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猴王出世教案含作业板书反思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6519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猴王出世教案含作业板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猴王出世教案含作业板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猴王出世教案含作业板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猴王出世教案含作业板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猴王出世教案含作业板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猴王出世教案含作业板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猴王出世教案含作业板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猴王出世教案含作业板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猴王出世教案含作业板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猴王出世教案含作业板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猴王出世教案含作业板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猴王出世教案含作业板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猴王出世教案含作业板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猴王出世教案含作业板书反思文档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猴王出世教案含作业板书反思文档格式.docx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猴王出世教案含作业板书反思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猴王出世教案含作业板书反思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新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7猴王出世教案含作业板书反思文档格式.docx

大家对《西游记》故事都不陌生,里面塑造了许许多多不同人物的形象。

那么在《西游记》中,你最喜欢谁?

能用几句简单的话语来说一说你喜欢的理由吗?

(学生自由发言。

4.小结导题:

很多同学都喜欢神通广大、能力非凡的孙悟空,那他最初是怎样的呢?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节选自《西游记》第一回的一篇课文《猴王出世》。

(板书:

猴王出世)学生齐读课题。

5.了解《西游记》。

《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

讲述了唐僧在三个徒弟的帮助下,去西天求取真经的故事。

它是我国古代文学的一座丰碑,被尊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

6.简介作者。

吴承恩(约1500年-1583年),字汝忠,号射阳。

淮安府山阳县人。

中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

以多媒体播放学生感兴趣的大型连续剧《西游记》第一集片段,创设轻松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简介《西游记》,同时了解作者,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新课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1.学生默读课文,要求:

(1)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3)借助自己的阅读经验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文中的词语。

遇到难理解的词语,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或结合字面意思猜一猜。

2.检查学习效果,相机指导。

(二)再读,理清层次。

1.学生默读课文,想想:

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叙述的?

是按照什么顺序将材料串接起来的?

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读后的收获,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推荐一名同学汇报交流的结果,其他同学做补充。

4.教师总结: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叙述的,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

第二部分(2、3自然段)讲石猴和群猴一起寻找山涧源头,来到瀑布旁,石猴第一个跳进瀑布,竟发现了水帘洞。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群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三、再读课文,读懂文意

(一)学习“猴王出世”。

猴王出世)

1.指名读课文第1自然段,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句子,想想为什么喜欢。

预设一:

那座山正当顶上,……化作一个石猴。

(1)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

(这一段以极其精练的语言写出了石猴的出生环境及经过。

(2)仙石的形状是怎样的?

(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

)仙石处在什么样的位置?

(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

(3)石头变猴的原因是什么?

(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

(4)石猴是怎样出生的?

(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

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

(5)出示“仙石迸裂”的图片,学生体会石猴出世的神奇。

(6)结合视频,你从这段话感受到什么?

(石猴与其他众猴不一样,是一块饱受日月精华的顽石瞬间迸裂而生的。

(7)指导朗读,读出神奇的语气。

预设二:

那猴在山中,……朝游峰洞之中。

(1)石猴的日常生活情形是怎样的?

(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

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獐鹿为友,猕猿为亲;

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2)教师小结:

文章起笔就显得他神异出众,为后文甚至全书写孙悟空的神通广大、降妖伏魔埋下了伏笔。

由此也掀开了一部旷世名著的第一页。

(3)读了这段话,我看到了一只什么样的石猴?

(自由自在、快活逍遥、和善友爱、顽皮可爱……)

(4)指名读,互相交流,指导学生读出猴的快乐和自由。

教师小结:

作者写的是一只欢快跳跃的猴子,用的语言也非常短促、跳跃、有节奏。

或者说,从这样的语言,我们读到了一个活泼可爱、顽皮跳跃的猴子。

像这样内容与语言高度统一,这就是经典。

2.谈话过渡:

课文还有哪些这样经典的句子呢?

