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教案20篇种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4250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6 大小:45.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班科学教案20篇种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中班科学教案20篇种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中班科学教案20篇种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中班科学教案20篇种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中班科学教案20篇种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中班科学教案20篇种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6页
中班科学教案20篇种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6页
中班科学教案20篇种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6页
中班科学教案20篇种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6页
中班科学教案20篇种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6页
中班科学教案20篇种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6页
中班科学教案20篇种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6页
中班科学教案20篇种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6页
中班科学教案20篇种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6页
中班科学教案20篇种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6页
中班科学教案20篇种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6页
中班科学教案20篇种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6页
中班科学教案20篇种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6页
中班科学教案20篇种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6页
中班科学教案20篇种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6页
亲,该文档总共4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班科学教案20篇种子.docx

《中班科学教案20篇种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班科学教案20篇种子.docx(4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班科学教案20篇种子.docx

中班科学教案20篇种子

  《中班科学教案20篇种子》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中班科学教案20篇种子!

  【活动目标】

  1、幼儿学会通过各种感官感知种子的外观,激发种植的兴趣。

  2、引导幼儿猜想种子的播种方法,并学会记录。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4、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

  【活动准备】

  西瓜、西瓜籽、记录表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1、导入

  

(1)小朋友看这是什么?

(西瓜)

  

(2)它是从哪里来的?

(地里长出来的)

  (3)是怎样长出来的?

(西瓜籽)

  (4)西瓜籽藏在西瓜的什么地方呢?

(西瓜肚子里)

  (5)解剖西瓜让幼儿观察

  2、观察

  将一粒西瓜籽放在投影上让幼儿详细观察。

  师:

你观察到的西瓜籽是什么样的?

幼儿描述

  过渡:

刚才我们和西瓜籽是用眼睛做朋友的,你们还想和他怎样交朋友?

  3、分组接触西瓜籽,让幼儿在看、摸、闻的过程中进一步的了解西瓜籽。

  

(1)集中,让幼儿说说你是怎样和西瓜籽较朋友的?

(看、摸、闻)

  

(2)让幼儿说说看、摸、闻到了什么?

  小结并过渡:

小朋友和西瓜籽交朋友时发现了这么多的秘密,西瓜籽闻起来香香的,摸上去很光滑,西瓜籽还有许多的秘密,小朋友猜猜西瓜是怎样往土里种的。

  4、幼儿猜想种子的种植方法并记录。

  结束:

今天小朋友真棒发现西瓜这么多的秘密,过几天我们就要一起去种西瓜。

  活动反思:

  让他们了解它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并让他们知道泥土有很多的养分,是许多动植物生存的基础,活动中幼儿乐于发现、主动参加科学活动,学会运用各种感官观察、比较。

幼儿对本次活动充满了积极探索的乐趣。

  关注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教学活动中也体现幼儿的经验。

根据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宜性、个性化。

依据本班幼儿的实际,在研究和把握本班幼儿身心发展的实际水平、发展需要和可能性的基础上,确定幼儿进一步发展的潜力、方向和步伐。

同时,老师们关注本领域的核心价值,给孩子们一个最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活动背景:

  在一次午餐吃水果活动中,一小朋友拿着手里的香蕉来问我:

“老师,这香蕉里面黑黑的、一点点的是什么?

”“老师,这个可以吃吗?

”我问全班的小朋友:

“你们谁知道香蕉里面黑色的小点是什么吗?

”有小朋友说:

“这一定是香蕉快要烂了,香蕉变了颜色就不能吃了。

”马上有小朋友说:

“不对,这是香蕉的种子,我爸爸教过我的”我肯定并表扬了这个小朋友。

看着小朋友将信将疑的神态,我设计科学活动“找种子”,让幼儿通过操作观察,了解种子的奥秘,萌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各种活动,知道水果、蔬菜等都有种子。

  2、对种子产生探索兴趣,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萌发对科学、对大自然的兴趣。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中班科学游戏教案《找种子》

  活动准备:

  1、准备苹果、香蕉、橘子、西瓜、南瓜、西红柿、葡萄等水果。

  2、幼儿每人一份操作纸,各种种子若干。

  3、视频转换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昨天老师带小朋友去参观了我们的蔬菜园地,看到了许多碧绿碧绿的蔬菜,你们知道吗?

这些蔬菜是由什么长出来的吗?

