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新疆分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6260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59.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新疆分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新疆分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新疆分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新疆分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新疆分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新疆分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新疆分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新疆分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新疆分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新疆分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新疆分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新疆分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新疆分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新疆分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新疆分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新疆分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新疆分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新疆分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新疆分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新疆分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新疆分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新疆分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新疆分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学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北京大学附属中学新疆分校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解析版Word文件下载.docx

e表示逆转录过程;

其中逆转录过程和RNA的复制过程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

【详解】人体皮肤正常生发层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增殖,能进行DNA的复制、转录、翻译过程,但翻译的场所是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不是细胞核,因此其细胞核中会发生a和b过程,但不会发生d过程,A正确,B、D错误;

人体皮肤正常生发层细胞中能进行DNA的复制过程,但不会发生RNA的复制过程,因为RNA的复制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C错误。

【点睛】解答此题需要准确判断图中各过程的名称,明确逆转录过程和RNA的复制过程只发生在被某些病毒侵染的细胞中,同时紧扣题干中“细胞核”一词答题。

3.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等位基因的分离可导致基因重组

B.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和互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C.有性生殖可导致基因重组

D.植物组织培养可导致基因重组

【答案】C

本题考查基因重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若只含有一对等位基因,等位基因只有分离而没有基因的重组,A错误;

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之间自由组合或者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局部交换(等位基因之间)可引起基因重组,B错误;

基因重组是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C正确;

植物组织培养过程属中细胞的增殖方式是有丝分裂,不能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基因重组,D错误。

【点睛】基因重组的方式有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

另外,外源基因的导入也会引起基因重组;

在农业生产中最经常的应用是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

4.“基因突变对绝大多数个体是不利的,但却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你认为这一说法()

A.正确,基因突变虽对多数个体不利,但它为定向的自然选择提供了材料,为物种的进化奠定了基础

B.正确,基因突变对多数个体不利,但突变的方向与生物进化的方向是一致的

C.不正确,因为基因突变不利于个体的繁殖,会导致物种的绝灭

D.不正确,因为基因突变会导致个体死亡,不利于生物进化

本题考查知识点为基因突变。

该说法正确,基因突变大多是不利的,但只有基因突变能够产生新基因,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答案为A。

5.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患有遗传病的个体的细胞内一定含有致病基因

B.21三体综合征的病因可能是一个卵细胞与两个精子结合

C.调查白化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应该在发病家系中调查

D.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色盲基因的基因频率

【答案】D

患有遗传病的个体的细胞内不一定会有致病基因存在,如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就不含致病基因,A错误;

21三体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或Down综合征,是由染色体异常(多了一条21号染色体)而导致的疾病,若一个卵细胞与两个精子结合,则多了23条染色体,B错误;

调查白化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应该在广大人群中随机抽样调查,调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应该在发病家系中调查,C错误;

红绿色盲基因只存在于X染色体上,在Y染色体上没有红绿色盲及其等位基因,只要红绿色盲基因在男性体内存在就表现为红绿色盲,故色盲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色盲基因的基因频率,D正确,所以选D。

6.某生物正常体细胞的染色体数目为8条,下图表示含有一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是( 

 

A.

B.

C.

D.

二倍体生物体细胞内有2个染色体组,正常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则每个染色体组有4条染色体,而且构成染色体组的各个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各不相同,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

7.下列叙述中,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  )

A.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物种B.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新物种的形成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本题考查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旨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解答此题需要梳理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相关知识点,然后分析选项进行解答。

【详解】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种群,不是物种,A错误;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非基因型频率的改变,B错误;

自然选择通过作用于个体,对变异所对应的基因进行选择,因而可以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进而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正确;

新物种的形成不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D错误。

【点睛】要注意辨析:

种群基因频率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了,但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

新物种的产生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

生殖隔离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

8.当某种新感冒药刚问世时,其治疗病毒性感冒的效果很好;

几年后,因为感冒病毒具有了抗药性,其疗效逐渐降低。

出现该现象的可能原因是(  )

A.病毒接触了药物后,慢慢地产生了抗药性

B.病毒为了适应环境,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C.药物对病毒选择的结果

D.后来的药量用得过少,使病毒产生了抗药性变异

生物变异发生在自然选择之前,先有了各种类型的变异,才能自然选择出适应环境的变异,故A、B、D项错误;

抗药性个体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药物对病毒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使抗药性个体增多,故C项正确。

【点睛】

达尔文把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

过程叫做自然选择。

遗传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基础,首先病毒的抗药性存在着变异:

有的抗药性强,有的抗药性弱。

使用药物时,把抗药性弱的病毒杀死,这叫不适者被淘汰;

