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新桥中学学年第二学期.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4568532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09.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州市新桥中学学年第二学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常州市新桥中学学年第二学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常州市新桥中学学年第二学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常州市新桥中学学年第二学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常州市新桥中学学年第二学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常州市新桥中学学年第二学期.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常州市新桥中学学年第二学期.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常州市新桥中学学年第二学期.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常州市新桥中学学年第二学期.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常州市新桥中学学年第二学期.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常州市新桥中学学年第二学期.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常州市新桥中学学年第二学期.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常州市新桥中学学年第二学期.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常州市新桥中学学年第二学期.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常州市新桥中学学年第二学期.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常州市新桥中学学年第二学期.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常州市新桥中学学年第二学期.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常州市新桥中学学年第二学期.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常州市新桥中学学年第二学期.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常州市新桥中学学年第二学期.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州市新桥中学学年第二学期.docx

《常州市新桥中学学年第二学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州市新桥中学学年第二学期.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常州市新桥中学学年第二学期.docx

常州市新桥中学学年第二学期

常州市新桥中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高三第一次调研生物试卷

出卷人:

高燕萍审卷人:

李萍陆小琴

第Ⅰ卷(选择题共55分)

一、单项选择题:

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不法商家将含“伪蛋白氮”较高的三聚氰胺掺入奶粉,提高检测时蛋白质数值,大大降低生产成本。

蛋白质含量检测通常不是直接测定蛋白质含量,而是通过测氮含量来推算蛋白质含量。

一般说来,每100克蛋白质平均含氮16克,这些氮主要存在于蛋白质的()

A.—CO—NH—B.游离的氨基C.游离的羧基D.R基

2.下列有关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蓝藻和水绵细胞中都含有核糖体

B.原核细胞的细胞膜化学组成和结构与真核细胞相似

C.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包围的典型细胞核D.它们都有染色体,存在基因

3.下图表示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其中a和b为两种物质的运输方式,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物种的细胞中①、②和③的种类均不同

B.a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简单扩散,b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

C.若图示为红细胞膜,则a可代表O2,b可代表葡萄糖

D.该图可以表示细胞内的其他生物膜结构

4.下列有关ATP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植物一生光合作用过程中生成的ATP多于呼吸作用生成的ATP

B.肌细胞收缩时ATP与ADP迅速转化C.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的ATP最多

D.细胞内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

5.下列生化反应的场所肯定是细胞器的是()               

A.丙酮酸的彻底氧化分解B.胰脂肪酶的合成

C.硝化细菌进行有氧呼吸D.二氧化碳的固定

6.下列关于细胞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的叙述错误的有()

①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衰老对于生物体都是有害的

②正常细胞癌变后在体外培养可无限增殖

③由造血干细胞分化成红细胞的过程是可逆的

④癌细胞容易在体内转移,与其细胞膜上糖蛋白等物质减少无关

⑤人胚胎发育过程中尾的消失是细胞凋亡的结果

⑥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变异是细胞癌变的内因

⑦低温引起的细胞冻伤和死亡属于细胞坏死

A.1种B.2种C.3种D.4种

7.生物实验中常用到对照,以下对照设置正确的是()

A.研究氧浓度对植物呼吸的影响分别在黑暗和光照条件下进行

B.研究细胞核的功能,把蝾螈的受精卵横缢成有核和无核二部分

C.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可用空白培养液做对照

D.研究植物生长素促进生长的最适浓度,用细胞分裂素处理作对照

8.猪笼草是一种食虫植物,为了验证猪笼草分泌液中有蛋白酶,某学生设计了两组实验,如右图所示。

在35℃水浴中保温一段时间后,甲、乙试管中加入适量的双缩脲试剂,丙、丁试管中不加任何试剂,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A.只有实验①能

B.只有实验②能

C.实验①、实验②都能

D.实验①、实验②都不能

9.右图为两核糖体沿同一个mRNA分子移动翻译形成多肽链的过程。

对此过程的不正确叙述是()