  老师总结:

这些蔬菜是由一颗颗小小的种子长出来,我们平时吃的水果也是由种子发芽的结果的。

  (评析:

从幼儿熟悉的生活经验入手,引出课题,显得自然而亲切,一个小小的问题,既集中了幼儿的注意力,明确了活动主题,又增强了学习兴趣。

  二、找种子

  1、师:

今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蔬菜和水果,要请你们用自己的小眼睛找找看,他们有没有种子,找到后,看一看,和同伴说一说,种子它藏在哪里?

是什么样?

(幼儿自由探索)

  (评析:

在探索活动中,幼儿对种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对瓜果左看右看,有的用手摸摸,有的用手捏捏,有的用鼻子闻闻,有的交头接耳,相互交流,每个幼儿都处于积极的探索中。

  2、幼儿交流探索的发现。

  

(1)、谁愿意上来告诉大家你找到了什么种子?

  幼儿一:

我找到了苹果的种子。

  师:

我们大家来看看苹果的种子的什么样子的?

  幼儿:

苹果的种子是黑黑的,小小的。

  (评析:

教师让幼儿找出种子并放在视频转换仪下进行展示。

通过视频转换仪放大了种子,幼儿很清晰、明确地观察了种子的外形特征。

  幼儿二:

我找到了西瓜的种子。

  师:

西瓜的种子是什么样子的?

(评析:

当幼儿看见西瓜的种子的时候很兴奋,原来西瓜的种子就是我们在超市里买到的西瓜籽,它可以吃呢。

  用同法和幼儿一起观察橘子、黄瓜、西红柿、葡萄的种子。

  

(2)、师:

有谁找到香蕉的种子吗?

  幼儿一:

香蕉是没有种子的。

  幼儿二:

我找到香蕉的这个小黑子。

  师:

其实香蕉它也有种子,这些小黑点就是它的种子,只不过是他们退化了,现在的农民伯伯非常聪明,用科学的方法不用种子也能种香蕉,所以香蕉的种子就慢慢退化了。

  (评析:

香蕉的种子具有特殊性,幼儿很少了解,通过单独提出,幼儿了解香蕉种子的独特性,达到了教学目标。

  3、我们知道苹果、黄瓜都有种子,老师告诉你们,除了这些,还有许多瓜果、蔬菜都有种子,小朋友以后长大了就会慢慢知道了。

  (评析:

在本次探索活动中,幼儿积极讨论,主动询问,了解了各种瓜果蔬菜的种子的特征。

  三、操作活动:

种子和果实匹配。

  1、师:

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小卡片,上面有各种果实,旁边有各种种子,请你们给这些果实找种子,找到后把种子贴在果实的下面。

  (评析:

教师为幼儿设计一份记录表格,表格的上面是各种果实,考虑到种子的外形特征,教师在下面用双面胶带贴着,幼儿找到种子后就可以把种子贴在胶带上,这样方便了展示。

  2、幼儿交流活动结果,并且请集体检查操作结果的正确。

  师:

谁愿意上来告诉大家你的发现?

我们一起看看他找的种子对不对?

  (评析:

幼儿从感知到接受、理解,而教师设计这一环节,不但能检查幼儿的学习的结果,还使幼儿学习知识得到进一步的巩固。

  四、活动延伸:

  1、种子发芽实验。

  2、种子贴画。

  教学反思

  在这一活动课中,我的取材来源于幼儿身边的事物,平时幼儿能容易接触到的材料,让幼儿感受知科学就在身边。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能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特别是在看视频教材的时候,看到了很多都是身边的植物,让幼儿有很大的兴趣。

在操作过程中,有些乱,有的幼儿没能按照老师的指令挑选种子,由于太兴奋了,选了很多的种子混合在一起。

在说出种子名字的时候,有的孩子选出了自己喜欢的种子,但是说不出它的名字,在我的引导下,让孩子们能够认识了它们的名字。

在按种子的特征来选取种子的时候,个别孩子没能按照特征来选取,还是选取了自己喜欢的种子,可能是教师引导的不够,总之整个活动层次清楚,层层递进,从易到难,逐步解决教学重点,让幼儿在与种子宝宝交朋友的过程中掌握知识。

  一、活动目标

  1.了解花生的组成结构,认识花生的生长过程。

  2.学习从内向外有序的观察。

  3.愿意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自己对花生的认识。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5.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二、活动准备

  每组准备一小筐花生、投影仪、花生的生长过程图片(发芽、长大、开花、结果)、铅笔、记录纸(每人一份)、各类花生制成的食品。

  三、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激发幼儿兴趣。

  

(1)教师(出示布袋):

"我的袋子里有一样东西,我要让你们来摸一摸,看看你能不能猜出是什么?

