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化学完整版Word版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55355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806.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化学完整版Word版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化学完整版Word版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化学完整版Word版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化学完整版Word版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化学完整版Word版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化学完整版Word版Word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化学完整版Word版Word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化学完整版Word版Word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化学完整版Word版Word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化学完整版Word版Word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化学完整版Word版Word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化学完整版Word版Word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化学完整版Word版Word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化学完整版Word版Word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化学完整版Word版Word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化学完整版Word版Word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化学完整版Word版Word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化学完整版Word版Word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化学完整版Word版Word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化学完整版Word版Word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化学完整版Word版Word下载.docx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化学完整版Word版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化学完整版Word版Word下载.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执业药师资格考试中药化学完整版Word版Word下载.docx

  学习方法:

  1.以总论为指导学习各论。

  2.注意总结归纳,在掌握基本共同点的情况下,分类记忆特殊点。

  3.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并以《药典》作为基本学习指导。

  4.发挥想象力进行联想记忆。

 

第二节 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离

  一、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

  注意:

在提取前,应对所用材料的基源(如动、植物的学名)、产地、药用部位、采集时间与加工方法等进行考查,并系统查阅文献,以充分了解和利用前人的经验。

  

(一)溶剂提取法

一般如无特殊规定,药材须经干燥并适当粉碎,以利于增大与溶剂的接触表面,提高提取效率。

  补充:

溶剂提取法的原理

  根据中药化学成分与溶剂间“极性相似相溶”的原理,依据各类成分溶解度的差异,选择对所提成分溶解度大、对杂质溶解度小的溶剂,依据“浓度差”原理,将所提成分从药材中溶解出来的方法。

  作用原理:

溶剂穿透入药材原料的细胞膜,溶解可溶性物质,形成细胞内外的浓度差,将其渗出细胞膜,达到提取目的。

  一般提取规律:

  ①萜类、甾体等脂环类及芳香类化合物因为极性较小,易溶于三氯甲烷、乙醚等亲脂性溶剂中;

  ②糖苷、氨基酸等类成分则极性较大,易溶于水及含水醇中;

  ③酸性、碱性及两性化合物,因为存在状态(分子或离子形式)随溶液而异,故溶解度将随pH而改变,可用不同pH的碱或酸提取。

溶剂的选择。

  1)常见溶剂类型

  石油醚<四氯化碳<苯<二氯甲烷<氯仿<乙醚<乙酸乙酯<正丁醇<丙酮<甲醇(乙醇)<水。

  2)溶剂选择的原则

  

(1)相似相溶,能最大限度地提取所需要的化学成分

  

(2)不与有效成分反应

  (3)不溶共存杂质

  (4)节约成本:

价廉、安全、易得、浓缩方便。

  常用亲水性提取溶剂

溶剂

优点

缺点

对细胞穿透力强,提取效率高

安全、价廉、易得

水杂质多、易变

对含淀粉、粘液质多的药材不易过滤

乙醇

对药材组织穿透力强,效率高

有选择性,不同浓度极性不同

可防腐、沸点低,易除去、较便宜

可抑制酶活性、大部分可回收利用

脂溶性杂质较多

有挥发性、易燃烧

甲醇

效率高于乙醇

毒性大、较贵

  提取方法

  a、煎煮

  b、浸渍法

  c、渗漉法

  d、回流

  e、连续回流(索氏提取)

  掌握不同提取方法原理、特点及适用的成分类型。

  1.煎煮法

  定义:

中药材加水浸泡后加热煮沸。

  优点:

简便。

  缺点:

①需加热,含挥发性成分及加热易破坏的成分不宜使用。

  ②多糖类成分含量较高的中药,用水煎煮后药液黏度较大,过滤困难,不宜使用。

  ③对亲脂性成分提取不完全。

  2.浸渍法

在常温或温热(60~80℃)条件下用适当的溶剂浸渍药材,以溶出其中的有效成分的方法。

简便,适用于遇热不稳定的成分,或含大量淀粉、树胶、果胶、黏液质的中药。

①出膏率低;

