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芨种植技术方法白芨临床应用.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567199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3.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白芨种植技术方法白芨临床应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白芨种植技术方法白芨临床应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白芨种植技术方法白芨临床应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白芨种植技术方法白芨临床应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白芨种植技术方法白芨临床应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白芨种植技术方法白芨临床应用.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白芨种植技术方法白芨临床应用.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白芨种植技术方法白芨临床应用.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白芨种植技术方法白芨临床应用.docx

《白芨种植技术方法白芨临床应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白芨种植技术方法白芨临床应用.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白芨种植技术方法白芨临床应用.docx

白芨种植技术方法白芨临床应用

三一文库(XX)

〔白芨种植技术方法,白芨临床应用〕

  *篇一:

白芨的栽培技术

  白芨的规范化种植技术

  白芨为兰科白芨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别名白根、地螺丝、白鸡娃、羊角七、紫兰、刀口药、连及草等。

以块茎供药用,能收敛止血,消肿生肌;治肺结核咳血,支气管扩张咯血、胃溃疡吐血、尿血、便血等症。

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手足皲裂等症。

在生物医药、保健食品、纺织印染、特种涂料和日用化工等方面有巨大的商业利用价值。

随着白芨食品的开发利用和印染业、美容业的需求,白芨用量日趋增多,现已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予以保护。

-其价格仍有上升趋势,且表现为供不应求的畅销态势。

  一、白芨生长发育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白芨喜温暖、阴凉和较阴湿的环境,不耐寒。

常常野生在丘陵和低山地区的溪河两岸、山坡草丛中及疏林下。

故应选择肥沃、疏松而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腐殖质壤土栽培,要求栽培在阴坡或较阴湿的地块。

  二、栽培

  

(一)选地与整地选择土层深厚、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砂质壤土以及阴湿的地块种植。

前一季作物收获后,翻耕土壤20公分以上,每亩施入腐熟厩肥或堆肥1500-2000公斤,翻入土中作基肥。

在栽种前,再浅耕1次,

  然后整细耙平。

  

(二)种植方法在生产上,白芨主要用其块茎繁殖。

在贵州地区,一般在9-10月份收获时,选择当年生具有老秆和嫩芽、无虫蛀、无采挖伤者作种植材料,随挖随栽。

在整好的地上开宽1米左右、高30公分左右的厢,按行距约30公分、窝距30公分左右挖窝,窝深10公分左右,窝底要平。

将具嫩芽的块茎分切成小块,每块需有芽1-2个,每窝栽种茎3个,平摆窝底,各个茎秆靠近,芽嘴向外,成三角形错开。

栽后覆细肥土或火灰土,浇一次腐熟稀薄人畜粪水,然后盖土与厢面齐平。

  三、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白芨植株矮小,压不住杂草,故要注意中耕除草,一般每年4次。

第一次在3-4月出苗后;第二次在6月生长旺盛时,因此时杂草生长快,白芨幼苗又矮小,要及时出尽杂草,避免草荒;第三次在8-9月;第四次结合收获间作的作物浅锄厢面,铲除杂草。

每次中耕都要浅锄,以免伤芽伤根。

  2.水分管理白芨喜阴湿环境,栽培地要经常保持湿润,遇天气干旱及时浇水。

7-9月干旱时,早晚各浇一次水。

白芨又怕涝,雨季或每次大雨后及时疏沟排除多余的积水,避免烂根。

  3.追肥白芨喜肥,应结合中耕除草,每年追肥3-4次。

第一次在3-4月齐苗后,每亩施硫酸铵4-5公斤,兑腐熟清淡粪水施用;第二次在5-6月生长旺盛期,每亩施过磷酸钙30-40公斤,拌充分沤熟后的堆肥,撒施在厢面上,中耕混入土中;第三次在8-9月,每亩施入腐熟人畜粪水拌土杂肥2000-2500公斤。

