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67441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87.5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县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XX县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XX县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XX县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XX县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XX县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1页
XX县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1页
XX县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1页
XX县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1页
XX县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1页
XX县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1页
XX县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1页
XX县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1页
XX县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1页
XX县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1页
XX县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1页
XX县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1页
XX县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1页
XX县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1页
XX县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1页
亲,该文档总共2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县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XX县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县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XX县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XX县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XX县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一、项目概述

(一)项目名称:

萧县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

(二)项目选址:

萧县龙城镇三里庄路北

(三)项目承办单位:

萧县民政局

(四)项目性质:

新建

(五)项目法人代表:

蒋武

(六)可研编制单位:

萧县工程咨询研究所

二、项目编制依据及范围

(一)项目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2、《民政部关于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北京市儿童福利院重要指标精神通知》(民函[2006]175号);

3、《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

4、《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

5、《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

8、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各种技术资料,项目方案及基础材料。

(二)研究范围和内容

本报告依据国家及地区政府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批复精神,本着客观、求实、科学、公正的原则,在现有能够掌握的资料和数据的基础上,主要就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内容及方案、建设条件、建设投资及资金来源、社会效益及项目环境保护、消防安全等方面逐一研究论证,以确定项目经济、技术等方面的可行性,为建设单位、政府投资主体提供决策参考,并根据以下原则对该工程的建设可行性进行研究:

1、依据萧县的整体规划,满足萧县发展需要;

2、因地制宜,结合萧县地形特征,合理安排,建设萧县社会福利服务中心,满足安置三无、五保人员、残疾人康复及培训就业的需要;

3、技术先进,经济合理;

4、满足环境保护和成本节约要求;

5、结合土地利用规划、给排水规划、电力设施规划,科学协调,合理布置。

三、项目单位简介

萧县民政局是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担负着救灾救济、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老龄工作、社会福利、社会事务、基层政权建设、区划地名、社团民间组织登记管理、双拥、优抚、安置、儿童收养管理、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社会捐助、婚姻登记、殡葬管理等主要职责。

全局共有干部职工36名。

近年来,全局干部职工始终以创建基层满意的县直部门为载体,按照“五好”目标要求,用实际行动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履行“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民政工作宗旨,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

仅2009年,萧县民政局被全国万家图书援建万家社区读书活动组委会评为“万家社区图书室援建和万家社区读书活动先进单位”;民政部评为“全国贯彻实施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先进单位”、“2009年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单位”;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示范县”;省民政厅评为“2008年度全省民政政务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市民政局评为“2008年度信息工作先进单位”、“2009年上半年全市民政信息工作先进单位”、“全市民管工作先进集体”;县委县政府评为“2008年度招商引资工作优质服务单位”、“2008年度目标管理考核三等奖”、“2008年度全县十八项民生工程实施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度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2008年度信息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四、项目建设规模、内容及融资方案

(一)建设规模及内容

萧县社会福利中心用地15亩,总建筑面积4084平方米,设计床位100张。

其中:

居住主楼3500平方米,包括公寓楼、多功能活动室;附属用房建筑面积584平方米,包括洗衣房、浴室、锅炉房、厨房、餐厅、文化体育健身娱乐室、厕所等。

项目总投资600万元。

(二)融资方案

项目总投资600万元,争取中央投资480万元,地方政府配套资金120万元。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一、项目建设背景

萧县位于安徽省最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县域总面积1855平方公里。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辖23个镇乡,257个行政村。

总人口140万人。

全县共有“三无”人员1000多人。

近年来,为妥善安排好“三无”人员生活,我县将特殊困难“三无”人员安置在各乡镇敬老院,与五保户共同集中供养,对关爱“三无”人员生活起到了积极作用。

行政区划调整后,我县乡镇敬老院撤并。

又将全县各敬老院“三无人员”统一供养在县光荣院,悉心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

这一做法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的广泛称赞,同时也引起县内外新闻媒体的极大关注。

