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教师教材教法生物试题.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53237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6.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教师教材教法生物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初中教师教材教法生物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初中教师教材教法生物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初中教师教材教法生物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初中教师教材教法生物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教师教材教法生物试题.doc

《初中教师教材教法生物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教师教材教法生物试题.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教师教材教法生物试题.doc

教师教材教法考试初中生物试卷

第一部分教育理论与实践(20分)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教育部于2012年2月颁布的《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基本理念是师德为先、学生为本、能力为重、终身学习。

2、教师岗位练兵纪实手册中教师岗位专业能力必练模块中包含:

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施能力、教学评价能力、教研、科研能力。

3、2013年中央一套节目播出的“开学第一课”的主题是中国梦(或与梦想有关的的词语即可).

4、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基础学科之一,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

5、生物学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特别是一个普通公民终身发展所需的生物科学素养。

二、选择题(单选或多选,每小题2分,共10分)

6、()是人们获取科学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A、科学探究B、自主学习C、合作学习D、探究学习

7、下列选项中不是生物学课程资源开发可以利用的模式是()

A、“实践-体验”式B、“问题-探究”式

C、“情境-陶冶”式D“功能情景”式

8.教材内容的选择应当符合学生的那些方面的要求?

( )

A知识基础   B心理特点  C认知规律  D课标要求

9.课程内容综合考虑了那几个方面,选取了10个一级主题 ()

A学生发展的需要  B社会需求  C生物科学的发展  D经济利益

10、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

A、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B、进行双基教学

C、以学科为主教育D、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第二部分专业基础知识(80分)

一、选一选(下列各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每题1分共25分)

1.“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该诗句描述的生命现象主要体现的生物特征是()

A.生物能够由小长大B.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C.生物能够繁殖后代D.生物能够适应环境

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生物的是()

A.病毒B.飞机C.草履虫D.细菌

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造成这一差异的生态因素是( )

A.温度    B.光照      C.湿度      D.空气

4.在设计“探究温度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时,除了(  )条件外,其他条件的选择都应相同。

 

 A.温度       B.湿度       C.食物      D.光照

5.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环境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

水稻地里长出杂草,水稻与杂草的关系是 () 

A.寄生        B.捕食       C.竞争       D.合作

6.有些动物在冬天要进行冬眠,这体现了()

A.环境影响生物B.生物适应环境C.生物影响环境D.生物依赖环境

7.在用低倍显微镜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实验中,四位同学在视野中看到的物像分别如下图所示。

你认为观察效果最好的是(B)

8.一个西瓜有许多粒种子,这取决于()

A.一朵花中有许多子房B.一朵花中有许多雌蕊

C.一个子房中有许多胚珠 D.一朵花中有许多雄蕊

9.许多动物具有一系列社会行为。

下列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是()

A.花盆下的一群鼠妇B.丛林中摘果子的狒狒群 [来源:

学科

C.水中嬉戏的鸭群D.啃食桑叶的一群家蚕

10.植物的根既能吸收土壤中的氮、磷、钾等营养物质,又能把其它不需要的物质挡在外面,这主要是由于()

A.细胞壁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B.细胞膜具有保护细胞的功能

C.细胞壁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D.细胞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11.炸麻花要用到面粉和豆油,它们分别来自()

A.小麦的子叶黄豆的子叶B.小麦的胚乳黄豆的子叶

C.小麦的子叶黄豆的胚乳D.小麦的胚乳黄豆的胚乳

12.细细咀嚼米饭,会感到有一丝丝的甜味。

这说明唾液()

A.含有消化蛋白质的酶B.含有消化淀粉的酶

C.含有消化脂肪的酶D.能提高味觉

13.在我们家乡的山上,有一种名叫鬼针草的植物,当人们在草丛中行走时,裤脚上常常被粘上一些带倒刺的“针”,下面对这一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鬼针草的“针”能粘在衣服上,这种结构防止人们毁坏它,有利于保护自己

