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55237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54.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桂林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广西桂林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广西桂林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广西桂林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广西桂林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广西桂林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广西桂林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广西桂林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广西桂林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广西桂林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广西桂林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广西桂林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广西桂林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广西桂林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广西桂林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广西桂林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广西桂林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广西桂林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西桂林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广西桂林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桂林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广西桂林市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今天,生态危机已成为全球性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要在技术层面探索更多治理手段,更重要的是解决人们的思想观念问题。

生态危机的实质是文化危机。

人类要克服生态危机,继续生存下去并进一步繁荣发展,就必须抛弃以人类为中心、人与自然对立二分的理念,反对盲目强调人是自然的主宰,反对为所欲为地征服和掠夺自然。

在这个问题上,儒家主张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的“天人合一”思想是可资借鉴的理论资源。

当然,儒家生态伦理思想要和当代社会相适应,还需与当代生态伦理学和环保理念结合起来。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包含着诸多超越时空限制的合理内涵,这些符合客观规律的成分不会随时代和地域的变迁而过时;

同时,儒家生态伦理思想也存在历史局限性,有一些糟粕。

我们要根据当代中国、当今世界发展的实际需

要,促进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思想资源。

1.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

.儒家生态伦理思想提倡“天人合一”“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点。

B.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对解决当今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带来的突出问题,全面提高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提供了诸多有益借鉴。

C.儒家生态伦理思想给今天社会的发展带来有益的启示,提醒人们在发展经济、开发自然、利用资源的同时,注意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等。

D.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在开发自然、利用资源时,不应随意破坏、浪费资源,而应把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统一起来。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包含着许多符合客观规律且不会随时代和地域的变迁而过时的合理内涵,但也存在历史局限性,有一些糟粕。

B.儒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其中所蕴含的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与西方文化强调征服自然、人与自然对立二分的观念形成鲜明对照。

C.儒家倡导的取用有节、物尽其用的思想意义深远,“取用有节、物尽其用”也应成为当前解决资源短缺问题,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资源的准则。

D.儒家生态伦理思想要和当代社会相适应,就要与当代生态伦理学和环保理念相结合,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明确提出“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思想,荀子强调“圣王之制”,都表现出儒家对待天地万物所采取的友善、爱护的态度。

B.孔子的“伐一木,杀一兽,不以其时,非孝也”与孟子的“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经过朱熹的阐发后,形成了爱物的思想。

C.解决生态危机问题,是全球共同关注的话题,不仅需要在技术层面探索更多治理手段,更要解决人们的思想观念问题。

D.以人类为中心、人与自然对立二分的理念,盲目强调人是自然的主宰,为所欲为地征服和掠夺自然,会带来生态危机。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邵逸夫:

唱不尽的“游子吟”

2014年1月7日,邵逸夫在香港寓所中辞世,终年107岁。

这一年,距离他离开出生地上海已经过去了87年。

在这87年里,他有57年在香港度过,一手构建了邵氏帝国,疆域横跨电影、电视,最终登上娱乐圈的巅峰。

在这87年里,邵逸夫始终是一个在异乡漂泊的游子,内心始终恪守着江浙一带传统商人的价值观:

以义言商,光耀门楣,泽被乡里。

他一辈子乡音不改,连电影明星会说上海话的都能得到他的欢心。

全国各地的三万多座逸夫楼,更是将他对上海和内地的感情清清楚楚印在了大地上。

造就他成功的因素有很多:

精明,勤奋,规矩,远见……但就像电影学者石川所说:

在他所有的成功里,都牢固地盘旋着传统的中华文化根基。

作为一位老派的商人,邵逸夫的一生,是一首唱不尽的“游子吟”。

大哥邵醉翁于1925年在上海创立的天一影业公司,是邵逸夫电影生涯的起点。

邵醉翁为天一确立了“注重旧道德、旧伦理,发扬中华文明,力避欧化”的制片宗旨,这成为邵逸夫一生遵守的信条。

1964年,邵逸夫接受邵氏自办刊物《南国电影》采访时就这样说:

“我生产电影,核心观众就是中国人。

这些观众都喜欢看耳熟能详的民间故事、爱情故事……他们怀念祖国大陆,也怀念自己的文化传统。

上世纪50年代,邵逸夫离开打拼了30年的南洋只身赴港,耗时7年建成了邵氏影城,为香港后来的电影工业奠定了基础,至今仍是香港最大的影视拍摄制作基地,被称为“东方的好莱坞”。

