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习题第9章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54334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3.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习题第9章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宏观习题第9章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宏观习题第9章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宏观习题第9章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宏观习题第9章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宏观习题第9章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7页
宏观习题第9章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7页
宏观习题第9章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7页
宏观习题第9章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7页
宏观习题第9章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7页
宏观习题第9章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7页
宏观习题第9章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7页
宏观习题第9章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7页
宏观习题第9章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7页
宏观习题第9章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7页
宏观习题第9章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7页
宏观习题第9章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7页
宏观习题第9章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7页
宏观习题第9章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7页
宏观习题第9章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7页
亲,该文档总共2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宏观习题第9章Word下载.docx

《宏观习题第9章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习题第9章Word下载.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宏观习题第9章Word下载.docx

9.145银行贷款增加是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的原因之一。

9.146

9.147政府控制各阶层收入的政策是用来对付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

9.148

9.149高通货膨胀率似乎总是与高名义利率相伴随。

9.150

答案

9.11F;

9.12T;

9.13F;

9.14T;

9.15T;

9.16F;

9.17T;

9.18T;

9.19T;

9.110T;

9.111T;

9.112T;

9.113F;

9.114F;

9.115T;

9.116T;

9.117T;

9.118F;

9.119F;

9.120T;

9.121T;

9.122T;

9.123F;

9.124T;

9.125T;

9.2选择题

9.21一个下岗工人等待一年以后重返原单位上班,他这时属于()。

9.22

A.就业;

B.失业;

C.非劳动力;

D.就业不足。

9.23某人由于航空业不景气而失去工作,该失业属于()。

9.24

A.摩擦性;

B.结构性;

C.周期性;

D.永久性。

9.25一个毕业不久的大学生还没有找到工作,这属于()。

9.26

9.27下列哪类人员不属于失业者()?

9.28

A.调动工作间歇在家休养者;

B.半日工;

C.季节工;

D.对工资不满意在家待业者。

9.29自然失业率()。

9.210

A.恒为零;

B,依赖于价格水平;

C.是经济处于潜在产出水平时的失业率;

D.是没有摩擦性失业时的失业率。

9.211以下哪句话是正确的?

()

9.212

A.不同群体的失业率不同;

B.失业率随经济波动而波动;

C.摩擦性失业率上升不一定是坏事;

D.以上都对。

9.213

9.214如果1998年到2002年间潜在GDP增长9%,实际GDP保持不变,那么根据奥肯

9.215

法则,失业率会从1998年的5.8%上升到2002年的()。

A.6.1%;

B.10.3%;

C.11.2%;

D.9.7%。

9.216某一经济在5年中货币增长速度是5%,而实际国民收入增长速度是8%,货币流

9.217

通速度不变。

这5年价格水平将()。

A.上升;

B.下降;

C.不变;

D.上下波动。

9.218在充分就业情况下,下列哪种因素最可能导致通货膨胀()?

9.219

A.进口增加;

B.工资不变但劳动生产率提高;

C.出口减少;

D.政府支出不变但税收减少。

9.220温和的通货膨胀的特征是()。

9.221

A.通货膨胀率小于两位数;

B.价格保持相对稳定;

C.人们能够对其产生稳定的预期;

9.222关于通货膨胀的正确说法是()。

9.223

A.只有名义GDP有所增加;

B.根据通货膨胀的原因,GDP上升或下降;

B.

C.只有实际GDP有所下降;

D.经济运行超出潜在GDP时,只有名义GDP上升。

9.224由于通货膨胀风险增加,人们预期()。

9.225

A.银行提高贷款利率;

B.银行对购房者提供浮动利率贷款;

C.人们愿意更多地投资不动产;

D.以上都对。

9.226如果经济中已形成通货膨胀压力,但因价格管制价格没有上涨,那么这时()。

9.227

A.不存在通货膨胀;

B.存在恶性通货膨胀;

C.存在真实通货膨胀;

D.存在抑制性通货膨胀。

9.228如果导致通货膨胀的原因是“货币过多而商品过少”,那么经济中存在的通货膨胀

9.229

是()。

A.结构性的;

B.需求拉动性的;

C.成本推动性的;

D.抑制性的。

9.230产生结构性通货膨胀的条件与()。

9.231

A.总需求结构的变化无关;

B.资源的流动性无关;

C.工资和物价向下的刚性无关;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D.