让我们再次走进文本,感受语言的魅力。

(二)学习“发现水帘洞”。

发现水帘洞)

1.默读课文第2、3自然段,画出石猴的动作。

(1)小组交流,说说自己从石猴的这些动作中感受到什么。

(2)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教师评议,相机小结。

①“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从“瞑”“蹲”“纵”“跳”这些动作,感受到石猴机智勇敢、敏捷灵巧、本领高强的特点和勇敢无畏的性格特点。

②从四“看”,感受到石猴动作的敏捷,观察的细致,感受到他艺高胆大、聪明心细的性格特点。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2、3自然段,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石猴发现水帘洞的经过。

(三)学习“石猴成王”。

石猴成王)

1.鼓励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第4自然段,画出众猴和石猴的语言动作。

2.小组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交流,相机引导学生品悟语言。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师生评议,教师小结。

聪明、机敏、爽朗、坦率

(1)从众猴的动作中可以看出众猴的什么特点?

作者为什么能把众猴的特点表现的这么传神?

(从众猴的动作能够了解到猴性顽劣。

因为作者对猴子观察细致,了解全面,所以文中描写猴子特点的语言,十分传神。

(2)从石猴的语言中可以看出石猴的什么特点?

(从他说的话中可以看出石猴的聪明、机敏、爽朗、坦率;

看出他做事有心计,是天生做首领、头目的材料。

(3)联系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的意思。

(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去做人。

)联系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读这句话的体会。

(连群猴都懂得这个做人的起码道理,如果作为一个大写的人,反而不讲诚信,这不是说连群猴都不如了吗?

所以作为一个人,就应该讲究诚信。

(5)这石猴因穿越水帘洞的壮举赢得群猴的敬仰、崇拜,最终被拥戴为王。

发挥想象说说当时的情景。

(我们似乎能想象当时的石猴阔步登场,威风、气派地端坐在一个石凳上,众猴子一个个伏首称臣的情景。

(6)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段话的意思。

(石猴因带众猴进水帘洞,被封美猴王。

4.指导朗读,在朗读中表现出猴性顽劣,在朗读中表现出石猴的聪明、机敏、爽朗、坦率,在朗读中表现出石猴阔步登场的威风和气派。

四、总结交流,交流写法

1.出示问题:

通过学习课文,同学们心中都有了自己的猴王形象,在我们有滋有味的品读中,猴王的形象呼之欲出,这就是名著语言的魅力。

作者是怎样塑造出这样的猴王形象的呢?

2.小组交流。

3.小组派代表做汇报发言,全班交流,教师相机相机指导:

通过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把石猴写得非常生动。

4.教师小结:

正是因为作者妙笔生花,才塑造出孙悟空这样呼之欲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

同学们在写作文的时候,也应该得当运用这样的方法,是自己的作文语言更加生动,更有感染力。

以问题方式来引导学生通过读文理清层次,整体把握课文内容。

学生读文了解了石猴是怎样出世的,再通过图片,让学生充分了解了石猴出世的过程,课件生动的演示,帮助学生建立了直观印象。

通过多媒体向学生提供丰富的视觉材料,不仅使学生的思维变得活跃,思路变得开阔,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拱伏无违”“序齿排班”“朝上礼拜”等,感受石猴阔步登场,威风、气派地端坐在一个石凳上,众猴子一个个伏首称臣的情景。

给学生以充分的表现机会,使学生调动全身感官参与语文实践活动,将书面的语言文字内化为感官体验。

课堂小结及拓展延伸

五、课堂总结,拓展延伸

1.课堂总结:

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活泼可爱、敢作敢为)

2.拓展延伸:

开展《故事大王》活动。

先在课后试着阅读西游记的一个章节,然后向同学们讲讲这个片段,最后评出故事大王。

以活动的形式,将学生的思维延伸扩展到文本之外,实现课内外相结合,激发了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

板书

内容

猴王出世

猴王出世发现水帘洞活泼可爱、敢作敢为

石猴成王

课堂作业新设计

一、给下列加点字选择恰当的读音,用“√”标出。

顽劣(lü

è

liè

)享受(xiănɡhēnɡ)疲倦(juănjuà

n)

迸裂(bè

nɡbì

nɡ)遮蔽(zhězhē)喜不自胜(shè

nɡshēnɡ)

二、“石猴”后来又有了很多称谓,你知道吗?

