及其所处的环境)和6.1(即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中。

简答:

1、新版标准的主要变化

1)基于战略考虑的环境管理:

将环境管理纳入组织的战略策划过程,体现在理解对组织及其EMS具有重要意义的内、外部环境(4.1);

关注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4.2)。

建立、实施适合于组织宗旨和所处环境的环境方针(5.2)

2)基于风险的思考:

确定导致有害或有益环境影响的主要问题,确定管理的的优先序顺序,体现在确定应对风险和机遇的措施(6.1);

确定环境目标及其实现的策划(6.2)。

3)强化领导作用:

最高管理者的参与、指导、支持和承诺是成功的因素(5.1)

4)主动的环境保护:

保护环境不仅通过污染预防防止有害的环境影响,还要保护自然环境免遭因组织的活动、产品和服务而导致的危害与退化(5.2)

5)满足合规义务:

采用新的术语“合规义务”取代“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确定强制遵守的和自愿选择遵守的“要求”(6.1.3)Ÿ一旦自愿选择遵守,就要作为必须履行的“义务”,包括相关方的要求(4.2)

6)强调环境绩效:

体现在:

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包括提升环境绩效、履行合规义务、实现环境目标(1范围);

提升环境绩效的承诺(5.2);

应用绩效参数评价环境目标的结果(6.2);

确定评价环境绩效的准则及适合的参数(9.1);

改进环境管理体系,提升环境绩效。

(10.3)

7)生命周期思想:

除了考虑所使用的产品和服务中的环境因素,还要求组织将控制或施加影响的行动尽可能延伸至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包括:

外包、相关方、供应链)。

标准要求在确定环境因素时,组织要考虑生命周期观点(6.1.2)。

组织应从生命周期观点出发,制定控制措施,确保考虑产品和服务生命周期的每一阶段,在其设计和开发过程中提出环境要求;

考虑提供与产品或服务生命周期相关的潜在重大环境影响方面信息的需求(8.1)

8)强调信息交流过程:

在强调内部沟通的基础上,同时强调外部沟通,对沟通(交流)过程提出具体要求。

9)用“文件化信息”代替了“文件”和“记录”

10)调整了标准结构和框架:

标准包括一个高层结构,相同的核心要素,以及具有核心定义的通用术语。

2、关于变更管理

答、变更管理是组织保持环境管理体系,以确保能够持续实现其环境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标准的许多要求都提出了对变更的管理要求:

1)4.4:

保持环境管理体系

2)6.1.2:

确定环境因素时,组织必须考虑变更,包括已纳入计划的或新的开发,以及新的或修改的活动、产品和服务

3)7.4.2:

组织应在其各职能和层次间就环境管理体系的相关信息进行内部信息交流,适当时,包括交流环境管理体系的变更

4)8.1:

组织应对计划内的变更进行控制,并对非预期性变更的后果予以评审,必要时,应采取措施降低任何有害影响

5)9.2.2:

建立内部审核方案时,组织必须考虑相关过程的环境重要性、影响组织的变化以及以往审核的结果。

6)9.3:

管理评审应考虑以下变化:

与环境管理体系相关的内外部问题;

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包括合规义务;

重要环境因素;

风险和机遇。

作为变更管理的一部分,组织应当提出计划内与计划外的变更,以确保这些变更的非预期结果不对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产生负面影响。

3、什么是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观点在标准中的体现?

答:

1)生命周期是指:

产品(或服务)系统中前后衔接的一系列阶段,从自然界或从自然资源中获取原材料,直至最终处置。

2)在标准中的体现:

①0.2环境管理体系的目的:

环境管理的系统方法可向最高管理者提供信息,通过“采用生命周期观点,控制或影响组织的产品和服务的设计、制造、交付、消费和处置等的方式,能够防止环境影响被无意地转移到生命周期的其他阶段”以获得长期成功。

②4.3确定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

组织应运用生命周期观点考虑其对活动、产品和服务能够实施控制或施加影响的程度

③6.1.2:

标准要求在确定环境因素时,组织要考虑生命周期观点。

④8.1运行策划和控制:

考虑提供与产品或服务生命周期相关的潜在重大环境影响方面信息的需求。

4、基于风险的思维在标准中的体现

1)4.1所确定的内外部问题可能给组织或环境管理体系带来风险和机遇,组织可从中确定那些需要应对和管理的风险和机遇;

2)4.2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一旦被组织采纳,则成为组织的要求,即合规义务,在策划环境管理体系时必须予以考虑;

3)6.1.1:

组织应确定与环境因素、合规义务、所处环境、相关方需求和期望相关的、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以确保环境管理体系能够实现其预期结果,预防或减少不期望的影响,实现持续改进。

4)6.1.2环境因素:

标准要求组织运用准则确定重要环境因素。

重要环境因素可能导致一种或多种重大环境影响,因此可能导致需要处理的风险和机遇,以确保组织能够实现其环境管理体系的预期结果。

5)6.1.3合规义务:

准备要求组织确定并获取与环境因素有关的合规义务,并确定这些合规义务如何适用于组织。

合规义务可能会给组织带来风险和机遇。

6)6.2.1环境目标:

标准要求组织在建立环境目标时,在考虑组织的重要环境因素及相关的合规义务的同时,还要考虑其风险和机遇。

7)8.1运行策划和控制:

8)8.1运行策划和控制:

从生命周期观点出发,组织应“考虑提供与产品或服务的运输或交付、使用、寿命结束后处理和最终处置相关的潜在重大环境影响的信息的需求”。

组织的某些重大环境影响可能发生在产品或服务的运输、交付、使用、寿命结束后处理或最终处置阶段。

9)8.2应急准备和响应:

根据紧急情况和潜在环境影响的程度,采取相适应的措施预防或减轻紧急情况带来的后果

10)9.2.2:

11)9.3:

12)10.2:

纠正措施应与所发生的不符合造成影响(包括环境影响)的重要程度相适应。

5、策划环境管理体系应考虑--4.4

1)4.1组织及其所处的环境:

可用于其建立、实施、保持并持续改进其环境管理体系

2)4.2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相关方的要求不一定是组织必需满足的要求,对于组织的合规义务(包括强制性要求和自愿性承诺),组织在策划环境管理体系时必须予以考虑。

3)4.3环境管理体系的范围;

6、关于文件化信息

 

保持文件化信息:

9处

1)应保持范围的文件化信息,并可为相关方获取(4.3)

2)环境方针应保持文件化信息(5.2)

3)组织应保持需要应对的风险和机遇的文件化信息(6.1.1)

4)组织应保持6.1.1至6.1.4中所需过程的文件化信息,其程度应足以确信这些过程按策划实施(6.1.1)

5)组织应保持以下内容的文件化信息:

环境因素及相关环境影响;

用于确定其重要环境因素的准则;

重要环境因素(6.1.2)

6)组织应保持其合规义务的文件化信息(6.1.3)

7)组织应保持环境目标的文件化信息(6.2.1)

8)组织应保持必要的文件化信息,以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