目前,我县需供养“三无”人数多,集中供养能力有限,还有相当一部分“三无”人员申请入住福利院,但当前的发展现状,远远不能满足供养“三无”人员的需要和适应新形势下发展要求,严重制约着我县福利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加快构建和谐社会进程的需要。

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新建萧县社会福利中心,是切实加强“三无”人员救助工作的体现,体现了公平正义的原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孤儿失去了家庭的温暖,父母的怜爱,是最困难的社会群体。

同时,由于失去了有效的照料以及教育、心理发展等方面的原因,极易导致孤儿犯罪或被犯罪分子所利用。

社会福利中心建成后,将为更多孤儿提供救助,帮助他们摆脱生存和发展困境,使他们感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温暖,使其在这个充满爱和温暖的大家庭里健康成长。

有利于从根本上降低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

此外,还可以通过对因父母服刑暂时失去依靠的未成年人的帮扶,有利于服刑人员的改造,能够为实现社会安定有序,促进社会和谐做出积极的贡献。

2、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新建萧县社会福利中心,将妥善安置孤儿,使他们在教育、医疗、康复等方面的基本权益得到切实保障,使他们能够分享改革开放、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进步的成果,是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科学发展观的生动体现,也是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的实际行动。

3、加快萧县社会福利事业发展的需要。

新建萧县社会福利中心项目实施后,将彻底改变原有的社会福利院设备陈旧、环境较差等这一现状,将扩大收养、收治规模,完善服务功能,亮化美化生活环境,将更好的改善孤儿的生活条件,提高其生活质量,保证其健康快乐成长,切实解决萧县弱势群体生活困难,充分发挥社会保障作用,更好地履行“上为党和政府分忧,下为人民群众解愁”的服务宗旨。

将加快萧县社会福利事业发展,促进全县经济社会较快发展。

第三章项目场址条件分析

一、项目区城市概况

1、行政区划

本项目法人单位位于安徽省宿州市萧县,萧县位于安徽省最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总面积1871平方公里,大部分为平原,东南部为海拔100—300米的低山矮岭。

人口130万,辖18镇5乡708个行政村。

 

2、地理位置

萧县紧靠徐州都市经济圈中心城市徐州市,县城距京杭运河30公里、徐州观音机场50公里、连云港出海口260公里,素有“徐州的西大门”之称。

3、自然条件

(1)气候条件

萧县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适中,春温多变,秋高气爽,冬季显著,夏雨集中,无霜期长,日照充足。

主导风向全年以偏东风为主,其次为偏北风和偏南风。

历年极端最低气温为-12.4℃,历年极端最高气温为38.0℃,年均气温14.4℃;历年平均降水量为811.2毫米,年平均无霜期208.3天,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0%,年平均蒸发量为1500.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220-2480小时。

(2)水文条件

萧县位于淮河流域中游,二、三级支流范围里,隶属于华北平原南部的淮北平原中部。

萧县水资源总量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全县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总量为2.6亿立方米/年,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的丰枯基本依赖降水补给的多寡,地下水资源赋存于地层的多孔介质之中,水的运动较为缓慢。

近年来,城区及近郊区地下水位大幅度下降,给水能力逐年减少,呈现超采现象,应该予以防范。

全县水资源的水质较好,均为重碳酸钙型,矿化度小于1.0克/升,但其钙镁离子偏高,导致水的硬度较大。

(3)地质地貌

萧县主属黄淮海冲击平原,地面高呈由西北向东南缓倾,海拨高度介于32-50米之间。

地形大致可分为两个单元,即东南部分布着一些低山丘陵,其余为黄泛平原。

山丘、谷地占总面积22.2%,平原占77.8%。

土壤为潮土类、褐土类、石灰土类、棕壤土类、砂疆黑土类,以淤土、两合土、沙土、盐碱土、土淤土为主,其中淤土平均有机质1.35%、碱解氮含量为70mg/kg、速效磷含量15mg/kg、速效钾含量120mg/kg、PH值为7.0,两合土平均有机含量1.25%、碱解氮含量60mg/kg、速效磷含量12.5mg/kg、速效钾含量100mg/kg、PH值为7.2,沙土平均有机质含量1.1%、碱解氮含量为50mg/kg、速效磷含量8mg/kg、速效钾含量75mg/kg、PH值为7.5。

