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州兴宁坭陂镇围龙屋现状与建设调研报告三下乡调研报告范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4553892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1.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梅州兴宁坭陂镇围龙屋现状与建设调研报告三下乡调研报告范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梅州兴宁坭陂镇围龙屋现状与建设调研报告三下乡调研报告范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梅州兴宁坭陂镇围龙屋现状与建设调研报告三下乡调研报告范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梅州兴宁坭陂镇围龙屋现状与建设调研报告三下乡调研报告范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梅州兴宁坭陂镇围龙屋现状与建设调研报告三下乡调研报告范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梅州兴宁坭陂镇围龙屋现状与建设调研报告三下乡调研报告范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梅州兴宁坭陂镇围龙屋现状与建设调研报告三下乡调研报告范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梅州兴宁坭陂镇围龙屋现状与建设调研报告三下乡调研报告范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梅州兴宁坭陂镇围龙屋现状与建设调研报告三下乡调研报告范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梅州兴宁坭陂镇围龙屋现状与建设调研报告三下乡调研报告范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梅州兴宁坭陂镇围龙屋现状与建设调研报告三下乡调研报告范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梅州兴宁坭陂镇围龙屋现状与建设调研报告三下乡调研报告范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梅州兴宁坭陂镇围龙屋现状与建设调研报告三下乡调研报告范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梅州兴宁坭陂镇围龙屋现状与建设调研报告三下乡调研报告范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梅州兴宁坭陂镇围龙屋现状与建设调研报告三下乡调研报告范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梅州兴宁坭陂镇围龙屋现状与建设调研报告三下乡调研报告范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梅州兴宁坭陂镇围龙屋现状与建设调研报告三下乡调研报告范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梅州兴宁坭陂镇围龙屋现状与建设调研报告三下乡调研报告范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梅州兴宁坭陂镇围龙屋现状与建设调研报告三下乡调研报告范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梅州兴宁坭陂镇围龙屋现状与建设调研报告三下乡调研报告范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梅州兴宁坭陂镇围龙屋现状与建设调研报告三下乡调研报告范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梅州兴宁坭陂镇围龙屋现状与建设调研报告三下乡调研报告范文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采访文物保护单位领导及围龙屋研究专家,了解兴宁市对十大围龙屋及非十大围龙屋的保护力度、保护措施及对当地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进一步了解当地围龙屋保护尚存在的问题。

同时,也采访了当地中老年人,了解围龙屋的居住环境和近几年当地围龙屋保护力度的变化和实施情况。

二、梅州兴宁县坭陂镇地区围龙屋的历史发展

(一)追本(发展历史、变迁)

 1、客家人——汉族的独特民系

(1)客家人及其分布

①何谓客家人?

有人认为会讲客家话就是客家人;

有人认为会讲客话且籍贯是客家地区的是客家人;

也有人认为流居(福建)宁化及其石壁的中原移民大都为客家人及其后裔……

总之,概括地说,客家人是由于历史原因形成的汉民族的独特稳定的一个民系,也可以说是对拥有独特稳定的客家语言、文化、民俗和感情心态(即客家精神)的人的称呼。

②客家人的分布

今天,国内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广东、福建、江西、四川、湖南、广西、台湾等省区;

国外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越南、菲律宾等国家和地区。

其中,广东省梅州市是客家人最为聚集的地方,被称为“世界客都”。

(2)客家先民的历次大迁徒

历史上,客家人有五次大南迁,时延1500年的记载。

第一、二、三次的大迁徙是为躲避战乱分别发生在公元317—879年间(东晋怀帝妥朝时)、公元880—1126年间(唐朝末年)及公元1127—1644年间(宋朝末年),由中原地区南下江南、福建、广东等地。

第四次大迁徙是在公元1645—1843年间,康熙皇帝为争取南方民心,赐给客家人银子,鼓励他们迁入四川、广西及台湾。

第五次大迁徙是在1866年以后,太平天国失败,许多客家人在清政府的压力下,纷纷迁入更加偏远的南方,甚至东南亚等海外地区。

2.围龙屋---客家特色民居

(1)客家围龙屋

经历多次迁徙,勤劳智慧的客家人广布世界,并拥有土楼、围龙屋等客家特色民居。

其中,围龙屋是一种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

客家围龙屋的建筑非常独特,整体布局以圆形或椭圆形的建筑结构,或是方形,或长方形的城池结构为主。

由于所有房间大门都向内开,整个建筑将所有房间都包围在内,而且首尾相连,恰似一条巨龙,故被称为“围龙屋”。

客家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中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之一。

