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校对稿)Word下载.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454813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68.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校对稿)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校对稿)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校对稿)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校对稿)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校对稿)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校对稿)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1页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校对稿)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1页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校对稿)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1页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校对稿)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1页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校对稿)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1页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校对稿)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1页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校对稿)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1页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校对稿)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1页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校对稿)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1页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校对稿)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1页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校对稿)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1页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校对稿)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1页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校对稿)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1页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校对稿)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1页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校对稿)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1页
亲,该文档总共4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校对稿)Word下载.docx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校对稿)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校对稿)Word下载.docx(4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校对稿)Word下载.docx

9-18事变的第三天,中国中央就发出声明,呼吁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后来又多次声明,承诺如果国民党停止内战,共产党愿意放弃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愿意把红军改编成国民革命军,愿意把自己局部执政的区域变成国民政府统一指挥下的边区或者特区。

后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够建立跟西安事变的发生和和平解决有直接关系,而在这件事上,中国共产党发挥了极大的影响力。

九一八事变后,张学良的东北军退守到了关内,后来被蒋介石派去打红军,打的过程中东北军吃了败仗,团长级的干部被红军俘虏了,红军经过教育放走了,让他给张学良捎话,应该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尤其是你东北军得收复自己的故乡。

很快,仗不打了,张学良建立了同周恩来的直接联系,东北军给了红军很多帮助,比如说提供金钱、提供武器弹药、提供医疗用品,甚至张学良本人还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申请,当然最终没有入。

张学良要入党这件事,中国共产党当年不敢独立自主的决定,要请示共产国际,结果斯大林不同意。

在斯大林看来,中国共产党怎么能要大军阀呢?

周恩来只好婉言解释,留在党外合作可能更方便,但张学良晚年留下的口述史,非常明确地讲,他就是共产党,他觉得他已经入了。

蒋介石很快看出名堂了,明摆着张学良,包括陕西地方实力派杨虎城,剿共不积极。

所以1936年12月,蒋介石带了一批心腹大员到西安去督战,他做好了准备,如果这两位不听劝,就把他们的部队调开,把自己的嫡系调过去,张杨苦劝蒋介石停止内战,但遭到了蒋介石严辞斥责,他们就把蒋介石扣起来了。

事变发生后,张杨紧急致电中共中央,希望派负责任的领导人来商量怎么办。

周恩来代表中央去了西安,提出了和平解决的主张,只要蒋介石答应停止内战,放他回去。

张杨本来也就是这个目的,蒋介石及其谈判代表,这个时候也只能答应条件,所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

这首先是张杨的功劳,他们两位为这件事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张学良丧失了大半辈子的自由,杨虎城就更惨,被蒋介石的特务杀死了。

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功劳。

中国共产党人把国家民族利益放在第一位,尽管跟蒋介石有深仇大恨,蒋介石手上沾满了共产党人的心血,但还是愿意放掉他,就是为了抗日,功劳无论如何记不到蒋介石头上去,他完全是被迫的。

在这之前蒋介石明确提出了所谓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他也声称抗日,但抗日在他这有个前提,安内!

打内战,消灭中国共产党,只要中国共产党没消灭干净,内战一定要没完没了的打下去。

2.第二个好。

抗日民族统战线能坚持8年之久,也得益于共产党人的努力,得益于共产党人的委曲求全。

抗战之初,国共再度合作,红军被改编成了八路军新四军,被国民党派到了敌后,日本人占领的地区。

当年蒋介石的意图很多人看得清楚,你共产党不口口声声要抗日吗?

我就给你机会,让你到抗日最前线,让你到日本人占领的地区,我打了10年内战没能消灭你,就让日本人跟你打去。

毛泽东看不懂,当然看得懂,但看懂了也得去,否则没法向老百姓交待的。

所以中共中央一开始就确定了正确的战略方针,游击战——能打的时候就打,不能打的时候就跑。

否则单靠八路军新四军队长部队装备又很差,跟日本人硬碰硬,这样的仗打不起。

用游击战的战法,不光没被日本人消灭,反而迅速在敌后站稳了脚跟,开辟了大块的根据地,部队人数也迅速扩充。

刚出兵几万人,到了40年就变成了五十几万人。

这个时候蒋介石担心了,担心战后共产党跟他争夺天下,所以在抗战的中后期,蒋介石发起的一些反共摩擦,最厉害的是皖南事变。

新四军的军部及其直属部队奉命北撒,居然撒进了国民党的包围圈。

军长叶挺被扣,9000人中只有千把人突围出来,剩下的基本被消灭了,这是非常严重的反共阴谋。

新四军为什么北撒?

