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读图能力锻炼思维能力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52645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8.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高读图能力锻炼思维能力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提高读图能力锻炼思维能力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提高读图能力锻炼思维能力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提高读图能力锻炼思维能力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提高读图能力锻炼思维能力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提高读图能力锻炼思维能力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提高读图能力锻炼思维能力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提高读图能力锻炼思维能力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提高读图能力锻炼思维能力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提高读图能力锻炼思维能力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提高读图能力锻炼思维能力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提高读图能力锻炼思维能力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提高读图能力锻炼思维能力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提高读图能力锻炼思维能力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提高读图能力锻炼思维能力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提高读图能力锻炼思维能力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提高读图能力锻炼思维能力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提高读图能力锻炼思维能力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提高读图能力锻炼思维能力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提高读图能力锻炼思维能力文档格式.docx

《提高读图能力锻炼思维能力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高读图能力锻炼思维能力文档格式.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提高读图能力锻炼思维能力文档格式.docx

这是因为高考试题越来越注重“能力立意”,试题的设问方式不仅形式多样,而且知识跨度大。

下面以两道高考试题为例加以说明。

  例题1:

在世界各热带草原气候区中,北侧为热带雨林气候、南侧为亚热带湿润气候、西侧为高原山地气候的气候区位于:

  A.北美洲B.非洲C.大洋洲D.南美洲(1999年上海地理试卷中的第9题)

  此题看似简单,但其思维过程并不简单,大致需要经过下列几个思维步骤:

①题干中的第一句话是“在世界各热带稀树草原气候区中”,而四个供选答案都满足这一条件;

②根据题干中的第二句话“北侧为热带雨林气候”,可断定此处应在“南半球”。

便可把答案A淘汰(因为北美洲全部位于北半球);

③根据题干中的第三句话“南侧为亚热带湿润气候”,便可把答案B淘汰(因为非洲没有“亚热带湿润气候”);

④根据题干中的第四句话“西侧为高原山地气候”,便可确定正确答案是D(因为大洋洲的西部没有高原山地气候)。

这类题属于一种“聚合型”设问方式,即将多项知识点聚合为一身。

也就是说,某一大洲不仅要有题干中的四种气候类型的分布,而且在空间分布上还必须符合题干中的要求。

回答这道题只有熟练的知识还不够,考生还必须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

该题“设问方式”的巧妙之处就在于简单中透着深奥,文字中隐含图形。

  例题2:

当太阳直射在北半球,并自北向南移动的期间是:

A.尼罗河正值一年中水量剧增的时期

B.B.南极大陆全部处于极夜的时期

C.C.各地中海气候区正值少雨的时期

  D.北印度洋洋流正呈顺时针方向流动的时期

  (2001年上海地理试卷中的第23题)

  回答该题,首先根据题干分析可知,题目所要求的时段是6月22日至9月23日前后,然后再判断在这一时段内四个供选答案中所提及的地区和所叙述的地理现象是否正确。

①非洲尼罗河的水,主要靠青尼罗河流经的热带草原气候区的降水补给,此时正值湿季,降水较多,补给较充足,所以“正值一年中水量剧增的时期”,答案A是正确的;

②6月22日至9月23日前后,南极圈内为极夜。

但南极大陆并不是全部处在南极圈内,所以答案B是错误的;

③“各地中海气候区”,那就包括了南、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区。

此时,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区正值少雨的时期,而南半球的地中海气候区则处在多雨的时期。

所以答案C是错误的;

④当北半球夏季时,北印度洋海域盛行西南季风,吹动海水向东流,呈顺时针方向。

所以答案D是正确的。

这类题目与上一类题目不同,它是从一个知识点(北半球的夏季这一时段)出发,辐射到不同地区、不同地理现象等各个方面。

属于“辐散型”设问方式。

具有知识跨度大(涉及到自然地理中的地球知识、气候知识、水文知识,以及世界区域地理的知识),思维的跳跃性强等特点。

“地图专题”学习指导

一、地图类型归类

  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表面的自然、经济和人文现象,以各种不同的符号和注记在平面纸上缩小成概括的图形,它能反映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的地理分布以及相互关系。

