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评论与鉴赏》9253自学考试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45965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1.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学评论与鉴赏》9253自学考试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文学评论与鉴赏》9253自学考试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文学评论与鉴赏》9253自学考试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文学评论与鉴赏》9253自学考试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文学评论与鉴赏》9253自学考试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文学评论与鉴赏》9253自学考试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文学评论与鉴赏》9253自学考试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文学评论与鉴赏》9253自学考试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文学评论与鉴赏》9253自学考试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文学评论与鉴赏》9253自学考试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文学评论与鉴赏》9253自学考试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文学评论与鉴赏》9253自学考试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文学评论与鉴赏》9253自学考试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文学评论与鉴赏》9253自学考试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文学评论与鉴赏》9253自学考试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文学评论与鉴赏》9253自学考试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文学评论与鉴赏》9253自学考试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文学评论与鉴赏》9253自学考试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文学评论与鉴赏》9253自学考试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文学评论与鉴赏》9253自学考试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文学评论与鉴赏》9253自学考试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文学评论与鉴赏》9253自学考试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学评论与鉴赏》9253自学考试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文学评论与鉴赏》9253自学考试大纲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二、本教材中对文学评论与文学批评概念使用的界定。

第二节 文学评论观念

一、文学评论观念的内涵及其与文学观念的关系;

二、文学评论观念的类型。

第三节 文学评论的特性

一、科学性;

二、哲理性;

三、当代性;

四、审美性。

第四节 文学评论的功能和作用

一、总结功能;

二、指导功能;

三、培育功能;

四、论战功能;

五、批判继承的扬弃功能。

文学评论与文学批评这两个概念在内涵和外延上的异同及历史上使用的情况。

文学评论观念的类型:

1、认识论批评观念;

2、表现论批评观念;

3、价值论批评观念。

文学评论的功能和作用的五个方面。

认识论批评观念认为,无论文学表现为什么具体形态(绝对理念、客观真理、原型模式或文本结构),它都是文学自身客观规律的反映。

表现论批评观念认为,文学评论不是对文学作品现成意义的阐述和评介,而是以文学作品为触媒,进行创造性的再评价。

价值论批评观念认为,文学评论的职责是检验文学作品是否满足了文学对读者进行教化和美育的社会功能。

文学评论的功能和作用:

一、推动文学理论深入研究的总结功能;

二、促进文学创作繁荣发展的指导功能:

1、当作家创作取得成就时给予及时的总结和应有的肯定;

2、当作家陷入创作误区时为其指明出路;

3、对文学新人给予必要的扶持和鼓励。

三、提高读者文学鉴赏水平的培育功能;

四、参与文艺战线思想斗争的论战功能;

五、批判继承古代文学遗产的扬弃功能。

文学评论观念不是由文学观念直接演绎所推导出来的现成结论。

文学评论观念的发展不是与文学观念的发展同步的。

文学评论是对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进行逻辑和审美判断的科学。

任何时代的文学家无不在一定的世界观指导下进行文学创作。

任何一种文学评论方法和流派都是在一定的哲学思潮背景影响下形成并得以发展的。

任何时代的文学评论都反映当时的社会进步水平及其理论发展水平,解决当代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研究中存在的现实问题,以推动当代文学发展为目的。

文学以审美的眼光观照世界这一特殊规定性,决定了文学评论必须具备审美特性。

第二章 文学评论的标准

理解文学评论标准的复杂性和同一性;

了解马克思主义文学评论标准的提出和历史发展;

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文学评论标准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要素,掌握并能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学评论的标准。

第一节 文学评论标准的复杂性和同一性

一、文学评论标准的主体多元性和历史推移性;

二、文学评论标准的同一性。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文学评论标准的提出和历史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文学评论标准的提出;

二、“政治标准第一,艺术标准第二”的文学评论标准的提出及其在我国文学界的影响。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文学评论标准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要素

一、思想性要素;

二、艺术性要素。

文学评论标准的主体多元性;

由文学评论的主体多元性导致的无标准论;

文学评论标准的历史推移性;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提出的文学评论标准。

因文学评论主体的认识、要求或评价不同而产生的文学评论标准的主体多元性;

因社会发展、认识水平提高而产生的文学评论标准的历史推移性;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提出的文学评论标准;

普列汉诺夫的观点;

毛泽东的“延座”讲话及其提出的“六条政治标准”;

孔子的“思无邪”说;

柏拉图的观点。

将“真、善、美”作为文学评论标准的弊病。

马克思主义文学评论标准的思想性要素:

⑴真实性:

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 ⑵倾向性:

