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吨恒温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实施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45225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1.9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万吨恒温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实施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万吨恒温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实施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万吨恒温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实施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万吨恒温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实施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万吨恒温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实施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万吨恒温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实施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3页
万吨恒温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实施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3页
万吨恒温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实施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3页
万吨恒温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实施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3页
万吨恒温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实施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3页
万吨恒温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实施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3页
万吨恒温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实施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3页
万吨恒温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实施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3页
万吨恒温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实施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3页
万吨恒温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实施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3页
万吨恒温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实施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3页
万吨恒温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实施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3页
万吨恒温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实施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3页
万吨恒温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实施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3页
万吨恒温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实施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3页
亲,该文档总共4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万吨恒温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实施报告.docx

《万吨恒温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实施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万吨恒温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实施报告.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万吨恒温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实施报告.docx

万吨恒温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实施报告

 

万吨恒温库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实施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要

1.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本项目是由阜阳市汇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

阜阳市汇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位于安徽省阜阳市颖东区吕寨村,是一家新兴的民营股份制企业。

公司筹建于2009年7月1日,注册资金500万元。

主营无公害提子、低碳有机水果、景观等生态农产品,规划占地5000亩,是一家集果蔬生产、仓储、加工、研发和商贸为一体的大型生态农业科技研发企业。

1.1.2项目建设内容

项目名称:

1万吨恒温库建设项目

建设性质:

新建

建设地点:

安徽省阜阳市颖东区吕寨村

建设内容及规模:

项目区建设总规模是储量为1万吨恒温库,占地面积40000平方米,主要包括土建工程、设备购置及配套附属建筑等。

项目建设期:

项目建设期为18个月,2012年6月动工建设,2013年12月竣工投产。

1.1.3项目建设方案

设备方案:

本项目所需设备及技术方面主要在国内引进。

生产技术方案:

本项目主要用于储存各类果蔬。

每年储藏保蔬菜5000吨,保鲜储藏期为六个月,平均三个月周转一次;每年储藏保鲜水果4500吨,保鲜储藏期为六个月,平均两个月周转一次;其它储藏500吨,保鲜储藏期为四个月,平均一个月周转一次。

本项目主要满足大中城市中高档消费需求及出口。

供电建设方案:

本项目自备300KVA变压器一台接阜阳地方电网。

1.1.4投资概算及资金来源

本项目计划总投资8000.0万元,全部为企业自筹资金和银行政策性贴息贷款。

其中固定资产6000万元,流动资金2000万元。

1.1.5项目效益

本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本项目达产后,经济效益显著。

项目生产期年均销售总收入7000.0万元,总成本费用年均4000万元;年均利润总额3000万元;所得税年均750万元;税后利润年均2250万元。

项目的实施可以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产品附加值,壮大龙头企业,加强农产品基地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对农业结构调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促进作用。

拓宽人员分流渠道,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

项目建设完成后,可为社会30名劳动力提供就业机遇,与此同时,项目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也可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本项目带动力强,辐射面积广,项目建设完成后,可直接带动周边农户1840余户,户均增收2186.0元。

同时可拉动包装、运输,维修等相关产业发展,间接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1200余人,年纯增社会经济效益232.0余万元。

项目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

通过项目建设,可以带动无公害提子种植基地大面积发展。

基地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等作用。

因此,项目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

本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如下所示。

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序号

指标

单位

数量

备注

1

生产规模

T/a

10000

水果、蔬菜等

2

总投资

万元

8000

2.1

建设投资

万元

6000

2.2

流动资金

万元

2000

3

项目定员

35

3.1

工人

30

3.2

管理人员

5

4

动力消耗

4.1

万KW

1200

4.2

万M3

4

5

占地面积

M2

40000

6

年总成本

万元

4000

7

年销售收入

万元

7000

8

年利润总额

万元

3000

9

主要原材料

万吨

1

水果、蔬菜

10

投资利润率

%

37.5

11

财务内部收益率

%

28.2

税后

12

投资回收期

3.67

含建设期

13

盈亏平衡点

%

30.64

1.2编制依据

1、国家发改委关于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有关规定;

2、《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7年本)》;

3、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

4、项目承担单位提供的基础数据。

1.3编制单位基本情况

编制单位:

工程咨询等级:

工程咨询证书编号:

发证机关:

项目负责人:

编制人员:

1.4工作范围

根据项目建设单位的委托,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范围包括:

1、对项目提出的背景、必要性、产品的市场前景进行分析,对企业销售、市场发展趋势和需求量进行预测;