     ②以水为溶剂时,提取液易发霉变质。

  3.渗漉法

不断向粉碎的中药材中添加新鲜浸出溶剂,使其渗过药材,从渗漉筒下端出口流出渗漉液的方法。

  基本过程:

  药材浸润→装筒→浸渍→渗漉。

适用于遇热不稳定的成分,或含大量淀粉、树胶、果胶、黏液质的中药。

(似浸渍法,但提取效率高于浸渍法)

①溶剂消耗量大;

     ②耗时长,操作麻烦。

  4.回流法与连续回流法

使用易挥发的溶剂加热回流或连续回流提取中药成分的方法.

效率较高。

①对热不稳定成分不宜使用;

     ②溶剂消耗量大、操作麻烦;

     ③耗时长。

  总结:

方法

操作

适用药物

煎煮

浸渍

渗漉

回流

连续回流

  5.水蒸气蒸馏法

  水蒸气蒸馏法用于提取具有挥发性的、能随水蒸气蒸馏而不被破坏,且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成分。

  适用成分:

  挥发性(100℃有一定蒸汽压);

  对水稳定;

  不溶于水;

  耐热。

  (如:

中药中挥发油的提取常采用此法。

  6.升华法

  固体物质在受热时不经过熔融而直接转化为蒸气,蒸气遇冷又凝结成固体的现象叫做升华。

游离羟基蒽醌类成分,一些小分子香豆素类,有机酸类成分等。

樟木中的樟脑,茶叶中的咖啡因)

  7.超声提取法

采用超声波辅助溶剂提取的方法。

  超声波是一种强烈机械振动波,它是指传播的振动频率在弹性介质中高达20kHz的一种机械波。

  提取原理:

超声波可产生高速、强烈的空化效和搅拌作用,能破坏药材的细胞,使提取溶剂渗透到药材的细胞中,从而加速药材中有效成分溶解于溶媒中,提高有效成分的提取率。

  特点:

①不会改变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

  ②可缩短提取时间,提高提取效率。

  8.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采用超临界流体为溶剂对中药材进行萃取的方法。

  超临界流体(SF):

指处于临界温度(Tc)和临界压力(Pc)以上,介于气体和液体之间的、以流动形式存在的单一相态物质。

密度与液体相近,而黏度与气体相近,扩散能力强。

  萃取选择性的决定因素:

  温度、压力、夹带剂的种类及含量。

  常用的提取物质:

  C02、NH3、C2H6、C7H16、CCl2F2、N2O、SF6等,实际最常用的为C02。

  

(1)C02超临界流体萃取的特点:

  ①简便、高效、无有机溶剂残留;

  ②安全,无污染;

  ③因萃取温度低,适用于对热不稳定物质的提取;

  ④萃取介质的溶解特性容易改变,在一定温度下只需改变其压力;

  ⑤还可加入夹带剂,改变萃取介质的极性来提取极性物质;

  ⑥适于极性较大和分子量较大物质的萃取;

  ⑦萃取介质可循环利用,成本低;

  ⑧可与其他色谱技术联用及IR、MS联用,可高效快速地分析中药及其制剂中的有效成分。

  

(2)局限性

  ①对脂溶性成分溶解能力强,而对水溶性成分溶解能力弱——适用成分为脂溶性成分;

  ②设备造价高,成本高;

  ③更换产品时设备清洗困难。

  (3)夹带剂的作用

  夹带剂(entrainer)作为亚临界组分,挥发度介于超临界流体与被萃取溶质之间,以液体形式和相对小的量加入超临界流体中。

  作用:

①改善或维持选择性;

  ②提高难挥发溶质的溶解度。

  常用夹带剂:

甲醇、乙醇、丙酮、乙腈等

  (对溶质具有很好溶解性的溶剂也往往是很好的挟带)

  练习题

  最佳选择题

  对含有大量淀粉、树胶、果胶、黏液质中药的有效成分常选用的提取方法是

  A.浸渍法

  B.水蒸气蒸馏法

  C.煎煮法

  D.回流提取法

  E.升华法

[答疑编号5630010101]