抗药性强的病毒活下来,这叫适者生存。

9.人体中占体液百分比最大的是(  )

A.细胞内液B.细胞外液C.血浆D.淋巴

人体体液中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是细胞内液,约占2/3,A正确;

细胞外液只占人体体液的1/3,不是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B错误;

血浆是细胞外液的一部分,不是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C错误;

淋巴是细胞外液的一部分,不是占体液总量百分比最大的,D错误。

【点睛】本题的知识点是人体体液的组成和含量,细胞外液的组成,对人体体液的组成和含量的记忆是解题的关键,C选项往往从主观出发,认为血浆的含量最多。

10.人体中内环境稳态所包含的内容不包括()

A.细胞质基质渗透压的相对稳定B.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

C.组织液的温度相对稳定D.血浆pH的相对稳定

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含义,旨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与理解能力,对于内环境组稳态的概念的理解是本题解答关键。

【详解】细胞质基质属于细胞内部,不属于内环境,A符合题意;

血浆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对稳定属于稳态的内容,B不符合题意;

组织液的温度相对稳定属于理化性质的稳定,属于稳态的内容,C不符合题意;

血浆PH的相对稳定属于理化性质的稳定,属于稳态的内容,D不符合题意。

【点睛】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渗透压和pH;

内环境稳态是正常机体在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包括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各种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11.内环境的稳态是指(  )

A.由于血液中缓冲物质的调节作用使内环境维持在相对稳定状态

B.内环境的温度、渗透压、各种化学物质的含量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状态

C.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激素的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D.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体液和免疫

调节下,通过各组织器官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而这种相对稳定状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综上所述,A、B、C三项均错误,D项正确。

12.冬季是诺如病毒的高发期,感染者发病突然,主要症状为恶心、呕吐、发热、腹痛和腹泄。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严重的呕吐,腹泻会导致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

B.反复感染该病的原因是机体不能产生抗体

C.诺如病毒的遗传符合基因分离定律,不符合自由组合定律

D.发热过程是机体散热大于产热的结果,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诺如病毒导致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引起严重的呕吐、腹泻,A正确;

由于诺如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结构不稳定,容易发生突变,而机体内记忆细胞识别抗原具有特异性,因此会反复感染该病,B错误;

孟德尔遗传定律适用于真核生物的细胞核遗传,病毒无细胞结构,因此诺如病毒的遗传不符合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C错误;

机体产热大于散热使得体温升高,体温调节中枢在下丘脑,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病毒的结构及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与理解。

13.下列有关神经突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突触处,信号的转换模式为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

B.突触前膜可以是胞体膜或树突膜

C.突触处兴奋的传递可以是双向的

D.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接受神经递质后,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

本题考查突触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与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对于突触结构和兴奋在突触间传递的过程的理解是解题的关键。

【详解】兴奋在突触处的信号转换是:

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A错误;

突触前膜是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突触后膜是神经元胞体或树突的膜,B错误;

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C错误;

神经递质有两种类型:

兴奋型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和抑制型神经递质,故当神经递质作用于后膜时,可以使后膜产生兴奋或抑制,D正确。

(1)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一小支的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这些突触小体可以与多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形成突触;

(2)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需要借助神经递质,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突触处只能单向传递。

14.某人因意外车祸而使大脑受损,其表现症状是能够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却不会说话.这个人受损伤的部位是(  )

A.大脑皮层的V区B.大脑皮层的S区

C.大脑皮层的H区D.大脑皮层的W区

【答案】B

本题考查人脑的高级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详解】V区发生障碍,不能看懂文字,但能写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也会说话,A错误;

S区发生障碍,能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但不会说话,B项正确;

H区发生障碍,不能听懂别人谈话,但能看懂文字,也能讲话,C错误;

W区发生障碍,不能写字,但能看懂文字和听懂别人谈话,也能说话,D错误。

【点睛】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神经中枢,其中包括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听觉中枢、视觉中枢、嗅觉中枢和语言中枢等;

大脑皮层中的高级中枢可以控制脊髓中的低级中枢,例如排尿中枢受大脑皮层的控制;

但是,大脑皮层对低级中枢的控制也是相对的,一定条件下会失去对低级中枢的控制。

15.做膝跳反射实验前先告知受试者有思想准备,结果实验现象不明显,其原因是()

A.反射弧发生变化B.传出神经受阻

C.感受器受到抑制D.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节作用

试题分析:

反射弧结构没有发生变化,A错误;

传出神经没有受阻,B错误;

感受器正常,没有受到抑制,C错误;