倾向性的隐蔽性 ⑶深刻性:

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

马克思主义文学评论标准的艺术性要素:

⑴生动性:

鲜明的形象。

精确的细节描写。

 ⑵独创性:

独创性的多种具体表现。

文学独创性的重要标志。

 ⑶典型性:

黑格尔、别林斯基的观点。

恩格斯的典型理论。

毛泽东的典型说。

综合运用:

能够在文学评论和鉴赏的实践中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文学评论标准的思想性要素和艺术性要素,准确评价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

第三章中国传统文学评论的历史发展概观

──文学评论的历史发展概观之一

基本了解中国传统文学评论的历史发展概观。

第一节 先秦两汉时期的文学评论

一、先秦时期的文学评论;

二、两汉时期的文学评论。

第二节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评论

一、魏晋时期的文学评论;

二、南北朝时期的文学评论。

第三节隋唐宋金元时期的文学评论

一、隋唐时期的文学评论;

二、宋金元时期的文学评论。

第四节明清时期的文学评论

一、明代的文学评论;

二、清代的文学评论。

先秦两汉时期孔子、孟子、荀子、韩非子、司马迁、扬雄、王充等人关于文学评论的观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曹丕、陆机、刘勰、钟嵘等人关于文学评论的观点。

隋唐宋金元时期陈子昂、杜甫、白居易、韩愈、柳宗元、司空图、严羽、元好问等人关于文学评论的观点。

明清时期“前、后七子”、李贽、公安派、李渔、、王士祯、沈德潜、袁枚、翁方纲、桐城派、梁启超、王国维等人关于文学评论的观点。

孔子的“兴、观、群、怨”说;

孟子的“以意逆志”说和“知人论世”说;

荀子的观点;

韩非子的观点。

“诗大序”;

司马迁对屈原作品《离骚》的评价;

扬雄的观点;

“中国古代第一位文学批评家”王充。

曹丕《典论·

论文》;

陆机《文赋》;

刘勰《文心雕龙》;

钟嵘《诗品》。

初唐诗歌革新的大力倡导者陈子昂;

杜甫以诗论诗的开创性作品《戏为六绝句》;

白居易的观点;

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韩愈和柳宗元的观点;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严羽《沧浪诗话》及“以禅喻诗”;

元好问《论诗诗三十首》。

“前、后七子”;

李贽“童心说”;

公安派“性灵说”;

李渔《闲情偶寄》;

王士祯“神韵说”;

沈德潜“格调说”与袁枚“性灵说”的论争;

翁方纲“肌理说”;

桐城派“义法说”;

梁启超与“小说界革命”;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的“境界说”。

第四章 西方文学评论的历史发展概观

──文学评论的历史发展概观之二

基本了解西方文学评论的历史发展概观。

第一节 古希腊、罗马时期的文学评论

一、古希腊时期的文学评论;

二、古罗马时期的文学评论。

第二节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评论

一、中世纪的文学评论;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评论。

第三节 新古典主义、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文学评论

一、新古典主义文学评论;

二、启蒙运动与浪漫主义文学评论。

第四节 现实主义和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文学评论

一、现实主义文学评论;

二、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文学评论

古希腊、罗马时期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贺拉斯、朗吉努斯等人关于文学评论的观点。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奥古斯丁、托马斯·

阿奎那、但丁、薄伽丘、卡斯特尔维屈罗、锡德尼等人关于文学评论的观点。

新古典主义、启蒙运动和浪漫主义时期高乃依、布瓦洛、蒲柏、伏尔泰、卢梭、莱辛、狄德罗、歌德、席勒、雨果、华兹华斯等人关于文学评论的观点。

现实主义和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时期巴尔扎克、福楼拜、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等人关于文学评论的观点。

柏拉图的理念摹仿论和灵感说;

亚里士多德《诗学》;

贺拉斯《诗艺》;

朗吉努斯《论崇高》。

奥古斯丁《忏悔录》。

托马斯·

阿奎那的观点。

但丁:

文学创作的两大原则,论俗语;

薄伽丘关于文学的阐释批评的观点;

卡斯特尔维屈罗最终完成戏剧创作的“三一律”;

锡德尼《为诗辩护》。

对高乃依的悲剧《熙德》的论争;

布瓦洛《诗的艺术》;

蒲柏《批评短论》;

法国启蒙运动的三大领袖伏尔泰、卢梭和狄德罗的观点。

莱辛《拉奥孔》、《汉堡剧评》;

歌德的观点;

席勒《论素朴的诗与感伤的诗》;

雨果:

积极浪漫主义的宣言——《〈克伦威尔〉序》,“美丑对照原则”;