  常见的地图类型有:

经纬网图;

地球运动图(太阳光照图);

坐标图、比例图;

分布规律图;

区域图;

等值线图;

剖面图;

景观图;

模式图等。

二、基本读图方法

1.先读图名

  图名是一幅地图的“眼睛”,它常常概要地表明地图所示的区域和主题内容。

例如,“中国工业布局的变化图”不仅表明了地图所示区域是中国,还表明了地图所示内容是中国工业布局的时空变化。

2.细辨图例

  当地图上出现多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时,首先可从图例中找出各项地理事物的名称,然后分门别类辨识它们的分布特点。

 

  例如,从“澳大利亚经济图”中可以读出,澳大利亚拥有煤、铁、铝土等多种矿产资源,且分布相对集中。

澳大利亚的农牧业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和西南部,北部和中部干旱地区仅有少量的养牛业。

3.抓住位置或形象特征

  可通过地理事物的位置或形象特征来认识其分布。

如,大连位于辽东半岛的南端;

深圳位于珠江口东岸,珠海位于珠江口西岸。

再如,法国的轮廓近似“六边形”,意大利的轮廓貌似“靴子”,智利的轮廓形似“长剑”。

4.重视主要地理分界线

  地理分界线是判断地理事物分布的重要依据。

如我国地势阶梯分界线、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我国外流区域与内流区域分界线、我国东部暖温带与亚热带分界线等。

另外,还有一些重要的训界线、国界线等也不可忽视。

5.跟踪空间轨迹

  寻找一个比较熟悉的,或有一定意义的地理事物,如城市、铁路、公路、河道、边界线等,再沿某一方向顺序去阅读。

  例如,阅读“沪宁抗地区主要城市分布图”,可以上海为起点,先向西北方向依铁路线由近及远串起一组城市,依次为江南的苏州、无锡、常州、镇江、南京、马鞍山、芜湖等,并注意长江以北的主要城市有南通、扬州等,张家港在长江与京沪线之间;

再沿沪杭线向西南方向由近及远串起—组城市,依次为嘉兴、杭州,然后向东沿铁路线读出绍兴、宁波。

沪宁杭地区主要城市公布图

6.分析判断

  在地图上了解某一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时,可以从整体到局部作层层剖析,找出规律,最后进一步分析成因。

  例如,阅读“中国稻谷主要产区图”时,可读出稻谷产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东部季风区,而西部广大的地区,除了新疆西部有一些零星的分散产区外,其余地区几乎无稻谷产区分布;

在东部季风区,稻谷产区又主要集中分布在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地区。

这说明我国稻谷主要产区的分布是不平衡的,最后可以从成因上作进一步分析。

中国稻谷主要产区图

7.注意辅图

  有些地图配有辅图,如地图册和课本中的日本图都有主图和辅图两部分,阅读时就要注意主图与辅图的关系及相对位置。

8.读图时要注意突破思维定式

  平时,有一些常见的地理图形已经根深蒂固地在头脑中留下痕迹。

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教材中给的图形是横坐标为月份,纵坐标为降水量、气温值,因此,该类图以这种模式出现同学们是最熟悉的,但是,试卷中的图会以变形的形式出现,这就要求同学平时进行地图分析时,不要死记硬背图形,而要对图示表达的内容分析透彻,就不怕图的变形了。

比如,看下面的图形:

  按照常规的思维定势,横坐标很容易不经细读就判断为月份,实际它代表的是经度,因此,读图要注意转换思维。

三、常见重要地图类型的读图分析:

1.等值线图的阅读

  常见的地理等值线图有等温线图、等压线图、等高线图、等降水量线图、等太阳辐射量线图、等酸雨量线等。

● 等温线图的阅读

  阅读等温线图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判断某地的气温值

  从“等温线分布示意图”中可读出,A地的气温为8℃,E地的气温约为6℃。

等温线分布示意图

 