  【正确答案】A

  最常用的超临界流体是

  A.水

  B.甲醇

  C.二氧化碳

  D.三氧化二铝

  E.二氧化硅

[答疑编号5630010102]

  【正确答案】C

  二、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与精制

  

(一)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

  1.利用温度不同引起溶解度的改变进行分离

  主要包括:

结晶与重结晶。

  结晶:

将不是结晶状态的固体物质处理成结晶状态的操作。

  重结晶:

从不纯的结晶经过进一步精制处理得到较纯结晶的过程。

  原理:

要分离物质在热的溶剂中溶解达到饱和,冷却时由于溶解度的降低,溶液因过饱和而析出晶体。

  结晶与重结晶操作

  结晶用溶剂的选择:

  ①不与被结晶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②对被结晶成分热时溶解度大、冷时溶解度小;

  ③对杂质或冷热时都溶解(留在母液中),或冷热时都不溶解(过滤除去);

  ④溶剂沸点较低,易挥发除去;

  ⑤无毒或毒性较小,便于操作。

  常用的重结晶溶剂:

水、冰醋酸、甲醇、乙醇、丙酮、乙醚、三氯甲烷、苯、四氯化碳、石油醚和二硫化碳等。

(单用或混用)

用于重结晶溶剂用量需适当,用量太大会增加溶解,析出晶体量少;

用量太小在热过滤时会提早析出结晶造成损失。

一般可比需要量多加20%左右。

  结晶纯度的判定方法:

  

(1)结晶形态和色泽:

一个纯的化合物一般都有一定的晶形和均匀的色泽。

  

(2)熔点和熔距:

单一化合物一般都有一定的熔点和较小的熔距(1~2℃)。

  (3)色谱法:

单一化合物用两种以上溶剂系统或色谱条件进行检测,均显示单一的斑点。

常用的有纸色谱、纸上电泳和薄层色谱。

  (4)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纯的化合物显示单一的谱峰。

  (5)其他方法:

质谱、核磁共振等。

  单峰表示纯化合物,双峰表示不纯的化合物。

  2.利用两种以上不同溶剂的极性和溶解性差异进行分离

  在溶液中加入另一种溶剂以改变混合物的极性,使一部分物质沉淀析出,从而实现分离。

  水提醇沉法:

在药材浓缩的水提液中加入数倍量的乙醇稀释。

(沉淀除去多糖、蛋白质等水溶性杂质。

  醇提水沉法:

(沉淀除去树脂、叶绿素等水不溶性杂质。

  另:

醇/醚法、醇/丙酮法。

(可使皂苷沉淀析出,而脂溶性的树脂等杂质留在母液中)

  3.利用酸碱性(不同)进行分离

  对酸性、碱性或两性有机化合物来说,加入酸、碱以调节溶液的pH,改变分子的存在状态,从而改变溶解度实现分离。

  酸提碱沉:

生物碱等碱性成分。

  碱提酸沉:

黄酮、蒽醌类等酸性成分。

  内酯或内酰胺结构的成分可被皂化溶于水,借此与其他难溶于水的成分分离。

  4.利用沉淀试剂进行分离

  酸性或碱性化合物可通过加入某种沉淀试剂,使之生成水不溶性的盐类等沉淀析出。

  酸性化合物+钙盐、钡盐、铅盐→沉淀→H2S气体→纯品

  碱性化合物+苦味酸盐、苦酮酸盐等(有机酸盐)→先加入无机酸,再碱化→纯品

  磷钼酸盐、磷钨酸盐、雷氏铵盐等(无机酸盐)

  

(二)根据物质在两相溶剂中的分配比(分配系数)不同进行分离

  常见的方法有简单的液-液萃取法和液-液分配色谱(LC或LLC)等。

  液—液萃取法的原理:

  1.分配系数K值

  溶质在任意不相混溶的两溶剂中的分配系数K:

  K=CU/CL

  K:

分配系数;

CU:

溶质在上相溶剂中的浓度;