"

  

(2)个别幼儿上台隔着布袋摸一摸并说出自己的猜测。

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猜测及理由。

  (3)教师倒出布袋中的东西证实幼儿的猜测结果。

根据幼儿猜测的理由初步印证花生的外部特征。

如:

硬硬的、麻麻得不光滑。

等等。

  2.幼儿进行探索活动。

  

(一)探索花生的外部特征。

  

(1)每桌发放一筐花生。

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拿到的花生的外型特征。

幼儿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说出自己的发现。

  教师:

"每人拿出一颗花生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

先看看花生长的什么模样?

"教师:

"花生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教师:

"最后我们来闻一闻,花生是什么味道?

"

  

(2)教师小节:

把幼儿对花生外型的感知进行总结。

  把幼儿的观察结果对照投影仪上的实物说一遍。

花生的外壳颜色是乳白色的,样子像麻花、摸起来麻麻的、不光滑。

  教师:

"刚才我们看到的、摸到的都是花生最外面的样子。

在花生的硬壳壳里是什么样子的呢?

你想知道吗?

"

  

(二)探索花生的内部特征。

  

(1)教师:

"花生里面是什么样子的呢?

"(幼儿回答)"是你猜的,还是你看到的?

""怎样打开花生?

"(幼儿说出自己的方法)

  

(2)剥开花生。

  教师:

"用你自己的方法打开花生,并把你的发现记录在纸上。

"

  (3)幼儿剥花生并观察记录。

  教师巡视幼儿活动情况并给予适当指导。

  (4)幼儿说自己的观察结果。

  教师把幼儿的观察记录放在投影仪上,让其对照自己的记录向大家介绍自己的观察结果。

  (5)幼儿在记录方法上会有所不同,教师在引导幼儿说观察结果时可适度引导幼儿说一说自己的记录方法。

  三、利用投影仪集体观察花生剥开后的各部分及生长过程。

  

(1)教师对照花生的实物从外向内介绍花生。

  

(2)教师:

"花生是生长在哪里的?

"(幼儿回答)

  (3)教师把花生的生长过程的图片利用投影仪向幼儿呈现。

  教师对照图片向幼儿介绍花生的生长过程。

以及根据花生的结果实时的特点,向幼儿介绍花生又叫"落花生"。

  四、讨论了解花生的用途。

  

(1)教师:

"人们很聪明,不仅知道花生可以吃,还把花生制成了各式各样的美味食品。

你知道花生以做什么食品呢"引导幼儿说出生活中看到的、吃到的花生制品。

  

(2)教师可以向幼儿介绍花生的药用价值。

如:

花生红皮可治疗贫血、胃不好的人常吃花生可以养胃等等。

  教学反思:

  幼儿园科学活动强调的是孩子借助于教师的指导和自身所从事的活动,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操作和感知,不断发现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

让孩子在已知的基础上自主探索未知,在不断尝试中取得成功,最终获得知识。

  活动目标:

  1、认识常见的种子,比较其异同。

  2、学习种植的基本技能,体验劳动的快乐,培养幼儿的持久观察力及爱护植物的感情。

  3、会正确使用一些简单的种植工具:

铲子、水壶等。

  4、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现、探索和交流的兴趣。

  5、能在情景中,通过实验完成对简单科学现象的探索和认知,乐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所发现的结果。

  活动准备:

  1、收集几种种子,在自然角做发芽实验。

  2、一些简单的种植工具。

  3、蚕豆生长的图片,让幼儿事先了解蚕豆的外形特征、生长过程和种植的季节。

  活动过程:

  1、认识各类种子:

  师:

“小朋友拿来了这么多豆豆,现在请小朋友帮忙拣一拣,把相同的豆豆放在一个碗中。

”(幼儿动手操作)“你分出了几种豆?

你认识吗?

”“对,它们是蚕豆、黄豆、红豆。

”“仔细比一比,蚕豆、黄豆、红豆的样子是什么样的?

有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哪些地方是不一样的?

  教师小结:

它们都是豆,表面很光滑,圆圆的、捏上去硬硬的,都可以当种子。

不同的地方是有的大、有的小,颜色不一样,吃起来的味道也不一样。

  2、了解蚕豆的生长过程,知道秋天是播种蚕豆的好季节。

  师:

“豆豆是怎么长出来的呢?