A.此过程主要是在细胞质中进行的

B.核糖体移动的方向从左向右

C.图中没有表示出来tRNA

D.最终合成的两条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数量不同

10.某科学家做“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时,对噬菌体的DNA用32P标记,让其中—个已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标记的细菌,最后释放出100个噬菌体,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可以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最后释放出的100个噬菌体中,有98个噬菌体的DNA含32P

C.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D.标记噬菌体的方法是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11.某学习小组发现一种遗传病在一个家族中发病率很高,通过对该家族中一对夫妇及其子女的调查,画出了遗传图谱(见右图)。

据图可以做出的判断www.ks5u.com是()

A.母亲肯定是纯合子,子女是杂合子

B.这种遗传病的特点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C.该遗传病的有关基因不可能是X染色体上隐性基因

D.子女中的缺陷基因不可能来自父亲

12.人类21三体综合征的成因是:

在生殖细胞形成的过程中,第21号染色体没有分离。

已知21四体的胚胎不能成活。

一对夫妇均为21三体综合征患者,从理论上说他们生出患病女孩的概率及实际可能性低于理论值的原因分别是()

A.1/3,多一条染色体的精子因活力低并不易完成受精

B.2/3,多一条染色体的卵细胞不易完成受精

C.2/3,多一条染色体的精子因活力低并不易完成受精

D.1/4,多一条染色体的卵细胞不易完成受精

13.下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自然选择过程中,直接受选择的是基因型,进而导致基因频率的改变

B.同物种不同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能导致种群基因库的差别越来越大,但生物没有进化

C.地理隔离能使种群基因库产生差别,必然导致生殖隔离

D.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是产生生殖隔离的前提条件,生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标志

14.在人体内环境中可以发生的生化反应是()

A.血浆中某些蛋白质的合成B.抗体的分解

C.丙酮酸的氧化分解D.碳酸氢盐的形成

15.人体在下列哪些情况下会出现尿量增多的现象()

①剧烈运动②天气转冷③患糖尿病④静脉点滴1L生理盐水⑤高温下劳动

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③④D.③④⑤

16.下列与植物激素调节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植物的向光性不仅受到生长素的调节,还受到生长抑制物的影响

B.根的背光性和茎的背地性都能体现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C.草莓果实的自然生长过程与生长素有关而与乙烯无关

D.成熟的梨能催熟未成熟的柿子,是由于赤霉素和脱落酸共同作用结果

17.下右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的“J”型曲线和“S”型曲线。

若不考虑迁入和迁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改善空间和资源条件有望使K值提高

B.bc段种群增长率逐渐下降,出生率小于死亡率

C.c点时种群增长率为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

D.比较曲线Y与曲线X表明自然状态下种群无法超出

理想状态下的最大增长率

18.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只统计方格内菌体

 B.标志重捕法调查灰喜鹊种群密度时标志物脱落

 C.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密的地区取样

 D.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

19.下表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五个种群(存在着营养关系)的能量调查:

种群

能量(107kJ·m—2)

2.50

13.30

9.80

0.28

220.00

图①~④是根据该表数据作出的一些分析,其中与表中数据不相符合的是()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①④

20.下列关于DNA粗提取和鉴定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选材:

鸡血,因为鸡血红细胞有细胞核,其它动物红细胞没有细胞核

B.鉴定:

二苯胺试剂,因为DNA溶液加入二苯胺试剂即呈蓝色

C.提纯:

酒精,因为DNA溶于酒精,蛋白质不溶于酒精

D.DNA粗提取:

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因为DNA在其中溶解度不同

二、多项选择题:

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每小题有不止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他情况不给分。

21.a和b属于同一动物体内的两个细胞,通过对其核内DNA分子含量的测定,发现a细胞中DNA含量是b细胞的两倍,可能的解释有()

A.a是成熟的神经细胞,b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时的细胞

B.a是处于有丝分裂前期的细胞,b是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

C.a是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b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的细胞

