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中国行政史》本科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4064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0.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中国行政史》本科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自考《中国行政史》本科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自考《中国行政史》本科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自考《中国行政史》本科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自考《中国行政史》本科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自考《中国行政史》本科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自考《中国行政史》本科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自考《中国行政史》本科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自考《中国行政史》本科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自考《中国行政史》本科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自考《中国行政史》本科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自考《中国行政史》本科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自考《中国行政史》本科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自考《中国行政史》本科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考《中国行政史》本科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自考《中国行政史》本科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考《中国行政史》本科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自考《中国行政史》本科试题及答案Word文件下载.docx

  【答案】C

  【解析】秦灭六国后,在地方政府行政体制上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4.两汉时期,由皇帝考核丞相、三公。

在皇帝不亲政事的情况下,代皇帝行使考核权的是()。

  A.尚书

  B.丞相

  C.太尉

  D.御史

  【答案】A

  【解析】两汉时期,由皇帝考核丞相、三公。

在皇帝不亲政事的情况下,由尚书代皇帝行使考核权,并交皇帝核准。

  5.魏国建国之初,魏文帝接受陈群建议而实行的选官制度是()。

  A.三公九卿制

  B.九品中正制

  C.三省六部制

  D.三公宰相制

  【解析】魏国建国之初,魏文帝接受陈群建议而实行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

  6.魏晋时期,官员的升迁完全凭借()。

  A.门资

  B.政绩

  C.口碑

  D.年资

  【解析】魏晋时期,官员的升迁不是依据才能和政绩,而是完全凭借门资。

  7.在唐朝决策文书中,对具体行政事务的指令性文件称为()。

  A.册书

  B.制书

  C.敕

  D.诰

  【解析】唐朝决策文书:

册书、制书、敕。

册书:

立皇后、太子、封诸王所用,竹简书写;

制书:

颁布重大行政命令,黄麻纸书写;

敕:

对具体行政事务的指令性文件,黄麻纸书写。

  8.我国历史上正式开科取士,确立科举制度,始于()。

  A.唐玄宗时期

  B.武则天时期

  C.隋文帝时期

  D.隋炀帝时期

  【解析】隋炀帝大业年间正式开科取士,从此确立科举制度,并成为以后整个封建社会中晚期选官制度最主要的方式。

  9.宋朝中央行政体制中处理军政军令事务的机构是()。

  A.太尉府

  B.中书门下省

  C.枢密院

  D.三司使

  【解析】宋朝中央行政体制实行两府三司制,由中书门下处理日常行政事务,枢密院处理军政军令事务,三司使掌管财政事务。

  10.辽朝契丹及其他游牧族出身的官吏的主要人仕门径是通过()。

  A.举荐

  B.世选

  C.科举

  D.门荫

  【解析】辽朝契丹及其他游牧出身的官吏主要以世选作为入仕的门径。

世选是指具有世选特权的家族中按某些标准挑选一个合格的人来继承某一官职和爵位。

  11.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是()。

  A.中书省

  B.尚书省

  C.门下省

  D.内侍省

  【解析】元朝中央设中书省总理政务,枢密院掌管军事,它们分别是元朝的政务中枢和军事中枢。

中书省作为最高行政机关;

枢密院主管军级大事和武官人事,是最高军事中枢。

  12.在明朝地方政府行政体制中,省的派出机构是()。

  A.府

  B.路

  C.县

  D.道

  【解析】明朝地方行政区划分省、府(直隶州)、县(属州)三级,另在省下设道作省的派出机构,主要行使监察职能。

  13.明朝中央政府最主要的职能部门是()。

  A.司礼监

  B.六部

  C.五军都督府

  D.大理寺

  【解析】六部是明朝中央政府最主要的职能部门。

  14.清朝为管理蒙古、回部和藏族事务而新增设的中央机构是()。

  A.通政司

  B.鸿胪寺

  C.理藩院

  D.宣政院

  【解析】理藩院是清代管理蒙古、回族、藏族事务而新设的中央机构。

  15.清朝规定,政府各机构吏员经过五年服务后,可参加考试,考试合格后,即可出任官职,这种入仕途径被称为()。

  A.吏道

  B.荐举

  C.捐纳

  D.荫叙

  【解析】吏道,吏员入仕也是获得任官资格的途径。

清朝规定,政府各机构吏员经过五年服务后,可参加考试,考试合格后,即可出任官职。

  16.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于1905年组成的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是()。

  A.中国光复会

  B.中国华兴会

  C.中国兴中会

  D.中国同盟会

  【解析】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先后建立了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科学补习所等革命团体,1905年组成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17.1908年8月27日,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以九年为限,同时颁布()。

