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大赛二星级古诗.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4568768 上传时间:2023-05-0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文大赛二星级古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古诗文大赛二星级古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古诗文大赛二星级古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古诗文大赛二星级古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古诗文大赛二星级古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古诗文大赛二星级古诗.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古诗文大赛二星级古诗.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古诗文大赛二星级古诗.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古诗文大赛二星级古诗.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古诗文大赛二星级古诗.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古诗文大赛二星级古诗.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古诗文大赛二星级古诗.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古诗文大赛二星级古诗.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古诗文大赛二星级古诗.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古诗文大赛二星级古诗.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古诗文大赛二星级古诗.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古诗文大赛二星级古诗.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古诗文大赛二星级古诗.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古诗文大赛二星级古诗.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诗文大赛二星级古诗.docx

《古诗文大赛二星级古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诗文大赛二星级古诗.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诗文大赛二星级古诗.docx

古诗文大赛二星级古诗

二星级古诗

12.★★画鸡

【明】唐寅①

头上红冠不用裁②,满身雪白走将来③。

平生④不敢轻⑤言语,一叫千门万户开。

   【注释】

   ①唐寅(1470—1522),字伯虎,吴县(今江苏苏州市)人。

明朝诗人。

自称“江南第一风流才子”。

他作诗画画都很精通,与祝允明、文征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著有《六如居士集》。

《画鸡》,这是一首题在画上的诗。

②裁:

剪裁、制作。

③走将来:

走过来。

④平生:

平素。

⑤轻:

轻易。

   【译文】

   头上戴的鲜红的帽子用不着去裁剪,全身穿着洁白的衣裳走了过来。

平素从不轻易开口说话,但它一啼叫,千家万户就会把门打开。

   【阅读训练】

   

(1)诗歌的第一、二句,作者运用了____的对比。

这是古代诗人写诗常用的一种方法。

(色彩)

   

(2)第一句“___”,从局部描写公鸡头上的大红冠;第二句“_____”,又从全身描写公鸡浑身的雪白羽毛。

(头上红冠、满身雪白)

   (3)第三句在全诗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为第四句作铺垫)

16.★★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①,山衔②落日浸寒漪③。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注释】

   ①陂:

指池塘。

②衔:

口里含着。

③漪:

水波纹

   【译文】

   池塘的堤岸上长满了绿油油的水草,池塘里涨满了水,太阳正要落山,红红的火球好象被山口咬住一样,倒映在冰凉的池水波纹中。

放牛回家的孩子横坐在牛背上,用短笛随便地吹奏着不成调的曲子。

   【名句】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阅读训练】

   

(1)用现代汉语改写第一个诗句。

   

(2)从诗歌的内容看,作者描写的是什么季节?

(夏末秋初)

   (3)后两句中的一个“____”字,一个“___”字表现了牧童自在悠闲的无穷乐趣。

   (横 信)

19.★★野望

【唐】王绩①

    东皋②薄暮③望,徙倚④欲何依⑤。

树树皆秋色,山山惟落晖⑥。

牧人驱犊⑦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⑧。

   【注释】

   ①王绩(约598——644),字无功,江州龙门(现在山西河津)人,唐代诗人。

②东皋:

诗人隐居的地方。

③薄暮:

傍晚。

④徙倚:

徘徊。

⑤依:

归依。

⑥落晖:

落日。

⑦犊:

小牛。

⑧怀采薇:

用伯夷、叔齐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的典故,表达避世隐身之意。

薇,是一种植物。

   【译文】

   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该归依何方。

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牧人驱赶着那牛群返还家园,猎马带着鸟兽驰过我的身旁。

大家相对无言,彼此互不相识,我长啸高歌,真想隐居在山冈。

   【阅读训练】

   

(1)“薄暮”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

(太阳将要落山的时候。

   

(2)第一句“东皋薄暮望”,说明了试题。

地点:

_____,时间:

_____。

事情_____。

   (东皋 薄暮 望)

   (3)颔联写薄暮中的“秋夜静景”,山对树、____对____,____对______。

(皆、惟 色、晖)

   (4)第三联描写眺望到的景象,那是怎样的景象?

