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52283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长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长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长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长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长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长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长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长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长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长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长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长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长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长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长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长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长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长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长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长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长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长寿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Word文件下载.docx

48公顷,交通水利用地7654。

57公顷,其他建设用地303.89公顷,分别占建设用地的14。

47%、44。

80%、2。

08%、37.17%和1.48%.

(三)未利用地:

共5303.61公顷,占总面积的3.73%,其中水域面积2774.46公顷,滩涂沼泽面积1140。

83公顷,自然保留地面积1388.34公顷,分别占未利用地的52.31%、21。

51%和26.18%。

第二节 

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第一条 

上轮规划主要指标执行情况

2005年末全区耕地面积58125.07公顷,比上轮规划规定的耕地保有量目标(58460.00公顷)少334.93公顷。

建设占用耕地1048.76公顷,而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1352。

33公顷,建设占用耕地指标达到占补平衡有余。

上一轮规划确定1997~2010年全区新增建设用地2065.30公顷,至2005年,全区累计新增建设用地2045。

27公顷,新增建设用地指标还剩20。

03公顷,远远满足不了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

土地质量得到改善,森林覆盖率大幅提高,土地利用率逐步上升,土地利用方式正由粗放经营转向集约利用和深度开发。

第二条 

上轮规划实施成效

(一)努力做到农业用地和建设用地的统筹兼顾,优先安排农业用地,严格保护基本农田;

(二)提出了把保护耕地放在规划管理的首位,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稳产、高产优质农田,同时通过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增加耕地面积,实行基本农田保护与新增耕地相结合的耕地保护模式;

(三)坚持供给引导和制约需求配置土地资源的规划新理念,合理安排非农业建设用地,交通用地增长极大地改善了区内外的交通条件,工业园区和城镇工矿用地规模增加,带动了本区经济增长;

(四)生态退耕成效显著,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水土流失、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得到基本控制;

第三条 

上轮规划中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上轮规划的有效实施,为长寿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用地保障,区内资源得到进一步优化配置,生态环境保护成效显著。

但是,长寿区土地利用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耕地年均减少幅度较大,人均耕地面积呈下降趋势

1997~2005年,全区耕地减少5568。

52公顷,年均减少618。

72公顷;

人均耕地面积从1.08亩(1996年)下降到0。

99亩(2005年),低于重庆市平均水平(1.07亩)。

(二)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待提高

1998年以来,每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需要新增加城镇建设用地平均为5。

55公顷,2005年上升至9.37公顷。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的加快,城镇建设用地扩展速度超过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增加速度,使得单位面积建设用地投资减少,集约程度较低。

1997年长寿区农村居民点人均用地125。

42平方米,2005年增加到166.24平方米,长寿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水平还有待提高。

(三)城乡用地结构与布局有待优化

2005年全区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达到9221。

13公顷,人均用地达到166。

24平方米,且居民点内部有大量土地闲置,村庄用地空置率达13%以上.全区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在促使城镇建设用地面积大幅度增加的同时,并没有使得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相应减少.2005年与1997年相比,全区农村人口减少了5.28%,农村居民点用地却增加了98。

94公顷。

农村建设用地集中整理重视不够、投入不足,农村建设用地闲置低效利用状况突出。

(四)土地生态环境保护力度还需进一步强化

长寿区位于三峡库区,至2005年全区水土流失面积已达850.13平方公里,占幅员面积的59。

72%。

土壤侵蚀总量高达478万吨/年,每年输入三峡水库泥沙76.48万吨,坡耕地平均耕作层由上世纪50年代51.8厘米减少到40厘米,造成耕地地力下降。

第三节 

土地利用面临的形势

第四条 

土地利用面临的挑战

(一)耕地保护形势更加严峻,农业结构调整需占用大量耕地

长寿区着力建设现代农业基地,规划发展设施农业种植区、精品农业展示区、生态水产养殖区和观光旅游农业区,农业结构调整势必会占用大量的耕地.