为了合作抗日大局,蒋介石一再要求新四军全部撤到长江以北,八路军全部撒到黄河以北,中共中央作了让步,新四军北撒的路线是跟国民党商定,但是没想到发生了这样的事儿。

事件发生后,延安群情激奋,很多人向中央建议要集中优势部队,不惜同国民党决一死战。

好多同志认为,又到了大革命后期4-12反革命政变的时候,但是今天的中国共产党跟当年不一样了,当年几乎是手无寸铁,今天已经有了几十万部队了,可以跟国民党斗一斗了。

但中共中央反复权衡,拒绝了这些建议。

中国决定军事上采取守势,准备应付国民党反动派,可能发动了更大规模的反恐行动,政治上采取攻势,像国统区人民,像国际反法西斯力量,揭露国民党的反共阴谋,这一招奏效了。

在各方的强大压力之下,蒋介石不得不公开承诺,以后不会再有这样的事。

所以内战没有爆发,抗战一直坚持到最后胜利,显然这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功劳。

3.第三个好,共产党的部队消灭牵制了大量日伪军。

现在我们偶尔可以从互联网,从微信上见到有人这样的说法,当年国民党的部队打了很多大仗、硬仗,战场上牺牲了上百位的高级将领,共产党的部队大仗只打过百团大战,平型关战役,牺牲的将领只有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

这么说的意思不难理解,似乎中国共产党人就是游而不击,没干多少事,抗日主要是国民党干。

不是这样的情况,共产党的部队大仗确实打得不多,这跟部队身处敌后,人数少,装备差密切相关。

但是小战打了很多,游击战打了十几万次,积小胜为大胜,战果也是辉煌的,战场上牺牲的授军衔的少将以上的将领确实不多,是因为国民党授衔的将领一共也没几个,好多人国民党没给军衔。

但是抗战时期,八路军、新四军包括东北抗日联军,在战场上牺牲的高中级将领也是很多的。

这支部队战略上的作用是巨大的,对美国人、苏联人,更不用说国民党人是个很大的支持。

抗战的大部分时间,蒋介石在重庆呆得很安稳,为什么待得住?

就是因为大量的日军主力被共产党的部队拖住了,他没有能够打到重庆去。

美国人在太平洋战场上虽然打得很艰苦,但最终能打赢,也跟共产党的部队把很多日军主力拖在中国战场也有关系,他没有能够更多的调到太平洋战场。

对苏联的援助就更大了。

我们如果哪位同志去过内蒙古的海拉尔,黑龙江的虎林、东宁,会知道这几个地方有规模巨大的地下要塞,伪满洲国时期日本人强占中国劳工修的,目的是打苏联。

斯大林很清楚也很担心,因为他在西部战线已经遭受了德国法西斯的重创,如果日本关东军在远东地区也向他们发起进攻,真的难以承受。

但关东军的进攻始终没能发动起来,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抗日联军,牢牢地拖住了日本关东军,所以苏联卫国战争胜利之后,派红军部队到东北来帮助我们消灭关东军,我们首先帮助了他们,作用显然是巨大的。

这些年来包括西方学者在内的越来越多的研究二战的学者,看清了东方战场的作用,看清了敌后战场的作用。

4.第4个好,共产党的部队英勇抗日,绝不投降。

虽然共产党的部队人数少,装备差,但表现是好样的。

现在如果我们去找当年共产党的部队成建制地投降叛变日本人的事,几乎找不着。

而国民党的部队这样的事可太多了。

前些年抗战胜利纪念的时候,有一家大报曾经用了不止一个版的篇幅,登了一篇文章,讲了一件我们中华民族当年丢人的事。

二战反法西斯国家当中,我们曾经是唯一一个伪军的数量比侵略军的数量多的国家,那不丢人吗?