D.a是处于减数分裂染色体移向两极时的细胞,b是精细胞

22.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

A.①和②B.②和③C.⑤和⑥D.①和④

23.常人的血糖含量是0.8~1.2g/L,含量过高将导致糖尿病(分为I型和II型两类)。

注射胰岛素可以治疗I型糖尿病,对II型则无效。

为进行一次医学测试,A、B和C三名成年人禁食12h,然后喝下含l00g葡萄糖的溶液。

在摄入葡萄糖后的4h内,定时测定各人血浆中的葡萄糖和胰岛素水平,结果如图所示。

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成年人B是糖尿病患者,病因可能是胰岛B细胞发生功能阻碍

B.成年人A是正常人,饭后能够通过分泌胰岛素使血糖维持正常水平

C.成年人C是糖尿病患者,病因可能是胰岛素受体基因突变

D.成年人C的血糖浓度随着胰岛素水平的升高而降低

24.图是不同浓度生长素对玉米胚芽鞘的伸长生长的影响,按以下图示方法处理中,去除尖端的玉米胚芽鞘会向右弯曲的是()

 

ABCD

ABCD

25.应用动物细胞工程技术获取单克隆抗X抗体的具体操作步骤如下,其中对单克隆抗体制备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将X抗原注入小鼠体内,获得能产生抗X抗体的B淋巴细胞

②从患骨髓瘤的小鼠体内获取骨髓瘤细胞③利用促细胞融合因子使两种细胞发生融合

④将杂交瘤细胞注入小鼠腹腔培养⑤筛选出能产生抗X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⑥从腹水中提取抗体

A.实验顺序应当是①②③⑤④⑥B.④过程中产生的多个杂交瘤细胞也为克隆

C.③过程获得的细胞均可无限增殖D.③到⑤的过程中通常要经过两次筛选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5分)

三、非选择题:

本部分包括9题,其中第34题为选做题,共计65分。

26.(6分)下图表示动物干细胞进行的一系列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经过①②过程形成细胞C,③过程表示,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

(2)科学家提供35S标记的氨基酸培养哺乳动物乳腺细胞,测量细胞合成并分泌乳腺蛋白过程中各种膜结构的面积变化,结果如右图,其中a、b、c代表膜结构名称。

那么,放射性标记在a、b、c中出现的先后顺序为。

(用字母a、b、c及箭头表示)

(3)若图中D细胞分泌的X物质为蛋白质类物质,蛋白质类分泌物除可能是酶外,还可能是(至少写出两类可能的分泌物名称)。

从物质X排出细胞过程中细胞内各部分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关系分析,可以说明,

(4)将该动物干细胞进行动物细胞培养,在培养过程中,利用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标记某一细胞,在不同间隔时间下进行放射显影,得到下图所示结果。

实验结果注明:

Ⅰ.开始观察,细胞已被标记Ⅱ.标记细胞开始进入分裂期

Ⅲ.观察到细胞分裂期中期的细胞Ⅳ.开始观察到两个细胞被标记

Ⅴ.标记细胞进入分裂期Ⅵ.观察到被标记的细胞分裂成两个子细胞

从实验结果分析可知该动物干细胞的细胞周期为h。

27.(7分)请分析下表,回答有关实验的问题。

组别

材料

实验条件

观察内容

A

浸泡过的

花生种子

清水、苏丹Ⅳ染液、

50%酒精溶液

细胞中着色的小颗粒

B

大白鼠胰腺

细胞

铁苏木精染液

线粒体

C

蟾蜍血涂片

甲基绿—派洛宁染液染色

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D

洋葱根尖

解离液、醋酸洋红

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E

菠菜叶

丙酮、层析液

滤纸条上色素带

F

哺乳动物

成熟红细胞

蒸馏水

细胞吸水涨破

G

卡诺氏固定液、醋酸洋红等

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

(1)A组实验中所用酒精的作用是。

(2)B组实验中观察到的线粒体和C组实验观察到的RNA、DNA的颜色依次是色

(3)某同学进行D组实验时,找到根尖分生区细胞,但不能观察到细胞连续分裂的过程,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E组实验中,如取材合适且提取色素的过程操作很规范。

