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学期高一语文 李商隐诗二首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52827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8.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学期高一语文 李商隐诗二首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第二学期高一语文 李商隐诗二首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第二学期高一语文 李商隐诗二首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第二学期高一语文 李商隐诗二首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第二学期高一语文 李商隐诗二首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第二学期高一语文 李商隐诗二首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第二学期高一语文 李商隐诗二首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第二学期高一语文 李商隐诗二首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第二学期高一语文 李商隐诗二首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第二学期高一语文 李商隐诗二首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第二学期高一语文 李商隐诗二首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第二学期高一语文 李商隐诗二首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第二学期高一语文 李商隐诗二首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第二学期高一语文 李商隐诗二首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第二学期高一语文 李商隐诗二首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第二学期高一语文 李商隐诗二首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第二学期高一语文 李商隐诗二首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第二学期高一语文 李商隐诗二首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第二学期高一语文 李商隐诗二首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第二学期高一语文 李商隐诗二首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学期高一语文 李商隐诗二首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

《第二学期高一语文 李商隐诗二首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学期高一语文 李商隐诗二首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学期高一语文 李商隐诗二首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文档格式.docx

李商隐一生仕途坎坷,心中的抱负无法得到实现,于是就通过诗歌来排遣心中的郁闷和不安。

《安定城楼》、《春日寄怀》、《乐游原》、《杜工部蜀中离席》是流传得较广的几首。

值得注意的是,这类内容的作品中许多七言律诗被认为是杜甫诗风的重要继承者。

感情诗。

包括大多数无题诗在内的吟咏内心感情的作品是李商隐诗歌中最富有特色的部分,也获得了后世最多的关注。

《锦瑟》、《燕台诗》、《碧城三首》、《重过圣女祠》等,保持了与无题诗类似的风格。

而《柳枝五首》、《夜雨寄北》、《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等,则反映出李商隐感情诗另一种风格的意境。

应酬和交际。

在李商隐用于交际的诗作中,写给令狐绹的几首(《酬别令狐补阙》、《寄令狐郎中》、《酬令狐郎中见寄》、《寄令狐学士》、《梦令狐学士》、《令狐舍人说昨夜西掖玩月因戏赠》)特别引人注意,为解释他与令狐绹的关系提供了直接的证据。

  李诗广纳前人所长,承杜甫七律的沉郁顿挫,融齐梁诗的华丽浓艳,学李贺诗的诡异幻想,形成了他深情、缠绵、绮丽、精巧的风格。

李诗还善于用典,借助恰当的历史类比,使隐秘难言的意思得以表达。

他的诗歌体现了他的思想,其基本思想基本属于儒家,但看中实用,对儒学有一定的批判精神,认为不必规规然以孔子为师,不必以“能让”为贤等。

他还有佛道思想,主张以“自然”为祖。

李商隐的诗具有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文辞清丽、意韵深微,有些诗可作多种解释,好用典,有些诗较晦涩。

现存约600首,特别是其中的无题诗堪称一绝,而最为突出的便是他的爱情诗。

李商隐擅作七律和五言排律,七绝也有不少杰出的作品。

清朝诗人叶燮在《原诗》中评李商隐的七绝“寄托深而措辞婉,实可空百代无其匹也。

他的格律诗继承了杜甫在技巧上的传统,也有部分作品风格与杜甫相似。

李商隐的诗经常用典,而且比杜甫用得更深更难懂,有时甚至每句都用典故。

他在用典上有所独创,喜用各种象征、比兴手法,有时读了整首诗也不清楚目的为何。

而典故本身的意义,常常不是李商隐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意义。

例如《常娥》(嫦娥),有人直观认为是咏嫦娥之作,纪昀认为是悼亡之作,有人认为是描写女道士,甚至认为是诗人自述,众说纷纭。

也正是他好用典故的风格,形成了他作诗的独特风格。

据宋代黄鉴的笔记《杨文公谈苑》记载,李商隐每作诗,一定要查阅很多书籍,屋子里的书到处乱摊,被人比作“獭祭鱼”。

明王士桢也以玩笑的口吻说:

“獭祭曾惊博奥殚,一篇锦瑟解人难。

”(《戏仿元遗山论诗绝句》)批评意见认为他有时用典太过,犯了晦涩的毛病,使人无法了解他的诗意。

鲁迅曾说:

“玉溪生清词丽句,何敢比肩,而用典太多,则为我所不满。

”(1934年12月致杨霁云的信)