(2)判断某地所处的南北半球位置

  从全球范围看,地球上随气温无论是7月还是1月,都是由低纬向高纬递减。

据此可以判断,上图所示的区域位于北半球。

 (3)根据等温线弯曲方向判断海陆分布及某地所处的季节

  在同纬度地区,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使得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等温线在大陆向低纬凸出,在海洋向高纬凸出;

夏季则相反。

据此可以判断,上图所示的区域处在夏季。

等温线弯曲的规律可以概括为:

全球1月份,大陆等温线向南凸出,7月份,大陆等温线向北凸出;

海洋相反。

 (4)分析影响某地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

  若等温线与纬线大致平行,表明该地气温主要受纬度因素的影响;

若等温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表明该地气温受海洋影响显著;

若等温线与山脉走向或高原边缘大致平行,则表明该地气温受地形影响显著。

●等压线图的阅读

 

(1)判断气压系统

  在等压线图中,等压线团合,中心气压高于四周气压,可判断为高气压;

反之为低气压。

如下面“等压线示意图”中的A区域是高气压,B区域是低气压。

等压线示意图

 

(2)判断风向  在等压线图上,可以判断某地的风向。

在同一水平面上,一般大气总是从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流动,同时,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在北半球向右偏转,在南半球向左偏转。

 (3)判断风力  根据等压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风力的大小。

一般来说,等压线密集,说明该地区气压差大,风力也大;

等压线稀疏,则说明该地区气压差小,风力也小。

 (4)判断高压脊、低压槽

 (5)分析锋面气旋、判断冷锋、暖锋及其天气情况

● 等高线图的阅读

 (l)判断坡度

等高线示意图

  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地表坡度的陡缓。

等高线稀疏,地表坡度和缓;

等高线密集,地表的坡度陡峻;

数条等高线相交,则为陡崖。

 

(2)判断地形

  根据等高线的弯曲形状,可以判断地形。

如前面的“等高线示意图”中,A地为山顶;

B地为洼地;

C为山脊线—分水岭;

D为山谷线—集水线;

E地为鞍部。

 (3)计算气温的垂直变化、估算陡崖高度

2.剖面图的阅读

  中学地理教学中常见的剖面图主要是地形剖面图。

将地形剖面图与相应的地形图对照起来阅读,可以判断出地形类型。

阅读时要注意水平比例尺和垂直比例尺。

  例如,阅读下面的“我国某地区的地形剖面图”,根据图中所示条件,可以判断该地区位于我国中部,汉中谷地介于大巴山和秦岭山脉之间,因此图中①表示大巴山,②表示秦岭山脉,③表示渭河谷地或关中平原,④表示黄土高原。

我国某地区的地形剖面图

(沿东经109°

经线,范围的北纬32°

~37°

之间)

  另外,还要能够在等高线地形图任意连接两点绘制其剖面图。

绘制该类剖面图时,最值得注意的是穿过河流时河谷及分水岭的画法。

3.地理景观图的阅读

  地理景观图主要是指各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景物的画片、照片、幻灯片和卫星影像图片等。

地理景观图的阅读要掌握以下要领:

  ①仔细阅读图名,观察并提取与主题有关的关键信息。

  ②解读图中信息的地理意义,结论的落脚点要与教材相关内容协调一致。

  ③分析图中不同信息的相互关系,总结出形态特征;

或将几幅景观图相互对照、分析比较,得出结论。

  例如,读下面两幅民居图,对比差异。

首先应注意图中的房屋。

两图房屋最大的差异是屋顶形状不一样,浙江山村一带传统民居的屋顶是坡顶,而新疆一带地区民居的屋顶是平顶。

然后分析两种屋顶形状所反映的地理意义:

浙江地处湿润区,降水丰富,坡顶房屋排水效果好;

新疆地处于旱区,降水少,就不存在排水问题,而平顶可以被用来晾晒葡萄等果物。

通过对两幅图的比较可以看到,房屋的建筑形式与当地的降水状况有一定的关系。

     

  

  浙江山村的一种传统民居 

塔里木盆地中维吾尔族农民的一种传统民居

  再如:

  读下列景观图,根据图中所标数字顺序,进行过程分析

 

(1)砍伐森林的起因(图中1)① 

② 

③ 

 

(2)引起的环境破坏(图中2、3、4)① 

 (3)导致对水库的影响(图中5、6)① 

 (4)造成对周围居民的影响是:

答案:

(1)①因追求经济效益,砍伐木材 

(用材) 

②由于人多地少,毁林开荒,种粮食 

(毁林开荒) 

③砍树作燃料 

(燃料)

(2)①水土流失,山石裸露 

 

②滑坡 

③农田、村庄被冲(荒漠化)

(3)①土壤淤积水库,库容减少 

②缩短水坝寿命 

③洪水泛滥

(4)周围居民无法生存,迁往其他地区。

4.地理示意图的阅读

  地理示意图是用简单的线条和符号显示地理事物的结构或相互之间的联系,也可以称为地理模式图。

其特点是主题突出,清晰易懂。

地理教学中最常见的是显示地理事物空间关系、地理事物形成过程、地理事物剖面的示意图。

 

(1)地理事物空间关系示意图的阅读

  这类示意图主要是显示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特点,即主要说明“在哪里”的问题。

所以,阅读这类示意图的关键是把握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各项地理事物的位置关系及其空间分布特点。

如在太阳系示意图中,可确认太阳及其九大行星的相对位置。

 

(2)地理事物形成的示意图的阅读

  这类示意图主要是表示地理事物的形成过程和形成原因,即主要说明“为什么”的问题。

阅读时要学会利用图中的符号,如箭头指向以及箭头之间的关系,来分析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包括顺序关系、因果关系等。

  例如,下图所表示的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这里必须要把握冷热不同的地面、空气升降运动方式、气压高低变化、空气水平运动方向之间的因果关系。

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示意图

 (3)地理事物相互联系示意图的阅读

  地理示意图中有一种是用文字框图和线条箭头构成的示意图,这类图能简明、概括地表现地理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阅读这类示意图,关键是要读出各要素间的相互联系、因果关系。

  从上图中可看出,“大量燃烧煤、石油”和“大量砍伐森林”是两个并列原因,共同引起了大气中的CO2图增多;

CO2增多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气候变暖导致冰川融化,进而使海平面上升,最终引起沿海低地受淹的不良后果。

再比如,大气环流、洋流等模式图,都是利用示意图帮助我们解读地理内在规律的方式。

5.地理统计图表的阅读

 

(1)曲线图表的阅读  中学地理教学中,常见的曲线图表是动态曲线图表,用来显示和比较地理事物随时间发展变化的情况。

如某地各月气温变化曲线图、世界能源消费构成变化图等。

这种图一般以横坐标代表时间,纵坐标代表地理事物动态水平。

世界能源结构变化图

  例如,阅读上面的“世界能源结构变化图”,首先需明确该图横坐标表示的是1925年至1989年时间段,纵坐标是各种能源消费所占的百分比。

各种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核能。

然后分析每种能源在各年的消费构成状况。

图中可见,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煤炭是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能源,随后消费量呈下降趋势,与20年代相比,70年代的消费量下降了近50个百分点。

而50年代后,石油和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取代煤炭而居于首位。

作为新能源的核能自60年代在能源消费中出现之后,消费比重不断上升。

水能消费变化较小,自50年代起有所增加。

最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图示时间段内,世界能源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2)柱状图的阅读

  阅读柱状图,首先要了解纵、横坐标的含义。

出现左右纵坐标时,更要仔细观察、辨析。

  例如,阅读“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和人口百万以上城市数”柱状图,先要明确横坐标表示1800年、1900年、1950年、1990年四个年份;

左纵坐标表示城乡人口所占比例,右纵坐标表示人口百万以上城市数。

然后分析1800年世界城市人口只占总人口的3%,人口百万以上的城市只有1个;

到190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达13.6%,人口百万以上的城市增加到11个;

1950年,这两个指标仍在增长;

到199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已达44%,人口百万以上的城市增长到281个。

从图中可以看出,前10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只增长了约10%,人口百万以上的城市增加了10个;

