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申报模板信息环境下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的培养1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5531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环境下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的培养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环境下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的培养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环境下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的培养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环境下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的培养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环境下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的培养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环境下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的培养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环境下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的培养1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环境下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的培养1Word文件下载.docx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环境下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的培养1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题申报模板信息环境下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的培养1Word文件下载.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课题申报模板信息环境下教师学科专业素养的培养1Word文件下载.docx

课题类别:

专项课题

学科分类:

信息技术

研究类型:

预期研究成果:

立项号:

111230054

课题设计论证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世界范围经济竞争和科技竞争的加剧,各国把教育摆到了社会发展的战略位置。

在世界范围的教育改革浪潮中,教育改革的成败在教师,只有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才能造就高质量的教育水平。

20世纪80年代以来,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教师专业化的方向和主题。

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有效途径是不断改善教师的专业教育,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只有不断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才能使教学工作成为受人尊敬的一种专业。

我校现有在职教师87人,中青年教师占全校教师总数的70%。

教师电脑操作能力强,青年教师能自己独立制作课件或网页设计。

“十一五”期间,学校先后改建了多功能教室、学生网络教室、教师电子备课室等,为教室配备了背投、电脑等多媒体教学设备,建成了校园网,制作学校网站。

另外,为进一步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打造一支名师队伍,我校明确了学校和教师双方在“十二五”期间专业发展方面的目标和措施。

学校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和较好的师资素质,为学校开展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决定开展《信息环境下教师信息素养的培养》的实验研究。

二、课题的界定

1、信息技术:

是指信息的载体或者信息的媒介。

主要指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教学中的现代信息技术组合主要指现代化教学媒体的组合。

课题中信息技术条件下是指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教育体系,包括教育观念、教育组织、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技术、教育评价、教育环境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

2、教师专业化:

教师专业化主要指教师的整个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知识,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逐步提高自身从教素质,成为一个良好的教育专业工作者的专业成长过程。

教师专业既包括学科专业性,也包括教育专业性,我们这里主要特指教师在某一学科教学的专业能力,驾驭课堂,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能力。

3、学科素养:

是指教师科学的、有效的、创造性的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有效的在学科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按照新时期人才标准对学生的知识结构、能力水平、综合素质、心理素质、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等进行复合塑造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

“复合型”是相对于“专科型”而言的,是指教师具备以本学科知识为核心载体,以教育教学理论为理论依托,以相关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知识为辅导,以科学方法论及教学论和媒体技术为教育教学手段的复合型知能结构。

三、课题研究依据和实验假设

(一)研究理论依据

1、大力提倡和发展教育信息化,强调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提升教师学科专业素养,很重要的理论依据就是心理学。

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充分利用自己心理学知

识和技能,还要注意追踪心理学发展的最新成果,注意了解信息社会和网络环境下学生心理的发展变化。

在实施多媒体课堂教学时充分应用心理学原理,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自身专业素养的重要性就显得更加重要。

2、教师专业知识结构具有的多层复合性。

教师专业发展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过程。

教师专业知识结构的多层复合性,它一般包含条件性知识(科学和人文基础知识、工具性学科知识与应用技能)、本体性知识(学科的专门知识和技能)、实践性知识(教育学科知识)等三个层面。

除此之外,还体现在以上三个层面的知识及教师的“个人实践知识”的相互支撑、渗透与有机整合上。

强调教师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对教学设计、教学组织和专业素养进行整合,是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同时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

(二)研究政策依据

1、教育部《关于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意见》中指出:

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师教育跨越式的发展,积极推进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紧迫的重要任务。

教师教育信息化既是教育信息化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2、进入21世纪,我国官方开始在文件中引入教师教育的概念,明确提出了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任务。

把教师教育一体化、建立开放的教师教育体系,改革教师教育课程和走向专业发展的教师继续教育确立为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方向。

(三)课题的实验假设

在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校本学习培训和实践探索,进一步开发和优化的现代信息技术功能,实现学校教育、教学手段、模式的革命性变革,拓宽学校教育、教学的空间,促使广大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提高他们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与水平,更新他们的学习观念与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效率与质量,从而提升教师本学科专业素养和能力。

四、研究的目标

1、开展信息技术环境下面对教师发展的校本培训研究,初步形成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的校本操作机制。

2、在教育信息化下推动教师实现学科专业化的过程,进一步明确信息化对教师的能力发展新的要求,逐步培养一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教学,多媒体软件创意、创作及应用的骨干教师队伍。

3、初步拟订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学科专业素养提升的评价依据。

4、整体提高学校教师专业素养,打造一支名师队伍,进一步提高学校管理能力和

办学品位,以期在激烈的校际竞争中赢得先机。

五、研究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以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育、教学手段,必须遵循学科教育、教学的特点和规律,也必须遵循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在此基础上制作切合教材内容的教育、教学需要的课件等,从而使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正确、恰当,提升教师学科专业能力及素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整合性原则:

让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和课程有机结合,建构有效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的最优化。

3、反思性原则:

评价和反思始终贯穿于教学模式中,要求教师根据不同任务制定出恰当合理的评价标准,本着尊重学生,发展学生个性,鼓励创新的原则进行。

六、研究的主要措施

1、大力推进学校信息化进程。

完善校园信息资源库,充分发挥校园网作用,创造人机交互,多向反馈的交互学习环境,让各科教师均能在信息技术条件下备课、上课,提升专业能力。

2、设定成长目标,保持创造性张力。

为促进教师逐渐从经验型教师向研究型教师转变,学校要引导每位教师根据个人的特点制定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进程中某一时期要达到的目标。

教师有了个人目标,就能时刻看到目标与现实的差距,这就成为教师创造力的源泉,教师就能保持创造性张力。

教师要实现个人目标的,需要不断地学习、实践、探索、思考。

3、实行校本研修,加强合作交流。

建立完善“以校为本”的教研机制,把教师的教学实践与研究、在职培训融为一体,使它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的有效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个人反思与行动研究是教研活动的亮点,同伴合作与交流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成长点。

成立非行政模式控制的教师专业组织,维护教师的专业自主权,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校建立专业教师控制体系即非科层式领导模式,重用教学专家或业务骨干,加强业务领导,确保教育课题研究等取得突破。

4、展开与学校整体的管理工作相一致的整合培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运用。

七、研究的方法

课内外学习相结合,集体探究和个别探究相结合,网络技术与其他现代信息技术方法有机结合。

1、运用行动研究法,构建信息技术与网络环境下学科教学模式与教学设计,提升教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2、运用相关研究法,研究信息技术下提高教师学科专业自我意识和自我观察、反思教学、合作教学的相关性。

3、运用实验研究法,建立科学假设,研究个别学科带有创新性的,能提出重要见解的小范围教学。

4、运用理性思辨法,对研究资料进行理性分析,寻找其中的规律及操作模式,分析有关教学模式进行验证和评价。

5、结合采用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和文献法。

通过上课、随机抽测等途径,对实验过程进行调查。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教师查阅大量资料,结合实践撰写一定数量的经验总结。

八、成果形式

1、课题研究报告。

2、初步制定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的校本研修评价标准。

3、撰写《课堂教学中信息技术的运用提高教师学科专业素质现状调查及其分析》的调查报告。

4、撰写《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学科专业素养提升的校本研究》经验总结论文集。

5、课题研究中的教师典型课例教案集。

6、优秀课件及多媒体教育软件汇编。

7、课题研究中的教育教学典例录像带和图片集。

九、课题实验步骤及安排

本课题将进行为期2年的实验:

1、2011年5月——2011年8月,实验准备阶段。

主要工作为学习理论,研制课题研究方案,申报立项。

成立课题领导小组,召开课

题研究方案可行性论证会。

2、2011年9月——2011年12月,第一轮实验期。

主要工作是课题组教师每人制定子课题研究计划,明确研究任务,按实施计划进行实验,积累研究资料。

我们将采取各种形式开展实践活动与研讨交流工作,做到有研讨活动,有总结交流。

3、2012年3月——2012年7月,第二轮实验期,中期阶段性的总结。

主要工作是继续按计划进行实验,完成中期评估,形成中期研究报告。

4、2012年9月——2012年12月,第三轮实验期,及时改进深入研究。

主要工作是在中期评估基础上及时改进,完善模式,进一步实施计划,深入研究,编撰论文集,召开成果汇报会。

5、2013年3月——2013年8月,结题阶段。

完成课题实验,完善各项成果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和成果论证工作,邀请专家进行结题鉴定并推广研究成果。

课题可行性分析

1、组织保障:

成立课题领导小组。

 

组 

长:

王新源(校长) 

副组长:

张娜(主任)组 

员:

王志敏 

王蒙 

2、经费保障:

学校配备了设施齐全的信息技术设备及营造热爱现代信息化教育和渴求获得信息教育技术的科研氛围。

3、工作保障:

①本课题由学校校长负总责,教研室负责具体实施,骨干教师参与研究,使课题研究具有可靠的组织保障。

②本校在提高教师素质、基本功、教育技术方面已作过一些研究。

因此为实施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③学校装备了电脑室、语音室、电教设施较完备,开展实验研究具有较好的物质条件。

资料收集及效果检测:

1、资料收集:

(1)收集教师在信息技术教育过程中的课件。

(2)整理实验过程的论文、经验总结。

(3)现代教育技术的获奖的教案。

(4)教师素质提高前后情况。

2、检测方法:

(1)对教师的现代教育理论进行考核。

(2)对多媒体技术操作能力进行测评。

主要参考文献:

《当代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北京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 

何克抗《现代教育技术》2001.10《有关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研究》倪雅玲 

张胜修 

预期研究成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