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步步高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一学案与检测第三单元 第一节 课时2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2980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68.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步步高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一学案与检测第三单元 第一节 课时2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新步步高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一学案与检测第三单元 第一节 课时2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新步步高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一学案与检测第三单元 第一节 课时2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新步步高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一学案与检测第三单元 第一节 课时2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新步步高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一学案与检测第三单元 第一节 课时2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新步步高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一学案与检测第三单元 第一节 课时2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新步步高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一学案与检测第三单元 第一节 课时2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新步步高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一学案与检测第三单元 第一节 课时2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新步步高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一学案与检测第三单元 第一节 课时2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新步步高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一学案与检测第三单元 第一节 课时2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新步步高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一学案与检测第三单元 第一节 课时2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新步步高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一学案与检测第三单元 第一节 课时2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新步步高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一学案与检测第三单元 第一节 课时2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新步步高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一学案与检测第三单元 第一节 课时2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新步步高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一学案与检测第三单元 第一节 课时2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新步步高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一学案与检测第三单元 第一节 课时2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新步步高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一学案与检测第三单元 第一节 课时2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新步步高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一学案与检测第三单元 第一节 课时2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新步步高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一学案与检测第三单元 第一节 课时2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新步步高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一学案与检测第三单元 第一节 课时2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步步高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一学案与检测第三单元 第一节 课时2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新步步高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一学案与检测第三单元 第一节 课时2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步步高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一学案与检测第三单元 第一节 课时2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步步高学年高一地理鲁教版必修一学案与检测第三单元 第一节 课时2 地理环境地域分异规律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成因分析

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降水从沿海向内陆递减

分异规律

延伸方向

东西方向(或纬线方向)

南北方向(或经线方向)

更替方向

南北方向(或纬度变化的方向)

东西方向(或经度变化的方向)

图示

典型案例

沿20°

E非洲大陆从赤道向南、北自然带的变化:

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中纬度(40°

N~60°

N)亚欧大陆从沿海向内陆的自然带变化: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

练习巩固

下图是“陆地自然景观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示意图”。

读图

(1)~

(2)题。

(1)对自然景观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沿X方向干燥程度增加

B.沿X方向热量增加

C.沿Y方向海拔高度增加

D.沿Y方向纬度增加

(2)与M所表示的自然景观类型相一致的地区是(  )

A.山东丘陵B.江南丘陵

C.刚果盆地D.西欧平原

答案 

(1)A 

(2)B

解析 第

(1)题,从图中信息可知:

沿X方向,自然景观由森林过渡到草原再过渡到荒漠,符合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是由于水分逐渐减少而导致的;

沿Y方向,自然景观由针叶林过渡到温带森林再过渡到热带雨林,符合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是由热量逐渐增加而形成的。

(2)题,由图可知,M点在X轴上比较接近原点,由上题可知,此地降水较多,应为森林植被景观;

在Y轴上,M位于热带雨林与温带森林之间,其热量低于热带而高于温带,可确定为亚热带的自然景观。

而山东丘陵为温带景观,刚果盆地为热带景观,西欧平原也为温带景观,只有江南丘陵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为亚热带景观。

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概念:

地表景观随⑧高度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现象。

2.成因:

水分条件、热量状况及其组合的垂直变化。

3.分异规律

读“非洲乞力马扎罗山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乞力马扎罗山的垂直自然带是怎样分布的?

形成这种分布的原因是什么?

(2)乞力马扎罗山南北坡基带分别是什么?

为什么?

(3)乞力马扎罗山南北两坡的雪线高度有何差异?

