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龙潭峡游览导游词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456703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6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洛阳龙潭峡游览导游词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洛阳龙潭峡游览导游词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洛阳龙潭峡游览导游词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洛阳龙潭峡游览导游词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洛阳龙潭峡游览导游词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洛阳龙潭峡游览导游词Word格式.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0页
洛阳龙潭峡游览导游词Word格式.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0页
洛阳龙潭峡游览导游词Word格式.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0页
洛阳龙潭峡游览导游词Word格式.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0页
洛阳龙潭峡游览导游词Word格式.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0页
洛阳龙潭峡游览导游词Word格式.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0页
洛阳龙潭峡游览导游词Word格式.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0页
洛阳龙潭峡游览导游词Word格式.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0页
洛阳龙潭峡游览导游词Word格式.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0页
洛阳龙潭峡游览导游词Word格式.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0页
洛阳龙潭峡游览导游词Word格式.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0页
洛阳龙潭峡游览导游词Word格式.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0页
洛阳龙潭峡游览导游词Word格式.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0页
洛阳龙潭峡游览导游词Word格式.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0页
洛阳龙潭峡游览导游词Word格式.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0页
亲,该文档总共4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洛阳龙潭峡游览导游词Word格式.docx

《洛阳龙潭峡游览导游词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洛阳龙潭峡游览导游词Word格式.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洛阳龙潭峡游览导游词Word格式.docx

  我们景区的可喜发展,得益于景区的好山好水。

  专家们说,我们龙潭大峡谷为“峡谷绝品、“黄河山水画廊、“古海洋博物馆。

  当然,景区的发展,更得益于“让游客满意,更要让游客感动的经营理念,更得益于您对我们景区的关心、关怀。

  在此,我代表景区工作人员向您表示感谢!

2006年8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评审组专家库穆博士说:

“我到过很多地方,龙潭大峡谷是我见过的世界上最美的峡谷!

那么,龙潭大峡谷美在哪里?

龙潭大峡谷更是以峡谷的地貌、地质内涵著称,可谓“红色砂岩峡谷博物馆。

  我们的峡谷发育于12亿年前的紫红色石英砂岩之中,全长只有12公里,但峡深超过100米,最窄处仅1米,峡感十分强烈。

  大峡谷各段形态不同,发育有隘谷、嶂谷、峡谷、宽谷等齐全的类型。

  这样,大峡谷景区分为古檀迎宾宽谷、龙潭水峪峡谷、深潭卧龙嶂谷、梦幻山水隘谷、山崩地裂峡谷、大地丰碑峡谷、凌空观峡等7个景段。

  一、古檀迎宾宽谷景段我们现在的位置是古檀迎宾宽谷景段。

  本景段东始山门,西止检票口,长约1公里。

  这个景段属青河的中游,沟谷汇集,谷底宽阔,两侧坡缓,土壤发育,河水相对丰富,水动力条件相对较强,因而风化剥蚀程度比较深,有谷宽坡缓的地貌特征。

  主要景点为“仙人指路、“惠风洞、“迎宾古檀、“红崖山、“红崖寺等。

  青石牌坊是龙潭大峡谷风景区的入口。

  牌坊前、后各有坊联。

  前联为:

八里迷谷,桩桩迷景逗客伫;

千尺险峡,步步险象着人惊。

  后联为:

关峡相望,岚为轻云绕;

潭瀑联珠,水呈青龙飞。

  “八里迷谷,指的就是龙潭大峡谷。

  这两副对联,形象地概括了峡谷内天造地设的雄奇景观。

  有位楹联专家说,这两副对联,写出了山水峡谷的特点,但是,还可以写得更好一些。

  不知您有何高见,有何大作,请留给我们。

  这里是仙人指路。

  请大家看右边崖上,有一个天然石洞,名叫惠风洞,洞体宽窄不同、洞深莫测,洞口有风流动,盛夏之时冷气爽人,隆冬之日暖风宜人;