2、对产品方案、生产工艺进行论述,通过研究确定项目拟建规模,拟定合理工艺技术方案和设备选型;

3、对项目的建设条件、厂址、原料供应、交通条件进行研究;

4、对项目总图运输、生产工艺、公用设施等技术方案进行研究;

5、就项目的消防、环保、劳动安全卫生及节能措施的评价;

6、对项目实施进度、劳动定员的确定;

7、进行项目投资估算,对项目的产品成本估算和经济效益分析,进行不确定性分析,提出财务评价结论;

8、提出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结论。

1.5综合评价

本项目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实现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

项目实施既可有效满足市场对各类果蔬产品的需求,又能够辐射带动当地发展果蔬种植业,有利于新农村建设和发展。

对农民增收很有利,增加了出口创汇,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另外,项目生产周期短,经济效益显著,还可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如服务业、运输业、包装业等。

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是非常必要的,不仅可以促进果蔬增值、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同时还可以增加国家税收。

项目建设和经营无任何污染,符合绿色环保要求,即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十分显著。

本项目产品的生产全部采用国内外先进的新技术、新工艺。

同时,公司拥有一大批高中级管理及科技人才。

另外,公司正在营建较为完善的销售网络和稳定的销售市场,产品销售有保障。

项目建设期设计为18个月,投资总额为8000万元,达产后,冷库年周转果蔬能力达到1万吨。

项目生产期年均销售总收入7000.0万元,总成本费用年均4000万元;年均利润总额3000万元;所得税年均750万元;税后利润年均2250万元。

全部投资税后内部收益率为28.2%,税后静态投资回收期为4年(含建设期1年)。

项目投资利润率为37.5%,投资利税率18.8%。

综上所述,该项目技术先进、设计合理,资金回收期短,龙头带动效果显著,有利于当地主导产业发展,农民致富和农业经济良性循环,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该项目切实可行。

建设内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建议尽早建设、尽早受益。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

2.1项目背景

2.1.1国家产业政策背景

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已把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指出:

要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各级财政要安排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专项资金,较大辐度的增加龙头企业的投入。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

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要搞好龙头企业。

按照这一要求,国家农业开发办出台了“要首先扶持那些具有科技创新能力、资本运营和自筹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和带动较大区域农户能力、充分体现出公司(企业)+基地管理协会+农户市场发展模式的龙头企业”等有关优惠政策。

近年来,国家把发展高效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作为实现农村经济腾飞的一个主攻方向,从各方面给予大力扶持。

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中提出:

“在继续研究和推广高科技产品和技术同时,更加重视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储存、保鲜、运输业,实现农产品多次增值。

支持现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革和设备更新,逐步实现由初级加工向精加工转变,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颁发的《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中将农产品储存、保鲜、加工和综合利用和节水农业列为国家重点鼓励发展产业,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2.1.2相关行业背景

近几年,随着我国农业结构调整和菜篮子工程实施,果蔬业发展迅速。

2010年,我国水果栽种面积1009.2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9万公顷;水果产量10476.4万吨,比上年增加877.2万吨;水果出口金额26.3亿美元,同比增长23.7%;进口金额7.8亿美元,同比增长15.7%。

进出口贸易顺差17.6亿美元,同比增长24.9%。

我国蔬菜播种面积占世界总播种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60.0%左右,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蔬菜生产国。

2010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1876.0万公顷,较上年增长3.1%;总产量6.0亿吨,较上年增长3.5%。

截止2010年12月我国累计出口蔬菜789.8万吨,同比增长7.8%,出口创汇56.4亿美元,同比增长21.4%。

近几年来,我国冷库建设发展也十分迅速,主要分布在各水果、蔬菜主产区以及大中城市郊区的蔬菜基地。

据统计,全国现有冷库冷冻冷藏能力已达500多万吨,其中商业系统果蔬贮藏库仓储能力达130多万吨,其中机械冷藏库70多万吨,普通库为60多万吨。

虽然全国冷库发展较快,但与快速发展的果蔬业相比,冷库储藏能力还远远不足,只能满足全部果蔬产量的1.1%左右。

因此,大多数果蔬难以实现冷藏反季节销售,产品附加值低;而且,由于无法预冷,导致大量果蔬腐烂变质,商品性大大降低,浪费严重。

因此,严重降低了农民的收入。

目前发达国家水果产后商品化处理的比例接近100%,而我国不到总产量的1%。

发达国家果品的贮藏量约占水果总产量的45.0%-70.0%,而我国果品贮藏量仅占总产量的33.0%。

2.1.3项目区发展现状

阜阳地处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经济过渡带,位居南北两大文化板块结合部。

史志上曾这样描述这片土地:

