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综合实践教师论文.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5584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8综合实践教师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8综合实践教师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8综合实践教师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8综合实践教师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8综合实践教师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8综合实践教师论文.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8综合实践教师论文.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8综合实践教师论文.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8综合实践教师论文.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8综合实践教师论文.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8综合实践教师论文.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8综合实践教师论文.docx

《8综合实践教师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综合实践教师论文.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8综合实践教师论文.docx

8综合实践教师论文

论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开展

随着小学数学新课标的推进,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应该是现实的、多样化的、有趣的,探索性学习活动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方式之一。

为了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数学学习由被动向主动、枯燥向有趣、单一向丰富的转变,在数学教学中要积极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可上可不上的附属课,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就一定要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

一、活动应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社会生活为载体。

“数学源于现实,扎根于现实,应用于现实”,是荷兰数学家、教育家氟赖登塔尔提出的“数学现实”原则。

基于这个原则,小学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数学教学与现实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从而了解数学价值,培养数学意识,体验生活,认识社会。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是数学学科内的综合实践活动,其活动过程是“做数学”的过程。

数学实践活动教学研究中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数学”的过程不是一个独立的学习新知的过程,而是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的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

所以这样的数学实践活动过程应由三部分组成,即首先根据数学现实找出所要研究的对象,其次是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合作交流,最后对活动进行评价小结,进行反思。

所以数学实践活动的“做数学”过程是让学生体验数学、应用数学、进行数学反思的过程。

数学实践活动不是脱离学生所学教材的实践活动,要使得数学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就要使数学实践活动与平时的数学教学进行整合,服务于学生所学习的内容。

纵观整个小学数学教材,数学实践活动存在于“与教材密切联系的数与运算和其它概念的发现,空间与图形部分的几何形体的认识,与学习内容密切联系的生活中数学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等”;存在于由生活引发的,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的生活中的问题,说明生活中的某些现象。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不同于一般的数学活动教学,它是以解决问题为抓手,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数学精神。

二、科学选择内容,注重实践应用。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是丰富多彩的,要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就要注重应用,内容开口要小,紧密结合学生学习的数学现实和教材的进度,易于学生操作。

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地选择内容和时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切实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如我曾组织的“秋游中的数学问题”,以学生现实的秋游活动设计为题材,让学生综合运用时间与人民币等知识去解决秋游中一系列的实际问题,如:

租车问题、租船问题、购买食品问题等,既巩固了数学知识,又发展了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到学习数学知识在生活中有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三、精心组织活动,焕发主体活力。

数学实践活动的主要学习方式是研究性学习。

在活动过程中,我们逐步摸索出一般性的研究性学习的步骤:

一是创设情境,提供背景;

二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三是探索研究,解决问题;

四是汇报交流,启发深究;

五是评价激励,收获成果。

首先做好准备工作,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实践中我们发现一部分学生习惯于老师讲、学生练的学习模式,一开始接触实践活动,显得不知怎么办。

这时老师首先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转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让学生知道应该怎样做,然后老师要就所研究的课题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分组,教给学生合作的方法,防止出现小组内的单干户。

其次,注重发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活动的灵魂,是学生主体的第一次体现,也是革新学生学习方式的重要一环。

问题由学生始,才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有一双数学的眼睛,一颗数学的大脑;才能使学生摆脱过去依赖思想和模仿、记忆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真正“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第三,合作交流,展示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进行实践活动的过程中,离不开合作交流,在师生、生生,小组与小组,小组与大组等的交流中,学生对知识或活动内容的理解更丰富,更全面。

所以在合作交流中要让学生想说、敢说、乐说,畅所欲言。

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在撞击、知识在整合,在相互启发的过程中思维会实现质的飞跃。

比如,我在教学周长的认识时,让学生动手围一围、摆一摆、测一测等形式,使学生对周长有初步的认识,然后让他们说一说什么是周长,最后教师再归纳总结。

从而对周长形成科学的认识。

这一过程让学生在自己的操作、实验中去观察思考,去感受,去感受数学的力量,体会数学的价值。

以活动促思维,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同时发展数学能力。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还是一门新的课程,还会继续下去。

我们将不断研究、不断改进、逐步完善,使实践活动能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使学生真正在实践中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搭建“实践舞台”

进入新一轮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综合实践活动这一门新的课程,以其全新的理念,独有的形式,全方位的要求,无可避免地百在我们教育工作者的面前。

如何去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挖掘教育资源,让这门新课程展现出独有的魅力呢?