(4)分析乞力马扎罗山自然带丰富多样的原因。

答案 

(1)由图中可以看出,乞力马扎罗山的基带,北侧为热带草原带,南侧降水较多,为热带雨林带。

再向高处依次出现热带疏林草原带、常绿阔叶林带、落叶阔叶林带、高寒草甸带、高寒荒漠带和冰川积雪带。

垂直带谱的分布基本和纬度地带性的水平带谱相似。

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随着水热状况的变化,形成了相应的自然景观,自然带出现垂直分布的规律。

(2)乞力马扎罗山南坡基带为热带雨林,北坡基带为热带疏林草原带。

南坡为迎风坡,从海洋上来的水汽,在南坡形成地形雨,且南坡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故南坡基带形成雨林带;

北坡为背风坡,降水偏少,形成草原带。

(3)南坡雪线低,北坡雪线高。

因为南坡是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

南坡是背风坡,降水少;

雪线高。

(4)①位于赤道低纬度地区,热带气候为该山形成丰富的自然带奠定了基础;

②该山相对高度大,高度差异使水热条件在垂直方向上发生剧烈变化。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1)山麓自然带的确定

山地垂直自然带是在水平自然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山麓自然带与该山所在水平自然带一致,因此,可以根据山麓的自然带确定纬度和气候带;

反之亦成立。

(2)垂直自然带谱的数目

垂直带谱的复杂过程与山体所在纬度、山体的相对高度、山体海拔等密切相关,具体如下图:

(3)同一自然带不同坡向的分布高度

一般来说,向阳坡高于背阴坡,这与向阳坡热量条件高于同一高度的背阴坡有关;

迎风坡高于背风坡,这与迎风坡降水量高于同一高度的背风坡有关,具体如下图(以北半球中纬度地区为例):

(4)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具有相似性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是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和水分状况的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山地自然带的变化与从该山地所在的纬度向高纬度的水平自然带变化相似,但并不完全一致。

读“我国部分山地垂直带谱图”,完成

(1)~

(2)题。

(1)按由高纬到低纬排序正确的是(  )

A.甲—乙—丙B.乙—丙—甲

C.丙—甲—乙D.甲—丙—乙

(2)图中针叶林分布高度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热量B.水分

C.坡向D.地形

答案 

(1)A 

(2)A

解析 第

(1)题,山麓地区的自然带与山地所在的水平自然带一致,同一自然带的分布,纬度越高,其海拔越低。

(2)题,不同纬度同一自然带的分布高度差异,是由热量和水分条件的组合不同形成的,其中热量因素是主要的。

三、非地带性地域分异

1.影响因素:

⑪海陆分布、地形起伏和洋流等。

2.表现:

与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地域分异规律⑫不相吻合。

3.举例:

南美大陆太平洋沿岸南纬3°

~30°

之间形成狭长荒漠带的原因:

⑬秘鲁寒流的影响及⑭安第斯山脉的阻挡。

结合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材料 陆地上具有相似水热条件的地方分布有与之对应的生物、土壤等,即形成自然带。

在自然带内部,自然环境表现出整体性。

但在个别地方却也会出现局部分异现象,这就是自然环境的非地带性表现。

非地带性现象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①地带性自然带的缺失;

②改变了地带性分布的自然带;

③地带性自然带空间分布受到约束;

④自然地理现象的斑块状分布。

(1)赤道穿过的东非高原为何不是热带雨林带而是热带草原带?

(2)为什么离赤道较远的马达加斯加岛东岸也有热带雨林带分布?

(3)南半球为何缺少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答案 

(1)赤道穿过的东非高原由于地势高,气温较低,降水较少,缺少形成热带雨林带的条件而发育了热带草原带。

(2)马达加斯加岛东岸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降水丰沛,厄加勒斯暖流增温增湿,因此发育了热带雨林带。

(3)南纬60°

附近大部分是海洋,因而缺少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

 常见的非地带性现象及其成因

受海陆分布、地形起伏、洋流等非地带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了一些非地带性地理景观和自然带现象。

如下表:

因素

地区

自然带和地表景观

成因

地带性分布

(理想状态)

非地带性分布

(现实状况)

海陆分布

南半球中

高纬度地区

苔原带、

针叶林带

南半球该纬度无陆地

北极地区

冰原带

北极地区以北冰洋洋面为主

地形起伏

南美洲巴塔哥尼亚高原

温带草原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温带荒漠带

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进入,处于背风坡

科迪勒拉山系西侧

东西延伸,南北更替,呈带状

南北延伸,南北更替,呈狭长条状

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挡

东非高原

热带雨林带

热带草原带

地势高,气温低,对流弱,降水少

各大洲的高山和高原地区

与当地的水平自然带一致

高山植物区

地势高,水热条件差

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陆东、西两岸

东西两岸自然带的分布纬度应该大致相当

大陆东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大陆西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