请你连连线。

  美猴王花果山上

  孙悟空大闹蟠桃会期间

  齐天大圣西天取经路上

  弼马温发现水帘洞后

三、“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一句中,描写动作的词语有。

从中能感受到石猴、敏捷灵巧、本领高强的特点和的性格。

答案:

一、liè

xiănɡjuà

nshēnɡbè

nɡzhē

二、美猴王——发现水帘洞后

  孙悟空——西天取经路上

  齐天大圣——花果山上

  弼马温——大闹蟠桃会期间

三、瞑蹲纵跳勇敢无畏

课后反思

《猴王出世》是部编本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学生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这是教学的重点。

课文是古代白话文,语法、词汇与现代文都有较大的差异,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和读懂课文内容是教学的难点。

因此,在课前布置学生阅读课文,并要求学生通过查字典或资料弄懂字、词的基本意思,为在课堂学习中理解课文内容清除障碍。

教学时,我以读为主线来安排教学过程。

首先,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通过读文筛选文中的重要信息,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理清课文的层次。

然后围绕“石猴出世、发现水帘洞、成为猴王”等几个方面读读、思思、议议。

之后,进一步读课文,读中感受石猴的形象。

最后适度拓展,引导学生开展语文活动。

对于孙悟空,学生都非常感兴趣,大多数学生也不陌生,引导学生感受他最初的形象并不困难。

教学时我注意引导学生结合自己头脑中已经建立的孙悟空的形象,将读、思、议等有机结合,让孙悟空最初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更加鲜明。

课文中有些词句与现代文有较大的区别,在教学中不要求学生准确掌握它们的意思,引导学生能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通过猜测知其大意即可。

如,“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一句,学生大概明白“这块石头自从盘古开天辟地时就有了,日久天长,有了灵气”这个意思就行了。

教学中,没有花费较多的时间去做细致的讲解,只对有些影响阅读的古今差异较大的词语通过师生交流进行理解或老师可直接告诉学生。

  教学中最大的不足是没有组织学生通过表演读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如果在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表演读活动,教学效果会更好。

教材分析:

《猴王出世》是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这篇课文节选自我国明代杰出的小说家吴承恩的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

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的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

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

课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讲石猴出世及他的生活情况。

第二部分讲石猴和群猴一起寻找山涧源头,来到瀑布旁,石猴第一个跳进瀑布,竟发现了水帘洞。

第三部分写群猴进入水帘洞,拜石猴为王。

这石猴是集猴、神、人三者为一体的神话人物形象。

首先他来历非凡,是一个感受日精月华的石猴,出世充满了神奇色彩。

其次他更具有动物特点──野性、机灵、顽皮。

第三他具有人的思想感情,机警、聪明、勇敢及心想他人的可贵品质,有时还透着天真、活泼的稚气。

作者巧妙地将他的动物特性与聪明勇敢的人格化个性和谐地融为一体,使这个形象以其无穷的魅力,吸引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石猴从出世到成为猴王的经历,体会石猴勇敢顽皮的特点,感受其形象,激发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学习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这是教学的重点。

根据选编的课文特点和小学生的认知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抓住文前的“阅读提示”,自主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不理解的词句,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阅读经验进行猜测。

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感受猴王的形象,突破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学生头脑中已经建立的孙悟空的形象,将读、思、议等有机结合,让孙悟空最初的形象在学生头脑中更加鲜明。

作者介绍:

 吴承恩(约1500年——1583年)明代小说家。

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怀安山阳(江苏淮安)人。

他生于一个有学官沦落为商人的家族,家境清贫。

吴承恩自幼聪明过人,《淮安府志》载他“性敏而多慧,博极群书,为诗文下笔立成。

”但他科考不利,至中年才补上“岁贡生”,后流寓南京,长期靠卖文补贴家用。

晚年因家贫出任长兴县丞,由于看不惯官场的黑暗,不久愤而辞官,贫老以终。

  吴承恩自幼喜欢读野言稗史,熟悉古代神话和民间传说。

科场的失意,生活的困顿,使他加深了对封建科举制度、黑暗社会现实的认识,促使他运用志怪小说的形式来表达内心的不满和愤懑。

他自言:

“虽然吾书名为志怪,盖不专明鬼,实记人间变异,亦微有鉴戒寓焉。

吴承恩杰出的长篇神魔小说《西游记》以唐代玄奘和尚赴西天取经的经历为蓝本,在《大唐西域记》、《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等小说诗歌文学作品的基础上,经过整理、构思最终写定。