   (牧人赶着牛羊,猎人骑着马带着许多狩猎所得,回家了。

)22.★★立春偶成

【宋】张拭①

 律回②岁晚③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④。

   【注释】

   ①张栻(1133~1180)字敬夫,又字乐斋,号南轩,南宋汉州绵竹(今属四川)人。

与朱熹、吕祖谦齐名,史称“东南三贤”。

②律回:

即大地回春的意思。

③岁晚:

写这首诗时的立春是在年前,民间称作内春,所以叫岁晚。

④参差:

不齐的样子。

   【译文】

   立春了,天气渐渐转暖,冰冻霜雪虽然还有,但已很少了。

春天的到来,连草木也都知道。

眼前的一派绿色,充满了春天的生机,那碧波荡漾的春水,也充满着无穷无尽的活力。

   【阅读训练】

   

(1)写出与“春到人间草木知”诗意相同的诗句,并注明作者。

   {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

   

(2)写出分别描写春、夏、秋、冬的诗句个亿句。

并注明作者和篇名。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叶绍翁《游园不值》)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辛弃疾《西江月》)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杜牧《秋夕》)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描写诗意。

   (立春了,天气渐渐转暖,冰冻霜雪已经很少了,春天的到来,草木最先知道。

眼前的绿色,水面上的波纹都充满了春天的生机。

28.★★柳

【唐】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①。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注释】

   ①断肠天:

指繁花似锦的春日。

   【译文】

   春日细长低垂的柳枝,随风轻扬,婀娜多姿,乐游苑上,士女如云,舞筵上红裙飘转,绿袖翻飞,碧绿的柳枝仿佛同舞女一道翩翩起舞。

既然秋色已深,那你(柳)为何又肯捱到秋天来啊!

而眼前只有斜阳照着柳枝,秋蝉贴在树上哀鸣。

   【阅读训练】

   

(1)全诗写的是“_______”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追想它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

(秋日)

   

(2)首句中一个“____”字,形象地表现春柳的婀娜多姿,同时,又把柳枝与热闹的舞宴结合起来。

本来是东风吹得柳枝飘动,诗中却用一个“___”字,说柳枝在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写出柳枝的蓬勃生气。

   (舞 逐)

   (3)本来是“____,______”,诗中却用两个“带”字,反说柳枝“带”着它们,此与第一句中的“逐”字一样,又使柳枝由被动变为主动。

   (斜阳照着柳枝,秋蝉在柳枝上鸣叫)

   (4)用现代散文的语言表达“如何肯到清秋日”一句的含义。

   (既然秋天是如此萧条,那你(柳)为何有肯捱到秋天来啊!

   (5)后两句中,虚字运用得很精妙。

第三句“如何”、“____”连用,感叹语气更加强烈,结尾句“已带”、“_____”,更是层层推进。

   (肯到 又带)

   (6)诗人通过荣枯变化的秋柳想表达什么?

   (自感迟暮、自叹身世。

 

 

29.★★咏柳

【宋】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①得东风势便狂②。

解把③飞花④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释】

   ①倚:

仗恃,倚靠。

②狂:

猖狂。

③解把:

解得,懂得。

④飞花:

柳絮。

  【译文】

  柳条似乎还没有发黄,但趁着东风吹暖,一下子便飞快地变绿了。

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临降、柳叶飘零的时候啊!

   【阅读训练】

   

(1)“解把飞花蒙日月”中的“飞花”,在诗中指的是什么?

(柳絮)

   

(2)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柳”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用意?

   (讽刺得势而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最终没有好下场。

   (3)第四句的“天地”如果改为“秋后”也通顺。

你觉得哪个词更好?

为什么?

   (“天地”好。

“天地”着眼于空间,有立体感,“秋后”与“清霜”语意上重复。

   (4)用现代散文的语言表达后两句的含义。

   (不要只看到柳絮飞扬,遮天蔽日,要知道还有清霜降临、柳叶飘零的时候啊!