此外,李商隐的诗词藻华丽,并且善于描写和表现细微的感情。

2、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马嵬(其二)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

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四、帮你总结

李商隐诗歌风格——含蓄典雅

五、课外拓展:

李商隐

袁行霈、罗宗强

唐代诗歌经过盛唐和中唐充分开拓后已难乎为继,晚唐一般诗人的作品创造性不大,题材、境界较为狭小。

但也有一二例外,这便是李商隐和杜牧的诗歌创作。

尤其是李商隐,他在中唐已经开始上升的爱情与绮艳题材、在向心灵世界深入等方面,把诗歌的艺术表现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卓然成为大家。

第一节李商隐的生平与诗歌内容

李商隐的人生遭遇及其灵心善感的气质李商隐的思想诗歌内容

──晚唐时代生活与时代心理的写照

李商隐(812~858年),字义山,号玉溪生,又号樊南生。

原籍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从祖父起,迁居郑州(今属河南郑州市)。

父亲李嗣曾任获嘉(今河南获嘉县)县令。

商隐三岁时,父亲受聘为浙东(后转浙西)观察使幕僚。

他随父由获嘉至江浙度过童年时代。

李家从商隐曾祖父起,父系中一连几代都过早病故。

商隐十岁,父亲卒于幕府。

孤儿寡母扶丧北回郑州,“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祭裴氏姊文》),虽在故乡,却情同外来的逃荒者。

或者正是由于家世的孤苦不幸,加之瘦羸文弱,形成他易于感伤的性格,但同时也促使他谋求通过科举,振兴家道。

在“悬头苦学”中获得高度的文化艺术修养,锻炼了他坚韧执着的追求精神。

文宗大和三年(829年),李商隐谒令狐楚,受到赏识。

令狐楚将他聘入幕府,亲自指点,教写今体文。

楚子令狐绹又在开成二年(837年)帮助他中进士。

但就在这一年年底,令狐楚病逝。

李商隐于次年春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中。

王茂元爱商隐之才,将最小的女儿嫁给他。

当时朋党斗争激烈,令狐父子为牛党要员,王茂元被视为亲近李党的武人。

李商隐转依王茂元,在牛党眼里是“背恩”的行为,从此为令狐绹所不满。

党人的成见,加之李商隐个性孤介,他一直沉沦下僚,在朝廷仅任九品的秘书省校书郎、正字及闲冷的六品太学博士。

为时都很短。

从大和三年踏入仕途,到大中十二年去世,30年中有20年辗转于各处幕府。

东到兖州,北到泾州,南到桂林,西到梓州,远离家室,飘泊异地。

他最后一次赴梓州作长达五年的幕职之前,妻子王氏又不幸病故,子女寄居长安,更加重了他的精神痛苦。

时世、家世、身世,从各方面促成了李商隐易于感伤的、内向型的性格与心态。

他所秉赋的才情,他的悲剧性和内向型的性格,使他灵心善感,而且感情异常丰富细腻。

国事家事、春去秋来、人情世态,以及与朋友、与异性的交往,均能引发他丰富的感情活动。

“庾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送千牛李将军》),“多感”、“有情”,及其所带有的悲剧色彩,在他的创作中表现得十分突出。

李商隐童年时代受业于一位精通五经、恪守儒家忠孝之道的堂叔,十五六岁时曾在玉阳山学道。

晚年,“丧失家道,郁郁不乐”,藉佛理解脱烦恼,思想中儒佛道的成分兼而有之。

他有“匡国”用世之心,也有过“愿打钟扫地,为清凉山行者”的出世念头。

他重视自身的价值与创造,《上崔华州书》云:

始闻长老言:

“学道必求古,为文必有师法。

”常悒悒不快。

退自思曰:

夫所谓道,岂古所谓周公、孔子者独能耶?

盖愚与周、孔俱身之耳。

是以有行道不系今古,直挥笔为文,不爱攘取经史,讳忌时世。

百经万书,异品殊流,又岂能意分出其下哉!