萧县域境内水系发达,沟渠纵横,河流多系人工河道,河道平直,水量受季节影响,变化较大,夏季水流量大、水流急,冬季河水变浅,水流缓慢。

(4)工程地质条件

萧县东、西有寒武、奥陶系地质构成。

山丘平行延伸两侧,其余均为平原,海拨一般为2.5-32.5米,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坡度为万分之一。

北区第四纪地层分布广泛,地基承载力山前地带可达18吨/平方米。

地下水层多为石灰岩层隙间水,含水较丰富。

项目区最大冻土深度20厘米,地震烈度6度。

建设用地的综合自然条件较好。

萧县区域大地构造属中淮地台鲁西隆起区南极,区境范围内除寒武系、奥陶系有部分裸露外,其余均为第四系掩盖,低山残匠占全部总面积的4.7%。

本区第四系分布广泛,孔隙水储存于第四系砂层之中,主要大气降水为主补给水源。

浅层地下水流向与地形坡降及河流方向一致,由西北向东南。

地下水位升降随季节(降水量)变化,地下水对混凝土无侵蚀作用。

根据项目区地质普查钻孔揭露地层属第四级河流冲击相地层,分述如下:

①粉质粘土,浅褐黄色,可塑状,中偏高压缩性,在埋深约1米以上及2.2-3.5米,粉粒含量较多,部分段为粉土,松散状,结构性差。

②粘土,棕褐色,青灰色,可塑性偏硬,中等压缩性,见少量淡水螺壳,完整。

③粉质粘土,黄绿色,硬塑状,中等压缩性,含有钙质结核,在埋深约6米处较富集。

④粉细砂,浅黄色,级配性差,中密,本层埋深7.1米钻至15.0米未揭穿。

层厚不详。

除第一层外,其他各层地基承载力标准值均在140KPa以上。

(5)交通运输条件

萧县东邻江苏徐州市25公里,素有“徐州的西大门”之称。

南接淮北29公里,西距河南商丘市150公里,北连山东济宁130公里,县城距合肥、南京、济南、郑州4省会均为3小时路程,距徐州观音机场40公里,连云港出海口260公里。

陇海、符夹铁路纵横穿境,连霍、合徐高速公路于县境内交汇,310、311国道,301、101、202省道与县乡道路交织成网,境内公路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30公里,已形成公路、铁路、航空相结合的,内外相联的立体交通网络,承东启西,南引北联,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4、社会经济条件

(1)优越的自然条件

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名优农产品基地众多。

萧县植被保存完好,工业污染程度低,具有生产加工绿色食品的自然条件。

耕地面积10万公顷,农作物主要有小麦、棉花、大豆、玉米、山芋及花生、芝麻等。

全县水果挂果面积50万亩,主要有葡萄、苹果、梨、黄白桃、巴斗杏、柿子、樱桃、山楂等。

孙圩子胡萝卜、闫集黑皮冬瓜、马井韭青韭黄、圣泉萧国圣桃、黄河故道水晶梨、龙城石榴、新庄黄牛、黄口三元杂交猪、丁里华英鸭等名优农产品种养基地闻名全国。

(2)丰富的矿产资源

萧县矿产资源丰富,水电供应充足。

萧县为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已探明煤炭储量7.5亿吨,现有17对矿井,年产能力120万吨;探明石油储量7亿吨,煤层气储量1000亿立方米,石灰岩储量30亿吨;铁矿石、瓷石、高岭土等储量可观。