”教师出示蚕豆的生长过程图,让幼儿观察。

“刚才小朋友看了图片,了解了种子生长的过程,现在请你和好朋友一起讨论:

种子生长需要什么?

什么季节是播种的好季节?

  教师小结:

植物生长需要水、阳光、空气、土壤。

在种植时要选择好种子,再种,种子才会慢慢的发芽、长叶、开花、结果。

春天是播种的好季节。

”“对了,现在正是春天,是播种的好时节,我们一起去种种子,好不好?

  3、学习选种。

  讨论:

是不是所有的蚕豆都可以当种子?

为什么?

  师:

“小朋友都很聪明,看的非常仔细:

蚕豆上有蛀洞的、豆特别小的、壳的颜色枯黄的,都不能当种子。

”“请小朋把颗粒饱满的蚕豆选出来。

  4、种植蚕豆。

  )师:

“刚才我们都知道了种子生长发育需要泥土、水、阳光、空气。

现在谁来说说怎样种蚕豆?

(请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讲述))教师示范:

先将土放在种植盆中,然后用小铲子挖一个小洞,放进3——5粒蚕豆,然后用泥土盖上,浇上水。

  5、学习管理蚕豆的技能,爱护蚕豆。

  师:

怎样才能让蚕豆长的好?

(适量的浇水、施肥、还要除草)教师小结:

小朋友说的都很棒,下面就让我们大家去我们的种植园种蚕豆。

  活动反思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在于:

  1:

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

我园《挖掘运用乡土资源在科学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习惯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中,我们倡导运用生活中的资源引导幼儿通过亲身的观察、参与,培养乐探究、勤表达等良好的习惯,在本次活动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活动中,老师引导孩子观察、讲述蚕豆的外形,并且启发他们大胆猜想,最后通过种植积累相关的经验。

  2、设计构思巧妙:

活动中老师引导幼儿用自己看的懂的方式进行猜想记录,然后充分运用幼儿自己的记录,引导幼儿有序排队种植,最后再次运用这张记录进行区分,以帮助幼儿最后总结正确的经验。

可见,这种记录是有效的,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活动具有系列性:

本次活动是蚕豆系列活动中的一个,虽然这样的活动看似很平常,但是它是真实有效的,符合幼儿的学习方式,所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这也给我们一个启示:

只有真正能帮助幼儿建构、积累经验的活动才是真实有效的。

  【活动目标】

  1、通过看、摸、闻、掰等方法,发现蒜头的特征,体验发现的乐趣;

  2、了解蒜头在春天会发芽,激发对种子发芽的探索兴趣。

  3、培养幼儿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大胆创造并分享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体验。

  4、通过实验培养互相礼让,学习分工合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蒜头人手一个、种植用纸杯每组两个、纸盒每组一个;

  2、已经发芽的蒜头一个、小刀一把。

  【活动过程】

  1、出示蒜头,猜一猜它叫什么名字?

  看一看蒜头是什么形状的,像什么?

  2、幼儿人手一个蒜头,有序地观察、探索

  看一看、摸一摸,发现了什么?

  闻一闻,发现了什么?

这种气味你喜欢吗?

它有什么用处?

(杀菌、除腥味、驱虫)

  剥一剥、掰一掰,发现了什么?

蒜头穿了几件衣服,它的里面是怎样的?

  数一数一个掰开的蒜头有几个“小宝宝”(蒜瓣),给它们排排队;想一想你给蒜瓣宝宝排的队象什么。

  3、交流、分享

  你发现了蒜头的什么秘密?

请你来说说

  你有什么问题想问的吗?

  为什么有的蒜瓣宝宝的头上有绿绿的小芽?

  4、出示已经发芽的蒜瓣,激发幼儿探索兴趣

  小朋友看这个是什么?

(出示发芽的蒜瓣)

  为什么和我们刚才看的蒜瓣宝宝不一样呢?

  5、分组种植蒜瓣,让幼儿在生活中观察种子的发芽现象

  春天到了蒜瓣宝宝发芽了,我们也来种植蒜瓣宝宝!

  请幼儿在自己的纸杯上做好记号,把蒜瓣种在纸杯中,鼓励他们继续观察,并给蒜瓣浇水。

  6、延伸

  让我们去看看春天到了还有哪些种子也发芽了!

