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荆门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2325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荆门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湖北省荆门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湖北省荆门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湖北省荆门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湖北省荆门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湖北省荆门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湖北省荆门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湖北省荆门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湖北省荆门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湖北省荆门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湖北省荆门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湖北省荆门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湖北省荆门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湖北省荆门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湖北省荆门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湖北省荆门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湖北省荆门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湖北省荆门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湖北省荆门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北省荆门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湖北省荆门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省荆门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湖北省荆门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学业水平阶段性检测语文试题答案+解析Word文档格式.docx

“去去转欲速”,是说越到老年时间过得越快;

“前途渐就窄”,是说越到老年人生的道路越窄。

这些都是体验深、容量大、言简意赅的诗句。

如果没有高度的驾驭语言的技巧,怎么能将诗写到这样纯熟自然的地步!

陶诗富有哲理,但不是抽象枯燥的哲学说教。

他的诗既有理趣,又有情趣,如“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些朴素自然的诗句,都像格言一样,言

浅意深,发人深思。

清人潘德舆《养一斋诗话》说陶渊明“任举一境一物,皆能曲肖神理”,是很中肯的评论。

在中国古代的诗人里,陶渊明应该享有崇高的地位。

他的思想和为人确有令人不能不钦佩的地方。

他的自然、朴素和淳真所带来的艺术魅力,绝非那些“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语出《文心雕龙》)的时髦作品所能比拟的。

摘编自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陶渊明写诗主要是为自娱、示志,这种创作态度受到后人黄彻、朱熹的肯定。

B.陶渊明的诗歌语言全都平白如话,好像绘画中的白描,却令人感到赏心悦目。

C.陶渊明即使描写寻常景物,也带有盎然生趣,这与其诗和生活完全相融有关。

D.陶渊明所处的时代,作品讲求对偶辞采,他独树一帜的风格受到时人的推崇。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旨在阐述陶诗的自然美,并从取材、语言、说理三方面进行论述。

B.文章举《杂诗》十二首的例子,是为说明陶渊明也意图追求诗句的精巧。

C.由潘德舆的话可知,陶渊明能从万物之中体悟哲理,并能把它写成诗句。

D.文章按“总—分—总”展开,先总说风格,再具体分析,最后总结升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陶渊明爱自然,求自然,所以他把凡常事物拿来作诗,寻常景象借来析理,力图一振当时靡丽的文风。

B.我们在陶诗中很难看到雕琢的痕迹,既因为陶渊明写诗力图朴素,也因为其技巧圆融,作品浑然天成。

C.元好问评价陶渊明“此翁岂作诗,直写胸中天”,可以看做陶诗自然、朴素、淳真风格的一个注脚。

D.陶诗统一了朴素与豪华、平淡与瑰奇这些对立的审美范畴,达到了自然化的境界,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刘建超

