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81847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docx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docx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专业建设方案

 

潍坊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方案

专业建设是高等学校的基础性工程,是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保证。

为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新形势,落实好我校“十一五”建设发展规划,结合我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办学历史、实力、条件,以及今后三年周边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制定本专业建设方案。

一、人才培养的定位及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

在人才培养定位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着“强化专业基础、拓宽专业面向、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以科技发展和市场需求为导向,培养具有本专业较为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在人才培养层次上,以本科培养为主,争取尽快设立硕士点,培养高层次研究型人才。

在专业建设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站在新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机制专业人才质量与数量需求的高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中心,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根本,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把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成为具有一定特色的省级重点建设专业。

二、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上述培养目标,在人才培养模式总体设计上,实行了“2.5+1.5”的学年学分制,即前2.5年为强化专业基础阶段,主要进行通识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给学生提供厚实的学科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后1.5年为宽专业面向的培养阶段,主要进行专业课程的教学,通过学生自主选择培养面向,培养学生在不同专业方向上的专业知识及其应用能力。

在具体操作上,实行了“二平台,三模块”和“三结合、一突出”的运行模式。

“二平台、三模块”即构建公共基础教学平台、学科专业基础教学平台和专业方向课程模块、专业任选课程模块、公共选修课程模块。

“三结合”是指“产学研结合”,以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通过校企合作,建立具有区域特点的稳固的实践教学基地,实施开放型办学,营造产学研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理论与实践结合”,构建有利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使之与理论教学并行,探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课内与课外结合”,以人的综合素质协调发展为宗旨,大力开展课外培养体系建设,培养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形成具有我院特色的素质教育新体系。

“一突出”即突出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以创新精神为核心的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

1、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

夯实专业基础、拓宽专业面向、紧扣市场需求、注重培养应用能力。

2、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结构

搭建两个平台,夯实大机械基础;公共基础教学平台,主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与正确的人生信念,并具备良好的英语与计算机应用能力;学科专业基础教学平台,主要培养学生具有坚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良好的专业基本素养和较强的发展后劲。

瞄准市场需求,构建四个面向,给学生更多的选择发展空间,拓宽学生的发展面向,实现弹性培养,为个性化人才的脱颖而出创设良好的体制环境。

设置公共选修及专业任选课程,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优化实践教学环节设置及安排,强化对学生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提高其专业综合素质,增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应用型人才。

3、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的特点

注重外语应用能力的培养。

通过公共外语、专业外语、双语教学等教学环节,确保全学程外语学习不断线。

强化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通过大学IT、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绘图强化、三维设计、课程设计中保证一定的上机工作量等,确保全学程计算机学习不断线。

注重传统专业课程的整合,专业课程小型化,增开反映现代科技发展的新课程,介绍专业前沿新技术、新发展。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条线并行,实践教学不断线,加大实践性教学的力度,建设开放型实验室,增加设计性试验、创新性试验和综合性实验的比例。

进一步探索学分制教学改革的新思路,鼓励学生创新,取得课外学分。

4、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目标

以课程教学质量为核心,以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手段研究为重点,以精品课程建设为龙头,在近5年内,争取建设10-15门左右的系级精品课程,8-10门院级精品课程,2-3门省级精品课程,以此起示范和带头作用,建立起完整的、教学内容先进的、结构合理的、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为培养高质量的优秀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师资队伍建设

1、师资队伍建设现状

目前,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现有专任教师53人。

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21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1人;博士5人,硕士学位教师35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75%。

其中校级学科带头人2人,学术骨干5人,骨干教师10人,潍坊市拔尖人才1人。

“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67.6%。

2、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

未来三年,根据“引进、优化、培养、提高”的原则,构建一支师德高、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其中具有研究生学位的比例要达到80%以上,教授及副教授比例要达到6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的6-10名,学科带头人2-3名,学术骨干及骨干教师达到20-25名,形成教授、副教授及讲师的合理梯队。

3、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措施

根据“上质量、上水平、创特色、建名校”的办学目标,采取“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的措施,通过送出进修研究生、合作办好同等学历研究生班等途径,提高教师学历层次,为学科专业建设、保证办学质量提供人才支撑。

