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语言文字运用10专题九仿用句式含修辞变换句式实战演练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5310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15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语言文字运用10专题九仿用句式含修辞变换句式实战演练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语言文字运用10专题九仿用句式含修辞变换句式实战演练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语言文字运用10专题九仿用句式含修辞变换句式实战演练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语言文字运用10专题九仿用句式含修辞变换句式实战演练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语言文字运用10专题九仿用句式含修辞变换句式实战演练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语言文字运用10专题九仿用句式含修辞变换句式实战演练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语言文字运用10专题九仿用句式含修辞变换句式实战演练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语言文字运用10专题九仿用句式含修辞变换句式实战演练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语言文字运用10专题九仿用句式含修辞变换句式实战演练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语言文字运用10专题九仿用句式含修辞变换句式实战演练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语言文字运用10专题九仿用句式含修辞变换句式实战演练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语言文字运用10专题九仿用句式含修辞变换句式实战演练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语言文字运用10专题九仿用句式含修辞变换句式实战演练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语言文字运用10专题九仿用句式含修辞变换句式实战演练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语言文字运用10专题九仿用句式含修辞变换句式实战演练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语言文字运用10专题九仿用句式含修辞变换句式实战演练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语言文字运用10专题九仿用句式含修辞变换句式实战演练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语言文字运用10专题九仿用句式含修辞变换句式实战演练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语言文字运用10专题九仿用句式含修辞变换句式实战演练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0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语言文字运用10专题九仿用句式含修辞变换句式实战演练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0页
亲,该文档总共3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语言文字运用10专题九仿用句式含修辞变换句式实战演练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语言文字运用10专题九仿用句式含修辞变换句式实战演练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语言文字运用10专题九仿用句式含修辞变换句式实战演练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五部分语言文字运用10专题九仿用句式含修辞变换句式实战演练word版含答案Word下载.docx

③不超过20字;

④构字、组词不在答题卡上单独列出,包含于感想之中即可。

构字部件:

禾 亻 口 日 又 月 言 

构字词示例:

+又→友→友善

感想示例:

行友善营造温馨社会 讲真诚建设美好家园

本题考查仿用句式以及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的能力。

解答此题,首先要看清构字部件,选取恰当部件,构成汉字并组词,这一步非常简单;

其次,根据所给例句,进行思维发散,写出立意积极的句子;

最后,要注意所写语句要简洁,不能超过20字。

(示例1)(日+月→明→文明)创文明社会 建和谐中国

(示例2)(禾+日→香→书香)博览群书通晓天下事理 沐浴书香养成高尚人格

4.(2015·

高考山东卷)用排比的修辞方式,改写下面画线部分。

①句式一致;

②字数相等;

③与上文语意连贯;

④不改变原意。

长途跋涉后,我终于在林中寻到这幽深澄碧的水潭。

这潭水,可以将我的容颜映照在它明镜一般的水面上;

我把这潭水当作激发我诗兴的佳酿;

这潭水还可以成为我的墨池,供我笔走龙蛇。

本题考查变换句式。

解答这类题目,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入手,既要考虑写作内容,又要考虑句式和修辞手法。

(示例)如明镜,让我映照容颜;

似佳酿,助我激发诗兴;

若墨池,供我笔走龙蛇。

5.(2014·

高考江苏卷)下列诗句与“墙头雨细垂纤草”对仗工整的一项是(  )

A.水面风回聚落花B.数峰无语立斜阳

C.楼上春容带雨来D.蝉曳残声过别枝

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对偶。

对偶,首先要注意词性相对。

先分析题干诗句,“墙头”是名词,“头”是对“墙”的补充;

“雨”是名词,“细”补充说明了“雨”的状态;

“垂”是动词;

“纤草”是名词,且“纤”是形容词,说明了“草”的状态。

然后分析选项:

A.“水面”对“墙头”,“风回”对“雨细”,“聚”对“垂”,“落花”对“纤草”,意义相称,词性相同,对仗工整;

B、C、D三项中的“数峰无语”“雨来”“蝉曳残声”词性都与题干句不对仗。

6.(2011·

高考广东卷)将下面的3句话整合为一个单句(含标点符号不超过35个字)。

①真的东西总是同假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②善的东西总是同恶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③美的东西总是同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此题为短句变长句的考查。

