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2038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docx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docx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一,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方面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应用能力的,具有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

研究,安装施工,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基本要求是:

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初步树立科学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坚持

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严谨治学,实干创新,热爱劳动,勇于实践,具有为国家

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必须的技术理论基础,主要是力学,机械学,电工电子学和企业管理等基础

知识;具有本专业必需的识图,计算,测试,调研,查阅文献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具有

本专业内一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

求实创新,勇于开拓的精神;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良好的道德规范;具有较好的人文,艺术和

社会科学基础;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

素质;有一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和管理知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一门外国

语,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有听,说,写的基础.

3,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方面的知识,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健康,达到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二,学制:

四年

三,教学日历:

(见附表一)

四,各学年教学活动时间安排:

(见附表二)

五,课程设置和安排:

(见附表三)

六,主干学科:

机械工程

七,主要课程:

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工程基础,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机电传动与控制,自动

控制原理,微机原理与应用,测试技术,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制造装备设

计,数控技术,计算机测控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先进制造技术,CAD/CAM技术.

八,实践性教学环节:

(见附表四)

九,毕业学分要求:

本专业教学计划课内总学时2436学时,其中必修课学时占总学时75.4%,选修课占总学时24.6%.

实践性教学共39.5周.

本专业学生毕业应取得的最低学分数为学分168.5,其中必修课学分132,占总学分78.3%;限选

课学分17.5,占总学分10.4%;任选课最低学分19,占总学分11.3%.

十,授予学位门类:

工学学士

117

湛江海洋大学教学计划

毛泽东思想概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邓小平理论概论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思想品德修养

法律基础

大学英语A

计算机应用基础

体育A

军事理论课

健康与心理卫生教育A

就业指导

公共课34学分662学时

形势与政策

高等数学A

机械工程基础A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大学物理A

物理实验A

理论力学

线性代数

概率论

材料力学

电工学(电工技术)

学科基础课55学分1014学时

电工学(电子技术)

自动控制原理(含积分变换)

测试技术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A

专业基础课8.5学分160

实践性教学环节34.5

专业英语

液压与气压传动

机电传动控制

微机原理及应用

公共部分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先进制造技术

精密加工与特种加工

先进制造技术

计算机测控技术

数控技术

机器人技术基础

数控技术

计算机测控技术

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工程光学

机电一体化

CAD/CAM技术

塑料,冷冲模具设计

模具制造工艺学√

模具设计制造

计算机测控技术测控仪器设计

专业方向课17.5学分330学时

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机电测控技术

精密加工与特种加工自动化制造系统

先进制造技术单片机及接口技术数控机床及加工编程

机器人技术基础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

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

计算机测控技术典型机电一体化产品

CAD/CAM技术模具制造工艺学模具寿命与材料高速切削加工误差理论与数据处理

自动显示技术及仪表

噪声检测与降噪技术

信号分析

非电量电测技术

工程光学

机械故障诊断学

机械创新设计

机械产品造型设计

工业产品品质控制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机电产品创新设计

电液控制系统

机械优化设计

机械设计学

专业任选课3学分54学时

有限元基础

人文类3

经济管理类3

艺术类3

外语及计算机类3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设计(机械原理部分)114校内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设计(机械设计部分)225校内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336校内

液压与气动课程设计116校内

生产实习447校外

专业课课程设计338校内

毕业实习558校内外

毕业设计778校内外

马列课实践环节2.52.5校内外

社会实践13校内外

公益劳动1校内

合计34.539.5

121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第二专业教学计划

表一:

课程设置

课内学时总数每周学时分配考核

课程

类别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

机械工程基础18318288304/803/52

4/54

4/60

6/72√

4.5+3

+6.5+4

材料力学3.5645865√

测试技术2403463√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3.5645865√

液压与气压传动3565064√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3565244√

数控技术3564884√

学科

及专

业基

础课

CAD/CAM技术24024163√

实践性教学环节22664

合计60694

表二:

实践教学环节

场所

机械工程基础课程设计(机械设计部分)225校内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336校内

液压与气动课程设计116校内

生产实习447校外

毕业实习558

毕业设计778

合计2222

12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辅修专业教学计划

表一:

课程设置

课内学时总数每周学时分配考核

课程

类别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

机械工程基础2

―工程材料与成型技术

3.5605644√

机械工程基础4

――机械设计

4726666√

测试技术2403463√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3.5645865√

数控技术3564884√

专业

基础

及专

业课

CAD/CAM技术24024163√

实践性教学环节5

合计23332

八,本课程建设的下一步工作

加强能力培养,深化课程体系和内容改革

《机械制造技术》是机械制造系列课程中的一门主要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是将原机制专业的四门主要专业课程(即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及机床夹具设计),按照重基础,少学时,低重心,新知识,宽面向的原则整合而成的.

本课程改革的思路是:

以工艺为基础,以研究质量,生产率,经济性问题为主线,以产品质量为重点,注重体现当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学科间的知识交叉与渗透的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自98年着手实现整合并在99年作为校重点课程建设以来,课程建设小组在课程教学内容,实践性教学环节,教学手段及教材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实践,并努力探索机械制造技术课程适应现代经济与科技发展的教学规律,改变了以往各门课程教学内容重复,不连贯,学生获取知识不系统,不完整及教学内容陈旧的问题;同时使课内学时数大幅度缩减,为能开设更多的选修课,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创造了条件.

下面将本课程建设的主要工作进行总结和汇报

一,本课程开设目的,要求与课程教学的实施

1.课程设置的目的,要求

该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宽口径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在现代机械制造技术方面奠定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因此学习本课程的主要要求是:

(1)初步掌握金属切削的基本理论,并具有根据具体加工条件合理选择刀具(如种类,材质,几何参数等),切削用量及切削液的能力.

(2)熟悉各类通用机床的工作原理,性能,用途,工艺范围;初步掌握认识和分析机床传动的方法,并具有根据工艺要求合理选用机床的能力.

(3)掌握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理论知识,学会分析机械加工过程中产生误差的原因;能对具体的工艺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产品质量,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的工艺途径.

(4)通过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实验等实践环节,熟悉制订工艺规程的原则,步骤和方法,具备制订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装配工艺规程的能力.

(5)对制造技术的新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2.课程教学的实施

《机械制造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与生产实际联系密切,为达到上述的教学目的与要求,我们对该课程的教学过程进行了精心组织和实施,着重从以下几方面做好课程的建设工作.

(1)课程建设组成员努力做到更新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在课程的整合中力求突出整机,系统和发展,各项改革的思路,措施均具有科学性,先进性和创新性,课程的改革能充分体现拓宽学科基础,降低专业重心,压缩课程学时,注重学生知识,能力与素质培养这一发展趋势,体现教育教学的普遍规律,更加符合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规律.

(2)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加强学生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根据多层次人才需求调查,尤其是机械行业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要求,用人单位已不再停留在要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际操作上,而是更强调要加强综合性的工程训练,培养工程意识和创新意识.为此,在本课程的改革与建设中,力求将上述要求和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贯穿于教学过程当中,突出"工程"特色,以适应培养工程技术应用型,综合性高层次人才的需要.

(3)根据课程特点,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培养科学的素质和能力.《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的实践性很强,首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碰到的问题大多是从生产实际中来,而一个实际问题的具体处理方法往往与具体的生产条件密切相关,因此,许多问题的解决方式往往不拘泥于一,两种,具有一定的灵活性碰到这些问题时,学生往往感到无从下手或仅满足于给出一种答案,而不善于深究是否还有其它不同的解决方法.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启发他们开阔思路,能针对同样的问题在不同的工程环境下采取不同的解决方法.其次,由于长期以来形成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大多数学生每遇到问题时,总习惯一开始便埋头于用系统的理论工具,按部就班地做详尽的定量计算,而对过程和不善于分析.比如,当生产中一台设备出现了故障或某道工序的产品出现了废品时,作为现场工程技术人员就应能够根据一些现象和特征,分析出产生故障和废品的原因,并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而这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靠一定的直觉和洞察力,而直觉和洞察力需要一点一滴的积累.为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强调定性分析重于理论计算,注重学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使他们综合能力和素质得以提高.