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每年有计划地安排青年教师到校外实习基地锻炼,参加实验室建设,参与科研和科技服务活动,把专业实践考核作为晋职的必要条件。

有计划的选送教师出国及到其它高校短期脱产进修,以提高教师学术水平。

加强与其它高校的合作与交流,通过合作指导硕士研究生等途径,促进硕士生指导教师的成长。

聘请企业、科研等单位有名望的工程技术人员和专家任兼职、特聘教授。

制定青年导师指导制度,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五、学生发展规模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现有在校本科生509人,根据学院今后几年“稳定规模、充实内涵、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的发展指导思想,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到2008年下半年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校生人数要稳定在1000人左右,不再继续扩大招生规模。

在此基础上,落实好“以人为本”的教育教学理念,注重加强软件建设,不断优化育人环境,创造适宜人才成长良好环境。

六、教学基本条件建设

1、教材、图书资料建设

根据学校的教材选用和评估制度,采取优选和自编相结合的原则,有重点地支持特色教材的编写,近五年共主编、参编国家规划教材13部。

对主干课程和基础课程选用同行公认的优秀教材,如教育部推荐的“十五”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教材、省部级获奖教材等。

在优化教学内容基础上,我们编写了部分具有专业特色的实验、实习指导书,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得到检验,今后将有计划地加以补充、完善。

教材编写有计划、有组织,分年度实施,目前有的已正式出版,有的在编即将出版,还有一些正在规划酝酿中,具体情况如下表:

序号

教材名称

(副)主编

出版社

出版时间

备注

1

机电一体化综合实践指导

王长春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2

数控编程与应用

杜国臣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5

3

数控技术

杜国臣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4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王长春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5

创新设计

胡玲凤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6

工程材料及热加工

曹光明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今后三年,将以每年2万元的资金投入,加强体现专业特色的部分教材、教学参考书、学习指导书、实验和实践课教材、多媒体教学课件、电子教案、教学资源库的配套建设,构建立体化教材并上网。

扶持在编和计划编写的教材早日出版。

学院图书馆馆藏丰富,现有图书124万册,中文报刊5000多种,外文期刊1500多种,音像光盘资料1.5万盘(件)。

目前本专业图书有7.5万册,期刊300种。

另外网络资源比较丰富,建立了万方、清华同方、北大方正等多个链接数据库和与各专业相适应的书目数据库和科研成果数据库,为本专业的教学和科研提供了重要保证。

未来三年将以每年13万左右的资金不断增加专业书籍和中外文期刊,年进书量6000册,力求年生均图书逐步达到100册/生,生均年进书量3册。

2、多媒体教学条件建设

目前,学校配备有40多个多媒体教室,能够满足本专业的教学需要。

同时,学校正建设网络教学环境,实现教学信息的有效沟通和利用,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目前本专业教师的教案、讲稿已全部实现电子化,并以幻灯片、flash动画等形式制作了大量多媒体教学素材,自行开发了多媒体教学系统(正式出版)和部分网络课程,外购一些试题库、课件等多媒体教学资源。

多媒体教学比例已达到68%,在教学高效、信息量大的基础上追求越来越好的授课效果。

未来三年,将加大力度建设开放式的多媒体课程学习室和网络多媒体教室,建设完善网络教学环境,有计划地制作、补充、完善各门课程的多媒体素材,逐步加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使更多课程上网,使多媒体教学时数逐步达到80%以上,为学生创设课外自主学习的环境条件,使课内教学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个性化教育的发展及个性化人才的健康成长。

3、实验室建设

机电工程实验中心现有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实验教学管理队伍。

实验设备总值1200万元以上,其中800元以上实验设备总值480余万元,房屋面积1800m2,包括机电工程基础实验室、拆装测绘实验室、机床及控制技术实验室、机械制造技术实验室和现代集成制造系统院重点实验室,是山东省基础课程二级实验室,潍坊市CAD/CAM推广应用中心。

根据我校“十一五”建设发展规划,机电工程实验中心将以产学研相结合,以满足教学及科研需要为目标,积极进行开放式与创新式实验教学、大力发展科研与技术服务工作。

建成以现代集成制造系统为研究方向,开展新技术推广的集教学与科研、生产与技术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实验室。