洞的左侧上方,有尊象形石人头像,正襟危坐,守候在通往龙潭大峡谷的路上,像是在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石崖的石质为4亿多年前的下古界奥陶系白云质灰岩,当山体抬升时,由岩溶作用形成地下溶洞与地表石柱。

  对面山上还有块巨石像坦克。

  这些都是由白云质灰层岩沿裂隙溶蚀和崩裂塌陷风化而残留的地表剩余物。

  这里是古檀迎宾。

  这棵檀树估年1400岁,胸围6.5米的树干由底部分4个杈,集簇直上,高约30米,冠幅约40米;

树根裸露抓伏在岩石之上,纵横交错,如盘龙卧虬,是极为罕见的野生古檀。

  中国千年古檀不多,比较出名的还有山东省枣庄市青檀寺的古檀、安徽省椒县西王镇龙山的古檀、无为县天井山国家森林公园的古檀等。

  能见到这样的一棵千年古檀的游人,也是一种幸运。

  为什么这棵古檀如此长寿呢?

可能有三个原因:

一是这棵古檀的位置好,它北面是悬崖,可抵挡冬天北风的伤害;

二是古檀生活在青河河道旁,地下水丰富,可供其水分与营养,衣食无忧;

三是当地民风纯朴,青檀得以保护。

  天时、地利、人合,都让这棵古树占尽了。

  这棵古檀树,被当地人视为吉祥树。

  民间有选老树认“干娘的风俗,说谁认了“干娘,谁就大吉大利、富贵平安。

  树下设有祭坛,每年农历三月三,有许多善男信女——干儿子干闺女们——诚心前来焚香许愿。

  大家看见这树上凡人手能够着的地方,都拴着红布带子,那是人们的祈福,这里面可能好些是古檀树的干儿子、干闺女吧。

  铜枝铁干叶参天,千年风雨视等闲。

  不因高寿求富贵,只愿绿荫满人间。

  迎宾古檀的右前方就是红崖山。

  它雄伟挺拔,峰峦叠翠,把青河川岔开,右边为山窝河谷,地势较缓,是古道通往黄河渡口的必经之地,并与黛眉峡谷风景区连接;

左边就是龙潭峡谷,又称“八里迷谷,一直通往黄帝密都青要山腹地,与双龙峡谷风景区连接。

  山上有石洞,洞内供奉有黛眉奶奶、送子奶奶和观音老母三尊神像,是当地人求财、求福、求子、保平安的地方。

  因为有古道通往黄河渡口,古时候这个地方人来人往,极为喧闹。

  这样,有人曾在红崖山山下修造了红崖寺,时间是唐朝初年。

  武则天当政时期,这里香火旺盛,很有名气;

唐武宗大兴灭佛运动,红崖寺被人为毁坏了。

  到了宋、元时期,修修补补,又有了生气,改名为“三教堂,虽然信奉儒释道三教,还是由佛家法师住持,成为古道上的著名寺院。

  元末明初,寺院毁于战火。

  明正德年间重修,修修停停,直到嘉靖年间,才由净恩法师主持修完。

  之后,古道逐渐被废弃,寺院也随之萧条,现在仅存遗址。

  可见,寺院的兴废,是由社会环境所决定的。

  从这里往前到检票口都是龙潭沟村。

  青河的上游原属新安县典型的贫困山区,其中的龙潭沟村尤其是远近有名的光棍村,当地的人自己调侃说:

“山清水秀风景好,只见大哥不见嫂。

  幽默之中透出一丝心酸。

  2004年有村民400余人,娶不上媳妇就有五十人,比例非常高。

  随着龙潭大峡谷景区的开发,旅游业给龙潭沟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07年10月,连城镇的姑娘开始竞嫁龙潭沟村的小伙子了。

  2008年,80%的家庭开设家庭宾馆、家庭饭店或者在景区里面摆地摊,龙潭沟村的收入每年增加数百万元,家家受益。

  往昔苦被贫困累,而今怀拥金画廊。

  山水铺就致富路,浓墨重彩写新章。

  这是服务区的水上游乐场,是把青河河段经过精心设计和系统改造建起来的,安装有三级跳绳、钢丝桥、圆木荡桥、脚环吊桥、方板荡桥、铁索荡桥、双层钢丝桥等水上娱乐设施,是清晨、傍晚漫步、娱乐的好去处之一。