后10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增长了30%,人口百万以上的城市增加了270个。

这充分表明了世界城市化进程加速发展的特点。

   

         世界城市人口比重和人口百万以上城市数 

   降水和气温各月分配图

  再如,“降水和气温各月分配图”的阅读方法是:

  根据平均气温最低月和最高月出现的月份、气温曲线的形状,可判断该地是在北半球还是南半球。

若气温最低月出现在1月,最高月出现在7月,表明该地是在北半球。

  根据气温曲线的高低变化,可判断所处的热量带。

如右图的气温曲线下限(即最低月)在10℃以上,也就是0~15℃之间,因此可判断出该地位处亚热带。

  根据降水柱的高低,可以判断降水量的多少以及降水的季节变化。

右图所示的地区,降水较多,且为冬雨型。

 (3)结构图表的阅读

  常见的结构图表有下列四种。

阅读这类图表,首先要读出各项地理事物在总体中的比例,然后通过比较,得出各要素之间的比例关系及其特点。

     

   

               三大产业构成图

几种地理结构图表

  例如,读上图中的“三大产业构成图”,可知A国的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为60%,第二产业所占比重为20%,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为20%。

三个比重值之和为100%。

然后可以进一步分析该国的产业结构特点等经济状况。

6.地理图表的综合阅读 

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模式与世界洋流模式对照图

 

(1)地图叠置阅读  例如,在阅读“世界洋流模式图”时,可以对照阅读“地球上气压带和风带模式图”,两幅图叠加分析,就较容易掌握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

  

再如

,阅读“中国

人口分布图”时,可以叠加“中国地形图”和“中国气候类型图”,从而分析人口的空间分布与地形、气候等自然要素的密切关系。

 

(2)地理图表组合阅读  地理图表的组合阅读,对加深认识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对照阅读我国1957年、1990年人口数量柱状图和我国1957年、1990年耕地面积柱状图,可以获取两幅统计图表中没有直接显示出来的人均耕地面积资料,得出在这几十年间我国人均耕地面积在减少的结论。

  再如,阅读“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粮食生产与粮食人均产量图”可知,1955年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的粮食总产量略高,相差0.15亿吨;

1991年发展中国家的粮食总产量已超过发达国家,差值达2.39亿吨,说明这几十年中发展中国家的粮食总产量增长幅度比发达国家大。

再分析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粮食人均产量情况:

1955年,发展中国家低于发达国家达280千克;

1991年,发展中国家低于发达国家达474千克。

可见这几十年中发展中国家的粮食人均产量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

综合上述情况可以发现,期间发展中国家的粮食总产量在不断上升,但其粮食人均产量变化不大,主要原因就是人口增长过快。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粮食生产与粮食人均产量图

  例题:

下图是世界部分地区主要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图和四幅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量和气温月分配图,读图回答:

 

(1)图中A地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一般是 

 

(2)①②③④四幅气候类型图中,与B地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对应的气候类型是

图;

与C地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相应的气候类型是 

图。

 (3)B、D两地分属不同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其主要粮食作物是:

B地 

,D地 

 (4)分析C、D两地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不同特点:

C地 

D地 

【分析】  解答该题须具备以下基础知识:

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及其气候特点、农业生产的地域类型与气候条件的对应关系、主要农业生产地域类型的特点。

根据气候类型的分布知识可判断出四地的气候类型:

A地为温带季风气候、B地为地中海气候、C地为热带雨林气候、D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应用地理统计图表知识,分析气候曲线与降水量柱状图,得出B地气候类型与①图所示气候类型相对应,C地气候类型与②图所示气候类型相对应。

再根据四地的气候特点,分析各地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从而判断出四地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

该题就是典型的对地理图表进行综合阅读的问题。

【参考答案】 

(1)传统旱作农业 

(2)① 

② (3)小麦、大麦水稻

 (4)C地:

专业生产少数热带经济作物,商品化程度高;

D地:

精耕细作、单位面积产量较高,机械化程度较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