 

 

30.★★饮湖上①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②晴方好③,山色空濛④雨亦奇⑤。

欲把西湖比西子⑥,淡妆浓抹总相宜⑦。

西湖

【清】周起渭⑧

天边明月光难并,人世西湖景不同。

若把西湖比明月,湖心亭似广寒宫。

   【注释】

   ①饮湖上:

在西湖的船上饮酒。

②潋滟:

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

③方好:

正显得美。

④空濛:

细雨迷茫的样子。

⑤奇:

奇妙。

⑥西子:

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⑦总相宜:

总是很合适。

   ⑧周起渭(1665~1714),字渔璜,号桐野。

先世江西庐陵人。

康熙三十三年(1694)甲戌科进士。

选庶吉士,散馆授检讨。

曾参与《皇舆表》之修纂,奉命修《渊鉴类函》,编纂《康熙字典》。

阅读训练】

   

(1)两首诗的前两句都赞西湖景色之美,但角度不同,请简要分析。

   (苏诗描绘晴天和雨中景象,实写西湖之美。

周诗说明月光也比不上西湖的光彩,西湖之景与别处不同,虚写西湖之美。

   

(2)两首诗后两句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来描写西湖之美,请分析其在比喻上的不同特点。

   (苏诗把西湖比做美女西施,只求神似;周诗以形比形,把西湖比作明月,把湖心亭比作月宫中的广寒宫。

   (3)如果说“____”属于典型的“明晰”之美,那么,“山色空濛”则是“____”之美。

   (水光潋滟 朦胧)

34.★★贞溪初夏

【明】邵亨贞

 ①楝花风气漾微波②,野渡③舟横客自过。

沙上儿童临水立④,戏⑤将萍叶饲新鹅。

   【注释】

   ①楝(liàn)花风:

指夏季的风。

楝树,落叶乔木,初夏开花。

人们常用“楝花风”作为夏季的代称。

②漾微波:

指水面轻轻荡起小的波纹。

③野渡:

指郊野溪头渡口。

④临水立:

靠近水边站着。

⑤戏将萍叶饲新鹅:

戏:

玩耍,戏耍,嬉戏。

将:

拿着。

饲:

喂。

新鹅:

小鹅。

   【译文】

   夏季的微风吹起,溪水面上轻轻荡漾起微小的波浪,郊野之外,溪水附近一片宁静,渡口上有一条小小渡船,无人摆渡,斜横在水面上。

偶尔有个行人,就自己上船渡到对岸。

儿童们站在沙滩上靠近水边的地方,手里拿着萍叶喂小鹅,逗引着小鹅玩耍。

   【阅读训练】

   

(1)这是一首描写江南农村初夏景色的诗,诗中前两句通过“_____”、“_____”等内容,以动衬静。

   (漾微波 野渡舟横)

   

(2)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改写“沙上儿童临水立,戏将萍叶饲新鹅两句。

  (孩子们站在河滩上靠近水边的地方,手里拿着萍叶逗引着在水中嬉戏的小鹅。

   (3)全诗一种怎样的气氛?

   (和平宁静)

 

 

35.★★冬

【明】康海

 云冻欲雪①未雪②,梅瘦③将花④未花。

流水小桥山寺⑤,竹篱⑥茅舍⑦人家。

   【注释】

   ①欲雪:

将要下雪,就要下雪。

②未雪:

还没下。

③梅瘦:

形容冬天梅花只有花苞而无花叶的样子。

④将花:

将要开花,就要开花。

⑤山寺:

建筑在山中的寺庙。

⑥竹篱:

用竹子编织成的篱笆墙,⑦茅舍:

用茅草之类盖的房舍,多指乡村农民或贫穷人家的房舍。

   【译文】

   严冬,天空布满了寒云,云也好像冰冻了一样,越积越厚,看起来似乎立刻就要下雪,可是此时还没有下雪。

不畏寒冷的梅花,虽然身体看来瘦弱,却在与严寒抗争,枝头上的花苞正要迎着寒风开放,此时也还没有开放。

山下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河,河中的水淙淙地流向远方,有一座如月如弓的小桥横架在小河之上。