萧县南北分属淮、黄河水系,地下水量为2.6亿立方米,水质优良,生产、生活用水充足。

电力供应属华东电网,设施完善,境内有11万伏以上变电所2个,生产生活供电充足。

(3)雄厚的经济基础

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

萧县工业发展历史久远,历经沧桑。

公元9年,出现铸造银、铜质钱币的造钱工厂;北宋年间,开始出现陶瓷生产,神宗元丰年间,开始出现小煤窑,苏东坡曾作《石炭歌》赞之。

改革开放以来,萧县工业在调整和机制创新中快速发展,现有48个县属工业企业,近2万家乡镇企业,广东锦丰、江苏维维、山东新汶、安徽省古井、深圳康达尔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相继来萧投资。

2003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7亿元(1990年不变价),形成了煤炭开采、农副产品加工、建材、造纸、酿酒、化工、纺织、机械制造等八大主导产业,有较强的协作配套能力。

经省政府批准,在连霍、合徐两条高速公路交汇处设立的占地500余亩的工业园区,是萧县对外开放的窗口、体制改革的实验区,现已成为国内外客商投资的热土,是萧县工业发展的新亮点。

(4)较完善的基础设施

生产生活设施完善,人居环境良好。

萧县民风淳朴,社会治安稳定,邮电通讯发达,医疗卫生、环保、广播电视和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迅速,旅游、物流、金融、商贸、房地产等行业全面发展,服务规模不断扩大。

2003年,萧县被安徽省委、省政府授予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县。

二、项目选址

项目选址在萧县龙城镇三里庄村路北侧(萧县光荣院对面),土地已经萧县国土资源局预审。

经萧县建设局审核。

本建设工程符合城乡规划要求。

项目选址处于交通便利、离县城中心不远、环境静谧、距公用供(排)水、电等基础设施较近的位置,且周边征地方便,利于扩大规模。

选址所在地土质良好,便于建设园林化的生活环境。

目前该项目最为理想的拟建地址已选定。

三、施工条件

施工场地平整开阔,施工运输可利用现成的公路和城市道路。

高标号水泥、砂石、石灰等建筑材料当地产量可观,能满足供应,运距短、价格便宜。

其它建筑材料在当地市场上容易购得。

施工用水、用电、通讯可以利用项目区已有设施就近解决。

第四章工程技术方案

一、总平面布局

各类功能用房采用集中布局的形式,留置出足量成片的绿化及休息活动场地。

其中医疗康复、教学、阅览、办公等功能房集中于综合楼内,综合楼设于小区一侧;婴幼儿拯救中心楼和儿童宿舍楼分设于综合楼对侧,与综合楼间以在片绿地和儿童活动休息场地分隔。

各个功能分区通过科学合理的水平和简直交通线路的组织作到即互不干扰又有机联系。

公共区域设立显著标识便于寻找识别。

总之,力求营造出使孤残儿童感到关切、安全的环境。

总平面布局符合日照要求和消防疏散要求。

二、建筑设计

1、主体建筑以多层为主,局部低层。

其中综合楼主体四层,局部五层或二层;婴幼儿拯救中心楼主体二层局部一层;宿舍楼二层。

2、建筑朝向均以坐北朝南为主。

3、建筑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物耐火等级为二层。

4、建筑按冬冷夏热地区进行节能设计。

5、在造型上,考虑到社会儿童福利中心项目的经济能力和实际使用情况,借助建筑之间的变化,造型手法的变化,尺度比例变化,以及细部的处理,使福利院建筑能够紧密地结合场地环境,既能突出建筑简洁、生动、富有趣味的特征,又增添了层次感和建筑艺术性。

7、对建筑物楼顶女儿墙作出处理,其立面造型高低错落,形成变化丰富的天际轮廓线。

8、建筑物色彩以儿童喜闻乐见的橙黄、红、湖蓝三色为主基调,尽量符合儿童个性和心理需求。

9、综合楼层面采用保温平层顶,其它楼层面采用彩色块瓦保温坡屋顶。

10、外墙为砖,采用聚苯颗粒保温砂浆做外保温。

11、窗采用UPVC双层玻璃保温窗,带纱扇。

三、装饰

1、内墙面主要采用仿瓷涂料,外墙面主要采用乳胶漆和面砖。

2、主要建筑楼地面采用彩色水磨石、嵌铜条,公用部分采用防滑地面砖。

3、卫生间要用彩色墙面瓷砖和地面防滑面砖

四、结构

1、基础:

基础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为150-180Kpa;基础开工以柱下独立基础为主。

2、结构类型:

框架结构为主。

3、结构材料:

墙体为空心砖砌体,框呆为C25钢筋混凝土。

4、抗震设计:

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框架抗震设计等级为7级。

五、供电工程

1、直接引入低压电源进入小区低压配电房,再供给各个建筑用电区域。

分一类负荷及部分二类负荷。

2、照明设备主要采用荧光灯及节能灯具。

3、在疏散通道、出入口设置带蓄电池的应急照明灯和疏散指示标志。

4、办公管理用房设合布线网络、建立办公自动化系统。

5、设有线电视系统,在有需要的房间设电视终端出口。

6、设防雷接地系统。

六、给排水工程

1、用水由城市自来水厂供给,并用构成环状供水管网,与周围供水管连接,组成可靠的自来水消防供水管网。

2、用水分生活用水与消防用水,并考虑绿化用水和洗车用水。

3、所有用水设备采用节水型设备

4、消防设施设有室外消火栓系统,栓距不大于120m。

5、污水管道沿道路敷设,污水管道采用混凝土管,粪便污水和含油污水均需经化粪池和隔油处理后方可排入污水管网。

6、雨水系统尽量得用地形,沿道路敷设雨水管道,并在适当位置处设雨水口,将雨水有组织汇集后排入城市规划管网。

第五章环境影响评价

一、环境质量执行标准

(一)大气环境:

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二)水环境:

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Ⅲ类标准;

(三)声环境:

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中Ⅱ类标准。

(四)污染物排放标准

1、废气

食堂油烟废气排放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GB18483-2001)中的中型标准。

2、废水

项目废水排放可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三级标准。

3、噪声

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

二、项目对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对环境的影响

本项目施工阶段主要污染工序来自各种机械的工作噪声,打桩和运输等作业噪声;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施工雨污水、打桩泥浆水与场地积水;施工车辆产生的废气,土石方和建筑材料运输造成地面扬尘等;开挖基坑、填平场地时产生弃土,在进行主体结构等施工时产生建筑垃圾。

主要污染物及预计量表

类型

排放源

污染物

产生量

噪声

施工机械

施工噪声

70~100dB

固体废弃物

装潢垃圾

建筑废材

2.5t/m3

施工人员

生活垃圾

1kg/人/d

大气污染物

施工期扬尘

TSP

无组织排放

水污染物

施工人员

生活污水

0.2m3/人/d

三、运营期对环境的影响

本项目运营期间污染源主要来自配电房等各类设备产生的工作噪声;“三无”、后勤人员日常生活污水、固体废弃物;厨房间产生含油烟气。

主要污染物及预计量表

类型

排放源

污染物

产生量

噪声

配电房

设备噪声

60-75dB

车辆

交通噪声

70-85dB

固体废弃物

校园各区

生活垃圾

1000kg/d

大气污染物

食堂油烟

油烟

0.8t/a

水污染物

生活区

污水

128m3/d

四、环境保护措施

(一)环境保护措施

1、大气污染物

食堂产生的少量油烟废气,可将其经油烟净化装置处理后排放。

2、生活污水

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

厕所废水经化粪池处理,餐饮废水经隔油池处理,其它废水也均经过净化处理达标后回用或通过污水管网排放。

3、固体废弃物

针对生活性废物,院内将设垃圾收集处,将废物集中后,统一、及时清运出场。

并在相关区域设置垃圾箱,建筑内设置垃圾道等设施,以利生活垃圾的收集和清运。

4、噪声

主要来自配电房、泵房、机房各类设备产生的工作噪声。

为降低噪声污染,改善作业环境,尽量选择低噪声设备;加强设备日常维修、更新和操作人员的管理,使所有设备,尤其是有噪声污染的设备,能在正常状况下运行;并对放置产噪大的设备的房间采用隔声门窗,露天噪声源加设防护罩。