“襟带长淮,东连三吴,南引荆汝,其水洄曲,其地平舒,梁宋吴楚之冲,齐鲁汴洛之道,淮南内屏,东南枢辖。

”泉河、颍河穿市而过阜阳。

这里曾是姜子牙、甘茂、甘罗、管仲、鲍叔牙、稽康的故里,宋代诗人晏殊、欧阳修、苏轼都曾在此为官,并留下了“大千起灭一尘里,未觉杭颍谁雌雄”等千年传唱的诗篇。

阜阳古称“颍州”,早在西周时就是胡子国国都,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在经济学上,阜阳着三大优势:

一是交通优势,京九铁路纵贯全境,与商阜、漯阜、青阜、阜淮四条铁路和在建阜六铁路在境内构成“米”字型框架,与陇海、京广、京沪等铁路干线接轨,使阜阳成为六路交汇、十一线引入的全国六大路网性铁路枢纽之一。

阜阳编组站是京九线上最大的铁路枢纽,“米”字形铁路枢纽,“井”字形高速公路网,纵横交错的公路网,星罗棋布的淮河水系。

全天候的民用机场,加上即将开工的商阜杭高速铁路,共同构建了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

在这个立体网内,铁路年发送旅客近900万人,运送货物3000万吨;公路年发送旅客1.7亿人,运送货物1.8亿吨;港口年吞吐量超过450万吨。

这些优势除合肥、徐州、郑州外,周边已没有城市企及。

阜阳正在成为名副其实的综合性交通枢纽,加之地处半径200公里范围内的地理中心,为阜阳发展成为区域中心城市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资源优势是国家商品粮、棉、油、肉生产基地,境内煤炭、天然气资源蕴藏丰富;三是区位优势,以阜阳为中心,以100公里为半径的范围内尚未发育出一个中心城市,阜阳正处于周边大城市围空区的中心,有很强的辐射能力,具有成为中心城市的地理优势。

颍东区成立于1996年,是阜阳市下辖的三区之一,国土面积685平方公里,总人口64万,其中农业人口48万,下辖9个乡镇3个街道办事处。

颍东区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颍东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北宋循吏张纶、元末红巾军领袖刘福通、清末长江水师提督程文炳、民国志士程恩普等众多文人名士就出生在这里。

欧阳修知颍前后,曾有王旭、蔡齐、晏殊、苏轼、吕公著等先后知颍,这些人或曾为朝廷宰执,或名重当世,政绩突出。

欧阳修、苏轼等文人墨客留下了“我性喜临水,得颍意甚奇”、“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的千古名句。

西晋“竹林七贤”之一的“酒圣”刘伶曾在这里畅饮美酒、一醉三秋。

区内文化古迹众多,北照寺、真武庙、单坛徐母墓、凤凰台、刘伶墓、清真寺、望月楼、钓鱼台、上天梯、陈孤堆等古迹不胜枚举,其中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曾剃度为僧的千年古刹北照寺,具有徽派建筑风格的程文炳宅院,连同口孜清真寺、魏沟阻击战遗址、刘伶公园等一同组成了颍东独具特色的生态景观带。

颍东区位优越,交通发达。

京九铁路穿境而过,与商阜、漯阜、青阜、阜淮及在建的阜六铁路在此交汇,并与陇海、京广、京沪等铁路干线接轨,构成“米”字型框架,加上粮、棉、煤、油等多条铁路专用线,共同构成了颍东高度密集、四通八达的铁路网。

京九铁路阜阳客运站坐落于区内,是京九线上最大的枢纽之一,年客流量近千万人次、日最大客流量10万人次。

以阜阳为中心,境内多条高速公路辐射周边,宁洛高速、济广高速均由颍东接入阜阳市区,已建成的合阜高速、阜亳高速、阜蚌高速与即将建成的阜六高速构成发达的高速公路网。

202、305省道在境内延伸。

区内水系发达,颍河、泉河、茨淮新河在我区交汇,通江达海,可通航1000吨级船舶。

距4C级阜阳民航机场仅20分钟车程,航班直通北京、上海、广州、厦门、天津等大中城市。

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共同构成了颍东全方位、立体式交通网络。

颍东资源丰富,物华天宝。

颍东处于温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光照充足,盛产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和棉花、油菜、瓜果等经济作物,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皖西北重要的水果供应基地和瘦肉型猪、黄牛、山羊、禽类生产基地。