河的对面是一带寒山,山间藏有一座古寺。

山水掩映之间,有竹篱笆围墙,有茅草小屋,那里有居的人家。

   【训读训练】

   

(1)诗歌用“____”、“_____”等景物的特殊状态,写出了“冬”的特征。

   (云 梅)

   

(2)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改写“流水小桥山寺,竹篱茅舍人家”两句。

(山下一条蜿蜒曲折的小河,河水淙淙地流向远方,一座如月如弓的小桥架小河之上。

对面是一带寒山,山间藏着一座古寺,山水掩映之间,有竹篱笆、围墙、茅草,有小屋,有居住的人家。

37.★★所见

【清】袁枚①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②林樾③。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注释】

   ①袁枚(1719~1798),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苍山居士,浙江钱塘(今杭州市)人。

清代诗人,是乾隆、嘉庆时期代表诗人之一,与赵翼、蒋士铨合称为“乾隆三大家”。

②振:

振荡。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③林樾:

指道旁成阴的树。

   【译文】

   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嘹亮的歌声在林中回荡。

忽然想要捕捉树上鸣叫的知了,就马上停止唱歌,一声不响地站立在树下。

   【阅读训练】

   

(1)“歌声振林樾”中的“振”字用得很好,好在哪里?

   (说明牧童的歌声嘹亮。

   

(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首诗歌的内容。

   (一个牧童骑在牛背上正唱着歌,忽然他闭口不唱了,因为他看见了一只想要捕捉的知了。

   (3)这首短诗又怎样的写作特点?

   (善于抓住事物瞬间的特点加以描写,反映人物独特的心理状态,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有动有静。

   

 

38.★★六月二十七日①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④未遮山,白雨跳珠⑤乱入船。

卷地风⑥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⑦。

   【注释】

   ①六月二十七日:

宋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的六月二十七日。

②望湖楼:

在杭州西湖边。

③醉书:

在似醉非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④黑云翻墨:

乌黑的云像打翻的墨汁。

⑤白雨跳珠:

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就像珍珠般跳落。

⑥卷地风:

风从地面刮过。

⑦水如天:

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

  【译文】

  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就下起了倾盆大雨,一颗颗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地落入船中。

从地面上忽然刮起一阵大风,把乌云吹散。

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得像晴天一样,水像蓝天一样开阔明净。

   【阅读训练】

   

(1)前两句中的“未遮山”、“_____”、“_____”,写出了雨下得很急,乌云还没有完全遮住天空,白花花的雨点便好似珍珠一般乱蹦乱跳地蹿入船中的情景。

   (跳珠 乱入船)

   

(2)诗中的“翻墨”、“水如天”是什么意思?

   (翻墨:

像墨汁一样的黑云在天上翻卷。

水如天:

远远望去,水天一色,连成一片。

   (3)诗歌分别从“_____”、“_____”、“____”等方面,写出了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

  (云黑 雨跳 风吹)

   (4)“黑云翻魔”和“白雨跳珠”,两个形象的比喻,既写出了天气骤然变化时的_____气氛,也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______心情。

     (紧张 喜悦)

40.★★三衢道中①

【宋】曾几

 梅子黄时②日日晴,小溪泛尽③却山行④。

绿阴⑤不减⑥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

   【注释】

   ①三衢道中:

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

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衢江区,因境内有三衢山而得名。

②梅子黄时:

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节。

③小溪泛尽:

乘小船走到小溪的尽头。

小溪,小河沟。

泛,乘船。

尽,尽头。

④却山行:

再走山间小路。

却,再的意思。

⑤绿阴:

苍绿的树阴。

阴,树阴。

⑥不减:

并没有少多少,差不多。

   【译文】

   梅子快要成熟的季节却连日晴和,我乘船到了小溪的尽头又走上山路。

绿色的树阴还和来时的路上差不多,此时又在山林中增添了几声黄莺的叫声。

   【阅读训练】

   

(1)这是一首记游小诗,写初夏时节诗人在三衢山中旅行的情景。

第一句写天时,第二句写_____,第三句和第四句介绍沿途景象。

   (行程)

   