他反对机械复古,认为道并非周、孔所独能,自己和周、孔都体现着道。

为文不必援经据典,不必忌讳,应挥笔独创,不甘居古人之下。

从这种颇具锋芒的议论中,可见其思想的自主与自信。

李商隐是关心现实和国家命运的诗人,他的各类政治诗不下百首,在其现存的约六百首诗中,占了六分之一,比重相当高。

著名的长诗《行次西郊作一百韵》,一开头就展示了京西郊区“农具弃道旁,饥牛死空墩。

依依过村落,十室无一存”的荒凉残破景象。

接着,借村民口诉,展示社会症结。

长诗体势磅礴,既有唐王朝衰落历史过程的纵向追溯,亦有各种社会危机的横向解剖,构成长达百余年的社会历史画面。

藩镇的割据叛乱,宦室的专权残暴,统治集团的骄奢淫逸,赋税的苛重,人民生活的穷困,治安的混乱,财政的危机,边防力量的削弱,等等,都在长诗中不同程度地得到揭示,而这些方面,李商隐在其它一些诗中也一再予以关注。

文宗大和九年(835年)冬,甘露事变发生,李商隐于次年写了《有感二首》、《重有感》、《曲江》等诗,抨击宦官篡权乱政,滥杀无辜,表现了对唐王朝命运的忧虑。

当时慑于宦官的气焰,包括白居易、杜牧等诗人在内,还没有谁能像李商隐这样写出有胆识的作品。

李商隐的朋友刘蕡,因反对宦官而被贬死。

他在酬赠、哭吊刘蕡的诗中,反复为刘蕡鸣不平:

“上帝深宫闭九阍,巫咸不下问衔冤。

广陵别后春涛隔,湓浦书来秋雨翻。

……”(《哭刘蕡》)把刘蕡受冤贬死的遭遇,放在宦官肆虐、皇帝昏愦的政治环境下加以描写,同时把比兴象征手法引入这种政治性很强的题材中。

李商隐反对藩镇破坏国家统一。

一方面他赞成朝廷对藩镇用兵,歌颂在平叛中立功的将相;

另一方面,对于朝廷存在的问题,他也尖锐批评。

如针对伐叛中暴露的军政腐败现象,追究根源,认为关键在于宰辅不得其人。

将反对藩镇割据和批判朝政结合起来,在思想深度上超出以前的同类作品。

李商隐的咏史诗历来受到推重,而内容则多针对封建统治者的淫奢昏愚进行讽刺。

如《隋宫》:

紫泉宫殿锁烟霞,欲取芜城作帝家。

玉玺不缘归日角,锦帆应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

地下若逢陈后主,岂宜重问《后庭花》?

写隋炀帝的逸游和荒淫,从已然推想到未然,从生前预拟死后,在含蓄委婉的抒情中,寓深刻的思想,尖锐的讽刺。

唐代后期,许多皇帝不重求贤重求仙,希企长生。

李商隐一再予以冷嘲热讽。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借贾谊宣室夜召一事,加以发挥,发泄了对于皇帝不识贤任能的不满。

《瑶池》: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

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在传说的基础上虚构出西王母盼不到周穆王重来的场景,含意深长地说明了求仙无益,神仙也不能使遇仙者免于死亡。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由极盛走向衰败,李商隐对玄宗的失政感到特别痛心,讽刺也特别尖锐。

如《马嵬》:

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

诗中每一联都包含鲜明的对照,再辅以虚字的抑扬,在冷讽的同时,寓有深沉的感慨。

他的《龙池》诗更为尖锐地揭露玄宗霸占儿媳的丑行,连本朝皇帝也不留情面,不稍讳饰。

除政治诗外,李商隐诗集中的其它篇章,多半属于吟咏怀抱、感慨身世之作。

其中一部分诗篇表现了他的用世精神。

如“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安定城楼》),希望有一番扭转乾坤的大事业,然后归隐江湖。

“贾生游刃极,作赋又论兵”(《城上》),借历史人物喻自己的才能抱负和追求。

但无论怎样执着,生逢末世,现实总是不断让他感到抱负成虚。

他在诗中抒写得更多的是人生感慨。

“中路因循我所长,古来才命两相妨”(《有感》),写怀才不遇、命薄运厄之慨。

“春日在天涯,天涯日又斜。

莺啼如有泪,为湿最高花”(《天涯》),伤春残日暮,与伤自身老大沉沦融成一体。

这类诗伤感中带着时代黯淡没落的投影。

李商隐是唐代咏物诗大家,他的咏物诗大多托物寓慨,表现诗人的境遇命运、人生体验和精神意绪。

如:

“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流莺》)流莺漂荡流转,在长安无所依托,象征诗人飘零无依的身世。