我们在影视作品上都可以看得清楚,日军一个小队就能控制我们一个县,战斗力那么强,不就是因为有大量的汉奸伪军,帮助他们奴役中国人。

伪军哪来的?

不都是所谓国军变的吗?

汪精卫汉奸政府不也是原国民党人组成的,光中央委员就十好几个。

所以我们看比下来,你国民党做的怎么样?

不怎么样。

共产党的部队宁愿战死也不投降。

比如说东北抗联的杨靖宇将军就是战到最后一个人,弹尽粮绝,壮烈牺牲的。

他牺牲之后日本人解剖他的遗体,发现肠胃里头一点粮食都没有,只有树皮草根棉絮,日本人肃然起敬,没想到一个人的意志能坚定到这种程度。

再比如东北抗联八女投江,8位女战士宁愿跳进江里淹死,也不做俘虏。

再比如狼牙山五壮士宁愿跳崖摔死,也不投降。

还有新四军刘老庄连,一个连82个人全部战死,共产党的部队里头这种事很多。

我们今天讲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有的人不认可这个说法,包括海峡对岸的一些中国人,似乎我们这个说法夸大了自己的作用。

我觉得没有夸大,我们没说国民党没抗日。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对国民党的作用说得恰如其分的,一点没贬低,这方面我们做的比他们好多了。

我们也没说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当年名义上我们还要接受蒋委员长的统一指挥,我们肯定领导不了蒋介石。

我们说中流砥柱,是说全民族抗日战争的发动,一直坚持到最后胜利,中国共产党人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这个说法我认为毫无问题,这是我们第一个方面的努力。

第二个方面,中国共产党人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当年毛泽东对农民问题是看得很透的,在他看来,中国农民占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谁把这部分人争取过来,问题就解决了。

靠什么争取?

靠满足他们的土地诉求。

所以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提出了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

抗战时期,为了争取地主富农一同抗日,改成了减租减息。

解放战争时期,又变成没收地主多余的土地分给农民。

无论怎么改,农民都明白,这个党是为农民谋利的,这个党领导的军队就是农民的子弟兵,所以能参军的就得参军,不能参军的也得支前,否则国民党来了,还乡团的人来了,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了。

当年的老百姓死心塌地的支持中国共产党。

在这我想讲一个我的老家山东沂蒙老区的故事。

大家知道我的老家涌现出过红嫂式的人物,事迹很感人,但是我认为沂蒙母亲的事迹比红嫂的事迹更感人。

沂蒙母亲叫王焕于,当年徐向前、罗荣桓先后在他家里住,王焕于和他的家人和乡亲们一起为八路军养孩子,为指挥员养孩子,还养烈士的遗骨,最多同时养了几十个。

他的儿媳妇刚生孩子不久,他就关照儿媳妇,奶水得先紧着烈士的遗孤喂,万一咱们的孩子饿死了以后再生,而烈士的遗骨如果饿死了,人家绝后了。

当年在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山东农民的心目中,如果一个人绝后了,这事太严重了。

后来为了养别人的孩子,沂蒙母亲的亲孙子亲孙女先后饿死过4个,今天听来就天方夜谭一样,但当年就真实的发生了。

老太太活到101岁,1989年的时候去世的,他生前有些人问过他,怎么能做出这样的事来?

在老太太看来很平常,不就应该这么做吗?

人家八路军这些外乡人,当年主要是南方人,到山东打鬼子,有的人连命都送上了,他们留下的遗孤,你能不给人照顾好吗?

照顾不好,良心上过得去吗?

老太太就这么想的。

去年沂蒙母亲的儿媳妇,就是当年自己的孩子饿死的女性也去世了,他是活到了103岁,活得更久。

我们不是有句老话,仁者寿,这婆媳两个绝对是大仁大德,所以寿命也长。

我注意到媒体的报道,老太太去世之后,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同志专程到老太太这个村为他送葬,我当时非常感动。

今年上半年刘家义书记来校为一个重要的班作报告,我来陪同他,我特别当面的跟他表达我对这件事的感受。

我说这样的老百姓太值得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敬重了。

我的老家很早就重视利用沂蒙精神对干部进行教育,现在每年省内外的干部去接受沂蒙精神教育的都多达10万人。

沂蒙精神很早就被有的领导概括出来,但今天看,概括得不够全,也不够深刻。

2013年11月份,习近平总书记到我家乡视察的时候,他马上就意识到了。

他接着谈了自己的理解,沂蒙精神是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

在这之前的概括,关键性的一个短语叫爱党爱军。

谁爱?