B.鬼针草的“针”有利于让其他生物帮助传播种子和果实

C.人在这一过程中对鬼针草不会产生任何作用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4.孙老师把链球菌永久装片与洋葱内表皮细胞永久装片交给张冰同学,让其观察。

但是标签严重磨损无法分辨哪一个是链球菌永久装片。

请你用显微镜帮她区别:

链球菌无()

A.细胞壁B.细胞膜C.成形的细胞核D.细胞质

15.大病初愈的患者,十分的消瘦。

他体内消耗最明显的是()

A.蛋白质B.糖类C.皮下脂肪D.维生素

16.有些对胃有较大刺激的药物,都装在用淀粉制成的胶囊中服用,以避免对胃产生刺激。

原因是()

A.为了服药方便,便于吞咽

B.为了让药物在胃中慢慢地渗透出来,减轻突然刺激

C.胃对胶囊不起消化作用,胶囊可以顺利经胃进入小肠D.以上几点都不对

17.张老师到西藏贡噶参加支教工作,半年后体检时发现,血液中有一种成分显著增加。

增加的成分最可能是(  )

A.白细胞  B.红细胞  C.血小板    D.血浆

18.在科学研究和社会调查中,常采用五点取样法,正确的五点取样法是(D)

ABCD

19.艾滋病被称为“人类的杀手”,它是由艾滋病病毒引起并主要通过血液进行传播,至今人类还没有找到根治该病的办法。

从理论上讲,研制疫苗并进行预防接种是根除该病的最好对策,该对策的作用在于()

A.控制传染源 B.切断传播途径 C.保护易感者 D.探究病毒结构

20.下列属于相对性状的一组是()

A.人的身高与体重B.玉米的白粒与黄粒

C.兔的长毛与黑毛D.家兔的白毛与北极狐的白毛

21.人的双眼皮是显性性状(由显性基因A控制),单眼皮是隐性性状(由隐性基因a控制)。

如果父母双方控制该性状的基因组成都是Aa,其子女是单眼皮的可能性为()

A.100%B.75%C.50%D.25%

22.在农业生产中人们常常通过种植豆科植物来提高土壤肥力,因为豆科植物的根中有()

A.乳酸菌B.根瘤菌C.白僵菌D.大肠杆菌

23.下列哪项是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

()

A.闻到芒果的气味分泌唾液B.排尿反射

C.谈起北京奥运会,心情激动D.眨眼反射

24.随着我国航空科技的发展,宇航服也受到了大家的关注。

宇航服可以保证宇航员在失重条件下血液能正常运输,这是受到了哪种动物的启示?

()

A.蝙蝠B.长颈鹿C.乌龟D.萤火虫[来源:

网]

25.关注食品、药品安全,维护我们的健康。

下列常见做法,你认同的是()

A.用水浸泡叶类蔬菜,可以减少农药的残留B.发芽的马铃薯去芽后可食用

C.食品、药品只要包装完整,可根据需要食用或服用[来源:

学&科&网]

D.“OTC”标志的药物可以随意加大服药用量

二、填一填:

(每空1分共10分)

26.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27.尿的形成主要与肾单位有关。

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通过肾小球和肾小囊壁的过滤作用形成原尿;原尿流经肾小管时,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尿液。

正常人的尿液中不含葡萄糖,但如果人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时,一部分血糖就会随着尿液排出体外,形成糖尿。

28.温室效应是由于全球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量不断增加引起的。

29.法国科学家巴斯德被誉为“微生物学之父”。

30.在我们生活中许多食品的制作都要利用某些细菌和真菌。

如制作馒头或面包时,酵母菌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会在面团中形成许多小孔,使馒头或面包膨大和松软。

3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

32.研究生物进化过程中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据是化石。

33.生物分类是研究生物的一种基本方法,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三、识图分析:

(每空1分共30分)

34.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绿色植物利用太阳的光能,制造有机物,不仅养活了自己,还养活了虫和鸟,所以它是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2)图中的虫和鸟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它们不仅能帮助植物传粉和传播种子,而且直接或间接地以绿色植物为食,促进生物圈的物质循环。

