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科经验交流材料.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4534416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学科经验交流材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音乐学科经验交流材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音乐学科经验交流材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音乐学科经验交流材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音乐学科经验交流材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音乐学科经验交流材料.doc

《音乐学科经验交流材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音乐学科经验交流材料.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音乐学科经验交流材料.doc

音乐教师经验交流材料

课程的实施需要课程资源的强力支持,发现和利用课程资源,对课程资源进行有效整合,为教学服务课程资源才有价值。

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从现实中去寻找有关资源,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高度,有利于改变学习方式的高度,有利于教师与学生成长的高度对其进行有效整合。

下面就我在新课程改革中的一些认识分几个方面和大家交流一下:

自课改这股热浪吹起以后,我们教师不仅参加了多次的新课程学习班,而且还观摩了好多优质课。

通过学习及实践,使我受益匪浅。

体会最深的是: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教师在新课堂的推行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新的课程标准要靠教师去实现,新的教学方法和规范要靠教师去探索。

教师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

对此,我想谈谈个人的浅见。

1、积极的组织者

在新课程中要确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地位,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的指导决定着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程、结果和质量,起着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

传统教育,以教师为中心,不适当的强调教师的权威和意志,把学生看成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而新课程强调学生是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的学习主体,教学活动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

《音乐课程标准》提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艺术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提倡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完善评价机制等崭新的音乐教育理念。

如何根据这一理念设计、组织课程及在课堂中实现这些理念,是教师探讨、研究、实践的核心问题。

2、平等的合作者

在新课程的课堂上,师生之间的合作是极为重要的。

没有合作的教学是难以实施新课程的,或者说是无法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的。

这就要求教师要从讲台上走下来,成为学生的合作者。

不仅是身体走下来,心灵也要走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交流,与学生一起活动,与学生一起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

观摩我校一名老师的科学实验课,她上课的资料很多都是由学生收集的,这种教学方式给我的触动很大。

通过多次的教学实践,认为高年级的学生完全可以参与教学,帮助教师收集资料。

而且,学生收集的资料和信息往往比老师还丰富,拿着自己的资料互相交流时,学习气氛十分活跃。

事实上,教师比学生知道得多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那个神话早已被学生打碎了。

如果教师再去维护所谓的“师道尊严”地位,只能被新课程无情地淘汰。

教师与学生合作,既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也是一种人文的关怀。

在课堂教学中做学生的合作者,在与学生的合作中参与,在参与中与学生交流。

教学过程是一种交往性的活动。

交往可以激活思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

新课程为师生之间的交往预设了广阔的空间,期望教学能成为真正的交往活动。

所以,教师在新课堂上的角色,应该是与学生平等的交流者。

惟有平等,才能调动起学生交流的积极性,才有利于交流的顺畅。

同时,教师还要重视学生之间的交流,做学生之间交流的沟通者。

3、谦虚的倾听者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既是一种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更是一种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

教师必须转变观念,转变角色,从一个教人者转为学习者,转为和学生并肩的共同探究者,在共同探究中共同发展。

翻开新教材第一册的教参,在最明显的地方提示我们,教学中不可出现“要这样做”、“不要这样做”的限定式语言,更不能随意用“对”与“错”来评定学生的课堂表现,因为这样与“你想怎么做”、“你要怎么做”的启发式教学思想相悖。

在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孩子思维的闪光点,善待孩子的意见,千万不能打击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做一个谦虚的倾听者,是在新的观念指导下的教师角色转变问题。

4、真诚的赏识者

在现代教育中要重视赏识孩子,这是每个教师都应该明白的道理,在新课程的课堂上,教师要真正做到赏识每一个孩子。

例如,在歌曲创编时,学生经常会拿着一堆“电话号码”让我“欣赏”,这时我会让学生唱,我来记谱,给学生的“作品”编写节奏。

又比如,在歌舞表演活动中,我总是对学生说:

“同学们自己编的动作最优美。

”这种赏识孩子的方法,激发了孩子的进取心,强化了其优良行为。

教师成为学生的赏识者,就会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件小事。

既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又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与运用方法上的优良行为,还要关注和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课程的目的:

促进学生个性的张扬。

5、个性张扬的促进者

教育本身上应该是民主的,只有民主的教育,才会有个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惟有自我意识的觉醒,才能有个性潜能的释放。

所以,教师要重视营造民主的氛围,做学生个性张扬的促进者,让每个学生在民主的氛围中都得到尊重,有发言权,积极进取,进而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在学生中,有一些这样的孩子,他们很喜欢音乐,但他们却不喜欢音乐课本里的内容,而是在生活中积累了很多流行歌曲,对于这样的学生我们也不能忽略,只要是健康、向上的歌曲,在课堂的最后几分钟,给他一个“小舞台”,让他表演自己的才能,再教他“一两招”,既使他在愉快的氛围中张扬个性,又会让他不再“小看”只会唱儿歌的老师。

对于教师而言,有了新课程理念,还要在实践中磨练,才能生出教育机智来。

处理好一些课堂上出现的“偶发事件”。

在我的学生中,有一些低年级的孩子,学唱歌曲时经常会“手舞足蹈”,引得同学们哄堂大笑,老师问他干什么,他一脸认真理直气壮地说:

“我在跳舞。

”如果教师意识到这也是他的一种音乐体验,就可以让学生表演或与教师一起表演,使其个性得到张扬。

教师充分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当好促进者,就能实现新课程的使命,使学生生动活泼、充分自由的发展。

穆棱市下城子第二小学 刘娅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