  A.《钦定宪法大纲》

  B.“明定国是”诏书

  C.《十九信条》

  D.“预约变法”上谕

  【解析】1908年8月27日,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以九年为限,同时颁布《钦定宪法大纲》。

  18.辛亥革命爆发后,独立各省都成立了军政府,其中福建军政府属于()。

  A.总统制类型

  B.内阁制类型

  C.议会制类型

  D.委员会制类型

  【解析】辛亥革命爆发后,独立各省都成立了军政府,亦称都督府。

各省行政体制极不统一,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是湖北类型,湖北军政府属于总统制类型的省政府;

二是福建类型,福建军政府是一种比较典型的内阁制类型的省政府。

  19.1915年12月,在云南首举反袁大旗,发起护国讨袁运动的是()。

  A.陆荣廷

  B.伍廷芳

  C.蔡锷

  D.唐维尧

  【解析】1915年12月25日,正当袁世凯加紧复辟帝制的时候,蔡锷在云南首举反袁大旗,发起护国讨袁运动【考点】南京临时政府的行政管理-南京临时政府行政体制的延续

  20.袁世凯为了有效地作出决策而专门设立的辅弼机构是()。

  A.奏事处

  B.咨议局

  C.筹安会

  D.政事堂

  【解析】袁世凯为了有效地作出决策,专门设立政事堂作为辅弼机构。

  21.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设立的两个民族地方政府是()。

  A.蒙古和西藏

  B.蒙古和宁夏

  C.新疆和西藏

  D.新疆和绥远

  【解析】南京国民政府为巩固其统治地位,对省级行政区划进行了初步的调整。

调整后南京国民政府省级行政单位的种类和数目:

全国有28个省,6个特别市(南京、上海、北平、天津、青岛、西安)、2个特别行政区(东省、威海卫)、2个民族地方政府(蒙古、西藏)共38个省级行政单位。

  22.1941年12月初,中共中央根据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的建议所发出的指示为()。

  A.反对浪费

  B.自力更生

  C.精兵简政

  D.生产自救

  【解析】1941年12月初,中共中央根据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的建议,发出“精兵简政”的指示。

  23.1948年3月至5月,南京政府召开“行宪”国民大会,其中心议题是()。

  A.改组国民政府

  B.选举总统和副总统

  C.整顿吏治

  D.整编全国军队

  【解析】1948年3月至5月,南京政府召开了以选举总统和副总统为中心议题的“行宪”国民大会。

蒋X石和李宗仁被选为总统和副总统,并颁布了《中华民国总统府组织法》,由此正式确定所谓“宪政体制”。

  24.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国家权力机关是()。

  A.政治协商会议

  B.工农兵代表大会

  C.苏维埃代表大会

  D.人民委员会

  【解析】人民委员会是国家权力机关——苏维埃代表大会及其选出的中央执行委员会的行政机关,在行政组织系统中居于最高领导地位。

  25.抗战时期,边区政府的法定监督机构是()。

  A.参议会

  B.群众团体

  C.边区党委

  D.行政监察专员公署

  【解析】参议会是政府的法定监督机构。

  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26.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特殊行政区主要有()。

  A.侯国

  B.王国

  C.属国

  D.侨州郡县

  E.左郡县

  【答案】BDE

  【解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特殊行政区主要有三种:

王国、侨州郡县、左郡县。

  27.明朝对乡村的管理主要采取()。

  A.保甲制

  B.里甲制

  C.乡老人制

  D.里社制

  E.土司制

  【答案】BC

  【解析】明朝对乡村的管理主要采取乡老人制和里甲制并行的统治方法。

  28.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参议院法》的规定,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对政府的监督方式有()。

  A.质问

  B.弹劾

  C.查办

  D.纠举

  E.建议

  【答案】ABCE

  【解析】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和《参议院法》的规定,临时参议院对政府的监督方式有四种:

质问、弹劾、查办、建议。

  29.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县以下“民意机关”有()。

  A.市民大会

  B.乡(镇)代表会

  C.区民大会

  D.甲民大会

  E.保民大会

  【解析】县以下“民意机关”有乡代表会、保民大会和甲民大会。

  30.抗战期间,边区各级行政人员的主要任用方式有()。

  A.选举制

  B.简任制

  C.委任制

  D.转任制

  E.聘任制

  【答案】ACE

  【解析】抗战期间,边区各级行政人员的主要任用方式有选举制、委任制和聘任制三种方式。

  三、名词解释题

  本大题共5小题。

每小题3分,共15分。

  31.内外服制

  【答案】内外服制—是一种二元统治体制,即将统治分为“内服”和“外服”两大部分,采取不同的统治方式和组织形式。

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区域,即王畿所在地;