  教学反思:

  幼儿对事物的认识具有形象性、具体性的特点,喜欢直接参与尝试,对操作体验型的活动尤为感兴趣。

本次科学活动正符合了孩子们好动手、喜探究的心理特点。

活动的目的是培养幼儿动手操作、主动活动的兴趣和创造意识。

材料的提供上既注意材料的平常性,又充分注意了材料的层次性、开放性,幼儿可以尝试用不同的材料、不同的方法,主动探索,体验成功的快乐。

  【设计意图】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本班在此季节开展种植活动时,家长朋友们给孩子提供了许多种子:

黄豆、绿豆、黑豆、花生、向日葵等。

我们把种植后剩下的大部分种子放在植物角的桌子上和美劳区柜子里。

每到自由活动时,我们发现孩子们总喜欢拿起来“研究”。

有的孩子拿起种子就在对比、排队,有的在剥种子皮,有的还把种子剥得碎碎的,好像在“研究”什么似的。

看得出,孩子们对这些种子有十分高的兴趣。

于是,抓住孩子们的这个兴趣点我们设计了这个活动,旨在激发他们探索种子结构的兴趣。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让幼儿知道种子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名称。

  2、学习实物(图片)与文字的配对。

  3、激发观察力、探索精神和提高做事的顺序性。

  4、学会积累,记录不同的探索方法,知道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很多种。

  5、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就感。

  【活动准备】

  1、各种泡涨的种子(豆),每个幼儿一个装种子的容器。

  2、四色卡纸若干,种子各结构的字卡(不同颜色底版),种子结构分类操作卡片,种子的三步卡。

  3、作业单:

种子的结构。

  【活动过程】

  一、引导观察,激发兴趣。

  让幼儿观察种子,说说对种子的认识及了解。

  师:

“小朋友请你们摸摸、看看我们的肚子上有什么?

(肚脐)那现在,请小朋友看看,你们容器里装的都是些什么种子?

它们身上有没有“种子的肚脐”?

或者还有些什么?

”(根据已有的经验,让幼儿自由说说这些都是什么种子,幼儿争相回答,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

“你们知道你们容器里的种子里面有什么?

它们每一个结构名称叫什么,你们知道吗?

  二、自由观察、探索种子的结构。

  

(一)幼儿自由观察、探索种子

  1、师:

“你们每人选自己最喜欢的种子,看看它身上有什么?

老师可提醒孩子把种子剥开看看里面有没有东西?

(见图1、图2)(幼儿自由观察、探索)

  2、师:

“请孩子把种子剥开的后,每一部分分别放在不同颜色的四张纸上。

”(见图3)

  3、师:

“我们一起来看看我们都把种子剥成了几部分?

”(四部分)

  

(二)认识种子各部分的结构(见图4、图5)

  1、师:

刚才我们把种子都剥成了四部分。

现在我们每人再拿起一颗种子,在看看我们手上的种子是否还能剥开四个不同的部分。

  2、师拿起一颗种子说:

我们先看看到种子外表有什么?

(一个小白点)告诉幼儿这小白点叫种脐。

(出示种脐字卡)师:

现在我们都把种脐剥放在字卡下方。

  3、师:

现在我们看到外面的这一层是什么呀?

(种皮)老师出示种皮字卡让幼儿认识,让幼儿把自己手上种子的外面的皮剥下来,放在字卡下面。

  4、师:

现在我们再把这光滑的种子轻轻的剥开,我剥开后发现里面还有个小小的胚芽,看看小朋友手上的种子有没有?

(胚芽)老师出示胚芽字卡让幼儿认识,让幼儿把胚芽剥下来,放在字卡下面。

  5、师:

现在看看剩下两个象什么呢?

引导幼儿:

“叶子”。

师:

那就是种子的子叶,老师出示字卡,认识后,让大家都把子叶放在字卡下方。

  6、大家看着字卡和种子各部分的结构,认一认。

(有兴趣的幼儿可以再次剥种子与种子结构分类操作卡配对)

  三、活动小结

  1、师:

“现在,你们认识种子各结构的名称了吗?

”让幼儿再次对种子结构的认识,老师说种子的结构名称,幼儿指出,或老师指种子的结构,幼儿说出其名称。

(见图6)

  2、师:

“请小朋友回家再找找各种种子,看看它们是不是每个种子都有种脐、子叶、胚芽呢?