(二)老工业基地振兴改造,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长寿化工园区的设立,晏家工业园区的启动,特别是重钢搬迁、中石油1000万吨炼化一体化项目、德国巴斯夫项目等一大批钢铁、化工上下游产业在长寿的集聚,使城镇规模扩大成为现实,同时工业企业搬迁必将需要增加大量工业用地。

(三)统筹土地利用的任务更加艰巨,土地管理的难度加大

随着人口增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交通、水利、能源、教育、居住等基础和公益设施建设需求日益增长,这也加大了调整和优化行业、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的难度,统筹区域、城乡以及各业各类土地利用的任务日益繁重。

(四)生态环境保护压力更加凸显,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的难度加大

长寿区位于长江上游、三峡库区腹地,生态环境建设对全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完成建设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的生态屏障的任务,需要对陡坡耕地进行整治;

同时,需要加大地质灾害防治整治和水土流失治理。

这些生态环境建设工程必将占用大量土地,尤其不可避免地要占用大量耕地。

因此要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必将造成耕地面积大量减少,耕地与基本农田保护面临不小压力。

第五条 

土地利用面临的机遇

长寿区作为重庆市“一小时”经济圈东部长江渝蓉城镇产业聚合带上的重要节点,是长江上游的综合化工基地。

一小时城市经济圈将长寿区纳入重庆主城,作为卫星城,这将意味着长寿将成为一小时城市经济圈东向发展轴上的重要交通节点。

目前重庆五大千亿级工业园中长寿占有两个,并有百亿级的工业走廊,长寿湖景区是重庆五个百亿级景区之一,长寿综合物流中心也是重庆八大物流中心之一,并且长寿也在积极建设三峡库区城镇移民工业园。

诸多具有实力的园区的建设,将为长寿经济社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支撑作用。

国务院对重庆下达的3号文件[国发2009]明确提出着力构建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壮大汽车摩托车、装备制造、石油天然气化工、材料工业和电子信息五大支柱产业.未来全市五大支柱产业中,石油天燃气化工、材料工业都与长寿密切相关,特别是石油天然气化工产业,将为长寿区未来的经济发展腾飞提供支撑。

第二章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指导思想及原则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节约集约用地的根本方针,贯彻实施重庆市“314”总体布署统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充分认识长寿区土地基本情况和面临的形势,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土地利用与管理全局,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土地利用模式,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住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按照保护资源、服务发展、维护权益的要求,改善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长寿区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新局面,为长寿区建设“三地一中心”和独具特色的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行区提供土地资源保障.

编制原则

(一)坚持在供给制约和引导需求的前提下,坚持统筹兼顾、合理安排的原则;

(二)坚持以严格保护耕地为前提、以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为重点、以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核心的原则;

(三)转变土地利用方式,因地制宜、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和综合效益;

(四)坚持保护与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原则;

(五)坚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重大发展规划相协调的原则;

(六)坚持政府决策与公众参与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章 

土地利用战略及规划目标

土地利用战略

第六条 

发展战略定位

长寿区工业基础雄厚,旅游资源丰富,经济区位优势显著,未来坚持走城园共茂、工业与物流共兴、湖水与山地相伴发展之路.积极融入主城,大力建设“三地一中心”,即努力把长寿区打造成为重庆工业高地、现代农业基地、休闲旅游胜地和区域物流中心.大力发展高精尖的天然气化工产业,建重庆最大综合化工基地和具有国际先进技术的天然气化工基地,建设成为重庆重要的经济增长点、长江上游现代化大城市和统筹城乡发展的先行区。

第七条 

土地利用空间战略布局

长寿区土地利用空间战略--优先保障南部主城区,重点打造北部新城,积极扶持中北部工业走廊,大力开发东西部沿湖生态旅游,实施轴线发展战略。

(一)夯实工业发展平台,制定“两园一廊"

发展规划,大力打造2个千亿级产业园区(晏家化工园区、长寿工业园区)、1个百亿级镇街工业走廊。

(二)规划开发长寿北部新城,着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现代商贸业和房地产业,打造功能互补、城市建设与生态文化有机融合的活力新区。

(三)继续推进东西部沿湖旅游生态建设:

以长寿湖、大洪湖为依托,全力打造沿湖风景名胜地、生态休闲旅游和生态农业的特色产业,把长寿湖建设成为更具规模的百亿级风景旅游区;