外服指诸侯国统治的区域,其范围由王畿向四面八方延伸。

  32.两府三司制

  【答案】两府三司制—两宋时期是君主****权力不断强化的时代,由于皇权不断发展,相权则进一步遭到削弱。

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分掌文、武,称为“两府”,另设独立执掌全国财政的三司使,又称“计相”。

故一般将宋代中央行政体制称为两府三司制。

  33.封驳制度

  【答案】封驳制度—内阁在行政决策过程中除有票拟权,还有封驳权,即内阁如认为皇帝诏书因不合时宜而不便下达时,可将诏书封还加以驳正。

  34.中央设计局

  【答案】中央设计局是抗战期间国民政府决策的技术系统。

国防最高委员会为了有效地行使职权,加强对国家事务的管理,根据“行政三联制”的原则,于1940年冬设立了中央设计局。

中央设计局由最高国防委员会委员长兼任总裁。

央设计局主持设计的机构是审议会。

  35.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答案】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

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选举了临时中央政府—中央执行委员会和人民委员会,正式宣告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诞生。

  四、简答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与西欧封建社会相比,中国封建社会行政管理具有哪些特点?

  【答案】

(1)第一,君主****体制时间长(2000多年);

  

(2)权力集中的程度高;

  (3)思想控制方法不同;

  (4)相对完善的官僚体系(官吏的选拔、任用、俸禄、考评、退休等严密而完善的官僚制度)。

  37.简述汉景帝“易损诸侯,减黜其官”措施的要点。

(1)诸侯王不得享有治权,剥夺了诸侯王在封国内的行政权,仅能享有封地的租税;

  

(2)减损王国官吏的数量和地位,改变了王国与中央在体制上的对等地位;

  (3)将王国官吏的任免权收归中央。

  38.简述清朝时官员回避制度的主要类型。

(1)亲族回避:

凡有祖孙、父子、叔侄和兄弟关系的人不能在同一机构任职,职务较低者回避。

地方官回避更严,凡有五服以内的亲属关系及外姻亲属关系、师生关系者均要回避;

  

(2)职务回避:

如户、刑二部中负责各省事务的司级长官必须回避,即处理某省业务的机构中不能有本省籍的官员;

  (3)地区回避:

地方官必须回避籍贯所在的本省,且不允许在邻省五百里以内的地区任地方官。

  39.简述清朝盛京改制方案的主要内容。

(1)削盛京五部为兵刑两部,使其与管旗地官庄行政,同时裁去府尹,由盛京将军兼管兵、刑两部及奉天事务,这样,盛京将军以奉天总督身份统辖旗、民文武,事权统一;

  

(2)在地方州县官员选用上,破除满汉界限,量才而用,并将办理地方案件之权归于州县,不再与城守尉等旗官会办,从而削减八旗组织对地方行政管理的管辖权限。

  40.简述解放区干部考核和奖惩的主要特点。

(1)把对敌斗争的表现作为干部考核和奖惩的主要条件。

  

(2)重视司法干部的考核和奖励。

  (3)严厉惩治干部的贪污行为。

  五、论述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1.试述唐朝统治者针对隋制尚书省权利过大所采取的调整措施。

(1)一是压抑尚书省地位,使之完全变成奉行机构。

首先是将宰相议事之所从尚书都省搬出,致使尚书省地位骤降。

其次是剥夺尚书仆射的决策参与权,规定尚书仆射如不加“同三品”、“同平章事”便不能充当宰相,使尚书省长官更丧失宰相的资格,尚书省完全成为奉行机构。

第三在尚书省内部进行权力调整,以架空尚书省长官的行政权。

  

(2)二是提高中书、门下两省的地位。

首先将宰相议事之所迁往门下省,并改称政事堂,后又迁往中书省,此举提高中书、门下的地位。

其次是扩大了中书、门下两省的职权,中书舍人对口处理尚书六部来文,并负责提出处理意见,其中兼草拟诏旨的“知制诰”有权封还尚书仆射的进呈文件,并有权参加宰相会议。

门下省对皇帝诏敕也可以“涂归”。

  42.试述北洋军阀时期行政执行的基本趋向和混乱的原因。

(1)行政执行的两个基本趋向:

①决策能否执行往往以掌权军阀的意志为依归。

符合掌权军阀意志的决策,即使完全违背民意也能畅通无阻,不符合掌权军阀意志的决策,即使完全符合民意也寸步难行。

②决策能否执行以掌权军阀的实力消长为依归。

当掌权军阀的实力得势时,即使是错误的决策也能够顺利执行;

当掌权军阀的实力失势时,即使是正确的决策也无人去执行。

  

(2)造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行政执行混乱的原因:

  ①体制混乱,权限不清;

②政出多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

③内阁派系复杂,互相牵制;

④内阁更迭频繁,政局动荡。

在北洋军阀统治的16年中,内阁更迭了40余次。

每次内阁的变动都带来一次政局动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