显然是老百姓爱。

爱党爱军肯定是对的,但是没讲党和军爱不爱老百姓,也没讲老百姓为什么爱党爱军。

总书记的两个短语讲透了,水乳交融,生死与共。

明摆着首先是党和军队爱老百姓,老百姓反过来才能支持党和军队。

当年在山东临沂打鬼子的中国军队,不止八路军这一支,还有国民党的中央军,还有东北军。

为什么老百姓对那两支部队跟对八路军的态度不一样,不就是因为做的不一样嘛。

蒋介石后来也明白了,为什么共产党的部队兵源源源不断,他的部队扩充兵员,只能靠拉壮丁,是因为土地政策的区别,虽然孙中山先生很早就提出了平均地权的主张,但是在他去世之后,平均地权在国民党这只是个口号而已。

连减租减息,国民党在大陆都没真正做过,那道理不是很清楚嘛?

这是第二个方面。

第三个方面,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高度的民主。

今天我们偶尔可以注意到有人有类似的说法,中国共产党好像是怕民主的,不搞民主的,这肯定是胡说八道。

共产党就是搞民主起家的,共产党就是用民主来对付国民党的。

国民党在当年实行法西斯特务统治,跟民主毫无关系,而共产党在自己局部支撑的根据地实行普选。

当年的普选今天下来似乎不具备条件,一个村都不见得能找出几个识字的老百姓,怎么画选票?

共产党就创造了原始的投豆法,候选人背对着选民而坐,屁股后头放一只碗,或者帽子摘了口朝上,给选民发选票,发黄豆的豆粒儿,你愿意投谁,把这颗豆给谁不就完了吗?

方式绝对是原始,但谁能说不民主呢?

抗日根据地的政权实行三三制,共产党员只在政权组成人员中占

1/3的比例,另两个1/3,—个是左派,一个是中间派。

陕甘宁边区当选的党员超过了1/3,多出部分辞职,就保持1/3。

当年这个政权得到了社会各阶层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拥护支持。

当年国统区的很多知识分子,尤其是大学生,越过几道封锁线,往延安跑,不是往重庆跑。

现在我们能看到很多美国人的材料,说共产党好的材料。

比如说美军当年往延安派了一个观察组,他们向美国当局写了大量的关于根据地共产党的报告,他们大量的说共产党的好话。

在他们看来,中国的希望就在共产党人身上,还有美国驻中国大使馆,也有不少报告,也说中国共产党好,说国民党腐败,这些材料早就解密了,甚至已经翻译出版了,显然这些材料是很有说服力的。

至于像陈嘉庚这样的一些党外人士说共产党好,他们也是有比较的,这些话也是很有说服力的。

第4个方面,中国共产党的高度廉洁。

腐败的党,老百姓是不会支持的。

而国民党在抗战后期,尤其是解放战争时期,腐败透顶。

48年蒋介石都说过这样的气话,这么腐败的党早就该垮台了。

而中国共产党跟他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毛泽东曾经在延安很自豪的讲过,陕甘宁边区是全国最进步的地方,这儿有10个方面的东西没有,没有贪官污吏,没有巧取豪夺,没有叫花子,没有娼妓等等,全针对着国统区讲的,国民党全都有。

我在这儿想讲两个高级知识分子的故事,看一看国民党统治的后期,这些人什么处境?

这些人对国民党政权什么态度?

一个是朱自清先生的故事。

大家都知道朱自清先生,清华的名教授,著名作家朱自清先生的儿子朱乔三,曾经是我接近20年间的直接领导。

前些年去世,朱老师在生前几次跟我们讲过他父亲的故事。

他父亲去世这一年,他已经15岁,家里的事他记得很清楚,他说他父亲是在贫病交加中去世的,病得很重,穷得也厉害,穷得甚至没钱买面粉,这好像不应该是这个样子。

今天不是有一些所谓国粉吗?