我们应根据自身的特点,紧扣现实生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开展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实践活动,让它充满生命活力。

一、实践活动为主线,发挥课程效应为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在教学中应以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多种形式来促进与保证课程实施。

一是选好主题。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选取能让学生“心动”的主题,这个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越好,范围越小越好,让学生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便“蠢蠢欲动”,这样才会使课堂活动之外的真正探究因这份心动而更加丰富多彩。

二是典型引路。

新的课程会遇到新的问题,这是很正常的。

但不能熟视无睹,也不能顺其自然。

采用典型引路给大家以启示是一个成功的举措。

我校的《节约水资源》这一案例可以说为全校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一个范例,从而激起了实践研究的热潮。

三是专题细化。

如根据大专题设立若干小专题以利于深入研究,又如由此专题引出彼专题继续研究等。

由大及小也好,由此及彼也好,只要有利于学生发展,完全可不拘泥于计划。

四是有机整合。

实践活动涵盖面广,可与学校德育活动、学科活动、班队活动、节日活动等有机整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效应。

二、以基地建设为依托,丰盈实践活动内容如何来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呢?

《新课程标准》指出:

“要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资源,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我们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就有利于实现课程的教学时空向自然环境,生活领域和社会领域的拓展,真正做到了让学生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同时,这些基地类别不同,内涵丰富,课程资源取之不绝,用之不尽,教学的价值不可估量。

为了充分发挥基地的依托作用,开展活动时还可以邀请基地上的部分学生家长,熟悉基地情况的行家或专家等担任基地辅导员,指导学生开展基地综合实践活动。

这样,学生们欣喜地走出校园,领略了青山绿水的美丽,了解了地方的历史文化,目睹了高科技生产的神力,体验到生活的真谛。

综合实践活动赋予学生以生活的意义和生命的价值,赋予教育以生命的活力。

三、学生在课余体验社会角色。

“让抱大的孩子自己走路吧!

”这曾是许多老师的期待。

眼看着这群生活在21世纪的儿童,不会给自己梳辫子,父母不在家宁可自己饿肚子,出门一次换洗衣物全装袋子,这的确是个严峻的问题。

时代要求他们具有独创的本领,生活需要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啊!

“逼”着孩子“走”吧,即使“走”需要勇气和执着,前途会有坎坷和困难,我们也要给孩子创设锻炼的机会和条件,因为他们总要在学习中自己长大。

与国外的学生相比,中国的学生所缺乏的并不是知识技能,解题技巧,而是良好的心理态度,自信心,自尊心,责任心,自主性,创造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这恰恰正是最为重要的。

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引领学生获得轻松参加实践的体验和经验,使他们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教会学生关爱大自然,关心生存环境;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完善自己;培养学生发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对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养成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

1.在角色中体验中引领学生参与社会,体验他人。

人们常说,现在的孩子心理素质太差,经不起挫折和失败。

温室里的幼苗注定长不成参天大树。

作为教师,我们更是深知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只能让孩子们在生活中一次次去体能成功、体验失败、体验磨练、体验吃苦,才能激发他们奋斗拼搏的精神,锤炼他们的意志。

其实相对于校园里单一的学习活动,他们也渴望真正走到社会中去,在大千世界里找到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份更为真实的感受,面对着孩子的热情,我们怎能不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呢?

2.在角色体验中实现学生知识的运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常言道:

学以致用。

面对老师的铮铮教导,家长的苦口婆心,很多学生是在被动的接受新知识,不难发现,长期处于这种状态下的学生对学习的本身已经不感兴趣。

要让学生主动的学,首先要让他们的深刻体会知识的重要性。

角色体验为学生提供了运用知识,展示才能的机会。

充裕的时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翅膀,广袤的空间是综合实践活动的舞台。

在两年多来的课程实践中,我们已经看到了她的无穷魅力:

学生在实践中获得了多元感受,在实践中获得新知,也在实践中形成了意识,锻炼了能力。

学生的个性在实践中得到张扬,学生在整体素质在实践中获得提高,一个个新的生命在实践中生成。

迎着初升的太阳,怀着收获的渴望,我们的心中充满了期待。

我们相信虽然尝试的过程不会一路平坦,但一定会阳光普照。

 

综合实践活动呼唤教师的有效指导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

但这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没有教师的指导,再好的课程也是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

因此,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完成课程总目标和课程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

这就要求教师要按一定的原则选择相应的策略,有序高效地进行指导,以发挥教师在课程中的作用。

一、课题确定要体现可操性

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一门经验性课程,没有传统的教材为依托,再加上小学生年龄小,在初次接触这门功课时,根本不知道如何选题,应该选什么题?

这就需要教师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选题能力。

那么教师怎样对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主题选择进行有效的指导?