北半球中高纬度,大陆东岸是寒流,降温减湿。

大陆西岸是暖流,增温增湿

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西两岸

大陆东岸自然带向较高纬度延伸,大陆西岸自然带向较低纬度延伸

北半球中低纬度,大陆东岸是暖流,大陆西岸是寒流

南半球副热带地区的大陆西岸

森林带或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寒流起降温减湿作用

欧洲西岸

针阔混交林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范围特别广

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

昆仑山麓

绿洲

冰雪融水和地下水丰富

尼罗河谷地

尼罗河河水灌溉

读“安第斯山西坡不同地带垂直景观略图”,完成

(1)~(3)题。

(1)甲、乙、丙代表的景观分别是(  )

A.雨林 常绿硬叶林 荒漠或半荒漠

B.雨林 常绿硬叶林 热带草原

C.雨林 常绿阔叶林 热带草原

D.雨林 常绿阔叶林 荒漠或半荒漠

(2)影响①②两段自然带数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海陆分布

C.大气环流D.相对高度

(3)有关③段及其东坡自然带情况,叙述错误的是(  )

A.③段东坡基带为温带荒漠带

B.③段东坡和西坡自然带差异体现了纬度地带性

C.影响③段东坡和西坡自然带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地形

D.③段西坡自然带数量比东坡多

答案 

(1)A 

(2)A (3)B

解析 第

(1)题,结合纬度位置及海陆位置可判断:

甲为热带雨林,乙为常绿硬叶林,丙为荒漠或半荒漠。

(2)题,一般情况下,纬度越低、相对高度越大的山脉,垂直带谱越多;

而图中②段虽然相对高度大,但垂直自然带数量却比①段要少,因此影响两地自然带数量差异的主导因素是纬度位置。

第(3)题,③段西坡和东坡基带的差异主要是地形导致的,东坡基带属于非地带性。

课堂小结

课堂检测

2010年5月19日下午,来自全国100所高校的学生代表在浙江宁海西门举着各自的校旗,齐声发出了“5·

19,我要游”的震撼口号,走访当年徐霞客从宁海开始出游的古道,支持“5·

19”成为中国旅游日。

下图为“考察路线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

1.导致考察路线上陆地自然景观差异的最直接因素是(  )

C.正午太阳高度D.距海远近

2.他们在黄山、衡山、泰山、华山考察中都能见到的自然带是(  )

A.山地常绿阔叶林带B.山地针叶林带

C.山地落叶阔叶林带D.山地冰雪带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最直接”是关键词,考察路线上陆地自然景观的差异体现的是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这主要是纬度变化导致的热量差异造成的。

第2题,题干中四座山脉中,只有黄山和衡山位于亚热带,有常绿阔叶林带;

四座山脉高度均不高,没有山地冰雪带;

衡山和黄山海拔不高,纬度较低,不存在山地针叶林带。

3.读“非洲自然带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自然带的名称是:

A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中可以看出,非洲自然带分布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带的分布反映出地理环境的__________地域分异规律。

(3)E地区自然带的分布属于自然带的__________地域分异,它的形成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赤道以南的C自然带呈南北狭长分布,是受哪种因素影响?

答案 

(1)热带雨林带 热带(疏林)草原带 热带荒漠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2)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分布 从赤道到两极

(3)非地带性 此处为东非高原,地势高,气温较低,使空气的对流运动减弱,降水偏少,形成热带(疏林)草原带

(4)寒流(本格拉寒流)。

解析 本题考查非洲自然带的分布。

结合世界自然带分布图可知,A为热带雨林带,B为热带(疏林)草原带,C为热带荒漠带,D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各自然带大体沿着经线更替,明显地反映出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E为东非高原,由于地势高,对流运动减弱,形成了热带(疏林)草原带。

赤道以南的热带荒漠带受沿岸寒流的影响,呈南北狭长分布。

40分钟课时作业

[基础过关]