到2007使机电工程各专业实验室大部分达到山东省专业实验室一级指标标准;到2008年力争使“现代集成制造院重点实验室”建成为山东省重点实验室。

加强实验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计划今后三年每年引进1-2名专职实验技术人员,到2009年,形成一支由6-8人组成的专职实验教学管理队伍,其中5名具有研究生学历,5名具有高级技术职称。

加大投资力度,至2008年使实验中心设备总值达到1800万元左右。

一方面扩大基础实验室建设;其次重点建设专业实验室,特别是现代集成制造实验室;第三新建创新实验室。

按照资源相对集中和便于管理的原则进一步调整实验室设置,建成机电工程基础实验室、机电工程专业实验室、现代集成制造实验室、创新实验室,实验室面积达到2300m2。

根据本科评估要求进一步调整专业实验设置,设置实验项目43项100学时。

其中综合性与设计性实验项目占50%以上,专业实验开出率达到100%。

4、实训基地建设

重视加强实践教学,建立了完善的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

校内实践教学基地现有厂房约1000平方米,设备总值近100万元,可以开设车工、铣工等7个工种,指导教师8人,其中副高2人,中级5人。

每次可接纳100人左右的学生实习,每个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达12人左右。

计划三年内建成锻压车间、铸造车间、焊接车间,新增厂房面积500平方米,新增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点焊机、铸造化铝用坩埚等设施3台套,简易数控车床4台、铣床1台、滚齿机加工设备1台,累计投资50万元,充实完善校内实训基地。

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北汽福田农业装备分公司、山东巨力股份有限公司、山东潍坊拖拉机厂等知名企业签署了合作协议,建立了长期的、稳定的产学合作关系,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工程环境,满足了实习教学的需要。

今后将进一步密切与这些企业的联系与合作,与潍坊华丰机器厂联系协商长期合作事宜,进一步建立与省内其它地区大型相关企业的联系与合作,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校外实习基地。

七、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建设

教学质量是教学工作的核心,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

为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二级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一级保障监控体系是指学校的教学督导制度、学生信息员制度、课程主讲教师资格制度、教材选用制度等。

通过学校教学督导组的随机跟班听课,抽检教师备课教案、学生的考试试卷、学生的作业及设计资料等,听取学生教学信息员的教学反馈,严格主讲教师的资格审查和教材选用,规范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

二级保障监控体系是指院级的期中教学检查制度、学生信息员制度、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建设,毕业生离校前的问卷调查制度,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制度等。

期中教学检查每学期进行一次,主要包括院级教学检查组的听课评课制度、教研室老师的相互听课评课制度、学生评课制度,通过评课,进行量化打分,三者分别占4、3、3的权重。

定期召开由每个教学班组成的学生信息员会议,设立主任信箱,进行毕业生问卷调查,听取学生对教学方面的意见和建议,以利于改进教学。

对已毕业的学生,进行跟踪调查,了解用人单位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并以此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培养社会所需人才,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今后将不断完善该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一是在原有二级教学监控体系的基础上,建设系或教研室一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形成三级教学监控网络,并将监控重心下移。

二是进一步完善有关的规章制度,使得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广大教师的自觉行动;修订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使得教学评价更趋科学合理。

三是,完善教学信息的收集和处理规范,尤其做好毕业生跟踪调查,为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供科学依据。

八、教学管理规范化建设

规范教学管理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长期的试点专业建设过程中,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规范的教学运行机制。

1、注重管理队伍建设。

建立了一支由院长、分管副院长、教务员、教研室主任构成的职称、学历、年龄结构都较为合理的教学管理队伍。

管理队伍中,教授、硕士以上学位人员各占40%及其以上,年龄均在50岁以下。

管理经验丰富,创新管理意识强,业务素质高,师生评价好。

2、注重管理制度创新。

在校级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建立建全了诸如办公室管理工作、档案室管理工作、试卷管理、实践教学管理等方面的院级教学管理制度。

通过制度创新、制度约束,减少和避免教学及其管理工作中的人为随意性,进一步优化我院的教学管理的软环境,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规范化建设。

3、构建了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保证了教学质量。

在此基础上,建立校、院、系(教研室)三级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管理重心下移,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管理主人翁作用。