  今晚在这里住下的客人,可以在这里玩个尽兴。

  古檀迎宾宽谷景段的游览,仅仅是游览龙潭大峡谷的热身。

  二、龙潭水峪峡谷景段过了检票口,我们便进入了龙潭水峪峡谷景段。

  本景段从检票口至青龙关,长约1公里,属峡谷景观。

  谷底积水成潭,侵蚀陡坎处赤壁丹崖,坡已变陡,植被繁盛,偶尔从树丛中露出奇岩怪石,青山、绿水、红岩交相辉映。

  青河溯源侵蚀明显加强,在断层面上形成断层崖,流水跌落成瀑,瀑冲谷底成潭。

  主要景点有“五龙庙、“五龙潭、“五龙瀑、“龙门、“红岩、“龙涎潭、“蒲草潭等。

  我们左侧这条河流叫青河,青河是新安县境内黄河的重要支流。

  它发源于黄帝密都青要山北麓,流经龙潭峡谷,在红孩儿山前与山窝河汇流,注入今天的黄河万山湖,也就是小浪底水库。

  青河全长为24公里,流域面积为138平方公里,最大流量为每小时450立方米,有时会出现干枯断流。

  现在我们可以看到在青河的右岸有一个陡崖,一半为紫红色层状的岩石,属中元古代形成的滨海相砂岩;

另一半为混杂堆积的砂石、砾石,它是第四纪形成的河道相松散冲积物,因新构造运动使山体抬升,河流发生溯源侵蚀,上游的岩层被风化剥蚀,由流水搬运到下游沉积而成。

  这是又一处水上游乐园。

  自南向北依次为三级跳绳、钢丝桥、圆木荡桥、脚环吊桥、方板荡桥、铁索荡桥、双层钢丝桥。

  水上游乐园的南岸为丹崖赤壁,其岩石为紫红色的石英砂岩,属12亿年前海滨相的沉积岩。

  博物馆建成于2008年。

  占地面积约2000平方米,由管理中心、信息中心、展览中心和服务中心四部分组成,其中展览中心展示面积1275平方米,是博物馆的核心部分。

  整个展览以黄河贯通为基础,系统反映了在黄河贯通形成的背景下,形成的各种典型地质地貌景观和原始的生态以及积淀厚重的黄河文化。

  展览采用文字、图表、标本、模型、雕塑、壁画结合多媒体、虚拟现实技术、互动等手段,真实再现了黄河贯通八里峡和黛眉山一系列红石峡谷的水蚀切割、崩塌扩宽过程,将游客带进12亿年前的远古海滩,通过对逝去的远离的地质演进过程的了解,去体会激动人心的壮观场面。

  标志碑的原型为龙潭大峡谷的天碑,按1比4仿建,通高12.5米。

  碑左上角圆形的图案是世界地质公园的标志。

  天碑位于大地丰碑峡谷景段,远近、高低、左右、前后观之,或如苍鹰、或如飞鸟、或如船帆、或如刀背、或如鲤鱼,形状各不相同,千姿百态。

  这是国家地质公园标志碑。

  碑高5.4米,宽2.8米,厚1.5米,重约60吨。

  碑左上角圆形的图案是国家地质公园的标志,中间“龙潭峡景区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是选用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字体。

  碑体的石质为中元古代的紫红色石英砂岩,形成于12亿年前。

  碑面为景区地质遗迹中非常有代表性的波痕和泥裂景观,侧面为明暗相间的薄层层岩,是沉积岩的层状构造。

  左首的半山腰上有五龙庙。

  五龙庙祭祀的是黑、白、青、黄、赤五位龙王爷。

  五龙庙既是当地供奉五龙神位的所在,也是百姓大旱祈雨的地方。

  此庙历代香火旺盛,屡经倒塌,屡经修缮。

  最后是在文革时期惨遭破坏,现仅存遗迹作为民房保留,里面现存有大清同治五年洛阳郡守张兆之撰文并书写的半通石碑。

  一位诗人这样描写龙潭峡里的波纹石:

岁月沧桑年复年,纵斜横曲笑对天。

  神工留得刀痕在,万种波光赠龙潭。

  现在我们己进入了较宽的峡谷黄龙峪。

  这里谷底开阔,溪水淙淙,水草丰美。

  南坡属青河的凹岸,流水刨蚀较严重,悬崖垂立,怪石嶙峋;

北边属凸岸,见砂土沉积,土壤肥沃,植被茂盛,适于人居。

  这是紫红色泥砾砂岩。

  砂岩的层面上可见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砾石,其成分是泥岩。

  其形成的过程,可能是在相对封闭的潮坪环境下,淤泥被晒干成块后再经海浪的翻滚磨圆,然后同石英砂粒一起沉积成岩。

  这就是刚才提到的羽状交错层理波纹石。

  12亿年前的中元古代时期,在滨海沙滩环境里,由于潮涨潮落产生的双向水流,使沉积的石英砂岩细纹层方向正好相反,形成了十分优美的羽毛状和人字形的层系。

  这是蒲草潭。

  这条东西方向延伸的水潭,因天然生长蒲草,当地人称之为蒲草潭。

  蒲草,是南方常见的水生植物。

  而此处日照时间较长,水体较温暖,也能适宜蒲草的生长。

  三、深潭卧龙嶂谷景段前面我们将进入深潭卧龙嶂谷景段。

  本景段始于青龙关,止于芦苇潭,长约?

公里,属典型的嶂谷景观。

  赤壁丹崖对峙,如梦如幻,蓝天清水相映,如诗如画,素瀑墨潭相连,如舞如蹈。

  峡谷笔直,或狭窄、或宽阔,伸缩有形,张弛有度。

  天或呈一线、或现一井,时澄清如冼,时飘云如绸。

  水时静时动,或涓涓平流,或急急旋转,姿态万千。

  此段砂岩纯正坚硬,不容易被水侵蚀,所以峡谷窄如隘;

当遇岩石破碎处,谷宽如井;

控制流水的两组节理发育不均匀,旗鼓相当时,谷便呈曲折的“之字形。

  水平流,蚀出沟槽;

水旋转,磨成壶穴。

  水滴石穿,当新构造运动持续抬升山体,水流不断下切谷底,便鬼斧神工一般形成形态变化多端的花瓶状、瓮谷状的深峡。

  本景段主要景点有“青龙关、“青龙潭、“黑龙关、“飞龙潭、“飞龙瀑、“阴阳潭瓮谷、“壶穴、“石龛等。

  这就是青龙关。

  走过蒲草潭,只见峡谷顿时变窄,两侧崖壁垂立,高约为百米,壁间狭窄,难以通行,人称青龙关。

  崖壁上可以看见许多海棠,峡中多见青檀、白蜡和三叶槭,绿色植物倒映水中,青光溢满水面,如青龙浮动,因此称青龙潭。

  走出青龙关,会突然感到峰回路转,峡谷变宽,仰望苍天,人好像站在井底下。

  脚下砂砾成片,如在海滩。

  有一艘古船靠岸,仿佛万里泊来的东吴之船,让人如梦如幻。

  我们把它叫“天井泊舟。

  “天井泊舟正好处在青龙关与黑龙关之间。

  从此进去,便是黑龙关、黑龙潭。

  这里两侧峭壁直立,壁高50米,长20米,谷宽仅1到3米,抬头仅见一线天空。

  谷内积水成潭,水深4、5米,因为地处深谷,阳光很少能照射进来,颜色发暗,所以谷称黑龙关,潭叫黑龙潭。

  这个小水潭叫王母池。

  长约2米、深约1米,入水处深、出水处浅,周边为磨光的各色砂岩,好像一方浴池。

  地质学上称为壶穴。

  因谷窄流急,水流携带砾石、砂石,磨蚀河床而产生凹穴,急流中又常有涡流伴生,砾石便挖钻河床,形成壶穴。

  大家看这峡壁上,长满了美丽的海棠,这是大峡谷中一种独特的景观,叫幽谷海棠。

  这里岩壁上尽管土壤很少,却都有海棠生长,显示了它顽强的生命力。

  嶂谷较窄,冬暖夏凉。

  谷底飞瀑,水汽四溢,比较潮湿,因此适于娇弱的海棠生长。

  有人写道:

高峡石壁见海棠,虽无寸土也幽香。

  风情不因身姿小,低眉似待有情郎。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飞龙潭、飞龙瀑。

  飞龙潭呈圆形,直径约25米,深10米。

  飞龙潭后的飞龙瀑有15米高。

  这个潭也是壶穴,由飞龙瀑巨大的水流冲蚀、磨蚀而成。

  飞龙瀑岩崖陡峭、光滑,下有深潭,没修栈道时前方根本无法通行。

  眼前的水潭叫阴阳潭。

  大家可以看到两个水潭衔接在一起,好像葫芦,下游近谷口的面积比较大,稍有阳光照射,就水波潋艳,称为阳潭;

处于上游的面积比较小,而且峡谷变窄,得到阳光照射比较少,水面幽暗,称为阴潭。

  地貌成因上也是壶穴。

  这正是:

潭分阴阳景像殊,明暗相间藏瓮谷,仙风云气聚锦鲤,俨然龙宫宝葫芦。

  这是桃花联珠潭。

  三个近圆形的水潭不大,但水体相连,清澈见底,如珍珠相串;

三个潭的潭底为紫红色石英砂岩,图案清晰可见,艳若桃花,三个潭连在一起,所以叫桃花联珠潭。

  可谓:

一曲溪水三潭连,潭底桃花向人妍。

  三潭皆由龙口出,灵光照彻月儿圆。

  这块崖壁叫佛光岩。

  因水流打磨显得非常光滑,谷中飞瀑使水汽四散,岩壁湿润,略生青苔,可像镜子一般反射光线,在黑暗的峡谷内如发温柔的银光,人们称之为佛光,因此而得名。

  这叫石龛。

  它是处于悬崖之中的天成石洞。

  位于谷底水面10米之上。

  洞高约12米;

洞顶小,宽约5米;

肚大,宽约15米;

底顶有海棠生长,其它处光滑,植物不生。

  为山体抬升、水流下切过程中形成的半个壶穴。

  大家看看这里,可以看见岩石的层理与节理面。

  紫红色石英砂岩中,近水平展布的面为层面,在沉积成岩时形成;

近垂直的面为节理面,有两组,近直交,在岩石形成后受应力的作用形成。

  近水平的层面与近垂直的节理面使岩石破碎,并易于为流水冲蚀磨蚀,成为控制深潭卧龙嶂谷地貌形成的重要因素。

  四、梦幻山水隘嶂谷景段下面我们将进入梦幻山水隘嶂谷景段。

  本景段始于芦苇潭,止于石上檀,长约?

公里,是不可多得的隘谷景观。

  谷底稍宽,流水平静而悠扬,沉积了沙子砾石,水生植物偶尔附着生长。

  两壁仍然如刀削斧劈,险峻异常。

  中元古代紫红色的石英砂岩层层理发育,并微略向下游倾斜,与流水方向相同。

  石英砂岩层的石英含量不同,多的层位与少的层位相间。

  在隘谷形成演化过程中,形成了如梦如幻般的山水景观。

  主要景点为“星辰石、“水往高处流、“佛光罗汉崖等。

  这里是芦苇潭、芦苇滩。

  来到这里,峡谷变宽,水流速度变慢,泥砂可在谷底沉积,水生植物随之生长。

  由于水潭较浅,芦苇植物占优势,因此称芦苇潭、芦苇滩。

  大家看看这块石头,它叫星辰石。

  高约1米,石质为紫红色石英砂岩,局部白色条纹呈现出太阳、地球、月亮、星星以及银河的造型图案,非常逼真,难得一见。

  由于日月星辰俱备,也有人把它叫宇宙石。

  请大家停住脚步,站在这里往前看,是不是觉得我们站立之处地势较高呢?