  3、种植实验:

师:

“我们一起来试试看,如果我们把种子的一部分去掉它还能发芽吗?

  四、延伸活动:

  在科学文化区投放:

  1、种子结构(实物)字卡配对(见图7)

  2、种子的三步卡(见图8),

  3、纸张作业单(见图表9),供幼儿区域活动时选择操作。

  【活动设计反思】

  本次活动用的材料——种子,是来自人们现实生活中的常见的物体,但对幼儿活动来说却有很大的吸引力。

结合中班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位在通过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和探索种子的结构上。

  活动中,我首先让幼儿通过自己先观察、动手剥种子,来提取和激活他们原有的生活经验,引发幼儿活动的愿望。

接着,我们反复自己剥种子,让幼儿在反复的亲身体验中,积极的探索。

从整个活动来看,大部分的时间是孩子们在活动(动手、动眼),在通过观察、探索的活动来提升自身的能力和经验。

通过自己观察和操作,幼儿知道种子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名称。

幼儿在实践中激发观察力、探索精神和提高做事的顺序性。

同时,该活动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工具将黄豆从大米中分离出来

  2、知道有洞眼的漏勺能很快地将黄豆从大米中分离出来,是快捷、方便的工具

  3、能运用记录表记录自己的猜测和实验结果,对探索活动感趣

  4、培养探索自然的兴趣。

  5、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黑板、纪录表,幼儿标记贴,五个澡盆,内放大米和黄豆,漏勺、勺子、筷子、夹子、小桶人手一份,透明杯子5个

  活动过程:

  1、以厨师阿姨遇到的问题导入活动,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师:

厨师阿姨今天遇到了一个麻烦,她把黄豆和大米不小心混在了一起,谁来想一想办法,用什么方法可以帮阿姨将黄豆从大米里面分出来?

(鼓励幼儿大胆设想和表达)

  2、幼儿根据工具进行猜测并进行记录师:

今天,老师还给小朋友准备了一些工具,看一看,都有些什么呀?

(出示工具)请你猜一猜,这些工具中哪一种能最快、最方便地把黄豆从大米里面分出来呢?

(鼓励幼儿大胆猜测、讲述)

  师:

(出示记录表)你觉得那一种工具最快、最方便,就把自己的小标记贴到这种工具的下面。

(幼儿记录自己的猜测)

  3、幼儿操作并记录实验结果师:

究竟哪种工具又快、又方便呢?

老师要请小朋友自己动手来试一试。

注意每一种工具都要用一用,都用过了再找出最快、最方便的那一种,最后把你的小标记贴在记录表的小手这一行的工具下面。

  (幼儿操作教师指导,注意提醒幼儿每种工具都要尝试,最后再记录结果。

重点观察、指导幼儿使用漏勺,探索用法)

  4、结合记录表集体讨论,发现漏勺能更多更快的将黄豆和大米分开师:

刚才,我们用了各种工具来分黄豆。

试过以后,你觉得那一种工具最快、最方便?

为什么漏勺能很快、地把黄豆分出来,而且看不见一粒米呢?

谁来说一说,你是怎么使用漏勺的?

(请个别幼儿上来演示、讲解漏勺的使用方法)师小结:

原来,漏勺上有许多的洞眼,当我们用漏勺去盛米和黄豆时,米就会从洞眼中漏下去,勺子里只留下了黄豆。

当漏勺中盛了米和黄豆时,我门只要用手轻轻地左右晃动,就能让漏勺中的米更多、更快地漏下来了。

所以,漏勺是我们今天分黄豆最有用的工具。

  5、比赛:

分黄豆

  师:

下面,我们就来进行一场有趣的分黄豆比赛,男孩子一组,女孩子一组,用漏勺将剩下的黄豆和大米分开,看哪一组分得又快、又多!

  教学反思:

  在整个活动中利用幼儿的好奇心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达到了预期目标,效果非常好,甚至超过了预期效果。

整个活动既让幼儿体验了实验成功时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也知道了保护环境的必要性,同时也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这个活动在中班开展是非常有意义和有必要的。

  活动目标:

  1、观察发现图片上的线索,乐意按提供的线索积极思考。

初步了解蔬菜的特征。

  2、学习不受物体排列影响点数10以内数量。

  3、能积极地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激发进一步探索事物变化的愿望。

  4、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准备:

  、幼儿每人一块泥工板(以贴上图片)一支红笔、一支黑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数客人

  1、今天蒋老师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南瓜爷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