大脑

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节作用,所以实验前先告知受试者有思想准备,结果实验现象不明显,D正确。

考点:

本题考查膝跳反射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16.“断食清肠”的减肥方法主要就是绝食,科学证明这种做法对身体危害较大。

在绝食期间,体内分泌量比正常进食明显增加的激素是

A.胰高血糖素B.胰岛素C.生长激素D.性激素

在绝食期间,糖类摄入减少,导致机体的血糖含量下降,将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以升高血糖,A正确;

血糖含量下降时,胰岛素分泌减少,B错误;

生长激素能促进生长,与血糖调节无关,C错误;

性激素与血糖调节无关,因此不会升高,D错误。

【考点定位】动物激素的生理作用

17.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C.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酶在细胞外也可发挥作用,所以A错,RNA酶不是蛋白质,所以B错,神经递质发挥作用后分解,所以D错。

18.2017年马拉松比赛在国内的众多城市举办,引领人们健康的生活方式。

有关运动员在运动时体内的生理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肌糖原分解以升高血糖浓度

B.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使皮肤血管舒张,散热加快

C.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血浆的pH显著降低

D.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

运动员剧烈运动时消耗大量的葡萄糖,使血糖浓度降低,导致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以升高血糖浓度,A错误;

下丘脑是人体的体温调节中枢,B错误;

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并释放到血液,由缓冲物质H2CO3 

/NaHCO3等维持酸碱平衡,PH不会发生明显变化,C错误;

运动员剧烈运动时大量流汗导致失水过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D正确。

【点睛】本题以运动员剧烈运动时体内的生理变化为素材,综合考查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19.如图表示机体的免疫反应清除抗原的过程示意图。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抗原刺激机体后,T细胞和B细胞会分化,但不会增殖

B.浆细胞与效应T细胞相比,具有更加丰富的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C.抗体能够与相应抗原结合,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

D.效应T细胞引起靶细胞的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效应B细胞由于要形成分泌蛋白——抗体,所以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含量更多,B项可排除。

多数情况下,抗体与相应抗原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最终被巨噬细胞吞噬,C项可排除。

靶细胞的死亡对机体具有积极意义,属于细胞凋亡,D项可排除。

抗原刺激机体后,细胞毒性T细胞和B淋巴细胞会增殖、分化为相应的效应细胞和记忆细胞。

20.图表示两个细胞或病毒与细胞相互接触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a是精子,b是卵细胞,则它们的结合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B.若a是HIV,则b是T细胞,HIV的入侵使人体的免疫系统功能丧失

C.若a是凋亡的细胞,则a被b吞噬细胞分解的过程与溶酶体有关

D.若b细胞内部被麻风杆菌入侵,则a可能是与其密切接触的浆细胞

本题以图示考查两个细胞或细胞与病毒的接触,要求考生能根据图示结合选项综合分析,旨在考查考生的识图和综合运用能力。

【详解】a若是精子,b是卵细胞,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中首先要经过精子与卵细胞解识别,精子和卵细胞的识别作用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A正确;

如果a是HIV,则b是T细胞,由于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故HIV的入侵影响到人体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最终导致免疫系统功能丧失,B正确;

如果a是凋亡的细胞,则a被b吞噬细胞分解的过程依赖于溶酶体内的水解酶的作用,C正确;

如果b细胞内部被麻风杆菌入侵,则a可能是与其密切接触的效应T细胞,D错误。

【点睛】在体液免疫中,浆细胞通过分泌抗体参与免疫反应;

而效应T细胞通过与靶细胞密切接触而参与免疫过程。

21.有一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T细胞后,选择性地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而发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这种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B.患者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正常生理水平

C.效应T细胞将抗原传递给胰岛B细胞致其死亡

D.促进T细胞增殖的免疫增强剂可用于治疗该病

自身免疫病是指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作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疾病,该病的患者将自身的胰岛B细胞作为抗原进行免疫,即该病为自身免疫病,A正确;

胰岛素由胰岛B细胞合成和分泌,因患者体内一些胰岛B细胞死亡,导致其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降低,即低于正常生理水平,B错误;

由题干可知,效应T细胞能够选择性与胰岛B细胞密切接触,则胰岛B细胞为细胞免疫的靶细胞,效应T细胞是通过特异性识别使得胰岛B细胞裂解死亡的,C错误;

该糖尿病的起因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T细胞过度增殖,则要治疗该病应用抑制T细胞增殖的免疫抑制剂,D错误。

22.图甲为人体内众多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示意图,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后体内抗体产生的反应记录。

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甲①~⑦中不需抗原刺激就能产生的有只有①②③

B.淋巴细胞起源于造血干细胞,①②③的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由于分化产生了差异