其中,兴宁的围龙屋建筑群是最大的围龙屋建筑群。

现本文就兴宁特色围龙屋进行讨论。

(2)选址布局

围龙屋的选址布局大多是依据负阴抱阳、冲气为和、背山面水的原则进行的。

①老子学说---负阴抱阳、冲气为和

老子的《道德经》有云: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以天地而言,天气轻清为阳,地气重浊为阴,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

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

围龙屋的选址是依据负阴抱阳、冲气为和的原则进行的。

其主体部分前低后高,中间低两边高;

空间和平面布局丰富多彩,参差错落、变化有致。

给人以和谐秀美、浑然天成之感。

②风水学说---依山面水

所谓风水,即随其自然使之不受风、水、阳光的侵害和限制,从而达到“天人合一”。

依山傍水是风水最基本的原则之一,山体是大地的骨架,水域是万物生机之源泉,没有水,人就不能生存。

一般围龙屋后面,是兴宁盆地的连绵群山;

其前方,是半月形的门口塘及大面积的低垄湿地。

兴宁处于粤东北山丘地带,受北东至南西走向的莲花山脉和罗浮山脉控制。

境内四周山岭绵亘,中部为300多平方公里的断陷盆地。

整个市(县)境形似扁舟。

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阶地和台地占总面积的38.1%;

丘陵、山地占61.9%。

由于兴宁主导风是西北风,兴宁围龙屋群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坐南朝北的布局。

③布局方面

围龙屋内的大小天井一般配置有小型假山、鱼池和盆景,正屋后面半园“花头”和正门前面半月形池塘四围均载有各种花木和果树,围龙屋背后的山头林木叫“龙衣”,严禁砍伐,整座建筑掩映在万绿丛中,一年四季鸟语花香,环境优美而静雅。

其基本结构,叫做三堂屋,即上堂、中堂。

下堂(具体由下图)。

所有房间大门都向内开,整个建筑将所有房间都包围在内,而且首尾相连,外围的墙上还有很多枪眼。

这样做主要是为了是抵御外敌;

其中天街与天井相交错,通风透光;

明暗沟渠巧排水

(二)围龙屋的历史变迁

1、客家围龙屋简介

围龙屋是一种富有中原特色的典型客家民居建筑,客家围龙屋与北京的“四合院”、陕西的“窑洞”、广西的“杆栏式”和云南的“一颗印”,合称为中国最具乡土风情的五大传统住宅建筑形式,被中外建筑学界称为中国民居建筑的五大特色之一。

2、围龙屋的变迁

围龙屋经过将近500年的历史变迁,形成了四代不同特点的围龙屋。

时间

公元1500年

公元1700年

公元1900年

公元1949~1990

年代

明末

康乾盛世

清末民初

解放后

规模

最小

第一代围龙屋:

花胎呈半圆形,花胎高度差角度通常很大,最大可达50°

以上。

有“两横一围”,围龙中房间为梯形。

屋子多为木质结构。

第二代围龙屋:

改变了花胎和围龙的形状,呈方形,其中花胎边缘用立砖虚构成半圆形。

禾坪、门口塘都有扩大,屋中柱子等结构趋向石质。

简支梁等结构更为华丽,有雕花、彩漆。

这其中进士第更有其自身的特点——两个花胎、两个禾坪、六个学堂等等。

第三代围龙屋:

此时的围龙屋规模渐小,中心结构已变为只有下堂、天井、上堂,但仍有半圆形花胎、围龙。

第四代围龙屋的特点是,此时围龙屋已经走向衰败,比起第三代,结构更为简陋,花胎、围龙已近没有。

(各代围龙屋结构图示见附录一)

三、梅州兴宁县坭陂镇地区围龙屋现况调查

(一)建筑特色

客家围龙屋是中国建筑史上最具特色的古建筑之一,多为当时的达官贵人所建,建筑规模大,建筑用料奢侈,建工精细,尤以其独具特色的建筑构思闻名于世。

兴宁市的客家围龙屋属于围龙屋建筑中的半围龙,其建筑风格更是独具一格。

按照其建筑年代及建筑结构,可以划分为四代围龙屋。

第一代建造时间约为公元1500年—规模中型,第二代为公元1700年—规模大型,公元1900年—规模小型,1949至约1990年—规模最小型)