但得到的滤纸条上的色素带颜色均非常淡,可能的原因除了滤纸条湿度大,没有预先干燥处理外,还可能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1个合理原因即可)

(5)F组的实验材料若用来提取DNA,预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是。

(6)G组实验操作中,所选用的最佳实验材料是

A.刚刚出现花蕾的蚕豆花药B.洋葱根尖

C.盛花期的蚕豆子房D.盛花期的蚕豆花药

(7)上述A到G组实验中要使用显微镜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8分)某转基因作物有很强的光合作用强度。

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暑假开展了对该转基因作物光合强度测试的研究课题,设计了如下装置。

请你利用下列装置完成光合作用强度的测试实验,并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理科综合试卷第13页(共 页)

 

Ⅰ.实验步骤

(1)先测定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方法步骤是:

③30分钟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置红墨水滴移动的方向和刻度。

(2)测定植物的净光合作用强度,方法步骤是:

③30分钟后分别记录甲、乙两装置红墨水滴移动的方向和刻度。

(3)实验操作30分钟后,记录甲装置红墨水滴移动情况:

实验30分钟后红墨水滴移动情况

测定植物呼吸作用

甲装置

(填左或右移)3厘米

乙装置

右移1厘米

测定植物净光合作用

甲装置

(填左或右移)9厘米

乙装置

右移1厘米

Ⅱ.实验分析:

假设红墨水滴每移动1厘米,植物体内的葡萄糖增加或减少1g。

那么该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是g/小时。

白天光照15小时,一昼夜葡萄糖的积累量是g。

(不考虑昼夜温差影响)

29.(10分)回答下列有关遗传的问题:

(1)下图为某家族两种遗传病系谱图,该图不慎被撕破,留下的残片如下。

若Ⅱ3、Ⅱ6家庭无乙病史。

(甲病基因用A、a表示;乙病基因用B、b表示)

①下列属于该家族系谱图碎片的是。

②Ⅲ9号的基因型是______。

③Ⅲ11与正常男性结婚,子女中患病的可能性是。

④若Ⅲ9与Ⅲ12违法结婚,子女中患一种病的可能性是,同时患两种病的可能性是。

(2)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

①A小组同学对该校各年级在校学生中红绿色盲发病情况进行调查。

假设调查人数共2000人(男性1000人,女性1000人),调查结果发现有色盲患者15个(男性14人,女性1人),如果在该人群中还有38个携带者,则红绿色盲的基因频率是。

②B小组想研究红绿色盲的遗传方式,则他们调查的对象是。

③C小组在调查中发现了一个既是红绿色盲又是Klinefecter综合征(XXY)的孩子,但其

父母均表现正常。

其病因与双亲中的亲有关。

30.

(6分)初生牛犊自身免疫力低,必须到4周龄以后,才开始具备自身特异性免疫力。

然而,初生牛犊能够通过初乳从母体获得这种免疫。

所谓初乳,即母牛分娩后5—7天内所产生的乳,与常乳比较其特点主要是:

①免疫球蛋白(抗体)比常乳高20—25倍;②初乳中含有四种蛋白酶抑制素。

试回答如下问题:

(1)免疫球蛋白在机体内是由细胞分泌的,免疫球蛋白在机体内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及时清除抗原。

(2)初生牛犊要到4周龄以后才具备自己产生免疫球蛋白的能力,是由于。

(3)初乳中含有的蛋白酶抑制素的作用是。

 

(4)右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

当一个人被狗咬伤时,可能会感染狂犬病病毒,此时采用方法________进行免疫比较好,两种获得免疫的方法中,方法_______能使人具有更持久的免疫力。

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

抗体的过程是属于_________免疫。

31.(6分)下图为人体部分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

 