  4.与其他作物间作白芨植株矮小,生长慢,栽培年限较长,可在头两年在行间间种短期作物,如萝卜、青菜等,以充分利用土地,增加收益。

所谓间作就是指在同一块田地中在同一生长季节内,分行或分带相间种植两种以上作物的种植方式。

比如在玉米、高粱地里,可在其株、行垄上间作穿心莲、菘蓝、补骨脂、半夏等。

  四、收获及初加工

  1.收获及初加工一般到第四年9-10月茎叶黄枯时,就要采挖,不然过于拥挤,生长不良。

采挖时,先清除地上残茎枯叶,用锄头从块茎下面平铲,把块茎连土一起挖起,抖去泥土,不摘须根,单个摘下,先选留具老秆的块茎作种茎后,剪去茎秆,放入箩筐内,在清水里浸泡1小时左右,踩去粗皮和泥土,放到沸水锅里不断搅动,煮到内无白心时(大约6-10分钟)取出,大太阳天气晒2-3天或烘5-6个小时,表面干硬后,用硫磺熏12小时,每100公斤鲜块茎,用硫磺0.2公斤,

  烘透心后,继续晒或烘到全干。

硫磺熏蒸后,白芨不霉变,不虫蛀,且色泽洁白透明。

然后,放入竹筐或槽笼里,来回撞击,擦去未脱尽的粗皮和须根,使其光滑、洁白,筛去灰渣即成。

干燥后的白芨应装入麻袋或编织袋内,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存放,注意防虫蛀。

  2.药材商品的规格足够干燥,呈不规则扁圆形或菱形,有2-3个分枝似掌状,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肥壮有肉,质坚实,断面类白色,半透明,角质。

味微苦,嚼之有粘性。

无烤焦、无须根、无虫蛀、无霉变。

一等品:

块茎成个,饱满有肉,手指大以上。

二等品:

达不到一等大,个较瘦、肉少。

  白芨的栽培技术

  2010年9月1日孙家东_营山南充市

  

(一)概况

  别名白根、地螺丝、白鸡娃、羊角七、连芨草、紫兰等。

为兰科白芨属植物「Bletillastriata(Thunb.)Reichb.f.〕,以块茎入药。

具有补肺止血、消肿生肌等功能的常用中药。

主治肺结核咳血、支气管扩张咯血、胃溃疡吐血、尿血、便血等症;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手足皲裂等症。

白芨止血效果特好,现在用白芨做的胶膜块,用于肝脾

  手术贴在刀口处,代替血钳子,效果特好。

生产于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省,全国各地有栽培。

  

(二)植物特性

  多年生草本。

株高30~60厘米。

块茎肉质,白色,具2~3叉呈菱角状,有须根,常数个并生,其上有多个同心环形叶痕,似“鸡眼”,又像“螺丝”,叶3~6片,披针形或广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下延成鞘状抱茎。

总状花序顶生,常有花3~8朵;花淡紫红色,花瓣不整齐。

蒴果圆柱形,上有6条纵棱,两端稍尖。

种子细小,多数。

花期4-5月,果期8~10月。

  白芨有两种,还有一种花黄白色,叶条状披针形,为狭叶白芨。

在紫红花中,又有大种、小种之分,其中以大种块茎产量较高。

  (三)生长特性

  喜温暖、阴凉和较阴湿的环境;不耐寒。

要求肥沃、疏松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上或腐殖质壤土。

要求栽培在阴坡或较阴湿的地块。

  (四)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选择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和腐殖质壤土,温暖、稍阴湿环境,不耐寒。

排水良好的山地栽种时,宜选阴坡生荒地栽植。

  *篇二:

白芨种植技术

  白芨的高效栽培技术

  发布时间:

2014-01-1701:

04:

42来源:

黔农网标签:

白芨栽培技术

  白芨为兰科白芨属植物,别名:

连及草、甘根、白给、朱兰、紫兰。

具有补肺止血、消肿生肌等功能的常用中药。

主治肺结核咳血、支气管扩张咯血、胃溃疡吐血、尿血、便血等症;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手足皲裂等症。

