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能》读后感.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7207609 上传时间:2023-05-11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9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为什么能》读后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为什么能》读后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为什么能》读后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为什么能》读后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为什么能》读后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为什么能》读后感.docx

《《中国为什么能》读后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为什么能》读后感.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为什么能》读后感.docx

《中国为什么能》读后感

《中国为什么能》读后感

D

你是夷;秦时,南征北战,威震四方,四夷来朝;汉时,犯我强汉,虽远必诛;隋时,打遍四方,万国来朝,突厥称臣;唐时,灭国无数,万国来朝,甚至还有王玄策一人灭一国,六试婚使的事迹,可见国际地位何等之高;宋时,文化繁荣,技术领先,商业发达,国家富饶,辽金,甚至包括中亚诸国也羡慕宋的富庶;元时,连罗马教皇都派使者鄂多立克向泰定帝进献宝马,马可波罗游记,鄂多立克东游录等著作都可以说明当时洋人对中国的盲目崇拜;明时,郑和下西洋,扬我国威,一战击败帖木儿,继承了元对帖木儿的宗主权,成为东西两亚的霸主;清时,在鸦片战争之前,国民都有强烈的国家自豪感,视洋人为蛮夷,对外不叫强硬,叫蛮横;近代历史上,中国人的自信曾遭受严重打击,但从未失去;1949年,当毛泽东同志庄严宣告“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豪迈指出“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中华民族的自信力再次被强烈激发出来。

这种自信激励着中国人民奋力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

然而,如今的中国却总有一些人习惯妄自菲薄,言必称西方,奉西方说法为圭臬,拿西方价值标准来评判中国,似乎中国哪里都不如西方。

他们觉得中国在很多方面都存在问题,把点上的问题看成面上的问题,把偶发的问题看成体制的问题,他们看不到自己国家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看不到自己国家的独特优势,自觉不自觉地跟着西方的价值标准走,落入西方“价值观陷阱”,对自己国家发展丧失信心。

这种妄自菲薄,动摇的是中国发展的精神支柱,消解的是中华民族的精气神。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有自信尤其是道路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这对于高扬国家、民族和人民思想精神上的旗帜,对于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进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

《周易》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强调人应该刚健自强、不断进取。

孔子认为君子要笃行信道、自强不息,强调人对于自己信仰的理想应该全心全意去实现。

这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品格,蕴含着可贵的自信品质,激励着中华民族创造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成立于风雨如晦年代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经过90多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历史和实践雄辩地证明: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从1949年到今天,中华人民共和国走了超过一甲子的时光,在共产党的领导下,从积贫积弱的穷国发展成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强国。

建国头30年,中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建立了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为后来的经济腾飞打下了坚实基础。

改革开放后,中国不仅创造了经济持续30多年接近两位数高速增长的奇迹,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没有发生战争,没有对外扩张掠夺,内部保持了稳定。

这在人类现代发展史上是前所未有的精彩一幕。

拿经济发展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远远超过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

我国经济快速增长,无论在速度上还是在持续时间上,都超过了经济起飞时期的日本和亚洲“四小龙”,堪称人类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

现在,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到上中等收入国家的跨越。

这样的经济发展成就,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羡慕、所叹服。

不可否认,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也遇到不少问题。

但与许多国家至今仍在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下挣扎相比,与许多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相比,我国可谓“风景这边独好”。

这正是源于我们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更加坚定“三个自信”?

再拿政治发展来说,这是西方有些人最喜欢指手画脚、说三道四的。

现在,国内有些人受西方影响,对我们自己的政治发展道路缺乏自信,甚至觉得只有实行西方多党轮流执政、三权分立、两院制等,才算民主了。

事实果真如此吗?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成功开辟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这一政治发展道路具有深厚历史底蕴,是长期发展、循序渐进、改革创新、内生演化的结果,符合中国国情,具有旺盛生命力。

现在,许多外国专家学者纷纷肯定我国的政治发展道路。

《中国大趋势》的作者美国人约翰·奈斯比特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的局面,在未来几十年中,中国不仅将改变全球经济,而且也将以其自身模式来挑战西方民主政治。

与此同时,对西方民主的反思越来越多。

今年3月,在西方颇具影响力的《经济学人》杂志刊发长文《民主出了什么问题?

》,坦承“(西方)民主在全球的发展停滞了,甚至可能开始了逆转”。

外国人尚且对我们的政治发展道路如此看好,我们自己又有什么理由怀疑这一经过实践检验的政治发展道路呢?

又有什么理由不坚定“三个自信”?

书中的许多思想观点颇能释疑解惑,启迪心智,例如政治学者史天健教授对中西方民主价值观的比较研究。

提起民主,在当代中国存在一个悖论,即一方面西方世界以及国内一些操持西方话语的社会精英一再抨击中国的党政体制,指责中国政府在普遍选举、多党竞争等方面不够“民主”,所谓政治体制改革落后于经济发展;而另一方面,过去20多年来诸多大规模社会调查,不管调查者来自中国还是西方,调查对象在农村还是城市,结果无不显示中国政府在民众中受到高度认可和信任。

比如《2013年度皮尤全球态度调查》显示,85%的中国人“非常满意”国家的发展方向,远高于美国的31%;《2014年度爱德曼全球信任度调查》显示,中国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高达76%,美国只有37%。

为什么一个被海内外某些人批评为“不够民主”的体制,却享有民众高度的认可和信任?

