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稿角的度量.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5965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4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课稿角的度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说课稿角的度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说课稿角的度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说课稿角的度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说课稿角的度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说课稿角的度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说课稿角的度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说课稿角的度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说课稿角的度量.docx

《说课稿角的度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课稿角的度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说课稿角的度量.docx

说课稿角的度量

在活动中感悟在交流中获取

《角的度量》说课设计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七册

玉门市第二小学王秀芳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你们好!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第七册第二单元内容《角的度量》的第一课时。

这节课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角的大小比较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习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的基础。

教材的编排注重了数学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引导学生从直观到抽象逐步提升。

本课教学选取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角作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自主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从课标寻源:

《角的度量》属于《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学段第二部分“图形与几何”“测量”中的内容。

《课标》明确提出“能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能画指定度数的角,会用三角尺画30度、45度、60度、90度角。

”在《角的度量》第一课时完成第一句“能用量角器量指定角的度数”。

二、说学情

学生对于角的有关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体验,知道角度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一部分学生已经对量角器有所了解,但绝大多数学生几乎没有用量角器来测量角的体验,具体角的大小概念还没有形成,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说有一定的发展,但依然以形象思维为主,所以教学时要注意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

三、说设计理念:

培养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让学生掌握知识的来龙去脉,有助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课堂中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以重逢的经历感知、体验、数学生成的过程,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探索角的度量的全过程,在具体活动中进一步理解角的度量的意义,建构关于角的度量的认知体系,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高效课堂研究证明,20%的知识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可以掌握,70%的知识通过合作探究可以掌握。

10%的知识在教师的点拨指导下可以得到解决。

基于以上理念,我的教学设计本着“在活动中感悟在交流中获取”的思想,充分相信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中获取新知。

  四、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设计理念和内容分析,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教学目标制定如下:

1、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认识量角器的结构与功能,通过探索、实践,总结出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习用量角器量角。

2、在学习过程中体会统一角的计量单位的需要,认识角的计量单位,建立1度角的表象,建立角的大小的量化观念。

3、教学中注重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4、要积极参与量角的学习活动,在探究量角方法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在实践中产生发现数学的兴趣。

本着把握新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量角器,并正确使用量角器。

教学难点:

正确使用量角器量角以及正确读出角的度数。

易错易混点:

1、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

学生量角时量角器的中心点没有对准角的顶点;零刻度线没有和角的一条边重合;有的学生还出现要量的角在量角器的外面,只是将角的顶点和量角器的中心点重合。

2、不会读数:

找不到该读外圈还是内圈的数。

(要找到和零刻度线重合的边指向的“0”是在内圈还是在外圈,0在内圈就看内圈的读数,0在外圈,就看外圈的读数。

破解方案:

1、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自主活动中真正理解和掌握角的度量方法。

2、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探索、尝试,允许学生出错,在学生质疑、解疑中获取新知。

激情措施:

以学生的好奇心为突破口,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质疑、解疑过程,最大限度地给予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动手操作探索角的度量方法,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学生大胆阐述自己的观点,努力创设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

五、说教法和学法:

基于本节课的特点,主要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

”现代教学论主张,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主动建构的过程。

在理解的基础上本课时我力图在结构上有所突破,采取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汇报展示”为主的教学模式,每个环节都大胆的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尝试研究。

尊重学生的思维,从学生的真实想法入手,充分显示学生的“错误”,使学生已有知识和新知发生“碰撞“,产生疑问,激起学生思考探索的兴趣,带着“问题“与”矛盾“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对新知的理解。

具体方法是:

1、活动体验法:

利用操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2、活动探究法:

以学生为主体自主探究,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思维能力、活动组织能力。

3、合作交流法:

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集体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说学法:

有句话这样说:

“现代的文盲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学生的潜能就像空气,可以压缩于斗室,可以充斥于广厦——就看我们给他们提供什么样的空间。

因而,我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实现三个转变:

教师变导师,教室变学室,灌输变探究。

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

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读书自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讨论解疑;当堂检测,总结提升。

关键环节有两点:

一是在认识量角器和角的度量单位时采用了学生独立自学、合作交流的方法;二是在探究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时,采用学生课前独立思考研究、课中小组合作探究、展示汇报的方式,通过小组同学之间的动手、动脑、动口,主动获取知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动手操作的技能和创新意识。

六、说教学流程: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我将设计七个环节达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

1、“课前小研究”展示汇报;2、引出量角工具;3、自主学习,观察研究;4、合作交流,探索新知;5、趣味练习,拓展延伸; 6、课堂小结;7、当堂检测。

 环节一:

“课前小研究”展示汇报

1、观察量角器,看看上面都有什么?

2、阅读课本37的内容,思考:

怎样测量下面两个角的度数?

