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管理论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副本.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564350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施工管理论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副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施工管理论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副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施工管理论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副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施工管理论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副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施工管理论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副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施工管理论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副本.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施工管理论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副本.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施工管理论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副本.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施工管理论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副本.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施工管理论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副本.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施工管理论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副本.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施工管理论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副本.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施工管理论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副本.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施工管理论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副本.docx

《施工管理论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副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施工管理论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副本.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施工管理论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副本.docx

施工管理论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副本

论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

摘要:

工程项目施工阶段质量管理与控制是工程项目的核心、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没有质量就没有投资效益、工程进度、社会效益。

要扭转目前工程项目质量事故多发的被动局面,就要加强施工阶段质量管理工作,提高工程项目的质量。

质量是建设工程的生命,也是永恒的主题。

论文主要基于建设工程施工准备阶段和实施阶段质量管理的重要性,简要分析了我国当前工程项目质量控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做好施工阶段的质量管理工作的一些方法与具体措施。

关键词:

质量管理、重要性、具体措施

 

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蓬勃发展,建筑工程的质量愈加引起人们的关注。

建筑工程质量既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又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所带来的后果,往往比其他产品更为严重。

在工程建设中,国家早就提出了“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全社会对工程质量也极为关注。

但是多年来,建筑工程质量仍然是工程建设中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不断汲取国外先进经验,推行了全面质量管理,但是工程质量事故仍不断发生,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

保证和提高工程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要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一、目前我国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建筑工程市场不规范。

一方面,业主的行为难以得到有效的制约、压价,回扣、垫资、拖期、拖欠款被形象地比喻为压在承包商头上的数座大山。

另一方面,非法转包、资质挂靠、偷工减料、逃避保修责任等现象发生在承包商身上屡见不鲜,从而使招标投标缺乏公平和公正,使施工单位的利益受到损害。

有些发包商在招投标环节暗箱操作,比如我国近几年重点建设的高速铁路,先后查处施工招标、设备采购安装招标的问题,其腐败程度之高,闻之胆寒。

有的大型国家建设项目甚至还出现厨子承包工程。

从近几年曝光的各种建筑项目可以看出这些问题不是存在于某一个企业或项目,而是整个建筑市场不规范。

所有这些,已成为导致工程建设质量低劣,建设市场行为混乱的根源。

承包商的资质、管理人员的施工经验与技术水平是工程质量的重要保证,我国建筑工程市场还处在摸索阶段,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健全,目前有些地方仍然存在行政干预招投标等不良行为。

2、材料质量不符合规范要求。

建筑材料质量好坏是建设工程质量好坏的关键因素之一,一旦建材质量成问题,再好的施工技术、工艺也难以建造出合格的建筑.目前我国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建材质量令人堪忧,近年来,各地纷纷出现的“豆腐渣工程"、“墙脆脆”、“竹签混凝土预制块"等事件,给建材质量敲响了警钟。

1.建材生产方面存在问题。

(1)建材生产企业门槛低,我国除了对钢材、水泥、防水材料等3种建材实行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制度外(给水管材实行卫生许可证准入制度),其他建材均无相应准入制度,门槛低导致小企业、小作坊比比皆是,这些小企业小作坊为了增加竞争力,一味靠低价销售获取利润,对质量根本不重视,为了降低成本不惜在原材料、生产工艺、质量控制方面的要求一降再降。

这些低价产品继而冲击正规厂家的产品质量,带动行业质量下滑.

(2)自2001年3月1日国家经贸委撤销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其相关行政职能并入国家经贸委以来,我国至今无建材企业专门的管理部门,建材企业产品质量归口质量技术监督局,由于其所辖企业过多,质量监督难以真正落实到位。

2.施工单位对建材质量不够重视.

(1)施工单位为承揽工程往往采取低价中标策略,更有甚者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以垫资、压价甚至行贿等违法手段承揽工程,或非法挂靠、转包或非法分包等。

为牟取利润,不计后果压低成本,自行或串通设计人员乱改设计,使用低价劣质材料,甚至偷工减料。

(2)部分施工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差、技术水平低,对建材相关标准及政策不了解,部分工地存在使用国家明令禁止或淘汰建材产品的现象。

施工管理人员对常用建材如钢筋、水泥等比较了解,对工程所用较少或新兴材料比如防水材料、保温材料等所知甚少,采购时一味以价低为目的,而不顾产品质量.

3.现场监理履行职责不力.