CL:

溶质在下相溶剂中的浓度

  (K在一定的温度及压力下为一常数)

  例:

假定A、B两种溶质用三氯甲烷及水进行分配,A、B均为1.0g,KA=10,KB=0.1,两相溶剂体积比VCHCl3/VH2O=1,则一次振摇分配平衡后:

  水的密度小于三氯甲烷,故水为上相,三氯甲烷为下相

  A:

KA=CH20/CCHCl3=10

  则90%以上的溶质A将分配到水中,不到10%分配到三氯甲烷中

  B:

KB=CH20/CCHCl3=0.1

  则不到10%的溶质B将分配到水中,90%以上的分配到三氯甲烷中

  2.分离因子

  分离因子β表示分离的难易

  β=KA/KB(注:

KA﹥KB)

  分离难易判定:

  β≥100,仅作一次简单萃取就可实现基本分离(如上例);

  100>β≥10,通常需萃取10~12次;

  β≤2,需萃取100次以上;

  β≌1,即KA/KB≌1,则无法分离

  3.分配比与pH

  以酸性物质(HA)为例,其在水中的解离平衡及解离常数K可用下式表示:

  酸性越强,Ka越大,pKa值越小。

  碱性越强,Ka越小,pKa值越大。

  通常酚类化合物的pKa值一般为9.2~10.8,羧酸类化合物的pKa值约为5

  若使该酸性物质完全解离,即使HA均转变为A-,则pH≌pKa+2

  若使该酸性物质完全游离,即使A-均转变为HA,则pH≌pKa-2

  (游离型极性小,易溶于小极性的有机溶剂;

解离型极性大,易溶于水或亲水性有机溶剂)

  ①若pH﹤3(酸性条件)

  酸性物质游离态(HA),极性小

  碱性物质则呈离状态(BH+),极性大

  ②若pH﹥12(碱性条件)

  酸性物质解离形式(A-),极性大

  碱性物质游离状态(B),极性小

  4.液-液萃取与纸色谱

  5.液-液分配柱色谱

  将两相中的一相涂覆在硅胶等多孔载体上作为固定相,填充在色谱管中,然后加入与固定相不相混溶的另一相溶剂作为流动相来冲洗色谱柱。

  常用载体:

硅胶、硅藻土及纤维素粉等。

  常用反相硅胶填料有:

RP-2(-C2H5)、RP-8(-C8H17)、RP-18(-C18H37)

  

(1)正相色谱:

固定性极性>

流动相极性

  被分离物质极性越大(亲水性越强),越不易洗脱。

  固定相:

强极性溶剂,如水、缓冲溶液等。

  流动相:

弱极性有机溶剂,三氯甲烷、乙酸乙酯、丁醇等。

  适用物质:

水溶性或极性较大的成分,如生物碱、苷类、糖类、有机酸等化合物。

  

(2)反相色谱:

固定性极性<

  被分离物质极性越小(亲脂性越强),越不易洗脱。

可用石蜡油。

水或甲醇等强极性溶剂适用物质:

脂溶性化合物,如高级脂肪酸、油脂、游离甾体等。

  (3)加压液相柱色谱(了解,不做重点掌握)

  载体:

多为颗粒直径较小、机械强度及比表面积均大的球形硅胶微粒,如Zipax类薄壳型或表面多孔型硅球以及Zorbax类全多孔硅胶微球。

  快速色谱(flashchromatography,约2.02×

105Pa)、低压液相色谱(LPLC,<

5.05×

105Pa)、中压液相色谱(MPLC,5.05×

105~20.2×

105Pa)及高压液相色谱(HPLC,>

20.2×

105Pa)等。

  各种加压液相柱色谱的大体分离规模

  (三)根据物质的吸附性差别进行分离

  物理吸附:

靠分子间力吸附。

无选择性,吸附与解吸附过程可逆,快速。

  如硅胶、氧化铝、活性炭吸附。

  化学吸附:

靠化学反应吸附。

有选择性,吸附牢固,部分不可逆。

  如碱性氧化铝吸附黄酮等酚酸性物质。

  半化学吸附:

介于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之间,力量较弱。

  如聚酰胺对黄酮类、醌类等化合物之间的氢键吸附。

  1.物理吸附规律——极性相似者易于吸附

  硅胶、氧化铝为极性吸附剂,特点:

  

(1)对极性物质具有较强的亲和能力。

故同为溶质,极性强者将被优先吸附。

  

(2)溶剂极性越弱,则吸附剂对溶质将表现出越强的吸附能力;

溶剂极性增强,则吸附剂对溶质的吸附能力即随之减弱。

  (3)溶质即使被硅胶、氧化铝吸附,但一旦加入极性较强的溶剂时,又可被后者置换洗脱下来。

  活性炭因为是非极性吸附剂,故与硅胶、氧化铝相反,特点为:

  

(1)对非极性物质具有较强的亲和能力,在水中对溶质表现出强的吸附能力。

  

(2)溶剂极性降低,则活性炭对溶质的吸附能力也随之降低。

故从活性炭上洗脱被吸附物质时,洗脱溶剂的洗脱能力将随溶剂极性的降低而增强。

  2.极性及其强弱判断

  所谓极性乃是一种抽象概念,用以表示分子中电荷不对称(assymmetry)的程度,并大体上与偶极矩(dipolemoment)、极化度(polarizability)及介电常数(dielectrieconstant)等概念相对应。

  

(1)化合物结构中官能团的极性强弱:

  官能团的极性

  

(2)含官能团的种类、数目及排列方式等综合因素对化合物极性的影响

  ①化合物中所含正电或负电等电性基团越多,极性越强(如氨基酸强极性)。

  ②化合物所含的极性基团数目越多,极性越强(葡萄糖极性强于鼠李糖)。

  ③所含极性基团相同时,非极性基团越多,极性越弱(如高级脂肪酸极性弱)。

  ④酸、碱及两性化合物,游离型极性弱,解离型极性强,存在状态可随pH改变。

  (3)化合物极性与介电常数

  化合物极性大体可依据介电常数(ε)的大小判断,ε越大,极性越强。

  3.简单吸附法的应用

  

(1)用于化合物的精制:

结晶与重结晶过程中加入活性炭脱色、脱臭。

有时拟除去的色素不一定是亲脂性的,故活性炭脱色不一定总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一般须根据预试结果先判断色素的类型,再决定选用什么吸附剂处理为宜。

  

(2)用于化合物的浓缩:

如活性炭吸附浓缩一叶萩碱。

  4.吸附柱色谱法用于物质的分离

  

(1)吸附剂及用量

  主要吸附剂:

硅胶、氧化铝。

  用量:

一般为样品量的30~60倍。

  样品极性较小、难以分离者,吸附剂用量可适当提高至样品量的l00~200倍。

  规格:

通常为100目左右。

  如采用加压柱色谱,还可以采用更细的颗粒,或甚至直接采用薄层色谱用规格。

  

(2)拌样及装样

  硅胶、氧化铝吸附柱色谱,应尽可能选用极性小的溶剂装柱和溶解样品,以利样品在吸附剂柱上形成狭窄的原始谱带。

  如样品在所选装柱溶剂中不易溶解,则可将样品用少量极性稍大溶剂溶解后,再用少量吸附剂拌匀,并在60℃下加热挥尽溶剂,置P205真空干燥器中减压干燥、研粉后再小心铺在吸附剂柱上。

  (3)洗脱

  洗脱溶剂宜逐步增加,但跳跃不能太大。

实践中多用混合溶剂,并通过巧妙调节比例以改变极性,达到梯度洗脱分离物质的目的。

一般,混合溶剂中强极性溶剂的影响比较突出,故不可随意将极性差别很大的两种溶剂混合在一起使用。

实验室中最常应用的混合溶剂组合如表所示:

  吸附柱色谱常用混合洗脱溶剂

  (4)添加溶剂的选择

  分离酸性物质:

选用硅胶(显酸性),洗脱溶剂加入适量乙酸,防止拖尾。

  分离碱性物质:

选用氧化铝(显弱碱性),洗脱溶剂加入适量氨、吡啶、二乙胺,防止拖尾。

  (5)洗脱剂的选择与优化

  通过薄层色谱法(TLC)进行筛选

  一般TLC展开时使组分Rf值达到0.2~O.3的溶剂系统可选用为柱色谱分离该相应组分的最佳溶剂系统。

  5.聚酰胺吸附色谱

  基本原理:

氢键吸附。

  适用化合物类型:

酚类、醌类、黄酮类。

  

(1)聚酰胺的性质及吸附原理

  性质:

  商品聚酰胺均为高分子聚合物质,不溶于水、甲醇、乙醇、乙醚、三氯甲烷及丙酮等常用有机溶剂。

  对碱较稳定,对酸尤其是无机酸稳定性较差,可溶于浓盐酸、冰乙酸及甲酸。

  聚酰胺色谱的分离机理:

一般认为是“氢键吸附”,即聚酰胺的吸附作用是通过其酰胺羰基与酚类、黄酮类化合物的酚羟基,或酰胺键上的游离胺基与醌类、脂肪羧酸上的羰基形成氢键缔合而产生吸附。

至于吸附强弱则取决于各种化合物与之形成氢键缔合的能力。

             固定相                移动相

  氢键:

氢原子与电负性的原子X共价结合时,共用的电子对强烈地偏向X的一边,使氢原子带有部分正电荷,能再与另一个电负性高而半径较小的原子Y结合,形成的X—H┅Y型的键。

  X、Y为氧(O)、氮(N)、氟(F)等电负性较大,且半径较小的原子。

  吸附强弱通常在含水溶剂中大致有下列规律:

  ①形成氢键的基团数目越多,则吸附能力越强

  ②成键位置对吸附力也有影响。

易形成分子内氢键者,其在聚酰胺上的吸附即相应减弱。

如:

  ③分子中芳香化程度高者,则吸附性增强;

反之,则减弱。

  ④洗脱溶剂的影响

  洗脱能力由弱到强的顺序为:

  水<甲醇或乙醇(浓度由低到高)<丙酮<稀氢氧化钠水溶液或氨水<甲酰胺<二甲基甲酰胺(DMF)<尿素水溶液

  

(2)聚酰胺色谱的应用

  ①对酚类、黄酮类等含酚羟基化合物可逆吸附,分离效果好,吸附容量大,适于制备分离。

  ②可用于生物碱、萜类、甾体、糖类、氨基酸等其他极性与非极性化合物的分离。

  ③对鞣质的吸附特强,近乎不可逆,故用于植物粗提取物的脱鞣处理。

  6.大孔吸附树脂

一般为白色球形颗粒状,通常分为非极性和极性两类,对酸、碱均稳定。

  优势:

  ①操作简便,树脂可再生;

  ②可重复操作,产品质量稳定,收率恒定;

  ③既能选择性吸附,又便于溶媒洗脱,且不受无机盐干扰;

  ④一般不用有机溶媒,既保持传统的中医理论用药特色,又最大限度的保留了其有效成分。

  

(1)吸附原理:

  ①选择性吸附(由于范德华引力或产生氢键的结果)

  ②分子筛性能(由其本身的多孔性网状结构决定)

  

(2)影响吸附的因素:

  ①大孔树脂本身的性质(比表面积、表面电性、极性、能否形成氢键等)。

  ②洗脱溶剂的性质(极性、酸碱性)。

  ③被分离化合物的性质(分子量、极性、能否形成氢键)。

  注:

大孔树脂的色谱行为具有反相的性质,被分离物质的极性越大,其Rf值越大,越容易洗脱。

  (3)大孔吸附树脂的应用:

  主要用于天然化合物的分离和富集

  预处理方法:

用高浓度乙醇湿法装柱,继续用乙醇在柱上流动清洗,不时检查流出的乙醇液,至流出的乙醇液与水混合不呈现白色乳浊现象,然后以大量的蒸馏水洗去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