说民国好的人。

说民国好的人,一个重要的理由就是民国时期知识分子待遇好,有的教授最多一个月能挣500多大洋。

朱自清先生没挣那么多,我看到的材料一个月挣400多大洋,也够高的,怎么还买不起面粉呢?

是因为国民党透统治后期严重的通货膨胀,今天到手的钱觉得可能还是点钱,用不了几天贬值得跟废纸似的?

我们看有些老照片,有人上街买东西,得由自行车驮着一麻袋钞票去买,对不对?

贬值的货币的购买力,甚至连印他的纸张油墨的成本都赶不上,他简直都成了笑话。

国民党政府为了笼络朱自清先生这样的知名知识分子,可以向他们平价供一些美国人援助的面粉。

但朱自清先生去世前夕,还告诫家人,宁愿饿死,也不能买不能吃。

因为美国人战后为了跟苏联争霸,扶持日本,日本的有些战犯他没审判就放掉,中国人感情上绝不能接受,朱自清先生是在抗议信上签了名的。

朱自清先生去世的时候,体重只剩下了七十几斤,一个清华名教授,他夫人是清华图书馆的高级职员,落到了这种境地,我们可以想见其他阶层的老百姓怎么活的,那更没法活了。

再一个故事,国民党逃台前夕,试图动员大陆的知名知识分子跟他们一起去台湾,但最终去的人不多。

当年国民党最看重的知识分子应该是中央研究院的院士,一共才81个人。

国民党垮台前夕有一位去世,有12位留在了国外,跟着国民党去台湾的只有9位,剩下的接近60位留在了大陆,这些人为什么不去?

不是因为对共产党有多少好感,他们大部分长期生活在国统区,对共产党了解不够,甚至有人还受到国民党歪曲宣传的影响,他们留下来是因为对国民党太了解了,国民党怎么样?

20多年不领教了吗?

所以有些没去的知识分子在私人通信日记中做了这样的判断,共产党也可能不好,但是哪怕共产党再坏也绝对坏不过国民党,毫不犹豫的就留下来了。

海峡两岸关系改善之后,有些国民党元老的后代跑来大陆想了解一下,当年他们的父辈为什么会败给共产党,一了解心服口服。

确实他们服气,包括海峡对岸国民党内有身份的人物来校访问,我陪着他们参观校史馆,有的人也谈这方面的体会,实在跟共产党没法比。

我前不久刚去了趟漳州,路上参观了一家著名的台资企业,老板是85岁的一个老国民党党员,但是他特别支持在他的企业里头建立发展中共的组织。

他开玩笑,他说我现是四面共歌。

四面楚歌,他改成四面共歌,他周围全是共产党员。

但他解释为什么支持共产党建立发展组织呢?

他发现他自己企业里头的优秀员工全都是共产党员,共产党替他培养干部。

我去的时候老板没在场,我就问老板的部下,我说你们老板有没有跟你们讲过,国民党跟共产党的区别?

他说讲,太服气共产党了,老国民党党员一定是了解国民党的。

我想这4个方面恐怕就够了。

我们讲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这绝不是空话套话,而是有着丰富深刻的内涵。

二、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收拾好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

第二个问题,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收拾好国民党留下的烂摊子?

讲一下新中国成立之初的历史,国民党往台湾逃的时候,大陆多年积累的财富能带的全带走了,像黄金、白银、外汇储备几乎没剩下,重要的文物也带走了很多,留给共产党就是烂摊子。

铁路没有一条完成通车的,公路很多也中断了,有些重要的企业短时间内难以恢复生产,当年有的人就等着看笑话,包括美国人断言中国共产党人就解决不了中国人吃饭的问题。

但是很快,中国共产党人让他们刮目相看,短短两三年的功夫,就把烂摊子收拾得井井有条。

当年主要采取了几个方面的措施:

1.第一个建立了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简称民主建政。

现在我们有些同志讲,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打出来的,是暴力夺取,这话似乎没错,但我觉得这个说法又不很全面,还得说我们的执政地位是选出来的,是老百姓授权的。