1、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从多方面寻找活动主题。

综合实践活动中,常常会有一些学生觉得没有研究的问题或没有自己想参与研究的主题,这是很正常的,但又必须引起我们注意的大问题。

这就像学科教学时教师要千方百计激发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兴趣一样,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也必须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实践活动的兴趣,鼓励学生在自己所处的自然、社会和学习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中留心观察,用心体会,细心辨析,从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中不断地寻找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专题或活动主题。

我们可以通过开设有关活动选题的讲座、组织学生参观访问、与同学老师家长讨论、启发学生反省自己记忆中有价值的问题等活动,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去发现和寻找活动主题。

如:

教材中涉及与实践有联系的内容;学生个人生活中自己特别感兴趣的实践活动内容;学校、社区、家庭生活中人们已习以为常而不易被学生发现的不平常的问题。

2、选题指导的时候,要提醒学生善于抓住稍纵即逝的灵感。

学生思想活跃,喜欢异想天开,有时候会产生一些新奇的想法。

老师对学生在选题中的突发奇想,哪怕它是幼稚可笑的,也要精心呵护。

如“我与交通安全同行”这个主题活动中,孩子们提出了许多感兴趣的活动内容,如有的想去认识交通标志,有的要编创交通童谣,有的则说要到马路上当一天交通警察,对于当交通警察这个大胆的想法我首先给予了“敢走出校园、大胆尝试”的肯定,接着引导孩子们发表各自的看法,让孩子们明白要去当一日警察必须事先与交警叔叔取得联系,而且要进行必要的岗前培训,这样才能使体验更有实效。

3、帮助学生反复比较筛选,选择力所能及的活动主题学生有了想研究的专题或活动主题以后,接着出现的常见问题是所研究专题的可行性问题。

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最先提出的研究专题或活动主题往往存在不少问题,如:

所选主题过大,远离自己生活,不明确实践活动的核心等等。

当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反复比较筛选,选择力所能及的有价值的研究问题。

二、教学方式要体现多样性

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以学生发展为本,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

如何使学生达到有效的学习效果呢?

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教育思想,而且还要有多样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要发挥每一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个性,满足每一个学生探究、获得认可和欣赏、承担责任的需要等等,所以,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就显得非常必要。

例如:

在开展《一次性用品的使用》调查活动中,我首先开放学习目标。

我给学生定了多个学习目标,让学生选择,学生也可在调查中发现问题,自定学习目标,这既可以达到预期学习目标,还可以通过调查的深入不断生成新的目标,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生成;接着,我开放了学习内容。

活动内容的认定,根据学生个人喜好而定,多种学习内容,适应学生对不同活动的渴望,让学生充分自主活动,学生可以了解人们为什么使用一次性用品,访问摊主、顾客,市场管理人员,对一次性用品的不同观点。

这可以发挥每个学生的特点,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真正得到锻炼,体验生活。

最后,分组开放。

我让学生自由分组,可以根据自己的活动目标,内容去自由组合,如到社会调查的可4人一组,写环保标语的2人一组,设计海报的可2—3人一组。

在教学中真正体现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学生才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动力,才能获得有效的学习效果。

结合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适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喜欢的学习活动,如:

游戏、表演、访问、考察、调查、采集、收集、查阅等,还有设计、制作、测量、展示、竞赛、交流等等学习方式,都是非常受学生欢迎、乐意采用的。

这些学习方式,能以最大的限度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发自内心的学习。

学生在这样的学习环境氛围中学习,学习就不会是枯燥乏味单调的苦差使,而是既有趣又轻松的一种快乐的事情。

三、教学评价要体现激励性

教育教学的艺术主要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呼唤和鼓励。

综合实践活动课要在重视教学过程的评价的基础上,更要重视学生实践活动中的每一细节上的评价,特别是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的态度、主动参与的热情、自醒自悟的感想和独特的看法,实践操作中,在设计、制作、表演、展示时表现出的闪光点和在劳动成果中付出的辛苦,都应得到应有的鼓励、肯定和认可,可以采用学生喜爱的星星、笑脸、奖章等评价方式,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学习的最大潜能和创造欲望。

对学生的评价一定要多加鼓励,切切不可横加指责,即使学生在综合实践中不够投入,即使他们在活动中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即使他们的实践报告写得乱七八糟,我们也要努力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在充分肯定他们的成绩的同时,真挚的给他们介绍同学好的活动方法,指一指今后活动路子。

教学中,我在活动设计,小组实践、组织展示交流各阶段还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性”自我评价,磋商交流式同学互评,教师相机点评等多元评价,让学生认识自我,发现别人的闪光点,取长补短,不断完善自己的行动。

总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根本,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综合实践课程评价体系。

根据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种种表现进行全面评价,以体现评价的多元化、灵活性、激励性。

综上所述,教师的指导到位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影响着活动是否有效、扎实。

在综合实践课上,教师不再仅限于三尺讲台,而是更多地融入学生之中,领着学生走向实践活动,亲身体验,去指导、去帮助、去诱发学生的新的发现,新的开掘。

在一系列的师生、生生的合作互动中交流,使师生、生生相互沟通,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彼此将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质

在传统的课程教学模式中,所有的学生都学习着划一的知识,划一的教科书。

同一年龄的学生被教师用同一种方法和同一的程序和进度进行教育。

学生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往往处于一种接受者,记忆者的角色。

但是,从面向21世纪的现代课程理论来看,应当鼓励学生在自主状态下学习;对于学生而言,真实的生活同样是最好的课程,换句话说,课程应当以现实生活为基础;应当允许学生选择适合于他们自己的独特的方式学习;现代课程应当减少“灌输”,而鼓励学生在探索、发现中学习,并将概念运用于现实生活;也就是说我们要改变我们的教育理念,从单纯知识性的传授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

一、什么是科学素质?

