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说课稿.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53224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狼》说课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狼》说课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狼》说课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狼》说课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狼》说课稿.doc

《《狼》说课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狼》说课稿.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狼》说课稿.doc

《狼》说课稿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上午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狼》,下面我从八个方面来对本课的教学进行说明。

敬请各位指教!

一、说教学理念

教学理念制约教学行为。

在《狼》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秉持以下教学理念:

1、多读多诵,丰富文言积累。

文言教学,诵读为本。

通过诵读,让学生感悟文本、积累语言,做到文言并重。

在本课教学中,“读”是主要的教学方式。

2、培养文言文的自读能力。

语文新课标指出,七至九年级的学生要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文言文教学要改变过去那种机械地串讲、死记硬背的做法,指导学生自己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注重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

3、切实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切实体现语文学习的实践性。

通过多种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二、说教材

《狼》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狼三则》的第二则。

《狼》写的是一位屠夫与两只狼之间的一场生死较量。

文笔简练,语言典范,寓意深刻,是引导学生学会阅读文言文很好的凭借。

三、说目标

学习本文,需要进一步增进学生的文言语感,并积累一批新的文言词句,而且还要从故事中读出自己的感悟,做出积极的评价。

基于以上教学理念和我对教材教学价值的解读,我把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畅地朗读,背诵课文。

(2)积累文言词汇:

止、敌、顾、前、去、犬、意、洞、隧等。

(3)理清故事情节,学习在叙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朗读,学生自己解决生字难词,自己感悟课文,教师适时点拨。

(2)通过引导学生揣摩语言,认识狼的本性,分析屠夫形象。

(3)通过学生表演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屠夫内心世界的变化过程。

(2)学会勇敢机智地与邪恶势力作斗争。

四、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汇,感受曲折的情节,揣摩简洁生动的语言。

难点:

联系生活实际,多角度阐释自己对文本主旨的理解和感受。

五、说学情

初中生的注意力较难长时间集中,对文言文艰涩难懂有些畏惧,但这篇课文是一篇短小精悍、扣人心弦的小故事,字词较易理解,对学生很有吸引力,我在教学中抓住这一点来激发他们的兴趣,增进他们的学习信心。

六、说教法、学法

教法设想:

根据对教材的分析、学情的分析,结合当前语文的教学理念,本文的教学我采用激趣法、诵读法、探究法,讨论法、引申--拓展法。

学法指导:

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朗读为主的学习方式,从两方面加以点拨和指导。

(1)在诵读基础上,自主疏通课文时,让学生提出学习中的难词、难句,组织学生分组交流,加以点拨,从中悟出规律方法。

(2)针对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方面的疑难问题,组织课堂讨论,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达到进一步把握主题的目的。

七、说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解决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我本着朗读为主的原则,从以下五个环节展开:

环节一:

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教学时,先对狼既残酷又灵慧的神秘性进行虚实结合的描述,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再出示狼追击猎物的视频,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狼的形象,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环节二:

诵读课文,感知文意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

通过诵读,让学生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进而感知文意,是这个环节的主要任务。

分三步完成:

①学生读课文,相机正其读音和句读。

这一步,教师没有“先入为主”式的范读,而是让学生原生态的先读课文,这样可以发现学生在基本字词方面的不足,从而使教学更有针对性。

教师及时对学生字音和句读不正确的地方予以纠正。

②生自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故事情节。

我认为,没有一定的文言词句知识的积累,学生是不可能形成较高的文言阅读能力的。

由于古、今汉语存在很大的差异,所以学习文言文,疏通文意必不可少。

本文的课下注解很详细,这一步主要是让学生利用注释与已有的文言知识自主疏通文意。

个人无法理解的,做好标记,然后在课堂上提出来,师生共同解决。

并对本文的多义词(如“意”“敌”)、通假字(如“止”)、古今异义词(如“顾”)、词类活用(如“犬”“洞”)作了归纳和整理。

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分组讨论,理清故事情节,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出示学生讨论视频)

③诵心惟,想象屠夫遇狼的情景,抓关键词分析屠夫的人物形象。

这一步首先是引导学生流利而有感情地朗读文本,读出形象,读出感受,边读边想象屠夫遇狼的情景,使学生从心理上真正走进文本。

紧接着教师提问:

面对狼的“缀行甚远”,屠夫的心理有些什么变化?

面对狼的步步紧逼,屠夫怎么做?

从文中哪些词句可以看出他的想法和做法?

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最后按照“遇狼--惧狼—御狼--杀狼”的顺序,让学生以第一人称“我”,描述屠夫的心理变化(要求:

在原文基础上,大胆发挥想象,细致描摹屠夫的心理过程,写成文字,全班交流)。

环节三:

变换角度,评演故事

为了突出狼这一主角,我要求学生从狼的角度来评

演故事,并设计了以下问题:

狼的动作、神态有什么变化?

它在想些什么?

找出最能表现狼的本性的词语读一读,品一品,通过品析文中生动、凝练的文言词语,充分认识狼的贪婪、狡诈。

然后尝试表演两狼“对话”。

(出示学生表演视频)

环节四:

品读课文,感悟寓意

由于学生在上一环节中,已经对狼的贪婪、凶狠、狡诈和屠夫的机智勇敢有了充分感受,所以这时让学生交流自己对文章寓意的感悟也就水到渠成了。

通过反复地朗读,学生已经对文本相当的熟悉了,于是我要求学生试背全文,然后指名朗读最后一段,引导学生通过抓住“矣”“而”“哉”“耳”这几个文言虚词,体味文言文语言含蓄、深刻的特点,领悟本文主旨。

教师提问:

作者想通过《狼》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你从中受到什么启示?

学生情绪高涨,他们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教师顺势帮助学生整合本节内容。

(出示视频)

环节五:

联系实际,拓展迁移

学习是为了生活,这个奇异的故事令人深思。

面对困境我们该怎么办?

我设置了以下拓展训练:

据媒体报道,14岁的汕头市浮东小学六年级学生黄俊杰,在颅脑遭受重创的情况下浴血百米路,只身勇追偷车贼最终不支倒地。

经过医生全力抢救,黄俊杰昏迷多时后苏醒。

少年浴血擒贼的事迹一时间在当地广为传颂,人们在赞赏少年勇气可嘉的同时,围绕评价未成年人见义勇为的讨论也热烈展开。

结合屠夫智斗两狼的故事,谈谈你的看法。

八、说教学检测与学生反馈

教学检测是检验教学目标是否落实的主要依据。

根据本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我设计了一组练习。

通过检测发现,学生掌握情况良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