当年我们政权的建立基本上经过了三个步骤,第一个建立军管会,刚解放的新区,第一步肯定是安定局势。

第二步协商产生临时性的政权。

第三步,条件具备之后,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选举产生正式的政权。

当年我们政权的参与者中,党外人士数量很多,尤其是在中央和省这两级。

中央人民政府的主席是毛泽东,副主席6位,党外人士占3位,政务院总理是周恩来副总理,党外人士占两位,一共是4位。

中华人民政府的委员当中,政务院的政务委员当中,政务院下属各部会的首长当中,党外人士基本占一半,或者略少一点。

政权的群众基础也是非常广泛深厚的。

2.第二个方面的举措,恢复了被多年战乱破坏的国民经济。

当年中国共产党人在头绪纷繁复杂的诸多事项当中,首先抓恢复国民经济。

怎么恢复?

调动各阶层人民的积极性,一同努力。

当年搞了土改,为3亿多无地或者少地的农民,分了7亿多亩的土地,农民的积极性被空前调动起来,农业生产很快得到了恢复发展。

对工人我们没收官僚资本,建立国有企业,广大工人成了企业的主人翁。

我们现在能看到一些材料,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有些工人他的干劲热情,我们今天难以想象,他不是靠钱吗?

靠奖金?

完全不是。

感觉到过去是为资本家干活,现在就是为自己干活,不光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也成了企业的主人。

还调动了资本家的积极性。

我们解放的时候有些资本家有人去了台湾,有人去了香港,但也还有些人留下了没走,没走的人很快情绪安定了。

比如说后来做过国家副主席的荣毅仁先生,荣家的不少人就没走。

49年5月27号,解放上海的枪炮声停息之后,荣先生一大早就想出来看一看外面什么情况。

出来一部场景让他惊呆了,他家门口的街道上整整齐齐地睡着抱着枪的解放军指战员,那时候还下着雨的,荣毅仁先生心里踏实了,军纪如此严明的部队,你还担心什么呢?

前不久我从上海文汇报上看到一篇报道,讲这个照片的由来是解放军九兵团的一位摄影记者拍的。

上海人,原来参加过新四军,后来他的部队变成了解放军九兵团,打回上海了。

他拍的这一幕。

刘少奇在天津刚解放,去天津给资本家开座谈会,在座谈会上他讲了这样的道理,你们今天的所谓剥削不光不是罪,反而是功。

有你们这样的所谓剥削,政府有税收,老百姓有就业机会,剥削越多越好。

这就是文革当中批的刘少奇的所谓剥削有功论。

我们今天想一想,刘少奇这个道理可以不用这样的话说,但是事儿不就是这么个事儿吗?

今天我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谓的剥削不也还存在,也没法完全消灭。

资本家听了这样的话,当然情绪就稳定了。

而且政府随后还采取了很多帮扶措施,比如说给他们提供订单,提供流动资金,提供原料,收购他们的产品,产供销完全得到了保障。

后来很多人回忆这是他们的黄金时期。

到1952年底,国民经济就恢复到了旧中国的最好水平,1936年的水平。

通货膨胀问题,1950年就基本控制住了。

最近一段时间因为参加一个重要的项目,经常跟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常务副主任金冲及同志一起开会。

金老今年90岁了,他是上海人,1947年入的复旦大学,他就跟我们讲过,当年他所见到的国民党统治后期的严重的通货膨胀,到了什么程度?

还讲共产党把这个问题解决之后,各界群众的感受,上海各界对共产党佩服的五体投地。

过去光知道共产党打仗厉害,连国民党都知道。

有的人也知道共产党搞统战也厉害,但是没想到搞经济也是把好手。

3.第三个方面的举措,荡涤了帝国主义的污泥浊水。

这是外交上,毛泽东还在西柏坡的时候就提出了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其中有一条叫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毛泽东同志说得很形象,旧中国好比一间屋子,什么人都进来踩上两脚,屋子太脏了,要彻底打扫干净,然后再去请客,再同愿意平等待我们的国家谈判建交,怎么打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