在这个影城里,他建造了中式街道和极具中国田园意韵的乡村永久外景。

而邵氏影城的第一炮,就是邵逸夫亲自从几十部剧本中挑出来的根据民间故事改编的《江山美人》。

该片公映后,创下当时香港电影票房最高纪录,邵氏公司因此一举站稳脚跟。

之后,邵逸夫又砸下重金,先后拍摄了《杨贵妃》和《梁山伯与祝英台》,在香港、台湾以至东南亚一带掀起了一股中国片的狂潮。

1967年,由张彻执导的邵氏新片《独臂刀》公映,刷新了香港影史的票房纪录,将“邵氏兄弟”和香港电影带入了新武侠时代。

在那之后,邵氏出品了《刺马》《大醉侠》《流星蝴蝶剑》等一系列经典武侠电影。

石川表示,所有邵氏武侠片都是对兄弟情谊和江湖义气浓墨重彩的渲染,是对忠、义、礼、信的书写和放大。

正是这样一套与现代契约社会“利”字当头相抗衡的传统中国价值观,维系了当时海外华人社会基本的人伦道德与人际关系;

而海外华人对邵氏武侠片的追捧,也使得这套价值观得以传播和强化。

1967年,在捕捉到电影业的式微之气时,他与利孝和等人合资创办的TVB

(香港无线电视台)开播,邵氏帝国版图延伸到电视

领域,并且在那之后的40年里,牢牢霸占了五分之四香港人的电视遥控器。

1980年,邵逸夫接任董事局主席,正式入主TVB,开始陆续出品一系列TVB电视剧。

在这些剧集中,很多仍然延续了邵逸夫的故园情怀。

比如《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鹿鼎记》,是邵氏最擅长的武侠题材,金庸从此在内地风靡。

邵逸夫对人才有一种天然的爱惜。

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他开设了被誉为“港星摇篮”的训练班,这里打造出香港演艺圈黄金一代:

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郭富城、杜琪峰、汪明荃、赵雅芝、刘嘉玲……尽人皆知的“四大天王”,也是邵逸夫钦点的人选和称号。

正是在正式入主TVB之后,邵逸夫一方面通过不断降低制作成本而赚钱,另一方面几乎年年捐出过亿资金。

邵逸夫历年的捐助总计超过100亿港元,人们熟悉的“逸夫楼”,遍及31个省市的大中小学校。

2008年和2013年,邵逸夫向汶川和雅安地震灾区各捐款1亿港元。

他身体力行了自己的那句话:

“一个企业家最高的境界就是慈善家。

一代宗师溘然长逝,功名起落已是历史,只有成千上万座凝结了无数人青春记忆的选夫楼,成为走过一世传奇人生的邵逸夫无言却不朽的纪念碑。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邵逸夫的电影生涯,从大哥邵醉翁1925年在上海创立的天一影业公司开始,在这里他为怀念祖国大陆的中国人生产了许多他们喜欢看的电影。

B.邵氏最擅长的是武侠题材,《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鹿鼎记》等使TVB牢牢霸占了五分之四香港人的电视遥控器,金庸也从此在内地风靡。

C.邵逸夫对人才独具

慧眼,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他就钦点出人选和称号打造出了香港演艺圈黄金一代,

D.邵逸夫出生于上海,早年在南洋打拼,上世纪五十年代赴香港,并在香港建立了自己的邵氏影视帝国,后来又成为一名人人仰慕的慈善家。

5.邵逸夫具有杰出的经商才华,材料中有哪些体现?

请简要分析。

(4分)

6.为什么说“邵逸夫的一生,是一首唱不尽的‘游子吟’”?