首先根据语段的中心确定主要陈述对象,进而确定句子的主干。

分析题干,三个短句的句式完全相同,都是判断句,且构成了并列关系,无主次之分,因此我们可以把“……总是同……相比较而存在的”作为句子的主干。

其次,合并表意相同的词语,提取各次要语句的主要信息。

我们可将三个短句的主语合并为“真、善、美的东西”,将三个短句的介词宾语合并为“假、恶、丑的东西”。

最后我们再作逻辑与语法上的检验。

还要注意变换后的句子应做到前后词语的对应,力求语句表意明确、自然流畅。

真的、善的、美的东西总是同假的、恶的、丑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的。

7.(2011·

高考课标全国卷)把下面这个长句改写成几个较短的句子,可以改变语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巴黎之行让我对法国作家和诗人维克多·

雨果为建立法国文学创作者的著作权保护机构——法国文学家协会所做的工作,为促成制定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作出的杰出贡献有了更深的了解。

这是一个包含了复杂状语的长句,将其中的状语提炼出来作为单句,剩余的主干部分也作为单句处理即可。

雨果有了更深的了解。

他在著作权保护方面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促成了法国文学创作者的著作权保护机构——法国文学家协会的建立,促成了保护文学艺术作品著作权的国际公约——伯尔尼公约的制定。

“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是《考试说明》中明确规定的考点。

修辞不但在“语言文字应用”中隐性考查,而且在阅读和写作中隐性考查,“修辞”是学好语文的基本素养之一,因此有必要对修辞进行专门讲解,为同学们上这一课。

修辞的类型较多,分为常用的和非常用的,根据考查情况,下面只介绍九种常用的修辞手法。

一、比喻

比喻是用另一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方的一种修辞方式。

1.特点

比喻有三个基本要素:

本体——被比喻物,喻体——比喻物,比喻词——联系本体和喻体的词语。

但是有些比喻句中三者并不同时出现。

构成比喻的基础是:

本体和喻体两个事物存在着相似之处,但一般说来,本体和喻体又须是本质上完全不同的两个事物。

比喻中喻体多是具体形象的、可以感知的、大家所熟悉的事物或现象。

2.分类

可按内容分,也可按形式分,种类繁多,现举常用的几例。

(1)明喻

明喻是用“像,如,似,若,似的,像……似的,如同……一样”等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比喻,是较明显的打比方,其连接本体喻体的比喻词就明确表示了两者的相似关系。

例如:

骄傲像隔年的草根,冬天刚过去,就钻出一丝丝的嫩芽。

(2)暗喻

暗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

比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了”“成为”“变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

暗喻又叫隐喻。

①生活是海洋。

②十个被血浸泡的手指头肿成了大熊掌。

(3)借喻

借喻是本体和比喻词都不出现,直接由喻体来代替本体的比喻。

较之明喻和暗喻,借喻形式最为简短,喻体和本体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本体不出现,借喻也是最隐蔽的比喻。

所以它的使用常借助于一定的语言环境,才使人易于理解。

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

“毒蛇猛兽”借喻那些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的反动统治阶级,具体形象,爱憎分明。

“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借喻自由平等的美好社会出现于全世界。

(4)博喻

博喻是连用几个喻体从不同的角度、多方面地来说明或描绘本体的比喻,可用几个喻体说明本体的各个方面,也可用几个喻体说明本体的一个方面。

运用博喻能把事物的特征或事理的内涵从各个不同的侧面、不同的角度表现出来。

我现在还不能完全测出他的分量,也不能完全看透他。

他像森林,像海,像夜,像日出……带给我各种惊奇、震动和强大的吸引力。

二、借代

借代指在一定的语境中,借用与所指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另一事物来代替所指事物的一种修辞方式。

结构上的“本体”(所指事物)和“借体”(借用事物),一般只出现借体,不出现本体。

(1)特征代本体

包括用事物的特征、标识、牌号、商标以及有象征意义的东西(如服装、饰品、嗜好等)来代替人或事物,一般要求选取最鲜明突出、最有代表性的特征来做借体。

谁料竟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是冤枉?