(1)监理费用过低,从业人员业务水平低.监理单位为承揽工程,也采取低价中标的策略,导致施工现场监理人员配备严重不足.为降低成本而外聘用工人员,这些人员有的未经过正规培训就上岗,业务水平较低,对建材相关标准和施工规范掌握不够,不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施工中的问题材料。

(2)监理未履行材料见证取样和送检制度中见证职责,责任心不强或与施工方串通一气。

所谓见证取样和送检是指在监理单位见证员见证下,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有关建筑材料,由施工单位专职材料取样员在现场取样或制作试件后,送至符合有资质的检测单位进行试验的一个程序。

而实际上许多工程的材料是在材料根本未批量进场的情况下由供货商直接送至检测机构的,往往出现检测报告是合格的,而实际投入使用的材料却是不合格的,因为监理见证的材料与实际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根本不一致。

更有甚者检测结果未出来,而材料已进入工地施工环节。

4。

建设单位行为不规范.

(1)建设单位对建设工程的态度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建设单位对工程质量予以重视,在招投标阶段就会选择信誉好、质量保证体系严格的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过程中重视与施工方、监理方的沟通协作,共同把工程建设好。

现实中往往有建设单位人员因谋取私利而指定施工方选用有利益关系的企业的建材而放松了对建材质量的重视,或一味要求低价致使施工方维护自身利润的需要而选用低价劣质的建材。

3、缺乏相应的责任制。

“短命建筑"的出现无疑是一种莫大的决策讽刺。

因为我国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重要建筑和高层建筑主体结构的耐久年限为100年,一般性建筑为50至100年,但中国的建筑却呈现出"短命”态势,平均寿命仅为25至30年。

而更可怕的在于根据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范柏乃所言,据有关统计显示,"短命建筑”中大部分为公共投资项目,专家认为,造成"短命"并非工程质量,而是由于城市建设规划缺乏严肃性,以及一些地方政府的利益驱动使然。

一些工程出现问题时,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与设计单位之间相互推诿,而又无法确定各自的职责范围,因为合同管理不严密,各项工作的界限不明确。

责任不清加上措施不力,导致一些工程采取补救措施不得力,继而造成工程的重大质量问题。

4、违反客观规律的现象在一定范围内存在。

众所周知,施工操作程序是根据建筑物结构形式和施工工艺所决定的,每一个建设项目开工之前,施工单位都应编制施工组织设计。

但一些地方官员和企业领导,为了个人政绩而不顾客观规律,缺乏科学统筹规划,一味追求“多快好省”,搞“三边”工程建设。

也有为迎接上级领导检查或重要庆典,大搞献礼工程,每一道工序都有特定的时间要求,马虎不得,这是建筑科学、是客观规律.人为规定一个时间,为了赶工期,只好不等上一道活儿完全干燥牢固,就进行下一道工序,这怎能不出问题.

5、施工人员在现场施工中,违背技术规范。

例如,混凝土工程,依照要求应对不同的水泥及骨料做试验,搅拌过程中也应严格计量。

注浆工程,对不良地质段注浆,要根据合同中的技术规范要求注浆,并分批作水灰比试验.钢筋混凝土工程,为了确保钢筋的质量,必须对钢筋做抗拉、抗压、抗弯等试验。

混凝土结构物根据结构部位的不同可采取蓄水养生法、包裹养生法、覆盖养生法等,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都必须在14~28天(根据设计、规范对结构部位的不同要求而定)之内确保混凝土表面湿润。

要进行然而,在现场施工很多基础的要求都不能做到,这就给工程质量留下了隐患。

6、施工企业尤其是一些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仍然处于不规范状态,质量保证体系在项目上不能得到有效运行,程序文件不能切实贯彻执行.

例如,每个工程都有各自的特点,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编制应根据每个工程具有针对性,施工作业指导书应当紧贴作业面,但有些项目部却笼统地照搬方案;现场材料检验工作不到位,致使有质量不符合要求的材料用于工程中;工程技术交底形式化;过程检验不规范,作业人员以完工为自己的目的,而项目质检员又未能尽其职责;质量控制点的设置不合理,管理不规范,关键部位存在失控现象等。

二、如何在工程项目的施工阶段做好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

建设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是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它贯穿于建设项目决策阶段和实施阶段的全过程.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是建设工程项目施工全

过程质量控制的关键阶段.包括以下内容:

(1)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2)施工质量预控和过程控制的主要途径与方法;

(3)施工质量控制的依据及验收方法;

(4)施工质量事故的处理方法;

(5)施工质量的政府监督;

(6)施工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运行。

(一)、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建立

(1)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的目标体系;

(2)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的业务职能(部门)分工;

(3)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的基本制度和主要工作流程(可引用企业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制度),如技术质量岗位责任制度、施工质量检查检验制度、检测试验管理制度、信息档案管理制度、质量控制例会制度等,以及各相关方面的工作流程;

(4)现场施工质量计划或施工组织设计文件;

(5)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点及其控制措施;

(6)现场施工质量控制的内外沟通协调关系网络及其运行措施,如与业主方、监理方、设计方、分包方、供应方、政府等方面以及本企业职能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

(二)、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

1.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应以质量计划为龙头,过程管理为重心,按照PDCA循环原理展开.

