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563167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42.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docx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docx

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一课时)

【内容分析】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大气的受热过程、热力环流两部分知识。

从内容上看,这两个框题之间是一种因果关系。

大气的受热过程影响着大气的热状况,而大气的热状况即冷热不均匀则制约着大气的运动状态,是形成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

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注意两部分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因果关系的推导,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本节课的知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2.了解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3.学会叙述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理解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二、能力目标

培养读图、析图、绘图能力,提高分析问题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认识大气运动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于社会。

【教学重点】

1.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热力环流的动态过程引起的等压面的弯曲方向,不同地点气压值的比较

【教学方法】

运用学案教学法,利用实验、课本插图,结合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课本知识。

【教具准备】

天气预报录音、相关实验器材、学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上课的前一天发放该课的学案,让学生课前做好预习)

新课导入:

(播放当天天气预报的录音)根据录音中的温度播报,计算当天的昼夜温差。

但是大家知不知道月球表面白天的温度可高达127℃,夜晚则降至—183℃,昼夜温差达到上XX,比地球上的大得多。

这是为什么呢?

是因为地球表面有厚厚的大气层而月球没有,那为什么有了大气昼夜温差就会减小呢?

带着该问题我们来学习今天的内容。

(板书)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师:

地球上的能量主要来自哪里?

生:

太阳

师:

太阳是一个巨大而炽热气体球,它源源不断的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放射能量,也就是太阳辐射。

所以地球大气的能量来源也是太阳辐射能。

(板书)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能

师:

除了太阳,其它事物也向外辐射能量。

如大气、地面、人体等。

但不同物体辐射的热量波长不同。

(引导学生阅读P28注释①)根据注释可知,物体温度越高,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短;物体温度越低,辐射中最强部分的波长越长。

按照这一理论分析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地面辐射、人体辐射各属于长波还是短波辐射?

生:

回答

师:

太阳表面温度达到6000K,所以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而大气、地面、人体温度远低于太阳表面温度,所以他们属于长波辐射。

那太阳辐射到底是怎样让大气增温的呢?

读图2.1思考。

生:

对照图回答

师:

(边板图边分析)大气对太阳辐射几乎是透明体,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大气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地面再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近地面大气中的CO2和H2O,能够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而增温,吸收率75%~95%,近地面大气又以对流、传导等方式,层层向上传递热量、贮存能量

(板书)2.大气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大地暖大气”

师:

由以上分析可见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什么?

生:

地面

师:

正确,但是大家想想看地面的热量又是从何而来的?

生:

太阳

师:

对,大气的受热过程就是太阳晒热了地面,地面烘热了大气。

所以我们可以说太阳辐射是大气的根本热源,地面辐射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另外地面不仅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还是它的主要水源,大气中的水汽也主要来自地面的蒸发和蒸腾。

(板书)3.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水源)是地面

师:

引导学生完成学案的【思考探究】第①②③题。

1为什么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多,吸收的太阳辐射少?

(参考P28注释①)

2为什么“高处不胜寒”?

(结合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源来分析)

3在白天,晴天的气温高还是阴天的气温高?

为什么?

(结合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学生讨论回答,老师小结

师:

那么大气受热后会出现什么情况呢?

引导学生结合图2.1自主学习

生:

学生对照图作出总结

师:

(边板图边分析)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释放长波辐射。

大气辐射的一小部分向上射向宇宙空间外,大部分向下射向地面,其方向与地面辐射正好相反,故称为大气逆辐射。

所以,大气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将热量还给了地面,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板图如下)

 

(板书)4.大气放热过程:

“大气还大地”

师:

引导学生完成学案后的【思考探究】的第④⑤题。

4在夜晚,晴天的气温高还是阴天的气温高?

为什么?

(结合大气逆辐射的保温作用)

5在晚秋或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生:

学生回答

师:

分析第④题,在夜晚阴天的气温高于晴天,因为阴天云层厚,大气逆辐射强,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显著,气温高。

结合③④题思考晴天和阴天相比何时昼夜温差大?

生:

晴天

师:

分析第⑤题,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因为晴朗的夜晚,云层薄,大气逆辐射弱,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易出现霜冻。

那么在晚秋和寒冬,人们用人造烟幕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什么呢?