5、建设施工环境影响控制

(二)建设施工噪声控制

合理放置施工机械,尽可能布置在对场界外造成影响最小的地点,并在高噪声设备周围设置掩蔽物。

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禁止夜间进行高噪声作业。

以液压工具代替气压工具,打桩应采用液压钻孔、浇注桩头的低噪声施工方法。

(三)建设施工水污染控制

在施工前期应同步设计好排水沟和沉淀池,将建筑泥浆水和冲洗水经沉淀分离后的上清夜排入污水管网,沉淀泥浆应定期外运。

建筑废物应按指定地点堆放并及时清理,避免因暴雨冲刷而流入附近水体。

建议在施工场地设置简易厕所和化粪池,对施工队伍居住地的食堂、浴室和厕所污水进行处理。

(四)建设施工大气污染控制

建议施工单位采取以下措施:

开挖时,对作业面和土堆适当喷水,使其保持一定湿度,以减少扬尘量;开挖的泥土和建筑垃圾要及时运走,避免长期堆放;确需较长时间堆放在户外的散粒建筑材料,如黄沙、碎石等,应采用雨布覆盖或经常洒水保持湿润,减少扬尘。

对施工现场实行合理化管理,使砂石料统一堆放,并尽量减少搬运环节。

防止运输车辆装载过满,并尽量采取遮盖、密闭措施,减少沿途抛洒,并及时清扫散落在路面上的泥土和建筑材料,定时洒水压尘,以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扬尘。

施工现场要进行围栏或部分围栏,缩小施工扬尘扩散范围。

当风速过大时,应停止施工作业,并对堆存的砂粉等建筑材料采取遮盖措施。

(五)建设施工固体废物污染控制

施工现场要及时清理,建筑垃圾要及时清运,防止其因长期堆放而产生粉尘等污染。

生活垃圾易腐败变质,应进行专桶收集,定期运往附近垃圾场进行卫生填埋或焚烧,严禁乱堆乱放。

第六章工程招标方案

按照国家发改委发布《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加招标内容和核准招标事项暂行规定》,在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增加的招标内容包括以下两部分。

一、总则

1、为保证本项目即《萧县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建设招标投标工作公开、公正、公平开展,规范建设工程项目招标投标工作,促进招标投标工作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特编制本方案。

2、本方案编制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安徽省建筑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3、本方案仅适用于《萧县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建设工程施工招标投标。

4、建设工程招标投标是指建设工程项目发包方通过发布招标公告或者通过向一定数量的特定承包商发出招标邀请的方式发出招标的信息,提出建设工程项目性质及其数量、质量、技术要求、竣工期以及对承包商的资质要求等投标条件,表明将选择最能够满足要求的承包商与之签订合同的意向,由各有意承包的承包商作为投标方,向招标方书面提出自己拟提供的报价及其它相应的招标条件,参加投标竞争,经招标方对各投标者的报价及其它条件进行审查比较后,从中择优选定中标者,并与之签订承包合同。

5、本项目招标投标遵循的原则:

公开、公平、公正和诚实信用。

6、本项目招标投标活动不得违法限制或者排斥本地区、本部门以外的投标人参加投标,不得以任何方式非法干涉招标、投标活动。

二、招标内容

1、招标范围

(1)《萧县社会福利中心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全部进行招标。

(2)项目的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全部进行招标。

(3)项目的工程监理全部进行招标。

(4)工程所需设备采购活动全部实行招标。

(5)工程所需的重要材料全部进行招标。

(6)项目其他部分进行招标。

2、招标组织形式

该建设项目的建筑工程、安装工程、监理、重要材料及设备的采购活动采用委托招标;工程地质勘察、设计和其他采用自行招标。

3、招标方式

该建设项目的建筑工程、安装工程、监理、重要材料及设备的采购活动采用公开招标;工程地质勘察、设计和其他采用邀请招标。

第七章项目管理与实施进度

一、项目管理及保障措施

项目建设是百年大计,必须坚持质量第一,在建项目要积极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