(1)计划(Plan).可以理解为施工质量计划阶段,明确目标并制订实现目标的行动方案。

在施工质量计划阶段,现场施工管理组织应根据其任务目标和责任范围,建立施工质量控制的管理制度,对质量工作程序、技术方法、业务流程、资源配置、检验试验要求、质量记录方式、不合格处理、管理措施等内容,做出具体规定并形成相关文件。

施工质量计划编成后,还需对其实现预期目标的可行性、有循环效性、经济合理性等进行分析论证,并按规定的程序与权限经过审批后执行.

(2)实施(Do)。

包含两个环节,即计划行动方案的交底和按计划规定的方法与要求展开施工作业技术活动。

计划交底的目的在于使具体的作业者和管理者,明确计划的意图和要求,掌握施工质量标准,从而规范作业和管理行为,正确执行计划的行动方案,步调一致地去努力实现预期的施工质量目标;

(3)检查(Check)。

指对计划实施过程进行各种检查,包括作业者的自检、互检和专职管理者专检。

各类检查也都包含两大方面:

一是检查是否严格执行了计划的行动方案;实际条件是否发生了变化;没按计划执行的原因.二是检查计划执行的结果,即施工质量是否达到标准的要求,对此进行评价和确认。

(4)处置(Action)。

对于质量检查所发现的施工质量问题或质量不合格,及时进行原因分析,采取必要的措施予以纠正,保持施工质量的受控状态。

处置分为纠偏处置和预防处置两个步骤,前者是采取应急措施,解决当前的质量问题和缺陷;后者是信息反馈管理部门,反思问题症结或计划时的不周,为今后类似问题的质量预防提供借鉴。

2.施工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应按照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相结合的模式依次展开.

(1)事前控制。

要求预先进行周密的施工质量计划。

施工质量计划或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划(目前这三种计划方式基本上并用)的编制,都必须建立在切实可行、有效实现预期质量目标的基础上,作为施工质量控制的行动方案进行施工部署。

事前控制属预控方式,有两层含义,一是强调通过计划手段的运用,进行施工质量目标的预控;二是强调按施工质量计划的要求,控制施工准备工作状态,为施工作业过程或工序的质量控制打好基础。

(2)事中控制。

主要是通过技术作业和管理活动行为的自我约束和他人监控,来达到施工质量控制的目的。

(3)事后控制.包括对质量活动结果的评价认定和对质量偏差的纠正。

从理论上分析,如果计划预控过程所制订的行动方案考虑得越是周密,事中自控和监控的能力越强、越严格,实现质量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就越大。

因为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存在一些计划时难以顸料的影响因素,包括系统因素和偶然因素。

因此当出现质量实际值与目标值之间超出允许偏差时,必须分析原因,采取措施纠正偏差,保持质量受控状态。

(4)以上三大环节,不是孤立和截然分开的,它们之间构成有机的系统过程,实质上也就是PDCA循环的具体化,并在每一次滚动循环中不断提高,达到质量管理或质量控制的持续改进。

掌握施工质量的预控方法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预控是施工全过程质量控制的首要环节,包括确定施工质量目标、编制施工质量计划、落实各项施工准备工作以及对各项施工生产要素的质量预控等。

(三)、施工阶段生产要素预控对质量管理的重要性

建筑施工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质量的因素很多.因此,要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就必须提高管理、施工及操作人员自身素质,加强原材料和施工方法的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并严把施工工序的质量关。

1.施工生产要素预控的意义

施工生产要素通常是指人、材料、机械、技术(或施工方法)、环境和资金。

其中资金是其他生产要素配置的条件.因此,施工管理的基本思路是通过施工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优化组合和动态管理,以最经济合理的施工方案,在规定的工期内完成质量合格的施工任务,并获得预期的施工经营效益.由此可见,施工生产要素不仅影响工程质量,而且对施工管理其他目标的实现也有很大关系。

2.施工人员资格预控

人是施工生产的主体,包括参与施工的各类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他们的质量意识、生产技能、文化素养、生理体能、心理行为等方面的个体素质,以及经过合理组织充分发挥其潜在能力的群体素质状况,直接关系到施工质量的形成和控制。

因此,施工企业应通过择优录用、加强思想教育及技能方面的教育培训;合理组织、严格考核,并辅以必要的激励机制,使施工人员的潜在能力得到最好的组合和充分的发挥。

从而保证他们在质量控制过程发挥生产主体的自控作用.