玛雅与史天健的对谈,有助于人们洞悉其中的奥秘。

基于严谨的科学研究与实证调查,史天健发现,大多数中国大陆民众(超过80%)认可民主体制,而且认为大陆的民主程度相当高(7.2分,满分10)。

而中国民众对民主的理解完全不同于西方,依据史天健教授的调查,在中国大部分民众(55%)看来,民主是指政府听取人民意见,代表人民利益,为人民服务,而只有12%的人认为民主就是选举,而且台湾民众对民主的理解也与大陆接近。

也就是说,中国老百姓想要的是实质民主,而不是简单的形式民主,他们注重的不仅是民主的程序或形式,而是更看重政府是否代表人民,服务人民,能否给人民带来更多实惠。

显然,这与儒家的民本思想较为接近,史天健将其命名为“实质民主”。

由此看来,中国大多数民众想要的民主,与某些知识精英心目中的其实以美国为样板的民主不是一回事,尽管都称为民主。

史天健的研究成果让人更透彻地理解“民主”这个热门议题的社会意味与政治蕴含,对党政决策者来说,也颇具参考价值。

例如,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改革方向,在制度设计上是应该着眼于满足广大人民的需求,还是迎合部分社会精英的想象?

是应该坚持、发展和完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等新中国政治传统,还是拆“故宫”建“白宫”、全面移植西方的竞争选举制?

这个问题涉及性命攸关的中国重大社会政治方向,也决定着13亿中国人的身家性命。

对此,北京大学教授潘维在书中直言不讳地指出,知识界对西方选举制的迷信甚至已经渗透到决策层,这样会威胁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前途,必须引起足够的警惕。

新自由主义“鼓手”、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有一句经常挂在嘴边的习语:

“Thereisnoalternative”(别无选择),即除了西方模式,世界没有其他选择。

中国有些人也颇信这一套,对欧美的一切顶礼膜拜,奉若神明,对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道路、制度与理论则缺乏自信。

就像玛雅批评的:

中国今天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是我们自己对中国道路的认识问题。

很多人,包括有些党政官员,对我们国家的道路和制度没信心,从骨子里认同西方所谓的“普世价值”。

通观全书,类似史天健先生这样的真知灼见不胜枚举,每每使人有醍醐灌顶之感。

15位思想者针对中国当前诸多事关全局的重大问题展开分析论证,涉及中国道路、改革方向、医疗改革、外交战略、中美关系、民主政治等话题,从事实、理论以及价值层面上阐明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力图厘清现实中国“从哪里来、现居何处、往哪里去”的脉络,具有很高的战略意义和思想价值。

在这本访谈录中,胡鞍钢、张维为、曹锦清、潘维、金一南、王绍光等思想者心有灵犀,都提到了意识形态话语权的问题,而且多以苏联的教训阐述其重要性。

因为,一个明显而公认的事实是,当今世界大国斗争的主战场已经转移到思想文化领域,而其间的关键又在于话语权,或者说文化领导权。

苏联的崩溃,要害在于思想阵地率先沦陷,知识界和领导层相继被西方话语征服,最终导致亡党亡国。

据总统办公室主任博尔金回忆,戈尔巴乔夫经常在办公室大声朗读西方媒体对他的“伟大改革”的赞美,有时会读上几个小时。

以苏联为镜鉴反观中国,当前的思想文化阵地同样面临类似的危险。

甚至就连苏联解体,在一些人看来好像也是理所应当,新闻界还有观点认为,苏联的解体不是由于文化领导权的彻底丧失,包括所谓新闻自由导致媒体彻底失控,而是政治体制如何如何、经济形势如何如何、民生问题如何如何,而不曾想想同样的问题在美国同样存在,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

新时期以来,随着所谓“普世价值”大行其道,使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价值观不断遭到质疑、挑战和解构。

潘维教授也一针见血地指出:

“中国未来如果垮掉,中国模式如果失败,很可能也是败在思想战争。

人间正道是沧桑,正如作者在序言中写到的:

“在这条路上,60多年来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也经历过一次次挫折、震荡和损失。

但不论怎样跌宕起伏,都未构成对方向本身的否定,而只是告诉世人:

一种理想和理念,要从经典作家的书本走到现实,绝不可能是一条直线,其间必然经历曲折和反复,需要在不断试错中校正偏差,掌握进度,走向成功。

”我们沿着中国道路取得世界瞩目的成就,这是不争的事实。

今天的中国重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心,这是我们的历史方位;今天的中国人正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这是我们的历史使命。

面对全新的历史方位和崇高的历史使命,中国人要走出历史悲情,提振自信,让中华民族的精气神充盈自信的力量,让古老的中国焕发青春的活力。

今天,我们之所以要唱响中国,是为了以事实和分析告诉人们,60多年来中国经历了什么,创造了什么,收获了什么,坚定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激发和增强追求中国梦的正能量。

我们之所以要唱响中国,也是向世界表明,中国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以自己的方式,从另外的起点和路径,同样走近了世界文明的制高点。

在经历了60多年的努力奋斗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走出了一条成功而独特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这样的成功和独特告诉我们,中国是世界上最没有理由被唱衰的国家,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没有理由对自己国家的未来感到悲观的国家。

恰恰相反,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接近百年复兴的伟大目标,我们有理由相信,任何唱衰中国的企图都是徒劳的,“两个一百年”目标,民族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在不远的将来实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