既然这边较高,前面较低,为什么水会往这边高处的方向流呢?

这真是:

造化神奇法力大,惊看水往高处流。

  其实这是我们的视觉误差。

  由于人们总是习惯于把地层的层面误以为水平面,并作为参照物去看河流的方向,而这一段河谷岩层的倾向与水流的方向恰好一致,河流的坡度小于地层的倾角,加之河床的岩面成梯状排列,就让人产生了水往高处流的视觉误差。

  近年来不断出现有关“怪坡的报道,比如沈阳怪坡、昆明怪坡,车在坡面上,熄了火还会往上走,和眼前的水往高处流其实是一个道理。

  请大家回身朝左侧山崖往上看,一个非常逼真的大象头刻在崖顶,长长的象鼻伸入溪中,这叫大象吸水。

  这就是佛光罗汉崖。

  罗汉听经灵光照,佛祖观音联袂来。

  此处崖壁罗汉分列四层,足有五百,右侧岩石状若佛祖,左侧岩缝处端坐观音,组成了规模宏大的道场。

  罗汉分列的岩层,石英含量较高,岩石坚硬,受力时容易形成垂直岩层的张节理,把岩层分割成石柱。

  石柱经过球状分化、磨圆,远看如罗汉造型,当阳光照到悬崖下的水面上,因为光线的折射作用,闪闪金光使数百个“罗汉熠熠生辉,所以人称佛光罗汉崖。

  五、山崩地裂峡谷景段走过佛光罗汉崖,我们便进入了山崩地裂峡谷景段。

  本景段始于石上檀,止于五代波纹石,长约?

公里,属奇异的峡谷景观。

  谷底较宽,堆满了重重叠叠的巨石,或相互支撑成巨洞,或鹤立鸡群成高崖,或经流水磨蚀成精美的艺术品;

两壁垂立,悬挂着大大小小的危岩,或耸立成塔、或展翅造型。

  本景段主要景点有“石上檀、“宝塔镇山、“指纹石、“仙女出浴,“竹节岩、“波痕崖、“喜鹊迎宾、“贵人弯腰洞、“天书石、“五代波纹石等。

  山崩地裂。

  大家听到这名字,就会知道这里曾经发生过非常壮烈的地质事件,就象《山海经》里描述的共工怒触不周之山的情景,“天柱折,地维绝,地动山摇,巨石崩落,沉雷闷响,天昏地暗,而后乱石塞川,江河断流,让人胆战神摇。

  有四句诗,生动描写了当时山崩地裂发生时的情景:

万钧霹雳天柱折,地裂山崩人踪灭。

  巨石塞川天公吼,气壮苍溟惊上界。

  当然,大家不要害怕,那已是若干万年前的事了,现在留给我们的,却是十分壮美的自然美景。

  让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山崩地裂的成因。

  这段峡谷两侧石英砂岩的底层有一层比较松软的含泥质较多的砂岩,水流下切至这个层面,松软的泥质砂岩被长期冲刷,产生剥落、流失,使两侧的崖壁悬空,当支撑不住或受外力作用时,就发生了石破天惊的坍塌和滑坡,崩塌的巨石堆积于谷中,就形成了今天叹为观止的山崩地裂奇景。

  下面我们看到的景观,都是和山崩地裂紧密相关的。

  第一个景观,叫“根劈石开,树根能劈开石头?

这不是天方夜谭吧?