9.232根据古典理论,通货膨胀是()。

9.233

A.总需求超过总供给的结果;

B.货币流通速度上升的结果;

C.流通中货币过多的结果;

D.价格管制的结果。

9.234当货币不再具有储藏价值时,则存在()。

9.235

A.真正的通货膨胀;

B.潜在的通货膨胀;

C.恶性的通货膨胀;

D.抑制的通货膨胀。

9.236弗里德曼批评菲利普斯曲线,是因为他认为()。

9.237

A.该曲线关系只存在于长期;

C.该曲线不随时间的变化而移动;

E.提高价格来降低失业会导致利率下降;

F.

G.提高价格来降低失业的企图在长期无效。

H.

9.238弗里德曼认为降低通货膨胀的惟一办法是()。

9.239

A.降低自然失业率;

B.管制工资和物价;

C.政府举办公共工程;

9.240一般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9.241

A.对控制结构性通货膨胀作用很小;

C.能够控制结构性通货膨胀;

E.能够抑制成本推动性通货膨胀;

G.对控制需求拉动性通货膨胀无效。

9.242如果菲利普斯曲线的关系成立,那么()。

9.243

A.减少失业的经济政策也会降低通货膨胀;

C.任何成本推动性通货膨胀都不存在;

E.政府改善外贸收支状况将增加失业率;

G.政府应尽量使该曲线向内移动。

9.244根据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

9.245

A.有可能和失业同时发生;

C.不可能和失业同时发生;

E.有可能和国民收入的增长同时发生;

G.不可能和国民收入的增长同时发生。

9.246菲利普斯曲线假定了失业率和()。

9.247

A.收入水平之间的同方向变化;

C.货币工资率之间的同方向变化;

E.收入水平之间的反方向变化;

G.货币工资率之间的反方向变化。

9.248菲利普斯曲线主要和()。

9.249

9.21B;

9.22B;

9.23A;

9.24A;

9.25C;

9.26D;

9.27B;

9.28B;

9.29D;

9.210D;

9.211B;

9.212D;

9.213D;

9.214B;

9.215D;

9.216C;

9.217C;

9.218D;

9.219D;

9.220A;

9.221D;

9.222A;

9.223D;

9.224B。

9.3计算题

9.31假定某国某时期有1.9亿工作年龄的人口,其中有1.2亿有工作,1000万人口在寻找工作,1500万放弃寻找工作,4500万人口不要工作。

9.32

(1)求劳动力数。

(2)

(3)求劳动力参与率。

(4)

(5)求官方统计的失业率。

(6)

(7)求把放弃寻找工作的人看作失业者时的失业率。

(8)

解:

(1)劳动力数=1.2+0.1=1.3(亿)

(3)劳动力参与率=1.3/1.9=68.4%

(5)官方统计的失业率=0.1/1.9=5.26%

9.33把放弃寻找工作的人看作失业者时的失业率=(0.1+0.15)/1.9=13.15%

9.34

劳动力供给为100+2W/P,劳动力需求为200-8W/P(W是工资,P是价格水平)。

(1)求均衡状态下的实际工资和就业水平。

(3)假定劳动力需求下降,其数目为190-8W/P,问均衡工资下降多少?

就业减少多少?