1.统一性

纵观兴宁的客家围龙屋,不论其规模大小和建筑年代如何,其建筑结构均有着高度的统一性。

围龙屋的基本结构均为三堂屋,位于围龙屋的中间,围龙屋的各围房子就是围这这三堂屋建造的。

三堂屋分为上堂、中堂、下堂三阶,分别供不同身份的人使用,这体现了儒家森严的等级制度。

围龙屋的各围房子就是围这这三堂屋建造的,能在本体基础上不断向外扩建,形成了更具规模的建筑系统。

2.特色

1)相较于全围龙的围龙屋,兴宁的围龙屋建筑的特色结构之一就是门口塘,为正对与正门外的半月形的池塘,又名半月塘,一般与围龙屋的整体结构等宽。

门口塘是兴宁客家围龙屋不可或缺的结构之一,门口塘不仅是美观,除了供养鱼,浣洗外,更对于围龙屋整体的排水系统及调节屋内温度和湿度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门口塘与24节气联系紧密,能根据24气节调节围龙屋内的气候,达到“充气为和”,对于此方面的科学原理相关研究正在进行。

2)门口塘紧连禾坪,禾坪供农民晒谷专用;

大门有“双狮口”结构,过了大门,可看到部分房屋主体,其他结构还有天井、天街、上堂、花胎、球冠。

3)天街是连接各个围的巷子,与天井不同的是它有阶梯,因而形成了层次感。

4)花胎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平的,一种是具较大建筑难度的倾斜向上的,这主要有山势决定,体现了尊重自然规律的建筑原理。

球冠部分也有圆弧型或平列型的房屋。

(二)坭陂镇地区围龙屋保护修缮现状

1.人们对于围龙屋的保护意识有所提高

兴宁围龙屋的保护在很长一段时间是不受重视的,也不为人们所理解,大家都认为保护老屋不如建新房子,就连当地政府也是不支持保护围龙屋的,认为这样做毫无意义。

但自2007年兴宁市评选出兴宁十大古民居和特色古民居之后,人们开始意识到围龙屋的历史文化价值,开始有了文化产业这个概念,对于围龙屋的保护意识也提高了,当地政府也开始重视围龙屋的保护工作。

保护三槐堂费用收支情况的告示

修缮围龙屋动员大会活动的横幅

但根据调查问卷(附一)及走访分析,青年一代对围龙屋文化的认识偏少,保护的欲望也不强。

当地对围龙屋的宣传甚少,而青少年对围龙屋知识的获取途径单一且被动,主要通过长辈及周边途径;

大部分家庭较早搬出围龙屋,留下的围龙屋大都圈养家禽或遗弃青少年一代较少机会了解围龙屋,部分人认为围龙屋破旧、没有现代建筑方便。

2.缺乏一套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

据笔者了解,以前当地政府对古民居的保护一直采取一种不作为甚至打压的态度,直到国家文物保护相关的规定出台以后才采取相关的措施,但尚未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行政管理体系和技术管理体系,从而使古民居在旅游开发之下的商业改造和从居民本身利益出发的自建行为都未能纳入严格的管理之中,这也就造成保护及开发困境。

1)部分有价值的古民居毁损严重坭陂镇现存古民居多为砖、泥、木结构,长期以来,由于古民居保护未被重视,许多古民居年久失修,自然毁损严重,雷击、水灾、火灾、虫蚁灾害等都在侵蚀着这些历史文物,有的已经坍塌或即将坍塌。

2)政府工程的建设直接对围龙屋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根据笔者下乡调查的结果,以当地绍禾堂为例,绍禾堂为当地围龙屋中花胎最陡,最有特色的围龙屋,但在当地铁路建设过程中,铁路直接在绍禾堂横穿而过,后半部分完全被毁,对绍禾堂的破坏无疑是巨大的。

以下为实地调研所拍照片:

杂草丛生的第一代围龙屋——三槐堂

已无法进入的荒废的上燕屋

被偷去雕饰的围龙屋横梁

这曾经是兴宁最大的,最具代表性的围龙屋之一的福公屋,可如今它被火车轨道横穿而过。

一座至少500历史的围龙屋就此消失。

杂草已有一人多高,荒废的围龙屋——竹园围

杂草甚至比屋子还高

倒塌的围龙屋墙体

洞穿的围龙屋墙体

3)保护措施欠佳,追求门面工程

当地政府的某些机关机构误以为保护围龙屋就是简单地将围龙屋装修得新一点,因此他们把围龙屋的墙体全部粉刷一遍,把大门换成新的,甚至把地板都铺成大理石的,把围龙屋大改特改,花费大量金钱把围龙屋整个装修得像新的一样,这样的保护行为严重破坏了把围龙屋的历史痕迹,围龙屋建筑细节和围龙屋的文化价值,这样的保护实质是在破坏围龙屋。

还有的只是把围龙屋的最外一围的大门粉装修得漂漂亮亮,里面却不管不顾,任其腐坏,典型的门面工程,这样的保护根本没有任何意义。

部分由于政府对土地的征用进行房屋建设,或者农田开垦,中小型的围龙屋的结构已经被破坏,或门口塘被填埋,或横屋被拆被改建为现代水泥房,围龙屋结构遭到严重破坏。

装修得新房子一样的围龙屋外围大门

美丽的大门里面却是杂草丛生

围龙屋古老的地面被大理石覆盖

3.围龙屋的建筑文化正在消失

据调研结果,兴宁的围龙屋根据其建筑特征和建筑年代可以分成四代围龙屋,第一代围龙屋大概于公元1500年建成,第二代大约建成于公元1700年,第三代大约建成于1900年,1949年之后所建的围龙屋是第四代围龙屋。

将这几代围龙屋互相对比,可以发现围龙屋建筑规模是越来越小,建造时间越来越短,结构越来越简单。

直至第四代围龙屋已经是钢筋混凝土所建成,把这样的建筑列入围龙屋的范围已经有所牵强了,这些我们都可以从几代围龙屋的结构变迁中看出。

传统围龙屋的建造技术正在消失甚至已经消失,围龙屋文化正在消亡,围龙屋的保护迫在眉睫。

(三)典型深究——对进士第的深入了解

1、选择原因

在兴宁市的四代客家围龙屋中,围龙屋的建筑规模最大,建造技术最成熟的当数第二代围龙屋了,而在所有第二代围龙屋中,最典型,最有特色,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汤湖村第一大围屋——汤湖进士第。

2、进士第简介

进士第为兴宁市十大古民居之一,位于广东兴宁市坭陂镇汤湖村,为清朝嘉庆辛酉科进士殿试三甲第一名、钦点侍卫王如柳的故居,始建于公元1760年,长宽均为150m,占地33亩(22000㎡),两层楼宇,每层300间房间,不仅是兴宁十大古民居中面积最大、社会功能最齐全、最具代表性的围龙屋,更是广东省规模最大、十分整齐壮观、融棋盘式民居与围龙式民居优点于一身的客家大屋。

进士第是十分典型的,门口塘,三堂屋,天街,天井,;

龙厅,花胎,枪眼等围龙屋的典型建筑结构进士第都一一具备。

它的选址,布局,也无不体现着传统围龙屋负阴抱阳,阴阳调和的建筑思想。

大屋的前方,千亩低垄湿地过后、缓缓北上百里的宁江盆地,与东西两翼山峦,拥抱着兴宁、龙川两地阳天,大屋后面,是宁江盆地南部的连绵群山,是十分典型体现“负阴抱阳”的建筑。

进士第中的阴阳调和之道也很讲究。

凡低于大门平面的都为阴,屋内处处体现这阴阳调和的思想,如天街阴阳部分长度一致,天街最靠近门的一阶和门口的长度相等,达到关门也能阴阳平衡。

进士第旁高中低,前高后低也是体现这阴阳调和和建筑风格。

以下为进士第结构图:

3、进士第的独特性

相对于其他围龙屋,进士第无论从选址,方位,建筑结构,处处都彰显着其独特性。

1)选址严格

一般的围龙屋选址追求无旱无涝,唯独进士第选择了一个低洼之地;

一般的围龙屋均是坐北朝南,唯独进士第是坐南朝北;

2)规模庞大

一般围龙屋只有一个禾坪,一个花胎,而进士第却有两个禾坪,两个花胎;