(5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和父亲坐一条板凳

孙道荣

上大学后的第一个暑假,回家。

坐在墙根下晒太阳的父亲,将身子往一边挪了挪,对我说,坐下吧。

那是我第一次和父亲坐在一条板凳上。

家里没有椅子,只有长条板凳,还有几张小板凳。

家里来了人,客人或者同村的男人,父亲会起身往边上挪一挪,示意来客坐下,坐在他身边,而不是让他们坐另一条板凳。

让来客和自己坐同一条板凳,不但父亲是这样,村里的其他男人也是这样。

让一个人坐在另一条板凳上,就见外了。

工作之后,有一次回家,父子俩坐在同一条板凳上,闷头抽烟。

烟雾从板凳的两端飘浮起来,有时候会在空中纠合在一起。

而坐在板凳上的两个男人,却很少说话。

与大多数农村长大的男孩子一样,我和父亲的沟通很少,我们都缺少这个能力。

在我长大成人之后,我和父亲最多的交流,就是坐在同一条板凳上,默默无语。

①坐在同一条板凳上,与其说是一种沟通,不如说更像是一种仪式。

父亲并非沉默讷言的人。

年轻时,他当过兵,回乡之后当了很多年的村干部。

村民有矛盾了,都会请父亲调解,主持公道。

双方各自坐一条板凳,父亲则坐在他们对面,听他们诉说,再给他们评理。

调和得差不多了,父亲就指指自己的左右,对双方说,你们都坐过来嘛。

如果三个男人都坐在一条板凳上了,疙瘩也就解开了。

结婚之后,有一次回乡过年,与妻子闹了矛盾。

妻子气鼓鼓地坐在一条板凳上,我也闷闷不乐地坐在另一条板凳上,父亲坐在对面,严厉地把我训骂了一通。

训完了,父亲恶狠狠地对我说,坐过来!

又轻声对妻子说,你也坐过来吧。

我坐在了父亲左边,妻子扭扭捏捏地坐在了父亲右边。

父亲从不和女人坐一条板凳的,哪怕是我的母亲和姐妹。

那是唯一一次,我和妻子同时与父亲坐在同一条板凳上。

在城里终于有了自己的房子后,我请父母进城住几天。

客厅小,只放了一对小沙发。

下班回家,我一屁股坐在沙发上,指着另一只沙发对父亲说,您坐吧。

父亲走到沙发边,犹疑了一下,又走到我身边,坐了下来,转身对母亲说,你也过来坐一坐嘛。

沙发太小,两个人坐在一起,很挤,也很别扭,我干脆坐在了沙发帮上。

父亲扭头看看我,忽然站了起来,这玩意太软了,坐着不舒服。

只住了一晚,父亲就执意和母亲一起回乡去了。

后来妻子提醒我,一定是我哪儿做得不好,伤了父亲。

难道是因为我没有和父亲坐在一起吗?

不是我不情愿,真的是沙发太小了啊。

我的心,隐隐地痛。

父亲健在的那些年,每次回乡,我都会主动坐到他身边,和他坐在同一条板凳上。

父亲依旧很少说话,只是侧身听我讲。

他对我的工作特别感兴趣,无论我当初在政府机关工作,还是后来调到报社上班,他都听得津津有味。

有一次,是我升职之后不久,我回家报喜,和父亲坐在板凳上,年轻气盛的我

,一脸踌躇满志。

父亲显然也很高兴,一边抽着烟,一边听我滔滔不绝。

正当我讲到兴致时,父亲突然站了起来,板凳一下子失去了平衡,翘了起来,我一个趔趄,差一点和板凳一起摔倒。

②父亲一把扶住我,你要坐稳喽。

不知道是刚才的惊吓,还是父亲的话,让我猛然清醒。

这些年,虽然换过很多单位,也做过一些部门的小领导,但我一直恪守本分,得益于父亲给我上的那无声一课。

父亲已经不在了,我再也没机会和父亲坐在一条板凳上了。

每次回家,坐在板凳上,我都会往边上挪一挪,留出一个空位,我觉得,父亲还坐在我身边。

我们父子俩,还像以往一样,不怎么说话,只是安静地坐着,坐在陈旧而弥香的板凳上。

(有删节)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小说开头写“我”在大学第一个暑假里第一次和父亲坐在同一条板凳上,由此引出

下文坐同一条板凳的几件事情,“板凳”成为一条贯穿全文的线索。

B.“我”和父亲虽然坐同一条板凳,但很少说话,说明“我”们平时缺少沟通,使“我”们之间存在代沟;

而父亲从不和女人坐同一板凳,表明父亲思想落后保守。

C.父亲嫌“我”家的客厅里的沙发软,坐着不舒服,其实父亲并非不想坐沙发,是由于“我”没跟父亲同坐沙发而是坐在沙发帮上的举动深深刺痛了父亲。

D.父亲让“我”和他坐同一条板凳,这也是对“我”的启发和教育,尤其是在“我”升职以后,父亲这种特殊的教育方式让“我”

懂得了做人和做事的道理。

E.小说没有过多的语言描写,也没有跌岩起伏的故事情节,而是以回忆的形式进行平实而亲切的叙述;

小说的结尾写“我”坐板凳留出空位,卒章显志。

8.小说中画线的两句话有怎样的含意?