生:

用人造烟雾来增强大气逆辐射以防止霜冻的发生。

师:

现在我们来思考为什么月球表面昼夜温差比地球表面大得多?

参考教材P29活动题中的图2.2,要求前后四个同学讨论。

生:

由小组选出代言人汇报讨论结果。

师: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大气层,由于地表有大气层,白天大气削弱了部分太阳辐射,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白天温度不高;而夜晚近地面大气吸收了绝大部分地面辐射,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热量还给地面,起保温作用,使夜晚温度降得不至于过低。

月球上没有大气层,白天太阳辐射全部到达月球表面,使月球表面温度迅速升高。

夜晚,月球表面辐射强烈,没有大气对月球表面的保温作用,温度下降速度很快。

再加上月球昼夜交替周期比地球长,所以月面温度昼夜变化比地球剧烈得多。

(转承)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大气的受热过程,而大家都知道热胀冷缩是大气的显著物理特征,所以大气受热后必然会引起大气的运动。

接下来我们就共同研究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

(板书)二、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师:

什么是热力环流呢?

实验:

用酒精灯和烧杯做烧开水的实验

师:

大家仔细观察水烧开了是什么样子的?

生:

锅里的水沸腾时,中间的水向上冒,锅边的水往下沉。

师: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

生:

讨论回答

师:

因为中间的水受热多而向上冒,周围的水受热少而向下沉。

这就是由于受热不均而形成的热力环流。

那么我们地球表面的大气受热均匀吗?

生:

不均匀

师:

为什么地球表面的大气受热不均匀呢?

大家回忆大气的直接热源是什么?

生:

地面

师:

那么地球表面冷热均匀吗?

生:

不均匀

师:

对,回忆以前我们学习的知识,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导致高低纬度温度差异。

比如赤道地区热,大气获得的热量多,做膨胀上升运动,而两极地区冷,大气受热少,做收缩下沉运动。

这就引起了大气运动。

(板书)1.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

太阳辐射

2.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间的温度差异

师:

那大气受热不均后会怎样运动呢?

实验:

引导两名学生在讲台旁完成书上P29—30的实验

实验用品:

长方形的玻璃缸(长100cm,宽30cm,高40cm左右),塑料薄膜,一盆热水,一盆冰块,一束香,火柴等。

活动步骤:

(1)将一盆热水和一盆冰块分别放置在玻璃缸的两端。

(2)用平整的塑料薄膜将玻璃缸上部开口处盖严。

(3)在塑料薄膜的一侧(装冰块的盆上方)开一个小洞。

(4)将一束香点燃,放进小洞内。

师:

观察烟雾在玻璃缸内是如何飘动的。

生:

香的烟雾先下沉,从装冰块的盆向装有热水的盆飘动,然后在装有热水的盆向上升起,最后飘向装冰块的盆的上方,形成一个循环。

师:

该实验给我们展示的就是地面冷热不均带来空气环流,即热力环流。

(板书)3.热力环流的定义: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师:

那么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是什么呢?

(通过板图与学生共同分析)

B′A′C′

 

1010hpa

BACBAC

冷却受热冷却

师:

引导学生读图得出分析结果

(1)若A、B、C三地地表均一且受热均匀(如左上图),则

①三地气温相同;

②三地气压相同;

③三地气压随高度递减的规律相同;

④三地上空同一水平面上各点的气压相等,等压面为互相平行的水平面。

(2)若A地受热,B、C两地冷却(如右上图),则

①A地空气受热膨胀上升,B、C两地空气相对冷却下沉,引起空气垂直运动;

②A地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密度减小,气压降低,B、C两地近地面空气相对冷却下沉,密度增大,气压升高,迫使空气从B、C流向A,导致空气水平运动,此时三地近地面的等压面不再是水平面,在气压较低的A处,等压面往下移,在气压较高的B、C处,等压面往上移;

③A′处因上升的空气聚积,密度增大,气压比同一水平面上周围地区高,B′、C′处因空气下沉后密度减小,气压比同一水平面上的周围地区低,空气就从气压较高的A′处流向气压较低的B′、C′处。

气压较高的A′处,等压面往上移,气压较低的B′、C′处,等压面往下移。

④上述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共同组成热力环流。

师:

结合以上分析,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画出热力环流的原理图,并用自己的话表述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生:

(学生回答时,教师给予一定的补充并对图进行修改)

(板书)4.热力环流的形成:

太阳辐射分布不均

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

空气

水平运动

空气

垂直运动

冷热不均

直接

原因

根本

原因

热力环流

师:

分析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中常常会遇到气压的比较。

请同学们总结气压比较的原理。

并完成学案上的填空。

生:

总结回答

师:

小结并板书

(板书)5.气压高低的比较:

①不同高度:

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

②同一高度:

气温高,气压低;气温低,气压高(一般情况)

③近地面气压的高低值与高空相反

师:

在此谈到的高压与低压都是指同一水平面上不同地方相比较而言的。

请同学们对上图中

A、B、A′、B′的气压由高到底排序。

生:

思考后回答(B>A>A′>B′)

师:

热力环流形成后等压面发生了弯曲。

引导学生观察可见等压面凸起处是高压区,等压面下凹处是低压区。

(板书)6.“高高低低”—高压处等压面向高处凸;低压处等压面向低处凹

师:

完成学案【思考探究】的第⑦题。

根据右图中等压面的分布,回答下列各题:

(1)①、②、③三处中,属于低压区的是

(2)④、⑤、⑥三处中,属于高压区的是_

(3)A、B、C三地中,形成下沉气流的是

形成上升气流的是________________

生:

讨论回答

师:

小结

(转承)热力环流是自然界常见的一种自然现象。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一些生活中的热力环流。

(板书)7.生活中的热力环流:

①城市风─城市热岛环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郊区市区郊区

(请学生上黑板结合热力环流的原理,画出市区和郊区间的热力环流)

师:

由图可见,近地面的风是由郊区吹向城市的,所以如需要布局一些有大气污染的工厂,我们应将它们设置在环流范围之外,避免污染市区。

另外在郊区应多植树,以净化流回城市的风。

(转承)另外在海洋与陆地之间也存在这样的热力环流,引导学生思考教材P30活动题,小组合作讨论海陆风的形成,请小组派代表上台画出。

②海陆风:

海风陆风

师:

如果将白天换成夏季,夜晚换成冬季,会怎样呢?

生:

讨论回答

师:

夏季:

陆地受热升温较快,海洋受热升温较慢,从而产生了冷热差异,近地面吹海风。

冬季:

陆地降温较快,海洋降温较慢,从而产生了冷热差异,近地面吹陆风。

师:

除了城市风和海陆风外,山顶和山谷之间也同样存在冷热不均,也会有热力环流。

课后请同学们思考完成学案上山谷风的绘画,并考虑形成过程。

【课堂小结】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回忆今天我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认识了大气的受热、放热过程,知道了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是地面。

理解了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并学会叙述热力环流的形成。

学会比较不同地点的气压高低,最终能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作业布置】完成学案后的巩固练习

【课堂评价和反思】

本节内容的逻辑性很强,所以教学过程中很注重引导学生理清各原理规律之间、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逻辑推理关系,真正地理解知识。

另外鉴于某些知识比较抽象,比如热力环流,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了一些实验,以增强学生的感官认识,并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再者本节内容与生活联系比较密切,所以在课堂上多次联系生活实例,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本次教学中我还采用了讲练结合法,以达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并从练习中找到学生学习中的薄弱处。

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所以一些实验的效果难于充分展示出来,所以可以将某些实验用多媒体展示或者交给学生在课前实践,另外在分析热力环流的形成前,应讲清并区分几个概念:

气压、空气密度、空气上升运动、空气下沉运动。

这样更便于学生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

(后附本节课所设计的学案)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一课时)学案

杨云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大气的受热过程,理解地面是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

2.了解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3.学会叙述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理解地表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

二、能力目标

培养读图、析图、绘图能力,提高分析问题以及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认识大气运动与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关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服务于社会。

【教学重点】

1.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2.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

热力环流的动态过程引起的等压面的弯曲方向,不同地点气压值的比较

【新课学习】

【知识梳理】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能量来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气受热过程:

太阳短波辐射穿过大气过程中,部分被大气______和______(削弱作用),大部分到达地面,并被地面______和_______,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又以______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大气,使大气增温。

如图2.1

3.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的热源(水源)是____________

(误区警示:

太阳辐射是大气的根本热源,地面辐射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4.大气放热过程:

大气增温时,也向外辐射热量。

大气辐射方向有向____的,也有向_____的。

大气辐射中向_____的部分,因为与地面辐射方向相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它将热量还给了地面,从而对地面起到__________作用。

5.小结:

太阳暖_______;大地暖______;大气还_______

二、热力环流—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1.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

_______________

2.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热力环流的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热力环流的形成:

如P30图2.3

太阳辐射分布不均

同一水平面气压差异

空气

___运动

空气

___运动

冷热不均

直接

原因

根本

原因

热力环流

5.气压高低的比较:

①不同高度:

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_________

②同一高度:

气温高,气压____;气温低,气压____(一般情况)

③近地面气压的高低值与高空相反

6.等压面的弯曲方向:

“高高低低”——高压处等压面向高处凸;低压处等压面向低处凹

7.生活中的热力环流:

①城市风─城市热岛环流:

(结合热力环流的原理,画出市区和郊区间的热力环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郊区市区郊区

②海陆风:

见P30活动题

③山谷风:

 

谷风山风

【思考探究】

6为什么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多,吸收的太阳辐射少?

(参考P28注释①)

 

7为什么“高处不胜寒”?

(结合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的热源来分析)

 

8在白天,晴天的气温高还是阴天的气温高?

为什么?

(结合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9在夜晚,晴天的气温高还是阴天的气温高?

为什么?

(结合大气逆辐射的保温作用)

 

10在晚秋或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11完成教材P29活动第

(2)小题

 

12

根据右图中等压面的分布,回答下列各题:

(1)①、②、③三处中,属于低压区的是

(2)④、⑤、⑥三处中,属于高压区的是_

(3)A、B、C三地中,形成下沉气流的是

形成上升气流的是____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

1.太湖水的热量主要来源是()

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C.大气辐射D.地球内部

2.大气的保温效应是因为()

A.大气对太阳辐射的选择性吸收作用B.地面的反射作用

C.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D.大气的逆辐射作用

3.一般说来,阴天比晴天的日较差小,原因是()

A.阴天云量多,大气对流旺盛,把大部分热量传给大气

B.阴天云量多,大气的保温作用强

C.阴天大气水汽含量多,水汽强烈吸收地面辐射

D.阴天云量多,白天削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夜间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4.在晚秋或寒冬,用人造烟幕来防御霜冻的原理是()

A.增强太阳短波辐射B.增强大气逆辐射作用

C.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D.增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

5.产生热力环流的根本原因是()

A.相邻地区存在气流升降运动B.地区之间存在热量差异

C.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异D.相邻地区的地面状况差异

6.下图中各点之间的气压关系正确的是()

A点比B点气压低②B点比D点气压高

B点和D点气压相等④C点比D点气压高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7.读下列四幅大气运动图,图中曲线和直线表示等压面,正确的有()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8.下图表示的热力环流中,错误的是()

9.下列四种辐射中,属于短波辐射的是:

()

A.大气辐射B.太阳辐射C.大气逆辐射D.地面辐射

10.根据城市环流,上海造林重点应在()

A.农村B.近郊C.郊区D.市区

 

下图中甲、乙两地的纬度相同,读图做11-12题。

 

11.a处气温比近地面气温低的主要原因是()

A、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B、太阳辐射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C、a处大气的反射作用比近地面强D、a处的太阳辐射比近地面弱

12.b处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的主要原因是()

①到达b处的太阳辐射少②b处的地面辐射弱

③b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④b处大气的保温效应差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④

13.关于右图的错误叙述是()

A、甲地温度高于乙地

B、丁处的气压高于丙

C、若丙处气温为1℃,则乙处气温一般低于25℃

D、甲、乙、丙、丁间形成的热力环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

14.9日与10日气温日变化曲线有差异的原因是()

A.测量误差

B.9日是阴天,10日是晴天

C.太阳辐射差异

D.10日有台风影响

15.下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16.根据下图中所给内容,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的辐射名称:

①____________辐射,②__________辐射,③___________辐射。

(2)大气把辐射的绝大部分吸收,又以_______________的形式把大部分能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到_________________作用。

(3)影响①到达地面的强度的最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地面增温主要来自图中的(以下填数码)_______;大气受热主要来自图中的______

(5)图中④表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_____________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