它的巧啭,虽蕴含着内心的愿望,但未必有美好的期遇。

《流莺》慨叹不遇,还比较含蓄,《蝉》诗则出语愤激: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这类诗对于周围环境和自身的描写,可以说传达了中晚唐士人的普遍感受。

李商隐抒情之作中,最为杰出的是以无题为中心的爱情诗。

这些诗在李诗中不占多数,却是李商隐诗歌独特的艺术风貌的代表。

我国古代不少爱情诗的作者,往往以一种玩赏的态度来对待女子及其爱情生活。

李商隐的爱情观和女性观是比较进步的,他以一种平等的态度,从一种纯情的而不是色欲的角度来写爱情、写女性。

他曾在《别令狐绹拾遗书》中对女子被深闭幽闺缺乏婚姻自主权,寄以极大的同情。

他的爱情诗,情挚意真,深厚缠绵。

如《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一开头就说尽了离情别恨。

颔联春蚕蜡炬,到死成灰。

比喻中寓象征,至情至性,已经超越爱情而具有执着人生的永恒意义。

颈联于细腻体贴关注中见两心眷眷,两情依依。

末联是近乎无望中的希望,更见情之深挚。

他把爱情纯化、升华得如此明净而又缠绵悱恻,在古代诗歌中是罕见的,千百年来脍炙人口,不为无因。

李商隐还写了“十四藏六亲,悬知犹未嫁”(《无题》),那种被“贮之幽房密寝”,无权过问自己婚事的怀春女子;

写了“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二首》其一),那种显然难得结合,却已经目成心许的爱情;

写了那种终生难忘而又无法排遣、不易言说的恋情。

这些描写,都或多或少有悖于封建礼教对于女性和爱情的态度。

李商隐以他的诗,表现了美好的理想、情操,表现了人性中纯正、高尚的一面;

同时,也曲折地显现了他那个时代政治环境气氛与士人的精神面貌。

第二节朦胧多义与心灵世界的开拓

中唐后期以来的诗歌走向诗歌情调的幽美朦胧与亲切可感诗歌内涵的多义性及其成因

李商隐诗歌在艺术上具有多方面成就。

名篇如《有感二首》(五排)典重沉郁;

《韩碑》(七古)雄健高古;

《筹笔驿》(七律)笔势顿挫;

《骄儿诗》(五古)类似人物写生;

《鄠杜马上念汉书》(五律)具有古诗排奡之笔势;

《偶成转韵七十二句赠四同舍》(七古)豪放健举中见感慨深沉,等等,都各具面貌,极见功力。

但从诗史的演进角度看,他以近体律绝(主要是七律、七绝)写成的抒情诗,特别是无题诗,以及风格接近无题的《锦瑟》、《重过圣女祠》、《春雨》等篇,其艺术成就和创新意义,尤其值得重视。

李商隐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类作品所产生的巨大而持久的影响。

李商隐之前,韩孟、元白两大诗派兴盛于中唐。

到了晚唐,韩愈、白居易那一类诗歌的情感内容与士人的心态已逐渐隔膜,韩诗的怪奇而壮大、白诗的平易少含蓄的笔法,已不适用于表达纤细情感的需要。

中唐后期,李贺的瑰丽诡谲,开启了晚唐重心灵、重自我的趋向。

之后,诗歌创作中出现三种值得注意的走向:

一、情爱和绮艳题材增长,齐梁声色又渐渐潜回唐代诗苑;

二、追求细美幽约;

三、重主观、重心灵世界的表现。

三者从不同的侧面表现出来,又有其内在联系。

情爱和丰富细致的心灵活动常常是相伴随的,而表现爱情和心灵世界又需要写得细美幽约。

李商隐自是受这一走向推动,在表现包括爱情体验在内的心灵世界方面作了重大开拓,同时创造了“绮密瑰妍”(敖器之《诗评》)的诗美。

李商隐的抒情诗,情调幽美。

他致力于情思意绪的体验、把握与再现,用以状其情绪的多是一些精美之物。

表达上又采取幽微隐约、迂回曲折的方式,不仅无题诗的情感是多层次的,就连其它一些诗,也常常一重情思套着一重情思,表现得幽深窈渺,如《春雨》:

怅卧新春白袷衣,白门寥落意多违。

红楼隔雨相望冷,珠箔飘灯独自归。

远路应悲春晼晚,残宵犹得梦依稀。

玉珰缄札何由达?