4、建立了较为规范的学生学习档案,教师业务档案,以及各类教学管理档案。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教学档案资料建设与管理,力求教学档案管理更加科学、合理、规范,方便调阅和查询。

5、加强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建立专职副书记领导的由辅导员、班主任组成的学生管理体制,优秀教师联系班级制度等;加强团队精神建设、学风建设、师德及教风建设,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促进人才健康成长。

教学管理的规范化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建设的一个亮点,也是专业建设的一大特色,潍坊学院教学工作现场会在机电工程学院召开,成为一个学习的样板。

九、教研、科研工作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是潍坊学院的重点建设学科之一。

几年来,在学科专业建设上,按照需求牵引、突出特色、凝练方向、注重前瞻、服务经济建设的原则,走“产学研”相结合的路子,坚持“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不断加强实验、科研等基础条件建设;重点支持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制造业信息化和数控加工技术研究,突出学科特色。

在科研工作方面,近五年主持山东省科技攻关计划项目1项,山东省青年科学家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设施科研课题4项;并通过省级鉴定,其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先后获山东省和潍坊市科技进步奖3项;潍坊学院优秀科研成果奖11项。

发表论文170余篇,其中Ei收录期刊、中文核心期刊70余篇。

在教研工作方面,近五年承担教研课题15项,其中部级教研课题1项;省级教改立项课题6项;院级教研项目8项;1门课程评为山东省级精品课程;2项院级精品建设课程;获山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三等奖2项,院级教学成果一、二等奖8项。

主编或参编国家规划教材13部,主审高等教育出版社规划教材2部,

今后将加大力度争取承担更多更高层次的教学及科研项目,扩大论文中核心期刊及SCI、EI、ISTP的比例,争取尽快申报设置硕士点,促进学科专业建设不断上层次、上水平。

未来三年,争取省部级教研立项课题6项,获省部级教学成果奖3项,院级教学成果奖9项,建成2门省级精品课程、8-10门院级精品课程,发表教学研究论文30余篇,出版教材12部;申请省级、市级科研立项课题15项,鉴定项目15项,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9项,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60余篇,被SCI、EI、ISTP检索12篇以上,申请专利11项,科技成果转化率有大的提高。

十、本专业的优势与特色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长期经历国家教育部试点专业建设,积累了丰富的专业建设与教学管理经验,探索了新的人才培养体系及培养模式,建立了一支教学科研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建设了较为完善的教学、科研、实验、实习等基础设施条件,取得了丰硕的教学、科研成果。

该专业在落实“2.5+1.5”学年学分制的基础上,构建新型的“二平台,三模块”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以及“三结合、一突出”的运行模式。

夯实了学生的专业基础、拓宽了专业面向、强化了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较为明显的应用型本科特色。

该专业不断致力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凸现出了用“五个一流”育人的办学特色,即用“一流的师德熏陶育人、一流的学风引导育人、一流的质量教书育人、一流的管理服务育人、一流的科研塑造育人”,取得了非常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近两届学生累计英语四级通过率97%,计算机统考通过率100%。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北汽福田潍坊农业装备分公司、北汽福田潍坊模具厂、深圳华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齐进公司等单位多次到我院招聘,对学生素质给予了较高评价,该专业近2届学生的一次性就业率达90%以上,位居全省前列。

王兰红等12名学生获国家、省政府一、二等奖学金;2001级学生姜勇获“齐鲁晚报杯”山东高校十大优秀毕业生提名奖;两届共有11名学生获山东省大学生机电产品创新设计大赛一、二等奖和优秀奖。

在我校首届网页设计大赛一等奖空缺的情况下,全部二等奖和多个三等奖均被该专业学生拿走。

很多学生考取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大、西安交大等名牌大学的硕士研究生,近两届学生考研率分别达18%、19%,居潍坊学院工科系部之首。

十一、专业建设方案的保障措施

为保证该特色专业建设的顺利实施,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下,机电工程学院对如下问题进行了落实。

1、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建设领导小组、特色专业建设教研室,具体负责专业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调查研究和方案实施。

2、加大资金投入。

为实现特色专业建设的预期目标,自2007年起,学校要在三年内投入资金800万元,主要用于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特色专业建设的调研、师资培训、教材资料、学生实践、以及津贴奖励等项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