(4)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教学与科研相结合,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科研工作;积极开展教学法研究,并努力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力求在有限的学时内,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5)编写适合自身特点的课程教材.由我校教师担任主编,联合江苏省其它高校共同编写适合自身特点的《机械制造技术》教材以由机械工业出版社于2001年出版.

(6)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根据该课程的特点,课程的教学需要与金工实习,生产实习,实验教学以及课程设计等多种教学环节密切配合.为此,我们对生产实习,实验教学内容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精选,调整和补充;同时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我们设立了该课程的综合课程设计,改变了过去学生所学的书本知识与实际生产相脱节现象,实现运用理论知识制订零件工艺并加工出合格产品的过程.

二,教学内容的选取与教学大纲的制订

1.教学计划的修订和前,后置课程的衔接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是综合多门先修课程知识,以研究,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归结性课程,同时又是学生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的基础性课程,因此本课程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此,我们结合本专业教学计划的调整,根据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对有关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最终确定了目前教学计划中课程的设置,做到了各门课程的合理衔接,并避免各门课程内容的重复.

2.教学大纲的制订和教学内容的选取

自确定将机械制造工艺学,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金属切削机床及机床夹具设计四门课程整合成机械制造技术一门课程以来,我们对该课程的教学大纲进行了多次讨论,并几经易稿,制订了适合新教学计划要求和适合"厚基础,宽口径"教学改革需要的教学大纲.

为适应学分制的要求,在制订教学大纲时,我们对教学内容和要求进行了精心组织和安排.首先贯彻"少而精"的原则,精选教学内容.根据该课程的基本教学要求和特点,结合学时的安排,从教材的整体内容出发,有侧重地进行取舍,筛选出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教学内容,较好地解决了教学中质量与数量的矛盾.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采取教师讲授与学生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这样做既解决教学内容多而学时数少的矛盾,更重要的是又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课建组成员都认识到:

高等教育的教学过程不是单一的传习过程,而应是一个由传习过程走向独立认识的过程,应使学生逐步做到从"教"到"不需要教",能否实现这一过渡过程,对他们走向社会后能否独立地开展工作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此,我们认为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给学生增加一些压力,通过布置一定数量的自学内容和参考书籍,并指导他们查阅与本专业相关的资料,杂志,这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扩大本学科的知识面是大有好处的.

为使教学过程能按教学大纲要求顺利实施,经过课建组反复讨论,制定了"机械制造技术教学规范",规范对大纲的实施要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均作出了具体规定,对各章节的重点,难点均作了明确说明.

为了能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并在有限的学时内增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课建组开展了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开发工作,目前本课程的所有教学内容均采用多媒体课件实施教学.

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安排

机械制造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只用具备较多的实践知识,才能在学习时理解的深入透彻.在本课程之前安排金工实习,在授课过程中安排相应实验,在本课程学习之后安排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实践性教学环节不仅对于巩固和运用课堂知识,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都是必不可少的.围绕着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认为,在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安排上,应在加强学生基本能力培养的基础上,需进一步注重,加强和探讨综合能力的培养.

就目前的课程实验和课程设计,主要是要求学生遵照老师布置的工作程序,严格按照指导书,手册等规范的规定完成任务.这个过程对实现学生基本能力的培养也是必需的,这样可以使学生在了解基本概念,原理之外,去熟悉规范和规则,并在一定的时间内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应该说在过去的教学中,我们也是一直这么做的,随着教学条件的不断完善,学生基本能力培养的质量应该可以有一个明显的提高.但是怎样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独立办事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就是"综合能力"的培养,在过去虽然也考虑过,并且有些老师也做过不少工作,但总体来讲,距离培养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要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不仅涉及到整个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体系的安排,也会受到一些条件的限制(如实习基地,实验条件等).就本门课程而言,围绕学生基本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我们对原实践性教学的内容作了调整,具体安排如下.