“三道头”指当时上海租界里的外国警察头目,因为他们的臂章上有三条人字形的标志,所以称他们“三道头”。

含厌恶、鄙视的意味。

(2)专名代泛称

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雷锋”是一个人的名字,在上述语境中成了一类人的名称。

(3)处所代本体

包括以人的处所,人的出生地、任职地,物品的产地等代替人或事物。

“两杯龙井”,景先吩咐完,随即付了钞。

“龙井”代“龙井茶”,“龙井”是这种茶的产地。

(4)部分代整体

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眉”代“头”。

(5)具体代抽象

尽管战争近在咫尺,然这儿却没有一点火药味,倒是夜夜艳歌,日日浪舞。

“火药味”代“战争气氛”,“艳歌”“浪舞”代“太平景象”。

(6)结果代原因

大家都为你捏着一把汗。

“捏着一把汗”是“紧张、担心”的结果。

(7)以材料、工具代事物

以制造该事物所用的原料、材料、工具等代替事物。

住房的事是笔杆子们要那样吹,与周志允同志本人无关。

“笔杆子”是写文章的人最主要、最有代表性的工具,用来代文人、作者、记者等。

三、比拟

比拟指把物当作人来写,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

有本体和拟体,拟体虽然是明确的,但一般不出现,而只是把适用于拟体的词用在被拟体上。

(1)拟人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使物具有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音容笑貌的一种比拟。

拟人,是人格化的手法,可以把无生命的物写得栩栩如生,也可以把有生命的物写得可爱可憎。

可分为动物拟人、植物拟人、具体事物拟人、抽象事物拟人四种。

①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②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床。

(2)拟物

赋予人以物的特性,把人当作物一样来描述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描述的一种比拟。

根据被比拟对象的属性,拟物又可分为人物拟物和事物拟物两小类。

①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以人拟物)

②布鲁诺的思想在自由的人民当中翱翔。

(以物拟物)

四、夸张

夸张是为了表达强烈的感情或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故意夸大或者缩小事物的形象、数量、特征、作用等的一种修辞方式。

夸张的基础是真实性,被夸张的事物不是真如此,而是经过作者丰富想象的主观感受。

(1)扩大夸张

把事物的形象、数量、特征或作用等,用夸张的语言尽量往高、多、强、大等方面说。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2)缩小夸张

把事物的形象、数量、特征或作用等,用夸张的语言尽量往低、少、弱、小等方面说。

天是那样蓝,几乎是透明的,月亮离山顶,似乎不过几尺……

(3)超前夸张

把在时间上后发生的事情或行为说成先发生,或者说成同另一先发生的事情或行为同时发生。

他酒没沾唇,心早就醉了。

五、对偶

对偶是两个短语或句子相对称地组织在一起,表示相关或相对内容的一种修辞方式。

从形式上看,组成对偶的两个句子必须字数相等,语法结构相同或相似,词性、平仄相对;

从内容上看,对偶句表达的是相关或相对的内容。

(1)从形式上可分为严对和宽对

①严对:

就是严格的对偶。

“严”表现在三个方面:

语音方面不仅要求音节相等,而且要平仄相对;

词汇方面,要求上下联不能出现相同的词,且对应的词在意义上要有一定的联系;

语法方面,要求对应的词词性相当,语法结构必须相同。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②宽对:

与“严对”相对,在形式上不需像“严对”那样严格,语法结构大致相当即可;

不必讲究平仄和词性;

字面上也可出现个别词的重复。

权力使人昏迷了,派性叫人发狂了。

(2)从内容上可分为:

正对、反对、串对、借对、当句对、隔句对。

现介绍前三类:

①正对:

由意思相近或相关的两个短语或句子构成的对偶。

在运用正对的句子中,并列的两个事物或概念在意义上起到互相补充、强调、充实的作用。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②反对:

由两个在意义上相反或相对的短语或句子构成的对偶。

在运用反对的句子中,并列的两个事物或概念在意义上起到互相对比映衬的作用。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③串对:

又名“流水对”,上句和下句在意义上具有承接、转折、因果、条件、假设等关系的对偶。

串对句在语气上紧密衔接,一气呵成。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六、排比

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短语、句子或段落成串地排列在一起的一种修辞方式。

形式上,构成排比的语句至少要有三项,而且结构相似,一般带有相同的提挈语;

内容上,构成排比的各项在语意上是相同或相关的。

(1)短语排比

以短语形式组成的排比,充当句子的某一成分。

延安的歌声……它是黑夜中的火把,雪天里的煤炭,大旱后的甘霖。

(2)分句排比

即一个复句的各个分句构成排比。

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3)单句排比

由几个句子构成的排比。

天太大。

海太阔。

人太老。

游泳的姿势和动作太单一。

胆子和力气太小。

舌苔太厚……

(4)段落排比

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内容相近的段落组成,段落的开头和结尾常用相同的句子提领。

七、反复

反复就是为了强调某种意思,突出某种感情,特意重复使用某些词语、句式或段落。

1.分类

(1)连续反复

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沉默呵,沉默呵!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2)间隔反复

中间有其他词语间隔。

好个“友邦人士”!

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

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

2.反复和排比的区别

反复只需词语或句子连续出现两次,即可构成;

排比必须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仿的短语、句子,才能构成。

八、设问

设问是指下面有答案而故意设置疑问的一种修辞方式。

(1)它是无疑而问的一种。

(2)设问的部分一般包括自问、他问或自拟他问。

(3)设问后面的答案包括自答、他答或自拟他答。

(1)一问一答式

卖炭得钱何所营?

身上衣裳口中食。

(2)一问两答或数答式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两问或数问一答式

我能光向总理诉苦吗?

我能空手去见总理吗?

不行,谁也别想拦住我。

九、反问

反问一般是用否定的问句表肯定或用肯定的问句表否定,作者不作回答而句意确定的一种修辞方式。

从反面提问,以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义,答案已由句子本身阐明。

正因为“反问”的答案已寓于问句之中,用疑问表感叹,句末也可用叹号。

(1)否定形式的反问,表示肯定的内容

①人被压迫了,为什么不斗争?

②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你不为我们的祖国有这样的英雄而感到自豪吗?

③啊,黄继光、刘胡兰……不都是党亲手培育的用共产主义的甘霖灌溉出来的鲜花吗?

(2)肯定形式的反问,表示否定的内容

①嘴里天天说“唤起民众”,民众起来了又害怕得要死,这和叶公好龙有什么两样?

②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凡属黄帝子孙,谁愿成为民族的千古罪人?

[即时小练]

1.下列与示例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示例: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

A.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

B.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

C.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头养着两丸黑水银。

D.那一颗心就宛如一片翻腾的大海,那一双眼就仿佛两道溃决的河流。

例句所用修辞为比喻当中的明喻,B、C、D三项与之同。

A项出自孙犁小说《荷花淀》,情景是水生嫂坐在月光下的院子里编席,句中的“像”表示推测,“雪地”“云彩”借喻了水生嫂已编织的席子,属借喻。

2.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方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晚霞如同一片赤红的落叶坠到铺着黄尘的地上,斜阳之下的山冈变成了暗紫,好像是云海之中的礁石。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从色彩和形象两个方面写出晚霞之下山冈的景色。

B.风是调皮的小男孩,抓把土抛到空中,趁机扯乱女孩子的长发;

风是年老的画家,一味选用灰色调,画出昏黄的画面;

风是不高明的小偷,溜进屋时弄响了门,逃走时还在窗台上留下了脚印。

——运用排比、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而生动地描绘出风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情趣。

C.他肚子里有墨水儿,脑瓜又灵,看个文件什么的,只要拿眼把题目一扫,里面的内容便能猜个大概。

——运用借代的修辞方法,形象而生动地点明了“他”有知识有文化。

D.他的目光像两把刺刀,把老栓刺得缩小了一半。

——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康大叔的凶恶和华老栓的怯懦。

这里的夸张均属扩大夸张。

选D。

D项“缩小了一半”属“缩小夸张”。

3.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  )