进士第中的倒厅也是独有的,门反于大门而开,就连厕所和杂物间的规模之大也是围龙屋中不常见的。

其独特建筑还有一处规模大的竹苑(种竹供练武玩乐之用),虽然已被后人占用,但仍然可以想象当时的繁盛景象;

3)格局独特

体现进士第的独特和大气的还有一些细节。

一般围龙屋都是单数,取“出单入双”之意,而进士第中门板为双数,因为住这里的大户人家出门用轿,所以“出双入双”。

小门附近还有专为木匠准备的木匠厅,为养马人准备的马郎间。

为了使屋顶更坚固,进士第屋上的瓦片均是竖直放置,足见其建筑用料之奢侈,还有不得不提的就是进士第中独有的学堂建筑,学堂供当时的小孩上课只用,共六个,内部的声音效果奇佳。

屋顶瓦片竖直放置却不漏水,学堂奇佳的声效,足见其设计建造的严谨及科学。

以下是调研小组实地拍摄所得:

进士第的禾坪与禾坪两侧的古学堂

麻石结构加固屋体

进士第的花胎

进士第屋顶高密度竖直放置的瓦片(瓦片竖直放置,屋顶却不漏水)

进士第存留有大量的古、旧生活生产器具;

保存着两百多年来自然变化和社会活动的痕迹,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的许多历史见证

进士第内古旧生活器件之脸盆架

4、进士第的保护情况

进士第自建成之日起至今,它已经在各种天灾人祸中坚强地屹立了500年的时间了,如今它繁华不再,到处破旧不堪,但无论在历史文化研究方面或建筑艺术文化方面,汤湖村进士第都有着极其重要的研究价值,我们应该将它仔细修缮并加以保护,但由于当地部分群众及某些机关组织并没有充分意识到其历史文化和建筑文化价值,还是把进士第当成一处破旧的老屋子,并不加以保护甚至反对花费资金保护进士第。

直到近两年进士第得到很多著名古民居研究专家的关注之后,他们才逐渐意识到了进士第的重要性,也支持保护进士第等特色围龙屋,但由于进士第的建筑规模大及建筑用料奢侈,当地政府所提供的保护经费相对于其实际所需经费来说,可以说是杯水车薪,进士第的保护难道依然相当的大。

不过据专家预测,如今进士第在历史文化和建筑文化研究方面的重要性日趋明显,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进士第,进士第的保护前景是一片光明的。

四、对梅州兴宁县坭陂镇地区围龙屋发展的建议

老屋要发展,还需靠大家!

围龙屋这一梅州客家物质文化遗产要想在钢筋混凝土的现代社会屹立不倒,不减当年风采,不仅是文物保护部门的工作,还需要你我的共同努力!

结合调研所见梅州兴宁当地围龙屋现状,分析几天调研收集的资料,针对围龙屋古民居的保护及其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政府出力,制定科学管理体系。

1.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保护好客家古民居这一祖先留下的宝贵遗产,对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保护古民居是增强发展后劲,提高竞争力,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需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2.要加大保护古民居的宣传力度。

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现代媒体,举办各类展览、讲座、专题报告等,面向社会和公众开展保护古民居的宣传活动,让群众了解古民居保护对传承历史,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使古民居开发保护深入人心,在全社会形成“保护古民居,人人有责”的舆论氛围;

3.要加强对古民居保护的研究。

要组织和鼓励社会各界研究挖掘古民居的文化价值,研究古民居的风貌特色、建造艺术,研究古民居保护的有效途径和改革措施。

4.对于古民居的保护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群众的同宗性,把同一宗族的群众组织起来,传授古民居保护知识,讲授他们的光荣家史,增强其古民居保护意识和家族荣誉感,从而使他们自觉地预防灾害的侵蚀,尽量减少古民居的人为毁损,做好保护古民居的工作。

5.鼓励对围龙屋有一定研究的专家学者多在报刊等发表文章,介绍围龙屋文化,让更多普罗大众了解围龙屋文化。

(二)鼓励引导,支持民间保护团体

当地组建起了由王林祥先生领导的以保护宣传客家围龙屋为出发点的民间热心团体,其团队查阅大量地方志,族谱,并作出大量关于围屋的研究。

已有相当的研究成果。

与此同时,坭陂镇汤湖村的进士第已被列入兴宁十大古民居之中。

“进士第”大屋在宁江河畔,位于有“卧虎擒猪”美称的虎形山下,旁有地热资源丰富、热水喷出地面二十多米高的“汤湖温泉”和可供十多万人饮用的优质“金汁窝矿泉自来水”,近靠风景秀丽的中大型水库“洪湖水库”,是具得天独厚地理人文条件的文化资源。