(1)由于市场均衡时意味着劳动力需求等于供给,即:

100+2W/P=200-8W/P

得:

实际工资W/P=10

代入劳动力需求方程得到均衡就业量:

200-8(W/P)=200-8×

10=120

(2)当劳动力需求下降时,实际工资和就业水平随之下降,新的劳动力需求方程为:

(3)

100+2(W/P)=190-8(W/P)

实际工资W/P=9,均衡就业量为:

190-8(W/P)=190-8×

9=118

实际工资下降了10%,均衡就业量下降了[(120-118)/120]×

100%=1.67%

9.35我们把劳动力分成两组:

成年人和青年人。

成年人占劳动力总量的90%,青年人占10%。

成年人又分为男性和女性,其中女性占35%。

下表显示了各组的失业情况:

分组

权重

失业率(%)

青年人

10%

19

成年人

90%

成年男性

65%

6

成年女性

35%

7

(1)计算总失业率。

(3)假定青年人失业率上升到29%,对男性失业率造成什么影响(假定男性占青年人60%)?

对总失业率呢?

(5)假定女性在成年劳动力中的比重上升到40%,那么对成年人失业率的影响是什么?

对总失业率的影响呢?

(1)总失业率=0.1×

0.19+0.9×

(0.35×

0.07+0.65×

0.06)=7.6%

(3)由题意,男性青年人劳动力占总劳动力0.6×

0.1=6%。

成人男性占总劳动力0.65×

0.9=58.5%。

这意味着所有的男性占劳动力的64.5%。

因此,男性劳动力中青年劳动力占60/645=9.3%,成年人占90.7%。

总的男性失业率=9.3%×

19%+90.7%×

6%=7.2%

如果青年男性失业率由19%上升到29%,总的男性失业率是:

0.093×

0.29+0.907×

0.06=8.1%

总的失业率将变成:

0.1×

0.29+0.9×

0.06)=8.6%

(5)成年人失业率是:

0.65×

0.06+0.35×

0.07=6.35%

当成年劳动力中女性比例上升到40%时,成年人失业率是:

0.6×

0.06+0.4×

0.07=6.4%

由于成年人占总劳动力的90%,如果它的失业率上升0.05%,将会使总失业率上升0.045%。

9.36已知价格调整方程:

πt=πet+h×

(Yt-1-Y*)/Y*。

式中πt是t时期的通货膨胀率,πet是πt的预期,h是常数。

假设某经济社会在0期有通货膨胀率15%,潜收入为100,该经济欲将通货膨胀率降到3%。

已知h是0.6。

试问利用制造衰退的办法使未来各年的实际收入维持在90的水平,到第几年能够实现控制通货膨胀

9.37

的目标?

(假设可以把πet看作是πt-1)

依题意,已知0期通货膨胀率是15%,则:

π1=π0+h×

(Y0-Y*)/Y*=15%+0.6×

(100-100)/100=15%

π2=π1+h×

(Y1-Y*)/Y*=15%-6%=9%

π3=π2+h×

(Y2-Y*)/Y*=9%-6%=3%

这样,第3年就可以达到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3%的目标。

9.38某国的菲利普斯曲线为ΔP/P=14-3U,式中ΔP/P是价格变化率,U是失业率,自然失业率UN是4%。

人们预计经济将处于自然失业率的均衡水平,但政府以扩大有效需求为手段使得失业率比自然失业率下降了一个百分点,此时人们会产生什么样的预期?

9.39

解:

当经济处于自然失业率水平时,ΔP/P=14-3UN=14-3×

4=2,这是人们事先估计的

价格上升水平。

当政府采取政策使失业率由UN=4降至U=3时,价格水平是:

ΔP/P=14-3U=14-3×

3=5

这是实际的价格水平。

此时人们实际感受到的价格水平(P=5%)与事先估计的价格水平(P=2%)出现了一定的偏差。

从长期看,该偏差的存在使得工资随失业率的下降而提高,当已知工资上升与价格上升同为5%时,人们知道经济出现了通货膨胀,他们预期经济将在这一水平上达到新的均衡(即失业率重新回到自然失业率),此时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为:

=A´

-3U,当U=UN=4时,P´

=5,将数据代入得:

=17,即此时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为:

=17-3U

9.310以U表示失业率,以λ表示货币工资上涨率(均以百分数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为:

9.311

λ=(36/U)-6,λ=(ΔW/W)×

100,U=[(L*-L)/L*]×

100。

其中,W为货币工资,L*为充分就业时的就业量,L是现实的就业量。

(1)π表示价格上涨率,以q表示劳动生产率上升率,以s表示劳动分配率的变化率,求λ、π、q、s之间的关系式。

(4)如果劳动分配率不变,劳动生产率的上升率为6%,求菲利普斯曲线。

(5)

设劳动分配率为a,则:

a=WL/PY(a)

P为价格水平,Y为产出水平,则,Y/L是单位劳动产出水平(即劳动生产率)。

由(a)式求导数得:

Δa/a=ΔW/W-ΔP/P-Δ(Y/L)÷

(Y/L)(b)

由已知条件:

Δa/a=s,Δ(Y/L)÷

(Y/L)=q,ΔP/P=π,ΔW/W=λ。

代入(b)式可得:

s=λ+π+q(c)

(6)已知劳动分配率a不变,劳动生产率上升率为6%,将这些条件代入(c)式得:

(7)

λ+π+6=0(d)

已知λ=(36/U)-6(e)

由(d)和(e)式可得有关价格上升率π和失业率U之间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为:

π=(36/U)-12

9.312某经济社会遵从奥肯法则:

(Y*-Y)/Y=3.2(U-0.04)

9.313

(1)当该经济社会的现实产量分别为潜在生产能力的80%、50%、110%时,其失业率分别是多少?

(式中Y*是潜在生产能力)

(3)当失业率目标分别是3%、4%、5%时,现实生产能力为潜在生产能力的多少?

(求Y/Y*)

(1)把题中奥肯法则的表达式改写成U与Y/Y*(现实生产能力与潜在生产能力之比)之间关系的式子:

U=[1/(3.2)]×

{[1/(Y/Y*)]-1}+0.04(a)

分别将Y/Y*=80%、Y/Y*=50%、Y/Y*=110%代入(a)式,即可求出其相应的失业率分别为:

11.81%、35.25%、1.16%。

(2)把题中奥肯法则的表达式改写成Y/Y*与U之间关系的式子:

Y/Y*=1/(3.2U+0.872)(b)

分别将U=3%、U=4%、U=5%代入(b)式可得Y/Y*分别为:

103.31%、100%、96.9%。

9.314某社会3年的预期通货膨胀率πe分别为12%、16%、20%,为使每年的实际利率不低于4%,

9.315

(1)名义利率应分别为多少?

3年平均的名义利率是多少?

(3)在名义利率为12%,而实际利率是2%时,预期的通货膨胀率是多少?

(1)设名义利率是r,实际利率是

,则:

1+r=(1+

)(1+πe)(a)

即:

r=

+πe+

πe(b)

当πe=12%、

=4%时,

r=0.04+0.12+0.04×

0.12=0.1648

当πe=16%、

r=0.04+0.16+0.04×

0.16=0.2064

当πe=20%、

r=0.04+0.20+0.04×

0.20=0.248

3年的平均利率是:

[(1+0.1648)(1+0.2064)(1+0.248)]1/3-1=20.59%

(3)变换(a)式得:

πe=(r-

)/(1+

当r=0.12、

=0.02时,πe=(0.12-0.02)/(1+0.02)=9.8%

9.39某国的菲利普斯曲线为U=UN-h(π-πe)。

其中,U为失业率,UN为自然失业率,h为参数,π为通货膨胀率,πe为预期通货膨胀率。

政府为兼顾通货膨胀和失业两个目标而设计了一个评价函数g:

g(U,π)=U+aπ2,政府以该函数极小化为目标,求最佳失业率及通货膨胀水平。

9.40

将题中菲利普斯曲线代入评价函数得:

g(U,π)=UN-h(π-πe)+aπ2

g(U,π)极小化的条件是dg/dπ=-h+2aπ=0,即最佳的通货膨胀率是π=h/2a

将其代入菲利普斯曲线U=UN-h(π-πe),得:

最佳失业率U=UN-h(h/2a-πe)

9.310某社会的短期菲利普斯曲线是:

π=πe-5+40/U

(1)求πe为3%、失业率为4%时的现实通货膨胀率。

(2)求πe为0时的自然失业率。

(1)由短期菲利普斯曲线可得:

π=3-5+40/4=8(%)

(2)自然失业率即价格稳定时的失业率,即π=0,且已知πe为0,则:

0=0-5+40/U,得:

自然失业率U=8(%)

9.311菲利普斯曲线是:

ΔP/P=36/U-10,ΔP/P、U均以百分数表示。

9.312

(1)求失业率为2%时的价格上升率。

(2)求价格水平不变时的失业率。

(3)求使失业率下降20%时的价格上升率的表达式。

(1)把U=2%代入菲利普斯曲线,解得ΔP/P=8(%)

(2)把价格不变的条件ΔP/P=0代入菲利普斯曲线,解得U=3.6(%)

(3)失业率下降20%,即新的失业率是U(1-20%)=0.8U,代入菲利普斯曲线得:

ΔP/P=(36/0.8U)-10=45/U-10

9.313某社会25岁以上年龄层的自然失业率是2.5%,25岁以下年龄层的自然失业率

9.314是5%,如果25岁以上的劳动人口与25岁以下的劳动人口的比例为3:

1,

9.315那么整个经济社会的自然失业率是多少?

9.316

设总劳动人口为ND,25岁以下劳动人口为N,则25岁以上劳动人口为3N,则有:

3N+N=ND,25岁以上失业人口数是3N×

2.5%=0.075N;

25岁以下失业人口

数为N×

5%=0.05N。

所以总的失业人口是0.075N+0.05N=0.0125N

总的自然失业率是:

0.0125N/ND=0.0125N/4N=0.03125=3.125%

9.317已知某国货币工资上升率ΔW与失业率U之间的菲利普斯曲线为:

ΔW/W=a/U+b。

9.318

9.318.1

3年的资料如下表:

10W

11100

12110

13115.5

14U

154%

164%

176.67%

求该菲利普斯曲线。

已知的菲利普斯曲线为ΔW/W=a/U+b,其中,a、b为待定系数。

当W由100上升

110时,即ΔW/W=(110-100)/100=10(%)时,U=4(%)。

当W由110上升到

115.5时,即ΔW/W=(115.5-110)/110=5(%)时,U=6.67(%)。

将两组数

据代入菲利普斯方程得:

10=a/4+b,5=a/6.67+b。

解此方程组可得a=50,b=-2.5。

菲利普斯曲线为ΔW/W=50/U-2.5

9.314如果1991-1994年的消费物价指数CPI分别是400、440、462、462,

(1)计算1992、1993、1994年的通货膨胀率。

(2)假定一组工人签订了从1993年开始为期2年的合同,其工资增长率为

ΔW/W=0.1。

在现有的CPI水平下,其实际工资如何变化?

(1)若以CPI来衡量π,则:

πt=(CPIt-CPIt-1)/CPIt-1

那么:

π1992=(440-400)/400=10%

π1993=(462-440)/400=5%

π1994=(462-462)/462=0

如果ΔW/W=0.1,即名义工资每年以10%的速度增加,那么1992年名义工

资完全

通货膨胀所抵消,实际工资不变;

1993年,由于π1993=5%,实际工资上升5%;

同理,1994年通货膨胀等于0,于是实际工资与名义工资同比例增长。

9.315假定经济社会的总需求曲线为Y=667+1.11G+1.11M/P,价格调整曲线为:

π=[(Y-1-1500)/1500]+πe。

政府支出G=200,货币供给M=550,πe=0。

求出经济从

P0=1.4开始的运行路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