1.课程实验

结合课堂教学,合理安排了一定数量的课程实验,并在有关的实验项目中实施能力培养.在课堂教学实验中,除了安排一定数量的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内容外,我们对有些实验项目进行了改革,将其转变为综合性,设计性,实践性的实验.具体做法是:

给出实验任务书,指导书,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自行动手实施,这对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分析能力非常有益.

2.课程设计

在过去的课程设计中,主要是让学生在制订零件加工工艺规程的过程中掌握零件工艺制定的步骤及规范要求,熟悉有关资料,手册的应用及国家标准的规定,但对制定的工艺是否能用于现场生产或按此工艺加工出的零件是否合格,学生往往心中无数或者也无法去考虑.为此在下学期的课程设计中,我们准备将零件的工艺设计和现场加工结合起来,即让学生做一次综合性的课程设计,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对课程设计的兴趣和投入程度,而且通过完成"真刀真枪"的课程设计任务,使学生能综合运用过去所学的知识,去解决一些与生产实际有密切联系的具体问题.

3.生产实习

生产实习对于学生专业素质的改善,实践知识的积累和理论联系实际及现场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对青年教师水平的提高和课堂教学素材的搜集,都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为培养机械工程专业人才,通常安排学生在大型企业和一些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企业进行生产实习,这是非常必要的和难得的学习机会.因此,我们在实践性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要搞好生产实习,以增强学生的实践经验,并强化创新意识和大工程意识,使实际工作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多年来,在实践环节经费比较紧张,实习条件日趋困难的情况下,我们教研室克服重重困难,为规范实习指导工作,完成实习计划的内容和要求做了大量的工作,使生产实习达到了预期的效果.我们的做法:

为保证生产实习的顺利实施,实习前由教科部召开全体学生(指导教师也参加)动员会,主管教学的系主任,教科部主任均参加动员.实习过程按日程计划表进行,并投入大量的教师进行现场全面,精心指导.实习过程中还聘请企业工程技术人员作必要的讲座,以增强学生对机制专业的深度,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实习结束写实习报告,并出考题进行考核,最后根据实习过程表现,实习日记,实习报告和考核等综合评定成绩.每轮实习后,我们都要进行总结,以利下轮实习借鉴和调整,改进提高.

通过规范实施课程后的生产实习,我们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①要转变"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思想,加大各方面的投入.教师亲临实习现场指导,认真负责,严格要求,自始至终,绝不可放羊式管理;

②在实习方法上,要从宏观了解到深入实习,从一般认识到专题分析,循序渐进地进行实践教学.为了节省开支,要尽可能地充分利用好在工厂的时间,在有关工厂的积极支持和配合下,把实习内容安排充实.

③注意实习质量的过程控制,每天检查实习笔记,规定的实习内容要求学生在实习现场必须完成,未完成者及时补做,确保实习效果.

④充分利用实习工厂的有利条件,做好青年教师的再提高工作.多年来的实践表明,新参加工作的教师以教师和学生的双重身分参与生产实习,对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地促进作用.