A.黄山松盘根于危岩峭壁之中,挺立于峰崖绝壑之上。

或独立峰巅,或倒悬绝壁。

远远望去,或冠平如盖,或尖削似剑。

B.夕阳下的沙山是无与伦比的天下美景,光与影以畅直的线条流泻着,金黄和黛赭都纯净得毫无尘滓,像用巨大的筛子筛过。

C.人生如一本书,应该多一些精彩的细节,少一些乏味的字眼;

人生如一首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旋律,少一些忧伤的音符。

D.一笔而下,若脱缰骏马,腾空而来绝尘而去,又如蛟龙飞天,流转腾挪,这近乎癫狂的画作包含了天地间的灵气。

选B。

B项虽有“像”字,但没有相似点,不是比喻句。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所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人际交往中,巧妙的沟通、机智的表达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而用拳头代替舌头的愚蠢行为则常常葬送一切。

B.中央开展的专项巡视工作,直面问题,落实问责,这把切除腐败毒瘤的手术刀,使反腐工作取得了实质性成效。

C.随着iPad、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学校里的“小眼镜”越来越多,近视已经成为学生健康方面的大问题。

D.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被替换一事引发社会争议,“我们这个时代是否还需要鲁迅”的话题也被炒得沸沸扬扬。

B项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中央开展的专项巡视工作”比喻成“手术刀”。

A、C、D三项均为借代。

考点一 仿用句式

句式,指句子的结构方式,如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主动句和被动句、肯定句和否定句、口语句式和书面语句式等。

“仿用句式”,即根据题目要求,依照特定句子的句式写一句话或几句话。

多以主观表述题的形式出现,并与修辞结合起来考查,其中排比句、比喻句、对偶句是考查热点。

这种题型既能留给考生广阔的思维空间和自由发挥的余地,又有一定的限制,因此深受命题者的青睐。

一、了解仿用句式常见题型

从近几年各地的高考试题看,句式仿用一般不是仅就句式的特点设题,而是与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比拟、排比、对偶等联合起来考查。

常见的仿写形式有:

自选话题式仿写、命题式仿写、嵌入式仿写、续写式仿写和拟写对联。

题型一 自选话题式仿写

给定一个语言材料作为例句,仿写内容不确定,可自由发挥,句式依照例句进行仿写。

[例1] (2013·

高考辽宁卷)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小草伸出稚嫩的纤手,向你描绘原野的新绿;

树叶掬起温润的阳光,向你展示森林的生机;

溪流吟唱欢快的歌曲,向你诉说春天的故事。

本题考查仿用句式。

解答仿写题目,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入手,既要考虑写作内容,又要考虑句式和修辞手法。

本题例句写了三个拟人句,另选话题时,也要使用同类修辞、句式,可就近联想,话题自选。

(示例)大树敞开宽广的臂膀,向你送去夏日的清爽;

花朵露出灿烂的笑脸,向你昭示世界的祥和;

山岚秀出曼妙的身姿,向你讲述历史的永恒。

题型二 命题式仿写

设定一个语言材料作为例句,再另外命题确定内容,按照例句句式仿写。

[例2] 仿照下面的示例,以“博大”为话题,另写三个句子,要求内容贴切,所写的句子形成排比,句式与示例相同。

成熟是一种临危不乱的从容;

成熟是一种宠辱不惊的淡定;

成熟是一种卓尔不群的大气。

本题考查考生命题式仿写句式的能力。

要求有显性和隐性两个层次,显性要求就是题干要求的句式和修辞,而隐性要求是“意谐”,即所描写的对象中心突出,语意通畅,内容健康。

(示例)博大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宽容;

博大是一种心如止水的平静;

博大是一种高瞻远瞩的智慧。

题型三 嵌入式仿写

所写句子夹在已提供材料中间,一般限定了句子表达的思维空间,要求与前后语句搭配得当,句式与前面或后面相同。

[例3] 请补写出空缺处的语句,与前两句构成排比,使语段意思连贯,风格统一。

做一次心灵旅行,就以那一本本零落的古卷残页为车票,感受着穿越时空的欣喜。

我与李白共攀蜀道,与辛弃疾拍遍栏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无论是漠北黄沙,还是江南水乡,我都一一留下足迹。

本题考查的是仿用句式的能力。

首先要做到跟原句的“与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