《西游记》的出现,开辟了神魔长篇章回小说的新门类,书中将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讽刺通严肃的批判巧妙的结合的特点直接影响着讽刺小说的发展。

《西游记》是古代长篇小说浪漫主义的高峰,在世界文学史上,它也是浪漫主义的杰作。

《美国大百科全书》认为它是“一部具有丰富内容和光辉思想的神话小说”,《法国大百科全书》说:

“全书故事的描写充满幽默和风趣,给读者以浓厚的兴味。

”从19世纪开始,它被翻译为日、英、法、德、俄、等十来种文字流行于世。

吴承恩的诗文多散佚,有后人辑集的《射阳先生存稿》4卷存世。

课后作业

一、把词语补充完整。

天()地()抓()耳()拱()无()

()头()颈日()月()喜()自())

二、形近字组词。

猴(  )阴(  )碣(  )楷(  )

候(  )阳(  )喝(  )皆(  )

河(  )碗(  )蜿(  )违(  )

呵(  )豌(  )婉(  )苇(  )

三、把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换成现在的说法。

1.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

()

2.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名山,唤为花果山。

3.一朝天气炎热,与群猴避暑,都在松阴之下顽耍。

4.这股水不知是那里的水。

我们今日赶闲无事,顺涧边往上溜头寻看源流,耍子去耶!

5.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

6.却又欠身上桥头,再走再看,却似有人家住处一般,真个好所在。

7.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四、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众猴听得,个个欢喜。

都道:

“你还先走,带我们进去,进去!

”石猴却又瞑目蹲身,往里一跳,叫道:

“都随我进来!

进来!

”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

胆小的,一个个伸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

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石猴端坐上面道:

“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

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众猴听说,即拱伏无违。

一个个序齿排班,朝上礼拜,都称“千岁大王”。

自此,石猴高登王位,将“石”字隐了,遂称美猴王。

1.从画横线的句子你了解到什么?

感受到什么?

2.画曲线的句子是对石猴语言的描写。

通过语言来写人物性格,是这篇文章的特点之一,从石猴的语言中可以看出石猴的什么特点?

3.联系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的意思。

联系课文内容,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读这句话的体会。

4.这石猴因穿越水帘洞的壮举赢得群猴的敬仰、崇拜,最终被拥戴为王。

5.下面是关于这段话意思的表述,你认为正确的是()。

(1)石猴带领众猴进水帘洞。

(2)石猴带领众猴进水帘洞被封美猴王。

(3)众猴抢盆夺碗,占灶争床,弄得力倦神疲。

五、连一连,组成歇后语。

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白骨精一计未成又生一计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孙大圣拔猴毛看我七十二变

孙猴子坐天下毛手毛脚

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参考答案

一、天造地设抓耳挠腮拱伏无违伸头缩颈日精月华喜不自胜

二、猴子阴天石碣楷书河水饭碗蜿蜒违背

时候太阳喝水尽皆呵呵豌豆婉转芦苇

三、1.名字叫做。

2.叫作。

3.玩耍。

4.正赶上无事。

5.直。

6.地方。

7.才停下来。

四、1.从画横线的句子能够了解到猴性顽劣。

感受作者对猴子观察细致,了解全面,所以文中描写猴子特点的语言,十分传神,生动真实。

2.“都随我进来,进来”表现了石猴的勇敢、本领高强。

“列位呵……”一段可以看出石猴聪明、机敏、爽朗、坦率、做事有心计,是天生做首领、头目的材料。

3.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去做人。

连群猴都懂得这个做人的起码道理,如果作为一个大写的人,反而不讲诚信,这不是说连群猴都不如了吗?

我们要为建立诚信的社会而奋斗。

4.我们似乎能想象当时的石猴阔步登场,威风、气派地端坐在一个石凳上,众猴子一个个伏首称臣的情景。

5.(3)石猴带领众猴进水帘洞被封美猴王。

五、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白骨精一计未成——又生一计

和尚打伞——无法无天

孙大圣拔猴毛——看我七十二变

孙猴子坐天下——毛手毛脚

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