万里云罗一雁飞。

为所爱者远去而“怅卧”、“寥落”、“意多违”的心境,是一层情思;

进入寻访不遇,雨中独归情景之中,又是一层情思;

设想对方远路上的悲凄,是一层情思;

回到梦醒后的环境中来,感慨梦境依稀,又是一层情思;

然后是书信难达的惆怅。

思绪往而复归,盘绕回旋。

雨丝、灯影、珠箔等意象,美丽而又细薄迷蒙,加上情绪的暗淡迷惘,诗境遂显得凄美幽约。

李商隐不像一般诗人,把情感内容的强度、深度、广度、状态等等,以可喻、可测、可比的方式,尽可能清晰地揭示出来。

为了表现复杂矛盾甚至怅惘莫名的情绪,他善于把心灵中的朦胧图象,化为恍惚迷离的诗的意象。

这些意象分明有某种象征意义,而究竟要象征什么,又难以猜测,由它们结构成诗,略去其中的逻辑关系的明确表述,遂形成如雾里看花的朦胧诗境,辞意飘渺难寻。

如《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首诗所呈现的,是一些似有而实无,虽实无而又分明可见的一个个意象:

庄生梦蝶、杜鹃啼血、良玉生烟、沧海珠泪。

这些意象所构成的不是一个有完整画面的境界,而是错综纠结于其间的怅惘、感伤、寂寞、向往、失望的情思,是弥漫着这些情思的心象。

诗的境界超越时空限制,真与幻、古与今、心灵与外物之间也不再有界限存在。

究竟写什么?

只首尾两联隐约暗示是追忆华年所感,而传达所感的内容则是五个在逻辑上并无必然联系的象喻和用以贯串这五个象喻的迷惘感伤情绪。

喻体本身不同程度地带有朦胧的性质,而本体又未出现,诗就自然构成多层次的朦胧境界,难以确解。

李商隐诗歌的朦胧,与亲切可感的情思意象常常统一在一起。

读者尽管难以明了《锦瑟》诗的思想内容,但那可供神游的诗境,却很容易在脑子里浮现。

所以《锦瑟》虽号称难懂,却又家喻户晓,广为传诵。

《重过圣女祠》中的名句:

“一春梦雨常飘瓦,尽日灵风不满旗”,写圣女“沦谪得归迟”的凄凉孤寂处境,境界幽缈朦胧,被认为“有不尽之意”(吕本中《紫薇诗话》)。

荒山废祠,细雨如梦似幻,灵风似有而无的境界亲切可感,而那种似灵非灵,既带有朦胧希望,又显得虚无缥缈的情思意蕴,又引人遐想,似乎还暗示着什么,朦胧难以确认。

李商隐无题一类诗歌,境界和情思的朦胧,在内涵上也就往往具有多义性。

一篇《锦瑟》,聚讼纷纭。

多种笺解,似皆有可通。

所谓“味无穷而炙愈出,钻弥坚而酌不尽。

”这种可供多方面体味和演绎的现象,表现出李商隐诗歌多义性的特点。

多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本来很常见,比兴、象征、用典、暗示,情在言外,旨冥句中,都可以造成多义。

但一种多义是易解可解的,一种多义则难解、不可确解。

李商隐属于后者。

前者往往表现为在一些意象中带象征意义或在表层意义下掩藏着深层意义,虽然多义,多属外延的扩展,层次的加深。

而李商隐的多义,往往是给读者提供多种解读的可能,构成解读上的复义。

多重意旨之间可能是比较接近的,也可能是差距很远的歧解。

李商隐诗的多义性与其意象的独特有一定联系。

一般诗人所用意象,客观性较强,能以通常的方式去感知。

李诗意象,多富非现实的色彩,诸如珠泪、玉烟、蓬山、青鸟、彩凤、灵犀、碧城、瑶台、灵风、梦雨,等等,均难以指实。

这类意象,被李商隐心灵化了,是多种体验的复合。

它们的产生,主要不是取自外部世界,而是源于内心,内涵远较一般意象复杂多变。

李诗大量用典。

典故由于内涵的浓缩性等原因,如果用得好,能在有限的字句中,包含丰富的、多层次的内容。

李商隐又擅长对典故的内涵加以增值改造,用典的方式也别开生面。

他往往不用原典的事理,而着眼于原典所传达或所喻示的情思韵味。

“庄生晓梦迷蝴蝶”,原典不过借以阐发万物原无差别的齐物我的思想而已,李商隐却抛开原典的哲理思索,由原典生发的人生如梦引入一层浓重的迷惘感伤情思。

“望帝春心托杜鹃”,也由原典之悲哀意蕴而引入伤春的感怆,这些典故不是用以表达某种具体明确的意义,而是借以传递情绪感受。

情绪感受所引发的联想和共鸣,可以是多种多样的。

李商隐一生坎坷,对事物的矛盾和复杂性有充分的感受,结合他的体验和认识,常常把典故生发演化成与原故事相悖的势态,由正到反,正反对照,把人思想活动的角度和空间大大扩展了。