施工总包企业必须选派有资格、有能力的施工项曰经理和管理人员,承担领导和组织施工管理的任务,并对分包商的资质和施工人员的资格进行考核,严格执行规定工种持证上岗制度.

3.材料物资质量预控

原材料、半成品、结构件、工程用品、设备等施工材料物资,是施工生产过程的劳动对象,构成工程产品的物质实体,其质量是工程实体质量的组成部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规定“建筑工程采用的主要材料、半成品、成品、建筑构配件、器具和设备应进行现场验收.凡涉及安全、功能的有关产品,应按各专业工程质量验收规范规定进行复验,并应经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技术负责人)检查认可”。

因此,在施工作业之前必须对进场的材料物资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做好使用前的质量把关和预控工作,保证投入使用的材料物资质量符合规定标准的要求,其主要内容包括:

(1)控制材料设备性能、标准与设计文件的相符性;

(2)控制材料设备各项技术性能指标、检验测试指标与标准要求的相符性;

(3)控制材料设备进场验收程序及质量文件资料的齐全程度等;

(4)控制不合格材料、设备的处理程序。

不合格材料设备必须进行记录、标识,及时清退处理或指定专管,以防用错;不合格品不得用于工程。

已建立质虽管理体系的施工企业,施工现场材料设备质量控制,应按照质量程序文件规定,贯彻执行封样、采购、进场检验、抽样检测及质保资料提交等一系列明确规定的控制标准。

4.施工技术方法预控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应有相应的施工技术标准,施工技术方法是实施施工技术标准的具体手段.施工技术方法包含施工技术方案、施工工艺和操作方法。

如前所述,施工技术方案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或质量计划的核心内容,必须在全面施工准备阶段编审完成.在施工总体技术方案确定的前提下,各分部分项施工展开之前还必须结合具体施工条件进一步深化和进行具体操作方法的详细交底。

尤其是在总、分包的情况下,总体施工方案由总包方制定,分包方负责具体实施,因此,总包还必须对分包进行施工总体方案的交底,使分包正确理解并掌握具体的施工工艺和操作方法.除此之外,对施工技术方法的预控,还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措施:

(1)建立质量控制点

所谓质量控制点就是质量控制的重点,在全面正确地分析工程特征、技术关键及环境条件等资料的基础上,把一些难点问题、薄弱环节、关键操作、经验不足事项等列为重点控制,建立控制点,进行专项落实和跟踪控制。

建立控制点跟踪控制的方式。

(2)邀请专家咨询论证。

(3)进行专项技术方案事前试验验证。

(4)预测气象、水文、地质等环境因素对施工不利的影响,并制定应对措施。

5.施工设备因素的预控

(1)旋工设备泛指施工现场所配置的各类施工机械、设备、工器具、模板等。

如垂直运输和起重机械、打桩机械、土石方机械、混凝土施工机械、检测检验和计量工器具等,它们是施工过程的劳动手段。

因此,为保证施工质量,不但需要在施工组织设计或质量计划阶段,认真做好各类施工机械设备的选型,而且需要在施工之前严格按照配置计划所确定的型号、规格和数量认真落实到位,并做好进场安装、调试和检测。

应根据工程需要控制好主要性能参数。

(2)施工设备因素预控的内容,视具体设备的特点而定,一般包括技术性能参数、计量精度、安全性、可靠性以及日常使用管理的制度和措施等。

(3)施工方案中选用的模板、脚手架等施工设备,除按适用的标准定型选用外,有时尚需按工程设计及施工的特定要求进行专项设计,对其设计方案及加工制作质量的控制及验收,应重点进行控制。

(4)按现行施工管理制度要求,对危险性较大的现场安装的起重机械、人货两用电梯等,不仅要对其设计安装方案进行审批,而且安装完毕交付使用前必须经专业管理部门的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同时,在使用过程中尚需落实相应的管理制度和措施,确保其安全正常使用。

(四)施工阶段质量管理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施工过程质量控制是指工程开工之后,进入全面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包括土建工程和设备安装工程中所有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作业过程(或工序)的质量控制。

如果说,施工质量预控为合格工程质量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和前提,那么,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则是工程质量生产(或形成)的关键环节,而且具有量大、面广、交错、互动的特点,必须充务重视和应用长期施工实践所形成的许多行之有效的控制途径和方法进行过程控制.