C.图乙中曲线de段斜率大于bc段,说明二次反应产生了更多的效应T细胞

D.图乙中m>n的主要原因是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了较多的B细胞

图甲①〜⑦中不需抗原刺激就能产生的只有①②③,④⑤⑥⑦都需要抗原的刺激,A项正确;

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会导致遗传物质产生差异,B项错误;

抗体是由浆细胞分泌的,图乙中de段斜率大于bc段,说明二次反应产生了更多的浆细胞,C项错误;

同理,图乙中m>n的主要原因是注射疫苗后机体产生了较多的浆细胞,D项错误。

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人体免疫系统的组成及功能,掌握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具体过程,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合理解释题目中所涉及的问题。

易错点是B选项,一定要记住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不会导致遗传物质改变。

23.用不同实验材料分别对燕麦的胚芽鞘进行以下研究实验,若图中箭头所指表示实验进行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实验结果正确的是 

()

C.

燕麦胚芽鞘的感光部位是尖端,所以用锡箔套住尖端后,不能感光,因此燕麦胚芽鞘不弯曲生长,A错误;

生长素不能通过云母片,所以右侧生长素不能向下运输,导致燕麦胚芽鞘向右弯曲生长,B错误;

琼脂块不影响生长素的运输,所以单侧光能导致燕麦胚芽鞘弯向光源生长,C正确;

含生长素的琼脂块放置在去掉尖端的燕麦胚芽鞘右侧,导致右侧有生长素,促进右侧生长,向左弯曲,D错误。

24.在早春低温时为了让水稻种子早发芽,稻农常将种子置于流动的河流或溪水中浸泡一段时间。

这种做法与下列哪种激素变化的相关性最大?

A.脱落酸B.细胞分裂素C.赤霉素D.生长素

激素相互促进作用促进植物生长: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

延缓叶片衰老:

、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成根或芽:

促进果实成熟:

脱落酸、乙烯。

调节种子发芽:

赤霉素、脱落酸。

促进果实坐果和生长:

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

相互拮抗作用顶端优势:

生长素促进顶芽生长,细胞分裂素和赤霉素则促进侧芽生长。

调节器官脱落:

生长素抑制花朵脱落,脱落酸促进叶、花、果的脱落。

两性花的分化:

生长素使雌花增加,赤霉素使雄花形成。

调节气孔的开闭:

细胞分裂素促进气孔张开,脱落酸促进气孔关闭

25.如图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对某植物生长的影响,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曲线表明生长素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P点表示最适浓度

B.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扦插枝条,生根数量可能会相同

C.经浓度大于M

生长素溶液处理的植物器官,因受到抑制而不再生长

D.若图中曲线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该植物芽生长的影响,且顶芽处的生长素浓度为P,则靠近顶芽的侧芽处的生长素浓度一般大于M

由图可知在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表明了生长素的两重性,而P点是促进作用最大的最适浓度,故A正确。

因为生长素的两重性,生根数量相同的可能对应两个不同的浓度,故B正确。

浓度大于M时是抑制作用,是生长速度慢,不是不生长,故C错误。

侧芽因为生长素浓度高而生长受到抑制,如果顶芽处为P,侧芽一般大于M,故D正确。

本题考查生长素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二、填空题

26.分析下面的小麦育种图解(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回答下列问题:

DDTT(高秆,抗锈病)ddtt(矮秆,易感锈病)―Ⅰ--→F1----→花药--Ⅱ-→单倍体幼苗--Ⅲ-→可育的正常植株---→选育出矮秆、抗锈病的新品种

(1)图中Ⅱ过程采用的是______________技术,这些幼苗可能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___。

(2)图中Ⅰ过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Ⅲ过程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使处于_______________幼苗细胞无法形成纺锤体,最终实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目的。

【答案】

(1).花药离体培养

(2).DT,Dt,dT,dt(3).通过杂交使亲本基因重组获得有益人类的新品种(4).有丝分裂前期(5).染色体数目加倍

分析题图可知,图示为单倍体育种过程,具体流程为DDTT(高秆,抗锈病)×

ddtt(矮秆,易感锈病)―杂交,集合两个亲本优良性状-→F1:

DdTt(高杆抗锈病)----→花药(DT、Dt、dT、dt)—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DT、Dt、dT、dt)—秋水仙素或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可育的正常植株(DDTT、DDtt、ddTT、ddtt)---→选育出矮秆、抗锈病的新品种(ddTT)。

【详解】

(1)由以上分析可知,过程Ⅱ过程采用的是花药离体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