颍东地下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高达15亿吨,列入安徽省“861”工程的口孜煤矿正在建设,即将投产,年出煤可在800—1000万吨左右。

同时,颍东人力资源优势明显,仅外出务工人员就超过10万人。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颍东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扎实苦干、负重拼搏,“十一五”期间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均呈两位数增长,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0年,全年实现生产总值42.8亿元,比上年增长13.8%;实现固定资产投资50.7亿元,增长48.8%;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47亿元,比上年增长15.8%;财政收入突破3亿元,达到3.02亿元,增长36.8%,提前13个月完成“十一五”目标;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3981元和384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1%和21.3%。

“十二五”时期,是颍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全面实现跨越发展的黄金期。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我们的主要目标是: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4%以上,其中一产增加值增长4%以上,二产增加值增长30%以上,三产增加值增长1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6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财政收入增长20%以上;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增长3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2%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以内;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万元GDP能耗下降6%;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6%。

2.2建设必要性

果蔬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果蔬业持续健康发展,对于改善城乡居民膳食结构、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带动国民经济相关产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2.1保障“菜篮子工程”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

“狠抓“菜篮子”产品供给。

抓好“菜篮子”,必须建好菜园子、管好菜摊子。

要加快推进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养,提升“菜篮子”产品整体供给保障能力和质量安全水平。

”。

“菜篮子”工程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场对优质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对其质量和数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农产品生产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传统产业生产方式不能胜任全年均衡供应的要求。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可以实现果蔬等鲜活农产品数量大幅增长,品种日益丰富,质量不断提高,不仅可有效地满足城乡居民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而且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

中央制订的“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

”本项目建设正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农产品转化增值的重要举措,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

可有力带动区域果蔬产业及其相关产业发展,改善农村社会经济及生态环境,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重要途径。

2.2.2发挥龙头带动作用和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需要

冷库是发展冷藏业的基础设施,也是在低温条件下贮藏货物的建筑群。

食品保鲜主要以食品冷藏链为主,将易腐畜禽、果蔬等通过预冷、加工、贮存和冷藏运输,有效地保持食品的外观、色泽、营养成分及风味物质,达到食品保质保鲜,延长食品保存期的目的,起到调剂淡、旺季市场的需求并减少生产与销售过程中经济损耗的作用。

阜阳是农业大市,果蔬产量丰富,但由于缺少足够的低温冷库进行调节周转,大多数果蔬难以实现反季节销售,产品附加值低;由于无法预冷,导致大量果蔬腐烂变质,商品性大大降低,浪费严重。

标准化技术推广范围小,生产的果蔬大部分质量达不到出口的标准,严重降低了农民的收入。

因此,阜阳市汇元农业科技有限公司1万吨恒温库建设项目有利于区域果品和蔬菜产业发展,有利于现代物流系统的不断完善,有利于食品冷藏链的产业化发展。

对区域主导产业壮大,推动区域经济健康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2.3是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现代果蔬业的需要

目前,传统的农业种植模式严重制约着农民增收的途径,建设现代化低温冷库后,可以带动区域农业种植结构进一步优化,使农民由常规粮食作物转向蔬菜、瓜类、水果等高效经济作物种植,从而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拓宽农民增收的路子。

近年来,我国果蔬产业快速发展,不仅在产量和品种上满足了消费需求,而且品质也有很大提升。

但随着市场经济发展,果蔬产业化进程中也面临着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主要包括:

加强新品种选育、推广无公害果蔬生产、改进设施栽培技术、注重果蔬贮藏加工、构筑果蔬产业化运作模式。

发展现代果蔬业,今后应进一步加大果蔬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科技开发力度,实现由传统生产向以现代科技和现代经营管理为基础的现代生产转变,逐步建立起现代化生产流通体系,提质增效,适应国内外市场消费需求,形成强有力的市场竞争能力。

阜阳汇元是集果蔬生产、仓储加工、研发和商贸为一体的综合性果蔬龙头企业。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和发展,公司在很大程度上完全可以从技术、设备设施、产业化运作模式、市场等方面解决阜阳现代果蔬业发展的制约因素,使果蔬业持续、稳定、高效地发展。

2.2.4是适应市场发展和促进农民增收的需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人口的不断增长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市场对优质水果、蔬菜等农副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对其质量和数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但由于农产品生产具有明显的周期性,传统产业生产方式不能胜任全年均衡供应的要求。