大屋所在的汤湖村有公路相通,村内可供汽车行驶的混凝土乡道四通八达,即将开通的河梅高速公路的出入口就在附近,交通十分便利。

据此,在王林祥先生的大力倡导下,当地在不久的将来,拟将进士第建成客家文化博物馆,恢复往日客家人的生活场景。

从而吸引当地居民和外来商户的投资进行保护的资金筹措,政府应予以高度支持与引导。

(三)兴旅游业,体验好山好水好人家。

在调查走访中,我们还发现了“汤湖温泉”、“金汁窝矿泉水”、“洪湖水库”等旅游资源,再加上将建成的围龙屋博物馆,将吸引众多游客。

游客在体验当地“好山好水好人家”的同时,更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而以此为基础,围龙屋的修缮工作将得以更好的开展。

(四)合理保护,重现围龙当年风采。

保护,不是简单的重建,更不是在围龙屋外面涂上一层保护粉就完工。

现代的古民居保护,讲究的是科学保护,不让现代文明侵蚀宝贵的古代建筑艺术。

我们的建议是成立一个保护修缮小组,由政府文物保护部门结合专家团队及群众代表组成。

并设立特别修缮专款,其账目对大众公开,做一个绿色工程。

工程质量及账目出入由全体民众共同监督。

修缮工作就在专家指导下完成,保证完成质量及技术要求。

(五)建博物馆,展客家围龙屋风貌

进士第不仅是兴宁十大古民居中面积最大、社会功能最齐全、最具代表性的围龙屋,更是广东省规模最大、十分整齐壮观、融棋盘式民居与围龙式民居优点于一身的客家大屋。

调查中意外发现几乎无人居住的“进士第”屋内遗留大量的古旧生产生活物品,如先人用过的耕具,女子行嫁的橱柜,几百年以来各式各样的衣服、床、桌、櫈、渔具、容器、灯具、纺织具、计量器具、门、窗、……这些已被人们遗弃的物品,在寿星老人的指导下,完全可以重组昔日客家生活情景。

拟建“兴宁市进士第客家生活博物馆”(暂名)是一个“集普通成特别”的大型博物馆。

其建馆构思是,通过对大量普普通通的古旧生产生活物品的系统收集整理,反映人们生活变化和社会发展的轨迹及其规律。

其展出特点之一,是将几百年来客家人日常生产生活中使用过的物品,按其作用、功能收集整理,分成居室、穿戴、耕具、风俗、交通运输等二十个系列。

展出特点之二,是利用“进士第”屋内共三百间的卧室、厨房、浴室、大厅、花厅、木匠厅、书院、禽(畜)舍、厕所和近十亩的禾坪、池塘、竹茔、菜地、洼地,按一比一的比例还原客家人。

一代又一代不同时期典型的生活劳作情景。

展出的特点之三,是把海内外普通客家人的成功与失败作为客家生活的重要内容。

建成后的“兴宁市进士第客家生活博物馆”将具“时光倒流”功能,让人们领略过去几百年的客家人世界:

可以从现在上溯至清朝,领略在那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客家文化“左右”社会发展的分量;

回到明国,亦或是走进改革开放的今天,体验人类文化的蓝色海洋正强烈冲击着的客家文化;

亲临过去不同时代客家人的生、老、婚嫁现场,看到客家人的生产生活用品的精彩变化,听到需用客家话朗读的古汉语诗文的标准读法;

又或者到达异国他乡,体会“宁卖祖公田,不忘故乡言;

宁卖祖公坑,不忘祖公声”的客家人是怎样融入当地文化并创造辉煌……

正是将当地浓重的客家文化与当地独具特色的客家古民居——围龙屋相结合,利用此机会对围龙屋进行维修整理保护,同时将围龙屋的魅力展示出来,介绍此屋的同时,可提高人们对围龙老屋的保护意识。

一箭双雕,何乐而不为?

(六)建言政府,保护围龙你我他。

保护围龙屋不是一天两天就完成的,同样,保护围龙屋更不是一个两个人唱高调就唱得出来的,还需要每个人的力量,特别是对围龙屋保护及发展有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