读“北半球部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a→e→f→d体现的是(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现象

2.根据图示信息,判断a、b、c、d四个区域中山脉垂直自然带最丰富的是(  )

A.a区域B.b区域C.c区域D.d区域

答案 1.A 2.A

解析 第1题,读图可知,a→e→f→d反映的自然带呈南北更替,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第2题,垂直自然带的多少取决于所处的纬度和海拔,a区域纬度最低,山脉的海拔较高,垂直自然带最丰富。

读“世界某局部区域示意图”,完成3~4题。

3.图中甲、乙、丙三处植被分布正确的是(  )

4.图中乙、丙处植被的分布主要是(  )

A.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带性规律

答案 3.B 4.D

解析 第3题,根据经纬度可以看出该地应是南美洲南部地区,图中山脉为安第斯山脉,其西侧为迎风坡,降水丰富,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而东侧是背风坡,降水少,形成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景观。

第4题,图中山脉东西两侧的植被差异是由高大山地对西风气流的阻挡所致,属于非地带性现象。

读下图,回答5~6题。

5.“五原春色旧来迟,二月垂杨未挂丝。

即今河畔冰开日,正是长安(今西安)花落时。

”诗歌中描述的现象(  )

A.反映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是由两地的水分差异造成的

C.是由流经两地的河流流量不同造成的

D.是一种非地带性现象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从地理角度理解(  )

A.说明了冬季风到达不了玉门关

B.反映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反映了玉门关的热量条件不适合杨柳种植

D.反映了玉门关以西绝无杨柳生长

答案 5.A 6.B

解析 第5题,由图中城市位置可知,五原的纬度高于长安(现西安),所以五原的春天来的较长安迟,当五原河畔冰开,气温回升时,长安春天已近尾声。

这说明两地热量的差异,反映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第6题,“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句诗从地理角度理解是说夏季风带来的水汽难以到达玉门关,这反映的是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假设下图中山地海拔相同,根据四幅山地垂直带谱图,完成7~8题。

7.根据四个山地植被分布情况,判断它们的纬度由低到高依次是(  )

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D.②①③④

8.上面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图中,位于北半球暖温带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7.A 8.A

解析 第7题,根据基带的植被类型我们可以判断④的纬度最高,其次是③,虽然①②两座山地的基带相同,但是②山地出现冰雪带,说明②的纬度高于①,因此,纬度由低到高依次是①②③④。

第8题,北半球中纬度的山地南坡为阳坡,自然带分布的海拔偏高,并且暖温带基带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故选A项。

9.读“印度洋周围大陆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带⑤面积广大,并一直延伸到大陆西岸,其成因主要是(多选)(  )

A.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B.受东北信风影响

C.地势平缓D.西岸有寒流流经

(2)自然带①→②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带的__________分异规律,自然带②→⑥→⑤的更替主要由于自然环境中__________条件的变化而引起。

(3)在自然带①②③④中,名称相同的是__________。

(填写数字)

答案 

(1)AD 

(2)从赤道到两极的 水分 (3)①③

解析 第

(1)题,自然带⑤为热带荒漠带,从澳大利亚中部向西延伸到大陆西岸,原因主要是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另外地形、洋流对其也有影响。

(2)题,①→②是自然带沿南北方向更替,②→⑥→⑤是沿东西方向更替。

第(3)题,①③都属热带雨林带。

10.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法国作家儒勒·

凡尔纳的小说《格兰特船长的儿女》讲述了英国公爵根据漂流瓶提供的不完整信息,乘坐“邓肯号”,率领探险队沿着南纬37°

一带,搜救格兰特船长的故事。

(1)“邓肯号”于1864年8月25日离开英国格拉斯哥,经过40多天航行,绕过麦哲伦海峡于10月6日到达智利西海岸的甲地。

甲地的气候类型是__________气候,所属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________带。

(2)探险队在南美大陆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搜救活动,途经甲、乙、丙、丁四地,遭遇不同的自然灾害。

其中受到高山冰雪冻害威胁的是__________地;

