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遥远的地方教案.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53427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那遥远的地方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在那遥远的地方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在那遥远的地方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在那遥远的地方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在那遥远的地方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在那遥远的地方教案.doc

《在那遥远的地方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那遥远的地方教案.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在那遥远的地方教案.doc

学科

音乐

课题

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

授课人

赵爱芳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欣赏学唱歌曲,简单了解调式,感受歌曲的旋律、情绪、情感,能有热情的情绪去演唱歌曲,感受青海民歌的风格。

过程与方法

通过听赏、学唱歌曲,归纳总结等方法,对歌曲的情绪情感进行挖掘、创作背景的拓展、等方法促进学生情感体验,进而达到体验感受青海民歌的风格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丰富学生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情操,让学生喜欢上中国的民歌。

教材分析

《在那遥远的地方》一课,是人音版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神州音韵》的一首必唱歌曲,是我国著名的被誉为“西部歌王”的音乐家王骆宾的名作。

王洛宾在1936年冬天根据哈萨克族民歌《哈依路亚——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来改编的。

《在那遥远的地方》为中国民歌鲜见的欧洲七声调式音阶。

优美抒情的上下两个乐句,朴素简洁的比兴歌词,自然和谐、生动流畅的旋律。

这首传世之作,从1939年问世便不经而走。

世界著名歌唱家罗伯逊、多明戈、卡雷拉斯等人,将这首歌曲作为保留曲目,唱遍了世界各地。

且2007年,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中,也特别选用这首歌曲搭载。

学生分析

学生虽然听赏学唱过很多音乐歌曲,但真正能触及内心深处的并不多,学生的思维,热情、情感没有深入音乐。

新课标强调情感的体验,也就是让我们能过音乐来拨动孩子的心弦,真正让孩子们体验到音乐的美感美妙,沁人心脾。

如何让音乐直击学生内心深处,从情绪的表现深入到情感的表达再到热情大方的表现,激发孩子们的演唱与表演欲望是我的教学设想。

重点

学唱歌曲,感受与体验歌曲情绪,能主动的参与互动教学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

听唱法情境法

难点

体验民歌的情绪,用热情的情绪去演唱歌曲,发展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

教学反思

音乐对人们思维、审美、品格、情操来说,有时是“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

音乐可以表达出人们的喜、怒、哀、乐。

世界中一切可以表达的原始的情感都可以通过音乐来传播。

这节课,还有很多值得反复推敲的地方,如:

教师课堂的应变;教师对学生的音乐素养与音乐底蕴的培养;如何在这节课中更体现音乐性,挖掘歌曲中的旋律特色等等。

设计目的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及反馈

从步入教室开始,欢快喜庆的情绪包围,激发学生学歌的热情

由《青春舞曲》引出王洛宾的青海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

对歌曲进行听赏、学唱,亲自感受、体验、青海民歌的风格特点。

鼓励学生的积极参与意识进一步体会民歌情绪,从心里激发出对民歌的喜爱之情。

亲自感受民歌的魅力,有感而发深层次体验。

此环节的设计意图在于激励学生脚踏实地、努力进取,为祖国的民歌艺术发扬光大。

一、创设情境

1、播放背景音乐《青春舞曲》,学生进入教室。

2、师弹琴示意上课、起立,师生问好致意。

3、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刚才老师大课间播放的背景音乐歌曲名字叫什么?

那个地方的民歌,谁的作品?

(青春舞曲,新疆维吾尔族,王洛宾)

师:

哎,对了,今天老师带你们走进西部,走进“西部歌王”王洛宾的音乐作品青海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

二、教唱歌曲

1、初听歌曲,整体感知

播放歌曲,听赏,谈初听印象

师:

欣赏完第一遍后,请你谈一谈歌曲给你留下的第一印象。

生谈……

师小结:

旋律:

优美舒展

情绪:

热情抒情地

2、复听歌曲再次熟悉旋律,小声哼唱

(1)想一想:

歌词中是怎样描绘姑娘的美丽的?

(小脸像太阳,眼睛像月亮)

(2)歌词之间有什么联系?