3、用量角器测量课本38页的两组角的度数,比较它们的大小。

【设计意图:

根据教材内容安排课前预习,分三个层次引导学生预习,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初步的了解本节课的内容,为新课做好铺垫。

也为了通过预习自学使20%的学生自己学会20%的简单知识。

环节二:

引出量角工具

1、学生自主画一个角

2、跟同桌画的角比大小

3、学生汇报比较的大小和方法

(引出需要用量角器量角来比较大小)

设想一:

可以移动比较。

设想二:

重合比较。

设想三:

可以用一个小角去量或者用三角板的一个角来比较判断。

设想四:

用量角器量角来比较大小。

【设计意图:

在这一环节,先让每个学生自主画一个角,为避免学生因为比较角的大小而画很大的角,加大角的度量难度,学生画角时没有说要跟同桌画的角比大小,而是随意画一个角,等学生画完了再提出跟同桌画的角比大小。

这样就会出现“一大一小差别很大的,一眼就能看出来的情况”;也会出现“两个角似乎一样大,没法用眼睛目测出大小,学生会想出可以移动比较、重合比较等方法;这时提出如果要更精确地比较或者出示黑板上两个差不多大的角该怎么比较,以此来引出用量角器来测量比较角的大小。

使得量角工具的出现是呼之欲出、水到渠成。

既让学生明白了量角器量角的意义和必要性,又为认识量角器和探究用量角器测量的方法增添了学习的兴趣与动力。

环节三:

自主学习,观察研究

认识量角器和角的度量单位。

1、自学看书:

学生结合量角器自学课本37页中间的内容。

2、自学后小组交流

3、请小组上台交流学习成果

通过学习知道:

(1)量角器各部分的名称——中心点、内外刻度、零刻度。

(2)角的计量单位“度”,符号“°”;量角器是把半圆等份180份,每一份是1度,记作“1°”。

4、多媒体展示(学生汇报展示如果不够充分时补充用)

角越小测量的结果越精确,这个角到底有多小呢?

现在让电脑来介绍一下:

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其中的一份所对应的角的大小叫作1度(记作1°),通常用1°作为度量角的单位。

同学们闭眼想象一下1°的角有多小!

10份这样的角是10°,那么40份,90份,130份,180份……是多少度呢?

5、完成课本38的“做一做”的第1题。

观察量角器,看看30°、45°、60°、90°、120°有多大。

【设计意图:

在认识量角器和角的计量单位时,放手让学生自主观察量角器、看书自学,学生通过学习认识了量角器的结构和计量单位,并观察1度角的大小,观察量角器的刻度,重点认识内圈和外圈。

通过直观演示,使学生在感知的基础上,形成1°角的表象,再通过多媒体课件演示,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1度角的实际大小的表象,这样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接着让学生动手在量角器上找出几个比较特殊的角,在此提出探究性问题:

量角器上有两个刻度30°、120°你认为应该读哪个才正确,为什么?

根据学生已掌握的知识:

锐角小于90°,钝角大于90°,自己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同时使这几个特殊的角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表象;再通过学生找0刻度线,读角的度数,来突破内外圈刻度容易读错的难点,为后一环节做了充分的准备。

环节四:

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小组合作尝试量角,自主探究量角的方法。

(1)怎样测量下面两个角的度数?

(2)在小组中用量角器测量课本38页的两组角,并比较它们的大小,说说你能发现什么?

2、汇报讨论结果。

 

3、质疑、释疑、评价。

【设计意图:

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学会了如何使用量角器量角,同时在这一学习活动中,学生人人参与探究过程,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一教学理念。

学生带着问题,亲自动手量角,并与同学讨论如何量这个角的度数;在学生开始介绍时,引导学生严格运用数学语言,并及时纠正,针对难点,设计两个问题:

1.量角器的边和角的一边对齐,正确吗?

应该怎么办?

2.看度数时,有两个数,应该怎么看?

最后,教师在学生汇报的基础上进行总结方法,并用电脑课件重现量角的过程,既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巩固,又能对一些学有困难的学生给予释疑。

环节五:

趣味练习,拓展延伸                                   

1、量一量,排排队。

动手用量角器量一量自己画的角,并按角的大小在小组内给角排队。

【设计意图:

不仅能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又能及时了解学生掌握新知的情况。

环节六:

课堂小结

你对这节课的内容还有哪些疑惑?

【设计意图:

通过小结回顾学习过程和知识点,整理学生的的疑惑,为后续的学习做准备。

环节七:

当堂检测:

1、填空

1)量角的大小要用( ),角的计量单位是( ),用符号( )表示,表示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 )。

2)量角时,量角器的中心点与(   )重合,0刻度线与(   )重合,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  )。

2、判断

1)角越大,角的两边越长。

( )

2)用一个5倍的放大镜看角,这个角也扩大5倍。

( )

3)画在黑板上的40度的角比画在纸上的40度角大。

( )

4)角的大小与角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与角两边的长短无关。

( )

 3、量一量

量出五角星每个角的度数

【设计意图:

巧设练习,让学生通过判断、猜测、度量、思考等一系列活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鼓励学生大胆想象,给学生创设一个运用新知充分发散思维的空间,引导学生去发现,去创造,培养学生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附:

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

我的板书设计是:

角的度量

度量角的单位:

1°读作:

一度

量角的方法:

角器量中心点    0°线

                     重      重

                   合      合

            角 顶 点  一条边

七、结束

为了避免本节课的难点过于集中,我们把《角的度量》这部分教学划分成了两个课时。

这节课是第一课时,重点认识量角器和探究用量角器量角的方法这两个难点。

各位评委、老师们,我们小组的课堂放手让学生自主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教会他们学习的方法,让孩子们得到真正的成长,做到:

教学生三年要为学生三十年着想,教学生六年要为学生终生奠基!

我的说课到此结束,敬请各位评委、老师们多多指导,谢谢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