华兹华斯的诗论《〈抒情歌谣集〉序》。

巴尔扎克《〈人间喜剧〉前言》,现实主义创作的两大法则——社会法则和自然法则;

福楼拜的观点;

“一词说”。

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文学评论的三大文学批评家:

别林斯基、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

别林斯基:

“熟悉的陌生人”;

形象思维。

车尔尼雪夫斯基:

“美是生活”。

作为“生活的教科书”的文艺作品的三大作用。

杜勃罗留波夫:

艺术真实的三点特征。

第五章 文学评论与鉴赏的主体

了解文学评论与鉴赏主体的基本素质的构成因素,理解文学评论与鉴赏主体具备理论文化修养和社会生活阅历的必要性,理解文学评论者的个性的张扬与风格、流派形成之间的内在联系,了解文学评论者的创造意识的具体表现。

第一节 文学评论与鉴赏主体的基本素质

一、审美感受能力;

二、形象思维能力;

三、逻辑推理能力。

第二节 文学评论与鉴赏主体的理论文化修养和社会生活阅历

一、深厚的哲学理论修养;

二、渊博的文化知识积累;

三、丰富的生活阅历积累。

第三节 文学评论者的个性、风格和流派

一、个性特征的张扬与风格的形成;

二、个性、风格与流派的内在联系。

第四节 文学评论者的创造意识

一、充分发挥文学评论者主观能动性的自由天地;

二、创造意识的具体表现。

文学评论与鉴赏主体应具备的的三种基本素质:

审美感受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

文学评论与鉴赏主体的哲学理论修养、文化知识积累和生活阅历积累。

文学评论者的个性的张扬与风格、流派形成之间的内在联系。

文学批评家的性格类型:

思辨还原型、实证还原型、直觉还原型。

内倾型性格与外倾型性格。

审美感受能力是决定文学评论与鉴赏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

作家的创作主要是诉诸于形象而不是诉诸于理性;

文学评论与鉴赏主体则运用形象思维将作家创造出来的形象加以复活。

作家的形象思维是归纳式的,而文学评论与鉴赏主体的形象思维是演绎式的。

文学评论与鉴赏主体的哲学理论修养应当包括的三方面内容:

1、具有坚实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

2、全面掌握马克思主义美学的理论体系;

3、对现代西方各种哲学思想流派有较充分的了解。

具有渊博的文化知识积累的重要意义。

生活阅历是必备条件。

缺乏生活阅历就会产生隔膜感。

评论个性的张扬与评论风格形成之间的密不可分的因果关系。

评论风格与评论主张的密切联系最终形成了各具风格的文学评论流派。

简单应用:

运用逻辑推理能力解析并归纳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特色。

综合应用:

综合运用文学评论与鉴赏主体哲学理论修养的三方面内容阐明哲学思潮与文学评论流派产生的因果关系。

可联系“第八章 西方现代文学评论的外在方法”和“第九章  西方现代文学评论的内在方法”的相关内容展开阐述。

第六章 文学评论与鉴赏的客体

分别从作品、作家、读者以及文学评论者自身角度了解它们作为文学评论与鉴赏对象客体时所需考查的要素内容。

第一节 以作品为评论与鉴赏对象的客体要素

一、题材的来源和人物的原型;

二、文学作品的结构形态;

三、语言在文学作品中重要地位;

四、各种文学因素和功能综合形成的艺术境界。

第二节 以作家为评论对象的客体要素

一、文品与人品的二元耦合;

二、风格与流派的紧密关联;

三、整体与局部的对立统一;

四、指挥与乐手的双重身分。

第三节 以读者为评论对象的客体要素

一、读者个体与读者群;

二、教化性读者与愉悦性读者;

三、鉴赏型读者与评论型读者;

四、隐在的读者与现实的读者。

第四节 以文学评论者自身为对象的文学评论客体要素

一、理论水平的高下;

二、艺术解读能力的强弱;

三、评论方法运用的妥否;

四、评论主体态度的正误。

艾布拉姆斯《镜与灯》及其“四要素”说;

苏联美学家卡冈的“四个接受者”说;

亚里士多德的“六因素”说;

罗曼·

茵伽登的“四层次”说;

韦勒克、沃伦对“结构”概念的重新界定;

艺术境界与移情作用。

作家人品与文品的二元耦合;

读者群;

教化性读者与愉悦性读者;

鉴赏型读者与评论型读者;

沃尔夫冈·

伊瑟尔《隐在的读者》。

艾布拉姆斯《镜与灯》提出的文学四大要素为:

作品、作家、世界、欣赏者;