(一段、二段用形象的比喻赞美姑娘的美貌

三段、四段则表达青年对姑娘真挚的爱情)

3、分析学唱歌曲

(师幻灯出示歌谱)(跟琴学唱)

1、简介歌曲1=D4/4

变音记号:

“#”—升号:

表示将基本音级升高半音。

记载在音符左边的变音记号叫做“临时变音记号”它对该记号之后本小节之内同高度的音有效。

2、重点节奏练习

X.XX

3、《在那遥远的地方》为中国民歌中鲜见的欧洲七声调式音阶。

优美抒情的上下两个乐句,朴素简洁的比兴歌词,自然和谐、生动流畅的旋律。

这首传世之作,从1939年问世便不经而走。

世界著名歌唱家罗伯逊、多明戈、卡雷拉斯等人,将这首歌曲作为保留曲目,唱遍了世界各地。

4、发声练习:

(趣味性)

12345-|56711-|17655-|54321-||

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眉毛像弯月眼睛明又亮

2、视唱简谱老师弹琴学生跟唱。

3、学生填词跟琴模唱,注意旋律的准确性(用心听)

4、老师伴奏,学生放声高歌,注意咬字吐字及气息控制。

5、学生分组跟伴奏热情的有感情的师生合唱。

(加进打击乐器伴奏)

6用多种形式演唱歌曲:

男女对唱,独唱,小合唱等。

7、写作背景王洛宾的写作动机

《在那遥远的地方》是西部歌王王洛宾在1939年创作的一首至今仍被广为传唱的歌曲。

2007年,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中,也特别选用这首歌曲搭载。

这首歌曲的曲调源于哈萨克族民歌。

1939年秋,王洛宾受马步芳委派,协助电影艺术家郑君里在青海湖畔拍摄纪录片《民族万岁》时,认识了藏族姑娘卓玛,她是当地一位藏族千户的女儿。

三天的相处,活泼美丽的卓玛给王洛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回西宁的路上王洛宾怅然若失,借助民歌的旋律写成了这首传世之作。

8、一起走进王洛宾(幻灯片展示)

王洛宾一生收集整理创作了1000多首歌曲,改编翻译了十几个民族的700多首民歌。

先后出版了8本歌曲集,英语版歌曲3册,3部歌剧音乐创作。

王洛宾是现代中国第一个用汉语编写维吾尔、哈萨克等民族歌曲的汉族音乐家。

被誉为中国西部“民歌之父”。

“世界上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王洛宾的歌”。

王洛宾之所以被公认为是传播新疆音乐的代表人。

他有机地取舍、提炼、熔铸民族音乐歌舞的调式、曲式、节奏、旋律与歌词、衬句、创作歌曲优美抒情,铿锵高昂,热烈欢快,幽默风趣,富有歌唱性和艺术魅力。

既保留了原来音乐的气质,又升华到专业创作的境地,达到了雅俗共赏的社会效应。

这是王洛宾作品长期被当作民歌,跨越时空久传不衰的根本原因。

王洛宾的歌曲为西部少数民族和内地汉族人民心灵沟通,架起了一座桥梁。

王洛宾曾经将他的毕生精力献给祖国的大西部这块热土,为发展和传播中华民族的音乐艺术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9、创编活动(观看音乐大师课迪利亚精彩视频学生主动参与,进一步感受民歌的情绪风格特点)加进肢体语言,打击乐器,把音乐课氛围推向高潮。

三、音乐活动(交流-讨论-展示)

1、唱唱自己喜爱可内外的民歌。

2、归纳总结课上收获,及民歌更深层次的东西.

四、拓展升华

师:

唱着王洛宾的歌,饱览祖国西部壮丽的山河,体会西部音乐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有千万华夏子孙,激起对祖国边疆、对西部生活的美好向往,你们看!

在西部大开发胡带动下,贫瘠的土地上开垦出了肥沃的梯田;黄河大桥巍然耸立;高速公路穿过高原;南水北调工程已经启动……祖国的西部正一步步走向繁荣。

我国著名的歌唱家宋祖英将民族带到了维也纳演唱大厅,让西方朋友再次瞩目中国。

王洛宾说的好“最美的音乐就在自己的国土上,著名的音乐家冼星海也说过要了解中国音乐就必须研究中国的民歌。

这就要求我们同学们传承中国民族优秀音乐文化。

大胆走近它、采撷它!

因为我们是炎黄子孙我们是龙的传人!

我们深深地爱着您,这片多情的土地!

(播放歌曲多情的土地)

《在那遥远的地方》

——音乐教学设计

姓名:

赵爱芳

涞源县第二中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