(2)用现代散文的语言描写“梅子黄时天天晴,小溪泛尽却山行”的诗意。

   (梅子成熟的季节,天天都是晴天,我乘着小船到了溪水的尽头,然后再步行山路。

   (3)概括这首诗歌的语言特色。

   (明白如话)

   (4)作者在诗里描述了初夏时宁静的景色和山行时______的心情。

  (轻松愉快)

41.★★北陂杏花①

【宋】王安石

 一陂②春水绕花身,花影③妖娆各占春。

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④碾成尘。

   【注释】

   ①王安石当时因推行新法受租被罢相,隐居南京钟山之麓。

此诗托物言志。

②陂(bēi):

池塘。

③身影:

花枝在水中的倒影。

④陌:

街道

   【译文】

   池塘的春水环绕着的杏花妖娆美丽,花树倒影在明净清澈的春水之中,于原有的娇艳之外更增添了一种清澄渊静之美。

即使像雪样被春风吹落,也胜过南陌杏花沦落街尘,被人任意践踏。

   【阅读理解】

   

(1)首句中的“_____”字用得精巧,既写陂水曲折蜿蜒之势,又写水花相依相亲之态。

(绕)

   

(2)第二句中“_____”两字本用于写人,这里移用于杏花,描绘出了杏花争奇斗艳的姿态。

        (妖娆)

   (3)三、四两句议论抒情,褒扬北陂杏花品性之美。

这两句在结构上有怎样的特点?

   (对偶工整)

   (4)末句中的“南陌”与诗题中的“北陂”相对立,这两个意象包含着一种隐喻。

若说“北陂”是________,那么,“南陌”正是_______。

   (隐逸之所 名利之场)

 

 

42.★★望洞庭①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②,潭面③无风镜未磨④。

遥望洞庭山水色⑤,白银盘⑥里一青螺⑦。

   【注释】

   ①洞庭:

湖名,在湖南省。

②和:

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③潭面:

指湖面。

④镜未磨:

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

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

两说均可。

⑤山水色:

湖光山色。

⑥白银盘:

形容洞庭湖。

⑦青螺:

青色的田螺,这里用来比喻湖中间的青山。

   【译文】

   洞庭湖的水色和秋天的月色交融在一起,互相辉映,显得多么和谐。

无风的湖面平静得如一面没经过打磨的铜镜。

从远处看,那月下洞庭湖里苍翠的君山,就好像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青螺。

  【阅读理解】

   

(1)首句中的“和”,在诗中是谁呢么么意思?

   (和谐,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2)诗中对洞庭湖有一个生动的比喻,它是“_______”。

   (白银盘)

   (3)诗歌第一句表现湖面的_________,第二句表现夜晚湖面的________,第三句写远望湖中_______的君山,第四句再将浮在水中的君山比作搁在白银盘子里的青螺。

   (开阔寥远     平静      翠绿)

44.★★夜书所见

【宋】叶绍翁

萧萧①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②。

知有儿童挑③促织,夜深篱落④一灯明。

   【注释】

   ①萧萧:

风声。

梧:

梧桐树。

②客情:

旅客思乡之情。

③挑:

捉。

促织:

俗称蟋蟀,有的地区叫蛐蛐儿。

④篱落:

篱笆

   【译文】

   江上的秋风吹过来,梧桐树沙沙作响,使人感受到了寒意。

秋风的声音,最能触动在外的人的思乡之情。

夜已深了,还有儿童点着灯,在篱笆边捉蟋蟀。

   【阅读理解】

   

(1)开头两句中“送”、“动”两字用语巧妙,请说说它们的表达作用。

   (用“送”字和“动”字,化无声为有声,变无情为有情。

   

(2)诗歌抒发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游子漂泊流浪、孤单寂寞的凄凉之情。

   (3)诗歌写儿童挑灯夜捉促织,与诗人要抒发的情感有何联系?