如《常娥》: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嫦娥吃了不死之药,成为月中仙子,本是常人羡慕之事。

李商隐一生有许多高远的追求,但结果是流落不偶,处于孤独寂寞的境地。

他学过道,也熟悉女道士修仙的寂寞生活,大约正是基于这些感受和见闻,他设想嫦娥会因为天上孤寂而后悔偷吃了灵药。

注家对诗旨猜测纷纷,说明这一典故经过反用之后,那种高远清寂之境和永恒的寂寞感,沟通了不同类型人物某种近似的心理,从而使诗可以从不同角度加以解读。

还有些典故,虽不是反用,但诗人作了别有会心的生发,如:

“梦泽悲风动白茅,楚王葬尽满城娇。

未知歌舞能多少,虚减宫厨为细腰。

”(《梦泽》)从“歌舞能多少”方面寻问减膳的效益,于是引发出“深慨宫中希宠美人的愚昧与麻木”等多种解说,以及“普天下揣摹逢世才人读此同声一哭”等联想,可见楚王爱细腰的典故通过生发,产生了多义性的效果。

李诗的多义性与诗中独特的意象组合也很有关系。

诗人心理负荷沉重,精神内转,内心体验则极其纤细敏感,当其心灵受到外界某些触动时,会有形形色色的心象若隐若显的浮现。

发而为诗,其意象往往错综跳跃,不受现实生活中时空与因果顺序限制。

这种意象转换跳跃所造成的省略和间隔,便有待读者通过艺术联想加以连贯和补充。

紫府仙人号宝灯,云浆未饮结成冰。

如何雪月交光夜,更在瑶台十二层?

意象和句子之间的情绪性跳跃都很大。

作叙事看,真乃匪夷所思,但处在迷茫失落之中,人的内心有可能出现类似的意乱情迷的心象与幻觉。

作为心象,把前后变化联系起来看,云浆未饮,旋即成冰,是追求未遂的幻化之象。

“如何”二句是与所追求的对象渺远难即之感,中间的跳跃变化,透露对方变幻莫测,难以追攀。

这一切,不仅能够意会,而且可以是多种诱因(如爱情、交友、仕宦)导致的心事迷茫的感受。

由于诗的产生,本身有多重诱因,加以读者面对意象的跳跃变化,又有各自的感受和艺术联想,因而在解读时会出现多义。

李商隐诗歌多义性更为根本的原因,在于把心灵世界作为表现对象,许多诗歌所写的不只一时一事,乃是整个心境,并且他的心境又非常复杂。

对于政治的执着关注,使他的精神境界通之于人世、宇宙、历史和治乱兴衰等方面的探究,而在实际生活中,各方面的困扰又缠结于心。

具体而言,没落的时世,衰败的家世,仕途上、爱情上的失意,令狐绹的不能谅解,妻子王氏的早逝,等等,都加重了他的心理负荷。

种种情绪,互相牵连渗透,难辨难分。

这种心理状态,被以繁复的意象表现出来的时候,便无法明确地用某时、某地、某事诠释清楚。

《锦瑟》诗开头即点出“无端五十弦”,可见意绪纷纭。

就其所表现的多层次的朦胧境界与浓重的怅惘、迷茫、感伤的情思看,决不是一时一事就能使作者陷入那样一种心境之中。

以某种具体事件解之,不免挂一漏万,顾此失彼。

《锦瑟》如此,无题诗也有类似现象。

诗人表现的是萦绕于心间的一种莫名的愁绪,其来龙去脉自己都未必完全明白,诗也就加不上合适的题目而以“无题”名之。

其中多数篇章只能看作是以爱情体验为中心的整个心境的体现。

如《无题四首》其一: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

全篇写男主人公“梦为远别”醒来后思念对方的心境。

但那种殷切期待中只迎来“空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