白芨止血效果特好,现在用白芨做的胶膜块,用于肝脾手术贴在刀口处,代替血钳子,效果特好。

具有快速凝血作用,可代血浆多用于外科手术。

主产于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省,全国各地有栽培。

  形态特征

  白芨为多年生草本,株高30~60厘米。

块茎肉质,白色,具2~3叉呈菱角状,有须根,常数个并生,总状花序顶生,常有花3~8朵;花淡紫红色,花瓣不整齐。

蒴果圆柱形,上有6条纵棱,两端稍尖。

种子细小,多数。

花期4-5月,果期7~8月。

白芨有两种,还有一种花黄白色,叶条状披针形,为狭叶白芨。

在紫红花中,又有大种、小种之分,其中以大种块茎产量较高。

  生长特性

  白芨喜温暖、阴凉和较阴湿的环境,不耐寒。

要求肥沃、疏松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上或腐殖质壤土,栽培在阴坡或较阴湿的地块。

  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选择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和腐殖质壤土,温暖、稍阴湿环境,不耐寒。

排水良好的山地栽种时,宜选阴坡生荒地栽植。

把土翻耕20厘米以上,施厩肥和堆肥,每亩施农家肥1000千克,没有农家肥可撒施三元复合肥50公斤。

再翻地使土和肥料拌均匀。

栽植前浅耕一次,把土整细、耙平、作宽130--150厘米的高畦。

  2、繁殖方法。

白芨用种子播种较难,分块茎繁殖较易。

9--11月初将白芨挖出,选大小中等,芽眼多,无病的块茎,每块带1--2个芽,沾草木灰后栽种。

开沟沟距20---25厘米,深5--6厘米,按株距10---12厘米放块茎一个,芽向上,填上,压实,浇水,覆草,经常保持潮湿,3--4月出苗。

亩用种苗100公斤,

  3、田间管理

  ①中耕除草。

白芨在田间管理除草要求很严格,种植好喷洒乙草胺封闭,白芨苗出齐后。

5---6月份白芨生长的很旺盛,杂草也长的很快,进行除草。

除草结合搂松畦面,除草时要浅锄,免得伤根。

  ②追肥。

白芨是喜肥的植物,每个月喷施一次磷酸二氢钾或稀薄的人畜粪尿,7---8月停止生长进入休眠,但是要防止杂草丛生。

  ③灌溉和排水。

白芨喜阴,经常保持湿润,干旱时要浇水,7~9月份早晚各浇一次水。

白芨又怕涝,大雨及时排水避免伤根。

  4、病虫害防治

  1、烂根病。

南方多在春夏多雨季节发生。

防治方法:

注意排涝防水,深挖排水沟。

  2、地老虎、金针虫。

可人工捕杀和诱杀或拌毒土,用地虫绝施入床上。

用50%锌硫磷乳油700倍液液浇灌床上。

  5、采收加工

  白芨种植2--3年后,9--10月份地上茎枯萎时,把挖块茎去掉泥土,进行加工。

将块茎单个摘下,选留新秆的块茎作种用,剪掉茎秆,在清水中浸泡1小时后,洗净泥土,放沸水中煮5~10分钟,取出炕至全干。

去净粗皮及须根,筛去杂质。

一般亩采收鲜品800-1000公斤,可加工200--300公斤。

以个大、饱满、色白、半透明、质坚实者为佳。

  6、有效成分

  块茎含有淀粉、葡萄糖、挥发油;根含有白芨甘露聚糖。

  白芨生存条件的独特性

  1、生存环境要求的独特性:

白芨大多野生于山野川谷的向阳山坡、疏林中、草丛中,喜欢阴凉的湿度较大的环境,土壤肥沃疏松而又排水良好的夹沙土。

所以,要求生存环境独特的白芨的资源是有限的,目前,野生资源的产地仅剩下云、贵、川、湘等极其有限的少数地域的偏远山野。

  2、无性繁殖的独特性:

白芨为多年生草本,植株矮小(未经人工选育的野生种质资源),紫花白芨高30厘米左右,四川峨眉白花大白芨高33厘米以上。

白芨叶3-6片,长披针形,中部稍宽,先端尖。

白芨3月萌发,花期4-5月,果期8-10月。

12月倒苗。

白芨虽然结果,但是,却不能依靠种子繁衍。

成熟的白芨种子呈橄榄型,黄色粉沫状,非常细小,种皮为单层细胞组成,侧壁加厚,细胞器及原生质均已消失,是一层半透明的死细胞,胚椭圆型,未分化,为原胚阶段,胚柄退化,无胚乳。

在自然状态下,极少萌发成苗。

人工繁育的研究工作进展十分缓慢,这是白芨野生改家种研究的一个关键课题。

这种生长环节的奥秘性超越了绝大多数生产者的认识水平,由此可知,目前白芨家种只能以假鳞茎为种苗,并且只有当年生,具有老杆和嫩芽的假鳞茎才能发展成新植株。

白芨发展家种,必须要面临种子秧苗稀缺的困境。

再者这种传统的分株繁殖方式,不可避免地产量低下,抗病虫害能力差,一代一代退化。

由于种苗紧缺,大规模产业化种植就目前来说还遥不可及。

  3、种群分布的独特:

白芨在大自然界是呈现零星分布状态,至今没有发现像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芍药那样密密麻麻挤在一起连片生长的,野生白芨的这群落分布小而少,这是它的天性。

发展家种,目前还没有成熟的经验和技术,所以造成亩产量低,率先野生改家种的贵州,江西等地亩产仅几十公斤、生产成本极高,不可能调动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

  4、生长周期的独特:

白芨生长周期长,种植两年生的假鳞茎只能长2个新的假鳞茎,第三年增长4个,第四年再增长8个,是典型的1+1=2繁殖方式。

即使家种成功,从种到收要至少历时四年。

在自然界,超过四年的白芨假鳞茎,不但不增长,反而会因假鳞茎过于拥挤而腐烂。

  5、加工过程的独特性:

白芨采挖后加工工艺比较复杂,因为白芨富含胶性物质,采挖后抖去泥土,剪去根须在水里浸泡1小时左右,踩去粗皮,再放到沸水锅中煮6-10分钟,不断搅动,直到无白心取出,晒干。

而自然晒干须月余。

在晒干或烘干过程中,要反复放入竹筐或槽笼里,来回撞击,擦去粗皮和须根,使成光滑洁白的半透明体。

在烘干的过程中,稍有不慎,便将白芨烤糊,不能作为商品。

综上所述,白芨资源越来越稀缺,在实验室中对白芨的有性和无性繁殖的技术刚刚破解,而大田产业化种植还没有起步,即使已经掌握了完整的生产技术,但也要面临白芨生长周期长达四-五年之久的困境。

  广泛的用途

  白芨可作为染布时作粘合剂使用,也作为高级卷烟的粘合剂,装裱中国字画粘合剂,中药材野山参断须的修复剂使用。

白芨千百年来一直作为传统中药入药,其主要功能是敛疮止血、补肺、消肿生肌等。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白芨鳞茎中富含大量水溶液性多糖,其化学成分是葡萄甘露聚糖,是白芨胶的主要功能性成分。

白芨多糖胶是一种优良的天然食品增稠剂,同时是安全性较高的医药原料,性能卓越的药用辅料和有相当发展前景的生物医学材料。

此外,白芨多糖胶还可应用于日化产品中,替代化学增稠剂,并具有减少刺激性、保护皮肤、延缓衰老等功能,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白芨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广泛,也就导致了白芨的需求量越来越大。

  白芨其性微寒,味苦、甘涩,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机功能。

用于结核吐血,支气管扩张咳血,胃溃疡吐血,尿血,便血等症,还可以用于外伤出血等症状。

白芨神奇的疗效,广泛的用途也加速了白芨资源的灭绝。

  *篇三:

白芨栽培技术

  白芨栽培技术

  来源:

作者:

时间:

2005年01月10日浏览次数:

1105

  