   (儿童挑灯夜捉促织,表现了儿童欢乐的情趣,这与诗人悲秋的凄凉之感形成鲜明的对照,突出了诗人流寓他乡的凄苦心情。

47.★★宿新市徐公店①

【宋】杨万里

     篱落②疏疏③一径④深⑤,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⑥追黄堞,飞入菜花无处寻。

   【注释】

   ①新市徐公店:

新市:

地名。

今浙江省德清县新市镇。

新市又为宋代酿酒中心,政府在新市设酒税官,由朱熹之子朱塾担任。

杨万里迷恋新市西河口林立的酒。

痛饮大醉。

留住新市徐公店。

徐公店,姓徐的人家开的酒店名。

②篱落:

篱笆。

③疏疏:

稀疏。

④径:

小路。

⑤深:

深远。

⑥急走:

快速奔跑。

   【译文】

   在稀稀落落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路旁树上的花已经凋落了,而新叶却刚刚长出,还没有形成树阴。

儿童们奔跑着,追扑翩翩飞舞的黄色的蝴蝶,可是黄色的蝴蝶飞到黄色的菜花丛中,孩子们再也分不清、找不到它们了。

   【阅读训练】

   

(1)这是一首描写暮春农村景色的诗歌,它描绘了一幅春意盎然的儿童_____图。

其中“_____”和结句中的“____”都说明了暮春季节。

   (扑蝶   花落未成阴 菜花)

   

(2)“_____”、“_____”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神态和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

  (急走 追)

   (3)这首是运用了_____手法,平易自然,形象鲜明。

(白描)

   (4)“_____”三个字给读者以想象,在我们面前仿佛浮现出了一个面对一片金黄菜花搔首踟蹰、不知所措的儿童。

   (无处寻)

52.★★长歌行①

【乐府诗集】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②。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③华叶衰④。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注释】

   ①长歌行:

长歌:

长声歌咏,也指写诗;行(xíng):

古代歌曲的一种体裁,歌行体的简称,诗歌的字数,和句子的长度不受限制。

长歌行是指“长声歌咏”为曲调的自由式歌行体。

②晞:

晒干。

③焜黄。

④衰:

读cui。

   【译文】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露水将要被早晨的阳光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

人也一样,少年时不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白白悔恨了。

   【阅读训练】

   

(1)第二联中的“布”和最后一联中的“徒”,在诗中是什么意思?

   (布:

散布;徒:

空)

   

(2)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___”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

       (恐)

   (3)诗歌从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_____的思考,最终得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

      (人生价值)54.★★西江月①·夜行黄沙②道中

【宋】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③,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④边,路转溪桥忽见⑤。

   【注释】

   ①西江月:

词牌名。

②黄沙:

黄沙岭,指江西上饶的沙溪古镇。

③别枝惊鹊:

惊动喜鹊飞离树枝;别枝:

旁枝。

④社林:

土地庙附近的树林。

⑤见:

同“现”。

   【译文】

   月儿出来惊动了树枝上的鹊儿,轻轻吹拂的夜风中不时送来阵阵蝉鸣。

稻花飘香沁人心脾,驻足聆听那一片蛙声,好似在为人们的丰收而欢唱着……七八颗稀疏的星星刚才还远挂天边,转眼间两三滴细雨洒落山前,预示着将要下大雨了。

过去的小茅草屋还在土地庙的树林旁,走过桥转过溪水的源头,小茅店便忽然出现在眼前了。

   【阅读训练】

   

(1)上阕写____景物,通过明月、____、_____、____、稻花、蛙声等景物,组成一幅农村仲夏月夜图。

   (夏夜 惊鹊 清风 鸣蝉)

   

(2)词的前两句是由人的_____感知的,而第三、四句是由人的____感知的。

   (听觉 嗅觉)

   (3)这首词,上阕写农村夏夜,月白风清,阵阵稻香,处处蛙声,它给夜行人带来无限的喜悦。

下阕写________。

   (写天外疏星,山前飘雨,溪回路转,茅店忽现。

反映出作者的愉快心情。

 

 

55.★★《书湖阴先生壁①》其一

【宋】王安石

茅檐②长扫静③无苔,花木成畦④手自栽。

一水护田⑤将绿绕,两山排闼⑥送青来⑦。

   【注释】

   ①书:

书写,题诗;.湖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