途中遇到干涸盐湖,经受缺水煎熬的是__________地。

(3)在图上甲、乙、丙、丁四地区中,垂直地带性最明显的是__________地,丙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带,丁地所处的自然带是__________带。

从丁地到丙地的自然环境的变化反映了______________的地域分异规律。

(4)造成四地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地中海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2)乙 丙

(3)乙 温带荒漠 温带草原 从沿海到内陆 (4)地形 海陆位置

解析 本题考查气候、自然带及其影响因素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甲地位于30°

S~40°

S的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发育了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乙地位于高大的安第斯山区,易受冰雪冻害影响;

丙地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缺水较严重。

乙地的相对高度较大,自然带分布有明显的垂直地带性,丙地位于降水较少的温带荒漠带,丁地则位于温带草原带,从丁地到丙地的自然带变化主要是由水分条件差异导致的,属于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带性差异。

因此可知,影响地理环境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有地形、海陆位置。

[能力提升]

温度是影响农作物生长与发育的主要因素。

我们把日均温达到10℃以上的持续时期视为作物的生长期。

把作物生长期内,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累加起来,得到的温度总和叫做积温或活动积温,写作≥10℃积温。

某研究人员依据我国多年平均气候资料,按一定方向分别选取了A~F和①~⑥共12个地区,分类绘成下面甲、乙两图。

读图,完成11~12题。

11.甲、乙两图反映的地理环境分异规律分别为(  )

①甲图反映从赤道到两极的分异规律

②乙图反映从沿海到内陆的分异规律

③甲图反映由背风坡向迎风坡的分异规律

④乙图反映由平原向高原的分异规律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12.某地水热状况与A和⑥地区相似,则该地(  )

①自然带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②农业地域类型可能为水稻种植业

③光热资源丰富,盛产长绒棉

④可能为我国热带作物生产基地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答案 11.A 12.B

解析 第11题,沿一定方向,甲图表现为热量的差异,乙图表现为水分的差异,因此甲、乙两图分别反映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和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第12题,就热量看,该地处于热带,就降水看,该地处于湿润地区,因此判断该地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故该地可能是水稻种植业或我国热带作物基地。

下图为“某山地的垂直带谱示意图”。

读图,回答13~14题。

13.图中所示山地(  )

A.各自然带的界线随季节变化而移动

B.北坡热量条件差,林带上界比南坡低

C.南坡冰雪带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较低

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离造成基带差异大

14.该山地位于(  )

A.喜马拉雅山脉B.天山山脉

C.祁连山脉D.昆仑山脉

答案 13.C 14.A

解析 第13题,图中信息显示该山地是东西走向,南坡带谱复杂,大部分自然带在南坡的分布海拔低于北坡,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判断该山位于青藏高原边缘,南坡是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C项正确,A、B项错误。

南北坡基带差异大是由北坡基带海拔高导致的,D项错误。

第14题,天山、祁连山和昆仑山的南坡基带都不可能是雨林季雨林带。

15.读图,结合我国区域特征与区域差异,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中①~③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__________的分异规律。

(2)图中③~⑤的变化,体现了陆地环境的__________分异规律。

(3)①与⑥纬度相似,距海洋远近相差不大,而陆地自然带差异很大,这体现了陆地环境的____________分异。

(4)④处的天然植被是____________,⑤处的大型动物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⑥处代表性动物有____________,①处的土壤特点是____________。

答案 

(1)由赤道到两极 

(2)从沿海向内陆 (3)非地带性 (4)温带草原 耐干旱、善奔跑 野骆驼、牦牛、藏羚羊等 呈酸性(红壤、砖红壤)

解析 由材料中信息可知热量自下而上递减体现我国从南方到北方热量变化,由右到左是从我国沿海到内陆。

由左下角高寒可判定⑥位置应指的是青藏高原。

(1)题,①~③体现从南到北热量逐渐减少。

(2)题,③~⑤是我国东部沿海向西北内陆的变化。

第(3)题,由题中“纬度相似,距海洋远近相差不大”,排除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变化和从沿海向内陆的变化。

再结合我国青藏高原可知是地形因素,所以为非地带性。

第(4)题,考查自然地理环境具有统一的演化过程,联系初中教材完成此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