(4分)

9.“坐同一条板凳”只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它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请结合全文就其内涵进行分析。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何承矩字正则。

幼为棣州衙内指挥使,从继筠讨刘崇,擒其将胡澄以献,论功授闲厩副使。

太平兴国五年,知河南府。

时调丁男百十辈转送上供纲,

承矩以为横役,奏罢其事。

徙知潭州,疏为政之害民者数十事上之,悉被容纳。

凡六年,囹圄屡空,诏嘉奖之。

米信知沧州,

以其不习吏事,命承矩知节度副使,实专郡治。

时契丹挠边,承矩上疏曰:

“若于顺安砦西开易河蒲口,导水东注于海,资其陂泽,筑堤贮水为屯田,可以遏敌骑之奔轶。

其无水田处,亦望选兵戍之,简其精锐,去其冗缪。

”太宗嘉纳之。

属霖雨为灾,典者多议其非便。

承矩引援汉、唐屯田故事,以折众论。

乃以承矩为制置河北缘边屯田使,俾董其役。

由是自顺安以东濒海,广袤数百里,悉为稻田,民赖其利。

淳化四年,擢知雄州。

契丹精骑数千夜袭城下,伐鼓纵火,以逼楼堞。

承矩整兵出拒,迟明,列阵酣战久之,斩馘甚众,契丹遁去。

秩满,召还,拜引进史。

州民百余谒阙贡马,乞借留承矩,赐金紫,诏许再任。

真宗嗣位,以事有缓急,难于匀济,命承矩为四路都转运使,要切之务,俾同规画。

丁内艰,时以边兵稍息,农政未修,起复授置缘边安托使,且诏边民诱其复业。

承矩曰:

“契丹闻之,必谓诱其部属也。

”乃易诏文为水旱流民之意。

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景德元年,入朝,进领英州团练使。

时议防秋北鄙,承矩犹屡表请行,上以其老闵之,不许。

三年卒,年六十一。

特赠相州观察使,赙钱五十万,绢五百匹,中使护葬。

 

 

(选自《宋史·

列传三十四》,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B.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C.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D.王钦若时知枢密/援汉虫达/周仲居改诏/请罪承矩/帝曰/承矩任边有功/当优假之第/诏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禀进止/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平兴国”是皇帝的年号,年号是历代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B.“秩”的本意是根据官员的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引申为俸禄。

“秩满”是指官员在年终评定时获得了最高等级。

C.“金紫”,指“金印紫绶”,即黄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绶带,借指高官显爵。

唐宋后指金鱼袋及紫衣,是唐宋的佩饰和官服。

D.“转运使”,是封建王朝主管运输事务的官职。

宋初为集中财权,置诸路转运使掌一路财赋,“都转运使”一般由官高位重者担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何承矩作战勇敢。

年轻时他担任棣州衙内指挥使,跟随着何继筠讨伐刘崇,捉住了他们的将领胡澄来进献,论功被提拔了官职。

B.何承矩爱惜百姓。

做河南府知府,上奏停止征调壮丁转送上交朝廷的货物的差役;

做潭州知州,上奏

施政中危害百姓的事达数十件。

C.何承矩善于谋划。

为了增加水田,增收农业收成,他建议掘开河道;

他率军打退契丹数千骑兵;

并为恢复边塞农业做过贡献。

D.何承矩熟习政务。

太宗曾多次采纳他的建议,并下诏褒奖;

真宗时,王钦若用汉虫达、周仲居的例子,弹劾何承矩私自改动诏书,真宗也不予追究。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属霖雨为灾,典者多议其非便。

(2)时议防秋北鄙,承矩犹屡表请行,上以其老闵之,不许。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

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14.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C.“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D.“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E.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不变其本性,坚持节操。

15.诗人用哪些艺术手法来勾画梅花的形魂

就其中两点做赏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在《论语•为政》中特别强调学习和思考的结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孔子注重诱导学生主动思考,当学生思考不得要领,不能确切表达时才开导启发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子曰:

“________________,则远怨矣!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关于是否愿意延迟退休的民意调查层出不穷,民众对延迟退休议论纷纷,不赞一词者大有人在,有的调查中,甚至有高达90%的人表示反对。

B.目前,社会公众对各种食品的“转基因焦虑”沸反盈天。

历经大大小小的食品安全事件后,面对转基因食品老百姓个个谈之色变。

C.今年以来,随着微博平台的兴起与壮大,微博营销风生水起,已日渐规模化与制度化,业务范畴也越发“开疆辟土”,商家生意越做越大。

D.有时提起笔来,突然就忘记了某个字的写法,连一些成语的意思也变得莫衷一是,这种现象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表示,今年中秋期间,市属11家公园及中国园林博物馆将举办“品乐”“临水”“赏秋”三大中秋主题游活动,并且公布了十处赏月佳地。

B.许多人认为中国人口很多,而且还在不断地增加,人口负增长可能永远不会出现,即使出现也应该在很遥远的将来——这实际上是一个错误的看法。

C.近日,在大连海边,一名男子不幸溺水,一位正在附近拍婚纱照的新娘见状冲过来,跪地抢救这位陌生男子近半小时,感动了在场市民称她是“最美新娘”。

D.古镇的形成不仅具有其独特的历史功能,如商贸、交通、边防等,而且其大量的传统建筑也与当地的地形地貌相融合,构成了古镇别具一格的景观。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语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研究人员成功地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出人造血管,这将可能带来一次医学上的变革。

3D打印制造血管的关键是要找到合适的打印材料,同时,这对现有的3D打印技术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技术还可以用于制造多种人体其他组织或器官,应用前景非常广阔。

①这种材料可以使血管表面分布许多微孔

②而且也拥有适合于3D打印的可加工特性

③拥有与真实血管类似的物理特性和生物相容性

④研究人员为了打印只有20微米厚的多孔、多分叉的血管

⑤创新地采用了喷墨打印与立体光刻相结合的方法

⑥打印血管所用的材料是丙烯酸酯基的合成聚合物

⑦借助于计算机的模拟设计

A.④⑤⑦①⑥③②B.④⑤⑥①③⑦②C.⑥①③②④⑦⑤D.⑥①②⑤③④⑦

20.请在下面一段文字中的序号处填入恰当的词语,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逻辑严密,层次分明。

贺知章称李白为“谪仙人”,后人尊称李白为“诗仙”,这构成了一种错觉,①李白之所以伟大,②在他的人和诗具有他人所无的超现实性。

这是可悲的误会。

③,没有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者是超现实的,李白何能例外?

开元、天宝时代的其他诗人往往在高蹈和进取之间徘徊,李白④毫不掩饰他对功名事业的向往,⑤又因为自己绝对无法接受那些取得富贵的附加条件而弃之如敝屣。

21.《世界卫生组织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我国已经生

效八年了,但目前仍存在烟草企业不积极履行公约相关内容的行为。

北京市消费者协会昨日发布了“在知道吸烟会引发多种疾病的前提下,是否还会吸烟”的调查数据。

请把下面的图表写成一段话。

要求:

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60分)

“晒”,译自英文share,有“分享”的意思。

当今在我们周围,“晒”是一种时尚。

在网上,如果你把自己的隐私:

工资条、结婚照、成绩单、密友、名牌服饰……总之,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展示给公众,与人分享,由人评说,那么,你就是一个“晒客”,你的行为就是“晒”。

请针对这一社会现象,写一篇文章。

①自定角度,确定立意。

②明确文体,自拟题目。

③全文不少于800字。

2017年春季学期高二语文段考答案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1.B【解析】

(B项准确全面地概括了文章主旨。

A项和C项各从一个方面分析了儒家生态伦理思想,概括不全面,D项没有提及儒家生态伦理思想,均不是文章主旨。

2.C【解析】

(“也应成为……的准则”说法错误,原文是“可以借鉴儒家所倡导的取用有节、物尽其用的思想”。

3.B【解析】

(“经过朱熹的阐发后,形成了爱物的思想”错误,孔子、孟子和朱熹的思想都是爱

物的思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12)

4.D【解析】:

A项,“在这里”错,“上世纪50年代,邵逸夫离开打拼了30年的南洋只身赴港”,“他为怀念祖国的中国人生产了许多他们喜欢看的电影”是在上世纪的五六十年代。

B项,原文是“邵氏帝国版图延伸到电视领域,并且在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