(3)图中的细菌和真菌是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通过①、②、③可以看出,它们的生活依赖于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通过④可以看出,动植物遗体被分解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又能够被植物重新利用。

35.右图是一张血涂片,请据图回答:

(1)在显微镜下看到,数量最多的血细胞是[A]红细胞。

该细胞数量过少时,会引起贫血。

贫血的人应该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来源:

学科网ZXXK]

(2)在显微镜下看到,数量少、个体比A大的血细胞是

[B]白细胞。

当人体有炎症时,该细胞的数量会增多。

(3)形状不规则,在低倍显微镜下,看不见的血细胞是血小板。

(4)脓的主要成分是死亡的【B】白细胞。

(5)能促进人止血和凝血的是血小板。

(6)能运载血细胞和运输养料、废物的是血浆。

36.某日,黑龙江省某煤矿一遇险矿工被困井下11天后成功获救。

下面是在救援及救治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请结合图示分析解答:

(1)遇险矿工的“求救声”刺激救援队员[6]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神经冲动被传递到(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2)矿工被救出时需用黑布遮住眼睛,因为突见光亮后[A]瞳孔不能迅速调节进人眼内光线的多少,导致[D]视网膜受到损伤。

适应后去掉黑布,光线经晶状体的调节在视网膜上成像,在(大脑皮层的)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3)被救矿工排便、排尿功能正常,说明脊髓的反射和传导功能正常。

(4)给矿工注射某些抗生素前要进行“过敏”试验,以防出现“过敏反应”。

引起“过敏反应”的抗生素在免疫学上称为抗原。

抗生素是由真菌产生的。

四、实验探究(每空1分共15分)

37.某生物小组的同学,为了验证细菌和真菌对植物的残枝败叶有分解作用,提出了三种实验方案。

三种实验方案的共同特点是:

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

实验过程中都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

方案1:

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暴露在空气中)。

方案2:

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放在自然条件下。

方案3:

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无菌条件下,乙组接种细菌和真菌后放在无菌条件下。

请分析:

(1)这个实验的变量是细菌和真菌,两组要用相同的树叶,原因是为了保证对照实验除了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

要保持树叶的湿润,说明细菌和真菌的生活需要水。

(2)请找出三个实验设计中的实验组和对照组。

方案一中,甲为对照组,乙为实验组;

方案二中,甲为对照组,乙为实验组;

方案三中,甲为对照组,乙为实验组;[来源:

学*科*网Z*X*X*K]

哪个方案更加严密,更能说明问题。

38、发展生态农业是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某年轻农民在驻村干部的帮助下,在自家菜园搞了一个小型农业生态系统:

地面养蘑菇,空中架箱养蚯蚓,顶上搭架种葡萄,同时用蚯蚓养鸡,鸡粪、猪粪汇集沼气池,沼气作燃料,沼渣当肥料,最大限度的利用了物质和能量,使0.25亩的土地产生了年产值几万元的收入。

⑴蘑菇的营养方式是。

⑵在蚯蚓养殖过程中,要保持架箱内一定的湿度,原因是。

⑶该农民的“自家菜园”可被称为“生态型菜园”,是因为鸡、猪粪尿先进入沼气池,利用

消除人粪尿中的病菌和虫卵,进行了无害化处理;同时在沼气池没有氧气的环境中,一些杆菌和甲烷通过把这些物质分解,产生的沼气可以用于做饭、照明、发电等;残渣、残液又是很好无公害的有机肥料,可供植物吸收和利用,最大限度的实现了物质资源化。

⑷生态型农业要求环保.、安全.、无毒害。

种植葡萄时,白粉虱会严重危害葡萄,为减轻葡萄虫害,又生产无公害葡萄的目的。

那么,我们就可以用性外激素来代替农药杀灭害虫,它可以干扰雌雄虫的,使雄虫无法辨别雌虫的位置,从而不能交配,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