科学素质从结构层面上看,应该有这样几个方面:

科学的知识、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精神(包括态度和情感)。

其中,科学的精神是科学素质的核心。

科学的方法可以发现规律、创造知识。

但它们都必须于依赖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而科学的世界观、科学的态度和科学精神一旦具有,将终身促使人去勤奋地学习,去创造性地探索,甚至为追求真理而献身。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先从培养他们的科学方法入手,进而初步确立科学的精神,丰富科学的知识我认为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根本途径。

但是,在当前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时候,课程性质与结构的缺陷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这种教育理念的转变,许多学科性课程陈旧和先天性缺损。

因此,我一直希望有一门综合性的课程,它可以利用学生在各个学科课程学习到的知识形成合力,在研究某一个问题时体验人类在探究自然与社会规律时所用的科学方法,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向学生介绍当代最重要的科技发展,激发学生的兴趣。

最终我选择教授“综合实践活动课”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验过程

在上述思想指引下,我从上学期起,就开始实施了我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

第一环节,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球,丰富学生的认识。

这一环节实际上包括了上学期活动课教材中的“认识动物”、“地球的水资源”等内容。

在教学中,我充分发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找资料,讨论,写发言稿,上台演讲。

并找到了一些相关的音像资料,象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等组织学生观看。

通过这样的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锻炼了学生的勇气,培养了合作精神,教会了学生一些初步的科学研究方法——懂得了怎样去找材料,例如从报刊、电影甚至于电脑网络中收集;怎样去处理,综合这些材料,怎样在交流和讨论中得到结论等。

第二环节:

指导学生实验,了解科学的实验方法

这一环节包括:

“鸡蛋的认识”、“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等内容。

在教学时,先组织学生学习实验要完成的几个小课题;对照书上提供的各个小课题的实验方法,小组内讨论,选择一种可行的方法,总结出实验步骤再开始实验。

在实验时要求学生记录实验的过程,结果,小组的结论等。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初步了解了科学实验的环节、步骤;认识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先要有明确的目的,选择可行的方法,得到结论。

第三环节:

认识我们身边的事物,学会生活

这一环节包括:

“身边的建筑”“家庭的经济”等内容。

在讲授“家庭的经济”这一内容时先让学生进行社会调查,得到数据,大家对这些数据进行比较讨论;学会科学消费。

,在讲授“身边的建筑”这一内容时,邀请社会上的人士,来校介绍同学们生活小区的建筑规划,增进学生对社会,家庭的了解。

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懂得了怎样收集科学数据。

上面几点,是我在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时的一些尝试,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我发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至少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有所帮助。

1.扩大了学生视野,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完成过程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以社会的主人的眼光观察社会、认识社会,它也使学生在这种活动中意识到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以及对社会所应该承担的责任。

2.增强了学生的科学意识。

学生在实验、讨论的过程中,了解了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工作方法。

3.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自主性的学习

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设为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提供了机会。

有些同学学习成绩很不理想。

但是这些同学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自主学习方式中表现出极大的积极性。

无论是参加讨论,还是完成实验,他们都是以积极主动参与者的姿态出现,表现出在其他学科学习中未能表现出的潜能与学习动力。

三、综合实践活动课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1.教师要有新的教育思想

这是一门活动课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活动性、创造性是课程的灵魂,要使学生的潜能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调动,首先就要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他们的选择,要有真正的民主意识。

2.要有较高的科学素质。

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科学素质教育,我们的教师自身在科学的态度、科学的情感、科学的方法等方面是否达到了要求?

不能要求我们的教师本身就是科学工作者,但是也不能设想我们自身没有科学的兴趣,没有对新兴科学技术了解的愿望,就能激发出学生科学的情感。

应该看到,全面的科学素质教育在我们过去的教育体制中并没有相应的位置。

因此对教师科学素质的要求也不是很容易达到的。

3.要认真在总体上设计活动课。

要使活动课达到实效性,必须充分准备。

老实说每节综合实践活动课资料的准备都要耗费我相当长的时间,这门课程是一个综合性相当强的课程,有时所准备的资料相当难找。

综上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当前为实施素质教育新开的一门课程,要真正做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还需要我长期不懈的努力实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专升本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