四,教材建设

教学大纲大纲的实施必须有与之相配套的教材作保证,机械制造技术是近几年教学改革中由几门课程整合后形成的一门新课程,尽管有些院校编写出版了一些教材,但这些教材都是根据各高校自身特点和专业而编写的,与我们学校的专业特点并不完全适应.为此,我们先后编写了三本适合我校特点和专业方向的教材,有黄鹤汀教授主编的《机械制造技术》,已由机械工业出版社于1997年10月出版;2000年春由江苏一般工科学校机制专业组织适合地方高校教学特点的系列教材,其中有吉卫喜主编的《机械制造技术》,由机械工业出版社于2001年5月出版;谢家瀛主编的《机械制造技术概论》,由机械工业出版社于2001年7月出版.这些教材的编写,对促进本课程的教学和教师业务素质的提高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五,课程考核

1.建立了试卷库,建成微机出卷系统

根据教学大纲的教学要求,课建组建立了试题库和试卷库,做到了教考分离,使命题工作实现科学化,客观化,标准化,试题库题型全面(包括填空题,判断题,选择题,问答题,分析题,计算题等),覆盖面宽,考核内容紧密联系本课程的基本要求,着重考核学生对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同时考核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试卷库可根据具体考核要求确定试题的难易程度.目前已建立12套试卷内容不重复的试卷,并可根据试题库的题目组合出若干套试卷,每套试卷都有相应的标准答案.

2.学生考分的评定.

学生的课程学习成绩应是综合的,它包括有平时成绩(如学习态度,回答问题,课堂笔记等),作业成绩,实验成绩以及最终考试考核成绩等.我们对学生的平时作业都做有记载,进行上课考勤,记载实验成绩,这样可比较公平合理地对每个同学的成绩进行综合,促使学生认真作业,实验和注意课后复习巩固,以提高学习成效.为了进一步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和更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成绩,今后拟实现教考分离.

六,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教学质量的必备条件之一是要有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师资队伍,现从事《机械制造技术》课程的教师有7人,其中副教授3人,高级实验师1人,讲师2人,助教1人;在读博士3人,硕士2人,在读硕士1人;年龄在35―45岁6人,35岁以下1人.由此可见,本课程的教学具有一支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比较合理的学术梯队.

在师资队伍建设中,我们做了如下的工作:

1.积极培养人才,提高师资队伍学历层次

在课程建设前,课建组教师的整体学历层次还不是很高,为了能使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进一步提高,在近几年中加大了培养人才的力度.做到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外出进修学习,目前有三位教师在外攻读博士学位,一位老师攻读硕士学位.

2.积极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和综合素质

利用教研活动时间,经常开展本课程教学方法方式和新教学内容的探讨,提高教师整体教学水平,经常派出参加全国性学术活动,开拓教师的学术视野.

3.积极培养青年教师,让青年教师走在教学科研前列

在课程建设中,注意年轻教师的培养,在跟老教师听课,辅导的同时,放手让他们走上教学工作第一线,同时让他们参与科研和科技开发工作,提高综合学术水平.

4.积极推荐教师参与机制专业系列课程教材编写工作,在经费,工作时间等各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共有4位教师投入,其中主编三本,副主编一本.这不仅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业务水平的迅速提高,也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七,积极开展科研和科技服务工作

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高等院校的教学和科研两个中心,两者缺一不可.抓好教学,进行高等人才的培养是高校的首要任务,如果单纯搞教学,不注重科研,教师对本学科的前沿和发展将了解不够,同时对有些教学内容也不可能有更深入的理解,尤其是随着科技技术的迅猛异常,如果不搞科研,不进行科技跟踪,老师的知识很快会老化.在这种状况下,要想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是很困难的,也很难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目前在机械制造学科领域,先进制造技术在不断发展,只有紧密跟踪,才能将最新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为此我们课程组老师非常注意科研和科技服务工作,以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近几年来,我们在教学工作之余密切与工厂企业结合,广泛开展科研和科技开发工作,取得可喜的科研成果,促进了产学研工作的发展.

"面向有效经营决策的机械产品并行设计方法研究-CE环境下碟簧产品智能化设计与经营决策支持集成系统的研究"江苏省科学技术厅应用基础研究项目;2003年12月通过江苏省科技厅科技成果鉴定;研制的软件获国家版权局软件著作权;

"车身覆盖件冲压成形中回弹的预测与优化控制关键技术的研究"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

03KJA460163;扬州市科技局国际合作项目2003022;

"基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