一间病房里住着两个女人。

略显白胖的女人看上去就是养尊处优经过大场面的人,言谈举止间有着一股说不清摸不透的派。

瘦女人是刚住进来的。

医院床位紧,况且还是干部病房。

是胖女人住着寂寞,要求住个伴,得比她年纪大病也比她重些。

瘦女人知道自己是沾了胖女人的光,很感激地对胖女人笑了笑。

来病房探望胖女人的人很多。

上午医生查完房,护士刚刚给打上点滴,就有人拎着大包小包来看望胖女人。

胖女人对来探望的人大都爱搭不理,有一句没一句搭讪着不冷不热的话。

来探望的人却极具热心,几乎都关照医生护士要精心治疗护理。

这些人离开的方式也近乎一致,手机一响,不是有会议就是有项紧急公务需他回去处理,一边说着安慰的话,一边匆匆离去。

有时来探望的人多,她便挤坐在瘦女人的床边。

瘦女人总是往里挪挪,尽量腾出些地方。

胖女人觉得过意不去,瘦女人善解人意微微一笑。

胖女人说,原打算住院能清静些呢。

瘦女人说,你的工作重要啊。

胖女人不屑地说,哪是我的工作,都是冲我老公来的。

你说人家来看你吧,平日就没个来往,来了挺尴尬,不来吧又说不过去。

这种例行公事的应酬,没有更好。

瘦女人宽慰她说,也是你的人缘好哇,病了没人看没人探的心里也不是个滋味。

胖女人露出笑容,那我是身在福中不知福喽。

瘦女人倒是挺清闲,几天中只有她的丈夫每天下午来坐一会儿。

俩人悄悄地说着话,开心处俩人捂着嘴悄悄地笑。

男人的手始终握着瘦女人的手不松开。

男人走后,瘦女人会闭上眼睛,好像还在愉悦中徜徉。

睁开眼睛,便对胖女人笑一笑,笑容里还夹着一丝少女般的羞涩。

胖女人眼中流露着羡慕,瞧你们多好,还像一对年轻恋人。

瘦女人说,当教师的,嘴还行。

我就是被他那两片嘴骗上贼船的。

你俩是教师?

瘦女人点点头,市八中的。

胖女人兴奋地说,我也是八中的校友啊。

瘦女人仔细端详着胖女人,你是不是低我两届的小铁梅呀?

那次汇演你把假辫子给捋下来,还随机应变唱打不尽豺狼决不把辫子留长。

胖女人笑了,那你是——瘦女人捋捋额前发丝,认不出来吧,我给你们报过幕。

胖女人吃了一惊,你是被称为八中校花的靓靓?

你怎么变得,变化太大了。

瘦女人说,变老了变丑喽。

这就是生活啊。

胖女人说,当时好多男生追你,高年级低年级的都有,我们演出队的女生嫉妒得背后没少骂你呢。

瘦女人笑出声,现在我是扔到大街上也没人要喽。

身体也不行了,说倒下就躺进医院。

小铁梅,你还好吧,听说我住进这病房还是沾了你的光。

胖女人摇摇头,怎么说呢,生活是无忧无虑。

男人是当地的父母官,别人都羡慕呢,我却越来越觉得寂寞无聊。

我住院就是赌气,想让他来陪陪我。

他只是头天转了一圈,听医生说没啥病,这些天就见不到他了。

瘦女人宽慰她,管着几百万人的吃喝拉撒,忙呗。

胖女人甩出一句,他有花花肠子了。

俩女人住了嘴。

探望胖女人的人一天比一天多,各类礼品慰问品以及鲜花堆满了大半间屋。

瘦女人还是只有她的干巴丈夫每天下午来陪陪她。

阳光明媚的上午,病房里显出一缕温馨。

忽然,门外涌进一群欢蹦乱跳的学生,吵吵嚷嚷围在瘦女人床边。

老师,你住院怎么不告诉我们?

我们是悄悄地跟着肖老师才找到这儿的。

大虎,你爸在这儿当院长,老师住院你都不知道,该罚。

孩子说着笑着闹着。

叫大虎的孩

子挥挥手,老师,今天我们代表全班同学要组织一次阳光行动。

同学们,阳光行动开始。

孩子们欢雀着,把瘦女人的床抬起来,瘦女人说,同学们,别闹,这是医院。

大虎说,我跟我爸说好了,他同意。

老师,你一个星期没下床了,我们陪你去沐浴阳光。

孩子们抬着床像一群快乐的小鸟飞翔。

瘦女人幸福地笑着,脸上却挂着晶莹的泪珠。

胖女人看着瘦女人空空的床位,心里也空荡荡的。

羡慕的眼神望着离去的孩子们。

忽然,胖女人掀去身上的被子,起身下床,她也要去晒晒太阳。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胖女人要求同病房住个比她年纪大病更重的病人,消解寂寞,而瘦女人心怀感激的健康心态,更反衬出胖女人心理问题的严重。

B.胖女人每天有那么多人来热心看望,礼品等堆了大半间屋子,她还是高兴不起来,这说明了俗话说的“身在福中不知福”的道理。

C.小说的表达主要运用了对比手法,如胖女人的热闹和瘦女人的清闲对比,显示了她们不同的处境,进而表现了她们不同的心情。

D.阳光明媚的上午,一群孩子来病房抬着老师去沐浴阳光,画面温暖,场景感人,这是引发下文胖女人心理活动和行动的原因。

5.“羡”在文中有多方面的含意,请简要说明。

(6分)

6.小说以胖女人起身下床,要去晒晒太阳结尾,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第二批1035所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以下简称“传承学校”)。

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传承学校创建活动,旨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根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厚土壤,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引导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参与丰富多彩的美育活动的过程中,培育深厚的民族情感,增强文化自信。