由“四要素”说引申出来的文学评论的四类理论或流派为:

作品与世界,作品与艺术家,作品与欣赏者,作品自身;

苏联美学家卡冈提出的“四个接受者”为:

艺术家、群众、社会文艺部门的管理者、从事文学艺术研究的学者。

亚里士多德将文学作品分为情节、性格、思想、语言、歌曲、形象等“六因素”;

茵伽登将其分为语音层次、意义层次、再现的客体层次、图式化观相层次等“四层次”。

读者群。

德国接受理论的代表人物沃尔夫冈·

韦勒克、沃伦打破形式与内容的传统界限,对“结构”概念重新界定,把艺术作品看成是一个为某种特别的审美目的服务的完整的符号体系和符号结构。

以作家的人品与其作品的文品的基本对应关系为理论依据,在文学评论中结合具体对像论述作家的人品与其作品的文品不完全对应的复杂现象。

分别从题材的来源和人物的原以及文学作品的结构形态等角度分析、评论具体文学作品。

从风格与流派的紧密关联、整体与局部的对立统一、指挥与乐手的双重身分等方面入手具体分析某一作家的创作特色。

第七章 传统的文学评论方法

──文学评论方法论之一

基本了解中国传统的文学评论方法和西方传统的文学评论方法各有哪些具体形态。

第一节 中国传统的文学评论方法

一、品第式批评;

二、感悟式批评;

三、评点式批评;

四、索隐式批评。

第二节 西方传统的文学评论方法

一、历史─传记类;

二、道德─哲学类;

三、其他传统的文学批评方法。

中国传统的文学评论方法:

品第式批评、感悟式批评、评点式批评、索隐式批评。

西方传统的文学评论方法:

历史─传记类、道德─哲学类、其他传统的文学批评方法。

皎然《诗式》;

张为《诗人主客图》;

感悟式批评的优点和缺陷。

评点式批评的先驱李贽和叶昼;

评点式批评大家金圣叹;

索隐式批评的起源;

蔡元培对《红楼梦》所做的索隐式批评。

社会—历史批评的先驱维柯及其《新科学》。

丹纳的三要素说:

“种族、环境、时代”。

别林斯基。

柏拉图的《理想国》。

“新人文主义”。

西方其他传统的文学批评方法:

1、新亚里士多德批评方法;

2、观念史批评方法。

品第法出现的积极意义、实际效用及其严重局限性。

评点式批评的几个特点。

第八章 西方现代文学评论的外在方法

──文学评论方法论之二

基本了解精神分析批评、女权主义批评、读者─反应批评、比较文学批评等西方现代文学评论的外在方法的历史发展概况、基本内容和评论实践,理解其精神实质,掌握其基本的评论技能和方法。

第一节 精神分析批评

一、精神分析批评的理论基础;

二、精神分析批评的评论实践;

三、精神分析批评的局限和弊端。

第二节 女权主义批评

一、女权主义批评历史概述;

二、女权主义批评的主要方向。

第三节 读者─反应批评

一、从现象学、阐述学到接受美学的历史发展概述;

二、读者—反应批评的基本内容。

第四节 比较文学批评

一、比较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二、比较文学批评的三大学派;

三、比较文学批评的两种基本方法体系

精神分析批评的理论基础、评论实践及其局限和弊端;

女权主义批评的主要方向;

读者—反应批评的基本内容;

比较文学批评的三大学派及两种基本方法体系。

弗洛伊德对潜意识的的研究;

里比多在心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俄狄浦斯情结”与“埃勒克特拉情结”;

《作家与白日梦》;

弗洛伊德的文学评论实践;

琼斯医生对莎士比亚名剧《哈姆雷特》的重新探讨及其“延宕说”;

默瑞对《白鲸》的分析;

泛性说的泛滥。

女权主义批评的两个主要方向:

1、以读者为中心,重点研究文学作品中妇女形象的“女权批评”、“女权主义阅读”;

2、以研究女性作家为中心的“妇女作家批评”。

胡塞尔的现象哲学观点用于文学批评,形成了现象学批评学派。

茵伽登《文学艺术作品》。

阐释学评论方法的代表人物:

施莱尔马赫。

狄尔泰的“阐释循环理论”。

接受美学形成独立学派的宣言:

尧斯《文学史作为文学科学的挑战》。

伊瑟尔《文本的召唤结构》。

“期待视野”。

垂直接受和水平接受。

比较文学批评的基本概念

比较文学批评的三大学派:

法国学派、美国学派、前苏联学派。

比较文学批评的两种基本方法体系:

1、影响研究:

流传学研究,渊源学研究,媒介学研究;

2、平行研究:

主题学研究,题材史研究,类型学研究,文体学研究,比较诗学。

“本我”、“自我”、“超我”等三个精神因素在人的精神过程中的决定作用及其在评价文学作品时的运用。

读者在阅读活动中的能动作用。

文学的历史是作家、作品和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史,是文学被读者接受的历史。

运用精神分析批评、女权主义批评、读者─反应批评、比较文学批评等西方现代文学评论外在方法的基本评论技能和方法具体评价某一作家或文学作品。

第九章 西方现代文学评论的内在方法

──文学评论方法论之三

基本了解形式主义批评、结构主义批评、原型批评、文体学批评等西方现代文学评论的内在方法的历史发展概况、基本内容和评论实践,理解其精神实质,掌握其基本的评论技能和方法。

第一节形式主义批评

一、形式主义的几个流派;

二、形式主义批评的基本特征;

三、形式主义批评方法的成就及其局限性。

第二节 结构主义批评

一、结构主义批评的理论来源;

二、结构主义批评的基本特征及其主要评论领域;

三、结构主义批评的成就及局限。

第三节 原型批评

一、原型批评的理论基础;

二、原型批评的基本观点;

三、原型批评的批评实践及其优点和局限性。

第四节 文体学批评

一、文体学批评历史发展概述;

二、文体学批评的基本特征;

三、文体学批评对文学语言的常规研究和变异研究。

形式主义批评的几个流派;

形式主义批评方法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就和其局限性。

结构主义批评的理论来源、基本特征、主要评论领域及其成就和局限性。

原型批评的理论基础、基本观点、批评实践及其优点和局限性。

文体学批评的历史发展概述、基本特征及其对文学语言的常规研究和变异研究。

俄国形式主义;

雅各布森与“莫斯科语言小组”;

什克洛夫斯基与“诗歌语言研究会”;

“陌生化”;

“文学性”。

英美新批评;

兰索姆《新批评》;

“细读法”;

“意图谬误”说与“感受谬误”说。

语义学批评与符号学批评;

瑞恰兹对“情感语言”和“符号语言”的区分;

燕卜荪《论含混的七种类型》;

罗兰·

巴尔特对符号的分类。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

托多罗夫《〈十日谈〉的语法》;

普罗普《论民间故事的结构形式》;

巴尔特对叙事结构的分析:

功能层、行为层和叙述层。

维柯《新科学》;

丹纳《原始文化》;

弗雷泽《金枝》;

荣格的“种族心理积淀说”与“集体无意识”理论;

荣格《心理类型》;

原型批评的“圣经”:

诺斯洛普·

弗莱《批评的解剖》;

莫德·

鲍德金《诗歌中的原型》;

荣格《象征的转移》;

弗莱对莎士比亚作品的分析;

罗伯特·

赫尔曼《〈拧紧螺钉〉的诗意》。

现代文体学的开山之作:

查理·

巴利《法语文体学》;

美国《文体》杂志的出版发行;

查特曼主编《文学中的文体:

专题论文集》。

形式主义批评以作品为中心,认为文学作品是自足的独立的艺术世界,内容与形式二者之间是密不可分的。

原型批评的优点及其局限性。

运用形式主义批评、结构主义批评、原型批评、文体学批评等西方现代文学评论内在方法的基本评论技能和方法具体评价某一作家或文学作品。

第十章 逻辑方法、新科学方法在文学评论中

的运用、移植和渗透

──文学评论方法论之四

了解逻辑方法在文学评论中的运用和新科学方法在文学评论中的移植和渗透。

第一节 逻辑方法在文学评论中的运用

一、演绎法和归纳法;

二、分析法和综合法。

第二节 新科学方法在文学评论中的移植和渗透

一、新科学方法的基本原理;

二、新科学方法在文学评论中的移植和渗透。

演绎法、归纳法、分析法、综合法等逻辑方法在文学评论中的运用。

新科学方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文学评论中的移植和渗透。

归纳法:

完全归纳推理和不完全归纳推理,简单枚举法和科学归纳法;

穆勒五法:

契合法、差异法、契合差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

演绎法:

直言推理、假言推理、选言推理、联言推理、关系推理。

系统论的基本原理:

整体性原则、结构性原则、层次性原则、动态性原则、有机关联性原则;

控制论的基本原理:

系统控制原理、黑箱辨识原理、反馈原理;

信息论的基本原理:

信息的六大特征:

可扩充性、可压缩性、可替代性、可传输性、可扩散性、可共享性。

正确运用分析法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

运用系统论方法、控制论方法、信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