(四)实施轴线发展战略:

长洪公路发展轴、渝万高速公路发展轴、龙溪河流域发展轴,以三条轴线为发展导向,强化各区域土地利用的主体功能,保障长寿区经济社会的稳定较快发展。

土地利用规划目标

第八条 

约束性指标

(一)耕地保有量指标:

到2010年和2020年,耕地保有量分别不低于56960.00公顷和56150。

00公顷。

规划期间,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为1300。

00公顷,其中,2006—2010年补充耕地550。

00公顷。

(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

规划期末全区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不低于42000。

(三)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

到2010年和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分别控制在14270。

00公顷和15560.00公顷以内;

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总规模分别控制在5390.00公顷和7060。

00公顷以内。

人均城镇工矿面积分别控制在96平方米和93平方米.

第九条 

预期性指标

(一)建设占用农用地、耕地指标:

2006—2020年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为3776。

00公顷,其中建设占用耕地规模为2340。

2006-2010年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为1895.00公顷,其中建设占用耕地规模为1080。

(二)建设用地规模指标:

到2010年和2020年,全区建设用地总规模分别控制在22510.00公顷和24440。

00公顷;

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总规模分别控制在8240.00公顷和8880.00公顷以内。

(三)新增建设建设指标:

到2010年和2020年,全区新增建设用地总规模分别控制在2266.00公顷和4576.00公顷以内。

第四章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优化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

第十条 

农用地结构调整

2005年全区农用地总面积为116474。

97公顷,占总面积的81.82%,到2020年,农用地面积为113674.70公顷,占总面积的79。

85%,其中,至2010年,农用地面积为115084.70公顷,占总面积的80。

84%。

(一)耕地:

2010年耕地面积为56960。

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0.01%;

2020年耕地面积为56150.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9。

44%,比基期年减少1.39个百分点.

(二)园地:

2010年园地面积为9040.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35%;

2020年园地面积为11290.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93%,比基期年增加2.47个百分点.

(三)林地:

2010年林地面积为27840.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9。

56%;

2020年林地面积为28480.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0。

01%,比基期年增加1.96个百分点。

(四)牧草地:

2020年牧草地面积为200.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

14%,比基期年增加0.03个百分点。

(五)其他农用地:

2020年其他农用地面积为17754。

6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2。

47%,比基期年减少4。

90个百分点。

第十一条 

建设用地结构调整

2005年全区建设用地总面积为20584。

77公顷,占总面积的14。

46%,到2020年,建设用地面积为24440。

00公顷,占总面积的17.17%,其中,至2010年,建设用地面积为22510。

00公顷,占总面积的15.81%。

(一)城乡建设用地:

2010年城乡建设用地14270。

00公顷,其中城镇工矿用地规模5390.00公顷;

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15560.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0.93%,比基期年增加2。

06%。

其中城镇工矿用地规模7060.00公顷,增加2。

87%;

采矿用地规模427。

48公顷;

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8072。

52公顷,减少0。

81%.

(二)交通水利用地:

2010年交通水利用地7886。

11公顷;

2020年交通水利用地8476。

1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

95%,比基期年增加0。

58%.

(三)其他建设用地:

2010年其他建设用地353。

89公顷,2020年面积为403。

8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28%,比基期年增加0.07%。

第十二条 

未利用地结构调整

 

2020年,未利用地面积为4048.6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84%,比基期年减少0.88个百分点。

其中水域、滩涂沼泽和自然保留地面积分别为3562.74公顷、81。

39公顷和404.53公顷.

土地利用空间布局

土地利用空间布局主要调控方向是围绕长寿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现状不适应的用地,在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的前提下,保障城乡发展建设用地,强化生态环境保护与生态屏障建设.