1.施工质量检验

(1)施工质量检验的主要方式

①自我检验.简称“自检”,即作业组织和作业人员的自我质量检验。

这种检验包括随做随检和一批作业任务完成后提交验收前的全面自检。

随做随检可以使质量偏差及时得到纠正,持续改进和调整作业方法,保证工序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全面自检可以保证检验批施工质量的一次交验合格。

②相互检验。

简称“互检",即相同工种相同施工条件的作业组织和作业人员,在实施同一施工任务时相互间的质量检验,通常是在开展劳动竞赛、互帮互学的质量管理活中进行,对于促进质量水平的提高有积极的作用。

③专业检验.简称“专检”,即专职质量管理人员的例行专业查验,也是一种施工企业质量管理部门对现场施工质量的监督检查方式之一.只有经过专检合格的施工成果才能提交施工监理机构检查验收。

④交接检验。

即前后工序或施工过程进行施工交接时的质量检查,如桩基工程完工后,地下和上部结构施工前必须进行桩基施工质量的交接检验;墙体砌筑完成后抹灰前必须进行墙体施工质量的交接检验等等。

通过施工质量交接检验,可以控制土道工序的质量隐患,也有利于树立“后道工序是顾客”的质量管理思想,形成层层设防的质量保证链。

2.施工质量检查

(l)施工质量检查的方式

①日常检查。

指施工管理人员所进行的施工质量经常性检查;

②跟踪检查.指设置施工质量控制点,指定专人所进行的相关施工质量跟踪

检查;

③专项检查.指对某种特定施工方法、特定材料、特定环境等的施工质量,

或某类质量通病所进行的专项质量检查;

④综合检查。

指根据施工质量管理的需要,或来自企业职能部门的要求所进

行的不定期的或阶段性全面质量检查;

⑤监督检查。

指来自业主、监理机构、政府质量监督部门的各类例行检查。

(2)施工质量检查的一般内容

①检查施工依据,即检查足否严格按质量计划的要求和相关的技术标准进行

施工;有无擅自改变施工方法、粗制滥造降低质量标准的情况;

②检查施工结果,即检查已完施工的成果是否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

③检查整改落实,即检查生产组织和人员对质量检查中已被指出的质量问题或需要改进的事项,是否认真执行整改。

3.施工质量检测试验

①检测试验简称“测试”,是施工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也是贯彻执行建设法

律法规强制性条文的重要内容。

工程检测试验必须委托有相应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所提供的检测、试验报告才具有法律效力。

②常见的工程施工检测试验有:

桩基础承载力的静载和动载试验检测;基础及结构物的沉降检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温控检测;建筑材料物理力学性能的试验检测;砂浆、混凝土试块的强度检测;供水、供气、供油管道的承压试验检测;涉及结构安全和使用功能的重要分部工程的抽样检测;室内装饰装修的环境和空气质量检测等。

③工程施工质量检测试验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见证取样送检的规定4。

技术负责人要向承担施工的负责人或分包人做好技术交底工作,技术交底资料要完善并符合设计规范要求,有项目总工审核签字。

结语:

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核心,是一切工程项目的生命线。

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大局。

确保建筑工程质量,不仅是建设问题、经济问题,也是民生问题.要切实增强做好工程质量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全面提升建筑工程质量水平,努力把建筑工程质量水平提升到一个新高度,建立健全管理制度、责任制度,推动建筑工程质量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谬长江主编,全国二级建造师执业资格考试用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2]GB/T50326-2006,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3]成虎,工程项目管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编委会,建设工程项目质量管理,中国计划出版社,2007

[5]乌云娜主编,工程项目管理,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6]文建国,施工项目质量控制的分析与研究,西安建筑工业大学,2004

[7]张亚娜,建筑工程项目质量控制探讨,北京邮电大学,2006

[8]杨薇,我国工程项目管理现状考察及发展对策,科协论坛2010

(1)期

[9]熊继光,浅论我国工程项目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

[10]王连会。

,建筑项目管理,中国建筑周刊,2005年6月

[11]陆庆,我国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现状与对策,山西建筑,2007(7)

[12]张亚娥,工程质量的控制与管理,工业大学,2005(1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