不是。

  请大家看看这石上的青檀和檀下的碎石,便知所言不虚。

  谁信巨石因根破,于无声处写春秋。

  长在岩石裂隙中的青檀,以其顽强的生命力,扎根于石缝之中,直立于岩石之上,生长过程中随着根系的变大,对岩石的裂隙壁产生极大的作用力,像楔子一样将岩石沿裂隙劈开,引起岩石最终崩解,形成了难得一见的根劈石开景观,这叫根劈作用,是生物物理风化作用的一种方式。

  这个景观我们把它称为“石上檀或“石上春秋。

  这里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

一日小白龙在峡中游戏,见林茂草盛,阳光明媚,便随手折下一根树枝插于石上,谁知眨眼之间,插下的树枝竟然变成了郁郁葱的大树,枝繁叶茂,青翠欲滴。

  小白龙更加高兴,折一把树枝一阵猛插,顿使满谷青檀,迎风招展于块块巨石之上,形成一座卓然不群的青檀盆景园。

  大家从这里可以看到石上檀北的崖下沟边,有一条凹进去的岩层为紫红色泥质砂岩。

  因含泥较多,遇水膨胀,易于被风化剥蚀,由此挖空崖脚,引起悬崖坍塌、滑坡。

  下面我们看到的,是指纹石。

  此处岩层表面的波峰、波谷清晰,脊线明显,波痕形似如人手指上的指纹,因巨大,设想为巨人指纹。

  实为痕波的一种,形成于12亿前的海滨环境,可能是当时浪波相互干涉形成的干涉波痕。

  站在这里,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当年是不是一位神仙——横空挥出劈山手,却把指纹留人间?

请大家稍停,站在这里,回望左侧悬岩,可以看到一座巍然屹立的三棱孤峰,恰似一座宝塔直插云天,人称“宝塔镇山。

  也有的说象一种古代兵器——“锏。

  《说唐》上秦叔宝使的就是锏,过去的门神,一边是持锏的秦叔宝,一边是拿鞭的尉迟恭,从中可以看到锏的模样。

  但在山里面,我觉得还是叫宝塔更贴切。

  孤峰的棱面为节理面,近垂直。

  此处岩层近水平,悬崖上危岩坍塌时,可沿近垂直的节理面塌落,留下重心较稳定的岩块。

  这就是宝塔的形成原因。

  天王留得宝塔在,付与龙潭镇河妖。

  多有情趣!

这里是“仙女出浴。

  为什么叫“仙女出浴呢?

因处巨石堆中,有一倾斜石板,岩石表层剥落,显现一位出浴仙女,头部、颈部清晰可见,肩下宛如披上了浴巾正在洗浴,仙姿绰约,让人产生许多美丽的遐想。

  有人这样形容:

龙潭水滑洗凝脂,碧波清流映仙姿。

  大家下去走一走,看是不是这样。

  仙女出浴的旁边就是“竹节岩。

  看这竖直的岩石纹理,多么象竹节。

  虽无翠叶对芳枝,却有劲节挺巨石。

  多么逼真。

  因为紫红色石英砂岩内柱状节理发育,岩石受到流水的冲刷打磨,棱角渐失,球状风化明显,整体组合起来,表面状如竹节,形成今天像竹节一般的形象。

  现在我们来到了波痕崖,这也是景区内最有特点的地质景观。

  这块巨石高度达10米,宽度15米,是崩塌背景下,由于崖壁的整体崩塌,导致原来近于水平产出的崖层直立,层面成为崖面,层面上发育的波痕纹理清晰优美,这真是——谁将瑶池天河水,拂得崖上清波来。

  150平方米的大型平面,相当于我们三室两厅的住房面积了。

  是不是全国目前发现的最大波纹石?

没有资料确证,不敢说。

  站在这里,我们还可以看到另一个奇景,抬头仰望右侧崖顶,可见一块突出的条形石块,形状极似一只喜鹊,其姿态仿佛正在喳喳欢叫,迎接到来的客人,所以名叫“喜鹊迎宾。

  这是悬崖坍塌时,下方的岩块掉落,上方的岩层留下,形成这一景观。

  由喜鹊我们很容易想到农历七夕,牛郎织女就是从万千喜鹊搭成的鹊桥上走过去相会的。

  所以有人称赞说:

方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