⑴冬季,某人从温暖的空调房间到室外,此时可通过途径(用箭头和图中字母表示),促进的分泌,通过相应生理活动维持体温的稳态。

同时该激素的分泌增加,又可通过途径,调节其分泌。

⑵当用针刺某人的手时,经途径,手会立即缩回。

⑶若某人吃的食物过咸时,则通过途径,使尿量减少。

此过程的靶器官主要是

32.(7分)科学家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与大肠杆菌的DNA分子进行重组,并成功地在大肠杆菌中得以表达。

但在进行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中,需使用特定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便于重组和筛选。

已知限制酶I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酶II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据图回答:

(1)过程

表示的是采取的方法来获取目的基因。

(2)根据图示分析,在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过程中,应用限制酶切割质粒,用限制

酶切割目的基因。

用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后形成的黏性末端通

过原则进行连接。

(3)人的基因之所以能与大肠杆菌的DNA分子进行重组,原因是。

(4)人体的生长激素基因能在细菌体内成功表达是因为。

写出目的基因导入细菌中表达的过程。

(5)将得到的大肠杆菌B涂布在一个含有氨苄青霉素的培养基上,能够生长的,说明已导入了,反之则没有导入。

33.(9分)图甲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结构简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

图乙为某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率变化曲线。

(给坐标画上)

⑴图甲中各种组成成分,通过紧密联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甲图中代表消费者的字母是。

⑵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后者抵抗力稳定性较强。

原因是。

⑶若甲图中捕食者依据被捕食者的气味捕猎,则捕食者感受这种气味的细胞中发生的信号变化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根据图乙,在丙图中画出植食性昆虫在t0-t2时间段的数量变化曲线图。

⑸若生产者在相当于乙图中的t1时固定的太阳能为400KJ,则该生态系统中次级消费者最多可得到能量KJ。

根据环境容纳量的概念,请对草原的合理放牧提出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6分)果胶酶能够催化果胶分解,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榨取果汁更容易,也使得浑浊的果汁变得澄清。

请回答下列有关果胶酶的问题:

(1)探究温度对果胶酶活性影响的实验步骤:

①用搅拌器制苹果泥;

②取6个烧杯编号1、2、3、4、5、6,依次注入适量的30℃、35℃、40℃、45℃、50℃、55℃的水,恒温水浴;

③每一烧杯中放入两支试管,分别装有等量苹果泥和果胶酶,保温3min;

④向每组烧杯中的苹果泥试管中加入相应的等量的果胶酶,振荡试管,反应一段时间;

⑤过滤,比较获得苹果汁的体积。

a.③过程中将苹果泥和果胶酶分别装在不同试管中,用相同温度恒温处理然后再混合,这样处理的目的是。

b.有人认为该实验缺乏对照,应补充一组果汁和蒸馏水相混合的实验,你认为有没有

必要?

原因是。

c.若继续探究果胶酶的最适用量,则在实验过程中温度、等因素应保持不变。

(列举两例)

(2)有关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二者都是蛋白酶B.催化果胶酶水解的酶是淀粉酶

C.二者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D.构成纤维素酶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3)由酵母菌发酵生产果胶酶是食品加工业中使用量最大的酶制剂之一,若通过固定化酵母菌细胞生产果胶酶,在配置海藻酸钠溶液时,要注意,否则可能出现焦糊。

固定化细胞技术一般采用包埋法固定化,原因是。

 

常州市新桥中学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高三第一次调研生物答卷

班级姓名学号

2009-2-16

一、第Ⅰ卷---选择题答案填写表(本大题包括26个小题,共55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二、第Ⅱ卷---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9个小题,共65分)

26.(6分)

(1)

(2)(3)

,。

(4)h

27.(7分)

(1)

(2)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6)(7)

28.(8分)

(1)①

(2)①

(3)Ⅱ.g

 

29.(10分)

(1)①②_______③④

(2)①②③

30.(6分)

(1)

(2)

(3)

(4)

31.(6分)

(1)

(2)(3)

32.(7分)

(1)

(2)

(3)

(4)

(5)

33.(9分)

(1)(4)

(2)

(3)

(5)(6)

34.(6分)

(1)a

b

c

(2)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经济市场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