第二批传承学校体现了三个特点。

一是实现了31个省(区、市)全覆盖,实现了城区、镇区和乡村学校的全覆盖。

二是传承项目种类丰富。

各地各校充分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培育传承项目,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占比近55%。

三是凸显育人特质。

传承学校以教育教学为基础,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支撑,采取专兼职教师结合的方法,聘请社会艺术工作者、民间艺人、非遗传承人进校园开展传承项目教育教学活动。

以成果展示为助推,营造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

(摘自2018年2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有删改)

材料二:

某杂志社进行了一次关于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调查,部分调查结果如下:

 

材料三:

2014年,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然而,轰轰烈烈的活动之后,不少学校发现,师资缺,涵养浅,不系统,课时紧,不持久,家校分……成为实践中几乎所有学校都要面对的问题。

弘扬传统文化,学校是现场,课堂是阵地,教师是基础。

“教师本身的素养、人文价值,学术专业水平和教书育人的精神非常重要。

仅从这三个方面来说,我们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仍很欠缺。

”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教授袁济喜看来,教师数量不足、内涵不够使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难以展开。

“当前,传统文化进校园以一种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开展,是对现有教育体制的有益补充,应该充分肯定这种进步。

”在袁济喜看来,当下主要是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要与现在的西式教育体系融合还需要一个过程。

(摘自2016年12月1

7日《中国教育报》,有删节)

材料四:

传统文化进校园更多的是一种熏陶和感染,校园文化要有活动设计方案,扩大师生参与度。

校园文化活动的目的不是比赛拿奖,少数特长生参加的活动虽然有“看点”,但受众面不广,要提供给更多学生锻炼成长的机会和平台。

从学理上而言,文化有“道”与“术”两个层面。

“道”是理念,是文化的内核、本质;

“术”是形式、方法。

“道”承载的是价值观体系,抽去“道”,文化将成为没有生命的空壳。

两者孰轻孰重,毋庸赘言。

因此,传统文化进校园不是简单

地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来“堆积”,不能仅仅停留在活动层面,而要不断挖掘校园文体活动的思想内涵。

校园文化其实也是一种和谐文化,和谐能激活教育的潜力,成为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正能量。

对于传统文化教育存在的“弱势”问题,要整合现有教材,结合师生需求,进行板块式的专题教育,形成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真正实现课程育人。

当前,“互联网+”浪潮如火如荼,要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来弥补师资不足的“短板”。

(摘自2017年12月6日《中国教育报》,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介绍了在全国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创建活动的宗旨,并分别介绍了第二批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的特点。

B.被调查教师普遍认为课程设置是导致传统文化教育活动开展困难的主要因素,而袁济喜教授则认为师资力量不足、内涵不够才是主要问题。

C.校园文化活动要扩大师生参与度,它的目的并不只是比赛拿奖,还要给更多学生提供锻炼成长的机会和平台。

D.戏曲、书法、传统手工技艺等进校园是传统文化进校园,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也是传统文化进校园。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教育部印发《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目的是有序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避免出现师资缺、涵养浅,不系统等问题。

B.虽然近年来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展得轰轰烈烈,但调查显示,比较了解传统文化的教师不足40%,这成为制约传

统文化进校园的关键因素。

C.当前传统文化进校园主要以嵌入式、掺沙子式的模式开展,虽然值得肯定,但不如在现有课程体系中加入一些传统文化的元素等方式好。

D.虽然属于文化的内核、本质的“道”和属于形式、方法的“术”同属文化的学理层面,但“道”承载的是价值观体系,和世道人心相关,比“术”更为重要。

9.请结合这材料谈谈你认为有效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应采取哪些措施。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胡世宁,字永清,仁和人。

弘治六年进士。

性刚直,不畏强御,且知兵。

除德安推官。

岐王初就藩,从官骄,世宁裁之。

迁广西太平知府。

太平知州李浚数杀掠吏民,世宁密檄龙英、知州赵元瑶擒之。

母丧归。

服阕赴京。

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

迁江西副使。

当是时,宁王宸濠骄横有异志,莫敢言,世宁愤甚。

正德九年三月上疏曰:

“敕王止治其国,毋挠有司,以靖乱源,销意外变。

”宸濠闻,大怒。

列世宁罪,遍赂权幸,必杀世宁。

世宁已迁福建按察使,取道还里。

宸濠遂诬世宁逃,驰使令浙江巡按潘鹏执送江西。

鹏尽系世宁家人,索之急。

李承勋为按察使,暗护之。

世宁乃亡命抵京师,自投锦衣狱。

狱中三上书言宸濠逆状,卒不省。

系岁余,言官程启充、徐文华、萧鸣凤、邢寰等交章救,乃谪戍沈阳。

居四年,宸濠果反。

世宁起戍中为湖广按察使。

寻擢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

以父忧归。

世宁风格峻整,居官廉。

疾恶若仇,而荐达贤士如不及。

都御史马昊、陈九畴坐累废;

副使施儒、杨必进考察被黜;

御史李润、副使范辂为时所抑,连章荐之。

与人语,讷不出口,及具疏,援据古今,洞中窾会。

与李承勋善,而持议不苟合。

始以议礼与张璁、桂萼合,璁、萼德之,欲援以自助,世宁不肯附会,论事多牴牾。

诸大臣皆忌之,帝始终优礼不替。

九年秋卒。

赠少保,谥端敏。

(摘编自《明史·

列传第八十七》)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

B.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

C.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

D.道沧州/流寇攻城急/世宁即驰入城/画防守计/贼攻七日夜/不能拔/引去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贡士参加殿试,及第即可成为进士。

B.服阕:

服丧期满除去丧服。

服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戴孝,通过穿孝服、佩黑纱或戴白花等形式对死去的长辈或平辈亲属表示哀悼。

C.正德九年:

年号纪年法。

古时从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

例如“永和九年”“岁在癸丑”。

D.疏:

奏章。

它是封建社会臣子向帝王进言时使用的一种文书,也称“奏疏”和“奏议”,如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胡世宁为人正直,爱憎分明。

他密令龙英和赵元瑶逮捕屡次为非作歹的太平知州李浚,也多次上奏章极力举荐仕途不顺的贤才。

B.胡世宁通晓军事,果敢有谋。

在赴京途中遇流寇攻打州城,他出谋划策,成功防守,从而化解了敌寇攻城的危机。

C.胡世宁不畏权贵,嫉恶如仇。

担任德安推官时,他制裁了骄横的岐王;

作为江西副使,他大胆劝谏,要皇上遏制宁王宸濠的势力。

D.胡世宁处事严正,刚直不阿。

与李承勋、张璁及桂萼等人交往的过程中,他不因个人情感而轻易更改主张、附和他人言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世宁乃亡命抵京师,自投锦衣狱。

(5分)

(2)璁、萼德之,欲援以自助,世宁不肯附会,论事多牴牾。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阮郎归•耒阳道中为张处父推官赋①

辛弃疾

山前灯火欲黄昏,山头来去云。

鹧鸪声里数家村,潇湘②逢故人。

挥羽扇,整纶巾,少年鞍马尘。

如今憔悴赋招魂③,儒冠多误身④。

【注】①耒阳,地名;

张处父,词人好友;

推官,官职名。

②潇湘,潇水和湘江在湖南零陵汇合后称之。

③招魂:

《楚辞》的篇名。

④借用杜甫的诗句“纨袴不饿死,儒冠多误身”。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阕头两句,描写昏暗浮动的景象,一个“欲”字,用得绝妙,写出了夕阳似落非落、夜幕似降非降的霎那之间的景象,这两句笔法纯熟,自然天成,把山村的景象,和盘托出。

B.第三句,在心理描写上,比前两句又深了一层,古人认为,鹧鸪的叫声,令人寒心。

作者在黄昏的山村,听见“鹧鸪声”是在表现他对前途的忧虑,反衬他的凄凉心境。

C.下阕用典故,上承“潇湘逢故人”一句,写作者见到友人,不免要倾诉衷肠,回首往事,作者借手持羽扇、头戴纶巾的将领形象,写出他当年抗击金兵时的潇洒风度。

D.“鞍马尘”,谓跃马扬戈,驰骋在烟尘滚滚的沙场上,词人抚今思昔,心潮澎湃,不胜感慨。

他当年渡淮南归,正是为了在国土恢复事业中干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业绩。

1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

请简要概括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以女子为喻,揭露奸臣嫉妒贤才,对自己肆意造谣中伤的诗句是:

“,

(2)《氓》中表现女子悔恨多于哀伤,决绝而不留恋,体现了她刚烈的性格特点的诗句是:

“,。

(3)《赤壁赋》中侧面描写箫声悲凉的诗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最近一段时间,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一批短视频应用爆红,成为这两年最流行的一种新文化形态。

这些短小的表演以模仿流行歌曲等的“秀”作为基础,形式随意,花样繁多,虽①,但却成为现在最流行的大众文化的一部分。

它通过片断式、瞬间性的生活记录的“表演式”展开,体现草根个体对趣味性的追求。

短小的片断并不追求很深的意义,而注重某种片刻的“感觉”。

比如今天很多人常挂在嘴边的“爽”或“萌”。

这当然不能说不上是高雅的趣味,但它已经确实是一种突然兴起并有着某种“主流化”趋势的现象,其中展现出来的活力②。

它所表现的一些积极内容、所传播的“正能量”,能够与主流文化相兼容,也能让青少年群体③,对他们的社会认同起到积极作用。

文化史上历来有“文”“野”之分:

一方面,文艺精致化提升的功能是极为重要的;

另一方面,④。

“文”要提升“野”,“野”要丰富“文”,这样的规律是文化和文艺发展的必然。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当然说不上是高雅的趣味,但它确实已经是一种突然兴起并有着某种“主流化”趋势的现象

B.这当然不能说不上是高雅的趣味,但它确实已经是一种突然兴起并有着某种“主流化”趋势的现象

C.这当然说不上是高雅的趣味,但它已经确实是一种突然兴起并有着某种“主流化”趋势的现象

D.这当然可以说得上是高雅的趣味,但它确实已经是一种突然兴起并有着某种“主流化”趋势的现象

18.依次填入文中①、②、③空白处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瑕瑜互见不容置疑乐此不疲B.良莠不齐不容置疑乐此不疲

C.良莠不齐不容小觑喜闻乐见D.瑕瑜互见不容小觑喜闻乐见

19.请在文中④空白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要求不超过20个字。

(3分)

20.某中学将于2019年5月4号举行2019届毕业生成人礼仪式。

以下是X班班委会代表同学向全体家长发出的邀请信。

其中有语义重复有两处,三处词语运用不得体,请指出并修改。

尊敬的各位家长:

我校将于2019年5月4日早8时在学校操场举行2019届毕业生成人礼仪式,我们谨代表班级全体同学诚邀家父家母到场观礼。

18岁,意味着责任、义务,意味着勇敢、担当。

在这个庄严时刻,您的到场实属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成人之际更要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届时我们还将惠赠礼物一份。

请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拨冗出席,对此我们敬谢不敏。

X班班委会

2019年5月1日

语义重复的两处是:

(1)改为

(2)改为

不得体的三处是:

(3)改为

21.下面是某班级一次“分享阅读”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60分)

生活中总会有一些偏僻的地方,阴暗的角落,孤独的群体,人们很少注意,但是这些人们不去注意的角落,往往会出乎意料地发出明媚的光芒,让人们彻底改变对这些角落的看法。

也许类似的事情曾经发生在你的身上或身边,也许你对此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请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

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抄袭套作。

【参考答案】

1.C【解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

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A项,“陶渊明写诗主要是为自娱、示志,这种创作态度受到……朱熹的肯定”有误,从文中来看,第一段说“朱熹说:

‘渊明诗所以为高,正在不待安排,胸中自然流出。

’这些话正道出了陶诗的风格特点”,可见朱熹阐述的是陶诗的风格特点,而不是创作态度。

B项,“陶渊明的诗歌语言全都平白如话”错误,从文中来看,第三段说“如‘种豆南山下’,‘今日天气佳’,‘秋菊有佳色’,全都明白如话”,可见“全都明白如话”指称的是所举例证而非其所有的诗,选项以偏概全。

D项,“他独树一帜的风格受到时人的推崇”于文无据。

2.B【解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的把握,同时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

B项,“文章举《杂诗》十二首的例子,是为说明陶渊明也意图追求诗句的精巧”错误,从文中来看,文章第五段说“然而陶诗的语言不是未经锤炼和雕凿的,只是不露痕迹,自然得很。

例如《杂诗》十二首……”,可见文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