(一)概况

  别名白根、地螺丝、白鸡娃、羊角七、连芨草、紫兰等。

  为兰科白芨属植物「Bletillastriata(Thunb.)Reichb.f.〕,以块茎入药。

具有补肺止血、消肿生肌等功能的常用中药。

主治肺结核咳血、支气管扩张咯血、胃溃疡吐血、尿血、便血等症;外用治外伤出血、烧烫伤、手足皲裂等症。

白芨止血效果特好,现在用白芨做的胶膜块,用于肝脾手术贴在刀口处,代替血钳子,效果特好。

生产于四川、云南、陕西、甘肃等省,全国各地有栽培。

  

(二)植物特性

  多年生草本。

株高30~60厘米。

块茎肉质,白色,具2~3叉呈菱角状,有须根,常数个并生,其上有多个同心环形叶痕,似“鸡眼”,又像“螺丝”,叶3~6片,披针形或广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下延成鞘状抱茎。

总状花序顶生,常有花3~8朵;花淡紫红色,花瓣不整齐。

蒴果圆柱形,上有6条纵棱,两端稍尖。

种子细小,多数。

花期4-5月,果期8~10月。

  白芨有两种,还有一种花黄白色,叶条状披针形,为狭叶白芨。

在紫红花中,又有大种、小种之分,其中以大种块茎产量较高。

  (三)生长特性

  喜温暖、阴凉和较阴湿的环境;不耐寒。

要求肥沃、疏松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上或腐殖质壤土。

要求栽培在阴坡或较阴湿的地块。

  (四)栽培技术

  1.选地整地

  选择疏松肥沃的沙质壤土和腐殖质壤土,温暖、稍阴湿环境,不耐寒。

排水良好的山地栽种时,宜选阴坡生荒地栽植。

把土翻耕20厘米以上,施厩肥和堆肥,每公顷地施22500~30000千克,再翻地使土和肥料拌均匀。

栽植前浅耕一次,把土整细、耙平、作畦宽130厘米的高畦。

  2.繁殖方法

  白芨用种子播种较难,分切块茎繁殖较易。

3月初将白芨挖出,选大小中等,芽眼多,无病的块茎,用刀横切小块,每块带2~3个芽,伤口沾草木灰后栽种。

用镢开沟,沟距25

  厘米,深10厘米,按株距7~8厘米放块茎一个,芽向上,填上,压实,浇水,覆草,经常保持潮湿,4月出苗。

  3.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

  白芨在田间管理除草要求很严格,第一次除草4月份,白芨苗出齐后。

6月份白芨生长的很旺盛,杂草也长的很快,进行第二次除草。

第三次8-9月份除草一次。

第四次除草结合间种作物收获时进行,楼松畦面,每次除草都要钱锄,免得伤根。

  

(2)追肥

  白芨是喜肥的植物,每半个月追一次肥。

稀薄的人畜粪尿,每公顷22500-24000千克,8~9月施稍浓的液肥,过磷酸钙、堆肥在第三次除草结合施入。

  (3)灌溉和排水

  白芨喜阴,经常保持湿润,干旱时要浇水,7~9月份早晚各浇一次水。

白芨又怕涝,大雨及时排水避免伤根。

  4.病虫害防治

  

(1)烂根病

  南方多在春夏多雨季节发生。

  防治方法:

注意排涝防水。

  

(2)地老虎

  按常规防治方法。

  (五)采收加工

  白芨种植4年后,10月份地上茎枯萎时,用二齿把挖块茎去掉泥土,进行加工。

将块茎单个摘下,选留老秆的块茎作种用,剪掉茎秆,放入箩筐中,在清水中浸泡1小时后,用脚踩去粗皮,洗净泥土,放沸水中煮5~10分钟,待表皮硬后再用硫磺熏12小时,每50千克鲜块茎,用硫磺0.5千克,熏造后取出炕至全干。

硫磺熏后的白芨不变质发霉,不虫蛀,色泽洁白、透明,放箩筐内来回撞击,去净粗皮及须根,筛去灰渣。

  白芨以个大,饱满,色白,味苦,嚼之有黏性,质坚实者为佳。

贮水干燥通风处,防潮,防霉。

《白芨种植技术方法,白芨临床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