第十三条 

耕地及基本农田布局

规划期间,为提高基本农田质量,将区域内灾害易发、耕作条件差、零星破碎的基本农田,特别是黄草山、铜锣山、明月山范围内的部分现有基本农田调出。

同时,将区域内部分耕作条件未破坏的可调整园地、土地整理开发新增优质耕地划为基本农田,实现了确保数量,提升质量,布局合理,易于管理的目的。

结合长寿区未来建设发展用地需求,耕地与基本农田主要分布在北部的石堰、龙河、葛兰、云台,西部的万顺、洪湖镇,东部的但渡、云集、长寿湖、邻封、双龙镇。

规划期末,预留700。

00公顷基本农田的弹性指标,主要用于规划期内基本保护区中不易定位的线性或单独选址的建设项目,包括:

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生态农业服务设施建设、重大交通水利建设等.

第十四条 

生态屏障用地布局

按照生态优先的原则,根据生态建设的要求,结合旅游发展规划,安排生态建设用地布局.重点保护铜锣山、明月山、黄草山等“四山“管制区,中部以菩提山为主的绿色生态屏障,长江沿江生态敏感带以及长寿湖、大洪湖等湖泊及水库生态环境.

第十五条 

重大交通、能源、水利等用地布局

优先保证交通、水利、能源基础设施用地。

按照经审定的部门规划方案进行布局,并与城乡建设用地及其他用地布局相协调。

重点保障重庆炼油乙烯一体化项目、渝万城际铁路、渝利铁路、渝怀铁路复线等国家级项目,以及三环高速、沿江高速、长寿绕城高速、邻水至期綦江高速、胡家坪港口作业区、袁家沱港口作业区、江南港口作业区、龙门桥水库等市级重点项目。

第十六条 

城镇建设用地布局

按照产业和人口集聚要求,遵循“人口向城市和重点城镇集中,工业用地向园区集中,园区用地纳入城镇规模,农村居民点向中心村集中”的原则,进行城乡建设用地布局。

新增城镇建设用地主要布局在主城区重庆(长寿)化工园区、晏家工业园区、江南钢城、凤城商务区、桃花新城以及未来重点打造的北部新城。

外围乡镇也相应增加适量城镇建设用地.并且预留65.00公顷城镇建设用地作为未来长寿区机动指标。

第十七条 

风景旅游设施用地布局

大力打造长寿湖东岸欢乐水世界主题乐园,力争成为重庆“5+5”旅游区之首,成为全市最大旅游产业。

启动菩提山旅游文化产业开发,打造菩提山生态文化园,启动文化长廊、森林公园等项目建设.稳步推进大洪湖、五华水库、楠木院、长寿谷(三洞沟)、三道拐旅游休闲度假项目工作。

第五章 

土地利用分区与管制规划

土地利用综合分区

根据长寿区城市的集聚与辐射的大致范围,以及地域分异规律、土地利用现状和土地资源的适宜性等,遵循突出主体功能,协调相关规划的准则,采用“经济中心+经济特征+发展方向"

的综合命名法,把长寿区分为五大区域:

城市发展核心区、城镇综合拓展区、现代农业体验区、旅游休闲观光区和生态屏障保护区,并提出各分区内土地利用发展定位,土地利用措施及土地利用政策。

 

第十八条 

城市发展核心区

城市发展核心区包括凤城街道、晏家街道、江南镇、八颗镇南部和渡舟镇,区域面积25608.44公顷,占全区土地总面积的17。

99%。

该区是全区的政治、经济中心,是全区经济社会发展高地,工业集中区、商务居住核心区和现代物流的核心区.

本区的土地利用方向:

(1)充分利用化工园区、工业园区建设、重钢搬迁的有利条件,围绕长寿区经济发展,合理利用土地,形成一个产业结构布局合理和生态环境优良的人居环境,逐步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化工、建材、钢铁优势产业为重点,农业产业化程度较高的现代经济体系。

(2)强化工业经济优势,充分发挥天然气化工的独特优势,力争建好长江上游最大综合化工基地和具有国际领先技术的天然气化工基地。

(3)高水平搞好园区、新城等新建城区的规划建设和旧城改造,全面改善城区绿化,严格控制污染企业用地,建设生活方便舒适、环境优美清洁的生态宜居城区。

第十九条 

城镇综合拓展区

该区主要包括新市镇中部、八颗镇东部、云台镇北部和葛兰镇中部,区域面积8784.95公顷,占全区幅员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