目前发达国家水果产后商品化处理的比例接近100%,而我国不到总产量的1%。

发达国家果品的贮藏量约占水果总产量的45%-70%,而我国果品贮藏量仅占总产量的33%。

因此,本项目建设,可促进果蔬生产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升产业的档次水平。

项目建设还有利于完善果品市场的功能、提升市场档次,提高中、高档果蔬的贮存、加工和配送能力,实现更好的经济效益。

此外,项目建设还可增加就业人数,拓宽当地农民的增收渠道,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团结。

而且对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产品贮存保鲜水平,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章建设条件

3.1项目区概况

3.1.1建设地点选择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安徽省阜阳市颖东区吕寨村,交通、通讯便利,生产区外围生态环境良好,与居民集居地间隔一定的距离,周围无有毒有害、烟尘、噪音等污染源,是建设果蔬加工厂的理想地址。

3.1.2自然条件

项目区资源丰富,物华天宝,处于温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光照充足,盛产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和棉花、油菜、瓜果等经济作物,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皖西北重要的水果供应基地和瘦肉型猪、黄牛、山羊、禽类生产基地。

地下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高达15亿吨,列入安徽省“861”工程的口孜煤矿正在建设,即将投产,年出煤可在800—1000万吨左右。

同时,人力资源优势明显,仅外出务工人员就超过10万人。

3.1.2.1地理位置

阜阳,地理位置优越,是皖西北重要的门户,位于黄淮海平原南端、淮北平原的西部,是淮海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

西部与河南省周口市、驻马店市相邻,西南部与河南省信阳市接壤,北部、东北部与亳州市毗邻,东部与淮南市相连,南部紧靠淮河与六安市隔河相望。

阜阳交通便捷,是华东二通道的起点。

阜阳市面积占安徽省的7%,人口占安徽省的15%,城市建成区面积90平方公里(2007年数据不含三县、一市),仅次于合肥、蚌埠、芜湖,位居省内第四。

阜阳人口974万(2007年),是安徽省人口最多的城市,也是全国比较大的地级市之一。

3.1.2.2地形地貌

地形平坦开阔,地面标高28~31米,最低27米,最高34米,总体说是西高东低,西北高东南低。

3.1.2.3地质

根据勘探资料,拟建场地除地表素填土层外,其下为第四纪地层。

土层为粘土、粉质粘土、粉土等,工程地质条件较好,承载力特征值为180kPa至260kPa。

1、地表水

地表水主要由颍河闸调节库容。

地下水水质较好,矿化度小,一般每升0.4~0.6克,盐度每升小于10毫克当量,碱度每升小于4毫克当量,适于农灌。

2、地下水

市区地下水较丰富,水质良好。

最高水位1.0米,最低水位6.5米。

全市地下水浅水层开采量为15~20万立方米/平方公里•年。

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场地地下水位变化幅度为地面下1.6~2.7米,水化学类型为HCO3-Ca型,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性。

3、地震

根据现行国家地震设计规范,阜阳市处在地震烈度为7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10克。

建议对建筑物进行7度设防。

3.1.2.4水文

全市年平均降雨量820~950毫米,境内大小河道纵横交织,河沟稠密,主要河流有淮河、洪河、颍河、黑茨河、西淝河、茨淮新河、泉河,其中颍河和泉河是本区主要的河流。

3.1.2.5气候

阜阳市位于淮北平原西部,安徽省西北方,西、北与河南为邻,东与亳州、淮南两市接壤,南与六安市以淮河为界。

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温度12.4℃,年降水量900毫米,无霜期214天。

地处东径114°52′-116°37′,北纬32°24′-34°5′。

阜阳市位于淮北平原西部,安徽省西北方,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区域,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

阜阳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光照充足。

年均气温15摄氏度左右,无霜期220天,年均降水910毫米左右。

3.1.2.6植被

阜阳植物资源极其丰富,门类科属繁多,木本植物共56科,123属,191种。

盛产花生、苹果、黄梨、板栗、大枣、花椒、核桃、冬桃、油桃以及乌克兰樱桃、美洲艳红李子等优质果品,有金银花、槐米、栝楼、山楂、丹参等中药材上百种。

3.1.2.7资源

颍东资源丰富,物华天宝。

颍东处于温带湿润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适中,光照充足,盛产小麦、玉米、大豆等粮食作物和棉花、油菜、瓜果等经济作物,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棉基地、皖西北重要的水果供应基地和瘦肉型猪、黄牛、山羊、禽类生产基地。

颍东地下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储量高达15亿吨,列入安徽省“861”工程的口孜煤矿正在建设,即将投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